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加入聯盟的社區藥局即可享有以下高額廣告曝光免費贊助:facebook 廣告、LINE 廣告、Google 廣告、網路新聞媒體曝光版位、醫學協會部落格專欄版位等(更多聯盟資源歡迎洽詢專案團隊),費用由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及TSCP臺灣社區藥學會全額贊助,藥局免出資、免囤貨、免風險。

為協助社區獨立藥局提升商品力、行銷力、品牌力,帶動整體營收成長與營運競爭優勢,TSCP臺灣社區藥學會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於2025年聯手推動GCM+社區聯盟藥局合作計畫,目標串聯社區獨立經營藥局形成策略聯盟,導入數位行銷與AI轉型輔導,為社區藥局帶來嶄新的服務優勢,成為社區民眾的健康生活重心。將於114年06月12日星期四線上舉辦旗艦計畫說明會,歡迎全國社區獨立藥局上線與會,了解計畫詳情。

 

加入聯盟的社區藥區將可獲得facebook、Instagram、LINE、Google等數位廣告全面曝光贊助,輕鬆成為社區最閃耀的店家,加碼網路新聞報導曝光、多元整合行銷活動串聯、特色差異化商品品牌進駐等優勢,同時提供顧客關係管理和新零售領域的AI培訓賦能,全面提升社區藥局獨立經營實力,具體措施都將在114年06月12日的旗艦計畫線上說明會詳細說明。

 

GCM+社區聯盟藥局旗艦計畫由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和TSCP臺灣社區藥學會兩大醫學非營利組織共同推行,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聚集超過800位認同預防醫學理念的專業醫事人員,共同為推廣台灣預防醫學普及而努力,醫學專業領域橫跨西醫、中醫、藥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諮商心理師、護理師等,TSCP臺灣社區藥學會則以促進社區藥學發展與人才培育,提升社區藥事服務品質與台灣社區民眾福祉為使命,一同為社區藥局整合產、官、學、研資源,使社區藥局成為社區居民生活重心。參加說明會或加入成為社區聯盟藥局並不會向藥局收取任何費用,有意願了解聯盟計畫的藥局可以放心參加線上說明會了解計畫詳情。

 

 

立即報名線上說明會:

https://forms.gle/oGn3dCXMFWtAimKV7

 

或直接預約線上一對一了解如何加入GCM+社區藥局聯盟:

https://tidycal.com/cybermkt/clicnic

 

 

【活動資訊】

活動名稱:GCM+社區聯盟藥局旗艦計畫說明會

聯合主辦: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TSCP臺灣社區藥學會

日期:114年06月12日星期四

時間:13:00-15:00(12:30開始上線)

地點:zoom線上會議室(報名成功提供連結)

人數: 50 名

 

【諮詢窗口】

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uiqNDRO

 

TSCP臺灣社區藥學會

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koeEXz4

Author picture
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經歷
數位編輯部
分類:醫友生活
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陳坤志
除了塗抹在臉部,我也會在脖子上塗一些來撫平細紋,除此之外,對於肌膚敏感的我來說很推薦!一般建議使用2-4周能淡化細紋及舒緩乾燥感,目前持續使用中,希望能陪伴我重新容光煥發!

 

愛美是人們的天性,雖然對臉部保養有一些概念,清潔、保濕及鎖水是基本流程,再加上本身屬於混合肌,T字部位容易出油,其他部位則偏乾,尤其到了轉換季節,肌膚開始出現泛紅或是些許脫皮的狀況,實際上了解其原理但鮮少深入了解臉部保養品的選擇和功效,隨著年齡撫平細紋也越來越重要,有幸買到【Almiya】時光無痕精華液來體驗,看到包裝上的成分並做了一些功課,有以下幾點:

 

  1. 紅蠍胜肽配方:緊緻肌膚、撫平表面細紋,是我第一次看到非常特別的成分!
  2. 水前寺紫菜多醣:又稱神聖藻,具有保濕的作用,且經皮膚吸收效率很高,減少水分蒸散,使用上肌膚很清爽。
  3. 海星枝管藻多醣:簡單來說就是讓肌膚有彈性且還可以長效保濕!
  4. 紅蠍+類蛇毒雙重胜肽:撫平細紋與緊緻肌膚。
  5. 多重玻尿酸:來迅速補水、鎖水,目的是讓肌膚觸感更柔嫩、細緻。
  6. 甘草酸二鉀:用來協助維持肌膚健康、舒緩壓力肌膚、強化肌膚屏障、提升耐受力與光澤。

 

 

平常使用的感受非常滿意,只要早晚清潔臉部後,再使用這瓶精華液,質地很水潤、不粘膩,不是相對厚重的乳霜,瓶裝採用瓶口按壓設計,只要輕輕按壓就可以塗抹輕拍在臉部上,且感覺很透氣清爽不緊繃,就像給臉部肌膚喝了一杯水,除了塗抹在臉部,我也會在脖子上塗一些來撫平細紋,除此之外,對於肌膚敏感的我來說很推薦!一般建議使用2-4周能淡化細紋及舒緩乾燥感,目前持續使用中,希望能陪伴我重新容光煥發!

 

 

若平常有保養習慣,可以早上起來清潔後用一次、晚上清潔後可以再搭配乳液使用,增強補水、鎖水與修護的功能,身為營養師除了找到合適的保養品,好好吃飯、多喝水,使肌膚由內而外恢復光澤亮麗!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陳坤志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運動營養、保健營養、籃球、健身 ●證照: 國家高考營養師 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 CTSSN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專業課程認證 NSCA-CSCS 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體能訓練專家 NSCA-CPT 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私人教練 ACSM 長者體適能與訓練方法認證 中華民國健力協會 C級教練 HACCP(60A/60B) 中餐烹調技術士丙級 食品檢驗分析技術士丙級 烘焙食品技術士丙級
現職
桃園領航猿籃球隊 營養師 新北市運動據點-喜歡運動中心 運動營養師 全盛美食有限公司 團膳營養師 台健盃全國健美健體錦標賽 男子新秀健體178+ UBA 大專籃球聯賽 一般男子組 實踐大學 校園模特兒 台北市立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 實踐大學 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繩縛、情緒波動與深層壓力刺激之間的關係,呈現了身心互動的獨特軌跡。文章以繩縛的張力與釋放為起點,解釋大腦在安全框架中如何降低交感興奮、提升副交感活性,使情緒由緊繃轉為平穩。研究顯示,合意束縛能引發多巴胺、皮質醇與內源性大麻素的短暫波動,促進情緒調節與關係安全感。《傷寒論》所言「營衛不和則神明不安」呼應了現代對情緒壓抑與氣機滯塞的理解,說明情緒需要被承接,而非壓制。內容同時提醒神經壓迫、呼吸受限與界線忽略等風險,並提供安全字、節奏控制與 Aftercare 的指引。整篇文章結合中醫與醫學觀點,帶領讀者理解繩縛如何在信任關係中成為情緒釋放與身心安定的工具。


她曾說,那天繩子輕輕托起肩胛時,她的心像被誰抱住。那不是刺激,也不是劇烈的情緒翻湧,而是一種久違的安定——像有人在耳邊對她說:「你可以不用那麼撐著了。」

 

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作情緒排放(catharsis,當身體在安全框架裡感到被承接,被壓抑許久的感受便會自然浮現。
有些人哭了,有些人沉默,有些人只是長長吐了一口氣——
那都是情緒願意出來的模樣。

 

《黃帝內經·素問》言:「悲則氣消。」
當悲、惶、委屈被悶著,它們就像卡在胸中的濕氣,越壓越滯;
但只要身心意識到「這裡是安全的」,情緒就會自己流下來。
情緒不是要被壓下去,而是要被承接。

 

繩縛只是形式,它從來不是目的。
真正讓人穩下來的,不是那條繩,而是 「你並非孤身一人」的那份確定
在張力中被理解,在釋放中被陪伴——
那才是人之所以能重新呼吸的原因。

 

近年的研究指出,合意束縛能啟動副交感神經、降低皮質醇,
而在安全互動後,大腦的緊張模式逐漸被緩和。
也難怪許多人在體驗後的那一刻,突然覺得心軟下來了。

 

 

為什麼「被固定」後,有些人的情緒反而更穩?

你有沒有發現,當生活把你壓得喘不過氣時,身體反而會渴望一種「被接住」的感覺?繩縛的張力,就像是把那些散落的情緒線索重新收回手心。深層壓力刺激(Deep Pressure Stimulation)能降低交感神經的過度興奮,使「緊繃到極點的你」慢慢回到副交感的安定狀態(註1、註2)。有些人在被固定的瞬間,腦中的警戒模式像是被按下靜音鍵——因為身體讀懂了:此刻的張力是安全的、可控的、是建立在信任上的。

 

如果說壓力像暴衝的野馬,那繩縛就是協助收緊韁繩的手。張力不會毀掉你,它反而讓你的神經系統得到一個「終於可以鬆下來」的理由。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被繩子承接住時,心跳反而慢了、呼吸變深了、思緒不再那麼雜亂。

 

但別小看這過程。若操作不當,過度壓迫四肢、限制呼吸、或忽略心理邊界,都可能讓緊繃變成創傷。因此,繩縛之所以能讓情緒變穩,核心從來不是綁得多漂亮,而是 安全、信任與可控性。當這三者被建立起來,你的身心才會允許自己真正「被託住」。

 

繩縛如何影響大腦?(多巴胺、內源性大麻素、壓力反應)

你知道嗎?情緒的穩定,其實比你想得更「生理」。當繩子貼上皮膚、張力被拉起時,身體會啟動一連串精細的神經調節反應。有研究指出,臣服者在被綁縛的過程中,皮質醇與內源性大麻素會短暫升高(註3),形成一種「壓力→釋放」的循環——就像拉滿弓後鬆手的那一瞬間,大腦突然找到出口。這不是痛苦,而是一種重新掌控身體訊號的方式。

 

而多巴胺也在這裡發揮作用。當權力流動被明確界定,腦中的獎賞迴路會被輕輕敲醒(註4)。對支配者而言,這是一種「專注與掌控」帶來的獎賞;對臣服者而言,則是「被托住」後的安心。兩者不同,但都能形成情緒調節的效果——像是彼此的神經系統在對話,而不是單向的拉扯。

 

但你要記住:這些反應並非人人都有,也不是每次都會發生。若過程中界線模糊、壓力源不是來自「信任」而是「恐懼」,大腦就可能出現反效果——皮質醇持續上升、情緒反而更失衡。繩縛不是魔法,它只在「安全、合意、可控」的前提下,才會變成調節情緒的一把鑰匙。

 

 

為什麼有人在繩縛後出現情緒淨化?(Catharsis

你有注意過嗎?有些人在繩縛後會突然沉默、哭泣,甚至笑出來——那不是尷尬,而是一種深層的情緒排放。情緒淨化(catharsis)常出現在「張力被解除」的瞬間。當身體被牢牢托住,壓抑已久的感受就像被打開的水閘,終於找到出口。

 

在心理學上,catharsis 被視為一種「情緒得以安全釋放的通道」。研究指出,BDSM 中的束縛情境可以誘發 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意識狀態轉換),讓人從過度理性切回身體、切回真實的感受(註5)。這種狀態下,平常無法說出口的累積、悲傷、委屈,就像被溫柔推了一把——終於肯走出來。

 

從中醫角度,《素問》說「悲則氣消」:悲傷若滯留在體內,就會讓氣機停滯,日積月累成為壓力性的胸悶、失眠、內在焦躁。繩縛的張力提供一條通道,把這些「不敢動的情緒」邀請出來。

不是繩子治癒你,而是繩子創造了一個足夠安全的框架,讓你敢卸下心防。

 

當然,這並非人人都會經歷。有些人在第一次嘗試時反而更緊張;有些人則會因壓力、過往創傷或界線模糊,而無法放鬆進入這個過程。這就是為什麼「合意、界線、安全字、節奏掌握」比綁法本身更關鍵。只有當心理安全先被建構,情緒才有機會真正被釋放,而不是再次受困。

 

 

如何安全使用繩縛來調節情緒?(Aftercare 與安全字)

你知道嗎?繩縛真正讓人安心、讓情緒穩下來的關鍵,其實不在「繩子」,而在「人」。安全字、安全界線、節奏掌控、呼吸狀態與 Aftercare,才是整個情緒調節過程的根基。就像一扇窗被小心地打開,風才有路可吹入;情緒想流動,也需要一個安全的框架。

 

從生理角度來看,BDSM 研究顯示,只要是「自願、可控、節奏穩定」的互動,臣服者與支配者的壓力荷爾蒙與獎賞迴路會呈現不同但互補的變化(註7)。這種差異其實能彼此抵消不安、促進關係的安全感。但只要一個步驟失衡,例如壓迫神經、造成呼吸阻礙、忽略心理界線,大腦就會判定「這不是安全的刺激」,反而讓皮質醇飆升、情緒更混亂。

 

所以實務操作上,你可以把繩縛想像成一場「情緒深呼吸」:開始前先確認狀態;過程中保持回饋;結束後進入 Aftercare。Aftercare 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整個體驗的「收心」。有人想被抱著、有的人需要安靜、有的人會想喝水、有的人會想說話——這些都是真實的身心訊號。被理解的那一刻,副交感神經就像被輕輕觸發,情緒也自然落回平穩。

 

但最值得提醒的是:繩縛不是精神療法,也不是情緒調節的萬靈丹。它只能在 合意、信任、技術正確、心理安全 的環境裡發揮作用。只要其中一項不成立,繩縛就無法帶來療癒,甚至會反向累積壓力。因此,安全永遠比綁法更重要,因為你真正托住的,不是身體——而是彼此的心。

 

 

結論:張力裡的安定,心的出口在這裡

情緒若長期被壓著,它會像胸口聚成一團的氣——越困越緊。
《傷寒論》言:「營衛不和則神明不安。」
當身心的營衛被壓力攪亂,氣結生煩,情緒自然無處可落。
要讓這股內在的亂流安定,從來不是靠硬撐,而是需要一個讓氣機重新順行的框架。

 

繩縛的張力,就像替身體畫出一條外在的邊界:
外面被托住,裡面才開始有空間。
許多人在這樣的架構裡,第一次感受到——
原來情緒不是要被壓下去,而是要被承接;
而承接情緒的力量,不來自高超技巧,而來自 關係裡那份可依靠的確定感

你可以把這份理解帶回生活:

  • 當情緒湧上來時,先為自己建立一個「可依靠的節奏」
    例:在心煩時按住胸口、慢慢呼吸三次,讓氣不至於逆亂。
  • 與伴侶建立「張力—釋放」的共識。
    例:開始互動前確認界線、狀態;結束後給彼此一段安靜靠近的時間。

 

這些方式不是技法,而是情緒得以安住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因為真正托住情緒的,不是繩,也不是形式,
是來自對方的眼神、手心、呼吸——
那種「你並非孤身一人」的確定。

 

當外在張力變得可控,內心的氣便願意慢慢流動;
當氣能流,情緒就能安。

 

願你在張力與釋放之間,看見自己真正的力量,
也願你在關係的扶持裡,找到心的出口。
如果你願意,也歡迎把你的感受告訴我——
我會陪你一起更新理解。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 參考文獻

(註1) Reynolds S, Lane SJ, Mullen B. Effects of Deep Pressure Stimulation on Physiological Arousal. AJOT. 2015;69(3).
(註2) Wuyts E, Morrens M. The Biology of BDSM: A Systematic Review. J Sex Med. 2022;19(1):144–157.

(註3) Wuyts E, De Neef N, Coppens V, et al. Between Pleasure and Pain: Biological Mechanisms in BDSM Interactions. J Sex Med. 2020.
(註4) Sagarin BJ, Cutler B, et al. Hormonal Changes and Couple Bonding in Consensual Sadomasochistic Activity. Arch Sex Behav. 2009.

(註5) Dunkley CR, Henshaw CD, Brotto LA. Physical Pain as Pleasure: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J Sex Res. 2020.
(註6) Labrecque F, Potz A, Larouche É, Joyal CC. What Is So Appealing About Being Spanked, Flogged, Dominated, or Restrained? J Sex Res. 2021.

(註7) Schuerwegen A, Huys W, et al. The Psychology of Kink: Sensation Seeking and Coping in BDSM. Arch Sex Behav. 2021.
(註8) Wuyts E, De Neef N, et al. Beyond Pain: Variance of Pain Thresholds in BDSM Interactions. J Sex Med. 2021.

 

 

面向 硬撐、壓抑情緒 只追求技巧的繩縛互動 以關係為核心的安全繩縛情緒調節
情緒狀態 把情緒往下壓,表面看起來冷靜,內在卻越來越亂,容易突然爆掉或麻木。 當下可能有刺激感或新鮮感,但之後容易空虛或失落,情緒沒有真正被看見。 情緒被允許浮現、被承接,有時會哭、有時會安靜,但之後多半感到比較穩定、踏實。
身體與神經反應 交感神經長期過度亢奮,常見肩頸緊繃、睡不好、心悸、胸悶。 身體有張力與興奮,但若缺乏安全感,皮質醇可能維持偏高,體感反而更疲累。 深層壓力刺激幫助副交感啟動,呼吸變深、心率漸緩,身體像從「備戰」切換成「休息」。
關係感受 習慣自己扛,很難向他人示弱,久了會覺得「沒有人真的懂我」。 容易把對方當成技術對象或表演對象,缺乏情感交流時,關係感較薄。 互動前後會溝通感受、界線與事後照顧,慢慢累積「我可以放心交給你」的信任感。
心理安全感 常覺得自己隨時要撐住,一鬆手就會垮掉,不敢真正休息。 過程中可能緊張矛盾:一方面好奇,一方面又怕失控,心理安全感不穩。 清楚的安全字、節奏與 Aftercare,讓人知道:就算情緒湧出來,也有人會在旁邊接住。
風險與盲點 情緒長期積壓,可能以身體症狀、關係衝突或突然爆發的方式出現。 容易忽略神經壓迫、呼吸受限與心理界線,一旦踩到雷點,反而加重不信任與創傷。 若技術與溝通不足,仍可能有風險,但在持續學習與調整下,能成為穩定情緒的一種輔助方式。
適合作為情緒調節方式? 否,只是「暫時不處理」,不是調節,而是延後爆炸。 否,如果只看重綁得好不好看、玩得刺激不刺激,而忽略關係與安全,就難以成為調節工具。 是,在醫學與心理安全框架下,搭配充分溝通與信任,可幫助部分人更認識、也更溫柔地安放自己的情緒。

 

 

常見問題與回覆(FAQ

問題 1:為什麼有些人在繩縛後情緒會變得更穩?

回覆:
因為繩縛的張力提供了一種「安全的外力框架」,會讓大腦停止過度警戒。深層壓力刺激能降低交感神經興奮、促進副交感活化,使身體自然進入「休息與修復」狀態。
中醫認為這像是讓滯住的氣開始流動,情緒也就慢慢沉澱。

 

問題 2:繩縛過程中出現哭泣或沉默,是正常的嗎?

回覆:
是的。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catharsis(情緒淨化),常發生在「被承接、被理解」的瞬間。當身體感受到安全,壓抑許久的感受會自然浮現。
《傷寒論》有「營衛不和則神明不安」的概念——當氣被釋放、營衛重新和諧,人反而能恢復安定。

 

問題 3:繩縛能否用來當作壓力管理方法?

回覆:
對部分人有效,但前提絕不是「技巧好不好」,而是互動中的 心理安全、信任、合意、節奏控制。若缺乏這些基礎,大腦會把繩縛視為威脅,而不是安定來源。
真正讓人平靜的,是關係,而不是繩子。

 

問題 4:要怎麼判斷繩縛過程是否安全?

回覆:
請確認四件事:

  1. 呼吸順暢
  2. 四肢沒有麻木或刺痛
  3. 情緒狀態穩定且能回饋
  4. 隨時可說出安全字並立即停止
    若其中一項出現問題,就需要立刻調整或終止互動。

 

問題 5:繩縛後,需要做什麼才能讓情緒回穩?

回覆:
繩縛後的 Aftercare(事後照顧) 才是情緒調節最關鍵的部分。
有人需要擁抱,有人需要喝水、蓋毯子,有人需要安靜。
找到適合彼此的照顧方式,就是在告訴對方——
「你是被接住的。」
這份確定感比任何技術更能讓情緒回到平穩。

 

 

本文作者: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總編輯: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