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五月二十五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六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會罹患中風,這個機率有多高呢?比發票中200元的機率還高!原來,中風離我們這麼近(不是麥香紅茶),在這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日子裡,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預防中風吧

你知道每年的五月二十五日是甚麼日子嗎?這對於平常人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天了,可是根據統計,全世界有1/6的人都需要知道這一天所代表的意義。為什麼呢?

因為,五月二十五日是「世界預防中風日」。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六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會罹患中風,這個機率有多高呢?

比發票中200元的機率還高!

原來,中風離我們這麼近(不是麥香紅茶),在這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日子裡,就讓我們來聊聊如何預防中風吧

你知道,中風也有分類的嗎?

中風大致分為兩類,梗塞型腦中風及出血型腦中風,字面上似乎沒甚麼差別

NO!NO!NO!其實差別可大著呢,讓我好好跟你們介紹

  1. 梗塞型腦中風,顧名思義,就像是水管阻塞一般,是大腦血管被塞住造成腦部組織缺氧壞死

  2. 而出血型中風呢,就像是水管破裂,是腦部血管出血,血塊壓迫腦組織造成神經損傷

這樣解釋,有讓你們稍微了解了嗎?

 

你知道,中風大部分都是突然發生的嗎?

  1. 突然臉部、手、腳麻木 (尤其是病徵出現在單側者,趕快送醫)
  2. 突然意識混亂、口齒不清、理解不能
  3. 突然一眼或雙眼視力不明
  4. 突然暈眩,無法站立或行動 (若合併複視、吞咽困難或咬字不清,更要馬上送醫)
  5. 突然爆發前所未有之劇烈頭痛

以上雖然都是突發性的狀況,但是不可不謹慎


為甚麼呢?


根據統計,這些症狀若曾經發生過,且在30分鐘內恢復沒有任何後遺症

在三個月內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千萬不要認為沒甚麼大礙,就不去理他,建議有以上症狀時,還是進一步的檢查,不要鐵齒喔。

 

四字箴言!讓你臨危不亂

有人會問我,醫師醫師,你剛剛說的這些判別方法有點攏統,有沒有更容易的方法呢?

當然有!衛福部特地設計了四字箴言,來讓你更快速的辨別中風的徵兆,不儘可以拿來自救,也能拿來救人唷

  1. 「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

  2. 「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

  3. 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

  4. 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老生常談之如何預防

中風其實一直在我們生活周遭發生,誠如我一開始說的,每六個人就有一個人是中風的危險因子,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防病於未然」、「預防勝於治療」都是我們一直提倡的

至於該如何預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控制三高:這絕對是老生常談界中,老梗中的老梗

    根據統計,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絕對是腦中風的高危險群。

    除了嚴格控制飲食與運動習慣外,更重要的是,絕對要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控制。

    畢竟,就算眼前有仙丹可以救命,如果你連吃下去都不願意,那真的神仙也難救了

  2. 心臟疾病要注意:心律不整或其他心臟病也與腦中風息息相關,定期追蹤並且依照醫囑按時服藥(再次叮嚀,按時服藥很重要)

  3. 體重控制:建議BMI維持在18 ~ 24之間

    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相信我,幾乎每間診所牆壁都會貼這張BMI與腰圍的海報)

  4. 戒菸節酒: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

  5. 酒量節制:女性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則不宜超過2杯(當男生真好XD)

  6. 規律運動:又是老梗中的老梗

    根據世衛最新的建議,一週運動至少五次,每次30分鐘以上以「有點喘,但不會喘不過氣」、「可以講話,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大約就是適合的心率了。這樣除了能有效降低體脂肪,也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提升免疫力

  7. 規律生活作息:睡眠充足,讓新陳代謝保持在最佳狀態,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8. 飲食均衡:掌握三少二多原則,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

  9. 保持情緒穩定:「我氣到快中風了」,別笑,當有人說這句話的時候,這是有可能發生的喔!驚嚇、悲傷、發怒,都可能造成我們血壓與血管張力的波動。

    所以,平時就要時常保持著好EQ,培養好脾氣

    (不過,用說的很簡單XD,要如何喜怒不形於色,真的需要長時間修練,就像我常常告訴我自己不要在問診的時候爆炸)

同場加映,中醫對於中風因應之道

不免俗的,先讓我引經據典一下~

金元時代著名醫家李東垣:「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木氣自病也。凡人逾四旬,氣衰之際,或因憂喜忿怒,不能平木,故風木自盛也」

民初著名醫家張山雷:「肥甘太過,釀痰蘊熱,積熱生風,致為暴仆偏枯,猝然而發。」

以上兩句成語代表著,中醫古籍認為中風,與人體內因有密切相關

對於中風的高危險族群,我們可以透過中藥調養或針灸,協助治療及控制慢性病。尤其是透過降低血糖、血脂、血壓,輔以活血化瘀的中藥,可以使血栓風險下降,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而對於已經中風者,研究證實(註1),中風後透過針灸,有助於腦中風病人的恢復,恢復的內容包含

  1. 減少住院天數

  2. 降低院內感染機會

  3. 改善運動功能與提升生活品質

  4. 減少併發症且降低復發率

其實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雖然治療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背離「預防勝於治療」這個最大的準則,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夠幫助到你。

註1:Acupuncture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 Aug 26;(8)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這篇文章介紹了中風後的康復技巧與預防措施,旨在幫助讀者重返健康生活。首先,文章探討了中風對身體的影響,強調了解中風的挑戰是康復的基礎。接著,文章提供了10個關鍵康復技巧,包括控制血壓、血糖、體重,進行有氧運動和呼吸訓練,並配合中醫藥材如杜仲和山藥的調理,預防二次中風。日常生活中的康復實踐和長期健康管理,亦是文章的重點,強調規律運動和飲食的重要性。最後,結論強調康復是身心合一的過程,呼籲讀者積極行動,保持陰陽平衡,並透過持續的努力,逐步恢復健康。

「中風,這個悄悄襲來的健康殺手,幾乎每兩秒鐘就奪走一個人的自由。根據統計,全球每年有1500萬人罹患中風,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無法完全恢復正常生活。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我們是否只能束手無策?其實,答案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正如《黃帝內經》所言:‘治未病者,先治其未然’,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索中風後的康復之路,重拾健康生活的可能性。」

 

 

中風後的身體挑戰:康復從理解開始

中風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瞬間的危機,它對身體各部位造成的損害深遠而複雜,猶如寒冬裡凋零的枝葉,需經歷漫長的復甦過程。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風往往是因為氣血不暢、經脈阻塞所導致,正如《黃帝內經》中所提到的:「形氣不足,則病生於內;腠理不固,則病由外來。」這意味著中風後康復的第一步,是了解身體的氣血如何失調,才能對症下藥,重啟經脈的循環。

 

在中風後,患者常見的挑戰包括一側肢體無力、言語障礙和吞嚥困難,這些症狀看似具體,實則是整體功能受損的體現。正如煮湯一般,材料需各自熬煮至恰到好處,才能形成美味。同樣的,身體的康復也是全方位的協調過程。此時,藥膳的應用如同修復身體的「煎藥」,黃耆黨蔘這些補氣健脾的藥材,能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改善中風後的體虛。這些調理不僅能幫助身體恢復,也有助於預防二次中風。

 

然而,康復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中風後的身體就像一顆被風吹過的樹,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去適應外界的變化。因此,在康復期間應該避免急於求成,適當控制運動量,以免反而加重氣血的負擔。理解身體的挑戰,才能為下一步的康復奠定基礎。

 

 

預防二次中風:10個關鍵康復技巧

預防二次中風,就像為一棵曾受風雨侵襲的樹重新紮根,關鍵在於鞏固根基,並確保養分充足、枝葉堅韌。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中風後的復發風險相當高,尤其是在首次中風後的頭兩年。因此,除了治療已發生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如何防止下一次危機來臨。

 

中醫強調「治未病」,在康復過程中預防二次中風至關重要。以下是10個關鍵康復技巧,有助於預防再次中風:

 

  1. 保持血壓穩定:透過飲食和運動控制血壓,避免血壓波動。
  2. 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並注意飲食調控。
  3. 保持體重在健康範圍:避免過度肥胖,減少心血管負擔。
  4. 低鹽飲食:減少鹽分攝取,有助於穩定血壓,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5. 適度有氧運動:如每日30分鐘的散步、游泳等,促進血液循環。
  6. 呼吸訓練:透過深呼吸和放鬆訓練,穩定自律神經,減少壓力。
  7. 補充健脾益腎的藥材:例如杜仲、山藥,幫助調理血壓與氣血。
  8. 適度服用中藥:例如桂枝湯劑,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
  9. 規律健康檢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10. 保持心情愉快:管理情緒壓力,減少焦慮,提升身體自我修復能力。

 

透過這些康復技巧,患者不僅能逐步恢復健康,還能有效降低中風再次發生的風險。預防二次中風,既是自我管理的藝術,也是身心協調的過程。

 

 

結論:康復的平衡之道:身心合一,重返健康生活

正如《黃帝內經》所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康復的過程並不僅僅關乎身體的康復,更是一場心靈與情緒的調和。中風後,身體如同受創的大樹,需要精心的養護,才能重新茁壯。氣血的循環、經絡的通暢,以及心靈的平靜,都是康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透過我們介紹的10個康復技巧,你可以像種下一棵樹一樣,一步步地為你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無論是調整飲食、規律運動,還是保持心態的穩定,每一個小小的努力,都將為你帶來巨大的轉變。現在,是時候付諸行動了。當你開始重視身心的平衡時,你的康復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段可以實現的美好旅程。讓健康的種子在你心中萌芽,透過行動重拾屬於你的自由與活力。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中風後,我應該多久開始康復訓練?

回覆:「中風後的康復訓練應在醫師的建議下儘早開始,通常在病情穩定後的24-48小時內可以開始輕度的復健訓練。這樣可以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但具體時間因人而異,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制定適合的康復計畫。」

 

問題2:康復過程中飲食應注意什麼?

回覆:「康復期間應多攝取有助於血液循環和氣血調理的食材,如山藥、黃耆、杜仲等中藥材,這些食物能夠幫助改善中風後的虛弱體質。同時,減少鹽分和高脂肪食物的攝取,保持清淡、均衡的飲食,避免增加血壓與血脂,降低二次中風的風險。」

 

問題3:中風後康復需要多長時間?

回覆:「康復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取決於中風的嚴重程度以及康復過程中的努力。輕微的中風可能在幾個月內恢復,而嚴重的中風可能需要數年才能恢復部分功能。關鍵在於持續進行適當的復健訓練和健康管理,避免半途而廢。」

 

問題4:中風後可以完全恢復嗎?

回覆:「中風後是否能完全恢復取決於中風的嚴重程度和患者的康復積極性。有些患者可以通過早期介入與長期康復計畫,重拾大部分的生活功能;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會有某些後遺症。無論如何,持續進行康復訓練和保持積極心態能大幅改善生活質量。」

 

問題5:有哪些簡單的復健動作可以在家進行?

回覆:「在家進行的簡單復健動作包括:手指抓握訓練、坐位平衡練習和站立行走訓練。這些動作不僅能幫助恢復肢體的靈活性,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建議在醫師或復健師的指導下進行,確保每個動作正確並符合個人的康復需求。」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標籤:預防醫學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這篇文章介紹了預防中風的六個關鍵方法,從飲食、睡眠、運動、情緒管理、健康檢查等方面進行調整。首先,飲食上強調減少鹽分攝取,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蔬菜和水果,保持血管健康。其次,規律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睡眠則是調節陰陽平衡的關鍵,良好的睡眠品質能幫助穩定血壓。情緒管理同樣重要,壓力和情緒波動會影響肝氣疏洩,增加中風風險,因此保持心情平靜、學會放鬆至關重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問題,能幫助及時調整生活習慣,避免中風風險的累積。這些方法就像精心熬煮一鍋湯,每個細節都需要耐心與細心,最終達成穩定的健康狀態。

引言:料理的平衡,與生命的韌性

就像一鍋精心熬煮的湯,生命的健康取決於材料的精選與火候的掌握。中風,不是某天忽然掉進鍋裡的辣椒,而是長期累積的「濁氣」侵襲身體。根據《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言:「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正如火候不穩的湯底,過早或過晚關火都會破壞它的味道。那麼,你的健康湯頭是否還保持著溫和的香氣?還是早已因不當的生活習慣,燉煮成了一鍋苦澀的湯呢?

 

如果你曾經感受到壓力和疲憊,這些都是中風的前兆,就像湯裡漸漸冒出的雜質,讓原本鮮甜的滋味變得模糊不清。預防這一切的發生,其實並不困難,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稍作調整,你的健康將如同一鍋回甘的湯,綿延不絕,保持韌性。

 

 

認識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就像火鍋湯底煮得過久,湯裡的精華變成了雜質一樣,是人體的血液循環出現了嚴重問題。其發生常與高血壓、糖尿病、血脂過高等慢性疾病密不可分,這些都像是餐桌上的隱形陷阱,一不小心就會讓健康失控。

 

根據《黃帝內經》所述:「血氣不和,則百病叢生」,當血液的運行受到阻滯,正如河水的流動被堵住一般,便會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這其中中風的危險性極大。特別是那些時常熬夜、壓力大的人,經常讓血壓飆高卻沒有察覺,身體就像被長期泡在過鹽的湯底裡,慢慢侵蝕著內在的健康。

 

當然,這也不代表健康的人就能完全高枕無憂。就算平時吃得再健康、再清淡,如果血管裡的「垃圾」沒有及時清除,還是可能造成血栓。就像做飯時,鍋子再怎麼乾淨,如果炒菜時油脂滲透,最後還是可能黏在鍋底。

 

 

調整飲食,穩定血壓

飲食的調整就像煮湯,要控制火候與材料搭配,才能煮出一鍋既美味又健康的湯。同樣,飲食習慣如果沒有適當調整,很容易讓身體「火上加油」。高鹽、高油的飲食,對於血壓來說,就像在火鍋裡過度加入調味料,不僅讓湯頭變得過重,還可能讓身體的負擔愈來愈大。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的健康與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息息相關。食療在《本草綱目》也有提到:「養生之道,飲食為本」,其中「低鹽飲食」就如同煮湯時,放入的鹽必須適量,以免讓湯變得苦澀難以下咽。同樣,少吃過鹹的食物,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無疑是減少血管壓力的有效方法。

 

而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例如綠色蔬菜、水果和全穀類,就像火鍋裡的養生食材,可以幫助調節血壓,保護血管健康。這些食材不僅能幫助清除體內的「垃圾」,還能增強血管的韌性,防止血壓波動過大,避免血管因壓力過大而受損。

 

 

良好的睡眠習慣,讓心腦保持健康

睡眠,就像給燉煮的湯一段時間去慢慢釋放精華。若時間不夠,湯的味道不會深厚,反之若煮得太久,反而可能變苦。身體的修復和調養也同樣需要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睡眠的品質與長度便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意思是人體的陰陽平衡若和諧,精神狀態才會穩定。而睡眠正是這個平衡的主要調節工具。若經常熬夜或睡眠不足,身體無法及時修復,血壓便會逐漸上升,心腦的負擔也會逐漸加重,就像火鍋煮太久,湯底逐漸變苦,失去原有的滋味。

 

對於那些容易失眠或淺眠的人,可以從改善睡眠環境開始,調整房間的燈光和溫度,如同料理時掌握火候一樣,讓身體在夜晚能夠放鬆下來。適當的調整作息習慣,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修復,這樣心腦才能保持健康,遠離突如其來的風險。

 

 

規律運動,增強心血管彈性

運動就像熬煮湯料時的攪拌,沒有適當的運動,湯裡的食材容易沉澱,而身體的血液則可能變得粘稠,增加血栓的風險。規律的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的彈性,讓血液如同湯水般在全身順暢流動。

 

中醫強調「動靜結合」,認為適當的運動能促進氣血運行,對於防止血管堵塞有相當的幫助。像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都有助於強化心肺功能,就如同慢火煮湯,可以讓湯底更加醇厚。同時,運動也能讓血管維持在一個彈性良好的狀態,不易因血壓上升而破裂,減少中風的可能性。

 

當然,運動不能過度,過量運動反而可能適得其反,讓身體像是過度熬煮的湯底一樣,失去原本的營養價值。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量,每天適度活動,不僅能保持心血管健康,也能讓精神煥發。

 

 

穩定情緒,減少壓力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就如同調味對湯頭的控制,適量的調味能增添風味,但過多的調料則會讓湯變得濃重、難以入口。壓力與情緒波動,正是這種不受控的「調味」,不僅讓心情難以平靜,還會引發血壓升高,進一步增加中風的風險。

 

中醫常說「百病生於氣」,這裡的「氣」指的正是情緒。當人長期處於焦慮、煩躁的狀態,體內的氣血運行便會紊亂,容易導致肝氣鬱結,血壓升高。正如《黃帝內經》所云:「怒傷肝」,過度的情緒波動就像是燒過頭的火鍋,會讓內在的「湯」變得燥熱不安。

 

調整情緒的方式有很多,適時的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是適度休閒活動,能讓情緒穩定下來。這就像在湯裡加入幾片清新的薄荷葉,瞬間讓燥熱的湯底變得清爽起來,減少壓力對心腦的負擔。保持心情平靜,才能讓血液循環平順,遠離中風威脅。

 

 

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潛在風險

健康檢查的作用,就像廚師時不時要打開鍋蓋檢查湯的火候,及時調整,才能避免湯燒焦。同樣的,定期檢查自己的血壓、血糖與血脂,可以幫助及早發現潛在的問題,避免等到血管「燒焦」時才後悔。

 

中醫提到「上醫治未病」,強調的是在疾病還沒發作之前,提前找到問題並進行調理。而血壓、血糖等數據,正是檢視身體狀況的「湯匙」,讓你知道身體的健康是否平穩運行。若發現有異常,能提早做出改變,如同發現湯裡的味道不對時,立刻調整火力或加入適當的調料。

 

許多人對於健康檢查不以為意,覺得自己平時飲食健康、作息正常,似乎不會有大問題。然而,許多慢性疾病就像鍋底的小火苗,隱藏得很好,等到爆發時已經來不及。因此,定期檢查身體狀況,確保每個環節都運行順暢,才能防患於未然,保護自己免於中風的危機。

 

 

結論:持續保護心腦健康,從現在開始

降低中風風險,就像煮一鍋湯,重點在於選擇好材料、掌握火候,還要時不時打開鍋蓋檢查。從今天開始,你可以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規律的運動、良好的睡眠習慣,來保護自己的心腦。不要等到「湯燒焦」時才後悔,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簡單的幾個小改變,將能為你帶來長遠的健康回報。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調整情緒和壓力,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這才是遠離中風的關鍵步驟。不要讓壓力和不良習慣成為你健康的絆腳石,現在就開始改變,讓你的生活湯頭保持清爽健康!

 

 

常見問題

 

問題:怎麼改善睡眠來降低中風風險?

要改善睡眠,建議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熬夜。睡前可以喝一點溫牛奶或是加入酸棗仁煮的安神茶,有助於穩定情緒和放鬆神經。《黃帝內經》提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意思是陰陽調和才能保持精神安定,良好的睡眠正是達到這種平衡的關鍵。

 

問題:每天該運動多久才足夠預防中風?

每天保持3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或游泳,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運動強度不宜過高,以微微出汗為佳,正如中醫所提的「動以養生,靜以養氣」,適度的運動對心腦健康有幫助。

 

問題:飲食中如何調整來幫助控制血壓?

減少鹽分攝取是關鍵,可以多吃富含鉀的食物,例如香蕉、菠菜,這些食材能幫助中和體內多餘的鈉,平衡血壓。同時,增加抗氧化食物的攝取,像是綠色蔬菜、莓果,能保護血管健康,防止血管硬化。《本草綱目》中提到,飲食養生要注重清淡與均衡,這對於預防中風尤為重要。

 

問題:情緒不穩會增加中風風險嗎?

是的,情緒長期波動會影響肝氣疏洩,進而導致血壓升高,增加中風風險。根據《素問·舉痛論》:「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壓抑情緒不僅會傷身,還會影響血管健康。建議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並養成定期休閒的習慣,保持心情平靜,減少壓力對身體的傷害。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