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楊立暐
心理大解密:中醫秘技讓你掌握情緒的開關,享受平靜幸福人生
情緒的波動常常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但中醫提供了一些秘技,讓我們能夠掌握情緒的開關,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幸福。本文深入探討情緒與身心狀態的關聯,並介紹中醫在情緒調理中的觀點和方法。透過中醫的秘技,我們可以針對不同情緒狀態進行調理,並通過養生保健、飲食調理以及冥想等技巧來平衡情緒,創造幸福的心境。讓我們學習和實踐中醫的智慧,掌握情緒的開關,享受更加平靜、幸福的人生。

大部分人都追求平靜幸福的人生,但情緒的波動常常讓我們無法真正實現這樣的目標。然而,中醫卻提供了一些秘技,讓我們能夠掌握情緒的開關,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幸福。透過深入了解情緒與身心狀態的關聯,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控制權,並打造一個平衡而充實的人生。

 

中醫師揭開情緒與身體的神秘關係

每個人都經歷過情緒的波動,有時我們快樂、有時我們憤怒、有時我們悲傷。這些情緒起伏似乎與我們的身體狀態息息相關,但你是否知道情緒和身體之間的連結其實有著神秘而奇妙的關係?中醫師們深入研究情緒與身體的關聯,揭示了情緒和身體狀態之間的神秘面紗。讓我們跟隨中醫師的腳步,一起揭開情緒與身體的神秘關係,探索情緒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健康與幸福。

 

中醫如何看待情緒並與身心狀態聯繫起來

情緒在中醫的觀點中被視為身心狀態的重要指標。中醫相信情緒的波動與內部器官的功能狀態息息相關。例如,憤怒可能與肝臟功能不順有關,悲傷可能與肺臟的氣機失調有關。中醫認為情緒的不平衡會對整個身體系統造成影響,因此,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中醫注重調整情緒,以達到平衡的身心狀態,這將有助於促進整體健康與幸福感。

 

情緒與中醫經絡理論的關係,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中醫經絡理論認為情緒的流動受制於身體內的經絡系統。每個經絡與特定的器官相關聯,並通過其流通能量(氣血)來調節身體的功能和情緒的平衡。當經絡系統受到阻滯或失衡時,情緒也會受到影響,產生不適當的情緒反應。因此,中醫治療情緒問題的方法之一是通過疏通經絡,調節氣血的流動,以恢復情緒的平衡。針灸、推拿、按摩、中藥等中醫療法都可以應用於調理經絡系統,從而改善情緒狀態。

 

中醫對於不同情緒類型的辨識與調理方法

中醫對於不同情緒類型有獨特的辨識和調理方法。例如,對於易怒的人,中醫認為與肝氣不順有關,可以通過養肝養血、疏肝理氣的方法來調節情緒。對於悲傷或憂鬱的人,中醫認為與肺氣虛弱有關,可以通過調理肺氣、補充氣血來改善情緒狀態。對於焦慮或擔憂的人,中醫認為與脾胃虛弱有關,可以通過調理脾胃、養陰清熱來平穩情緒。中醫根據不同情緒類型的辨識,運用針灸、中藥、飲食療法等方式進行調理,以達到情緒的平衡與調和。

 

中醫秘技掌握情緒的開關

情緒的起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一部分,但中醫卻提供了一些秘技,讓我們能夠掌握情緒的開關。這些中醫秘技融合了古老的智慧和現代的科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調節情緒,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安寧。透過了解情緒和身體狀態的關聯,並學習適當的治療方法和療法,我們可以開啟一條通往平衡與幸福的道路。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揭開中醫秘技,掌握情緒的開關,讓自己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針對不同情緒狀態中醫推崇的調理療法

情緒狀態的波動經常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但中醫提供了多種調理方法和療法,針對不同情緒狀態進行有效的處理。無論是憂鬱、焦慮、激動還是煩躁,中醫都擁有獨特的秘技來緩解這些情緒困擾。從針灸、推拿到中藥調理,中醫認為通過平衡身體的能量流動,可以調節情緒,使心情更穩定和舒緩。透過中醫的調理方法,我們可以揮別情緒的低谷,燃點生活的熱情。

 

中醫藥方在情緒調節中的應用

中醫藥方在情緒調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應用廣泛而受推崇。中醫將藥材的特性與人體的陰陽五行理論結合,選用適當的中藥來平衡情緒。例如,黃芩、丹參等中藥被用於鎮靜情緒、紓解壓力和增加內心安寧。此外,中醫也提倡一系列自然療法,如芳香療法、音樂療法和冥想等,這些方法被認為能夠平衡情緒、放鬆身心,並提升幸福感。中醫的藥方和自然療法為我們提供了實踐情緒調節的自然而有效的途徑。

 

透過養生保健和飲食調理平衡情緒,創造幸福的心境

中醫主張養生保健和飲食調理在平衡情緒方面的重要性。正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對於情緒的穩定至關重要。中醫建議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適度的運動和休息,以幫助身心放鬆和恢復平衡。此外,中醫還強調飲食對情緒的影響,推崇適宜的飲食調理方法。例如,適量攝取富含維生素B、鎂和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情緒穩定性和心理健康。透過養生保健和飲食調理,我們可以改善情緒困擾,創造一個充滿幸福的心境。

 

實踐中醫秘技的幸福人生

要實現真正的幸福人生,我們需要採取行動並尋找有效的方法。中醫作為一門古老而深奧的醫學系統,提供了許多秘技,幫助我們達到內在的平衡與幸福。透過實踐中醫的秘技,我們可以以更深層次的方式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並創造出一個充實、平靜且幸福的人生。讓我們一同探索中醫的智慧,實踐這些秘技,為自己打造一個幸福人生的旅程。

 

學習情緒管理技巧

要實現幸福人生,學習情緒管理技巧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中醫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例如冥想和呼吸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平靜內心、調整情緒。透過冥想,我們可以專注於當下的呼吸和感受,讓思緒平靜下來,減輕壓力和焦慮。呼吸練習則可以調節氣息,平衡體內的能量流動,提升情緒穩定性和心理健康。這些中醫推薦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情緒,提升幸福感。

 

瞭解身心狀態的連動關係

身心狀態的連動關係對於實現平衡的生活方式至關重要。中醫深入研究了情緒、心理和身體之間的相互影響,並提供了相應的調理方法。了解這種連動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和身體狀態,及時調整不平衡的地方。透過營養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良好的睡眠和正面的思維,我們可以培養平衡的生活方式,促進身心健康,從而實現幸福人生。

 

將中醫秘技融入日常生活

中醫的秘技不僅僅是理論,更是可以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為我們帶來幸福與平衡。我們可以透過中醫的飲食療法,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調理身體並促進情緒平穩。同時,運用中醫的按摩和推拿技巧,可以紓解壓力、放鬆身心,增加幸福感。另外,中醫的草本療法也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寶貴資源,提供自然、溫和的療效。將這些中醫秘技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可以享受到更豐富、更幸福的人生。

 

結論

透過中醫秘技,我們可以真正掌握情緒的開關,並在平衡的狀態下享受幸福的人生。不僅可以通過中醫的觀點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還能運用中醫的秘技來調理身心,實現內外的平衡。讓我們積極學習和實踐中醫的智慧,為自己打造一個更加充實、平靜且幸福的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中醫針傷科: 肌肉關節整復、關節扭挫傷、五十肩、扳機指、媽媽手、中醫內科: 功能性消化不良、青春痘、自律神經失調、體質調理
經歷
彰濱秀傳醫院中醫部總醫師、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教育部部定講師、YNSA台灣山元式學會會員
標籤:預防醫學
Picture of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陳莉婷
對於那些不符合你價值觀和需求的人,勇敢地說“不”。這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關係上適時的停損,不只能避免自己跌入有毒的關係深淵,更是訓練自己將自身有限的能量精準分配給真正所愛之人,是有限生命、有限時間、有限空間、有限資源下的大智慧。愛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們因愛情而滋潤,也因愛情而成長,但前提是我們得找到那個真正值得信賴且珍惜的人。畢竟,沒有健康的關係,將反向養出生病的心靈!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在愛情的旅程中,避開渣男/渣女,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沒有原因,就是忽然不愛了?」、「現在這樣不好嗎?你又怎麼了…」,你也遇過這樣的渣男/渣女嗎?或是,你從朋友口中的抱怨已對渣男/渣女行徑完全掌握而感到無比厭煩呢?「甘蔗男、芒果男、綠茶女、咖啡女…」,你都聽過並了解嗎?從當今社會層出不窮且分類越加細緻的渣男/渣女圖鑑,不難得知情感「渣」學儼然已成為愛情的必修學分,更道出多少男男女女曾遇人不淑而受傷的慘痛經歷與殘酷現實。

這些情感上的創傷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還可能讓我們對愛情失去信心。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些情感雷區呢?以下是幾個實用的建議:

1.、提升自我價值感:

自信且自愛的人更能吸引真誠且尊重你的人。要切記,無論單身與否,你都是獨一無二且完整的,愛情並非是彌補自身不足的必須,但卻是能豐富自己且更加成長的催化劑。當你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和自信心時,便不會輕易被外在的甜言蜜語所迷惑。

 

2.、認清早期警訊:

在一段關係的初期,保持清醒並觀察對方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對方總是忽冷忽熱、不尊重你的個人界限、或者頻繁撒謊,這些都可能是他/她不可靠的訊號,早日看破,就能早日自不必要的愛情苦海中脫險。

 

3、設定清晰的界限:

了解自己的底線和需求,並在關係中明確表達出來。明確地劃定界線,除了能確保自己在關係中不必藉由隱藏或犧牲自我來討好對方,也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需求進而摸索有效的溝通與相處方式。如果對方無法尊重你的界限,那麼這段關係可能並不適合你。

 

4.、依賴信任的朋友和家人:

有時候,我們自己可能會因為情感上的迷霧而看不清事實。此時,朋友和家人的意見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為他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將更容易發現問題。親友,作為很可能是最愛並了解自己的群體,你不見得要完全採納他們的建議,但他們滿滿的愛與支持,將成為自己面對情感雷區的最佳後盾。

 

5、保持獨立性:

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情感上,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可以讓你在關係中不至於失去自我。當你擁有自己的生活圈和興趣愛好時,不僅能適時地從關係中抽離以便冷靜思考現狀,更能透過社交與興趣獲得正向能量來更好地面對感情上的挑戰。

 

6、學會拒絕:

對於那些不符合你價值觀和需求的人,勇敢地說“不”。這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關係上適時的停損,不只能避免自己跌入有毒的關係深淵,更是訓練自己將自身有限的能量精準分配給真正所愛之人,是有限生命、有限時間、有限空間、有限資源下的大智慧。

愛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們因愛情而滋潤,也因愛情而成長,但前提是我們得找到那個真正值得信賴且珍惜的人。畢竟,沒有健康的關係,將反向養出生病的心靈!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在愛情的旅程中,避開渣男/渣女,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避開渣男渣女的戀愛指南

項目 內容
1. 提升自我價值感 自信且自愛的人更能吸引真誠且尊重你的人。記住,愛情不是彌補自身不足的必須,而是幫助自己成長的催化劑。當你對自己有清晰認識,就不會輕易被甜言蜜語迷惑。
2. 認清早期警訊 在關係初期觀察對方的行為:若對方忽冷忽熱、不尊重界限、經常撒謊,這些都是不可靠的訊號,應盡早識破並遠離。
3. 設定清晰的界限 了解自己的底線,並在關係中清楚表達。劃定界限能避免自己為了取悅對方而失去自我,也能促進雙方的健康溝通。
4. 依賴信任的朋友和家人 當自己因情感影響判斷時,親友的意見可作為參考。他們以旁觀者角度提供洞見,並以愛與支持成為你的情感後盾。
5. 保持獨立性 無論是經濟還是情感,都應保有獨立性。擁有自己的生活圈與興趣愛好,能讓你適時抽離關係,冷靜思考並獲得正向能量。
6. 學會拒絕 對不符合價值觀與需求的人勇敢說“不”。這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適時的停損能避免掉入有毒關係,將時間與精力留給值得的人。

愛情應該是滋養我們的力量,而非讓我們受傷的枷鎖。透過這些方法,願你能在感情路上避開渣男渣女,找到真正值得信賴與珍惜的伴侶!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avoid-players-guide/

Author picture
陳莉婷
諮商心理師
專長:●專長項目: 【情緒與壓力調適】【自我探索與個人成長】【悲傷失落輔導與自我療癒】【兒童及青少年諮商】
現職
●現任:【童伴心理治療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同伴心理諮商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同在心理諮商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
孩子情緒起伏大,在外人還尚未理解高敏感孩子的特質前,家人一定要能夠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後盾,絕不輕易倒下或放棄,更不應過度苛責自己,其實猜錯孩子在想什麼是很正常的,但請為那依舊耐心陪伴著孩子的自己鼓掌👏教養高敏感的孩子確實易挫折、焦慮,但記得先肯定自己才有力氣接住孩子!我深深地相信,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身邊的人,照顧好孩子!若壓力太大別怕尋求專業協助或親友幫忙,留一點喘息的空間給自己吧!

挑食、怕高、碰到一點點衣服標籤都受不了、不喜歡吵雜環境、對於人事物或環境的變動反應大、常因為一點小事而驚嚇或崩潰⋯⋯等,這些常常是「高敏感兒童」會出現的特徵。

「高度敏感型(HSP)」是美國精神分析專家伊蓮‧艾融(Elaine N. Aron)博士在1996年所提出的概念,她認為高敏感是「與生俱來」的特質之一,而且根據艾融博士的研究,大概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有高敏感的特質,其實並非少見。

「孩子到底為什麼這麼愛哭?」「為什麼只是一點小事反應要這麼大?」「小孩常情緒失控?」這也是您的心聲嗎?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的種種情緒,常常是高敏感孩子的家長每天都要經歷的難關,您也正因為教養高敏感孩子而感到無助、心累、挫折,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教養方法嗎?別擔心,快來看看孫老師通常是如何猜中高敏感孩子的心思,我也會進一步分享教養高敏感孩子的秘訣~

高敏感型的四種氣質特徵

在艾融博士的研究中,歸納出高敏感型具有四種氣質特徵:

  • 能敏銳覺察細微的變化(Sensory sensitivity)

高敏感的孩子對於細微事物的變化通常能第一時間察覺,例如:擺設換了位置或顏色、換髮色換髮型、有無戴眼鏡、燈光變亮變暗、距離變遠變近、天氣變冷變熱、聲音變大變小、微表情變化等等。

  • 情緒反應大、共感強(Emotional intensity)

高敏感的孩子覺察到外在環境變化後,會有較細膩的情緒感受或有較強烈的情緒同理能力,例如:看到對方皺眉會發覺對方的不開心;看到有人跌倒大哭,會感同身受跟著難過。

  • 深度處理訊息(Depth of processing)

高敏感的孩子對於接收到的訊息會有過度解讀,甚至有點鑽牛角尖的狀況,例如:對方講話稍微大聲一點或是輕微皺眉,就會忍不住一直想「是不是自己說錯話了?」或是「剛剛是不是做錯什麼了?」除此之外,若有這點特質的高敏感孩子,被發現相對於同齡的孩子較為成熟,能夠較早理解抽象的概念、使用較為艱澀的詞彙、談論較為複雜的話題等。

  • 感官容易過度放大、過度受到大量刺激(Overarousability)

高敏感的孩子很容易被外在環境的各種刺激物影響,所以若是處在一個充滿刺激物的場合,如婚宴會場、大賣場、聲光遊戲場等,大量的聲音、光線、視覺、嗅覺⋯種種的刺激同時從四面八方而來時,可能會讓高敏感的孩子受不了、無法消化,而有過度強烈或不適切的情緒反應,且因為對於外在刺激容易全盤接收,所以相對的也會比較容易感覺到疲累。

氣質特徵 描述
能敏銳覺察細微的變化(Sensory sensitivity) 能第一時間察覺細微變化,如擺設位置、顏色、髮型、燈光明暗、距離遠近、天氣冷熱、聲音大小、微表情變化等。
情緒反應大、共感強(Emotional intensity) 對外在環境變化有細膩情緒感受與強烈同理能力,例如:發覺對方皺眉時的不開心,或看到他人受傷會感同身受。
深度處理訊息(Depth of processing) 易過度解讀訊息,甚至鑽牛角尖,例如:對方語氣稍大就懷疑自己是否說錯話。此外,這類孩子較同齡人成熟,能理解抽象概念,使用艱澀詞彙,談論複雜話題。
感官容易過度放大、過度受到大量刺激(Overarousability) 容易被環境刺激影響,例如:在婚宴、大賣場、遊戲場等充滿聲光刺激的場合,可能因無法消化過多感官輸入而產生強烈或不適應的情緒反應,並容易感到疲憊。

 

雖然艾融博士歸納出4種特徵,但每個高敏感孩子的狀況不同,孫老師個人認為,孩子是否為高敏感並不重要,重點是孩子的人格特質是如何被評價的。讓我們一起撕掉高敏感孩子身上「愛找麻煩」的標籤,並在了解孩子的獨特氣質之後,給予孩子需要的回應與接納。以下分享教養高敏兒的十大秘訣,讓家長在教養路上可以不再徬徨無助!

 

教養高敏兒的十大秘訣

一、相信孩子

我們在聽到高敏感孩子的想法或是看到他們的情緒失控表現時,很常下意識地覺得「怎麼可能!」、「哪有這麼誇張!」,這時如果有一面鏡子,當下我們的表情可能是皺眉,搭配著嫌惡、質疑的語氣,眼神中流露出一種輕蔑和不屑,接收到這種回饋的孩子,不管是否有高敏感的特質,都會很受傷的吧!如果我們能夠不要先預設立場,並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們已經承受了好多其他人不相信的眼光,但還是願意向我們說出他們內心的想法,那我們能不能夠先不要急著否定孩子,聽聽孩子的想法,別不小心扼殺了孩子主動分享的聲音!

 

二、同理孩子的情緒

能被人理解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阿!在開心的時候有人陪你一起瘋狂;在難過的時候有人陪你一起掉眼淚;在生氣的時候有人陪你一起發怒。我們與朋友家人相處時,也會試著去同理彼此,那麼對於孩子,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多嘗試去同理他們呢?。「你因為剛剛同學講話太大聲嚇到了對嗎?對阿,我也覺得有點害怕,同學大聲的說話我還以為他生氣了,你也是這樣想的嗎?所以才有點緊張對嗎?」「哇你哭哭了,一定很痛對不對?不小心碰到桌子了好痛對嗎?如果是我應該也會覺得很想哭!」在第一時間接住孩子的情緒,並同理孩子的行為與反應,這時的孩子就會得到滿滿的安全感!

 

三、溫柔而堅定

當孩子有情緒時,若我們仍是長篇大論地講著大道理,孩子反而更容易被挑起情緒,就像我們也不喜歡在工作很忙、心煩意亂時,主管在一旁不停的細數著我們的不是,反而會更靜不下心來工作對吧!雖然在孩子出現情緒行為的當下,我們肯定會很急著想好好教育孩子適當的觀念,但深呼吸冷靜一下,「先處理孩子的情緒」吧!千萬別被孩子的表現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必須語氣平穩、原則明確的給予孩子簡單、重複的指令,「好,我知道,對,好,收玩具,收收」持續溫柔且堅定的回饋能讓孩子慢慢緩和下來。「有情緒穩定的家長才有情緒穩定的孩子」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風暴,我也覺得要做到隨時情緒穩定很不簡單,但讓我們一起為了孩子努力💪。

 

四、正向用詞

改變我們說話時的措辭,使用「做」什麼的正面敘述,並且需要表達清楚,讓孩子可以立刻接收到該做什麼的訊息,如「小聲」、「安靜」、「站起來」、「坐椅子」而不是「不要亂跑」、「不要再哭了」、「太吵了」、「不要再躺在地板」、「趕快走了」等較負面攏統的說詞,除了使用正向用詞外,也可搭配示範,讓孩子可以更明確的知道什麼是被期待的行為,更可以搭配情境「哇小恐龍被你的哭聲嚇到了,噓🤫我們再小聲一點」讓孩子稍微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大大提高配合動機,而且這方法可以適用在每個孩子身上。

 

五、猜猜孩子反應不適切背後的原因

「孫老師,我每次真的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欸!」臨床上常常聽到教養高敏感孩子的家長這樣對我說。當高敏感孩子出現不適切的情緒行為時,猜不透孩子的心思常常讓家長好困擾,不僅當下不知所措,也難以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最後可能搞得兩敗俱傷,甚至讓親子關係降到冰點。「但其實,我也沒辦法每次都猜對!」我這樣回覆著家長。我單純是靠著一次次的失敗中學習、累積經驗,再思考還有哪些可能造成孩子不舒服的原因,慢慢嘗試,但畢竟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可能每次都猜的到,所以猜錯也不需自責,請記得不要放棄,繼續大膽地去猜測孩子行為背後的主因,孩子絕對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努力的!

 

六、練習適切反應

協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處理情緒問題很重要的一步,不管孩子有無口語表達能力,皆需要好好練習。若孩子無口語表達能力,這時家長可以幫孩子說出來,像上述提到的,大膽地猜,猜錯了也沒關係,主要是希望能幫助孩子找出不舒服的原因,並讓孩子練習用非口語的方式做表達,如肢體語言、點/搖頭、揮手等;若孩子已具備口語表達能力,一開始在情緒上頭時,可能還是需要家長猜猜看孩子的想法,甚至過程中孩子還可能會出現更激烈的情緒反應,「不對啦!」、「不要亂猜啦!」,這時我們絕不能氣餒,盡量持續地、語氣平靜地猜,慢慢讓孩子逐漸冷靜下來,「噢原來不是因為外面太吵了哦,那不然你為什麼要生氣呢?」慢慢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不舒服的原因,最後別忘記大大鼓勵願意好好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哦!

 

七、固定作息、事先預告

固定的作息時間與行程能讓高敏感孩子有滿滿的安全感,因為事先知道接下來的行程為何,能讓孩子有自我調節的時間,也較不會受活動或環境變動影響太大,所以若孩子平常固定的作息可能會被打亂前,記得需提前預告孩子,給予孩子心理準備與調適的時間。

建議一開始先提前較多的時間,且搭配較頻繁的預告,再慢慢減少預留的時間與提醒的頻率,如從前一天就先告知孩子明天會有的行程變動,且在變動前頻繁的提醒,再來漸漸地可能可以在行程變動前的一小時做預告,且慢慢減少提醒的頻率,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可能可以在行程變動前10分鐘做簡單口頭告知即可。

 

八、充足睡眠

高敏感的孩子容易接收到大量的刺激而感到疲勞,所以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與睡眠品質是很重要的!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2歲的幼兒,睡眠總時數每日約11-14小時,午睡時間建議睡2小時;3-5歲的學齡前兒童,睡眠總時數每日約10-13小時,午睡時間建議睡1.5-2小時,保持至少10小時的睡眠,隔天才能夠有精神的上學去。另外,若孩子對於光線較敏感,建議選擇遮光性較佳的窗簾,避免清晨陽光照射進房間而打斷睡眠;若孩子對於聲音較敏感,建議選擇隔音效果較佳的設備並盡量避免製造雜音。

 

九、感覺統合

幫助高敏感的孩子「減敏感」是很重要的!循序漸進增加孩子對於刺激物的「耐受性」,有助於舒緩孩子遇到刺激的情緒感受,經過長期的練習,孩子會更能接受較強烈的刺激,也會更願意嘗試接受新的刺激物。

比如說,若孩子對於多數衣服材質較為敏感,初期可以先幫孩子選擇較可接受的衣物材質,再漸漸地在「舒服」的情境下加入其他布料材質的刺激物(如毛巾、布書等),這邊強調必須在孩子感到舒服的環境下練習,因為這樣孩子才可以有餘裕來接收或嘗試平常不喜歡的刺激,更重要的是,練習的過程中家長絕不能心急,也不需勉強孩子,藉由鼓勵或小獎勵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動機,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期累積下來的改變會是有目共睹的!

 

十、家長要先照顧好自己

最後,要提醒家中有高敏感孩子的家長們,在外人還尚未理解高敏感孩子的特質前,家人一定要能夠成為孩子最堅強的後盾,絕不輕易倒下或放棄,更不應過度苛責自己,其實猜錯孩子在想什麼是很正常的,但請為那依舊耐心陪伴著孩子的自己鼓掌👏教養高敏感的孩子確實易挫折、焦慮,但記得先肯定自己才有力氣接住孩子!我深深地相信,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身邊的人,照顧好孩子!若壓力太大別怕尋求專業協助或親友幫忙,留一點喘息的空間給自己吧!

教養秘訣 內容說明
一、相信孩子 避免否定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傾聽並接納孩子的想法,鼓勵主動分享。
二、同理孩子的情緒 第一時間接住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提供安全感,例如:「你嚇到了對嗎?我也覺得有點害怕。」
三、溫柔而堅定 面對孩子情緒時,避免長篇說教,先處理情緒再談觀念,保持穩定語氣與簡單明確的指令。
四、正向用詞 改變語言表達方式,使用「該做什麼」的正面敘述,如「小聲一點」而非「不要吵」,搭配示範與情境引導。
五、猜猜孩子反應不適切背後的原因 嘗試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即使猜錯也無妨,重要的是不放棄尋找原因,孩子能感受到家長的努力。
六、練習適切反應 協助孩子練習表達情緒,無論是否具備口語能力,都可透過肢體語言或猜測幫助孩子表達與理解自己的感受。
七、固定作息、事先預告 固定作息能給孩子安全感,若有變動,應提前預告,讓孩子有心理準備,並逐步減少提醒頻率。
八、充足睡眠 高敏感孩子容易疲憊,需確保足夠睡眠,如1-2歲需11-14小時、3-5歲需10-13小時,並注意光線與聲音影響。
九、感覺統合 循序漸進增加孩子對刺激物的耐受性,如從可接受的衣物材質開始,再逐漸加入不同觸感,避免過度強迫。
十、家長要先照顧好自己 家長自身的穩定對孩子影響重大,不要過度苛責自己,適時尋求專業或親友協助,給自己喘息空間。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highly-sensitive-kids-parenting-tips/

Author picture
孫懋淇
職能治療師
專長:●專長項目:【兒童發展評估、注意力訓練】【手功能與運筆訓練】【感覺統合問題】【行為處理、情緒調節】【人際互動、親職教養諮詢】
現職
●現任:【和沐復健專科診所 職能治療師】【麥建方小兒專科診所 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