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獸醫師
獸醫師
黃淑婉
別指望一顆膠囊或一份營養品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當你搭配正確的清潔、營養、醫療照護,保健品就是你毛孩皮膚健康路上的強力盟友!給毛爸媽的一句話:別小看一點點的搔癢,那是毛孩微小但真實的求救訊號。從一口魚油開始,從一場正確的洗澡開始,讓我們陪牠走過每一段皮膚的風暴,直到牠能安心入睡、不再一直抓抓抓。你照顧的不只是毛髮亮亮的外表,還有一顆被疼愛的靈魂。

比起看毛孩吃藥,我更喜歡看毛孩吃飯。

我是獸醫咪咪子,一個每天努力不讓毛孩走到「吃藥那一步」的獸醫師。因為我相信:如果我們能在牠們還沒發病的時候,就把身體養好、免疫顧好、環境顧好,也許,那些反覆抓癢、掉毛、紅腫、異味的日子,就可以少一點。這篇文章,寫給正在為狗狗皮膚問題感到無力、疑惑,甚至有點焦慮的你。

狗狗的皮膚問題,真的比你想像的還多、還複雜。但也不是無解,只要你願意花一點時間認識牠們的「皮膚語言」,我們就能一起找到讓牠們舒服、漂亮、健健康康的小路徑。

狗狗的皮膚好不好,其實牽動整個免疫與情緒系統

毛爸媽常問我:「狗狗最近很愛抓耳朵,是不是又感染了?」、「牠舔腳舔到紅紅的,是不是過敏?」、「我家狗狗身上味道變得好重,是不是皮膚病?」

這些問題背後,都指向一個核心——皮膚屏障出了狀況。

狗狗的皮膚是牠們身體的最大器官,負責阻擋細菌、黴菌、外來刺激,同時也和牠們的情緒息息相關。當牠皮膚癢癢不舒服時,整天抓抓抓、不想互動、甚至情緒變差,也就不足為奇。

 

狗狗最常見的皮膚狀況有哪些?

讓我們快速認識一下診間裡最常出現的皮膚症狀與可能成因:

症狀
可能原因
抓癢、搔抓不止
濕疹、黴菌或細菌感染、寄生蟲(跳蚤/壁蝨)、食物過敏、接觸性過敏、異位性皮膚炎
局部脫毛 異位性皮膚炎、壓力舔咬、賀爾蒙失衡
紅疹、皮膚發炎 濕氣、洗劑不當、黴菌或細菌感染
身體有異味 酵母菌感染、皮脂腺分泌異常
毛髮乾燥、無光澤 營養不均衡、脂肪酸缺乏、年齡老化

 

皮膚問題不只是表面的事,背後藏著更深的訊號

有些毛孩長期皮膚問題反覆發作,擦藥當下有用,停藥後又復發。這種情況常常是免疫系統與營養基礎沒打穩,外加環境因素影響,比如潮濕氣候、清潔用品殘留、甚至壓力與情緒都可能影響皮膚狀況。

身為獸醫,我很常說一句話:皮膚是毛孩免疫力的鏡子。

三個方向幫毛孩穩定皮膚狀況

以下是我最常和飼主分享的「三管齊下」皮膚照護策略:

一、從內而外的營養支持

  • 補充Omega-3 脂肪酸(魚油):幫助減緩發炎、強化皮膚屏障、讓毛髮更亮。
  • 補充鋅、維生素E、B群:加速皮膚修復、減少搔癢與油膩問題。
  • 建議選擇添加上述成分的皮膚保健品,市面上也有好吃的「軟嚼錠」型態,方便餵食。

咪咪子叮嚀: 每種營養素都有建議攝取量,千萬不要「補過頭」,會讓皮膚問題更複雜!

二、環境與清潔管理

  • 洗澡頻率建議2~4週一次,使用無皂鹼、低敏感性的寵物專用洗劑。
  • 洗後務必吹乾,尤其是腳縫、腋下、尾根等潮濕部位。
  • 寵物床墊與環境也要定期清潔、除濕,減少塵蟎和黴菌滋生。

三、針對過敏或體質問題尋求獸醫協助

  • 異位性皮膚炎、食物過敏、跳蚤過敏等,需經由獸醫診斷處方。
  • 有些狗狗需要進一步做過敏原檢測或排除飲食法來找出元凶。
  • 若有嚴重皮膚感染,請勿自行塗抹人類藥膏,應儘速就醫。

狗狗皮膚不好,狗生是黑白的。皮膚好,整個狗生都不一樣!

皮膚是牠們感知世界的重要介面,也與社交、自信與情緒息息相關。當毛孩因為不癢了、沒味道了、毛髮柔順亮麗、被摸起來舒服時,牠們的眼神都會變得不一樣,像是在說:

「謝謝你照顧我,我現在好舒服。」

這,就是我每天被諮詢時最想看到的畫面!

 

小提醒:保健品不是萬靈丹,但它是你我共同努力的一部分

別指望一顆膠囊或一份營養品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當你搭配正確的清潔、營養、醫療照護,保健品就是你毛孩皮膚健康路上的強力盟友!

 

給毛爸媽的一句話

別小看一點點的搔癢,那是毛孩微小但真實的求救訊號。從一口魚油開始,從一場正確的洗澡開始,讓我們陪牠走過每一段皮膚的風暴,直到牠能安心入睡、不再一直抓抓抓。你照顧的不只是毛髮亮亮的外表,還有一顆被疼愛的靈魂。

 

黃淑婉 獸醫師

IG:@vivimimi087029 獸醫咪咪子

現任寵物保健食品品牌行銷顧問/專注於寵物營養與照護推廣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dog-itching-skin-problems-mimiko-vet/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飼主衛教參考,無法取代獸醫師的臨床診療與個別處方建議。如毛孩出現嚴重皮膚症狀或持續惡化,請儘速就診由專業獸醫師評估與處理。

Author picture
●專長項目:【寵物營養學】【寵物食品、保健食品研發】【寵物醫療衛教講座】
經歷
●現任:【艾澌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行銷部 保健營養品牌經理】●學經歷:【福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寵物食品研發部 獸醫師】【國立中興大學 獸醫系】【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碩士】
非洲豬瘟、口蹄疫與古典豬瘟雖都屬高風險動物疫病,但它們對人類無感染性,民眾無須恐慌。 真正的重點在於防堵病毒進入養豬場與食物鏈:不購買、不攜帶來路不明的肉品;不餵豬廚餘;遵守防疫檢疫規範;支持合法屠宰與檢驗制度。

近年來,動物疫情成為畜牧產業與食品安全的重大議題,其中以「非洲豬瘟(ASF)」、「口蹄疫(FMD)」與「古典豬瘟(CSF)」最具代表性。
這三種病毒性疾病皆可導致豬隻大量死亡與經濟損失,甚至影響國際貿易與肉品供應。
然而,它們在病原、傳播途徑、臨床症狀與防控策略上各有不同,若能清楚辨識差異,不僅有助防疫單位及養豬戶快速應對,也能讓消費者正確認識,不再被「豬瘟能不能吃?」等謠言誤導。

以下將分別介紹三大疾病的病原特性、傳染途徑、臨床症狀、病理特徵、診斷方法防治重點,並於最後整理臨床鑑別要點,幫助讀者一目了然。

一、非洲豬瘟(ASF)

病原與基本資訊

  • 病毒:非洲豬瘟病毒(ASFV),屬 DNA 病毒(Asfarviridae),有多種基因型與毒性差異。野豬類在原生區可呈無症狀帶菌。 

傳播方式

  • 直接接觸感染豬的血液或體液、受污染的飼料(例如廚餘含感染豬肉)、受污染器具與衣物、昆蟲(如軟蜱)都可傳播。病毒在冷藏肉品中非常耐熱力與環境,餵生豬頭肉等高風險。 

潛伏期

  • 自然感染約 4–19 天,實驗上可短至 2–21 天;某些急性病例在 3–4 天可出現症狀。

臨床型式與具體症狀(常見)

  • 臨床型式:可為 peracute、acute、subacute、chronic,取決於病毒毒力與宿主狀態。
  • 常見急性期症狀:
  • 高熱(可達 40.5–42°C),精神沉郁、拒食。
  • 皮膚潮紅或出血點(白豬在耳尖、腹部、四肢末端、腹面可見紅/紫色斑)。
  • 嘔吐、腹瀉(有時帶血)、呼吸困難、眼結膜充血。
  • 出血傾向(凝血異常)、淋巴結腫大壞死。
  • 突然死亡或在數日內大量死亡(高度毒株)。

病理發現(解剖)

  • 全身性出血、脾臟顯著腫大且暗紅軟化(常為特徵)、淋巴結出血性壞死、肺水腫或充血。

診斷

  • 臨床與病理容易與 CSF 類似,需靠實驗室檢測確認:PCR(檢測病毒核酸)、病毒分離、血清抗體檢測(配合流行病學)。

防控 / 治療

  • 沒有有效商用疫苗(對應策略多以撲殺、封鎖與嚴格生物安全)。控制重點:隔離、撲殺感染/可能感染群、消毒、禁止餵廚餘、管制運輸與廢棄豬肉流通、監測野豬族群。 

二、口蹄疫(FMD)

病原與基本資訊

  • 病毒:口蹄疫病毒(FMDV),屬 RNA 病毒(Picornaviridae)。有多個血清型(A、O、Asia 1、SAT 等),不同血清型需匹配疫苗。

傳播方式

  • 傳播力非常強:經空氣飛沫(特別在牛)、直接接觸、受污染人員車輛、設備、飼料、動物產品等。病毒在短距離空氣傳播能力強,且人為移動會迅速擴散。 

潛伏期

  • 通常 1–14 天(多數動物 2–5 天),某些情況或物種可更長。

臨床型式與具體症狀(常見)

  • 病情範圍可從無症狀到嚴重,常見在牛較明顯。豬感染常造成大量病毒排出,成為傳播放大器。典型症狀:
  • 急性發熱、精神不佳、拒食。
  • 嘴部(口唇、舌、齦)與蹄部(趾間、蹄冠)出現水泡(vesicles),水泡破裂形成潰瘍或糜爛,會流口水、跛行、拒走。
  • 乳牛產奶量急降、奶牛奶房可能有水泡。
  • 幼畜(特別小牛、小豬)可能出現心肌炎而死。

病理發現

  • 典型為口腔與蹄部的表淺水泡與糜爛,心肌炎(幼畜)等。

診斷

  • 依症狀強烈懷疑時需實驗室確認:病毒分離、RT-PCR、抗原檢測、血清抗體檢測(配對血清)。早期通報極為重要。

防控 / 治療

  • 有疫苗(多型別、需配對當地流行血清型);在非疫區策略多以撲殺+移動管制+消毒+嚴格檢疫。疫區或高風險地區可採疫苗接種作為控制手段,但需考慮貿易影響與血清分型。支持療法為主,無特效抗病毒藥。 

三、古典豬瘟(CSF)

病原與基本資訊

  • 病毒:古典豬瘟病毒(CSFV),屬 Pestivirus(Flaviviridae),與牛病毒性腹瀉等關係近。世界部分地區仍流行,部分國家已根除。

傳播方式

  • 經吸入、口服(受污染飼料或廚餘)、接觸感染豬的分泌物、精液等;感染豬可在症狀出現前就排病毒,且屍體或組織也可傳播。

潛伏期

  • 通常 2–14 天(典型 2–7 天),但視感染劑量與場域條件而變。 

臨床型式與具體症狀(常見)

  • CSF 可呈 peracute、acute、chronic、遲發或亞臨床 之多種表現,症狀依毒株毒力、年齡、免疫狀態不同而差異大。常見急性症狀:
  • 高熱、食慾差、無精打采、呼吸急促。
  • 皮膚出血點或紫斑(尤其耳朵、腹側、內側大腿),結膜紅腫、結膜出血。
  • 腸道症狀:便秘或腹瀉(有時帶血)。
  • 神經症狀在某些病例(步態不穩、抽搐)。
  • 懷孕母豬感染可能造成流產、死胎或出生帶病毒的仔豬(持續感染者)。

病理發現

  • 多器官出血性病變、腸系膜與其他淋巴結萎縮與出血、脾臟變化(視情況)。

診斷

  • 臨床上可能與 ASF、其他出血症候群相混淆,需實驗室檢測(PCR、抗原/抗體測試、病毒分離)。

防控 / 治療

  • 有疫苗,許多地區靠疫苗加上生物安全來控制與根除。遇疫情需通報、隔離、檢疫、可能採撲殺策略。

 

四、臨床鑑別

  • 三者都可造成發燒、食慾不良與死亡;皮膚出血與淋巴結/脾臟改變在 ASF 與 CSF 常見,口腔與蹄部的水泡/潰瘍則是 FMD 的標誌。
  • 若看到大量舌/口/蹄的水泡 → 優先考慮 FMD。
  • 若以出血性病變、脾臟極度腫大與迅速大量死亡為主,且懷疑與生肉或野豬接觸 → 要高度懷疑 ASF(且診斷緊急)。

 

非洲豬瘟、口蹄疫與古典豬瘟雖都屬高風險動物疫病,但它們對人類無感染性,民眾無須恐慌。
真正的重點在於防堵病毒進入養豬場與食物鏈:

  • 不購買、不攜帶來路不明的肉品;

  • 不餵豬廚餘;

  • 遵守防疫檢疫規範;

  • 支持合法屠宰與檢驗制度。

透過全民的防疫意識與農政單位的嚴格管控,我們能共同守護豬隻健康、維持國內畜產安全,讓餐桌上的每一口肉都吃得安心又放心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african-swine-fever-vs-foot-and-mouth-disease-and-classical-swine-fever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潘又瑄
獸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犬貓一般內外科】【犬貓一般急診科】【犬貓一般家醫科】
現職
資料登錄中⋯
鳥類痛風是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飼主需要通過適當的飲食管理和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每次痛風發作都是對鳥寶健康的損害,因此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非常重要。透過穩定的飼養環境和適當的照顧,鳥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延緩疾病的進程。

隨著氣溫變化,越來越多的鳥寶開始出現走路困難的問題。飼主發現牠們會縮腳、跛腳,甚至咬自己的腳趾,但仔細檢查卻無法發現外傷,反而會看到關節處長出一顆顆黃白色的顆粒。原來,這些鳥寶患上了鳥類痛風!

鳥類痛風是什麼?

痛風是一種由尿酸結晶在體內積聚所引起的疾病。對於鳥類來說,當血液中的尿酸過高且無法有效排出時,這些尿酸結晶會積存在關節或內臟,導致痛風的發作。雖然鳥類的痛風並不常見,但它確實會對牠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鳥類痛風的兩種類型:

  1. 關節型痛風:尿酸結晶積聚在關節處,會導致關節腫脹,並可能出現黃白色顆粒,通常會在翅膀、腳掌或腳趾等部位發現。
  2. 內臟型痛風:尿酸結晶積聚在內臟,會導致器官功能異常,並且通常在病情較為嚴重時才會被發現,且不易診斷。

如何診斷鳥類痛風?

痛風的診斷比較複雜,常需要使用X光、血液生化檢查及組織細胞學檢查等方式。然而,尿酸結晶在X光中並不容易被看到,而且在病初期,血液檢查的尿酸數值也未必升高。通常只有在腎臟損傷達到70%以上時,才會出現高尿酸血症的現象。

鳥類痛風的症狀有哪些?

當鳥寶出現跛腳、食慾下降、關節腫脹、觸診疼痛、發燒、尿量改變、尿酸顏色異常等症狀時,飼主應該懷疑可能是鳥類痛風。此外,病情較為嚴重的鳥寶,還可能會出現自殘、嘔吐或抽搐等情形。

鳥類痛風的原因與誘發因素: 痛風常見於飲食不均衡的鳥寶,尤其是長期偷吃人類食物、高蛋白飲食或過量補充礦物質的情況。此外,患有腎臟病、脫水、輸尿管阻塞等疾病的鳥寶,也容易罹患痛風。氣溫及濕度變化大的環境也會加重痛風的發作。

鳥類痛風的醫療與照護

鳥類痛風的治療與藥物管理

  • 痛風的治療通常以控制血中尿酸濃度為主。獸醫可能會為患病的鳥寶開立降尿酸藥物,這些藥物可以幫助減少尿酸的堆積。除了藥物治療外,還需要配合止痛藥物來減輕疼痛,並且進行定期檢查以確保腎功能不會進一步惡化。
  • 可以搭配四級雷射減緩關節疼痛。

鳥類痛風飲食管理

  • 飲食對於預防和治療鳥類痛風至關重要。除了給予低蛋白飲食外,飼主應該避免給鳥寶進食過多含高嘌呤的食物,也不應貿然給予鸚鵡肉類、海鮮等。這些食物會加重尿酸的生成,進而引發痛風。
  • 多種蔬菜(例如胡蘿蔔、葉菜類等)有助於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水分,並且不會增加腎臟負擔。

如何預防鳥類痛風

  • 預防痛風的關鍵是保持鳥寶的整體健康。飼主應該注意定期帶鳥寶接受健康檢查,特別是對於老年鳥寶或有腎臟疾病歷史的鳥寶。
  • 提供適當的運動環境,避免過度肥胖,並確保牠們的飲水量充足。水分充足有助於尿酸的排出,減少結晶沉積。

鳥類痛風與其他疾病的區別

  • 有些鳥寶可能會有關節問題,但並非所有的關節腫脹或疼痛都是由鳥類痛風引起的。關節發炎、脫臼或感染也可能導致類似症狀,因此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尋求獸醫協助進行全面檢查,確診是否為痛風或其他疾病。

長期管理與觀察

  • 鳥類痛風是一種慢性疾病,飼主需要長期關注鳥寶的健康狀況。定期的尿酸檢測和腎功能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病情變化,進行調整和治療。
  • 飼主還需要觀察鳥寶的行為變化,如飲水量、食慾、活動量等,及時向獸醫報告異常情況。

總結

鳥類痛風是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飼主需要通過適當的飲食管理和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每次痛風發作都是對鳥寶健康的損害,因此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非常重要。透過穩定的飼養環境和適當的照顧,鳥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延緩疾病的進程。

痛風的腳趾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https://gcm.org.tw/blog/parrot-gout-symptoms-prevention/

Author picture
林依儒
獸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鳥禽爬蟲獸醫師】【特殊寵物外科】【鳥類內視鏡】【鳥類義喙及義肢製作】
現職
●現任:【羽森林動物醫院 院長】 ●學經歷:【築愛動物醫院 特寵主治獸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