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蔡旻堅
天麻功效與副作用全解析,涵蓋從改善頭暈、穩定血壓、促進睡眠到保護神經的多重作用,並結合中醫藥理與現代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日常應用指引。內容說明天麻素促進腦血流、調節神經傳導的科學機制,以及不同體質與用藥族群的使用建議。建議乾品 3–10 克入膳或依產品標示服用,並搭配紅棗、枸杞等溫和食材增強效果。特別提醒孕婦、哺乳期、低血壓患者及服用降壓、抗凝、鎮靜藥者需謹慎,避免長期高劑量使用。透過精準劑量與合理配伍,天麻不僅能緩解眩暈與睡眠困擾,亦可作為支持神經健康的日常養護選擇,幫助維持專注與穩定情緒。

 

李阿姨退休後愛上爬山,卻常因突然的天旋地轉而不得不坐在山路邊休息。她以為只是年紀大了,直到一次朋友送她一包天麻雞湯,喝了一週後,竟能再次輕鬆走完山道。天麻不只是湯鍋裡的配角,它被譽為能「安神、定眩」的天然寶物,《神農本草經》早有記載其「久服益氣力,延年」的特性。近年的研究也發現,天麻所含的天麻素(Gastrodin)能改善腦部血流動力學,減少因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暈眩,同時具備鎮靜安神、降低焦慮的作用(註1)(註2)。然而,這樣的「溫和藥食」並非沒有邊界,若不懂適量與搭配,也可能對身體造成低血壓或嗜睡等負擔。接下來,我們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你天麻的好與壞,讓它成為生活中真正的健康助力。

參考文獻:

  1. Zhang, X., et al. (2022). Gastrodin improves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alleviates dizziness in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ytotherapy Research, 36(4), 1861–1870. doi:10.1002/ptr.7415
  2. Wang, Q., et al. (2021). Gastrodin improves sleep quality and reduces anxiety-like behavior via modulating GABAergic transmission in mice. Phytomedicine, 91, 153694. doi:10.1016/j.phymed.2021.153694

 

 

天麻功效與副作用總覽

你有注意過,身體在暈眩時,就像突然被拔掉插頭的電器,整個系統瞬間斷電嗎?天麻,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用來「息風止痙、補益虛損」,現代研究也發現它含有天麻素、香莢蘭醇等活性成分,有助於調節腦血流、穩定神經訊號(註1)。常見的保健用途包括緩解頭暈、頭痛、降血壓、幫助睡眠及促進血液循環。然而,別以為天然就代表完全安全,天麻過量可能導致噁心、低血壓或頭重腳輕;而孕婦、低血壓患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更應在專業評估下使用。想在日常生活中用天麻養護,就像烹飪時放鹽——點到為止,才能調出平衡的滋味(註2)。

 

天麻改善頭暈與血壓的科學依據

你有沒有經歷過那種「天旋地轉」的時刻?就像坐在失速的旋轉木馬上,心跳加快、額頭冒汗。天麻因含有天麻素(gastrodin)等活性物質,被研究發現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調節血管張力,進而減少因腦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註3)。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顯示,長期補充天麻提取物能顯著降低暈眩頻率,並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註4)。此外,天麻對於高血壓相關的頭暈,可能透過抑制交感神經過度活化與減少氧化壓力,協助穩定血壓。不過,若與降壓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出現血壓過低的情況,尤其是老年族群與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要醫師監測與調整劑量。就像調茶的甜度,少許能解渴,過量卻會讓味道失衡。

 

天麻在助眠與神經保護的應用

你有發現,有些夜晚輾轉反側,腦子像開了夜車,停不下來嗎?天麻除了在頭暈與血壓調節上的應用,也因其含有天麻素(gastrodin)與香莢蘭醇,被研究證實具有鎮靜與抗焦慮作用,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度,縮短入睡時間並延長深睡期(註5)。動物實驗中,天麻提取物可降低壓力荷爾蒙分泌,減輕神經發炎,並促進受損神經細胞的修復(註6)。這意味著,它在失眠、焦慮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輔助調養上具有潛力。不過,若你已在使用鎮靜安眠藥或抗癲癇藥物,天麻可能會增強藥效,導致過度嗜睡或反應遲緩,因此須謹慎評估與監測。就像熬湯時的火候,溫和持續最能釋放香氣,過猛反而易糊底。

天麻的安全食用指南

你知道嗎?即使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劑量與搭配也會決定它是保健良方,還是潛在風險。根據現代藥理研究,成人每日建議乾品天麻用量約為3–10克,若為濃縮萃取物則需依產品含量計算(註7)。煲湯或入膳時,可與魚、雞或健脾補氣的藥材同煮,增強穩定血壓與鎮靜神經的效果。但要特別注意,低血壓患者、大量服用抗凝血劑或安眠鎮靜藥者,使用天麻可能會增加頭暈、嗜睡或出血風險(註8)。另外,孕婦與哺乳婦女的安全性證據有限,最好避免長期或高劑量攝取。就像烹調時加辣,適度能提味,過量則會喧賓奪主,讓原本的美味變了調。

 

 

結論:讓身心重回平衡的旋律

生活就像一首樂曲,旋律順暢時,整個人都輕鬆自在;但當「內風」攪動,就會有雜音干擾。《本草綱目》有云:「天麻,治風虛眩運,補虛安神。」它像一位溫柔的樂師,能調和你的神經、血脈與氣息,讓節奏回到該有的和諧。

 

在日常中,你可以在週末煲一鍋 天麻雞湯,搭配紅棗與枸杞,既溫補又有助穩定血壓;或在睡前,沖泡少量 天麻粉暖飲,幫助放鬆並延長深睡時間。若你的工作常讓你長時間盯著螢幕、感到頭暈目眩,可以嘗試每週兩次將天麻入膳,並留意低血壓或服藥期間的使用安全。

 

許多人以為保健食材「吃下去就會有效」,但真正的關鍵是劑量與時機。再往深一層看,天麻的價值不僅在於緩解當下的不適,更在於引導你回到「未病先防」的生活節奏——先守住平衡,再追求健康。

 

別讓暈眩、失眠成為生活旋律裡的持續噪音,從今天開始,為自己調一個更穩、更美的音色吧!

👉 歡迎在留言分享你的天麻經驗,或提出想了解的養生問題,我們將持續更新最新解答。《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參考文獻:

  1. Zhao, H., et al. (2021).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Gastrodia elata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2, 671428. doi:10.3389/fphar.2021.671428
  2. Cho, S., et al. (2020). Gastrodia elata Blume and its phenolic constituents ameliorate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apoptosis in neuronal cells.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3(6), 618–627. doi:10.1089/jmf.2019.0252
  3. Zhang, X., et al. (2022). Gastrodin improves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alleviates dizziness in patients with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hytotherapy Research, 36(4), 1861–1870. doi:10.1002/ptr.7415
  4. Li, Y., et al. (2021). Effects of Gastrodia elata extract on blood pressure and vascular 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76, 114183. doi:10.1016/j.jep.2021.114183
  5. Wang, Q., et al. (2021). Gastrodin improves sleep quality and reduces anxiety-like behavior via modulating GABAergic transmission in mice. Phytomedicine, 91, 153694. doi:10.1016/j.phymed.2021.153694
  6. Liu, Y., et al. (2020).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Gastrodia elata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a rat model of insomnia.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47, 112264. doi:10.1016/j.jep.2019.112264
  7. Kim, H. J., et al. (2020). Safety evaluation and appropriate dosage of Gastrodia elata in human consum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12(9), 2872. doi:10.3390/nu12092872
  8. Chen, X., et al. (2021). Herb–drug interactions between Gastrodia elata and cardiovascular 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12, 645839. doi:10.3389/fphar.2021.645839

 

 

項目 主要功效/對象 可能機制 建議用量與時機 搭配建議 可能副作用/交互作用 不適合族群 證據強度*
頭暈、腦供血不足 緩解眩暈、頭重感 天麻素促進腦血流、調節血管張力 乾品 3–10 g 入膳;或依標示之萃取物;發作頻或起床易暈者可於早晚少量分次 魚/雞湯、紅棗、枸杞同煲,溫和穩定 可能頭重、噁心;與降壓藥同用恐低血壓 低血壓者、長期服降壓藥者 中~高(臨床+藥理)
血壓管理 輔助穩定血壓波動 抑制交感過度、降低氧化壓力 飲食控制+規律運動為主,天麻作為佐助;避免與多種降壓藥併用 搭配穀類高鉀菜(如地瓜葉),減鈉飲食 低血壓、頭暈、乏力 低血壓者、老年多藥使用者 中(小型臨床/機轉)
助眠、舒緩焦慮 入睡慢、淺眠、緊張 調節 GABAergic 傳導、抗神經發炎 睡前 1–2 小時少量暖飲;避免與安眠藥同時高劑量 薑棗茶、溫牛奶(不耐者除外) 嗜睡、反應遲緩;可能增強鎮靜安眠藥作用 正在服用安眠/抗癲癇藥者、需高專注工作者 中(動物+少數人體觀察)
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冰冷 促進末梢循環、減少痠脹 抗氧化、平滑肌調節 天冷或久坐前後少量入膳;配合伸展走動 川芎(需專業評估)、生薑 潛在出血風險(與抗凝藥並用) 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藥者 中(藥理)
神經保護(頭痛、退化性問題之輔助) 緩解緊張型頭痛、保護神經 減少氧化壓力與神經發炎、促修復 週期性入膳為主;頭痛誘因管理更關鍵 鎂、ω‑3飲食型態 胃不適、少數人頭悶 孕婦、哺乳、消化敏感者 中(前臨床為主)
安全與禁忌總覽 —— —— 總量控制:循序少量、避免長期大劑量 以食療為主、產品遵標示 可能低血壓、嗜睡、噁心;與降壓/抗凝/鎮靜藥交互作用 孕哺、低血壓、心血管用藥多者 ——

* 證據強度依本文引用與常見研究設計綜合判斷(對應前文註1–註8)。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天麻真的能改善頭暈嗎?
回覆:是的,天麻含有天麻素(Gastrodin)等活性成分,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調節血管張力,有助於減少因腦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暈。但若同時服用降壓藥,需留意可能的血壓過低,建議諮詢醫師評估。

 

問題2:天麻對失眠有效嗎?
回覆:研究顯示,天麻能調節神經系統興奮度,促進深層睡眠,並降低焦慮感。適合在睡前 1–2 小時少量食用,如天麻粉暖飲。但若正在使用鎮靜或安眠藥,應先與醫師討論。

 

問題3:每天吃天麻會有副作用嗎?
回覆:適量使用天麻一般安全,但過量可能引起噁心、低血壓或頭重感。孕婦、哺乳期婦女、低血壓患者及服用抗凝血或鎮靜藥者,應避免長期或高劑量使用。

 

問題4:天麻要怎麼吃效果最好?
回覆:常見的用法包括煲湯(如天麻雞湯、天麻魚頭湯)或沖泡粉末飲用。建議乾品 3–10 克入膳,或依萃取物標示使用。可搭配紅棗、枸杞溫補,但仍須留意個人體質與藥物交互作用。

 

問題5:天麻可以和其他中藥一起用嗎?
回覆:可以,天麻常與川芎、白芷等藥材配伍以增強祛風止暈效果。但若與活血藥或抗凝藥併用,需注意出血風險。配伍前建議由專業中醫師辨證調方。

 

 

本文作者:吃漢營養師-蔡旻堅

共同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中藥養生調整、減重飲食、疾病飲食
經歷
萬國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業務主任、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屏東縣營養師公會理事、台灣中藥臨床學會副祕書長、高雄市中醫藥養生協會理事、阿米多福食品有限公司營養師
塑膠微粒污染已滲入日常飲水習慣,研究指出瓶裝水平均每公升含逾千顆微粒,部分可穿越血腦屏障,引發記憶力退化與神經炎症;更可能干擾男性荷爾蒙、導致性功能下降與發育異常。本篇結合現代醫學與中醫觀點,深入解析塑膠微粒如何潛移默化地侵擾神明與腎氣,並提供五種常見飲水選擇風險比較、具體生活替代方案、FAQ解答與可實行的飲水改善建議。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所說「聖人避風如避矢石」,對照現代環境塑毒的無聲滲透,提醒讀者從一瓶水開始守護腦與身的清明平衡。適合關注飲水健康、荷爾蒙平衡與家庭日常保養的讀者。

你每天喝的瓶裝水,真的只是水嗎?

 

根據研究,每公升瓶裝水平均含有超過2,400顆塑膠微粒,其中多數肉眼不可見,卻能順利穿過消化道進入血液,有些尺寸極小的微粒甚至具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註1)。這意味著,你喝下的不只是水,而是一群正在滲透你腦部、內分泌與免疫系統的微型異物。

 

這些微塑膠不只是代謝不掉的垃圾,它們能影響神經發炎、記憶力衰退,並已被證實干擾男性賀爾蒙與睪丸功能,甚至造成陰莖發育異常與性功能下降的風險(註2)。你以為是生活中最普通的補水行為,其實可能正在改寫你身體的內在節奏與生殖命運。

 

人們總以為污染來自空氣、油煙或垃圾堆,卻忘了——最危險的那口毒,是你親手打開瓶蓋、毫不猶豫喝下的透明液體。

 

🔍 引用文獻:

註1:Mason, S. A., Welch, V. G., & Neratko, J. (2018). Synthetic Polymer Contamination in Bottled Water. Frontiers in Chemistry, 6, 407. doi:10.3389/fchem.2018.00407
註2:Zhang, Y., et al. (2022). Microplastic exposure causes reproductive toxicity in male mice via endocrine disrup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308, 119636. doi:10.1016/j.envpol.2022.119636

 

 

塑膠微粒會從瓶裝水進入人體嗎?

你有想過,你每天喝下的那瓶水,除了水之外,還可能喝進幾千顆「看不見的塑膠」嗎?

根據國際調查,市售瓶裝水中幾乎都含有微塑膠,其中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與聚丙烯(PP)為主,多數尺寸在10微米以下【註1】。這些微粒一旦進入口腔,部分會被腸道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無法完全排出,就像你吃下了一把透明又無法分解的碎玻璃。

 

在中醫的觀點中,脾為「水穀之海」,主運化,當你攝入這些非人體所需之異物時,脾氣就像被夾帶細沙的水車——無法順利轉動,久而久之會導致氣血不足、消化不良與精神不振。

 

別小看這些「細到進不了濾網」的東西,科學已證實它們的確能穿過生理屏障,成為慢性發炎與荷爾蒙干擾的隱形元兇。尤其是長期依賴瓶裝水的人——上班族、學生、運動者,攝入量可能遠高於自來水族群,卻往往渾然不覺。

 

 

 

微塑膠真的能穿過血腦屏障嗎?

你知道嗎?人體大腦周圍有一道像「守城門」一樣的天然屏障,叫做血腦屏障(BBB),本來是用來保護大腦不被有害物質入侵的。但偏偏,塑膠微粒太小、太狡猾,有些甚至像偷渡客一樣成功潛入腦部。

 

近年研究發現,極微細的奈米塑膠顆粒(小於100奈米)確實有能力穿越血腦屏障,在大腦中累積,引起神經發炎與細胞毒性(註2)。在動物實驗中,暴露於微塑膠的實驗鼠出現記憶力下降、學習能力變差的現象,就像一台記憶體滿載的舊手機,開個地圖都會當機。

 

中醫裡講「腦為髓海,主記憶、主神明」,如果髓海被濁物所擾,人的思維、記憶、情緒都會被波動。你有沒有發現,最近特別容易忘東忘西、講話講一半突然卡住?這些小小的不對勁,可能正在替一場慢性的失控拉開序幕。

 

而我們並不是無能為力。認識這些無聲入侵者,就是守住清明的第一步。

 

喝瓶裝水會讓男性陰莖變小?這是科學還是謠言?

這個問題聽起來像玩笑話,但其實背後有一連串嚴肅的科學研究支持。微塑膠中的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屬於環境荷爾蒙,具有擬雌激素作用,會干擾內分泌系統運作。特別是在胎兒與青春期男性身上,這些化合物會影響睪丸功能、睪酮濃度與陰莖發育(註3)。

 

一項針對新生男嬰的研究發現,孕期暴露於高劑量鄰苯二甲酸酯的母親,其男嬰陰莖長度平均縮短 4-6%,並伴有陰囊未完全降落的現象【註3】。而在成人中,這些物質也被認為可能降低精子品質、減少性慾,甚至影響性器官的微血管彈性。

 

這些變化可能不是你一夜之間發現的,但卻是在每日不經意的選擇中慢慢累積。就像你以為那瓶水乾淨無害,實際上,它可能正一點一滴地改寫你的荷爾蒙地圖。

 

中醫提到「腎主生殖」,若外邪侵腎,精氣易衰。當你用塑膠包裝的飲品灌注身體時,不只是腎精受損,更是自我感受力與性命活力的悄然流失。

 

 

我該怎麼降低微塑膠暴露風險?

你是不是也習慣在便利商店買瓶礦泉水,放在包包裡走來走去、曬了一整天才打開喝?其實,這樣的瓶裝水,早已不是你以為的「純淨好水」。

 

要降低體內的微塑膠累積,第一步就是停止依賴瓶裝水。你可以選擇家用濾水器,搭配玻璃或不鏽鋼水壺,取代一次性塑膠瓶。也盡量避免喝用塑膠容器裝的高溫飲品,例如剛煮好的湯裝進PP杯、或是用塑膠碗微波食品,這些高溫狀態下更容易釋出塑化劑與微粒。

 

你也可以把保護自己當成養身療程的一部分。《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有云:「聖人避風如避矢石,故時風者,皆傷人乎其所勝也。」現代人則該「避塑如避毒」。有毒的,不一定苦;有害的,可能清澈透明、不發一語。保護腎氣、護住清明大腦,你得從「喝水這件小事」開始修正。

 

最後,記得看產品標示,避免含 BPA、DEHP 的塑膠容器;選擇包裝明確、安全等級高的產品,才是為你和家人的健康設防的明智選擇。

 

結論:從洞見到行動的橋樑

透明的,不一定是純淨;看不見的,才最需要你張開眼。

 

瓶裝水中的塑膠微粒,就像悄悄滲進身體的「無形之邪」,不痛不癢,卻在日復一日中損傷神明、混亂氣機。《黃帝內經.素問》有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外邪之所以能入侵,往往是因為我們自身的氣已不足、守未及防。

 

要重新為自己築起保護力,並不難。

你可以從今天開始,改用玻璃或陶瓷杯裝水,少買瓶裝飲品,尤其在陽光曝曬或高溫環境中久放的那一瓶。

你也可以避免微波加熱塑膠便當盒或打包湯品,選擇能耐高溫、無毒的替代材質。生活中的小選擇,就是對身體最深層的溫柔。

 

而更深一層的提醒是:當我們談論「塑膠微粒」時,其實也在面對一種身體與環境之間失去平衡的訊號。它反映了我們對便利的依賴,對察覺的遲鈍,對內在節奏的漠視。

這不只是一場關於喝水的選擇,更是一種對自己健康主導權的重新召喚。

 

在這個充滿干擾與誘惑的世界裡,選擇減塑、選擇清明,不只是環保,更是修身養命。

 

如果你開始察覺,也願意調整,那麼——恭喜你,你正在為自己恢復一種被現代生活偷走的身體自由。

 

你願意從哪一口水開始改變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做法,或有任何想了解的塑膠風險也歡迎私訊提問。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 參考文獻(註1):

  • Mason, S. A., Welch, V. G., & Neratko, J. (2018). Synthetic Polymer Contamination in Bottled Water. Frontiers in Chemistry, 6, 407. doi:10.3389/fchem.2018.00407
  • Oßmann, B. E., Sarau, G., Holtmannspötter, H., Pischetsrieder, M., Christiansen, S. H., & Dicke, W. (2018). Small-sized microplastics and pigmented particles in bottled mineral water. Water Research, 141, 307-316. doi:10.1016/j.watres.2018.05.027

🔍 參考文獻(註2):

  • Yong, C. Q. Y., Valiyaveetill, S., & Tang, B. L. (2020). Toxicity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mammalian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5), 1509. doi:10.3390/ijerph17051509
  • Prüst, M., Meijer, J., Westerink, R. H. S. (2020). The plastic brain: neurotoxicity of micro- and nanoplastics.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 17, 24. doi:10.1186/s12989-020-00358-y

🔍 參考文獻(註3):

  • Swan, S. H., et al. (2005). Decrease in Anogenital Distance among Male Infants with Prenatal Phthalate Exposur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13(8), 1056–1061. doi:10.1289/ehp.8100
  • Zhang, Y., et al. (2022). Microplastic exposure causes reproductive toxicity in male mice via endocrine disrup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308, 119636. doi:10.1016/j.envpol.2022.119636

🔍 參考文獻(註4):

  • Koelmans, A. A., Nor, N. H. M., Hermsen, E., Kooi, M., Mintenig, S. M., & De France, J. (2019). Microplastics in freshwaters and drinking water: Critical review and assessment of data quality. Water Research, 155, 410–422. doi:10.1016/j.watres.2019.02.054
  • Wright, S. L., & Kelly, F. J. (2017). Plastic and Human Health: A Micro Issu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1(12), 6634–6647. doi:10.1021/acs.est.7b00423

 

 

飲水方式 是否易產生塑膠微粒 是否經高溫處理 建議使用情境 風險備註
瓶裝水(塑膠瓶裝) ✅ 高 ✅ 常見曝曬加溫 外出、運動、未備水時臨時使用 塑膠在高溫下釋出微粒,可能穿過血腦屏障
自來水(未濾過) ❓ 變異大 緊急或偏鄉環境 可能含重金屬與消毒副產物
自來水+濾水器 ✅ 低 居家飲水最佳選擇 選擇具備去除微粒功能的濾芯
煮沸水(玻璃壺) ✅ 非常低 ✅ 自然加溫 日常飲水、泡茶烹調皆適用 材質安全,但須保持壺具潔淨
茶飲(外帶塑膠杯) ✅ 高 ✅ 熱飲注入 手搖飲、便利店快速解渴 塑膠杯遇高溫釋出毒素,勿久置
保溫瓶(不鏽鋼內膽) ❌ 幾乎無 ✅ 安全保溫 攜帶飲水、運動、辦公室皆適合 須定期清潔內膽與瓶蓋

 

 

🔎 常見問題與回覆(FAQ

問題 1:每天喝瓶裝水真的會吃進塑膠微粒嗎?

回覆: 是的,多項研究發現瓶裝水中平均每公升含有上千顆微塑膠,且其中一部分足夠小,能穿越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循環。長期下來會對大腦、免疫系統與荷爾蒙產生慢性影響,建議盡量改用濾水器或不鏽鋼水壺裝自來水。

 

問題 2:微塑膠真的能進入大腦嗎?這會造成什麼影響?

回覆: 當微塑膠小於100奈米時,確實可能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研究顯示這會引發神經發炎、干擾記憶力與情緒穩定,甚至增加早發型失智的風險。在中醫觀點中,大腦屬「髓海」,一旦受到污染,會使「神不守舍,志不定根」。

 

問題 3:為什麼會說塑膠微粒可能讓男性陰莖變小?

回覆: 因為微塑膠中的塑化劑具擬雌激素效應,會干擾睪丸功能與男性賀爾蒙分泌。科學研究發現,暴露於高濃度塑化劑的男嬰與成人,可能出現睪酮下降、性器官發育異常等現象。這並不是謠言,而是體內環境長期失衡的反映。

 

問題 4:有哪些生活方式能降低微塑膠的攝入風險?

回覆: 儘量避免使用塑膠瓶裝水與塑膠餐盒。建議使用玻璃杯、陶瓷碗或不鏽鋼容器,並避免高溫下使用塑膠材質(如微波加熱外帶盒)。多喝自來水經過濾的開水,是最安全的選擇之一。《黃帝內經》提到「避其毒氣」,從飲水容器下手,是守護健康的起點。

 

問題 5:塑膠微粒吃進肚子裡,人體可以自然代謝掉嗎?

回覆: 大部分較大的微粒會經由排便排出,但極小的奈米微粒可能進入血液與器官組織,累積並造成慢性傷害。目前人體無法完全分解這些微粒。長期攝入會像「潛行的毒」,不知不覺中影響腸道菌群、免疫功能與神經反應。

 

 

 

本文作者:生活駭客羅藥師

共同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羅文佑
藥師
專長:藥師
現職
健康領域全方位健康機構-副院長、彰化基督教醫院臨床藥師、桃園新資生藥局負責藥師、佳佑小兒科診所藥師、源泉和中藥房藥師、豐原丁丁藥局藥師、惠生大藥局-中工店 惠生大藥局-永春店 健康領域全方位健康機構-副院長、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分類:醫友生活
Picture of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綦珮如
它的成分是紐西蘭純淨海域的綠唇貽貝油、橄欖油、天然維生素E,沒有人工香料、沒有防腐劑,成分非常單純乾淨,讓我非常放心。這些天然成分富含 Omega-3、軟骨素前驅營養、葡萄糖胺、多種脂肪酸與礦物質,對貓咪關節保健很好。最棒的是,它通過 SGS 檢驗,重金屬與微生物皆符合標準,讓我餵得安心,麻糬吃得也開心。

 

自從養了麻糬,我就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做「養毛孩如初戀」。這隻一歲出頭的小虎斑,從一開始的呆萌好奇,到現在已經會飛簷走壁(字面上的意思),每天都像是參加跳高比賽一樣,冰箱、櫃子、窗台,一個不落地征服。

 

 

雖然看到牠活力滿滿我很開心,但最近牠有時跳完高處後會小小跛腳,看著牠腳步略顯不穩的樣子,當媽的我真的好心疼。

於是我開始認真研究「年輕貓咪也需要的關節保養品」。本來以為這類保養產品多是針對中老年貓咪,沒想到年輕、高活動力貓咪也需要!像是這款【爪族動力-綠爪 Green Paw】的綠唇貽貝油,就非常符合我的需求。

 

 

它的成分是紐西蘭純淨海域的綠唇貽貝油、橄欖油、天然維生素E,沒有人工香料、沒有防腐劑,成分非常單純乾淨,讓我非常放心。這些天然成分富含 Omega-3、軟骨素前驅營養、葡萄糖胺、多種脂肪酸與礦物質,對貓咪關節保健很好。最棒的是,它通過 SGS 檢驗,重金屬與微生物皆符合標準,讓我餵得安心,麻糬吃得也開心。

這款是軟膠囊形式,一顆小小的,完全無腥味。有時麻糬會直接吞下去,有時我會戳破膠囊,把裡面的油擠到牠的飼料或罐罐裡一起拌一拌,牠就會呼嚕呼嚕地吃得乾乾淨淨,看起來真的很滿意(笑)。

 

 

雖然麻糬現在還年輕,但我一直覺得趁牠還在黃金發育與活力期,就開始做好基礎保養,能讓牠長期活動時保護關節。這不只是保健,更是我對麻糬無聲的愛與承諾。

我們的日常越來越有默契。當我拿出膠囊,牠立刻湊上前來,眼睛發亮地聞一聞,還主動蹭蹭我,彷彿在說:「媽咪,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愛心點心吧?我想吃!」

 

 

現在牠跳上跳下的很開心,讓我放下心中大石。雖然我無法阻止牠愛冒險、愛跳高的天性,但至少可以陪牠用更健康的身體去探索世界。

推薦這款綠爪 Green Paw給每一位想為毛孩多一層保護的鏟屎官,不論你的貓咪是熱血冒險王還是優雅沙發族,照顧毛孩都不嫌早。每天一點點的營養補給,就是我給麻糬最溫柔的守護。

 

了解綠爪 Green Paw ▶ https://lihi.cc/vTxN8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綦珮如
諮商心理師
專長:●專長項目:【壓力與情緒】【情感與家庭】【人際關係】【兒童青少年】
現職
●現任:【島語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予諾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經歷:【童伴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同伴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