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印加果油因其Omega-3含量高達48%,被譽為植物界的“黃金油”。相比一般植物油,印加果油不僅在Omega-3含量上遙遙領先,還擁有理想的Omega-3與Omega-6脂肪酸比例(1:1),對心血管健康、炎症緩解以及腦部功能支持具有顯著作用。其生產過程採用超臨界萃取技術,保證了油品的純度和穩定性,避免營養流失。這使得印加果油成為素食者和關注健康人群的理想選擇。 日常使用方面,印加果油適合低溫烹調,如沙拉調味或冷食搭配,避免高溫烹調以保留營養價值。作為一款高品質的植物油,選購時應注意超臨界萃取標誌、深色玻璃瓶包裝及有機認證。此外,印加果油還以其堅果風味提升料理層次感,成為健康生活中的理想夥伴。 總之,印加果油以其卓越的營養價值、優越的萃取工藝和多功能應用,為現代人提供了一種簡單高效的健康管理方式,讓每一滴油都成為健康與幸福的橋樑。

引言:印加果油的驚人數據與健康奧秘

你知道嗎?一種源自南美洲的植物油竟然含有高達48%的Omega-3脂肪酸!這種超高含量的必需脂肪酸,讓印加果油在健康飲食界中脫穎而出,被譽為植物界的“黃金油”。與此同時,超臨界萃取技術的引入,讓這種神奇的油品在保留營養價值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穩定性與純度,成為現代健康生活的理想選擇(註1, 註2)。

 

Omega-3對於心血管健康、炎症緩解以及腦部功能的支持,早已被科學研究所證實。那麼,印加果油究竟是如何誕生?為什麼它被廣泛推崇為健康管理的明星產品?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索這款植物界珍品的誕生故事、營養價值與應用秘訣!

 

參考文獻:

  1. Campos, R. P., et al. (2020).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Health Benefits of Sacha Inchi (Plukenetia volubilis) Oil: A Review.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3), 983-991. DOI: 10.1007/s13197-020-04269-x
  2. Us-Medina, F., et al. (2018).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f Sacha Inchi Oil and Its Quality Comparison with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 Food Chemistry, 262, 28-34. DOI: 10.1016/j.foodchem.2018.04.112

 

從種子到健康:印加果油的誕生之旅

你是否想過,一顆看似不起眼的種子,如何轉化為對健康有極大益處的植物油?印加果油就是這樣一個來自自然的奇蹟。印加果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被當地居民視為珍貴的健康資源,其種子富含Omega-3、Omega-6和Omega-9等多種必需脂肪酸,是植物油中的“超級食品” (註1)。

 

但它的價值遠不僅於此。隨著科技的進步,超臨界萃取技術的應用,讓印加果油的營養價值得到了更充分的保留。這種技術在低溫下利用二氧化碳將油脂從種子中萃取,避免了傳統方法中高溫可能導致的營養成分損失(註2)。因此,印加果油得以保有極高的Omega-3含量,成為健康生活的理想選擇。

 

然而,並非所有印加果油的生產過程都是相同的。使用低成本傳統萃取方法的產品,可能因加工過程中的高溫而導致Omega-3的損失。選擇高品質的產品,才能真正享受印加果油帶來的健康益處。

 

根據最新研究,印加果油中Omega-3的含量高達48%,遠超許多植物油。這樣的數據讓它成為心血管健康和抗炎管理的絕佳選擇(註1, 註2)。

 

參考文獻:

  1. Campos, R. P., et al. (2020).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Health Benefits of Sacha Inchi (Plukenetia volubilis) Oil: A Review.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3), 983-991. DOI: 10.1007/s13197-020-04269-x
  2. Us-Medina, F., et al. (2018).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f Sacha Inchi Oil and Its Quality Comparison with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 Food Chemistry, 262, 28-34. DOI: 10.1016/j.foodchem.2018.04.112

 

 

Omega-3如何成為健康的主角:印加果油的營養故事

Omega-3脂肪酸在健康管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你知道為什麼印加果油能脫穎而出嗎?它含有高達48%的Omega-3脂肪酸,是目前已知植物油中含量最高的之一。這種必需脂肪酸對人體的健康益處不勝枚舉,從抗炎、促進心血管健康,到支持腦部功能,Omega-3的價值已獲得多項研究支持(註1)。

 

與其他植物油相比,印加果油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優異的Omega-3與Omega-6脂肪酸比例,達到理想的1:1平衡。這種比例對維持身體的炎症反應平衡至關重要。根據文獻,適當的脂肪酸比例有助於減少慢性疾病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註2)。

 

此外,印加果油中的Omega-3因其超臨界萃取工藝的應用,能保持極高的穩定性和純度。這使其在日常使用中,不僅僅是健康補充,更是一種高品質的飲食選擇。無論是直接加入沙拉,還是用於烹調低溫料理,印加果油都能輕鬆融入你的健康生活。

 

然而,也需要注意,過量攝取任何脂肪酸可能導致能量攝入過多或不平衡。因此,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1-2湯匙,讓你在享受健康益處的同時避免過量(註1, 註2)。

 

參考文獻:

  1. Campos, R. P., et al. (2020).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Health Benefits of Sacha Inchi (Plukenetia volubilis) Oil: A Review.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7(3), 983-991. DOI: 10.1007/s13197-020-04269-x
  2. Us-Medina, F., et al. (2018).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f Sacha Inchi Oil and Its Quality Comparison with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 Food Chemistry, 262, 28-34. DOI: 10.1016/j.foodchem.2018.04.112

 

印加果油的消費者體驗:日常飲食中的簡單應用

印加果油不僅僅是營養補充品,更是一種簡單而多功能的健康飲食選擇。無論你是想優化日常飲食,還是為身體補充優質脂肪酸,它都能成為你的理想伴侶。那麼,該如何把這款“植物界黃金”融入日常生活呢?

 

最受歡迎的應用之一是用作沙拉醬基底。只需將印加果油與檸檬汁、蜂蜜、芥末籽混合,就能製作出一份既健康又美味的沙拉醬。它輕盈的堅果風味不僅能提升料理層次感,還能在不經意間為你的身體補充Omega-3。此外,低溫烹調也是印加果油的最佳舞台,例如用於調拌蔬菜、加入冰沙,甚至在完成料理後作為點睛之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印加果油對素食者尤其友好。由於植物來源的純淨性,它為素食者提供了可靠的Omega-3脂肪酸補充來源,並且完全不含膽固醇。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印加果油不適合高溫烹調。由於其脂肪酸結構相對不穩定,在高溫下可能分解並損失營養價值。因此,建議將其用於低溫烹調或冷食搭配,充分發揮其健康價值。

 

 

選擇印加果油的智慧指南:讓健康更有保障

市場上印加果油產品琳瑯滿目,如何挑選一款高品質的產品,成為消費者的首要關注。從健康角度出發,一款優質的印加果油應具備以下特徵:

 

首先,選擇使用超臨界萃取技術的產品至關重要。這種低溫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Omega-3脂肪酸的純度與穩定性,避免因高溫處理導致營養流失(註1)。研究表明,超臨界萃取的印加果油在純度和穩定性方面顯著優於其他萃取方法,能更好地保留其健康價值(註1)。

 

其次,產品的認證標誌也至關重要。尋找具備有機認證或第三方檢驗合格標誌的印加果油,能更好地確保油品的品質與安全性。此外,包裝的選擇也需要注意。建議選購使用深色玻璃瓶包裝的產品,因其能有效避免陽光直射,減少油脂氧化的可能性。開封後,應妥善保存於陰涼乾燥處,並儘快在建議期限內使用完畢,以確保最佳風味和營養。

 

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也可能是一個考量因素,但需注意,低價可能意味著品質妥協。畢竟,一款高品質的印加果油不僅是一種健康投資,更是對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保障。

 

無論是加入日常飲食,還是作為健康禮品,選擇正確的產品,才能充分感受到印加果油所帶來的多重健康益處。

 

參考文獻:

  1. Us-Medina, F., et al. (2018).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of Sacha Inchi Oil and Its Quality Comparison with Other Extraction Methods. Journal: Food Chemistry, Volume: 262, Pages: 28-34. DOI: 10.1016/j.foodchem.2018.04.112

 

 

一滴油,健康與幸福的橋樑

想像你的身體是一片土地,而Omega-3就是這片土地上的養分之泉。印加果油,就像是一滴來自安第斯山脈的清泉,為現代人的健康土地注入生命力。它的超臨界萃取技術,猶如大自然的過濾器,讓每一滴都充滿純淨與營養精華。

在這片忙碌與壓力交織的現代世界中,選擇印加果油不僅是在滋養身體,更是在為未來鋪設健康與幸福的橋樑。每天的簡單一滴,帶來的不僅是營養的補充,更是對生活品質的提升。一滴油,一份健康承諾,讓你的生活充滿更多的可能性與希望。

 

現在,行動吧,讓這片土地因為你的選擇而更加豐盈健康。印加果油,讓幸福從一滴開始,連接健康與未來!

 

特徵 印加果油 一般植物油
Omega-3含量 高達48% 通常低於10%
萃取技術 超臨界萃取技術,保留純度與穩定性 傳統高溫萃取,營養易流失
脂肪酸比例 理想1:1(Omega-3與Omega-6) 通常失衡(Omega-6過多)
適用人群 適合素食者、健康管理者 適合一般飲食者
烹調建議 適用低溫烹調,避免高溫 高溫或低溫烹調皆可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 1:印加果油中的Omega-3含量為什麼比其他植物油高?

回覆:
印加果油的Omega-3含量高達48%,是植物油中的佼佼者。這是因為印加果種子天然富含必需脂肪酸,再加上超臨界萃取技術的應用,能夠在低溫環境下保留Omega-3的純度與穩定性,避免了高溫萃取可能造成的營養流失。選擇使用超臨界萃取工藝的產品,可以更好地保證其營養價值。

 

問題 2:印加果油可以用於高溫烹調嗎?

回覆:
印加果油不適合用於高溫烹調。由於其脂肪酸結構相對不穩定,高溫可能導致油脂分解,損失Omega-3的營養價值。建議將印加果油用於冷食,例如沙拉調味,或在完成低溫烹調後作為增添風味的點睛之筆。

 

問題 3:印加果油適合哪些人群使用?

回覆:
印加果油特別適合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群體,包括希望補充優質脂肪酸的素食者、關注心血管健康的人群,以及需要平衡飲食的日常消費者。不過,對於患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藥物的人,建議在使用前諮詢專業醫師。

 

問題 4:印加果油與魚油相比有哪些優勢?

回覆:
印加果油是植物來源,完全不含膽固醇,因此對於素食者和對魚油過敏的人群來說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它還擁有理想的Omega-3與Omega-6比例(1:1),這在其他植物油中很少見,對維持身體的炎症平衡特別有益。另一方面,魚油可能有腥味,而印加果油的堅果風味更適合用於日常飲食。

 

問題 5:如何選擇高品質的印加果油?

回覆:
選擇高品質印加果油時,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1. 萃取技術:選擇使用超臨界萃取技術的產品,因為這能保留最多的營養價值。
  2. 包裝:優先選擇深色玻璃瓶包裝,避免陽光對油脂造成氧化損失。
  3. 認證標誌:選擇具備有機認證或第三方檢驗的產品,以確保品質與安全性。
  4. 價格:過低的價格可能意味著品質妥協,因此應選擇可靠品牌的產品。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如果還是覺得難記,就沒事多念幾遍,你肯定能記住的!最後總結,結論就是為了確保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服藥時請你乖乖喝水,並在服藥前後2小時內避免飲用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飲品或食物。此外,誠實告知病情、遵循用藥指示,並在有疑問時主動諮詢醫師或藥師,才能有效避免不良反應,保障自身健康哦!

嗨我是袋鼠藥師🦘,你吃藥愛配茶嗎?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在服藥時會隨手拿起手邊的飲料,如茶、咖啡、牛奶或果汁,卻不知這些飲料很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甚至引發不良反應」。建議大家吃藥時,還是要用白開水來搭配是最安全的!

如果真的很想喝飲料,請記得「間隔兩個小時」,這時候通常飲品與藥的相互作用已經影響不大~

那麼生活中,又有哪些食物會容易跟藥相剋呢?

1.茶葉

茶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品,但在服藥時,茶中的成分可能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

茶中含有「鞣質」,容易與藥物中的離子結合,造成藥物失效。

以及茶中最為熟知的「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造成興奮及心跳加速,這些作用會使某些藥品如含麻黃素類感冒藥(通常是鼻塞藥)的作用加成,或降低鎮靜安眠藥的效果(心臟跳太快,當然睡不好)。

此外,茶中的「茶鹼」成分,若與氣喘治療藥併用,會使藥品作用加成,增加副作用發生率。

2.咖啡

如同上述提及,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造成興奮及心跳加速、想睡睡不著,這些作用會使某些藥品如含麻黃素類感冒藥的作用加成,或降低鎮靜安眠藥的效果哦!

補充一下,黑咖啡比較容易導致胃灼熱,所以有腸胃疾病的民眾,記得不要空腹飲用!

3.牛奶

牛奶中的鈣會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喹諾酮類抗生素(一般牙科、細菌感染常用)結合,減少其吸收,導致藥效降低。此外,牛奶也會影響甲狀腺素藥品及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品吸收。

可以把它想成,藥物本來是要殺身體的細菌的,結果鈣通通把藥物抱住,這樣藥物就沒法去殺細菌啦!

4.柑橘、葡萄柚

葡萄柚中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此成分會使經由此種酵素代謝的藥品血中濃度增加,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例如降血壓藥品、Statin類之降血脂藥品、抗心律不整藥(Amiodarone)、免疫抑制劑。

換句話說,葡萄柚抑制藥物代謝,藥物就會一直停在體內,對人體的危險性就會升高許多!

Furanocoumarin這類成份,在柑橘、柚子、葡萄柚、柳橙這類酸酸的食物中都會出現,要記得跟藥物避開。

5.酒精類飲品(如雞尾酒)

酒精會影響肝臟代謝藥物的能力,與某些藥物併用可能增加肝臟受損的風險。

6.納豆類保健食品

高濃度的納豆裡面,因為含高濃度的維生素K ,維生素K會幫助凝血,所以併服抗凝血藥物(warfarin)可能會導致藥物失效,血栓、腦中風風險增加。

 

講了這麼多,是不是覺得和藥物相剋的食物很難記呢?

沒關係,袋鼠有口訣要送給大家!口訣就是

「咔嚓,哪有奶酒」(咖茶,納柚奶酒)

如果還是覺得難記,就沒事多念幾遍,你肯定能記住的!

最後總結,結論就是為了確保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服藥時請你乖乖喝水,並在服藥前後2小時內避免飲用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飲品或食物。

此外,誠實告知病情、遵循用藥指示,並在有疑問時主動諮詢醫師或藥師,才能有效避免不良反應,保障自身健康哦!

我是袋鼠藥師🦘,我們下次見~

 

6大食物相剋用藥禁忌

食物類型 主要成分 影響藥物機制 可能造成的風險
茶葉 鞣質、咖啡因、茶鹼 – 鞣質與藥物離子結合,降低吸收
– 咖啡因刺激神經,干擾鎮靜藥物
– 茶鹼加強氣喘藥作用,增加副作用
藥效降低、心悸、失眠、副作用增加
咖啡 咖啡因 – 刺激神經系統,與含麻黃素藥物加成
– 抵消鎮靜安眠藥效果
心跳加快、睡眠困難、興奮過度、胃灼熱
牛奶 – 鈣與抗生素、甲狀腺藥、骨鬆藥結合,阻礙吸收 藥效降低、治療失敗
柑橘、葡萄柚 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 – 抑制肝酵素,導致藥物血中濃度過高 降血壓藥、副作用風險升高、肝毒性
酒精類飲品 乙醇(酒精) – 干擾肝臟藥物代謝,增加肝臟負擔 肝功能受損、藥物中毒風險提升
納豆保健食品 維生素K – 抵銷抗凝血藥(如 Warfarin)作用 增加血栓、腦中風風險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pharmacist-explains-food-drug-interactions/

🔺免責聲明:
本篇內容僅供一般健康知識參考,無法取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若有身體不適或疑似健康問題,請及時諮詢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員。個別情況因人而異,請勿自行停藥或更改治療方式。

Author picture
戴淑娟
藥師
專長:●專長項目:【醫療保健介紹】【藥品諮詢】【身體經膜放鬆】
現職
●現任:【三友藥妝台中文心秀泰店 藥師】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著手處理孩子的書寫問題,我們可以先透過跟孩子分享易於辨讀的書寫的重要性以及造成不同狀況的原理,並嘗試提供正向、有趣的書寫經驗,慢慢增進孩子書寫的動機。在學校和在家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活動,像是賓果遊戲中使用最近剛學會的文字出題;或是與孩子一起製作謝卡,過程中可以多多提供練習的機會,家長/老師們也可以趁機給予社會性增強,讓孩子從不排斥書寫開始,進而漸漸喜歡上書寫。影響書寫的因素多樣且因人而異,若孩子有書寫方面的疑慮,建議諮詢專業職能治療師來協助訂定個別化的書寫訓練計畫。

書寫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但孩子寫的字總是有忽大忽小、無法控制字體大小、字體扭曲歪斜、力道過重把紙寫破、力道過輕看不清楚、字與字間距不一,甚至經常有抄寫錯誤、字體顛倒等等的情況層出不窮,雖然多了一分童趣,但難免讓人感嘆像是張「鬼畫符」!

大多數的人可能沒發現,其實影響能否把字寫「好」的能力有非常多,像是握筆姿勢、坐姿、手部功能(肌耐力、手指分化、虎口穩定、掌內操作技巧等)、近端穩定度、手腕動作控制、手眼協調、雙側協調、視知覺、視覺動作整合的能力、感覺統合(觸覺、本體覺)等等。

在這麼多影響書寫的能力當中,本文將把孩子在書寫過程中常見的狀況分類探討,並提供家長/老師們可以協助改善的方法。

 

一、坐姿不良(如身體歪七扭八、過度扭轉)

→可能因近端穩定度和力氣不足(坐在椅子上時,桌面應位於孩子手臂彎曲時手肘下2英吋處,並且雙腳須能穩穩地踩在地面上)

→建議可在坐姿下,將手肘伸直以進行「扶椅挺身」,或是模仿動物的活動,如大熊爬、毛毛蟲爬等,年紀較大的孩子可從事體操類活動,如面對地板或牆面做伏地挺身、波比跳等來增加近端肌力和穩定度。也可藉由調整桌椅高度,或提供腳踏物、增加椅墊等等,來讓孩子維持適當的坐姿

 

二、易辨讀性差(如寫字忽大忽小、字體大小不適切、字體歪七扭八、字與字間距不一等)

→可能因手眼協調、視覺動作整合等能力較差或是缺乏書寫經驗導致書寫的易辨讀性較差(易辨讀性包含字的結構、排列、空間、大小以及傾斜性)

→建議給予參考範例、改成使用格線紙或是在字與字之間使用紙膠帶/印章隔出間距等,並且需要有耐心的多多練習,才能漸漸改善書寫的易辨讀性

 

三、錯誤率高(如經常抄寫錯誤、跳行或漏字、寫顛倒字等)

→可能因視知覺或注意力較差

→建議可將要抄寫的文字用螢光筆特別標記出來或是將目標字的字體放大,並且注意將桌面保持乾淨、整潔,避免分心。抄寫的距離由近(簡)→遠(難)漸進練習。

 

四、施力不當(如握筆時指間關節下凹或是字跡過重/過輕等)

→可能因施力大小控制不當

→建議可使用黏土做成的握筆器或是在紙張下墊複寫紙,給予立即的視覺回饋,讓孩子能注意自己是否施力過當,另外,也可改成使用粉筆、油性蠟筆等較有阻力的工具或是在黏土上書寫、加上重量筆套等,提供孩子額外的本體覺輸入,來慢慢改善施力不當的問題。此外,也可藉由搓揉黏土、摺紙(壓出摺痕)等活動來練習掌內小肌肉的力道控制。

 

五、愛喊累(如時常才寫幾個字就喊手痠)

→可能因手部肌力、肌耐力較弱

→建議可從事提升手部力氣的活動,如握住較粗的手把來提重物、搓揉黏土、撕黏魔鬼氈等,初期也可先將作業分成少量多次完成,避免孩子出現排斥書寫的狀況。

 

六、握筆問題(如拳狀握筆/毛筆式握筆)

→可能尚未學習典型的成熟握筆姿勢(包含動態三點、側邊三點、動態四點、側邊四點握筆)(一般而言,大約5歲能發展出成熟握筆姿勢,但若孩子使用非典型的握筆姿勢也不需過度緊張,因為那並不一定會影響孩子書寫的速度及易辨讀性!)

→建議可提供孩子握筆器、三角筆等輔具,或是讓孩子握筆時後兩指握住小東西,促使虎口張開呈C字型與分化能力,同時也需多藉由操弄小玩具來增進手指的靈活度,有助於達到成熟的握筆。

 

七、手腕問題(如無法寫出平直的線條、手腕會向手心方向屈曲或手腕騰空導致使用整個手臂來完成動作等)

→可能因手腕穩定度與靈活度較差導致(書寫時手腕應輕微地向手背方向伸展並靠在桌子上)

→建議可藉由擰毛巾、舀水等活動來練習手腕動作控制,也可改成在趴姿下或靠在垂直面上(牆/黑板)書寫,或是提供傾斜板、提腕帶等輔具來協助,還有將紙張微微傾斜向慣用手側,都是讓孩子慢慢熟悉適當書寫姿勢的方法。

八、握筆位置(如握太低導致身體歪七扭八、握太高而手腕騰空書寫)

→可能因缺乏書寫經驗(適當握筆處大約距離筆尖2-3公分處)

→建議在適當握筆處貼貼紙或綁上橡皮筋,給予孩子視覺或觸覺的提示

 

九、非慣用手無法協助將紙張固定

→可能因雙側協調性較弱

→建議多從事需雙手合作的活動,如組合積木、串串珠、旋轉螺絲、拔魔鬼氈玩具等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著手處理孩子的書寫問題,我們可以先透過跟孩子分享易於辨讀的書寫的重要性以及造成不同狀況的原理,並嘗試提供正向、有趣的書寫經驗,慢慢增進孩子書寫的動機。在學校和在家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活動,像是賓果遊戲中使用最近剛學會的文字出題;或是與孩子一起製作謝卡,過程中可以多多提供練習的機會,家長/老師們也可以趁機給予社會性增強,讓孩子從不排斥書寫開始,進而漸漸喜歡上書寫。影響書寫的因素多樣且因人而異,若孩子有書寫方面的疑慮,建議諮詢專業職能治療師來協助訂定個別化的書寫訓練計畫。

 

書寫問題 可能原因 建議策略
坐姿不良(如身體歪七扭八、過度扭轉) 近端穩定度和力氣不足 進行「扶椅挺身」、動物模仿活動、體操類動作,調整桌椅高度、椅墊、腳踏物
易辨讀性差(如字體歪斜、大小不一) 手眼協調與視覺動作整合能力差,或書寫經驗不足 使用格線紙、間距印章或紙膠帶輔助,提供參考範例,耐心練習
錯誤率高(如抄錯、跳行、漏字) 視知覺或注意力較差 螢光筆標記、字體放大、保持桌面整潔,從近距離抄寫練習開始
施力不當(如字太重/太輕) 施力控制不佳 使用握筆器、複寫紙、重量筆套,書寫黏土、粉筆等具阻力工具,黏土、摺紙訓練
愛喊累(寫沒幾個字就手痠) 手部肌力與耐力不足 提重物、搓揉黏土、撕黏魔鬼氈,作業可少量多次進行
握筆問題(如拳狀、毛筆式) 尚未發展成熟握筆姿勢 提供握筆器、三角筆,兩指握小物刺激分化,操作小玩具提高手指靈活度
手腕問題(如無法寫直線、手腕懸空) 手腕穩定度與靈活度差 擰毛巾、舀水、趴寫、牆面書寫、傾斜板與提腕帶輔助
握筆位置不正確(太高或太低) 缺乏書寫經驗 在握筆點貼貼紙或橡皮筋,給予視覺/觸覺提示
非慣用手無法固定紙張 雙側協調性差 從事雙手合作活動,如積木、串珠、旋轉螺絲等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ugly-handwriting-kids-9-hidden-reasons/

🔺免責聲明:
本篇內容僅供一般健康知識參考,無法取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若有身體不適或疑似健康問題,請及時諮詢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員。個別情況因人而異,請勿自行停藥或更改治療方式。

Author picture
孫懋淇
職能治療師
專長:●專長項目:【兒童發展評估、注意力訓練】【手功能與運筆訓練】【感覺統合問題】【行為處理、情緒調節】【人際互動、親職教養諮詢】
現職
●現任:【和沐復健專科診所 職能治療師】【麥建方小兒專科診所 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