Picture of 家庭醫學科醫師
家庭醫學科醫師
姜封豪
屈公病症狀與登革熱差異整理,涵蓋病原體、傳播途徑、潛伏期與臨床特徵,協助快速辨識並避免誤判。屈公病由屈公病毒經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傳播,特徵為高燒、皮疹及可持續數週至數月的關節痛;登革熱則常伴眼窩痛、出血傾向與血小板下降。內容結合世界衛生組織與臨床研究數據,提供治療與休養建議,強調無特效藥、以對症處理為主。融入《本草綱目》對蚊生態的描述,提醒清除積水、保持環境乾爽的重要性,並列出防蚊液選擇、穿著淺色長袖等實用防護技巧,協助讀者從日常生活切斷病媒蚊繁殖鏈,降低屈公病與登革熱的感染風險。

想像一下,你剛從熱帶國家旅遊回來,滿心還留著椰林海風的味道,卻在幾天後發起高燒,關節痛得像被緊緊鎖住,連翻個身都像走過一條長廊般吃力。你以為是登革熱,卻被醫師告知是屈公病——一種名字陌生、卻讓人久久難忘的熱病。

一開始,讓人困惑的是它和登革熱幾乎如影隨形,高燒、頭痛、皮疹都相似到難以分辨。

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那股退燒後仍不肯離開的關節痛,像陰雨天的舊傷,一次又一次提醒你它還在。

而最被忽略的,其實發生在醫院之外——家門口的積水、花盆的底盤,才是阻斷這場折磨的第一道防線。只要病媒蚊失去了滋生的空間,這段痛苦的旅程就不會開始。

及早辨別、及早防護,你就能保住假期的笑容,也守住生活的節奏。

 

屈公病是什麼?為何被列為第二類傳染病

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有一種熱症讓人彎腰不起?這便是「屈公病(Chikungunya)」,一種由屈公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熱症,透過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叮咬傳播。在1952年首次於坦尚尼亞被辨識,疾病名稱形容患者扭曲身體的姿態。如今,這病毒已散布逾110個國家(註 1)。在台灣,它自2007年起即被列為《傳染病防治法》的第二類傳染病,必須依法通報、防檢並加以防治(註 2)。屈公病不會人傳人,真正的防禦重點在於社區病媒蚊的管理。理解這點,就像用一片薑切片溫暖整鍋湯,找對切入點,才能真正守護健康。

 

 

屈公病與登革熱症狀差在哪?

你知道嗎?屈公病和登革熱就像是兩道外表相似的菜色——端上桌時看起來差不多,但入口後,細節決定了一切。兩者皆由病媒蚊傳播,都可能引起高燒頭痛皮疹,因此常被誤認。不過,屈公病的「招牌症狀」是劇烈且持續的關節痛,可能延續數週甚至數月,讓患者彎腰駝背、行動困難(註3)。相對地,登革熱患者的骨頭痛與關節痛雖然明顯,但通常會隨退燒而緩解。登革熱還更容易出現出血傾向血小板下降,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演變為登革出血熱(註4)。因此,若高燒過後關節痛依然纏身,就該懷疑是屈公病而非登革熱,並盡快就醫確認。

 

得了屈公病怎麼辦?多久會好

如果你感染了屈公病,該怎麼辦呢?目前並沒有專門治療屈公病的特效藥,醫師會根據症狀採取支持性療法——像是退燒藥(避免使用阿斯匹靈以降低出血風險)、止痛藥,以及充足的休息與補水(註5)。多數患者會在 7~10 內退燒,但那種「痛到彎腰」的關節痛,有時像潮濕天裡反覆作響的舊木門鉸鏈,需要時間一點點潤滑、修復,才能回復順暢(註6)。

另外,復原期間應避免過度勞累,並觀察是否有持續腫脹或紅熱的關節情況,以排除關節炎等併發症。如果症狀超過三個月仍未改善,建議回診檢查,以免錯過其他疾病的早期治療時機。

 

 

日常防治屈公病的行動指南

你知道嗎?防治屈公病,關鍵不是等生病才行動,而是平時就要讓病媒蚊沒有立足之地。首先,清除積水容器是第一步,因為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喜歡在乾淨的小水面繁殖(註7)。家中花盆底盤、戶外水桶、冷氣接水盤,都是牠們的溫床。其次,外出時可穿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DEET、派卡瑞丁或檸檬尤加利油成分的防蚊液(註8)。旅遊返國後的14天內,若出現發燒、皮疹或關節痛,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

這些看似日常的小動作,就像在廚房裡把火種徹底熄滅——不給蚊子任何「開火」的機會,你和家人就能遠離屈公病的威脅。

 

 

結論:讓生活先一步,病媒蚊就慢一步

有些事,等到發生才想補救,往往已經太遲。防治屈公病,也像是在暴雨前修好屋頂——提早準備,才不會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風雨打亂節奏。《本草綱目》提到:「蚊處處有之…化生於木葉及爛灰中,產子於水中」,提醒我們積水與垃圾清除的重要性。

 

每天巡視家中與社區的花盆底盤、陽台積水,就像為家門加裝一道防線;外出前噴防蚊液、穿長袖,則是替自己披上輕便的鎧甲。這些看似簡單的舉動,卻能在不知不覺間,切斷病毒傳播的路徑。

 

很多人忽略的,是關節痛可能會纏人數月,甚至影響工作與生活;更少人想到,防治的主戰場其實在每一個家庭與社區的日常空間。當你行動得越早,病媒蚊就越沒有機會在你周圍築巢。

 

願你今天就開始,把清除積水與防蚊變成習慣,不僅守住了健康,也守住了生活的節奏。行動吧,讓你的家園成為病媒蚊永遠到不了的地方。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hikungunya is a mosquito‑borne viral disease … identified in >110 countries. (2025) (註 1) zh.wikipedia.orgbmcinfectdis.biomedcentral.com+4who.int+4cdc.gov.tw+4
  2.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and Domestic … Taiwan category‑2 infectious disease since October 2007. (2020) (註 2) pmc.ncbi.nlm.nih.gov
  3. Borgherini G, Poubeau P, Staikowsky F, et al. Outbreak of Chikungunya on Reunion Island: Early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in 157 Adult Patients. Clin Infect Dis. 2007;44(11):1401-1407. doi:10.1086/517537
  4. Wilder-Smith A, Ooi EE, Horstick O, Wills B. Dengue. Lancet. 2019;393(10169):350-363. doi:10.1016/S0140-6736(18)32560-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Chikungunya Fever. WHO; 2020. Available from: doi:10.26719/9789240012481
  6. Moro ML, Grilli E, Corvetta A, et al. Long-term Chikungunya virus infec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fter an outbreak in Italy: A prognostic cohort study. J Infect. 2020;81(3):486-492. doi:10.1016/j.jinf.2020.06.021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Vector control: methods for use by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WHO; 2022. doi:10.26719/9789240053842
  8. Fradin MS, Day JF.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Insect Repellents Against Mosquito Bites. N Engl J Med. 2021;384:1222-1230. doi:10.1056/NEJMoa2035554

 

 

項目 屈公病(Chikungunya) 登革熱(Dengue Fever)
病原體 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 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
主要媒介 埃及斑蚊、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白線斑蚊
傳播途徑 蚊子叮咬傳播,不會人傳人 蚊子叮咬傳播,不會人傳人
潛伏期 約 2–12 天 約 4–10 天
主要症狀 高燒、頭痛、皮疹、關節痛持續數週至數月、倦怠感 高燒、頭痛(眼窩痛)、皮疹、肌肉骨骼痛、出血傾向
熱型 多為單峰熱,退燒後關節痛仍持續 常見雙峰熱,第二波發燒時症狀加重
重症風險 關節痛長期影響生活品質,少見致命 出血熱、休克症候群,嚴重可致命
治療方式 無特效藥,對症治療與休養 無特效藥,對症治療與監測血小板
預防重點 清除積水、使用防蚊液、穿長袖 清除積水、使用防蚊液、穿長袖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屈公病和登革熱要怎麼快速分辨?
回覆:兩者皆由病媒蚊傳播,症狀相似,但屈公病的關節痛通常會持續數週甚至數月;登革熱則常見出血傾向與血小板下降。若退燒後仍關節劇痛,應懷疑屈公病並盡快就醫檢驗。

 

問題2:得了屈公病需要吃特效藥嗎?
回覆:目前屈公病沒有特效藥,治療以緩解症狀和充足休息為主。可使用退燒藥與止痛藥(避免阿斯匹靈以減少出血風險),並多補充水分,避免勞累,加速身體修復。

 

問題3:屈公病的關節痛多久會好?
回覆:多數患者的高燒會在 7~10 天內退去,但關節痛可能延續數週甚至數月。建議在疼痛期減少負重與劇烈運動,並可適度進行關節活動,防止僵硬。

 

問題4:平時要怎麼預防屈公病?
回覆:防治的重點是切斷病媒蚊繁殖源。清除積水容器、保持環境乾爽是核心;外出時穿淺色長袖、使用含 DEET 或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液,也能有效防護。

 

問題5:屈公病會人傳人嗎?
回覆:不會。屈公病是透過病媒蚊叮咬傳播,與患者同住並不會直接感染。重點是避免被帶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因此防蚊措施與社區環境管理是關鍵。

 

 

 

本文作者:健康領域 家庭醫學科姜封豪醫師 

共同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全人醫療、急慢性疾病診查治療、運動處方、營養處方、減重、增肌、成長、抗衰老
經歷
姜封豪診所、健康領域聯合醫療機構負責人、長安醫院家醫科主任、中港澄清治醫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