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通過健康的飲食與運動來有效降低體脂肪,並提供具體行動指南。文章從中醫與科學的角度出發,強調體脂肪不僅影響外觀,更關聯到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健康問題。首先,適量的體脂對人體運作有益,但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陰陽失調。運動方面,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相結合,特別是間歇性高強度訓練(HIIT),能有效燃燒脂肪。而在飲食方面,建議攝取高蛋白和高纖維食物,避免高糖和加工食品,並可運用中醫藥材如黃耆來促進新陳代謝。文章最後強調,健康減脂是一場持久的旅程,需平衡身心,避免反彈。

引言

「你是否曾經為了減脂拼盡全力,卻仍感到疲憊不堪?每一次努力,每一滴汗水,似乎都在提醒著你,那些頑固的體脂肪並不是那麼容易消失。體脂肪的問題,往往不只是外在的重量,更是我們內心的壓力。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氣不足者,補之以形』,身體的平衡不僅依賴於數字的減少,更在於內外的和諧。這是一場身心的平衡之旅,只有真正理解了健康減脂的奧秘,我們才能在這場戰鬥中取得勝利。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透過飲食和運動,讓減脂不再是痛苦的過程,而是一條通往健康與活力的康莊大道。」

 

 

體脂肪與健康的關聯:你需要了解的科學知識

體脂肪,遠不只是數字或外觀問題,它在我們的健康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黃帝內經》提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強調了身體平衡的重要性。當體脂肪過高時,不僅會影響新陳代謝,還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問題,特別是內臟脂肪的危害不容忽視。

 

然而,適量的體脂肪卻是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必要元素。它為我們提供能量,保護內臟器官,並協助調節體溫。健康地降低體脂肪不僅是為了外形,還是為了讓身體在內外達到最佳狀態。中醫藥材如黃耆、紅棗等,能在改善新陳代謝的同時,調和脾胃,幫助身體達到平衡狀態。這一切都強調了預防醫學的核心理念,只有保持體內的陰陽平衡,才能真正邁向健康。

 

 

科學驗證的減脂運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

減少體脂肪的過程中,運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科學研究,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相結合的方式,是減少體脂肪的最佳策略。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能有效燃燒脂肪,而力量訓練則能促進肌肉增長,提高基礎代謝率。

(圖片提供 : Rock 健身教練)

同時,間歇性高強度訓練(HIIT)也是減脂的有效方式,能在短時間內燃燒大量脂肪。然而,過度運動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壓力,適度的運動搭配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例如步行代替開車,爬樓梯代替電梯,能幫助穩定地降低體脂肪。長期堅持是成功的關鍵。

 

 

如何透過健康飲食來加速脂肪燃燒

飲食在減脂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黃帝內經》提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強調了平衡飲食的重要性。高蛋白飲食有助於促進肌肉修復並增加飽腹感,而高纖維飲食則能促進腸道健康,減緩脂肪吸收。

 

同時,避免高糖和加工食品是關鍵。可以選擇黃耆等藥材入菜,這不僅能提升免疫力,還有助於調理脾胃,促進新陳代謝。健康的飲食並不是少吃,而是選擇正確的食材,讓身體達到最佳狀態。

 

 

長期維持的關鍵:如何避免減脂後反彈

達成健康的減脂目標後,如何維持成果同樣重要。許多人在達到理想體脂後,容易放鬆,導致反彈。《黃帝內經》強調「常能行水火之功,則身體無虞」,意思是日常的持續調理才能保持健康。即使在達到目標後,仍需保持均衡飲食與定期運動,特別是力量訓練。

 

心態調整也是避免反彈的關鍵,將健康的飲食和運動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而非暫時性的努力。這樣的心理轉變能讓你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保持長期的健康。

 

 

結論:你的健康減脂旅程:從內到外的轉變

減脂從來不是一場短暫的挑戰,而是一段需要耐心和堅持的健康旅程。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治未病」,我們不應該等到身體出現問題才去補救,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調養身體,預防問題的發生。減少體脂肪不僅是改變外在的數字,更是一次內在身心的全面轉變。透過正確的飲食與適當的運動,逐步改善體脂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加輕盈、充滿活力。

 

這是一條需要耐心和自律的道路,但每一個小小的改變,無論是調整飲食結構,還是增加日常活動量,最終都將積累成為持久的健康效果。堅持這段旅程,你的身心都將獲得重生與蛻變。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健康減少體脂肪需要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回覆:通常需要4到8週才能看到顯著效果,每週減少0.5%到1%的體脂是健康的減脂速度。持續的飲食和運動調整是關鍵。

 

問題2:哪些運動最適合健康減脂?

回覆:有氧運動如跑步和力量訓練如舉重是減脂的有效組合。間歇性高強度訓練(HIIT)也能在短時間內有效燃燒脂肪。

 

問題3:減少體脂肪時應該避免哪些食物?

回覆:應避免高糖食物、加工食品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相反,選擇高纖維食物、瘦蛋白和健康脂肪來幫助減脂。

 

問題4:如何在減脂過程中保持能量和活力?

回覆: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複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並補充如黃耆、紅棗等藥材來促進新陳代謝,保持能量。

 

問題5:如何避免減脂後的反彈?

回覆:減脂後應繼續保持均衡飲食與運動,尤其是力量訓練。避免恢復高糖高脂飲食,逐步適應健康生活方式。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照片來源提供 : Rock健身教練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蔡旻達
如果最近發現腰圍變緊,健康檢查報告越來越多紅字,那不是年紀的問題,而是身體提醒你該動起來了。 別等到醫生下最後通牒才開始改變,其實你可以從今天就做一點點微調。 走幾步、少喝一杯含糖飲料、站起來動一動,都是啟動轉變的開關。 你不需要一次做到完美,只要每天多做一點點,身體會慢慢給你回報。 與其一昧追求「變瘦」,不如問問自己:「我今天有比昨天多動一點嗎?」 這種內建的正向感,比數字下降還更持久。

嗨~我是營養師達哥,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狀況:

「明明沒很胖,為什麼還被醫生警告內臟脂肪?」

這種情形其實和久坐、缺乏活動、以及飲食習慣有關。

雖然身體不會直接提醒你內臟脂肪增加了,

但久坐、少動確實會讓脂肪默默堆積在你的內臟周圍,變成健康的隱形殺手。

久坐不只是姿勢問題,更是健康負擔

每天坐辦公室超過八小時,下班回家又坐著追劇滑手機,一整天真正動起來的時間可能不到半小時。許多人會說:「我今天很忙,根本沒時間動。」但如果回頭回想,從出門坐車、坐辦公桌、開會、吃飯、回家、看電視,一整天下來也許只有走去洗手間那幾次短短的移動,身體根本沒有獲得真正的活動。

久坐不只是讓你屁股變大、肌肉變鬆,更多時候,它帶來的是腰痠背痛、注意力下降、甚至情緒低落。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罹患脂肪肝和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大幅提升。不動不僅讓你不瘦,還可能讓你變得更疲勞、更不想動,進入一個「越坐越累、越累越不動」的惡性循環。

久坐的代價,從來不是當下的舒適,而是未來健康的失衡。

除了體重外,也多關注腰圍和褲頭

體重沒變,不代表內臟脂肪沒有增加。內臟脂肪增加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腰圍變粗、褲頭變緊。根據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之一,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就表示健康風險明顯提高。與其每天盯著體重,不如每週定期測量腰圍、觀察褲頭鬆緊度,這些更能準確反映你的健康狀況。

三個簡單的方法,有效降低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累積需要時間,改善它也得靠日常的微調,而不是靠短期激烈運動。以下三個簡單易行的策略你馬上可以做起來:

一、每小時起身活動3分鐘

設定手機鬧鐘,每坐60分鐘就起身伸個懶腰、走去裝個水、簡單原地踏步,讓血液循環活絡起來,輕鬆又不費力。若你是上班族,可以趁接電話時站起來走動一下,或把影印、倒水當作刻意安排的「身體任務」。在家工作的朋友,更可以利用視訊會議關閉鏡頭時,在原地走動個兩圈,讓身體活動一下。

二、飲食少甜、少炸、多原型食物

具體做法:

  • 每週逐漸減少一次含糖飲料,改喝無糖茶、水或氣泡水。
  • 把下午茶甜點改成堅果或水果。
  • 炸物改成燉煮、清蒸、或烤製方式,少吃油炸食品。

如果你經常外食,不妨試著從「便當選菜」開始調整:主菜改選滷雞腿、清蒸魚,配菜多夾燙青菜,少碰炸雞排、糖醋肉這類高熱量選項。

三、增加日常走動

上班搭捷運或公車提前一站下車,多走10分鐘路;午休吃飯後散步5-10分鐘;爬樓梯取代搭電梯。

即使你是家庭主婦或銀髮族,也可以把家事當作活動機會,

例如邊煮飯邊踱步、邊曬衣服邊做抬腿訓練。

這些看似微小的習慣,累積起來對代謝有巨大幫助,遠比你想像中有效。

健康不在瘦,而在動起來

如果最近發現腰圍變緊,健康檢查報告越來越多紅字,那不是年紀的問題,而是身體提醒你該動起來了。

別等到醫生下最後通牒才開始改變,其實你可以從今天就做一點點微調。

走幾步、少喝一杯含糖飲料、站起來動一動,都是啟動轉變的開關。

你不需要一次做到完美,只要每天多做一點點,身體會慢慢給你回報。

與其一昧追求「變瘦」,不如問問自己:「我今天有比昨天多動一點嗎?」

這種內建的正向感,比數字下降還更持久。

各為不妨現在就試試上面的三個方法,讓行動成為習慣,擊退內臟脂肪,重拾健康與活力!

 

調整方向 具體建議
每小時起身活動 3 分鐘
  • 設定鬧鐘提醒,每坐 60 分鐘就起身伸展、走動、原地踏步。
  • 接電話時站著講、走動講;倒水、影印都可當作「身體任務」。
  • 在家工作時,可趁視訊關鏡頭時起身走兩圈。
飲食少甜、少炸、多原型食物
  • 每週減少一次含糖飲料,改喝無糖茶、水、氣泡水。
  • 下午茶改吃堅果或水果。
  • 炸物改選燉煮、清蒸、烤製。
  • 外食便當建議:主菜選滷雞腿、清蒸魚,配菜多燙青菜,少選炸雞排、糖醋肉。
增加日常走動
  • 通勤提前一站下車,多走 10 分鐘路。
  • 午餐後散步 5~10 分鐘。
  • 爬樓梯取代搭電梯。
  • 家事也能動:煮飯踱步、曬衣抬腿,銀髮族也適合。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visceral-fat-vs-body-fat-percentage/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營養諮詢及衛教】【長照營養】【健身營養】【減重諮詢】【兩性諮詢】
現職
●現任:【維新醫療社團法人台中維新醫院 營養師】 ●學經歷:【長照機構 營養師】【地區醫院 營養師】【靜宜大學食品營養所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