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蔡旻堅
世界心臟日2025聚焦「啟動護心每一H.E.A.R.T.」,提醒注意血壓、血糖、中央肥胖、膽固醇與吸菸等五大危險因子。本文整理實用護心策略,包含DASH與地中海飲食、每週150分鐘運動、睡眠與壓力管理,並強調戒菸與體重控制的重要性。從家用血壓計的自我監測,到三個簡單習慣「少一匙鹽、多一站路、睡前深呼吸三次」,都能逐步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結合中醫「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的飲食智慧與最新臨床研究,讓你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給心臟更多支持。這份完整指南適合30歲以上讀者,提供清晰的健康行動方向,幫助你在忙碌生活中累積護心能量,守護每一次心跳。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夜裡胸口突然一陣悶痛,卻告訴自己「應該只是太累了」?心臟往往沉默承受,直到它再也無法低語。世界心臟日2025 提出主題 「啟動護心每一 H.E.A.R.T.,就是提醒我們別再忽略那些微小卻持續的警訊。

 

血壓,就像無形的壓力鍋,長期上升會讓血管逐漸僵硬;血糖過高,如同黏稠的糖漿在管道中流竄,慢慢腐蝕血管;腹部的脂肪,是隱形的沙袋,壓得心臟越來越吃力;壞膽固醇,則像在血管壁上一層層堆積的沉澱;至於菸霧,更是一次次在心上覆蓋的灰塵。這五大因子,構成了心臟每天的無聲戰場。

 

別小看這些細節,它們正悄悄決定你心跳的未來。這一天,不只是日曆上的紀念,更是一個行動的邀請。你願意和我一起,從今天起給心臟多一點溫柔嗎?

 

 

世界心臟日2025的主題與H.E.A.R.T.縮寫代表什麼?

你有注意到嗎?每年 9/29 的 世界心臟日,不只是健康口號,而是全球同步的一場「護心提醒」。2025 年世界心臟聯盟提出的主題是 「啟動護心每一 H.E.A.R.T.,把五個關鍵危險因子濃縮在縮寫裡:血壓(Hypertension)、血糖(Elevated glucose)、中央肥胖(Abdominal obesity)、壞膽固醇(Risky LDL)、以及吸菸(Tobacco)。這些因素就像料理裡過量的鹽、糖與油,若長期失衡,會讓血管逐漸硬化,就算外表看似安好,內在卻可能暗中積累危機。

 

別小看這五項!研究指出,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共存會讓心血管事件風險翻倍,而腹部脂肪與高 LDL 則像在血管裡埋下「計時炸彈」(註1)。吸菸更會加速血管收縮,使心臟像被迫在高壓鍋裡長時間運轉。這個縮寫提醒我們:心臟健康並非單一指標,而是一整個生活型態的反映。

 

👉 小提醒:雖然 H.E.A.R.T. 提供了方向,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同樣的管理策略,應依照個人病史與醫師建議,選擇最合適的行動。

 

 

怎麼知道自己血壓、血糖、膽固醇是否過高?

你有定期測量自己的數字嗎?很多人以為「沒有不舒服就沒事」,但心臟病往往在沉默中累積。血壓、血糖、膽固醇就像家中廚房的火候,一旦控制不好,不是燒焦就是熄火。臨床建議的參考值是:血壓最好維持在 130/80 mmHg 以下,空腹血糖低於 100 mg/dL,總膽固醇小於 200 mg/dL,而 LDL「壞膽固醇」要盡量壓在 100 mg/dL 以下(醫師會依個人狀況調整目標)。

 

現在家用血壓計和健檢服務都很普及,你完全可以像量體重一樣,把這些數據記錄下來。別小看連續的數據變化,因為研究發現,持續追蹤與回饋能有效改善飲食和運動習慣,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註2)。

 

👉 小提醒:一次異常不代表就有病,但若連續數週偏高,就應該諮詢醫師,千萬不要拖到胸悶、心悸才行動。

 

戒菸、減重真的能馬上改善心臟健康嗎?

你可能會好奇:改變生活習慣真的有這麼快見效嗎?答案是肯定的。戒菸後 20 分鐘內,心跳和血壓就會開始下降;24 小時後,心臟的氧氣供應顯著改善。研究顯示,連續幾週不抽菸,冠心病發作的風險就開始下降 (註3)。至於體重,特別是腹部脂肪的減少,對於血壓、血糖和膽固醇都有明顯改善,就像把壓在血管上的沙袋一一搬走,讓心臟能更輕鬆地運轉。

 

不過,別期待一夜之間「全部恢復正常」。體重減輕過快可能導致肌肉流失或營養不足,反而增加身體壓力。科學建議是每週減重 0.5~1 公斤,搭配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才是長期可行的護心方式。

 

👉 小提醒:如果你已經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戒菸與減重更是必須,但執行時建議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進行,避免因過度節食或藥物交互作用而增加風險。

 

 

每天要做哪些事才能保護心臟?

想護心,其實每天的小習慣比一次性的重大改變更重要。飲食上,可以參考 DASH 或地中海飲食:多吃蔬果、全穀、豆魚蛋肉,搭配橄欖油與堅果,就像替血管塗上一層保護膜。運動則建議每週累積 150 分鐘中等強度活動,哪怕是每天快走 30 分鐘,都能讓血管像水管一樣保持暢通。

 

別忽略睡眠與壓力管理!長期睡眠不足,就像讓心臟機器超時運轉;壓力太大則會讓交感神經長期興奮,使血壓居高不下。研究指出,結合飲食、運動、睡眠和壓力調適的多面向介入,能顯著降低心血管風險 (註4)。

 

👉 小提醒:護心不是一時衝刺,而是馬拉松。你可以從「少一匙鹽、多一站路、睡前深呼吸三次」開始,把小小的選擇累積成心臟的保護傘。

 

結論:立刻啟動你的 H.E.A.R.T. 行動

心臟是一座不眠的發電廠,日日夜夜輸送能量,卻常被我們忽略。《黃帝內經》有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意指心臟不只是泵血的器官,更是身心安定的核心。當血壓升高、血糖失控、腹部脂肪堆積、膽固醇超標,加上煙霧不斷侵襲,就像這座發電廠的管線同時被雜質堵塞、開關過載,危機隨時可能引爆。

 

現在就行動吧!

  • 例一:每天量一次血壓,把數據寫下來,別讓它只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你的警示燈。
  • 例二:試著用水果取代一包洋芋片,這一步就能減少過量的鹽和反式脂肪,幫血管減壓。

 

很多人以為心臟保健要靠大手筆的改造,其實真正的力量藏在小改變裡。你忽略的,不是方法,而是開始的決心。別再等明天,因為心臟從不休息,它需要你今天就給予支持。

 

👉 從現在起,啟動你的 H.E.A.R.T. 計畫,讓下一次心跳更有力、更安心。《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項目 代表意義 建議目標/數字 每日行動建議 養生茶飲/食材 追蹤指標 注意/就醫警訊
H|高血壓 Hypertension 血管壁長期受壓,心臟過勞 血壓<130/80 mmHg(依醫囑) 少鹽少醬、DASH 菜單、每日快走30分 洛神+陳皮、芹菜入菜;腎虛體質者酌量 家用血壓(固定時段、坐姿) 持續≥180/120、胸痛/呼吸急促→急診
E|高血糖 Elevated Glucose 高糖損血管、加速動脈硬化 空腹血糖<100 mg/dL;HbA1c<5.7% 全穀取代精製澱粉、餐後走10–15分 山楂+決明子(易腹瀉者慎用) 空腹血糖、餐後血糖、體重 頻尿口渴體重驟降、視力模糊→就醫
A|中央肥胖 Abdominal Obesity 內臟脂肪高、胰島素阻抗 腰圍:男<90 cm/女<80 cm(亞裔) 3:2:1便當盤、每週肌力2次 黑豆薏仁、檸檬水(體質需評估) 腰圍、體脂、每週步數 體重連月上升、睡眠打鼾嚴重
R|壞膽固醇 Risky LDL 動脈斑塊形成,血流受阻 LDL<100 mg/dL(高風險依醫囑更嚴) 橄欖油/堅果、少油炸、每週2次魚 山楂+丹參(抗凝藥物者避免) LDL、非 HDL-C、肝功能 胸悶放射痛、活動即氣促→就醫
T|吸菸 Tobacco 收縮血管、降低血氧 0支;二手菸也要遠離 延後5分鐘+替代品計畫、求助門診 羅漢果潤喉茶(糖尿病者注意甜味) 戒菸日數、渴望量表 戒斷症狀強烈、情緒失調→就醫求支援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我需要多久量一次血壓,才算足夠?
回覆:一般建議至少每週固定 2–3 次,在早晨起床與晚上休息前各量一次,並保持同一姿勢。對於有高血壓或三高風險的人,最好每天量一次,記錄變化趨勢再與醫師討論。

 

問題2:戒菸多久後,心臟才會真正受益?
回覆:根據臨床研究,戒菸後 20 分鐘血壓就會下降,24 小時內心臟含氧量改善。持續戒菸 1 年後,冠心病風險幾乎減半。換句話說,越早戒菸,心臟就能越快恢復力量。

 

問題3:血糖偏高,但還沒到糖尿病,可以怎麼調整?
回覆:當血糖在「糖尿病前期」時,飲食和運動就能帶來很大改善。建議多吃全穀雜糧、蔬菜與高纖水果,少喝含糖飲料。每天快走 30 分鐘,能幫助身體提升胰島素敏感度。《黃帝內經》有言:「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提醒我們日常飲食的均衡就是最好的藥方。

 

問題4:我腰圍正常,但體重稍高,也算中央肥胖嗎?
回覆:是否屬於中央肥胖,主要看腰圍:男性 ≥90 公分、女性 ≥80 公分就屬於高風險。即使體重沒有過重,若腹部脂肪多,也要注意心血管風險。可以透過肌力運動搭配飲食控制來減少內臟脂肪。

 

問題5:每天要做哪些小習慣,才能真的保護心臟?
回覆:三個簡單起手式:少一匙鹽、多一站路、睡前深呼吸三次。再加上固定時間量血壓、控制體重與維持 7 小時睡眠。這些小習慣看似平凡,卻能累積成強大的護心力量。

 

 

 

參考文獻

  1. Mangione CM, Barry MJ, Nicholson WK, et al. Behavioral 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a Healthy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Adults Withou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2022;328(4):367-374. doi:10.1001/jama.2022.10951
  2. O’Connor EA, Evans CV, Rushkin MC, Redmond N, Lin JS. Behavioral Counseling to Promote a Healthy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Adult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Updated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JAMA. 2020;324(20):2076-2094. doi:10.1001/jama.2020.17108
  3. Patnode CD, Redmond N, Iacocca MO, Henninger M. Behavioral 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a Healthy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Adults Without Know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Updated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JAMA. 2022;328(4):375-388. doi:10.1001/jama.2022.7408
  4. Kris-Etherton PM, Petersen KS, Després JP, et al. Strategies for Promotion of a Healthy Lifestyle in Clinical Settings: Pillars of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1;144(24):e495-e514.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1018

 

 

本文作者:吃漢營養師-蔡旻堅

總編輯: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中藥養生調整、減重飲食、疾病飲食
經歷
萬國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業務主任、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屏東縣營養師公會理事、台灣中藥臨床學會副祕書長、高雄市中醫藥養生協會理事、阿米多福食品有限公司營養師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維生素D3不足不僅影響骨骼,更牽動頭痛、情慾與情緒的平衡。研究顯示,低血清25(OH)D濃度與偏頭痛、疲倦及荷爾蒙失衡密切相關。中醫認為「陽氣者,精之守也」,陽氣不足會導致氣血不暢與精神倦怠。本文整合臨床研究與中醫理論,解析維生素D3在神經傳導、荷爾蒙調節與抗氧化防禦中的角色,並提供實用補充策略:每日日曬15分鐘、攝取鮭魚與香菇、及成人400–600 IU補充建議。透過調節陽氣與陰養,重建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狀態,讓頭腦清醒、心情穩定,重新找回身體的自然節奏與能量。


清晨的你,也許又在對著電腦皺眉。
咖啡一杯接一杯,卻仍覺得腦袋沉重、心裡空空的。
夜晚回家,面對伴侶的關心,卻只想沉默。
你以為是壓力太大、睡太少,
但其實——你的身體,只是缺了「陽光」。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衰。」
陽氣不足,就像太陽被雲遮住,氣血運行變慢,腦也開始「當機」。
現代研究發現,維生素 D3 不僅維持骨骼,更是腦與情緒的能量源。
D3 參與神經傳導與荷爾蒙平衡,缺乏時,容易出現頭痛、疲倦、性慾下降,
連抗氧化能力都會下滑,使細胞老化加速(註1)。

 

在光線不足的城市裡,我們被螢幕的藍光取代了晨光。
日子久了,體內的陽氣漸漸變弱,
腦子像沒開機、心也提不起勁。
但只要重新與陽光連線——
每天早晨十五分鐘的光,
一頓含鮭魚、蛋黃與香菇的早餐,
再配合 400–600 IU 的適量補充,
你會發現頭不再痛、情緒變得平穩,連思緒都重新亮了起來。

 

陽光,不只是天空的禮物,
更是你體內那股「想活得更好」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Skv M, Abraham SM, Eshwari O, et al. Tremendous Fidelity of Vitamin D3 in Age-Relate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24; 61(9): 7211–7238. doi:10.1007/s12035-024-03989-w.

 

 

 

陽氣不足與頭痛:從中醫「腎主骨生髓」看D3缺乏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一到下午就開始頭脹、眼酸,整個人提不起勁?別急著怪咖啡喝太少,這可能是「陽氣不足」的訊號。中醫說「陽氣者,精之守也」,陽氣就像體內的太陽,負責推動血脈、溫養臟腑。當陽氣虛,腦部得不到足夠的氣血滋養,就容易出現頭痛、腦霧、注意力下降等狀況。

 

現代醫學則發現,這股「陽氣」在生理上對應到維生素D3。維生素D3能參與神經傳導與能量代謝,缺乏時,神經細胞的鈣離子平衡會被打亂,導致神經興奮性過高,引起偏頭痛或慢性頭痛的發作。2021年一項包含六個隨機對照試驗的統合分析指出,每日補充400–600 IU維生素D3 的受試者,偏頭痛發作天數平均減少約1.6天,顯示即使是低至中劑量的維持補充,也能改善頭痛頻率(註1)。

 

不過,維生素D3並非吃越多越好。過量(超過每日2000 IU)可能引起高鈣血症,造成噁心、心律不整等副作用。要啟動身體的「陽光循環」,最自然的方式仍是每天早晨曬15分鐘太陽,讓皮膚自行合成,輔以飲食(鮭魚、蛋黃、香菇)維持平衡。就像廚房裡的爐火,只要火候穩,就能讓一整天都溫暖明亮。

 

腎精與情慾:維生素D3是「陽精的火種」

你有沒有過那種感覺——明明沒生病,卻總覺得「整個人沒力、沒慾望」?
在中醫的語境裡,這叫「腎陽不足」。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而「陽精」正是身體行動與慾望的火種。當腎氣虛、陽精衰,情慾自然也會隨之消退。

 

現代研究指出,這團火種的物質基礎之一就是維生素D3。D3能調節性腺軸(HPTA axis),促進睪固酮與雌激素的分泌,同時具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雙重功能。2025年《Life Sciences》的研究指出,維生素D3在雄性生殖腺中能提升抗氧化酵素活性(如SOD、GSH-Px),減少氧化壓力對精子品質與性荷爾蒙分泌的損傷(註3)。也就是說,D3不只讓骨頭強壯,更能讓「活力」回來。

 

不過,臨床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D3對性慾提升的效果仍屬間接與個體化。若長期缺乏陽光與高壓生活並行,再多補充也可能事倍功半。最實際的做法,是每天攝取 400–600 IU 維生素D3,並在早晨曬太陽15分鐘,同時保持規律睡眠,讓「陽精」有機會重新點燃。那份動力,不只是慾望的回歸,更是生命力的復甦。

 

 

抗氧化即養陰:D3如何調和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狀態

你知道嗎?當我們熬夜、壓力大、飲食油膩時,體內會默默燃起一場「自由基風暴」。這些活性氧分子就像沒人管的火星,四處亂竄、破壞細胞膜,讓皮膚暗沉、記憶力下降、免疫力走下坡。中醫所說的「陰虛火旺」,在現代語言中,其實就是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狀態被打破。

 

維生素D3正是這場身體戰爭的調和者。研究指出,D3能透過活化 Nrf2 路徑,提升抗氧化酵素(如 SOD、CAT、GSH-Px)的表現,減少神經與生殖組織的氧化損傷(註5)。這與中醫的「養陰潤燥」概念不謀而合——當陰液充足、氣血調和,火自然不燥、腦也不亂。

 

在實際保養上,D3的補充應以「協同」為原則。與維生素C、E、Q10共同補充時,能形成強力的抗氧化網絡,就像一道氣韻平衡的「陰陽屏障」,保護細胞免於過度消耗。成人每日建議攝取 400–600 IU 維生素D3,並透過多色蔬果攝取天然抗氧化物質。別小看這樣的日常小習慣,長期下來,能讓你的臉色明亮、思緒清晰,連心情都會柔和許多。

 

調養之道:日光、食療與補充的平衡法

身體要恢復能量,不是靠猛補,而是靠「節奏」。維生素 D3 就像陽光灑進身體的節拍器,曬得太少會失衡,補得太多又容易過熱。最理想的做法,是讓日光、飲食與保健品三者交替合作,讓體內的「陽氣」與「陰養」重新對位。

 

🌞 日光調氣法:早晨 8–10 點曬太陽 15 分鐘,是最自然的維生素 D3 生成方式。陽光觸碰皮膚時,7-去氫膽固醇會轉化成D3,就像體內的「點火儀式」,啟動能量代謝與情緒穩定。

 

🥗 食療補陽法:飲食是最溫和的藥。鮭魚、秋刀魚、蛋黃、與曬乾的香菇,都是補D3的好夥伴;搭配含鎂與鋅的堅果,能提升吸收率。這樣的組合,就像「五味調和」,讓養分自然進入正軌。

 

💊 保健補充法

  • 50 歲以下成人:每日 400 IU (10 µg)
  • 51 歲以上成人:每日 600 IU (15 µg)
  • 每日攝取上限:2000 IU (50 µg)
    建議與含油脂食物同食,以提升吸收效率;若血液檢測 25(OH)D 低於 30 ng/mL,可在醫師指導下循序補足。

 

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樣的補養方式,就是「以陽養陽、以陰制陽」——白天借光補陽,夜裡以休息養陰,讓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狀態重新回到中和。當身體的節奏穩下來,你會發現:頭不再脹、心不再浮、思緒重新變得明亮,像晨光灑落茶湯,靜靜地,卻能溫暖一整天。

 

 

結論:從陽光開始的身體修復

陽光,是最溫柔的藥。
它不只照亮世界,也在悄悄修復我們的身體。
《黃帝內經》說:「陽氣者,精之守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當陽氣充足、陰血安定,腦不痛、心不躁,生命的節奏便重新歸位。

 

現代研究也印證了這句古訓。
維生素D3,是陽光賜給身體的能量密碼,
它能穩定神經傳導、平衡荷爾蒙、減少氧化壓力,
讓頭痛、情慾低落與疲倦不再成為日常。

 

🌞 第一步:讓光重新進入生活
每天早上 8–10 點,讓陽光停留在皮膚上約 15 分鐘,
這段光,會讓體內的「陽氣」被喚醒。
就像給細胞一個早安擁抱,喚起沉睡的能量。

 

🥗 第二步:讓食物成為溫柔的補藥
餐桌上的鮭魚、蛋黃、香菇,都是補D3的自然良方。
它們不只養骨,更養氣,
像一鍋慢火細燉的湯,溫和卻持久地滋養你。

 

💊 第三步:聰明補充,避免過量
50歲以下成人每日建議攝取 400 IU(10 µg),
51歲以上為 600 IU(15 µg),
每日上限為 2000 IU(50 µg),
可搭配含油脂食物同食,幫助吸收。
若血液檢測低於 30 ng/mL,請循序補足並諮詢專業醫師。

 

真正的補,不是多,而是「剛好」。
當陽光與飲食、作息共振時,
身體自然能找到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狀態,
而你會感覺——頭不再緊繃、心不再空,
那股久違的「想活得更好」的力量,又回來了。

 

願你每天都能迎接屬於自己的那道晨光。
那不只是日出,而是一場從內到外的修復。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補充方式 建議攝取量 / 時間 吸收與關鍵技巧 適合族群 潛在限制 / 注意 對頭痛頻率 對情緒/性慾 對氧化與抗氧化的平衡狀態
日光曝曬(晨光 8–10 點) 每日 15 分鐘;依膚色與季節調整 曬「手臂+小腿」等大面積,無防曬時段;避免正午曝曬 長期待室內者、上班族 紫外線風險、陰雨季節不足;敏感肌需逐步增加 🌟🌟(間接有助) 🌟(舒緩壓力、提升活力感) 🌟🌟(啟動內源性 D3,助抗氧化酵素運作)
鮭魚、秋刀魚等油脂魚 每週 2–3 次 搭配少量好油烹調,避免過度油炸 需要飲食調整者 重金屬/普林攝取量需留意 🌟(長期有助) 🌟(營養密度高) 🌟🌟(含 ω-3 與微量營養素)
蛋黃 每日 1 顆左右 與全餐同食增吸收 一般族群 膽固醇顧慮者與特殊族群請諮詢 🌟(營養補位) 🌟 🌟(輔助)
菇類(香菇日曬) 每週 2–3 次 日曬後維生素 D 含量更佳 素食者、少魚族群 份量不足時補充幅度有限 🌟 🌟 🌟
D3 保健品(50 歲以下) 400 IU / 日(10 µg) 與含油脂食物同食提升吸收 生活步調快、飲食/日曬不足 避免過量;與藥物併用請諮詢 🌟🌟(維持濃度更穩) 🌟(個體差異) 🌟🌟(穩定支持抗氧化系統)
D3 保健品(51 歲以上) 600 IU / 日(15 µg) 同上 銀髮族、骨質疏鬆風險族群 同上 🌟🌟 🌟 🌟🌟
聯合策略:D3+維生素 C / E+Q10 依上列 D3 劑量 + C/E/Q10 按標示 餐後分次、持續 8–12 週觀察 壓力大、熬夜、恢復期 脂溶性維生素避免超量 🌟🌟(多路徑支持) 🌟🌟(活力與穩定感) 🌟🌟🌟(協同強化抗氧化網絡)
監測與上限 25(OH)D 目標 ≥ 30 ng/mL;上限 2000 IU/日(50 µg) 每 3–6 個月抽血追蹤;低於目標再調整 所有族群 高於上限恐致高鈣血症;腎/甲狀旁腺疾病者須醫囑

🌟=輔助、🌟🌟=明顯支持、🌟🌟🌟=協同強化。
溫馨提醒:以上為一般衛教建議;用藥中、慢性病、懷孕/哺乳者請先諮詢專業醫師。

 

 

🌿 常見問題與回覆(FAQ

問題1:我每天都有曬太陽,為什麼還會缺乏維生素D3
回覆:曬太陽不代表一定能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3。紫外線角度、時間、膚色與防曬係數都會影響吸收效率。早上8–10點是最適合的時段,建議讓手臂與小腿曝曬15分鐘左右。若長期在室內、使用防曬或陰雨季節日照不足,仍可能出現D3不足。中醫認為這屬「陽氣不達」,可透過晨起活動、開窗通氣、或飲食補陽協助改善。

 

問題2:要補充多少維生素D3才安全又有效?
回覆:根據臨床建議,50歲以下成人每日400 IU(10 µg),51歲以上為600 IU(15 µg),上限為2000 IU(50 µg)。可與含油脂食物(如堅果、牛奶、酪梨)同食以增加吸收。中醫觀點強調「補而不過」,補得適量、持之以恆,才能維持陰陽調和與腎精充盈。

 

問題3:吃維生素D3能改善性慾或情緒低落嗎?
回覆:維生素D3與荷爾蒙調節及神經傳導有關,缺乏時可能造成性慾下降或情緒低落。研究顯示補充D3能支持荷爾蒙平衡與抗氧化功能,但效果需搭配規律作息與日光照射。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殖」,維持腎陽旺盛即能提升生理與心理的活力。

 

問題4:維生素D3能幫助緩解頭痛嗎?
回覆:若頭痛與神經發炎或D3缺乏相關,補充D3確實可能減少偏頭痛發作頻率(註:2021年《Am J Emerg Med》統合分析指出每日補充D3可平均減少約1.6天頭痛)。但若是壓力性或緊張型頭痛,效果有限。中醫視頭痛為「氣血不暢、陽不升」的表現,建議搭配伸展、呼吸練習與早晨日曬共同調養。

 

問題5:除了曬太陽和保健品,還有什麼食物可以補充維生素D3
回覆:鮭魚、秋刀魚、鯖魚、雞蛋黃、及曬乾的香菇都是天然來源。素食者可選擇菇類與強化豆奶。建議每週攝取2–3次油脂魚類,並以溫和烹調保留營養。《本草綱目》記載:「魚味甘平,補虛益氣,和中養血」,對應現代營養學的D3與omega-3雙重補養概念。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共同作者: 兩性藥師奶酪糕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參考文獻:

  1. Hu C, Fan Y, Wu S, Zou Y, Qu X.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21; 50: 784-788. doi:10.1016/j.ajem.2021.07.062.
  2. Virtanen JK, Giniatullin R, Mäntyselkä P et al. Low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Frequent Headach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Men.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39697. doi:10.1038/srep39697.
  3. Oluwole DT, Ajayi AF. Vitamin D3, Cholecalciferol via Its Hydroxylmetabolites, Receptors and Metabolizing Enzymes Modulates Male Reproductive Functions. Life Sciences. 2025; 373: 123680. doi:10.1016/j.lfs.2025.123680.
  4. Pilz S, Zittermann A, Trummer C et al. Vitamin D Testing and Treatment: A Narrative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Endocrine Connections. 2023; 12(6): e220626.
  5. Skv M, Abraham SM, Eshwari O, et al. Tremendous Fidelity of Vitamin D3 in Age-Relate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024; 61(9): 7211–7238. doi:10.1007/s12035-024-03989-w.
  6. Bhat M, Ismail A. Vitamin D3 Modulates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through Nrf2 Signaling Pathway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3; 14: 1121456.
  7. Pludowski P, Grant WB, Karras SN et 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rguing for a Daily Dose of 2000 International Units (50 μg) of Vitamin D for Adult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Nutrients. 2024; 16(3): 391. doi:10.3390/nu16030391.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分類:醫友生活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林智亨
水汪汪亮晶晶膠囊這款產品採用Affron-Cool Tech™ 專利冷萃技術,低溫萃取保留藏紅花的完整營養,每日早餐後食用2顆,膠囊大小適中,易於吞服,搭配水食用非常方便。連續使用一周後很有感,一條龍的看診下班,讓我更願意將其納入日常保養。

身為一名中醫師,我每天在診間接觸許多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民眾 。

 

 

在挑選葉黃素的保健品時,我非常在意成分的科學實證與品質安全。水汪汪亮晶晶膠囊以西班牙專利 AffronEye® 藏紅花萃取為核心,搭配葉黃素、山桑子、葡萄籽、雨生紅藻、黑醋栗等頂級植萃,打造全方位的配方。

 

這些成分不僅符合草本概念,更以高效吸收與科學實證為後盾,讓我對這款葉黃素非常滿意。相較於市面上單一葉黃素產品,這款膠囊不僅補充葉黃素每日法定足量添加(30mg),還結合藏紅花素(crocin)等成分,吸收速率較高,適合現代人日常補充需求。

 

 

中醫師的日常工作需要長時間閱讀病歷、使用電腦與手機等高強度的用眼行為,水汪汪亮晶晶膠囊這款產品採用Affron-Cool Tech™ 專利冷萃技術,低溫萃取保留藏紅花的完整營養,每日早餐後食用2顆,膠囊大小適中,易於吞服,搭配水食用非常方便。連續使用一周後很有感,一條龍的看診下班,讓我更願意將其納入日常保養。

 

 

水汪汪亮晶晶膠囊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科學與傳統的完美結合。核心成分西班牙專利 AffronEye® 藏紅花萃取,富含關鍵成分藏紅花素(crocin),每顆膠囊含有20根藏紅花花蕊,等同6.5朵珍貴藏紅花,透過Affron-Cool Tech™ 專利冷萃技術,完整保留營養成分,避免化學溶劑殘留,確保高效吸收。

 

此外,產品搭配金盞草萃取的葉黃素(每日30mg,符合法定頂規添加量),結合歐洲山桑子花青素(95mg)、西班牙高濃度葡萄籽 OPC(75mg)、智利紅藻蝦紅素(10mg)、法國黑醋栗花青素(84mg),組成六大植萃複方。

 

 

葉黃素與花青素能關鍵補給營養;雨生紅藻(蝦紅素)與葡萄籽則能幫助健康維持,成分相輔相成。更重要的是,這款產品通過 SGS 三項檢驗(生菌數、重金屬、農藥殘留),品質安全有保障,12歲以上及成人均可安心食用,全素配方也適合素食者。

 

 

現代人離不開3C產品,更需要從日常保養。水汪汪亮晶晶膠囊以科學實證為基礎,葉黃素結合西班牙專利 AffronEye® 藏紅花萃取與六大植萃成分,提供高效吸收與全方位守護。適合每日2顆,長期補充唷。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林智亨
中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 【內科】 體質調理、感冒久咳、鼻炎鼻竇炎、氣喘、胃腸疾病、睡眠障礙、慢性疲勞、糖尿病、高血壓、代謝性疾病、自律神經失調、眩暈、頭痛、癌症輔助治療、憂鬱症 【婦科】 痛經、月經不調、月經前後諸症、不孕調理、產後調理、婦女疾病、更年期障礙、帶下病、泌尿道感染、內分泌失調 【兒科】 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厭食、腸胃機能失調、青春期調養及轉骨、免疫功能調節、雷射針灸 【針傷科】 中風後遺症、腰背疼痛、坐骨神經痛、運動傷害、調節活絡筋骨、五十肩、關節炎、頸肩肘腕關節疾病、手足痠麻痛、媽媽手、浮針 【皮膚科】 青春痘、蕁麻疹、濕疹、異位性皮膚炎 【美容美體】 埋線雕塑、美容美白、豐胸、美顏針、體重控制
現職
●現任: 大竹風澤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南竹風澤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 大里仁愛醫院西醫部醫師 台灣浮針醫學會會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習 中華民國技術士乙級美容證照 NAHA國際初階芳療師認證 美國馬里蘭大學食品科技、衛生與安全研習 加拿大布洛克大學長期照護、特殊醫療研習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醫學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妝品學系理學學士 日本北見工業大学バイオ環境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