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家庭醫學科醫師
家庭醫學科醫師
崔郁文
連續4週,可以有感!裡面滿滿的 RG-1多醣體,不只可以調整體質,還能幫助入睡,早上醒來元氣滿滿,工作更有效率!

 

你也是不敢吃綠花椰菜的人嗎?

 

今天有一個寶貝要分享給大家:Brolico保綠康。它是一種日本 #植化素,幫助入睡,帶來滿滿元氣!

 

 

到底什麼是植化素呢?植化素是專門植物用來對抗外來的紫外線、汙染、病蟲害的物質,例如:多酚類(Polyphenols)、茄紅素(Lycopene)等等,不同顏色的植物含有不同的植化素,而Brolico保綠康是一種超級蔬菜 #綠花椰菜多醣體,可以調整體質、幫助健康維持,使精神旺盛!

 

根據實驗發現,RG-1 多醣體,是幫助調整體質的重要關鍵!對想增強體力的我來說,是非常實用的營養支援。

 

 

它在日本銷售已經十年以上,甚至在韓國,每年都獲得保健食品滿意度金牌獎。現在認識這個祕密武器不算太晚喔!

 

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樣,日常生活都會遇到飲食不均衡、白天工作壓力大、晚上難入睡等等問題,可說是我們的共同點。尤其是三餐不定時、經常性外食,很難在每一餐都能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更何況在醫院值班的這幾年,養成了熬夜的壞習慣,上次去爬山才發現,短短工作這幾年、體力已經大不如前了啊……這時,Brolico保綠康就派上用場了。

 

連續4週,可以有感!裡面滿滿的 #RG-1多醣體,不只可以調整體質,還能幫助入睡,早上醒來元氣滿滿,工作更有效率!

 

 

以錠劑來說,日常保養每天吃3顆,加速保養每天吃4-9顆,需要更強的調理甚至可以每天吃到10-18顆。以粉劑來說,每天服用1-3包,可以加到水裡或直接倒入口中,食用非常方便!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為什麼需要買保健食品,不自己煮綠花椰菜就好了呢?因為綠花椰菜很好煮、但營養留不住啊…… 而Brolico保綠康是由東京大學聯合開發,有獨家的專利技術,採用GMP高品質管理生產。根據實驗研究顯示,透過東大萃取技術所保留的綠花椰菜營養最多,遠遠超過清蒸、生吃、水煮花椰菜喔!吸收率極佳、完整補充營養,這樣的法寶,獲得了第三方Foodnext食力8.6高分好評、醫師好辣節目見證,以及營養師陳柏方、高敏敏、藝人林美貞、江宏恩、醫師權威、臨床護理師都一致推薦!更重要的是,它通過日本675項農藥檢驗、台灣的輻射檢驗以及藥物檢驗,可以吃得安心又放心喔!

 

 

美國哲學家愛默生曾說:「The first wealth is health.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要維持健康,植化素的補充真的不可或缺!如果你像我一樣,平時工作忙碌、三餐不定時,那麼就從今天起,每天補充Brolico保綠康:

👉 https://www.igcshop.tw/pages/brolico-old

 

#醫院 #醫院日常 #醫生 #醫師 #醫師日常 #家醫科 #女醫師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主治項目 【預防保健】【疾病篩檢】 【常見慢性病診治(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骨質疏鬆等)】 【內科疾病診治(感冒/腸胃炎等) 】 【精神症狀診治(失眠/憂鬱/焦慮等) 】 【旅遊醫學、減重治療、疫苗注射】
經歷
現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家庭醫學科 總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家庭醫學科 住院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分類:醫友生活
Picture of 家庭醫學科醫師
家庭醫學科醫師
謝欣庭
「智能睡眠模式」是我個人特別喜歡的功能,能根據夜間人體對溫度的變化,自主調節冷暖,避免過熱或過冷打斷睡眠。一整晚都能維持適宜溫度,溫度變化很自然,幾乎感覺不到空調在調整,但一整晚都睡得特別安穩。

在臨床上,我經常接觸因過敏、氣喘、失眠等問題前來就診的病人,許多症狀其實與空氣品質息息相關。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長時間處於密閉空間,不只身心疲憊,空氣中的過敏原、細菌、灰塵也對健康形成隱形威脅。因此,我特別重視居家環境的空氣品質,這次要開箱分享的,是我從一位醫師與家庭照護者的角度,分享近期讓我安心又感動的選擇——飛利浦變頻冷暖空調 Air 系列 AB1。

 

 

質感與品質,從眼睛與手心開始信任

第一次見到 AB1 系列,我就被它簡約卻極具質感的外觀吸引。機體採用霧白高光澤外殼,摸起來表面細緻滑順,既有科技的現代感,又不失家庭生活的溫潤質地。外觀乾淨俐落,放在任何空間都不突兀,彷彿是一件家居設計精品。

 

 

一鍵「舒適風」,讓溫度真正「感受得到」

空調要舒適,風感很關鍵。這款機型擁有「一鍵舒適風」設計,內機會自動避開直吹,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調整送風方向:

  • 夏天用「天幕風」,冷氣自上而下均勻吹送,避免頭痛與肩頸僵硬。
  • 冬天開啟「地毯風」,暖風自地板緩緩上升,讓人從腳暖到心。

這樣的設計,更符合人體對溫度的自然感受,大人小孩都能安心長時間使用。

 

從內而外,打造乾淨的空氣品質

飛利浦 AB1 不只是冷暖調節器,更像是一台會主動清潔的空氣管理系統。

 

 

獨家複合抗菌濾網中結合了銀離子抗菌,生物抑菌及植物抗菌三重組合濾網,構築強效凈風屏障,有效防止各種細菌滋生,出風更乾淨。

 

而且還通過了SGS 檢驗認證能有效過濾 99.9% 的空氣髒汙與細菌。對過敏兒、氣喘病人,或是對空氣品質敏感的族群來說,這不只是空調的附加功能,而是生活品質的守護者。

  • 機芯智能水洗技術,它不像傳統空調用久了裡面容易積灰塵、藏細菌,這台會自己進行「凝露捕塵→結霜鎖塵→化霜除塵→高溫烘乾」的四步驟清潔,完全不需要動手拆洗全自動完成。
  • 清潔完成的最後一個步驟還會以57°C高溫進行烘乾除菌,除菌率高達99%,確保每次出風都潔淨無虞。在台灣這麼濕的氣候下,定期自動清洗,風一吹出來就是乾淨的,不會有霉味或悶氣。

 

國際等級壓縮機與一級節能效能,一年四季都可靠

這款空調搭載高品質直流變頻壓縮機,起動迅速穩定,不論夏日酷熱或冬季寒流,都能快速達到理想溫度:

  • 30 秒急速製冷、60 秒快速製熱
  • 可在 -15°C 低溫穩定製熱、56°C 高溫穩定製冷
  • APF 能效值高達 5.29,是真正的一級省電之星

 

而在靜音方面,它具備飛利浦 DN 多維真降噪系統,優化壓縮機與風道設計,運轉音量最低僅 18 分貝,開機後,機體運轉幾乎無聲,細細聽是種像遠處流水般的靜謐感,不打擾睡眠,也不影響談話。這樣的靜音設計,是我在繁忙醫療工作一天後,最期待回到家能體會的「放鬆」。

 

智慧溫控與睡眠模式,貼心又省心

「智能睡眠模式」是我個人特別喜歡的功能,能根據夜間人體對溫度的變化,自主調節冷暖,避免過熱或過冷打斷睡眠。一整晚都能維持適宜溫度,溫度變化很自然,幾乎感覺不到空調在調整,但一整晚都睡得特別安穩。

 

 

醫師觀點:這不只是空調,是舒適空間的起點

 

我推薦這台空調,不只是因為它涼得快、暖得快,而是它真正思考到「人體的健康需求」——從避免直吹、靜音、智能控溫,到空氣深層清潔與抑菌防護,處處展現

 

飛利浦空調

對健康居家空間的重視與研發精神。

在這個氣候變遷與空氣品質逐漸惡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一台能主動守護呼吸品質的空調設備。飛利浦變頻冷暖空調 Air 系列 AB1正是我認為值得長期信賴的選擇。

 

擁有乾淨空氣,就是擁抱更健康的生活。讓我們從呼吸開始,守護自己與家人的每一天。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謝欣庭
家庭醫學科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家庭醫學】【預防醫學】【慢性病控制】【抗衰老醫學】【 預防醫學】【慢性病控制】【減重醫學】
現職
●現任:【禾伊美學診所 主治醫師】【耀媄儷妍診所 主治醫師】【優點日式點滴診所 主治醫師】【台中慈濟醫院預防醫學中心高階健檢 主治醫師】【也果美學診所 院長】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健康信託成為近年財稅資產傳承的新趨勢,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吳芳圳提出「年度健康撥款信託」設計,結合預防醫學觀點與信託條款,將健檢、重大疾病風險與家族醫療溝通納入財務架構。本文深入解析健康信託與傳統信託的差異、設計原則與啟動條件,並延伸討論其與保單、基因檢測的整合應用,提供具體操作建議與法律策略。搭配《黃帝內經》預防理論,說明如何透過結構化設計守護家庭穩定與資產安全,適合關注高資產管理與家庭風險控管的讀者參考。

你有為自己的健康,設立一筆信託嗎?

這句話乍聽荒謬,但對真正懂財務規劃的人來說,這是最實際的問題。根據《Health Systems & Risk》2023年報告指出,全球高資產家庭中,有超過42%曾因重大健康事件導致財務重組、信託失效或家族紛爭,而這些家庭中,超過七成未曾事先將「醫療風險」列入財務設計中(註1)。簡單說:帳面上看起來穩定的資產,遇上病痛風暴,一切可能瞬間瓦解。

 

其實這一切,古人早就提醒過了。《黃帝內經》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但多數人總把健康交給醫師、把財產交給律師,卻從未思考兩者的結合。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吳芳圳,正是在這個邊界走出新路的人。他用一張信託表格,把「健康撥款」制度化,讓健檢不再只是年末打卡,而是一份對家人的責任預備。

 

本篇文章將帶你看見:當信託裡多了一筆健康基金,家族不只是繼承財富,更學會了傳承安心。健康,從此不再只是身體的事,它是家庭制度的一部分,是你可以預先設計的愛。

 

📚 參考文獻:

  1. Velasquez, G. et al. (2023). Wealth Collapse from Health Crises: Why Prevention Belongs in Financial Design. Health Systems & Risk, 19(1), 33–50.

 

健康資產如何納入財務計畫?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這樣做

你有沒有想過,健檢預算其實也是一種資產管理?在吳芳圳的眼中,「健康」早已不只是醫療院所的事,而是財富保全的第一道防線。他設計了一種新型信託架構,把「年度健康撥款」正式納入財務規劃中,透過信託工具提前預留醫療資源,降低家族企業未來因突發疾病而面臨的財務風險。這就像在財務帳冊裡加了一條「免疫力基金」,不為現在用,而是為了明天少流血。

 

他觀察到許多企業主在晚年才開始處理健康問題,往往已是風險爆發的結果期,醫療費用成為拖垮資產的「黑洞」。而當健康預算與信託結構一起設計進去,不僅保護當事人,也讓受益人更安心。當然,這樣的設計也有一個潛藏的挑戰——那就是文化觀念。許多長輩認為談「健康風險」是觸霉頭,甚至有「多想會招來不幸」的誤解。但吳芳圳總說:「就像家裡會裝滅火器,不代表你要火災才裝。」

 

現代研究也支持這種思維:一份系統性文獻指出,將預防性健康支出納入家庭財務計畫,有助於降低65歲後醫療開銷增加的機率(註1)。從醫療邏輯延伸至財務邏輯,這不是跨界,而是整合。信託裡多了一筆錢,帳面上少了一堆擔憂,這筆帳——你算過嗎?

 

 

這張表包含哪些內容?實務操作原則一次看懂

你是不是以為信託表格只是填名字、分錢?吳芳圳的版本可不止如此。他設計的「健康撥款信託表」是一份結合財稅邏輯、醫療安排與法律架構的立體藍圖,就像一鍋精心熬煮的十全大補湯——每味藥都有其位置與火候。

 

這張表的第一層,是年度健檢預算的撥付設定,明定每年固定金額由信託專戶轉至指定醫療專戶。第二層,是「醫療啟動條件」,包括什麼情況下可以動用醫療專用金(如重大傷病診斷、失能等),避免家族內部爭議。第三層,則是「備援人設計」,當受益人失去決策能力時,醫療金流是否由代理人代為發動,確保健康照護不中斷。這套架構也會搭配信託監察人與醫療顧問的跨域審查,讓每筆撥款都合法、合理、可執行。

 

但這樣的細緻設計,也意味著初期要投入更多規劃與說服成本。不少人認為「一年幾萬塊的健檢費還要搞信託,會不會太誇張?」但事實上,根據2022年一項歐洲家庭金融風險研究顯示,高資產家庭若未預留健康風險預算,面臨因重大疾病導致資產重分配的機率高達28%(註2)。這不是誇張,是現實。

 

吳芳圳常說:「這張表不是文件,是一張回家的地圖。」它寫的不只是數字,更是家庭如何在風雨前有備而來的智慧。

 

遇到什麼阻力?他如何說服企業主與長輩認同這套制度

你是否也有類似經驗?當你提出「健康預算要寫進信託裡」時,家中長輩第一句話往往是:「不要烏鴉嘴啦,說這個不吉利。」吳芳圳點頭笑說,他已經習慣了。但他也很清楚:若無法打破這道觀念防線,再完整的制度也無法落地。

 

最常見的阻力來自兩端——企業主的「短視效益主義」,與長輩的「文化忌諱思維」。有企業主覺得,「不如把錢拿去投資報酬率更高」,而長輩則覺得「說自己會生病就是觸霉頭」。面對這樣的困境,吳芳圳不硬推理論,而是說故事。他會拿出一份模擬報表,展示如果某家族未做健康撥款,當一人突發中風,5年內醫療與照護支出達千萬,且導致家族遺產爭議激增的案例模型。

 

他還提出一個讓人難以反駁的問題:「如果你不把這件事寫下來,萬一發生了,誰來做決定?誰來埋單?」這不是詛咒,而是責任。為了更容易讓家族成員接受,他也設計「漸進式健康信託」版本,先從健檢預算著手,逐年加碼醫療保障,降低接受門檻。

 

研究也指出,在高淨值家庭中,對健康風險預備機制的認同度,與是否經歷過「家庭照護爭議」高度相關(註3)。也就是說,等你有經驗,往往已經太晚。而吳芳圳的角色,就是讓你「還沒來得及後悔,就已經準備好」。

 

未來趨勢是什麼?健康信託如何與保險、基因檢測整合

你知道嗎?未來的財富傳承,不只會問「你留下多少錢」,更會問「你留下什麼樣的健康風險管理機制」。吳芳圳觀察到,健康信託的設計正逐步走向「全人預防+科技預測」的融合趨勢。他形容,過去的信託像是一個保險櫃,而未來的信託,更像是一套運行中的生理偵測系統。

 

其中一項顯著的轉變,是健康信託與「保險產品」的結合。他指出,許多高端保單已不再僅是理賠工具,而是納入「預防性健檢、營養師指導、基因篩檢」等服務;當這些服務寫入信託條款時,不只是保健康,更是控風險。另一端,基因檢測科技的成熟,也讓「風險預測」成為可能,信託可依據家族基因資訊動態調整預算與照護安排。

 

不過,科技整合的關鍵並非只是「買服務」,而是「誰負責管理與解讀」。這是為什麼吳芳圳特別強調跨領域合作:他與醫師、遺傳諮詢師、保險顧問共同設計信託條款,並納入監察人與備援機制,確保每一個資料與決策環節都有人看、有法依、有溝通。

 

一篇2023年發表於《Health Affairs》的研究也指出,當醫療預測科技與法律結構結合時,能顯著提升家庭健康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70歲以上家庭的長照支出與法律糾紛機率(註4)。

 

「財富的下一波轉捩點,不會發生在資產膨脹時,而是疾病發生時。」他說這句話時,語氣溫柔卻堅定——因為真正能延續幸福的,不只是錢,而是有能力照顧彼此的制度。

 

 

結論|當信託也懂得養生

家族的未來,不該只靠預言,而該靠預備。吳芳圳用一張信託表,寫下的不只是法律條文,更是一份看見風險、選擇愛的勇氣。當他把健康撥款納入財務設計時,其實是在為每個家庭鋪好一條溫柔的緩衝路,讓病來時不慌、老來時有尊嚴、關係裡多理解。

 

你可以怎麼開始?
- 若你是企業主,可以在年度財務會議中加入「健康專戶撥付列項」,預設每年健檢與重大醫療支出。
- 若你是家族中協調者,可透過律師與信託顧問共同設計「健檢撥款附加條款」,明定疾病應對金流動用原則,降低日後爭議。

許多人以為「規劃是財富的事,健康是醫生的事」,但真正看清人生的人知道:兩者一體兩面。規劃健康,其實是守住關係的設計。就如《黃帝內經》所說:「天有五運,人有五臟,藏之以精,養之以神」,若財富是筋骨,健康便是氣血,兩者不合,遲早失衡。

 

這段旅程中,我們看見的不是制度有多繁複,而是愛可以有多具體。原來,把健康納入信託,不是高資產人士才做的選擇,而是任何一個願意珍惜未來的人都能啟動的決定。

 

你準備好寫下那一張屬於你的表了嗎?
若你對這套設計還有疑問,或希望我們為你整理更多可執行方式,歡迎留言或私訊提出──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 參考文獻:

  1. [Systematic Review on Preventive Health Spending and Family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2023, PubMed]
  2. [Miller T, et al. (2022). The impact of preventive health reserves in household wealth distribu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3(1), 45–61. DOI:10.1007/s10198-021-01371-2]
  3. [Chang, R. et al. (2021). Health risk preparation in high-net-worth families: Impact of prior caregiving conflict. 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 42(4), 878–895. DOI:10.1007/s10834-021-09794-1]
  4. [Simmons, K. et al. (2023). Integrating predictive health data into family trust structures. Health Affairs, 42(1), 132–142. DOI:10.1377/hlthaff.2022.00412]

 

 

項目 健康考量 啟動條件 家族溝通 風險控管 科技整合
傳統信託設計 未納入,僅關注資產分配與稅務避險 以法律生效條件為主(如死亡、失能) 常於危機後溝通,易引發爭議 病來如山倒,事後處理成本高 少有整合
健康信託設計(吳芳圳設計) 強調預防醫學,納入年度健檢與重大疾病撥款 可依醫療診斷結果、基因預測等動態啟動 規劃階段即設置討論流程與監察機制 事前結構設計,降低醫療支出與情緒衝突 結合保單、健檢、基因檢測與醫療顧問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什麼是健康信託?和一般信託有什麼不同?
回覆:
健康信託是一種將「健康照護資金」納入信託規劃的方式,與傳統只著重資產分配的信託不同,它更強調預防、提前撥款與醫療風險的管理。就像《黃帝內經》所言:「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健康信託正是這種「預防性設計」在法律與財務結構中的實踐。

 

問題2:要怎麼開始設計屬於自己的健康信託?
回覆:
你可以從設定「年度健康預算」開始,並與財務顧問、信託律師討論是否可透過現有的信託架構設計「健康撥款條款」。建議包括:健檢費、重大疾病儲備、醫療協商預支機制等,逐步將這些撥款列入資金流管理。

 

問題3:如果家人不願意面對健康風險,該怎麼溝通?
回覆:
吳芳圳建議從「照顧彼此的角度」切入,而不是「預測災難」。你可以說:「不是我們希望發生,而是希望萬一發生時,我們準備好。」就像古代藥鋪備藥,不是為了用,而是為了安心。可以使用「逐年健檢撥款」作為入門方式,逐步擴大信任基礎。

 

問題4:健康信託會不會讓人覺得太誇張、太麻煩?
回覆:
這其實取決於你的資產規模與家庭溝通頻率。如果是高資產或有企業管理需求的家庭,設計健康信託反而可以省去未來醫療爭議與財務重分配的麻煩。吳芳圳稱之為「把煩惱放進系統裡消化掉」。

 

問題5:健康信託可以和保險或基因檢測結合嗎?
回覆:
當然可以。許多進階版本會結合保單、自費健檢、基因預測服務甚至營養諮詢,形成「健康資料流與金流」同步的設計。這種做法類似中醫所說「望聞問切,內外兼察」,是一種系統性的防禦策略。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受訪學者: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吳芳圳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