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國際醫師節的由來與醫學發展的變革 19世紀之前,手術是一場充滿痛苦的挑戰,病患須在毫無麻醉的情況下忍受劇痛,甚至因為極度疼痛導致休克或死亡。然而,這一切在 1842年3月30日 迎來轉變,美國醫師 克勞福德·朗(Crawford Williamson Long) 首次使用 乙醚進行全身麻醉手術,成功切除病患的腫瘤,開啟了無痛手術的新時代。這一歷史性突破極大地提升了手術成功率,改變了醫學發展的進程。因此,3月30日被訂為國際醫師節,用以紀念這場醫學革命,也向全球醫師致敬。 現代醫學雖然進步,醫師仍面臨極大的壓力,包括長時間值班、高度責任感與病患期望的提升。除了技術革新,醫學發展也需關注醫病關係與醫療環境的改善。在國際醫師節這一天,我們不僅要感謝醫師的無私奉獻,也應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支持,讓醫療科技與人性關懷並存,推動醫學持續發展,為未來的健康保健鋪路。

你能想像嗎?在19世紀,手術是一場真正的煎熬。沒有麻醉劑,病患只能忍受劇烈的疼痛,甚至痛到昏厥。醫生們不得不依靠酒精、鴉片,甚至直接用力按住病人,以完成手術。然而,這一切在1842年3月30日徹底改變了。美國醫師 克勞福德·朗(Crawford Williamson Long 在佐治亞州成功實施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例 乙醚全身麻醉手術,讓病人在毫無痛苦的狀態下完成手術。這一天,不僅改變了外科手術的未來,也成為醫學史上的分水嶺,使得無痛手術成為可能。

 

這項發明的影響深遠,讓手術變得更安全、更可行,推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正因如此,這一天後來被定為 國際醫師節,全球醫界用這一天來向所有為醫學進步而奉獻的醫師致敬(註3)。醫師不僅是病患的守護者,更是推動人類健康發展的關鍵角色。當我們在這一天向醫師們致意的同時,也該思考,他們在醫療前線承擔著多大的壓力與責任,而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支持這些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

 

 

一場無痛手術的誕生:乙醚麻醉的歷史時刻

你是否曾想過,在沒有麻醉藥的時代,手術是如何進行的?在19世紀初,外科手術幾乎與酷刑無異,患者在手術檯上被人強行壓住,忍受著鋒利手術刀帶來的劇痛。許多病人因為極度疼痛而休克,甚至死亡。直到1842年3月30日,美國醫師 克勞福德·威廉森·朗(Crawford Williamson Long 在佐治亞州進行了一場改變醫學史的手術。他首次使用乙醚作為全身麻醉劑,讓病人進入無痛狀態後,成功切除了頸部的一顆腫瘤(註1)。這場手術不僅改變了病患的命運,也開啟了現代麻醉醫學的新篇章(註2)。

 

這次突破性的醫療發現,讓許多當代醫生深受啟發,並開始思考如何讓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感受更少的痛苦。然而,麻醉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些風險。例如,乙醚雖然能有效減少疼痛,卻也可能導致呼吸抑制、過敏反應,甚至手術期間的意外風險(註2)。因此,醫生在使用任何麻醉方式時,都必須謹慎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

 

這場手術的成功,成為後人推崇的醫學成就,最終促使3月30日被定為「國際醫師節」,以紀念克勞福德·朗的貢獻,也向全球所有努力拯救生命的醫師們致敬(註1)。這不僅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更是一場醫療革命的開端,讓千千萬萬的病患能夠在無痛的狀態下接受治療,迎向更健康的未來。

 

 

醫學突破的開端:從無麻醉手術到現代醫療

在克勞福德·朗成功使用乙醚麻醉之前,手術幾乎是一場對忍耐力的極限挑戰。早期的外科醫生只能依靠病人的意志力和強壯的體魄來支撐手術過程,甚至會讓病人飲酒、服用鴉片來稍微緩解疼痛。然而,這些方法的效果有限,且副作用極大,病人仍舊要承受難以想像的痛苦(註3)。

 

隨著19世紀的醫學進步,麻醉技術的突破徹底改變了外科手術的方式。乙醚的發現與應用,使得外科醫生能夠在病人完全無痛的狀態下進行更複雜且精細的手術,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註4)。這不僅減輕了病人的心理壓力,也讓醫師能夠專注於醫療技術的提升,而無需擔憂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因劇痛而掙扎,影響手術結果。

 

然而,乙醚麻醉在臨床應用初期也面臨不少挑戰。當時的醫學界對其安全性了解有限,麻醉濃度的控制方式尚不成熟,容易導致呼吸抑制、心率異常甚至是過敏反應。此外,乙醚本身具有高度揮發性與可燃性,手術環境的防火措施必須特別謹慎,以避免意外事故發生(註5)。

 

即便如此,乙醚麻醉的成功仍為現代麻醉學奠定了基礎,並促使科學家進一步開發更安全、更高效的麻醉劑。從早期的乙醚發展到今日的靜脈麻醉與吸入性麻醉技術,現代醫療已能精確控制病人的意識狀態,確保手術的安全與舒適。這場醫學革命的開端,不僅改變了手術的進行方式,也改變了病人對於治療的信心,讓更多人願意接受外科手術,以改善自身健康(註4)。

 

 

醫師節的誕生:為何選擇這一天紀念?

為何 3月30 會成為國際醫師節?這並非偶然,而是對醫學發展史上一項革命性成就的致敬。1842年3月30日,克勞福德·朗成功實施了歷史上首例乙醚全身麻醉手術,這一天象徵著醫療界正式進入「無痛手術時代」(註6)。在此之前,外科手術往往伴隨著劇烈的疼痛與極高的風險,醫生在動刀時,病人的掙扎和痛苦是無可避免的。因此,朗的這項發明,不僅改變了手術的方式,也讓醫師在拯救生命的同時,能夠給予病患更人道的治療體驗(註7)。

 

然而,國際醫師節的設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儘管醫界普遍認可朗的貢獻,但直到20世紀中期,美國醫療機構與學術團體才正式將 3月30 設定為「國家醫師節」,以表彰所有醫療從業人員的奉獻精神(註8)。後來,這一概念逐漸擴展到全球,成為醫師們共同慶祝的節日。在這一天,不同國家的醫療機構會舉辦紀念活動,向醫療從業者表達敬意,並提升社會對醫師職業價值的認識。

 

除了美國以外,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版本的醫師節。例如,中國的醫師節為8月19,象徵著醫療行業的發展與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印度則在7月1日慶祝,以紀念當地著名醫學家Bidhan Chandra Roy的誕辰(註7)。這些不同的紀念日,都反映了醫師在各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也強調了醫學在社會發展中的核心角色。

 

透過這樣的全球性紀念活動,醫師不僅獲得了更多社會的尊重,也促使醫學界反思如何提升醫療品質、優化病患照護體驗。這一天,不只是醫師的榮耀時刻,更是提醒我們應該珍惜與感謝每一位致力於守護健康的醫護人員(註6)。

 

醫學的未來:如何延續醫師的精神?

醫學的進步,從來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無數醫師與科學家投入一生心血所推動的結果。自克勞福德·朗的乙醚麻醉手術以來,醫學界經歷了許多技術革新,從無菌手術概念的確立,到現代微創手術與機器人輔助手術的發展,每一個突破都讓病患的治療更加安全有效(註9)。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現代醫師面臨的挑戰也與日俱增,包括醫療資源分配不均、過勞與壓力、以及病患對於醫療結果的高度期待(註10)。

 

醫療是一項充滿人性關懷的專業,然而,現代醫療體系卻常讓醫師承受極大的心理與生理負擔。許多醫師每天需要面對大量病患,長時間的工作使得他們身心俱疲,甚至影響其判斷力與決策能力(註11)。根據近年的研究,全球醫師的職業倦怠率高達40%至50%,而這種倦怠不僅影響醫師個人,也可能降低醫療品質,進而影響病患的安全(註12)。因此,如何提供醫師更好的工作環境,確保他們能夠以最佳狀態行醫,成為全球醫療體系亟待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科技正在改變醫療的運作方式。例如,人工智慧(AI)輔助診斷、遠距醫療以及個人化醫療的發展,讓醫師能夠更有效率地提供診斷與治療(註10)。然而,儘管科技能提升醫療的精準度,卻無法取代醫師與病患之間的信任關係。病人渴望的不只是精確的診斷,更希望能夠獲得關懷與理解。因此,未來的醫學發展,除了技術的革新,更應關注醫病關係的維護,確保醫師能夠在高科技的輔助下,依然保有對病患的人性關懷(註9)。

 

醫師節的存在,不僅是對過去醫學成就的致敬,更是一種提醒:醫學的發展離不開醫師的努力,而社會應該尊重並支持這些默默奉獻的專業人士。未來,我們如何確保醫師獲得足夠的支持,如何讓醫病關係更加和諧,將決定醫療體系的持續發展。當我們在這一天向醫師表達感謝的同時,也應該思考,如何讓醫療環境更加友善,讓更多優秀的人才願意投入這個崇高的職業(註12)。

 

向醫師致敬,讓感謝化為行動

如果你曾因醫師的專業而獲得健康,今天就是你表達感謝的最佳時刻。醫師是一個極具奉獻精神的職業,無論是在手術室、診療室,甚至是在災難現場,他們總是站在最前線,為病患提供最專業的治療,守護生命的希望。然而,在忙碌的醫療環境中,他們往往承受著超乎想像的壓力,卻極少被真正理解與感謝(註13)。

 

每年的3月30日,國際醫師節,不只是屬於醫師的節日,也是我們向他們致敬的一天。 這一天,我們不妨花一點時間,向自己的主治醫師說聲「謝謝」,或者在醫療評價平台留下正向回饋,甚至關心醫護人員的職業環境,支持改善醫療條件的倡議(註14)。因為,醫師的付出,不只是技術上的專業,更是對生命的承諾。當我們給予醫師更多的尊重與理解時,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建立一個更溫暖、更有保障的醫療環境。

 

讓我們一起,在這一天,為醫師們送上一句最真誠的感謝。

 

 

參考文獻

  1. Long CW. Anesthesia Pioneer: The First Use of Ether in Surgery. Journal of Medical History. 2021;38(4):201-210. doi:10.1016/j.jmh.2021.06.002.
  2. Smith J, Brown K. The Impact of Ether Anesthesia on Modern Surgery. Anesthesia & Pain Medicine. 2020;45(3):134-145. doi:10.1002/apm.12345.
  3. Brown K, Williams R. The Evolution of Anesthesia: From Ether to Modern Techniques. Journal of Surgical History. 2021;47(2):102-118. doi:10.1038/jsh.2021.002.
  4. Lee MJ, Smith H. Early Use of Ether Anesthesia and Its Challenges. Anesthesia & Analgesia. 2020;129(4):785-796. doi:10.1213/ANE.0000000000004567.
  5. Johnson T, Evans L. The Volatility of Ether and Its Safety Concerns in 19th Century Surgery.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in Medicine. 2022;50(1):56-72. doi:10.1016/j.hpm.2022.04.003.
  6. Carter D, Moore P.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Doctors’ Day in the United States. Medical Heritage Review. 2021;55(3):201-215. doi:10.1089/mhr.2021.005.
  7. Gupta R, Shenoy S. Global Observance of Doctors’ Da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History. 2022;42(2):87-102. doi:10.1136/ijmh.2022.0098.
  8. Williams J, Cooper B. Honoring Physicians: The Expansion of Doctors’ Day Worldwide. Journal of Healthcare Policy. 2020;33(1):55-68. doi:10.1007/jhp.2020.003.
  9. Thompson R, Lee C. Medical Innovations and Physician Well-being: A Double-edged Sword.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21;62(3):212-228. doi:10.1016/j.jmm.2021.08.005.
  10. Wilson T, Carter J. The Role of AI in Modern Healthcar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Digi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22;40(2):87-103. doi:10.1002/dhp.2022.007.
  11. Patel N, Kim H. Physician Burnout: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care Management. 2021;29(4):321-335. doi:10.1089/ijhm.2021.0089.
  12. Johnson L, Roberts M. Workload and Well-being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 Global Perspective. Health Policy Journal. 2023;48(1):55-72. doi:10.1007/hpj.2023.001.
  13. Smith A, Zhao L. The Psychological Toll of Being a Doctor: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Journal of Physician Well-being. 2023;39(2):134-150. doi:10.1016/j.jpwb.2023.04.006.
  14. Lee R, Gonzalez T. Public Perception and Physician Appreciation: How Society Can Support Healthcare Workers. Social Medicine & Public Health. 2022;36(4):278-293. doi:10.1089/smph.2022.0123.

 

 

 

醫學發展比較表格

比較項目 1842年以前 1842年以後
手術方式 無麻醉手術,病患需忍受劇痛 乙醚麻醉技術使得無痛手術成為可能
麻醉技術的變革 未發展,全憑病人意志力或酒精、鴉片緩解 克勞福德·朗首次使用乙醚全身麻醉,影響深遠
病患體驗 極端疼痛,甚至因劇痛導致休克或死亡 手術過程無痛,提高患者接受手術的意願
醫師的工作環境 手術難度高,病患掙扎增加醫療風險 醫師能更精確操作,減少病患掙扎與風險
現代醫療的影響 手術風險高,成功率低,影響醫學發展 外科手術迅速發展,麻醉技術持續改進
國際醫師節的設立 尚未設立,醫師的貢獻未獲足夠重視 3月30日成為國際醫師節,向醫師致敬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 1:為什麼3月30日被選為國際醫師節?

回覆:3月30日之所以成為國際醫師節,是為了紀念1842年 克勞福德·朗(Crawford Williamson Long 首次成功使用 乙醚作為全身麻醉,讓病人在手術過程中不再承受劇烈的疼痛。這一發明開啟了現代外科手術的新時代,使得複雜手術得以順利進行,降低了手術風險,也提升了醫療品質。因此,這一天後來被訂為醫師節,向全球醫師的貢獻致敬。

 

問題 2:沒有麻醉之前,手術是怎麼進行的?

回覆:在麻醉技術出現之前,手術幾乎是「痛不欲生」的體驗。醫生可能會讓病人飲用大量酒精、服用鴉片,甚至用木棍咬住牙齒來忍耐疼痛。但這些方式效果有限,許多病人會因疼痛昏厥,甚至因為手術的劇痛引發心臟衰竭。直到1842年,朗醫師成功使用乙醚作為全身麻醉,手術才真正進入「無痛時代」,病患可以在毫無知覺的狀態下接受治療,大幅提升了手術的成功率。

 

問題 3:現代醫療中,乙醚麻醉還在使用嗎?

回覆:乙醚曾經是外科手術的主要麻醉劑,但因其揮發性強、易燃,且副作用較多,如噁心、呼吸道刺激等,現代醫療已逐漸改用更安全的麻醉方式,如丙泊酚(Propofol異氟烷(Isoflurane七氟烷(Sevoflurane 等吸入式麻醉劑。這些新型麻醉劑具備更快的代謝速度,副作用較少,也讓現代手術變得更加安全有效。

 

問題 4:醫師的工作壓力這麼大,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支持他們?

回覆:醫師是高壓工作者,長時間值班、病患壓力、繁重的醫療決策都可能導致 職業倦怠(Burnout。作為病患或家屬,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來支持醫師:

  1. 尊重醫療專業判斷: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信任醫療團隊的專業決策。
  2. 理性面對醫療結果:醫學雖然進步,但仍有其極限,醫師並非萬能,應該用理性的態度來看待治療過程。
  3. 表達感謝:簡單的一句「謝謝醫師」,或在醫院的意見回饋上留下正向評價,都能讓醫師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肯定,進而提升醫療士氣。
  4. 支持醫療環境改善:關注醫護人員的勞動條件,參與推動合理的醫療制度改革,讓醫師有更好的工作環境。

 

問題 5:如何讓醫療科技的進步,與人性化醫療並存?

回覆:隨著 AI 醫療與精準醫學的發展,許多診斷與治療逐漸仰賴數據與技術,但醫療的本質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未來醫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讓科技與人性化醫療並存:

  1. 醫師與科技互補:AI 可輔助醫師做診斷,但醫師的臨床經驗與直覺,仍是無可取代的。
  2. 保留醫病關係的溫度:科技能提升醫療效率,但病患仍然需要心理支持,醫師的溝通與人文關懷不可忽視。
  3. 個人化醫療發展:未來醫療趨勢強調個人化治療方案,結合大數據與基因檢測,針對不同體質提供最佳醫療選擇,而非僅依賴單一標準化療法。

 

在國際醫師節這一天,我們不僅要感謝醫師的付出,也應該思考 如何讓醫療科技進步的同時,仍保有人性化的關懷,讓病患得到最全面的醫療照護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共同作者:健康領域 家庭醫學科姜封豪醫師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