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近五年的研究顯示,市售草本保健食品中有 25~35% 曾檢出可量化的農藥或重金屬(註1、註2)。這些看不見的物質,不會在吞下的瞬間讓你感到不適,卻會在身體裡悄悄沉澱,如同一鍋看似澄澈的湯,底下藏著細微的沙粒──喝下去當下無感,卻會慢慢消磨你的五臟。
《黃帝內經》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意思是:滋養人的萬物,必須與天地之氣和諧、潔淨、純善。
倘若土地本身失衡,長出的草木就會失去本味,甚至帶著我們看不見的負累。
更深的事情是——
植物不會挑土,它吸收的一切都算數;
萃取不會分辨善惡,它只會把被吸進去的事濃縮;
而身體更不會說謊,它會把所有故事寫在你的疲倦、代謝、睡眠與皮膚裡。
人們以為自己在吞「天然」;
卻不知道天然也會記住污染、記住農藥、記住土壤的滄桑。
那些看似溫柔的草木精華,若生於失衡的土地,也可能在身體裡悄悄敲門。
今天,我想陪你把這扇門打開。
不是為了製造恐懼,而是讓你真正理解——
你交給身體的每一粒,從來不是成分,而是一整段土地的故事。
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停止信任草本,而是學會分辨:
什麼才是真正乾淨的草木精華,什麼值得守護你的身體。
文獻來源:
(註1) Nguyen CT, et al., Sci Total Environ. 2021.
(註2) Abdu MH, et al., J Hazard Mater. 2022.
天然草本=安全?保健食品安全為何常被誤解
你是否曾以為「植物來源」就等於「安心無害」?事實卻時常相反。當你吞下一顆標示為草本保健品,背後可能潛藏「農藥殘留」與「重金屬污染」的風險。草本植物從土壤中如同海綿吸水,亦吸收土地中微量污染物;若產地遭受污染或農藥噴灑頻繁,即便標示為「天然」,也不代表「無毒」。有研究指出,保健食品可能因為「原料污染」而含有超標重金屬與農藥殘留,其中包括鉛、鎘、砷等(註1)。從中醫藥角度看,草本如同烹調中的藥材,若材質不純、環境受損,便可能成為「毒湯」而非「良藥」。
當然,大多數產品並非即刻致病;但長期累積的微量污染,對肝腎與免疫系統造成的負擔,不容忽視。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廚房裡的火鍋湯底:好湯需好料,否則就會變成燙人的陷阱。建議你在選擇草本保健品時,除了看「草本」、「植物萃取」標示外,也要查「中藥材來源」「產地風險」「無毒檢驗」證明。

保健食品中的農藥殘留從哪來?關鍵在原料與栽種方式
你有想過嗎?那些看起來乾乾淨淨的「草本粉末」「中藥材」「植物萃取」,原本都在風吹日曬的土地上生長。為了不讓昆蟲啃食、霉菌入侵、產量下降,許多草本植物在栽種過程中,都會被噴灑農藥。這些農藥殘留若未被徹底檢測,就會一路從農田、走進萃取槽,再落在你的膠囊裡。
研究指出,草本類產品的農藥問題比我們想像更普遍。例如 2021 年一項針對植物基保健品的分析發現,樣本中檢出的農藥種類多達 20 種以上,其中包含持久性農藥(如有機磷、有機氯),且在萃取濃縮後殘留量可能倍增(註2)。
從預防醫學與中醫角度看,草本本是身體的「和氣之物」,但若原料上沾黏著農藥,就像煮湯前忘記洗乾淨的藥材──味道再香,也帶著隱形負擔。
你可以提醒自己:選保健食品時,不只看有效成分,更要看它「從哪裡來、怎麼長大、怎麼被清洗」。一株乾淨的草木精華、天地靈萃,才值得交給你的身體。

重金屬污染為何常出現在植物萃取保健食品?
你可能會好奇:植物不是最純淨的禮物嗎?怎麼會牽扯到「重金屬污染」?事實是,植物就像一位沉默的採集者,會把土地裡的鉛、鎘、砷等元素通通吸進體內;一旦根部吸收了,它便無法排出,只能一層層累積。這也是為什麼在「植物萃取」的世界裡,重金屬常比你想像得更容易超標。
根據 2022 年一項針對草本與植物營養品的研究指出,部分補充品中的重金屬含量在萃取後會因濃縮效果而提升 3~15 倍,其中鉛與鎘的含量在特定產地更為顯著(註3)。換句話說,你以為在吞「草本保健品」,身體卻可能同時吞下土地來不及說出的故事──那些工廠煙囪、老舊礦區、受污染的灌溉水,都悄悄寫在植物纖維裡。
中醫古籍裡說「地氣失和,草木不佳」。土地若失衡,長出的草木就缺乏靈性,不但沒有補益,還可能成為負擔。選擇保健食品時,你不只是挑一種成分,而是在挑一塊土地的清白。
消費者如何選擇無毒保健食品?最實用的檢驗清單
或許你會想,「那我到底要怎麼挑,才不會讓身體吞下看不見的風險?」其實答案比你想得更簡單,也更需要一點溫柔的堅持。第一步,是確認是否有「重金屬四項」檢驗:鉛、砷、汞、鎘;第二步,是查看是否通過「農藥殘留多項檢測」,至少 300 項以上,才能把大部分高風險物質攔在門外。第三步,是留意「原料來源」──產地、栽種方式、是否有第三方實驗室的 COA。
2023 年一篇針對市售草本補充品的調查指出,具有完整檢驗的產品,其污染風險比未提供檢驗者低 70% 以上(註4)。換句話說,每一次你願意多看一張報告,就是替自己的身體築一道柔軟卻堅固的城牆。
如果說草本是天地的恩賜,那麼檢驗,就是我們對這份恩賜的守護。你值得吃下真正乾淨的靈萃,而不是一口看不見的負擔。
結論:讓身體只收進真正的好東西
我常跟讀者分享,選擇要吃進身體的東西,
就像在準備一鍋湯。
你不會把來路不明的藥材丟進鍋裡,
也不應把沒有來源、沒有檢驗的成分交給你的身體。
《神農本草經》提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
但經書同時提醒我們:草木必須「得地氣之正」,
才能展現原本的療性。
若土地失衡、源頭不潔,即使是天然的草本,也可能失了本味。
這些年,我越來越明白:
身體是最不會說謊的地方。
你給它的每一粒,它都會誠實接住;
無論是滋養,還是負擔。
所以,當你下次拿起一瓶保健食品時,可以這樣做——
第一,先確認它是否願意把來源說清楚。
土地、產地、栽種、萃取地點……
越透明的品牌,越值得托付。
第二,在吞下之前,先確認檢驗報告。
重金屬四項、農藥多項、微生物……
每一張檢驗,都是身體的護城河。
當你開始這麼做,你會察覺一件事——
身體真正要的,其實是「乾淨」,
不是多,而是對。
當草木回到純淨,它才能順著你的氣血,
在你心裡悄悄點亮一盞更舒服的光。
願你從今天起,都能為自己挑選真正乾淨的那一株現代靈萃。
願你的身體,只收下天地裡最清亮的那份好。
如果你願意,把你手上的產品拍給我看看,
我會陪你一起分辨——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 項目 |
看起來很天然,但風險較高的草本保健品 |
有做無毒檢驗、來源透明的草本保健品 |
| 原料來源與產地 |
僅標「植物萃取」、「天然草本」,未說明產地、中藥材來源與栽種方式。 |
清楚標示產地、原料來源,包含栽種方式、採收方法,甚至有契作或特定產區資訊。 |
| 農藥殘留風險 |
未主動公開農藥檢驗,多半使用模糊字眼(如「安心檢驗」),萃取後污染可能倍增。 |
提供 300 項以上農藥殘留檢測,附檢驗單位、批次與日期,結果清楚可查。 |
| 重金屬污染風險 |
未說明「重金屬四項」數據,或僅口語宣稱安全,來源與土壤風險不透明。 |
提供鉛、砷、汞、鎘四項檢驗結果,並附上法規標準與第三方實驗室的證明。 |
| 萃取與濃縮資訊 |
強調「高倍濃縮」但無檢驗資訊,可能把污染一併濃縮。 |
標示萃取方式,並於萃取後再次檢驗污染物,強調純淨而非只有濃度。 |
| 檢驗報告取得難易度 |
需私訊或詢問客服才提供,甚至無法取得。 |
產品頁、包裝或官網直接附檢驗連結或 QR code,可自行下載。 |
| 品牌透明度與態度 |
以行銷字眼為主,缺乏具體數據與標準。 |
公開標準、限制與批次差異,願意教育消費者如何挑選。 |
| 適合你的情境 |
快速購買、看廣告下手時容易誤選,長期可能增加身體負擔。 |
適合願意替自己把關的人,特別是關注肝腎負荷或長期保養的人。 |
| 建議你的下一步 |
先停下來,要求品牌提供「重金屬四項+農藥多項」再決定要不要吞。 |
可以納入日常保養,但建議定期查看品牌是否持續更新檢驗。 |
常見問題與回覆(FAQ)
問題 1|天然草本不是最安全的嗎?為什麼還會有農藥或重金屬?
很多人以為「天然」就等於「無害」,但植物其實像海綿一樣,會吸收土地裡的鉛、鎘、砷,也會把農藥殘留帶進體內。
《黃帝內經》提到「地氣不和,草木不成」,土地若受污染,草木本質就會改變。
因此草本保健品必須檢驗,確保沒有把「土地的傷」吞進身體。
問題 2|怎麼知道我手上的保健食品是不是乾淨的?
你可以從兩件事著手:
① 確認是否公開檢驗報告──至少包含重金屬四項、農藥多項檢測。
② 查看來源與產地──越透明的品牌越值得信任。
若產品連最基本的檢驗都不提供,建議你先不要吞。
問題 3|農藥檢測要看哪幾項?是不是只要寫「安心檢驗」就好?
「安心檢驗」四個字沒有法律定義,不能代表安全。
你應該查看:
- 300 項以上的農藥殘留檢測
- 是否標示「未檢出」或安全標準內
- 是否提供檢驗單位、批次與日期
有明確數字的報告,才是真正能保護你的。
問題 4|重金屬四項是哪些?為什麼重要?
重金屬四項包括:鉛、砷、汞、鎘。
草本植物會把土壤的重金屬吸進體內,而「萃取濃縮」會讓重金屬濃度提高數倍。
長期攝入會增加肝腎負擔,也可能影響神經與代謝。
確認重金屬檢驗,是替身體擋下最沉默的風險。
問題 5|如果品牌沒有提供檢驗,我還能相信它嗎?
若品牌不願提供資料,只表現得「越神祕越厲害」,那你更應該保持距離。
好的品牌會像《本草綱目》記載草木時一樣──來源、性味、用途說得清楚,不會遮遮掩掩。
保健品不是賭運氣,透明度越高,身體越安心。
本文作者: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總編輯: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參考文獻:
(註1)Marcus DM. What Should Clinicians Know About Dietary Supplement Quality? AMA J Ethics. 2022;24(5):E431-9. doi:10.1001/amajethics.2022.431
(註2) Nguyen CT, et al. Pesticide residues in herbal dietary supplements: occurrence, risk assessment, and regulatory implications. Sci Total Environ. 2021; 801:149739. doi:10.1016/j.scitotenv.2021.149739
(註3) Abdu MH, et al.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herbal dietary supplements: concentrations, origin analysi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J Hazard Mater. 2022; 424:127364. doi:10.1016/j.jhazmat.2021.127364
(註4) Singh SP, et 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herbal dietary supplements: contamination, safety verification, and regulatory perspectives. Food Chem Toxicol. 2023; 176:113871. doi:10.1016/j.fct.2023.11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