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李鈺晴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喚醒身體代謝的第一餐,也是啟動大腦活力的關鍵。錯過早餐,就像手機沒充電就出門,可能撐不了一整天。已有許多研究指出,無論是學童還是成人,若長期不吃早餐將會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早餐吃得好不但有益健康,還能帶來——“幸福感”一項涵蓋42個國家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早餐攝取頻率越高的兒童與青少年,其生活滿意度也越高。每天吃早餐的孩子,其幸福感分數明顯高於從不吃早餐者。而經常跳過早餐的學童,容易出現悲傷、焦慮等負面情緒。別再讓早餐只是「應付了事」,重新檢視自己與孩子的早餐內容,避開地雷,吃出健康、開啟元氣的一天!

早餐不只是填飽肚子,更是影響孩子一整天學習表現的關鍵!根據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早餐對於學童的認知功能、專注力、記憶力與情緒穩定性都有密切的關係。從生理角度分析,經過一整晚的睡眠,身體長時間處於禁食狀態。而大腦作為高耗能器官,主要燃料是葡萄糖,如果沒有補充早餐,血糖過低,會導致大腦無法順利運作,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情緒煩躁。特別是成長中的孩子,正是腦部發展與學習能力養成的黃金時期,因此絕對不能忽略早餐的重要性。

若想孩子在課堂中有更好的學習表現,除了要吃早餐,還要“吃對”早餐!究竟早餐要怎麼吃才正確?以下早餐常見地雷,你是否也中招了呢?

早餐地雷有哪些?

地雷一:高糖精緻早餐──短暫提神,迅速墜落

只吃單一高碳水的早餐如麵包、果醬吐司、饅頭、果汁等等,這些食材雖然快速又方便小孩也愛吃,但屬於高糖分、低纖維、低蛋白質飲食,會使血糖快速上升,隨後又急速下降,這樣的血糖波動反而會導致孩童過度亢奮,專注力不集中。

地雷二:高熱量低營養早餐──飽得快,撐不久

台灣常見的傳統早餐如蔥油餅、油飯糰、燒餅油條、培根、香腸等,雖然香氣撲鼻、飽足感高,但其實是高油高精製澱粉的組合。缺乏蛋白質與蔬菜,雖然熱量高但營養密度低。這類早餐不但會使血糖迅速飆升,還會加重腸胃的負擔,以及造成肥胖與代謝問題。

地雷三:偽健康食品──包著糖衣的陷阱

有些食品看似健康,但實則為高糖分或高熱量食品,例如調味優格、乳品、乳酸菌飲料、穀物片、能量棒等。這些產品雖然本身具有豐富營養價值,但為了有更好的適口性和風味,往往會含有大量添加糖或香料。美國FDA已在2024年12月公佈,將高糖早餐穀片、加工乳酪和水果飲品等,移除出「健康」標示資格。以提升民眾正確的健康飲食模式,降低肥胖與代謝問題的風險。

爆雷早餐類型 常見食物範例 對專注力與健康的影響
高糖精緻早餐 果醬吐司、白麵包、饅頭、加糖果汁 血糖先衝高再急降→
孩子先亢奮後疲憊;專注力翻船、易暴躁。
高熱量低營養早餐 蔥油餅、飯糰、燒餅油條、培根、香腸 高油+精製澱粉→
血糖飆升、腸胃負擔重;易嗜睡、肥胖與代謝風險升高。
偽健康食品 調味優格、乳酸菌飲、甜味早餐穀片、能量棒 添加糖、香料藏身其中→
熱量高卻易餓;味覺被「高甜」養壞,導致長期營養失衡。

正確的孩童早餐怎麼選?

一、早餐四大要素:蛋白質 + 複合性碳水 + 蔬果 + 不飽和脂肪酸

  1. 優質蛋白質如雞蛋、無糖豆漿、低脂鮮奶、魚肉或雞胸肉。蛋白質能穩定血糖,延緩飢餓,提供神經傳導物質合成的原料。
  2. 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如地瓜、燕麥、糙米飯或全麥吐司,富含纖維,可穩定釋放能量,避免血糖快速波動。
  3. 新鮮蔬果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幫助抗氧化、抗發炎,提升免疫與腦部功能。
  4. 適量不飽和脂肪酸:如堅果種籽類、橄欖油與黑芝麻等,含有富含 Omega-3 和 Omega-6 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對孩童腦部發育與神經傳導至關重要。

例如一份完整早餐建議搭配:

  • 一杯低脂乳品+全麥里肌肉蔬菜三明治
  • 一杯(低糖/無糖)豆漿+烤地瓜+適量水果
  • 一份蔬菜蛋餅+一杯(低糖/無糖)黑芝麻豆漿
  • 一杯無糖堅果燕麥飲+茶葉蛋

二、避免加工食品,遠離添加劑

「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雞塊等,往往含有高鈉、高脂肪與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色素、人工香料),長期攝取可能增加高血壓、腎臟負擔、肥胖等慢性疾病風險。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兒童應盡量減少加工食品攝取,選擇天然原型食物為佳。

三、固定時間用餐,養成規律

讓孩子每天固定在起床後30~60分鐘內進食,建立穩定的血糖與代謝節律,對學習表現與身體健康都有幫助。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是喚醒身體代謝的第一餐,也是啟動大腦活力的關鍵。錯過早餐,就像手機沒充電就出門,可能撐不了一整天。已有許多研究指出,無論是學童還是成人,若長期不吃早餐將會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早餐吃得好不但有益健康,還能帶來——“幸福感”

一項涵蓋42個國家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早餐攝取頻率越高的兒童與青少年,其生活滿意度也越高。每天吃早餐的孩子,其幸福感分數明顯高於從不吃早餐者。而經常跳過早餐的學童,容易出現悲傷、焦慮等負面情緒。

別再讓早餐只是「應付了事」,重新檢視自己與孩子的早餐內容,避開地雷,吃出健康、開啟元氣的一天!

【參考資料】

  1. Adv Nutr. 2016 May 9;7(3):590S–612S.
  2. Nutrients 2015, 7(7), 5712-5732;
  3. Nutr Hosp . 2021 Apr 19;38(2):396-409.
  4. Nutrition Journal volume 23, Article number: 78 (2024)
  5. S. FDA(2022)。〈Proposed rule: Definition of the term “healthy”〉

WHO. (2021). Guideline: Policies to protect children from the harmful impact of food marketing.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kids-breakfast-pitfalls-focus-crash/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專長項目:【營養衛教文案撰寫】【產品行銷文案撰寫】【營養菜單規劃設計】【運動減重相關議題講座】
經歷
●現任:【生技開發公司 研發部 營養師】●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學士】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GCM上醫協會表示,透過多領域醫事專家實際體驗,不僅可優化品牌產品開發,更能深化全民對「預防醫學」與「正確保健觀念」之認識。協會將持續推動健賞團,健賞團將持續開放各領域專家報名參與,一同推廣正確保健觀念。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下稱「GCM上醫協會」)於 2025 年 5 月 20 日至 6 月 20 日期間,邀請32名醫事專業人士組成「莊廣和堂醫友健賞團」,針對莊廣和堂®「少男呈龍 / 少女呈鳳 本草萃滴精®」(下稱「本草萃滴精」)進行為期四週之使用體驗與紀錄。根據「健賞團」最終公布之結果,本草萃滴精在主觀滿意度調查中榮獲平均 4.8 分(滿分 5 分)之佳績,並由所有 32 位醫事專業人員一致給予好評評價。

 

 

GCM上醫協會指出,專業醫友普遍回饋本產品包裝設計簡約高質、攜帶方便,尤其獨立小包設計無需冷藏,隔水加熱即飲,特別符合忙碌家庭或早餐備餐不便情境,深受家長與孩童歡迎。

營養師蔡旻堅分享:「滴雞精是一個成功做到好喝與產品訴求兼備的產品。味道不腥,喝起來像幸福的雞湯,順口好喝,且成分清楚、資訊透明,適合給孩子飲用,家長也能安心補給。」

GCM上醫協會表示,透過多領域醫事專家實際體驗,不僅可優化品牌產品開發,更能深化全民對「預防醫學」與「正確保健觀念」之認識。協會將持續推動健賞團,健賞團將持續開放各領域專家報名參與,一同推廣正確保健觀念。

 

使用提醒:
「少男呈龍 / 少女呈鳳 本草萃滴精®」為保健補充品,無法取代醫師診療。實際效果因個人體質、飲食與生活習慣而異;孕婦、慢性病患或其他特殊族群,建議使用前諮詢醫師或藥師。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gcm-shangyi-bencaosuiji-results-4-8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
補鈣並不是某天突然大吃一頓就能達成的任務,而是一場日復一日的健康長跑。只有從餐桌上的食物、生活中的曬太陽、運動的規律安排與正確的營養補充做起,才能真正累積起穩固骨本。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質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因此千萬別等到骨折或牙齒鬆動時才後悔,從現在開始,讓補鈣成為你的日常好習慣吧!

研究指出人體的骨密度約在20到30歲達到巔峰,30歲開始骨質會以每年0.5%~1%的速度流失,若你還以為「缺鈣」或「骨質疏鬆」是老年人才需要擔心的健康問題,小心已落入缺鈣迷思!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台灣各年齡層普遍存在鈣攝取不足的情況,尤其以青少年、女性以及銀髮族最為明顯。

別以為年輕就能掉以輕心!長期鈣質不足,不僅會讓骨質逐漸流失、骨骼變得脆弱,更可能引發抽筋、心律不整、血壓波動,甚至影響神經傳導與肌肉協調。這些問題雖然初期不明顯,但長年累積下來,可能會在某次跌倒、一場感冒,或某個轉折點而引發大問題!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成年人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質,而正值快速成長期的青少年,建議攝取量更高(建議為1200毫克)。然而現實中,多數人每天的鈣攝取量遠遠不足,國人每天平均攝取鈣量短缺約413毫克,相當於缺少2杯牛奶的鈣含量,這缺口若長年累積,身體會「變相借鈣」,也就是從骨頭中釋放鈣質來應急,長久下來骨骼密度逐漸下降,成為骨質疏鬆的高風險群。

◎小心!你也中了「補鈣迷思」陷阱?

1. 補鈣喝牛奶就夠了?小心,鈣荒正悄悄吞噬你!

別天真了!一杯240毫升的牛奶,只提供約240毫克鈣質,遠遠達不到每日需求。再加上牛奶中的鈣吸收率只有30%-35%,如果你又是乳糖不耐、喝牛奶會不舒服的人,恐怕鈣的來源更加侷限。若沒補充其他高鈣食物,鈣缺口會持續擴大,骨質流失的速度也將加快。

2. 年輕人不用補鈣?將來骨折如骨牌般倒塌!

事實上,骨密度巔峰在20-30歲,這段時間所累積的骨本,就像是「骨骼的退休金」。錯過這個黃金儲鈣期,未來骨質的流失將無法挽回。現在偷懶,等於提前預約骨折、駝背、甚至一摔就骨裂的悲劇。

3. 補鈣會結石?你誤會最大!

坊間流傳「吃太多鈣會得結石」的說法,其實是誤解了營養學原理。適量補鈣反而有助於降低草酸結石的風險。因為鈣能與草酸結合,可防止其在腎臟中形成結晶。真正該注意的是高草酸食物的大量攝取,而非鈣本身。

◎隨著飲食西化、外食比例高、手搖飲盛行,再加上久坐室內、日曬時間不足,現代人不僅鈣攝取量嚴重不足,連幫助鈣吸收的維生素D也攝取不足。這樣的雙重打擊,讓「隱性缺鈣」的情況越來越常見,如何有效補鈣?請從這幾點做起:

1. 多元攝取天然富含鈣的食物:

除了乳製品,還可以多攝取豆腐、豆乾、黑芝麻、小魚乾、深綠色蔬菜(如芥藍、莧菜)、海帶等食材。建議每日餐盤中安排各類富含鈣的食物,才能吃得安心又均衡。

2. 維生素D不可少:

沒有維生素D,鈣質再多也吸收不了!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為深海魚、蛋黃、香菇等食物,而得到維生素D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每天曬太陽10-20分鐘,建議在上午或傍晚時段最適合。

3. 維生素K2 是關鍵推手,把鈣「送進骨頭」才是真補鈣

維生素K2能幫助鈣質正確沉積到骨骼中,並防止其沉積在血管造成鈣化。納豆、起司、蛋黃等都是K2的好來源。

4. 適度運動不可少:

重量訓練、跳繩、慢跑等對骨骼有負重刺激的運動,可以提升骨密度、促進鈣質沉積。建議每週至少安排3次運動,每次30分鐘以上,效果才會明顯。

分類 關鍵資訊 說明/建議
骨質流失 30 歲後每年流失 0.5%~1% 及早儲鈣,預防骨質疏鬆
成人鈣建議 1,000 mg/日 約等於 4 杯 240 mL 牛奶
青少年鈣建議 1,200 mg/日 快速成長期需求更高
國人平均缺口 約 413 mg/日 相當於少 2 杯牛奶的鈣量
迷思 1 只喝牛奶就夠 吸收率僅 30–35%,量仍不足
迷思 2 年輕人不用補鈣 骨密峰值是「骨本退休金」
迷思 3 補鈣會結石 適量補鈣可降低草酸結石風險
補鈣策略 多元高鈣食物 豆腐、豆乾、黑芝麻、小魚乾、深綠色蔬菜
補充維生素 D 每天日曬 10–20 分鐘;深海魚、蛋黃、香菇
補充維生素 K₂ 納豆、起司、蛋黃可助鈣入骨
規律負重運動 跳繩、重量訓練,每週 ≥3 次、每次 ≥30 分鐘

◎養成補鈣好習慣,從今天開始

補鈣並不是某天突然大吃一頓就能達成的任務,而是一場日復一日的健康長跑。只有從餐桌上的食物、生活中的曬太陽、運動的規律安排與正確的營養補充做起,才能真正累積起穩固骨本。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質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因此千萬別等到骨折或牙齒鬆動時才後悔,從現在開始,讓補鈣成為你的日常好習慣吧!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guzhi-liushi-cong-30-sui-kaishi/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陳盈州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營養課程講座】【運動營養學】【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現任:【生技公司營養師】【校園營養師】 ●學經歷:【外商保健食品公司】【科大業界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