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正面臨嚴重的災後清淤挑戰,許多「鏟子超人」無私投入幫忙。但別忘了,在奮力鏟泥的同時,我們的腰部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若沒有注意姿勢,不但可能肌肉拉傷,嚴重者甚至引發椎間盤突出,反而成了「需要被救援」的一員。
本文整理了正確清淤動作、腰部保護要點,以及在地自救方法,讓你出一份力的同時,也能安全回家。
為什麼腰部容易受傷?
鏟泥重複性高:災區裡的淤泥多半含水份較多,重量超乎想像,光靠上半身是不夠的,這時就會考驗核心肌群是否夠強壯,才能穩定身體。
若是如果沒有保持核心肌群發力,一旦長時間彎腰,最容易會讓腰部肌肉受傷,而身體轉動的動作,更會讓腰部椎間盤產生的高度的壓力。此外,泥濘地面更容易滑倒,一不小心就會增加受傷的風險,輕則肌肉拉傷,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椎間盤圖出,實在不可小覷。
鏟子超人必學的「護腰四招」
1.善用蹲下,不要彎腰
鏟泥或提重物時,記得先屈膝蹲下,讓大腿承重,而不是光靠腰背支撐。
2.背部打直,核心收緊
保持背部挺直,勿彎腰駝背,記得微收小腹,就像穿了「隱形護腰帶」。
3.少量多鏟,不要逞強
一次鏟太多時,乍看之下好像速度快,但其實更耗體力,同時也增加腰部受傷的風險。
4.轉身靠腳,不要靠腰
身體轉動方向時,記得用雙腳小步轉動,不要腰部硬扭,變成『下半身不動,只動上半身』。
小提醒:之前腰部有受傷的超人,會建議穿著護腰帶或腰部護具,才能有效分散壓力。
清淤後的伸展放鬆做哪些
一、脊椎:
目標是讓脊椎放鬆、減壓,恢復彈性。
- 貓牛式:四足跪姿,交替拱背、凹背,可同時活動頸、胸、腰椎。
- 懸吊:雙手抓單槓或門框,利用自體重量讓脊椎自然伸展。
- 坐姿脊椎旋轉:坐在地板,一腳伸直、一腳彎曲。彎曲腳跨過伸直的腳,身體轉向彎曲腳的那側。
二、伸展腰部肌肉
目標:緩解下背部僵硬,避免肌肉拉傷。
- 單膝抱胸:仰躺,單膝抱向胸口,另一腳伸直,拉伸腰部; 或改成雙膝抱胸亦可。
- 嬰兒式:呈日式跪坐,臀部坐向腳跟,手部向前延伸,拉開腰椎與背部。
三、伸展背部肌肉
目標:釋放肩頸與上背壓力。
- 旋轉胸椎:四足跪姿,一手往對側手及對側膝蓋中間穿越,旋轉胸椎,拉伸上背。
- 雙手環抱:環抱身體後,用雙手相互扣住對側肩胛骨外側緣,身體向前傾斜,可伸展背部菱形肌。
在地急救三步驟
- 休息:找個平坦、安全處躺下,避免腰椎或是肌肉繼續受傷。
- 冰敷:腰部或是其他部位有明顯疼痛、灼熱感,立即冰敷可減少發炎,每次15分鐘,重複2~3次。
- 支撐:利用毛巾或布條簡易綁腰,給予壓迫並降低移動時震動。
隨時觀察症狀的變化,若只是輕微痠痛,多休息與冰敷即可,一旦出現腿麻、無力、甚至大小便困難,這是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的警訊,務必立即送醫。此外,隨時補充水份與鹽份避免大量流汗後造成肌肉痙攣。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hualien-cleanup-back-safety-guide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