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黃鎮佑
在過年期間,誰能抵擋的了年菜的美味誘惑,大部分常見的年菜美食有櫻花蝦米糕、佛跳牆、滷豬腳、糖醋魚排、紅燒獅子頭、東坡肉…等,不外乎這些食物都具有高鹽份、高油脂的特性,像這樣的食物通常都香氣十足,口感濃郁豐富,讓人很難不一口接著一口,熱量很容易就在無形之中跟著攝取超標了,所以很多人說過年起碼會胖個3到4公斤真的不是講假的,除了增胖危機之外,高油脂的食物在胃裡面的消化比較慢,所以吃多了很容易有胃脹、消化不良的狀況,增加身體負擔。

在過年期間,誰能抵擋的了年菜的美味誘惑,大部分常見的年菜美食有櫻花蝦米糕、佛跳牆、滷豬腳、糖醋魚排、紅燒獅子頭、東坡肉…等,不外乎這些食物都具有高鹽份、高油脂的特性,像這樣的食物通常都香氣十足,口感濃郁豐富,讓人很難不一口接著一口,熱量很容易就在無形之中跟著攝取超標了,所以很多人說過年起碼會胖個3到4公斤真的不是講假的,除了增胖危機之外,高油脂的食物在胃裡面的消化比較慢,所以吃多了很容易有胃脹、消化不良的狀況,增加身體負擔。

過年期間要如何保持體態,又能安心享受美食不發福呢?

以下傑克營養師不藏私,傳授大家幾個從日常就能做起的小撇步,讓你就算在減肥期間有好多聚餐也不用害怕體重失守!


營養師小妙招1:用餐之前,喝點蛋白質含量高的飲品

像是無糖豆漿、乳清蛋白飲,就是不錯的選擇,建議用餐前半小時攝取200-300毫升,便能幫助提升飽足感,調節食慾,原因在於吃進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能促進身體分泌飽足感荷爾蒙GLP-1,自然而然就能讓正餐攝取不過量,此外蛋白質需要在胃裡面消化的時間會比澱粉種類的食物更長,有佔據胃的體積,先墊墊胃的作用。

營養師小妙招2:使用正念飲食,細細品味食物

正念飲食就是在用餐時多關注環境、心理和生理的感受,讓我們更能體驗食物的美味,並且用心感受身體帶給我們的回饋。

可以試著想像自己就是一位「美食評論家」
在進食之前,多觀察食物的擺盤如何?色澤看起來怎麼樣?聞起來如何?之後再開始進食,再吃的過程中可以慢慢咀嚼,感受食物帶來的風味,給你的感覺是什麼?在這樣得過程當中,就能達到多咀嚼食物的作用,讓身體更能接受到「飽足」的感覺,這樣就能避免過量飲食造成的胃脹不適

正念飲食也有助於幫助我們練習分辨平常是真的肚子餓嗎?還是因為情緒而引起的進食,還能幫助維持減重後的體重維持呢!

營養師小妙招3:選擇蒸、水煮、滷、烤烹調方式的菜色以及低油脂的肉類

從烹挑端出發去選擇食物,就能避免過量的油脂、熱量攝取,
料理程序比較多菜餚,通常含油量、熱量也比較高,以這個的角度來切入,清蒸鱸魚就比糖醋魚片好,香菇雞湯也會優於佛跳牆,而有些肉本身的油脂就很豐富了,即使不額外加入油脂烹調,油脂量也是很可觀,以同樣料理手法為例子,滷東坡肉vs滷雞腿肉,在同樣重量下,熱量可以相差快要1倍,大家可以盡量把握這兩個選擇年菜的原則,就能比免過多熱量的攝取,以及過多油脂造成的腸胃脹不適。

營養師小妙招4:飯後可以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餐後起來走一走

有一些水果本身就含有天然幫助消化的酵素,像是鳳梨、奇異果,裡面有幫助蛋白質分解的酵素,能將大分子的營養素分解成小分子,緩解吃進大魚大肉造成的腹脹,餐後起來走走路也有助於腸胃蠕動、促進消化。

最後幫大家重點整理一下,四個要點的精華
1.餐前可以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2.用餐前、中、後,多多感受食物帶給身體的感受,以及身體的回饋
3.選擇以蒸、水煮、滷、烤烹調方式為主的菜餚以及低油脂的肉類
4.飯後可攝取奇異果、鳳梨助消化,也別忘了起來走一走

傑克營養師祝大家過年期間好好享瘦,快樂過好年!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new-year-diet-tips/

Author picture
●專長項目: 保健食品諮詢 減重營養 上班族營養 運動營養
經歷
●證照: 高考營養師 ●現任: 診所減重營養師
不吃早餐,看起來省事、省時間,甚至讓人誤以為能減脂。但這件事正讓你的代謝休眠,讓身材變「可愛」,還會讓人誤以為是「年紀大了」、「代謝變差了」。其實只是我們忽略了,身體是需要能量開機的,從明天開始,給自己一份完整的早餐,也給你的身體一個完整的開始。ROCK!🔥

嗨,我是營養師達哥。

自從我開了減重班後,發現每個學員很多都有不吃早餐來減肥的情況。

有的是為了減少熱量;

有的是因為要進行168斷食;

有的則是單純覺得早上不餓,吃不下。

但這樣真的好嗎?

先說結論:吃早餐這件事,對我來說跟盧廣仲的歌一樣~不只重要,還很ROCK!

我知道你可能會說:「我不是故意不吃早餐,我是在做168斷食耶!

168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減重方法,我自己也有學員靠這個方法瘦下來。

但在這麼做之前,我必須先讓大家知道很多人把168簡化成「不吃早餐」,

但事實上,這樣做風險很大。

因為你讓最該啟動代謝的時間飢餓,把進食集中在身體代謝效率下降的傍晚與夜間。

這會導致:

  • 生理時鐘錯亂
  • 血糖波動變大
  • 宵夜吃得更重
  • 身體長期以為處於飢荒 → 降低代謝率

用168斷食時,我建議用「早吃」取代「晚吃」

如果你想做168?我的建議是這樣排:

👉 早餐 8:00 開始

👉 下午 4:00 吃完晚餐

👉 晚上只喝水,不進食

這樣的好處是:

  • 早餐啟動代謝+校正生理時鐘
  • 白天進食→配合身體燃燒效率
  • 晚上進入休息與排毒,不給身體太多消化壓力

接下來說說

為什麼應該吃早餐?

一、早餐是啟動代謝的開關

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處於長時間空腹狀態,代謝速率自然降低。

此時,吃早餐就像是「按下開機鍵」,

喚醒身體各項機能,讓腸胃開始蠕動、肝臟啟動代謝、血糖恢復穩定,基礎代謝率隨之提升。

研究顯示,起床後1小時內食用正確的早餐,能讓基礎代謝率提升8%~10%,

相當於每天多消耗30分鐘至1小時運動的熱量。

而不吃早餐的人,基礎代謝率平均下降達15%。

簡單來說,你只吃中餐、晚餐,但因為身體消耗熱量的效率下降,

反而更容易把多餘的熱量「存起來」,而且不是存成肌肉,是存成脂肪。

更麻煩的是,當身體長時間得不到能量來源,除了分解肝醣與脂肪來供應外,

你辛苦練的那一點肌肉(好吧 我知道你沒練),也會成為備用能源。

長期下來,體脂肪自然越囤越多。

二、不吃早餐帶來的連鎖反應

從代謝慢下來開始,接下來就會出現一連串你可能沒注意過的狀況

血糖起伏大

早餐其實是調節血糖的第一個關鍵點。

當你什麼都不吃,血糖會在早上處於偏低狀態,

但一旦你撐到中午大吃一頓,血糖瞬間飆升,胰島素自然暴衝。

久而久之,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血糖控制力變差,不只容易囤脂,還可能拉高糖尿病的風險。

午晚餐想大吃一頓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不吃早餐的人,到了中午常常一口氣吃很多,而且會特別想吃重口味的東西?

不管有多油多甜都不覺得膩,因為身體正在狂吼:快給我熱量,越快越好!

這不是他們的問題,這是身體進入所謂的補償性進食。

當心理以及身體都告訴你快點吃!多吃點!,

也許短期內可以透過自制力去壓制,但長期一定會有爆發的一天(通常不止一天..)

三、該怎麼吃早餐?

1.優質蛋白質

早餐最不該缺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

它可以幫你延長飽足感,避免血糖起伏,也能維持肌肉量。

例如:水煮蛋、豆漿、低脂牛奶、無糖優格、豆腐,這些都是快速又好用的選擇。

可以做一顆雞蛋起司三明治,或前一天晚上先準備一份蛋沙拉,隔天直接抹上全麥吐司就搞定。

2.減少精緻澱粉

白土司、蛋餅皮、甜麵包,這些精緻澱粉容易讓血糖飆高,而下降也快,

可能還不到10點鐘就開始想找零食。

長期這樣吃,血糖震盪劇烈,胰島素壓力也大。

所以建議:主食選地瓜、全麥麵包、燕麥、糙米飯這種全穀根莖類,讓身體有穩定能量來源。

3.纖維幫助腸道啟動

早餐吃一點蔬菜水果,裡面的膳食纖維會幫腸胃啟動排空機制,

刺激腸蠕動,也能延緩血糖上升速度。身體穩定,你的心情也會更穩定。

實際建議:香蕉、蘋果、小黃瓜、番茄,配上前面講的蛋白質和好澱粉,

就是一份完整的早餐。真的沒時間?那至少喝杯無糖豆漿加根香蕉,也比空腹喝咖啡好。

吃早餐是件很幸福的事

不吃早餐,看起來省事、省時間,甚至讓人誤以為能減脂。

但這件事正讓你的代謝休眠,讓身材變「可愛」,

還會讓人誤以為是「年紀大了」、「代謝變差了」。

其實只是我們忽略了,身體是需要能量開機的,

從明天開始,給自己一份完整的早餐,也給你的身體一個完整的開始。ROCK!🔥

早餐建議 說明與舉例
攝取優質蛋白質
延長飽足感、維持肌肉量
水煮蛋、豆漿、低脂牛奶、無糖優格、豆腐、起司三明治
避免精緻澱粉
穩定血糖、減少暴食
選擇全麥吐司、地瓜、燕麥、糙米飯,避免白吐司、甜麵包
補充膳食纖維
幫助腸胃蠕動、穩定心情
香蕉、蘋果、小黃瓜、番茄等,搭配主食與蛋白質
正確斷食順序
善用168斷食,不傷代謝
早上8點吃早餐,下午4點吃完晚餐,晚上只喝水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breakfast-metabolism-fat-storage/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營養諮詢及衛教】【長照營養】【健身營養】【減重諮詢】【兩性諮詢】
現職
●現任:【維新醫療社團法人台中維新醫院 營養師】 ●學經歷:【長照機構 營養師】【地區醫院 營養師】【靜宜大學食品營養所 碩士】
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蔡旻達
如果最近發現腰圍變緊,健康檢查報告越來越多紅字,那不是年紀的問題,而是身體提醒你該動起來了。 別等到醫生下最後通牒才開始改變,其實你可以從今天就做一點點微調。 走幾步、少喝一杯含糖飲料、站起來動一動,都是啟動轉變的開關。 你不需要一次做到完美,只要每天多做一點點,身體會慢慢給你回報。 與其一昧追求「變瘦」,不如問問自己:「我今天有比昨天多動一點嗎?」 這種內建的正向感,比數字下降還更持久。

嗨~我是營養師達哥,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狀況:

「明明沒很胖,為什麼還被醫生警告內臟脂肪?」

這種情形其實和久坐、缺乏活動、以及飲食習慣有關。

雖然身體不會直接提醒你內臟脂肪增加了,

但久坐、少動確實會讓脂肪默默堆積在你的內臟周圍,變成健康的隱形殺手。

久坐不只是姿勢問題,更是健康負擔

每天坐辦公室超過八小時,下班回家又坐著追劇滑手機,一整天真正動起來的時間可能不到半小時。許多人會說:「我今天很忙,根本沒時間動。」但如果回頭回想,從出門坐車、坐辦公桌、開會、吃飯、回家、看電視,一整天下來也許只有走去洗手間那幾次短短的移動,身體根本沒有獲得真正的活動。

久坐不只是讓你屁股變大、肌肉變鬆,更多時候,它帶來的是腰痠背痛、注意力下降、甚至情緒低落。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罹患脂肪肝和糖尿病的風險就會大幅提升。不動不僅讓你不瘦,還可能讓你變得更疲勞、更不想動,進入一個「越坐越累、越累越不動」的惡性循環。

久坐的代價,從來不是當下的舒適,而是未來健康的失衡。

除了體重外,也多關注腰圍和褲頭

體重沒變,不代表內臟脂肪沒有增加。內臟脂肪增加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腰圍變粗、褲頭變緊。根據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之一,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就表示健康風險明顯提高。與其每天盯著體重,不如每週定期測量腰圍、觀察褲頭鬆緊度,這些更能準確反映你的健康狀況。

三個簡單的方法,有效降低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累積需要時間,改善它也得靠日常的微調,而不是靠短期激烈運動。以下三個簡單易行的策略你馬上可以做起來:

一、每小時起身活動3分鐘

設定手機鬧鐘,每坐60分鐘就起身伸個懶腰、走去裝個水、簡單原地踏步,讓血液循環活絡起來,輕鬆又不費力。若你是上班族,可以趁接電話時站起來走動一下,或把影印、倒水當作刻意安排的「身體任務」。在家工作的朋友,更可以利用視訊會議關閉鏡頭時,在原地走動個兩圈,讓身體活動一下。

二、飲食少甜、少炸、多原型食物

具體做法:

  • 每週逐漸減少一次含糖飲料,改喝無糖茶、水或氣泡水。
  • 把下午茶甜點改成堅果或水果。
  • 炸物改成燉煮、清蒸、或烤製方式,少吃油炸食品。

如果你經常外食,不妨試著從「便當選菜」開始調整:主菜改選滷雞腿、清蒸魚,配菜多夾燙青菜,少碰炸雞排、糖醋肉這類高熱量選項。

三、增加日常走動

上班搭捷運或公車提前一站下車,多走10分鐘路;午休吃飯後散步5-10分鐘;爬樓梯取代搭電梯。

即使你是家庭主婦或銀髮族,也可以把家事當作活動機會,

例如邊煮飯邊踱步、邊曬衣服邊做抬腿訓練。

這些看似微小的習慣,累積起來對代謝有巨大幫助,遠比你想像中有效。

健康不在瘦,而在動起來

如果最近發現腰圍變緊,健康檢查報告越來越多紅字,那不是年紀的問題,而是身體提醒你該動起來了。

別等到醫生下最後通牒才開始改變,其實你可以從今天就做一點點微調。

走幾步、少喝一杯含糖飲料、站起來動一動,都是啟動轉變的開關。

你不需要一次做到完美,只要每天多做一點點,身體會慢慢給你回報。

與其一昧追求「變瘦」,不如問問自己:「我今天有比昨天多動一點嗎?」

這種內建的正向感,比數字下降還更持久。

各為不妨現在就試試上面的三個方法,讓行動成為習慣,擊退內臟脂肪,重拾健康與活力!

 

調整方向 具體建議
每小時起身活動 3 分鐘
  • 設定鬧鐘提醒,每坐 60 分鐘就起身伸展、走動、原地踏步。
  • 接電話時站著講、走動講;倒水、影印都可當作「身體任務」。
  • 在家工作時,可趁視訊關鏡頭時起身走兩圈。
飲食少甜、少炸、多原型食物
  • 每週減少一次含糖飲料,改喝無糖茶、水、氣泡水。
  • 下午茶改吃堅果或水果。
  • 炸物改選燉煮、清蒸、烤製。
  • 外食便當建議:主菜選滷雞腿、清蒸魚,配菜多燙青菜,少選炸雞排、糖醋肉。
增加日常走動
  • 通勤提前一站下車,多走 10 分鐘路。
  • 午餐後散步 5~10 分鐘。
  • 爬樓梯取代搭電梯。
  • 家事也能動:煮飯踱步、曬衣抬腿,銀髮族也適合。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visceral-fat-vs-body-fat-percentage/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營養諮詢及衛教】【長照營養】【健身營養】【減重諮詢】【兩性諮詢】
現職
●現任:【維新醫療社團法人台中維新醫院 營養師】 ●學經歷:【長照機構 營養師】【地區醫院 營養師】【靜宜大學食品營養所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