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但孩子寫的字總是有忽大忽小、無法控制字體大小、字體扭曲歪斜、力道過重把紙寫破、力道過輕看不清楚、字與字間距不一,甚至經常有抄寫錯誤、字體顛倒等等的情況層出不窮,雖然多了一分童趣,但難免讓人感嘆像是張「鬼畫符」!
大多數的人可能沒發現,其實影響能否把字寫「好」的能力有非常多,像是握筆姿勢、坐姿、手部功能(肌耐力、手指分化、虎口穩定、掌內操作技巧等)、近端穩定度、手腕動作控制、手眼協調、雙側協調、視知覺、視覺動作整合的能力、感覺統合(觸覺、本體覺)等等。
在這麼多影響書寫的能力當中,本文將把孩子在書寫過程中常見的狀況分類探討,並提供家長/老師們可以協助改善的方法。

一、坐姿不良(如身體歪七扭八、過度扭轉)
→可能因近端穩定度和力氣不足(坐在椅子上時,桌面應位於孩子手臂彎曲時手肘下2英吋處,並且雙腳須能穩穩地踩在地面上)
→建議可在坐姿下,將手肘伸直以進行「扶椅挺身」,或是模仿動物的活動,如大熊爬、毛毛蟲爬等,年紀較大的孩子可從事體操類活動,如面對地板或牆面做伏地挺身、波比跳等來增加近端肌力和穩定度。也可藉由調整桌椅高度,或提供腳踏物、增加椅墊等等,來讓孩子維持適當的坐姿
二、易辨讀性差(如寫字忽大忽小、字體大小不適切、字體歪七扭八、字與字間距不一等)
→可能因手眼協調、視覺動作整合等能力較差或是缺乏書寫經驗導致書寫的易辨讀性較差(易辨讀性包含字的結構、排列、空間、大小以及傾斜性)
→建議給予參考範例、改成使用格線紙或是在字與字之間使用紙膠帶/印章隔出間距等,並且需要有耐心的多多練習,才能漸漸改善書寫的易辨讀性
三、錯誤率高(如經常抄寫錯誤、跳行或漏字、寫顛倒字等)
→可能因視知覺或注意力較差
→建議可將要抄寫的文字用螢光筆特別標記出來或是將目標字的字體放大,並且注意將桌面保持乾淨、整潔,避免分心。抄寫的距離由近(簡)→遠(難)漸進練習。
四、施力不當(如握筆時指間關節下凹或是字跡過重/過輕等)
→可能因施力大小控制不當
→建議可使用黏土做成的握筆器或是在紙張下墊複寫紙,給予立即的視覺回饋,讓孩子能注意自己是否施力過當,另外,也可改成使用粉筆、油性蠟筆等較有阻力的工具或是在黏土上書寫、加上重量筆套等,提供孩子額外的本體覺輸入,來慢慢改善施力不當的問題。此外,也可藉由搓揉黏土、摺紙(壓出摺痕)等活動來練習掌內小肌肉的力道控制。
五、愛喊累(如時常才寫幾個字就喊手痠)
→可能因手部肌力、肌耐力較弱
→建議可從事提升手部力氣的活動,如握住較粗的手把來提重物、搓揉黏土、撕黏魔鬼氈等,初期也可先將作業分成少量多次完成,避免孩子出現排斥書寫的狀況。
六、握筆問題(如拳狀握筆/毛筆式握筆)
→可能尚未學習典型的成熟握筆姿勢(包含動態三點、側邊三點、動態四點、側邊四點握筆)(一般而言,大約5歲能發展出成熟握筆姿勢,但若孩子使用非典型的握筆姿勢也不需過度緊張,因為那並不一定會影響孩子書寫的速度及易辨讀性!)
→建議可提供孩子握筆器、三角筆等輔具,或是讓孩子握筆時後兩指握住小東西,促使虎口張開呈C字型與分化能力,同時也需多藉由操弄小玩具來增進手指的靈活度,有助於達到成熟的握筆。
七、手腕問題(如無法寫出平直的線條、手腕會向手心方向屈曲或手腕騰空導致使用整個手臂來完成動作等)
→可能因手腕穩定度與靈活度較差導致(書寫時手腕應輕微地向手背方向伸展並靠在桌子上)
→建議可藉由擰毛巾、舀水等活動來練習手腕動作控制,也可改成在趴姿下或靠在垂直面上(牆/黑板)書寫,或是提供傾斜板、提腕帶等輔具來協助,還有將紙張微微傾斜向慣用手側,都是讓孩子慢慢熟悉適當書寫姿勢的方法。
八、握筆位置(如握太低導致身體歪七扭八、握太高而手腕騰空書寫)
→可能因缺乏書寫經驗(適當握筆處大約距離筆尖2-3公分處)
→建議在適當握筆處貼貼紙或綁上橡皮筋,給予孩子視覺或觸覺的提示
九、非慣用手無法協助將紙張固定
→可能因雙側協調性較弱
→建議多從事需雙手合作的活動,如組合積木、串串珠、旋轉螺絲、拔魔鬼氈玩具等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著手處理孩子的書寫問題,我們可以先透過跟孩子分享易於辨讀的書寫的重要性以及造成不同狀況的原理,並嘗試提供正向、有趣的書寫經驗,慢慢增進孩子書寫的動機。在學校和在家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活動,像是賓果遊戲中使用最近剛學會的文字出題;或是與孩子一起製作謝卡,過程中可以多多提供練習的機會,家長/老師們也可以趁機給予社會性增強,讓孩子從不排斥書寫開始,進而漸漸喜歡上書寫。影響書寫的因素多樣且因人而異,若孩子有書寫方面的疑慮,建議諮詢專業職能治療師來協助訂定個別化的書寫訓練計畫。
書寫問題 |
可能原因 |
建議策略 |
坐姿不良(如身體歪七扭八、過度扭轉) |
近端穩定度和力氣不足 |
進行「扶椅挺身」、動物模仿活動、體操類動作,調整桌椅高度、椅墊、腳踏物 |
易辨讀性差(如字體歪斜、大小不一) |
手眼協調與視覺動作整合能力差,或書寫經驗不足 |
使用格線紙、間距印章或紙膠帶輔助,提供參考範例,耐心練習 |
錯誤率高(如抄錯、跳行、漏字) |
視知覺或注意力較差 |
螢光筆標記、字體放大、保持桌面整潔,從近距離抄寫練習開始 |
施力不當(如字太重/太輕) |
施力控制不佳 |
使用握筆器、複寫紙、重量筆套,書寫黏土、粉筆等具阻力工具,黏土、摺紙訓練 |
愛喊累(寫沒幾個字就手痠) |
手部肌力與耐力不足 |
提重物、搓揉黏土、撕黏魔鬼氈,作業可少量多次進行 |
握筆問題(如拳狀、毛筆式) |
尚未發展成熟握筆姿勢 |
提供握筆器、三角筆,兩指握小物刺激分化,操作小玩具提高手指靈活度 |
手腕問題(如無法寫直線、手腕懸空) |
手腕穩定度與靈活度差 |
擰毛巾、舀水、趴寫、牆面書寫、傾斜板與提腕帶輔助 |
握筆位置不正確(太高或太低) |
缺乏書寫經驗 |
在握筆點貼貼紙或橡皮筋,給予視覺/觸覺提示 |
非慣用手無法固定紙張 |
雙側協調性差 |
從事雙手合作活動,如積木、串珠、旋轉螺絲等 |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ugly-handwriting-kids-9-hidden-reasons/
🔺免責聲明:
本篇內容僅供一般健康知識參考,無法取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若有身體不適或疑似健康問題,請及時諮詢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員。個別情況因人而異,請勿自行停藥或更改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