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失眠不僅與壓力有關,還可能與神經系統、肝臟、腸胃、泌尿、內分泌及氣血循環等六大系統的失衡密切相關。本文從預防醫學與中醫角度深入解析失眠的真正原因,並結合現代研究與個人體質,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與調養建議。包含芝麻素與維生素E使用的盲點解析,以及針對不同體質如肝鬱、氣血虛、腎陰不足等對應的調理對策。適合長期受失眠困擾、尋求中西整合療法的讀者參考,幫助找回自然入睡的節奏與身心平衡。

引言|你以為只是壓力大?失眠其實是身體在發出警訊

你知道嗎?失眠並不是「壓力太大」這麼簡單。當你輾轉難眠、明明很累卻睡不著,這背後可能是你身體某個系統在默默抗議。是神經太緊繃?還是肝氣不疏?《黃帝內經》早有明言:「胃不和則臥不安」,說明睡不好,很可能是五臟六腑出了狀況。

 

從中醫角度來看,失眠往往不是單一原因,而是多系統失衡的結果——肝主疏泄、腎主納氣、脾胃主生化氣血,任何一環出問題,睡眠就會受到影響。而現代醫學也逐漸證實:除了壓力外,貧血、內分泌失調、腸胃功能異常,甚至夜尿頻繁,都與失眠息息相關。

 

這篇文章將從中西整合的角度,帶你解析失眠背後的六大系統機轉,破解坊間補芝麻明E就能解決的迷思,並提出更根本、更可行的調理建議。

 

為什麼你補了芝麻明E還是失眠?從神經系統說起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做過——聽說芝麻素、維生素E、褪黑激素有助於睡眠,就馬上補了一堆,結果還是輾轉難眠?別急,這可能不是你「補錯」了,而是你「想簡單了」。

 

失眠並非只是一種「缺乏營養」的狀態,它與自律神經、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特別是GABA(γ-氨基丁酸)系統密切相關。這個GABA,就像是大腦裡的「煞車系統」,幫助我們放鬆、進入睡眠。然而,如果你的GABA功能受損,就算補對營養,也像車子踩油門時沒剎車一樣,依舊停不下來。

 

研究指出,維生素E在特定族群(如更年期女性)確實對睡眠有益(註1),但不是人人都受用。要真正改善失眠,必須從神經系統入手,結合壓力調節、生活習慣與體質調理,才能穩穩接住每一場夢。

 

 

不是只有壓力!失眠還與肝、腸、泌尿系統有關

你是否曾經注意到,當消化不良或頻繁夜尿時,睡眠品質也隨之下降?這並非巧合。《黃帝內經》有言:「胃不和則臥不安」,指出腸胃失調是常見的睡眠障礙根源。

 

肝氣鬱結、腸胃不和、膀胱氣化失調,這些聽起來古老的詞彙,其實都對應著現代人面臨的煩惱——腸胃脹氣、情緒焦慮、夜間頻尿。這些問題看似小事,卻能讓你一夜好眠變成奢望。

 

建議你試著觀察晚餐時間與內容,避免高油、難消化的食物;同時晚上減少水分攝取,緩解夜尿頻率。透過日常調整與適當的體質辨識,失眠不再是難解的謎題。

 

 

失眠的原因與解決方法:當心貧血與內分泌失調的陷阱

你是否經常感到疲倦,卻一上床就清醒?這不一定是想太多,可能是「缺鐵」惹的禍。鐵質是合成血紅素的重要原料,當身體缺鐵,氧氣輸送不足,會讓人感到疲累卻焦躁,睡不著、睡不好。

中醫認為「血不足則神不安」,也就是說,氣血不充足,神志就無法安寧,容易心悸、夢多、早醒。而內分泌系統中的甲狀腺、腎上腺與性荷爾蒙失調,也會影響褪黑激素與皮質醇的分泌,擾亂生理時鐘。

 

想改善這類型的失眠,建議先透過檢驗確認是否有缺鐵性貧血或荷爾蒙異常,同時輔以補血的飲食(如紅棗、黑芝麻、菠菜),並結合中醫調補法,進一步穩定睡眠機制。

 

 

破解失眠迷思:從根本調理體質的中醫對策

你有沒有發現,越是想「快點入睡」,反而越是睡不好?這不是你的意志力不夠,而是身體的節奏亂了。中醫強調「陰陽平衡、臟腑協調」,失眠往往是氣血虛、肝鬱氣滯或腎陰不足等體質失調的表現。

 

舉例來說,肝氣鬱者常常白天煩躁、晚上難眠;而腎陰虛的人則會心悸、盜汗、醒來後口乾舌燥。有研究指出,採用個人化中藥調理(如加味逍遙散、天王補心丹等)結合穴位刺激,對改善慢性失眠的療效顯著(註3)。

 

除了藥物調理,生活中的「微習慣」更是關鍵:晚餐吃得早一點、泡腳10分鐘、避免滑手機直到睡前一刻。這些都是你今晚就能開始的小改變,卻能為你鋪出一條「熟睡之路」。

 

 

結論:今晚,讓你的身體安心入睡

當你一次次在夜裡睜開雙眼、翻來覆去時,別再責怪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
其實,失眠從來不是你的意志力不夠,而是你的身體正在悄悄發出求救訊號。也許是肝氣鬱結,也許是腸胃積熱,也可能是氣血不足讓心神無法安定。

 

不是每一種失眠都能靠芝麻素、褪黑激素解決,也不是每一種疲憊都能靠早點上床修復。真正的療癒,是從「看見自己」開始。試著觀察:你白天是否情緒容易波動?晚餐是否太晚吃、吃得太油膩?是否總在睡前滑手機直到眼皮沉重?

 

你可以從今天起,慢慢調整晚上的節奏,喝一杯溫潤的桂圓紅棗茶、泡個熱水澡、聽一段柔和的音樂,給自己一個溫柔的儀式。

 

🌙 今晚,就從一個小行動開始,讓你的身體與心神重回平衡,慢慢走向真正的熟睡。

 

系統名稱 影響睡眠的機轉 常見症狀 中醫觀點 西醫對應疾病或症狀
神經系統 GABA功能失衡,神經過度興奮 思緒停不下來、易驚醒、焦慮 心神不寧、心火偏盛 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慢性壓力
肝臟系統 肝氣鬱結、肝火旺盛干擾中樞神經 情緒波動大、煩躁易怒、夜間醒來後難再入睡 肝主疏泄、肝鬱化火 情緒障礙、壓力性失眠
腸胃系統 胃部脹氣、消化不良造成夜間不適 腹脹、胃悶、晚上胃酸逆流、脾氣暴躁 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虛生痰 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
泌尿系統 夜尿影響深層睡眠循環 頻尿、半夜需起床上廁所 腎虛不固、膀胱氣化失調 前列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糖尿病
血液循環系統 缺鐵影響氧氣運送、造成腿部不寧 疲倦但睡不著、腿部抽動、夜間煩躁 血虛心悸、氣血不足 貧血、鐵質缺乏、腿部不寧症候群
內分泌系統 荷爾蒙波動影響褪黑激素與皮質醇的分泌 睡眠節奏錯亂、夜醒、盜汗、心悸 陰虛火旺、腎陰虛 更年期症候群、甲狀腺機能異常

 

 

常見問題與詳細回覆

問題1:吃了芝麻素、維生素E,為什麼還是睡不好?

回覆:芝麻素與維生素E對部分人確實有助於抗氧化與調整生理節奏,但失眠的原因遠不止於「營養不足」。如果你本身有腸胃問題、肝氣鬱結、氣血不足或夜尿頻繁等情況,即使補充再多營養,也可能無法改善睡眠。中醫認為「不寐者,心神不安也」,要從整體體質調理,才有機會真正好眠。

 

問題2:晚上常醒來尿尿,是不是年紀大才會這樣?

回覆:夜尿不一定與年齡有關,也可能與泌尿系統、腎臟機能或攝取水分時間有關。中醫稱這種情況為「腎氣不足,膀胱不固」。建議晚餐後少喝水,並檢查是否有泌尿系統疾病。若經常夜醒影響睡眠,也可考慮溫補腎氣的方式,如泡腳、使用杜仲或熟地等藥膳材。

 

問題3:情緒焦慮和失眠的關係是什麼?

回覆:焦慮會使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亢奮狀態,導致難以入睡或容易醒來。中醫則將這種情況歸為「肝鬱化火」、「心火擾神」。你可以透過冥想、寫日記、規律作息來平衡情緒,也可考慮使用能安神養心的食材,如百合、蓮子、酸棗仁等入菜。

 

問題4:有哪些日常飲食建議可以幫助改善失眠?

回覆:飲食要避開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油炸或太晚吃宵夜。建議可選擇有安神效果的天然食材,例如桂圓、紅棗、黑芝麻、燕麥與南瓜子等。搭配溫熱湯品或藥膳,如桂圓紅棗茶、百合蓮子粥,都有助於補血養心,幫助入睡。

 

問題5:如果失眠很久了,是不是只能靠安眠藥?

回覆:長期失眠確實會讓人沮喪,但安眠藥不應成為唯一選項。除了配合醫師使用短期藥物之外,你也可以透過中醫辨證調理、生活作息調整與心理支持,來改善根本原因。根據現代研究與臨床觀察,結合個人化中藥與針灸調理,對慢性失眠者的改善效果良好,且副作用較少。

 

 

參考文獻:
註1:Alzoubi KH, Khabour OF, Al-Azzam SI, et al. (2023). Effect of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on 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 15:1–9. DOI: 10.2147/NSS.S399824
註2:Liu D, Dan Y, Gao X, et al. (2023). GABAergic Modulation of Sleep-Wake States. Sleep Medicine Clinics, 18(3):377–392. DOI: 10.1016/j.jsmc.2023.03.005

註3:Chan, Y., Wong, V., & Yu, M. (2022).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for insomn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22(1):112. DOI: 10.1186/s12906-022-03560-1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共同作者:生活駭客羅藥師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失眠的成因與緩解對策,中西醫聯手解密 現代生活壓力大,不少人深受失眠困擾。失眠的成因可能與神經遞質失衡(GABA、血清素不足)、皮質醇過高、褪黑激素分泌異常有關,亦與中醫所說的「肝氣鬱結」、「心腎不交」有相似之處。除了藥物治療,科學與中醫皆強調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來改善睡眠品質。 營養方面,色胺酸、鎂、GABA、左旋茶胺酸(L-theanine)等有助於神經系統放鬆,常見於香蕉、燕麥、核桃、洋甘菊茶、酸棗仁等天然食物。而生活習慣上,規律作息、睡前1小時關閉藍光、冥想、溫水泡腳,都能幫助身心進入休息狀態。 此外,中醫強調調理體內陰陽平衡,可透過針灸、推拿、草藥(如酸棗仁、遠志)改善睡眠。若失眠已持續超過 3 個月,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中西醫診療。調整飲食、習慣與心態,才能真正告別失眠,找回高品質睡眠。

午夜三點,手機的藍光映在你的臉上,雙眼依然睜得大大的。你告訴自己:「再試一次」,但翻來覆去還是睡不著。你不是不累,而是你的身體與大腦似乎已經忘記了如何入睡。你開始焦慮,想著明天的工作、未完成的報告,然後失眠變成了常態。這樣的夜晚,你有多久沒經歷過了?

 

其實,睡不著的問題,不是你的意志力不夠,而是你的生理機制正在對抗你的睡意。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長期失眠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增加 2 至 3 (註1)。當你長時間處於高壓狀態,皮質醇飆升,褪黑激素分泌受抑,導致你的大腦進入「過度警戒模式」,讓你即使疲憊不堪,仍無法順利入睡。而中醫則認為,「肝氣鬱結」、「心腎不交」 是導致失眠的主要因素,這意味著壓力過大、內分泌失調、作息紊亂,都可能讓你陷入無法安眠的循環。

 

那麼,該如何擺脫這場漫長的睡眠戰爭呢?
本篇文章將帶你從 中醫與西醫的角度 深入解析失眠的真正成因,並提供 飲食、營養、生活習慣的具體改善方案,幫助你重新建立健康的睡眠節奏,讓夜晚不再是焦慮的戰場,而是一場真正的身心修復之旅。

 

參考文獻

  1. Baglioni, C., et al. (2020). Insomnia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76, 130-136. DOI:10.1016/j.jad.2020.07.048

 

 

午夜三點還睡不著?你的失眠問題從何而來?

午夜三點,窗外的世界早已沉睡,唯獨你仍睜著雙眼,輾轉反側。這樣的夜晚,是否已經成為你的日常?明明身體疲憊,卻無法順利入睡,甚至越焦慮越清醒,像是一場惡性循環,無止境地折磨著你。究竟,這樣的失眠是怎麼發生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失眠與心理壓力、焦慮、憂鬱症密切相關。一項綜合多項研究的系統性綜述指出,長期失眠的人患憂鬱症的風險高出一般人 2到3 (註1)。當大腦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皮質醇濃度升高,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活躍,使身體無法進入放鬆狀態,進而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導致入睡困難。同時,憂鬱症患者也經常遭受失眠困擾,這種惡性循環加重了心理負擔,使人陷入更深的疲憊與無助之中。

 

中醫則認為,失眠往往與「肝氣鬱結」、「心腎不交」有關。《黃帝內經》提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註2) 這句話意指,當人體的陰陽平衡受到影響,如壓力導致肝氣不舒、情緒過度波動時,就會影響心神安定,使人難以入眠。許多失眠患者經常感到胸悶、煩躁、夜間多夢或易醒,這正是肝火旺盛或心腎失調的表現。

 

除了心理因素與體內能量失衡外,飲食習慣也可能是你失眠的隱形殺手。如果你習慣在睡前喝咖啡、茶或攝取過多高糖食物,這些刺激性飲食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使得入睡變得更加困難。相反地,一些富含色胺酸、鎂與GABA的食物,如香蕉、燕麥、核桃、酸棗仁等,則有助於穩定神經系統,幫助身體放鬆,更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註3)。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失眠困擾?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不妨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找到屬於自己的睡眠解決方案。而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中西醫如何解析失眠,以及如何透過營養與生活習慣改善你的睡眠品質。

 

 

從中醫與西醫角度,破解失眠的根本原因

失眠的原因多種多樣,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最常見的因素包括 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內分泌問題、生活習慣、心理壓力等。西醫將失眠分為短期失眠(少於三個月)與慢性失眠(超過三個月),並通常透過藥物治療、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 或 改善生活習慣 來緩解 (註4)。

 

西醫如何解析失眠?
西醫認為,失眠與大腦中的 GABA(γ-胺基丁酸)、血清素(5-HT) 及 褪黑激素 的平衡有關。當 GABA 水平降低 時,神經系統會變得過度興奮,使人無法放鬆入睡。此外,褪黑激素的分泌減少 會導致生理時鐘錯亂,使人即使疲憊也無法入睡 (註5)。這就是為什麼市面上常見的助眠藥物,如 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或 Z-drugs(如佐匹克隆、唑吡坦),主要作用於 GABA 受體,幫助大腦進入放鬆狀態。然而,長期依賴這類藥物可能會影響大腦對 GABA 的調節能力,導致成癮風險或藥效遞減 (註6)。

 

中醫如何看待失眠?
與西醫側重於神經傳導不同,中醫則從五臟六腑的平衡來解析失眠問題。《黃帝內經》提到:「胃不和則臥不安」,意指消化系統與睡眠息息相關 (註7)。而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酸棗仁能「養肝、安神、助眠」,也說明了中醫如何透過藥食同源的概念來改善睡眠 (註8)。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常見的失眠類型包括:

  1. 肝氣鬱結型:因情緒壓力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表現為入睡困難、易怒、胸悶。建議使用柴胡疏肝湯來舒肝解鬱。
  2. 心腎不交型:由於腎陰不足,無法滋養心神,導致多夢、夜間頻醒、心悸。可用天王補心丹或六味地黃丸來調理。
  3. 脾胃失調型:飲食不當導致胃氣上逆,使得胃不和則臥不安。此類型適合調整飲食習慣,避免晚餐過飽或攝取過多刺激性食物。

不論是從西醫的神經調節,還是中醫的陰陽平衡觀點來看,失眠的本質都是身心狀態的失衡。因此,透過結合科學的調節方式與傳統的中醫智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改善方案,才是長久之計。下一節將進一步探討如何透過營養學,讓身體自然進入良好的睡眠狀態。

 

營養學的助眠之道:你的飲食習慣決定睡眠品質

你是否曾經在深夜吃了一碗泡麵,結果整夜翻來覆去,無法入眠?飲食對睡眠的影響,往往比你想像的還要深遠。研究發現,特定營養素可以幫助調節神經系統,促進睡眠,而不當的飲食則可能擾亂生理時鐘,使入眠變得更加困難 (註9)。如果你想提升睡眠品質,了解食物與睡眠之間的關聯,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助眠營養素大解析:色胺酸、鎂、GABA與左旋茶胺酸的作用

許多研究顯示,色胺酸(Tryptophan)是人體合成血清素(Serotonin)與褪黑激素(Melatonin)的重要前驅物,而這兩者都是促進睡眠的重要神經遞質。當體內色胺酸含量足夠時,能夠提高血清素分泌,使大腦產生放鬆感,進而幫助入睡 (註10)。

 

另一個影響睡眠的重要礦物質是 鎂(Magnesium,它被稱為「天然放鬆劑」,有助於GABA(γ-胺基丁酸)的合成,幫助中樞神經系統進入穩定狀態,減少焦慮與肌肉緊張 (註11)。一項研究發現,補充鎂的受試者入睡時間縮短了17.8%,夜間清醒次數減少了36.1%,顯示鎂對於改善失眠有顯著的效果 (註12)。

 

此外,GABA 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神經抑制劑,有助於大腦降頻、進入放鬆狀態。富含 GABA 的食物,如發酵食品(納豆、泡菜)、綠茶、番茄等,能幫助提升體內GABA濃度,從而促進睡眠 (註13)。

 

左旋茶胺酸 (L-theanine):幫助大腦進入深度放鬆

左旋茶胺酸(L-theanine)是一種存在於綠茶中的天然胺基酸,研究顯示它能夠促進 GABA、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進而改善睡眠品質 (註14)。它不僅能夠降低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的濃度,還能夠增加 α 波(Alpha Waves)的產生,使大腦進入放鬆狀態,而不會引起昏沉或嗜睡感 (註15)。這意味著,適量攝取左旋茶胺酸可以幫助你更快入睡,同時提升睡眠的深度,特別適合因壓力過大而失眠的人群。

 

研究發現,每天攝取 200-400mg 的左旋茶胺酸,可以顯著縮短入睡時間,並提升 NREM(非快速動眼期)睡眠,這有助於身體的修復與恢復 (註16)。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左旋茶胺酸有助於放鬆與助眠,但若搭配過量咖啡因,可能會抵消其效果,因此建議避免在睡前飲用含咖啡因的茶飲,而選擇 低咖啡因或無咖啡因的綠茶、抹茶粉、或左旋茶胺酸補充品 來提升睡眠品質。

 

助眠食物推薦:哪些食物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既然營養素對睡眠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從日常飲食中獲取這些助眠元素呢?以下是五大助眠食物,可以幫助你更快入睡:

  1. 香蕉 🍌:富含色胺酸與鎂,能夠穩定神經,放鬆肌肉,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2. 燕麥 🌾:含有豐富的色胺酸與GABA,同時有助於穩定血糖,避免夜間血糖波動影響睡眠。
  3. 核桃 🌰:天然來源的褪黑激素,能夠幫助調節生理時鐘,使入睡更順利。
  4. 南瓜子 🎃:富含鎂,有助於GABA的合成,減少焦慮與夜間驚醒的頻率。
  5. 綠茶(低咖啡因) 🍵:富含左旋茶胺酸,幫助大腦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提升睡眠深度。

 

避免影響睡眠的食物與習慣

雖然有助眠的食物,但相對地,一些飲食習慣也可能成為你失眠的罪魁禍首。例如:
咖啡因:晚上攝取咖啡、濃茶、可樂等,可能導致神經興奮,使入睡變得困難。
高糖飲食:血糖劇烈波動會影響體內荷爾蒙,使夜間易醒,影響睡眠深度。
酒精:雖然喝酒可能讓你「感覺」昏沉,但其實酒精會抑制 REM 睡眠,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想要改善睡眠,不僅要選擇正確的助眠食物,更要避免影響睡眠的飲食陷阱。下一節,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如何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讓你每天都能一覺好眠。

 

睡前黃金1小時:建立你的睡眠儀式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白天累到不行,卻到了晚上反而精神抖擻,手機滑個不停,越滑越清醒,等到真正想睡時,時間早已不夠睡滿 6 小時。這不是單純的「沒睡意」,而是身體的「生理時鐘混亂」造成的惡性循環。想要真正改善失眠,關鍵不只是調整飲食或補充營養素,而是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儀式,幫助身體進入睡眠模式。

 

睡前黃金1小時——你的睡眠儀式該怎麼做?

醫學研究顯示,睡前1小時的行為會大幅影響入睡時間與睡眠品質 (註16)。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台電腦,需要逐步關機,而不是突然「強制關機」。想要自然入眠,可以嘗試以下四個步驟:

 

1️⃣ 關閉藍光,讓大腦準備進入夜間模式
手機、電視、電腦的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影響生理時鐘,使大腦誤以為「現在還是白天」,導致入睡困難 (註17)。建議至少在睡前1小時關閉螢幕,若必須使用手機,可開啟「夜間模式」或使用「藍光濾波器」降低影響。

 

2️⃣ 睡前放鬆練習,讓副交感神經啟動
白天的高壓工作或焦慮情緒,會讓交感神經過度活躍,使身體處於「戰鬥或逃跑」模式,導致入睡困難。透過呼吸訓練、正念冥想或溫水泡腳,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讓身體進入放鬆狀態 (註18)。

 

4-7-8 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吐氣8秒,重複5次,能幫助減少焦慮並快速放鬆。
睡前冥想:聆聽白噪音(如雨聲、海浪聲),透過冥想緩解大腦過度活躍的狀態。
溫水泡腳:《黃帝內經》提到「腎主水,開竅於耳」,透過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可幫助睡眠 (註19)。

 

3️⃣ 睡前喝助眠茶,利用中醫智慧調理身體
中醫認為「陰陽平衡」是入眠的關鍵,如果陽氣過旺、陰虛火旺,容易導致失眠。因此,睡前可透過溫熱飲品來調理體內能量,如:

🍵 酸棗仁茶:《本草綱目》記載「養肝安神,治虛煩不得眠」,酸棗仁被廣泛用於改善睡眠。
🍵 洋甘菊茶:含有「芹菜素(Apigenin)」,可與 GABA 受體結合,產生鎮靜效果 (註20)。
🍵 左旋茶胺酸(L-theanine)抹茶:研究顯示,L-theanine 可減少焦慮、降低皮質醇,讓大腦更容易進入深層睡眠 (註21)。

 

4️⃣ 保持固定的作息,訓練身體「習慣」睡眠時間
如果你的生理時鐘每天都在變化,身體就會難以適應固定的睡眠模式。試著每天固定在同一時間上床,即使是假日也不例外。如果你因失眠而難以入睡,不要強迫自己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可以嘗試起床做些放鬆的活動,如閱讀紙本書,等有睡意時再回到床上。

 

建立你的個人化睡眠儀式,讓大腦學會「該睡覺了」

不論是透過調整環境、放鬆練習、喝助眠茶或固定作息關鍵在於養成「習慣」,讓身體知道「現在是該睡覺的時間」。透過這些方法,你將能逐步改善睡眠,讓自己每天醒來時都能神清氣爽。

 

 

今晚,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你有多久沒有享受過一夜好眠?多久沒有在早晨醒來時感覺神清氣爽,而不是疲憊不堪?失眠不是你的錯,但你有能力改變它。

 

或許你已經嘗試過數不清的方法,從數羊、泡熱牛奶,到翻來覆去告訴自己「快點睡!」,但失眠卻像是一道無形的牆,讓你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跨越。可是,你並不孤單——全球有 超過 35% 的人 曾經經歷過長期失眠 (註22),但真正能走出這個困境的人,都是選擇改變的人。

 

也許,今天就是重新開始的時刻。從今晚開始,給自己一個機會——關掉藍光、喝一杯助眠茶、練習深呼吸、調整飲食習慣,讓身體重新學會如何入睡。這不是奇蹟,而是一種選擇,一個讓自己回歸健康與平靜的選擇。

 

沒有人天生擅長睡覺,良好的睡眠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而現在,你已經掌握了關鍵資訊,從中醫的智慧、營養的調整,到睡前的習慣,每一個小改變,都是讓你更接近優質睡眠的墊腳石。

 

所以,今晚,給自己一個機會。放下焦慮,放下手機,讓自己進入真正的放鬆狀態。或許,當你開始調整這些習慣的時候,你會發現,安然入眠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

 

因為,你值得擁有最好的睡眠,也值得擁有最好的自己。

 

 

參考文獻

  1. Baglioni, C., et al. (2020). Insomnia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76, 130-136. DOI:10.1016/j.jad.2020.07.048
  2. 《黃帝內經·素問》:「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3. Flausino, N. H., et al. (2020). Nutrients for sleep: The role of magnesium, tryptophan, and GABA in sleep regulation. Nutrients, 12(4), 980. DOI:10.3390/nu12040980
  4. Riemann, D., et al. (2020). The neurobiology,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The Lancet Neurology, 19(2), 125-134. DOI:10.1016/S1474-4422(19)30388-2
  5. Krystal, A. D., et al. (2021). GABAergic sleep-enhancing medications and their potential effects on cognition in older adult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46(2), 321-330. DOI:10.1038/s41386-020-00846-5
  6. Olfson, M., et al. (2018). Benzodiazepine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Psychiatry, 75(2), 99-100.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7.4542
  7. 《黃帝內經·素問》:「胃不和則臥不安。」
  8. 《本草綱目·酸棗仁》:「養肝安神,治虛煩不得眠。」
  9. Peuhkuri, K., et al. (2012). Diet and sleep – a review. Nutrients, 4(5), 763-775. DOI:10.3390/nu4050763
  10. Halson, S. L. (2014). Sleep in elite athletes an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to enhance sleep. Sports Medicine, 44(Suppl 1), 13-23. DOI:10.1007/s40279-014-0147-0
  11. Abbasi, B., et al. (2012). The effect of magnesium supplementation on primary insomnia in elderly: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es, 17(12), 1161-1169. PubMed
  12. Rondanelli, M., et al. (2021). The role of magnesium in sleep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ents, 13(3), 714. DOI:10.3390/nu13030714
  13. Nakamura, M., et al. (2020). Dietary GABA intake improves sleep qualit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Frontiers in Nutrition, 7, 606214. DOI:10.3389/fnut.2020.606214
  14. Kimura, K., et al. (2007). L-Theanine reduce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Biological Psychology, 74(1), 39-45. DOI:10.1016/j.biopsycho.2006.06.006
  15. Lyon, M. R., et al. (2011). The effects of L-theanine on sleep quality: A double-blind study.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16(4), 348-354.
  16. Walker, M. P. (2017). 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Scribner.
  17. Chang, A. M., et al. (2015). Evening use of light-emitting eReaders negatively affects sleep, circadian timing, and next-morning alertnes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2(4), 1232-1237. DOI:10.1073/pnas.1418490112
  18. Jerath, R., et al. (2015). Physiology of long pranayamic breathing: Neural respiratory elements may provide a mechanism that explains how slow deep breathing shifts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Medical Hypotheses, 85(3), 486-496. DOI:10.1016/j.mehy.2015.07.004
  19. 《黃帝內經·素問》:「腎主水,開竅於耳。」
  20. da Silva, L. M., et al. (2018).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anxiolytic-like effect of Apigenin in mice. Phytomedicine, 50, 214-221. DOI:10.1016/j.phymed.2018.06.015
  21. Kimura, K., et al. (2007). L-Theanine reduce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Biological Psychology, 74(1), 39-45. DOI:10.1016/j.biopsycho.2006.06.006
  22. Baglioni, C., et al. (2020). Insomnia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76, 130-136. DOI:10.1016/j.jad.2020.07.048

 

 

 

 

失眠治療比較表

比較項目 西醫觀點 中醫觀點
失眠的原因 神經傳導物質失衡(GABA、血清素不足)、皮質醇過高、褪黑激素分泌異常 肝氣鬱結、心腎不交、陰陽失衡、脾胃不和
西醫的治療方式 安眠藥(Benzodiazepines、Z-drugs)、CBT-I(認知行為療法) 針灸、推拿、草藥(如酸棗仁、遠志)
中醫的治療方式 較少探討體內陰陽平衡,側重藥物干預 強調陰陽平衡,透過經絡與臟腑調理
營養學調理 建議補充褪黑激素、GABA 補充劑 強調色胺酸、鎂、GABA、左旋茶胺酸(L-theanine)等天然食物
改善睡眠的習慣 調整睡眠環境、減少藍光暴露 養成固定作息,避免過勞與情緒壓力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 1:失眠多久才算是慢性失眠?

回覆:
如果你每週至少 3 天出現入睡困難、夜間頻繁醒來或早醒,且這種情況已經持續 3 個月以上,就可能屬於慢性失眠 。短期偶發性的失眠可能與壓力或環境變化有關,但若長時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中醫師的協助,以確保睡眠品質不會進一步惡化。

 

問題 2:有哪些天然食物可以幫助改善睡眠?

回覆:
許多食物含有色胺酸、鎂、GABA 或左旋茶胺酸 (L-theanine),這些營養素可以幫助神經系統放鬆,促進睡眠:

香蕉:富含鎂與鉀,有助於肌肉放鬆,減少夜間驚醒。
燕麥:含有色胺酸,能夠幫助身體製造血清素,提高入睡品質。
核桃:天然來源的褪黑激素,有助於調節生理時鐘。
酸棗仁:《本草綱目》記載其能**「養肝安神,治虛煩不得眠」**,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助眠食材。
洋甘菊茶、抹茶(低咖啡因):含有 L-theanine,可降低皮質醇,幫助大腦進入放鬆狀態。

除了補充助眠食物,避免晚間攝取咖啡因、酒精與高糖食物,這些都可能影響神經傳導,使入睡變得困難。

 

問題 3:我已經很累了,為什麼還是睡不著?

回覆:
這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過度活躍有關。當你處於高壓、焦慮或過度思考的狀態時,大腦會分泌過多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導致身體無法進入放鬆模式,即使疲憊不堪,仍然無法入睡。

解決方法:
📌 睡前 1 小時關閉藍光,避免手機與電視影響褪黑激素分泌。
📌 深呼吸或冥想:嘗試 4-7-8 呼吸法(吸氣 4 秒、屏息 7 秒、吐氣 8 秒)來降低焦慮感。
📌 溫水泡腳:中醫認為「腎主水,開竅於耳」,透過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進入睡眠狀態。
📌 避免劇烈運動:睡前 2 小時內進行高強度運動,可能會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反而更難入眠。

若你的失眠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透過中醫調理或行為治療來改善睡眠品質。

 

問題 4:安眠藥可以長期服用嗎?

回覆:
安眠藥(如 Benzodiazepines、Z-drugs)主要作用於GABA 受體,幫助大腦進入放鬆狀態。然而,長期使用可能會產生耐受性與依賴性,導致停藥後出現「反彈性失眠」,甚至需要更高劑量才能達到相同效果 。

如果你需要藥物幫助入眠,建議:
短期使用(通常不超過 2-4 週),避免依賴藥物入睡。
搭配生活習慣調整,如改善飲食、規律作息等。
尋求中醫調理:透過草藥(如遠志、酸棗仁)或針灸來改善睡眠,而非單靠藥物治療。

 

問題 5:如何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讓自己更容易入睡?

回覆:
建立睡眠儀式可以幫助身體適應「該睡覺了」的訊號,讓入睡變得更自然。建議遵循以下步驟:

1️⃣ 固定睡眠時間:每天在相同時間上床,即使是假日也保持一致,幫助身體建立生理時鐘。
2️⃣ 避免夜間藍光:睡前 1 小時關閉手機、電腦或電視,減少對褪黑激素的干擾。
3️⃣ 睡前放鬆活動:可選擇溫水泡腳、冥想、閱讀紙本書等有助於放鬆的活動。
4️⃣ 睡前喝助眠茶:如洋甘菊茶、酸棗仁茶、低咖啡因抹茶(含 L-theanine,幫助放鬆神經系統。
5️⃣ 保持舒適的睡眠環境:確保房間昏暗、溫度適中(約 20°C-24°C)、避免噪音干擾

📌 小提醒:根據《黃帝內經》:「胃不和則臥不安」,建議晚餐避免過量進食,尤其是辛辣、油炸或高糖飲食,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共同作者林子翔心理師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分類:預防醫學
標籤:中醫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失眠和焦慮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質量,而酸棗仁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解決方案。酸棗仁的活性成分,如酸棗仁皂苷和黃酮類化合物,能幫助放鬆神經系統,調節生物節律,從而促進深度睡眠。此外,酸棗仁還能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改善整體健康。無論是通過泡茶、煮湯還是製作蔬果汁,酸棗仁都能輕鬆融入日常生活,讓您享受更加安穩的睡眠和更健康的生活。

什麼是酸棗仁?——介紹酸棗仁及其歷史背景

酸棗仁,源自於酸棗樹的種子,是一種在中草藥領域中被廣泛應用的藥材。酸棗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詳細的記載。古人相信酸棗仁具有安神助眠、養心益肝的功效,因此在治療失眠、焦慮等症狀時經常使用。事實上,酸棗仁的應用不僅僅局限於治療失眠,它在緩解精神壓力、改善情緒方面也有著良好的效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酸棗仁的效果並非立即顯現,它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調理才能看到明顯的改善。而且,酸棗仁的口感較苦,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太容易接受。此外,雖然酸棗仁有多種好處,但對於某些特定體質的人來說,過量使用可能會引起一些不適反應,比如胃部不適或輕微的頭痛。因此,使用酸棗仁時,應該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需求來適當調整用量。

 

總體來說,酸棗仁是一種歷史悠久且效果顯著的天然助眠劑,了解其歷史背景和應用,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這一珍貴的中藥材來改善健康狀況。

 

 

酸棗仁的主要成分與健康益處

酸棗仁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其中包括酸棗仁皂苷、黃酮類化合物和多酚。這些成分在不同的層面上對身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首先,酸棗仁皂苷具有鎮靜安神的效果,能幫助人們放鬆神經系統,減少焦慮和壓力。對於那些經常失眠或情緒不穩定的人來說,酸棗仁皂苷的這一作用無疑是一個福音。

 

黃酮類化合物則是強效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延緩衰老過程。這些化合物還具有抗炎作用,能減少體內炎症反應,對於一些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有幫助。不過,黃酮類化合物的效果可能因個人體質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注意觀察自身反應。

 

多酚成分則有助於提升免疫系統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多酚還有助於調節血糖和血脂水平,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具有積極作用。雖然多酚對健康有多種益處,但在使用酸棗仁時,也需要注意劑量的控制,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

 

儘管酸棗仁的這些成分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在使用時仍需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調整。對於不同體質的人,酸棗仁的效果和反應可能有所不同,合理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酸棗仁如何幫助對抗失眠

酸棗仁被稱為天然助眠劑,其背後的原理值得深入探討。酸棗仁通過調節神經系統來達到安神助眠的效果。其活性成分酸棗仁皂苷能夠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鎮靜作用,幫助減少神經興奮,促進入睡。這種作用機制類似於輕柔的搖籃曲,能讓人逐漸放鬆,進入深度睡眠。

 

此外,酸棗仁還能調節體內的生物節律,幫助恢復正常的睡眠模式。現代生活壓力大,很多人因工作或生活壓力導致睡眠不規律,而酸棗仁能幫助調節內分泌系統,穩定荷爾蒙分泌,從而改善睡眠質量。

 

科學研究也支持酸棗仁的這些功效。一些臨床實驗表明,定期服用酸棗仁的患者,其入睡時間明顯縮短,睡眠質量提高。而且,這些效果在持續使用酸棗仁一段時間後更加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酸棗仁的助眠效果雖然顯著,但並非適用於所有人。部分人可能對酸棗仁過敏或出現不適反應,如噁心或頭痛。在使用前,最好先進行少量測試,觀察自身反應,確保安全。此外,對於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的人群,應該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酸棗仁,以避免可能的藥物交互作用。

 

酸棗仁的這些特點,使它成為一種有效的天然助眠選擇,但合理使用和個人適應性同樣重要。了解其作用機制和科學依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這一天然資源,改善睡眠質量。

 

 

日常生活中的酸棗仁應用——如何簡單地將酸棗仁融入日常生活

將酸棗仁融入日常生活中是一個簡單且有效的方法來改善睡眠和整體健康。首先,酸棗仁茶是一種方便又有效的形式。製作酸棗仁茶非常簡單,只需將酸棗仁用熱水沖泡10-15分鐘即可。每天睡前喝一杯酸棗仁茶,可以幫助放鬆神經,促進睡眠。

 

另一種方法是將酸棗仁加入湯品或其他食譜中。例如,可以將酸棗仁加入檸檬鱸魚湯中,這道湯品不僅美味,還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和改善睡眠。酸棗仁的淡淡苦味與檸檬的清香和鱸魚的鮮美相得益彰,既能補充營養,又能促進睡眠。

 

如果不喜歡泡茶或煮湯,還可以選擇酸棗仁粉末搭配其他食材來製作健康飲品。每天早上取適量酸棗仁粉末,搭配茶胺酸,加入紅龍果、鳳梨、優格和蜂蜜,一起打成蔬果汁。這種飲品不僅口感清爽,還能舒緩白天工作的情緒壓力,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同時幫助提升夜間睡眠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酸棗仁有多種好處,但也應該注意適量使用。過量使用酸棗仁可能會引起消化系統的負擔,特別是對於胃腸道較為敏感的人來說,更應該注意使用量。此外,孕婦和兒童在使用酸棗仁前,最好能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以確保安全。

 

透過這些簡單的方法,將酸棗仁融入日常生活中,不僅能享受其多種健康益處,還能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質。讓酸棗仁成為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夥伴,幫助您維持良好的睡眠和整體健康。

 

 

酸棗仁的使用注意事項

雖然酸棗仁具有多種健康益處,但在使用時仍需注意一些事項,以確保其功效並避免潛在的副作用。首先,酸棗仁性質平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的。然而,過量使用可能會引起消化不適等反應,因此應該適量使用,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劑量。

 

此外,酸棗仁對於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和兒童,也需要特別謹慎。孕婦在使用酸棗仁前,應該先諮詢專業人士,因為部分中藥成分可能會對孕婦及胎兒產生影響。同樣的,兒童的消化系統較為脆弱,在使用酸棗仁時也應該特別注意劑量和頻次,避免過量導致的不適反應。

 

對於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的人來說,使用酸棗仁時也應該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一些藥物可能會與酸棗仁中的成分發生反應,影響療效或增加副作用風險。因此,建議在開始使用酸棗仁前,先與醫療專業人士進行溝通,了解可能的風險和注意事項。

 

酸棗仁的保存方法也很重要。應該將酸棗仁存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陽光直射。受潮的酸棗仁容易發霉變質,不僅影響藥效,還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建議每次使用後,將酸棗仁密封保存,保持其最佳狀態。

 

最後,雖然酸棗仁在許多方面對健康有益,但也應該適度使用,避免依賴。任何中藥材的效果都是在合理使用的基礎上才能達到最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根據自身需求和體質,科學、合理地使用酸棗仁,這樣才能真正享受到它帶來的健康益處。

 

 

總結-酸棗仁如何改變您的睡眠質量

失眠和焦慮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質量,而酸棗仁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解決方案。酸棗仁的活性成分,如酸棗仁皂苷和黃酮類化合物,能幫助放鬆神經系統,調節生物節律,從而促進深度睡眠。此外,酸棗仁還能增強免疫系統功能,改善整體健康。無論是通過泡茶、煮湯還是製作蔬果汁,酸棗仁都能輕鬆融入日常生活,讓您享受更加安穩的睡眠和更健康的生活。

 

 

讀者常見問題解答

酸棗仁應該在哪裡購買?

酸棗仁可以在中藥店、健康食品專賣店以及一些大型超市的中藥材區找到。購買時,建議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確保酸棗仁的品質。高品質的酸棗仁應該外觀飽滿、無雜質,聞起來有淡淡的草藥香味。如果可能,請選擇有檢驗合格證明的產品,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酸棗仁應該如何保存?

酸棗仁應該存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陽光直射。受潮的酸棗仁容易發霉變質,不僅影響藥效,還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建議每次使用後,將酸棗仁密封保存,保持其最佳狀態。使用密封罐或夾鏈袋來保存酸棗仁,可以有效防止潮濕和蟲害。

 

如何選擇優質的酸棗仁產品?

選擇優質的酸棗仁產品,首先要觀察其外觀。高品質的酸棗仁應該外觀飽滿、無雜質,並且顆粒均勻。此外,還可以聞一聞酸棗仁的氣味,好的酸棗仁應該有一股淡淡的草藥香味。購買時,最好選擇有檢驗合格證明的產品,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酸棗仁的適用人群有哪些?

酸棗仁適合那些經常感到失眠、焦慮或情緒不穩定的人使用,對於需要改善睡眠質量和緩解壓力的人來說,酸棗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儘管酸棗仁性質平和,但對於孕婦和兒童來說,使用前應該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以確保安全。

 

酸棗仁的服用方法有哪些?

酸棗仁的服用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泡茶、煮湯或磨成粉末使用。酸棗仁茶製作簡單,只需將切片酸棗仁放入沸水中浸泡10-15分鐘即可。酸棗仁湯可以搭配檸檬鱸魚,營養豐富且美味。酸棗仁粉末則可以每天早上用溫水沖服,簡單方便。此外,可以將酸棗仁粉末搭配茶胺酸,加入紅龍果、鳳梨、優格和蜂蜜,一起打成蔬果汁,這樣不僅能享受酸棗仁的健康功效,還能舒緩白天的情緒壓力。

 

這些解答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酸棗仁,並在日常生活中安全有效地使用酸棗仁來維護健康。酸棗仁的多種功效讓它成為日常保健的重要選擇,但在使用過程中,仍需根據自身情況謹慎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