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復健科醫師
中醫師, 復健科醫師
李冠毅
李冠毅醫師: 淺談耳鳴的 成因、預防及治療
耳鳴雖然不會直接危害生命,但其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不容小覷。透過了解耳鳴的成因,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及治療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對生活的干擾。若耳鳴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耳鳴的定義與現代人困擾

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音時,患者自覺聽到嗡嗡聲、低頻噪音或其他聲響的現象。這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無論年齡層,許多人都曾經歷耳鳴的干擾。從筆者從醫的角度,耳鳴往往不只是耳部的問題,而是全身性健康狀態的反映。它可能涉及多種系統,包括神經、心血管、心理及肌肉骨骼系統。

李冠毅醫師: 淺談耳鳴的 成因、預防及治療

耳鳴的多重成因

  1. 聽覺系統損傷長期暴露於高分貝環境(如耳機音量過高、工地噪音等),會導致內耳毛細胞損傷,進而引發耳鳴。這種情況在年輕人中因頻繁使用耳機而越來越普遍。
  2. 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動脈硬化、動靜脈畸形、動脈瘤或微循環障礙可能影響內耳的血液供應,導致耳鳴。這類耳鳴多與血流聲同步,聲音如脈搏跳動。
  3. 頸椎與肌肉問題
    頸椎退化、肌肉緊繃或筋膜問題會壓迫頸部神經與血管,間接影響內耳的功能,從而引發耳鳴。
  4. 自律神經失調
    壓力過大、焦慮或失眠導致自律神經系統失衡,會放大身體的各種感覺,包括耳鳴。這種耳鳴常伴隨心悸、頭暈、胃腸不適等症狀。
  5. 藥物影響
    某些藥物,如特定抗生素、利尿劑及抗癌藥物,可能對聽覺神經有毒性,導致耳鳴。因此,醫師在開立這些藥物時,會特別留意耳鳴的風險,並與患者密切溝通。

李冠毅醫師:預防耳鳴的實用建議

  1. 保護聽力
    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高分貝噪音環境,正確使用耳機,並降低音量。
  2. 管理血壓與心血管健康
    維持血壓穩定,並定期進行心血管檢查,能有效預防與心血管相關的耳鳴。
  3. 姿勢與頸椎保健
    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並定時進行頸部伸展運動,能有效減少由頸椎或肌肉緊繃引起的耳鳴。
  4. 減壓與心理調適
    藉由冥想、深呼吸等放鬆練習來調整自律神經,並維持規律的作息與睡眠,以降低耳鳴的發生。

淺談耳鳴的治療方式

  1. 藥物治療
    • 血管擴張藥物:用於改善內耳微循環,適用於因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耳鳴。
    • 維生素補充:如維生素B群和甲鈷胺(Mecobalamin),有助於神經修復,適用於神經性耳鳴患者。
  2. 物理與手法治療
    針對由肌肉緊繃或頸椎問題引起的耳鳴,相關治療如超音波治療、肌筋膜鬆動術及頸部伸展運動,能有效舒緩症狀。
  3. 心理與聲音療法
    • 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患者應對因耳鳴引發的焦慮與壓力,減少其對生活的影響。
    • 聲音掩蔽:利用白噪音或自然音效掩蓋耳鳴聲,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結語

耳鳴雖然不會直接危害生命,但其對生活品質的影響不容小覷。透過了解耳鳴的成因,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及治療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其對生活的干擾。若耳鳴症狀持續或加劇,建議及早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耳鳴預防與治療整理表

耳鳴預防方法

分類 方法 說明
保護聽力 避免高分貝噪音、正確使用耳機 降低長時間暴露於噪音的危害,減少耳鳴風險。
管理血壓與心血管健康 穩定血壓、定期心血管檢查 預防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耳鳴。
姿勢與頸椎保健 保持良好姿勢、進行頸部伸展 減少因肌肉緊繃或頸椎問題引起的耳鳴。
減壓與心理調適 冥想、深呼吸、規律作息 調整自律神經,降低耳鳴的發生。

耳鳴治療方式

分類 治療方法 說明
藥物治療 血管擴張藥物 改善內耳微循環,適用於血液循環不良引起的耳鳴。
藥物治療 維生素補充(B群、甲鈷胺) 有助於神經修復,適用於神經性耳鳴患者。
物理與手法治療 超音波治療、肌筋膜鬆動術 針對肌肉緊繃或頸椎問題引起的耳鳴。
心理與聲音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CBT) 減輕因耳鳴引發的焦慮與壓力。
心理與聲音療法 聲音掩蔽(白噪音、自然音效) 掩蓋耳鳴聲,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本文由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邀稿

作者:李冠毅醫師(復健科+中醫 )

FB, IG, YouTube與抖音搜尋「靦腆醫廚Dr.cook」

FB:https://m.facebook.com/humbledrcook/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mbledrcook/
YT:https://youtube.com/@DrCook-rw3co?si=ScQDCXABa5WR-8cr
部落格:https://fssh510056.pixnet.net/blog

Author picture
●主治項目: 復健醫學、運動傷害、肌肉骨骼損傷、骨骼肌肉超音波、徒手治療、動態貼紮、肌內效貼紮、針灸治療、重量訓練、技擊散打
經歷
●現任: 高雄長庚醫院 復健科總醫師 ●經歷: 高雄長庚醫院 復健科住院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 一般科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 實習醫師 美國運動委員會 認證私人教練 散打格鬥協會 C級教練&裁判
Picture of 職能治療師
職能治療師
蔡昀庭
本文也從職能治療相關知識提供一些幫助緩和情緒、放鬆減壓的方法以預防耳鳴:首先避免在容易引起焦慮或有噪音的環境,輕音樂或有溫暖燈光的環境能協助情緒緩和。平時也可以喝一些喜歡的花草茶幫助放鬆,另外也可以做一些類似冥想的活動緩和情緒,像是幾年前流行的幫助靜心的著色畫或纏繞畫,可以透過沈浸在步驟簡單重複性的繪畫活動裡將身心投入進去,減少外界刺激,以達到相似於冥想的作用幫助心情舒緩,這也是一種藝術治療。

你有沒有耳朵嗡嗡聲不斷,像是一隻小蜜蜂在耳朵內鳴叫,覺得很惱人但又無可奈何,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的經驗呢?根據統計,國內外成人約有4.4%~15.1%患有耳鳴的問題。

tinnitus_characteristics_causes

耳鳴的分類

耳鳴(Tinnitus)是指在沒有外來音源刺激的情況下,感覺到從耳部或頭部有嗡嗡聲、嘶嘶聲或其他不同的聲音,可能是低頻噪音也可能有高頻的。耳鳴可能是急性暫時性的症狀,時間短於三個月;或慢性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也有依自覺對象分類:若醫師或其他人能透過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苦惱的耳鳴聲則稱為「他覺性耳鳴」;而只有當事者才聽得見的則稱為「自覺性耳鳴」。而照原因分類:分為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耳鳴」及有明確原因的「次發性耳鳴」。

 

耳鳴的成因

2021年美國家庭醫學期刊中Tinnitu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將次發性耳鳴的原因整理成表格,可以看出成因非常多,例如感染性原因,因為感染造成發炎所導致耳鳴;像糖尿病或一些代謝相關的疾病及一些神經系統、外傷、血管性因素也可能導致耳鳴;此外中耳炎、耳垢或中耳積液等等耳科相關的因素也會造成此狀況。另外除了這些生理相關的原因,其實壓力、焦慮等等心理因素也可能造成耳鳴,甚至注意力下降,更嚴重還可能會有聽力下降的問題,進而影響其生活品質。

由解剖生理學來看,基底動脈、椎動脈會供應血流給耳蝸,因此耳鳴和內耳的血液循環關係甚大。但由於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低頭族越來越多造成頸椎附近的血循不暢進而影響內耳的循環,且讓人喘不過氣的社會與工作壓力也使現代人精神緊繃、焦慮,心情難以放鬆, 更可能使自律神經失調,產生耳鳴甚至更嚴重影響生活的症狀。

耳鳴治療

由於耳鳴的可能原因非常多樣化,表現的方式也很多種,有人可能單側、可能雙側,聽到的聲音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需要先去辨明是原發性或次發性,單側或雙側以及持續的時間等等,若有需要也有透過相關儀器如MRI排除腫瘤因素的可能,再依照可能原因給予相關治療。

目前證據力較強的便是能透過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患者改變對耳鳴的認知,減輕他的情緒困擾和生活影響。在2014美國《耳鳴臨床應用指南》中,聲音治療法被大力推薦,耳鳴神經音樂療法(neuromonics tinnitus therapy,NTT)運用個性化的音樂間歇刺激來使患者對於耳鳴訊號的敏感性降低。 而聲音減敏法(Tinnitus Retrainiray Thorapy.TRT)則分為心理及生理減敏;心理減敏的方式是在安全放鬆的環境下治療者先向患者解說耳鳴的成因,使其了解耳鳴是可以被改善的,以反轉個案對於耳鳴的恐懼或負面印象,這和認知行為療法有相類似概念。生理減敏會需要專業的聽力評估,以設計出適合個案的療程,利用助聽器或耳鳴治療器以加腦部對於耳鳴訊號的適應,約需半年到兩年的療程。此外,耳鳴再訓練治療法、心智核心放鬆耳鳴法、諮商、耳鳴頻率凹谷消除治療法等等也是目前處理原發性耳鳴的方式。若有其他和耳鳴相關的睡眠和憂鬱焦慮問題,也可以利用褪黑激素及抗抑鬱藥輔助治療。若從中醫觀點上來看,耳鳴可能源於外感或臟腑一些不平衡,及情志因素,而從經絡上來看肝脈絡於耳,倘若肝氣鬱滯會影響耳功能,而中醫理論腎開竅於耳,又《內經‧脈度》「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因此五臟六腑氣機的平衡很重要,若有需要也可以尋求中醫的幫助以辨證給予適合的中藥 。我們自己也可以透過一些穴道按摩疏通經絡幫助情緒緩和、睡眠品質等等,像是可以按壓翳風、翳明、風池、湧泉、太衝以促進耳周血循,益腎氣疏肝火。還有和耳功能相關的耳門、聽會、聽宮,可以微張口雙手依照順序每個穴位按壓三分鐘以疏經活絡。

除了生理因素可能導致耳鳴的發生,心理調適及環境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子。若神經情緒緊繃,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則容易不規則亢奮,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成為耳鳴的一項因素。因此生理、心理及環境的安適和平穩是很重要的。

治療方法 說明
認知行為療法(CBT) 幫助患者改變對耳鳴的認知,減輕情緒困擾與生活影響。
聲音治療法 透過個性化音樂間歇刺激,降低對耳鳴訊號的敏感性。
耳鳴神經音樂療法(NTT) 運用專業儀器設計適合個案的療程,幫助患者適應耳鳴訊號。
聲音減敏法(TRT) 心理與生理減敏,解釋耳鳴成因並進行放鬆治療。
耳鳴再訓練治療法 多種方法綜合應用,訓練患者適應耳鳴。
心智核心放鬆耳鳴法 利用放鬆技巧降低耳鳴引發的心理壓力。
心理諮商 提供心理支持與疏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耳鳴頻率凹谷消除治療法 通過特殊音頻消除耳鳴症狀。
輔助藥物治療 使用褪黑激素及抗抑鬱藥物治療相關症狀。
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平衡五臟六腑氣機。
穴道按摩 按壓翳風、太衝等穴位,促進血循與情緒調節。
心理調適與環境調整 緩解緊張情緒,調整自律神經與生活環境。

耳鳴的預防

本文也從職能治療相關知識提供一些幫助緩和情緒、放鬆減壓的方法以預防耳鳴:首先避免在容易引起焦慮或有噪音的環境,輕音樂或有溫暖燈光的環境能協助情緒緩和。平時也可以喝一些喜歡的花草茶幫助放鬆,另外也可以做一些類似冥想的活動緩和情緒,像是幾年前流行的幫助靜心的著色畫或纏繞畫,可以透過沈浸在步驟簡單重複性的繪畫活動裡將身心投入進去,減少外界刺激,以達到相似於冥想的作用幫助心情舒緩,這也是一種藝術治療。或是也能選取一些自己聽起來較輕鬆的音樂,邊聽邊想其中的畫面將身心沈浸,也能協助心情放鬆。平時維持作息規律及良好生活管理,內分泌、激素分泌才會正常作用,達身心的平衡。

按照上述的方式維持身心安定,耳鳴不易找上門!但若是真的有耳鳴困擾,則建議還是尋求專業評估以安排適合療程。

Author picture
蔡昀庭
職能治療師
專長:●專長項目:【兒童發展|感覺統合|手功能訓練|專注力訓練】 【認知訓練|情緒管理|教養策略】 【腦中風|腦傷復健|失智復健|銀髮族延緩老化】
現職
●現任: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就讀中 ●學經歷:輔大職能治療系
Picture of 呼吸治療師
呼吸治療師
吳岱璇
中醫對於耳鳴的觀點最早在《內經》記載:「十二經脈皆秉氣於胃,上走於面,而達空竅。」而「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耳能聞五音」。另外典籍中還說「腎開竅於耳,手足少陽經亦分布於耳,耳又為宗脈之所聚」,因此與許多經脈、臟腑有關。耳聾也有分虛實,簡單的區分如下,耳鳴聲大,多屬實證,通常由肝膽實火上擾所致;若耳鳴聲小,多屬於虛證,跟腎氣虛、心血虛或中氣下陷有關。

你是不是常常耳朵內發出嗡嗡嗡的低鳴?或是叮叮噹噹的響聲?甚至是爆裂聲?原本好好的心情,卻會被不斷出現的耳鳴聲打擾耳鳴是一種不痛不癢,發作起來卻讓人煩得抓狂的症狀!

常見的耳鳴原因

  • 暴露在大音量的噪音中
  • 極端的壓力或創傷
  • 耳蝸中的聽覺毛細胞退化
  • 耳朵疾病,例如耳硬化症(otosclerosis,中耳的異常骨骼生長)
  • 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耳道水腫所導致)
  • 部分藥物的使用

中醫觀點

中醫對於耳鳴的觀點最早在《內經》記載:「十二經脈皆秉氣於胃,上走於面,而達空竅。」而「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耳能聞五音」。另外典籍中還說「腎開竅於耳,手足少陽經亦分布於耳,耳又為宗脈之所聚」,因此與許多經脈、臟腑有關。耳聾也有分虛實,簡單的區分如下,耳鳴聲大,多屬實證,通常由肝膽實火上擾所致;若耳鳴聲小,多屬於虛證,跟腎氣虛、心血虛或中氣下陷有關。

預防耳鳴重點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預防耳鳴呢?耳鳴的預防,其實跟一般的健康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以下幾招簡單實用,人人可行:

遠離噪音環境

耳機中的音樂,或週末聚會ktv唱歌時,記得音量適中。音樂嗨過頭,耳朵也會罷工。

重視生活管理

規律作息、多喝水、少喝酒,適當補充維生素B群(對神經功能有幫助)。別熬夜追劇,讓耳朵好好休息。

緩解壓力,做好心理調適

耳鳴有時候更像是心理問題。學會減壓,比如做瑜伽、冥想。每天花10分鐘跟自己對話,釋放情緒。

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耳鳴有時跟血管循環不佳有關。適當地做運動,比如散步、游泳,耳鳴自然少來煩你。

耳鳴穴道保養圖解

另外,2招穴道按摩,把握耳鳴恢復的黃金期,讓你快速恢復健康!

第一招,按摩暈聽區,暈聽區在我們耳尖上約1.5公分處,可以改善眩暈及耳鳴!

第二招,按摩我們的耳門、聽宮、聽會這三個穴道,

剛好在耳屏前面,可以稍微張開嘴巴 就可以找到凹陷處,輕輕的按摩這個地方,對耳鳴也會有很好的改善!

衛教重點整理

主題 內容
耳鳴的常見原因 – 暴露在大音量的噪音中
– 極端的壓力或創傷
– 耳蝸中的聽覺毛細胞退化
– 耳朵疾病,例如耳硬化症
– 梅尼爾氏症
– 部分藥物的使用
中醫對耳鳴的觀點 – 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耳能聞五音
– 耳聾分虛實:耳鳴聲大屬實證,多由肝膽實火上擾;耳鳴聲小屬虛證,與腎氣虛、心血虛或中氣下陷有關
預防耳鳴的重點 – 遠離噪音環境:耳機音量適中,避免長時間高音量音樂
– 規律作息:多喝水、少喝酒,補充維生素B群,避免熬夜
– 減壓:做瑜伽、冥想,釋放情緒
– 適當運動:散步、游泳促進血液循環
耳鳴穴道保養 暈聽區按摩:耳尖上約1.5公分處,改善眩暈及耳鳴
耳門、聽宮、聽會按摩:耳屏前凹陷處,張嘴找到穴位,輕輕按摩緩解耳鳴
Author picture
吳岱璇
呼吸治療師
專長:呼吸治療
現職
現任 義大醫院西醫部 見習醫學生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