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林湘宛
追劇固然是面對生活的紓壓方式,但切記──絕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熬夜雖然不至於馬上對肝臟造成嚴重的傷害,但它也不會忘記這些日積月累的疲勞,一旦出現了難以逆轉的疾病就得不償失了。因此,追劇族的你可以學習護肝的好習慣與穴位按摩,讓你不再因為追劇而「爆肝」,用健康的身體繼續享受追劇的樂趣。

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總是壓的讓人喘不過氣,因此下班後追劇追到半夜,或許已經成為許多人用來遠離一切喧囂、放鬆身心的方式,然而在享樂的背後往往潛藏著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目前已經有多項研究明確指出,熬夜或不良的睡眠習慣會直接影響肝臟的功能,進一步引起肝臟疾病(肝功能下降、脂肪肝、肝纖維化等),同時也會使生理時鐘、代謝發生紊亂。

熬夜是如何一步步讓肝臟「疲憊不堪」的?

首先,研究指出肝臟血流最旺盛、功能最好的時間大約落在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正好對應中醫肝經、膽經循行的時間),並且「躺臥」的狀態才能讓肝臟獲得最大的血流(甚至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夜臥血歸於肝」),所以此時此刻還在沙發上追劇本身就會干擾肝臟進行修復與代謝廢物的功能。

其次,熬夜會使身體處於賀爾蒙失衡的狀態,讓能量代謝出問題,例如胰島素阻抗影響血糖穩定、肝臟變得容易累積脂肪,而熬夜追劇這個行為,免不了伴隨著進食更多消夜、零食(而且大部分都是高油、高糖分的食物),讓身體累積更多不必要的熱量,進而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風險。

此外,睡眠不足還會讓肝臟處於氧化壓力和發炎的狀態,長期下來損害肝細胞、引發慢性肝炎,甚至是肝臟的纖維化。研究發現每天平均睡眠時間少於4小時的人,其肝功能異常的機率遠高於睡眠 7-8 小時的人。

所謂的「爆肝」,就是當肝臟細胞損傷到無法順利執行代謝廢物、毒素的功能,或是生產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導致其他器官功能也逐漸衰竭的過程。雖然短期的熬夜追劇並不會明顯使肝功能發生異常,但長期下來仍舊是會對身體產生許多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追劇族自救守則:護肝不熬命的關鍵秘訣

1.補足睡眠債─若有預計要熬夜或是已經發生熬夜的時候,可以在白天時補眠 1~2小時,減少晚上的睡眠需求,消除熬夜帶來的疲勞感。切記不要累積到週末才補眠,這樣日夜週期節律才不會被嚴重打亂。

2.選擇無負擔飲食─當然,能夠不吃是最完美的,然而還是克制不住在追劇時想吃消夜的慾望,則是盡量減少高油、高糖的零食和宵夜,選擇健康的水果(芭樂、番茄等)、堅果或無熱量的小點心,減少肝臟額外的工作負擔。

3.補充護肝營養素─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C、E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柑橘、全穀物等,有助於肝臟的代謝功能及抗氧化作用。此外,部分中藥具有護肝的潛力,但務必經由專業中醫師的評估和處方後使用,切勿自行服用,例如黃耆、薑黃、柴胡等中藥,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都顯示可能具有修復肝臟損傷、減少肝纖維化的作用。

 

讓保肝穴位來維持肝臟健康

  1. 太衝穴(肝經原穴,是肝經氣血的根源):
  • 位置:位於足背第一趾骨與第二趾骨交界處的凹陷處。
  • 功效:按摩這個穴位幫助疏通肝氣、降肝火,有助於減少壓力、安神助眠,促進氣血循環。
  1. 肝俞穴(肝臟背俞穴,氣血輸注於肝臟的位置):
  • 位置: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或是以肩胛骨下緣為準,往下兩個脊椎)的棘突下,旁開約兩指寬。
  • 功效:按摩或艾灸能疏肝理氣、補養肝血,同時舒緩姿勢不良帶來背部痠痛。
  1. 期門穴(肝臟募穴,臟腑之氣聚集於胸腹位置):
  • 位置: 位於胸腹部,大約於乳頭垂直下方,第5根、第6根肋骨之間的凹陷處。
  • 功效:按摩此穴具有疏理肝氣、消積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梳理肝氣改善胸悶及消化不良等的症狀。
護肝穴位 位置說明 功效要點
太衝穴
(肝經原穴)
足背第一、第二趾骨交界處凹陷 疏通肝氣、降肝火;減壓、安神助眠,促進氣血循環
肝俞穴
(背俞穴)
第 9 胸椎棘突下,旁開約兩指寬(肩胛骨下緣下兩節) 疏肝理氣、補養肝血;並可緩解久坐引起的背部痠痛
期門穴
(肝募穴)
乳頭垂直下方,第 5–6 肋間凹陷處 疏理肝氣、消積化瘀;改善胸悶、消化不良等症狀

追劇固然是面對生活的紓壓方式,但切記──絕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熬夜雖然不至於馬上對肝臟造成嚴重的傷害,但它也不會忘記這些日積月累的疲勞,一旦出現了難以逆轉的疾病就得不償失了。因此,追劇族的你可以學習護肝的好習慣與穴位按摩,讓你不再因為追劇而「爆肝」,用健康的身體繼續享受追劇的樂趣。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liver-care-acupoints-night-owls/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飼主衛教參考,無法取代獸醫師的臨床診療與個別處方建議。如毛孩出現嚴重皮膚症狀或持續惡化,請儘速就診由專業獸醫師評估與處理。

Author picture
●主治項目:月經調理、痛經、更年期症候群、孕產調理、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落髮、青春痘、乾眼症、睡眠障礙、消化功能異常、顳顎關節症候群、下背痛、中風後遺症、耳鳴、暈眩
經歷
●現任:【昌盛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新月集產後護理之家講師暨巡診醫師】●學經歷:【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師】【君綺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 中醫師】
在中醫理論中認為,眼睛的健康主要與肝、腎等臟腑密切相關,《黃帝內經》裡曾提到「肝開竅於目」;《壽世保元》則提到「目者,肝腎之外候也。肝腎之精血充足,則光彩清明;肝腎之精血虧虛,則昏蒙眩暈」,因此在維持眼力最首要的就是維持肝血與腎精的充盈。而眼周又有多條經絡循行經過,如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攢竹;足少陽膽經的瞳子髎;以及足陽明胃經的承泣、四白,透過熱敷、按摩或是透過專業中醫師的針灸可以促進經絡的氣血暢通

在高科技進步的現代社會中,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也因為長時間盯著這些螢幕,導致眼睛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所謂的「藍光傷害」與「乾眼症」的發生。

藍光是怎麼傷害到我們的眼睛的?

藍光是波長介於400-500奈米之間的高能量可見光,主要來自於自然界的太陽光(與紫外線只有一線之隔),而在人工光源中則是源自於電子產品的螢幕。這種高能量的光源會穿透眼睛的角膜、水晶體,最後抵達視網膜,並可能在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的氧化傷害,進而產生角膜炎、白內障或黃斑部病變等疾病。

 

造成眼睛疲勞的真兇──「乾眼症」

事實上,研究指出在「正常」使用3C產品的情況下,它們所發出的藍光並會讓眼睛有顯著的病變,除非是直視太陽長達15分鐘以上。但為什麼人們在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仍會感覺到眼睛的疲憊呢?這其實是源自於我們的「用眼習慣」,在緊盯著螢幕的同時,人們平均眨眼的次數會減少至⅓,因此淚液蒸發的更多導致眼睛容易乾澀、疲勞,甚至出現異物感、燒灼感或視力模糊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乾眼症」。

 

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乾眼症呢?

除了上述的主觀症狀外,醫師會進行眼部的檢查,例如淚液分泌測試(Schirmer’s Test)──用濾紙放在下眼皮的位置,並測量5分鐘內淚水浸潤的長度,若小於5mm則表示有乾眼症。此外,醫師也會利用螢光染色的方式,分析淚膜、角膜與結膜的完整度來評估導致乾眼的來源。常見因用眼過度而造成的乾眼症類型為「缺水性」乾眼症。

 

改變生活習慣,維持日常好視力

  1. 20-20-20法則:每使用電子產品螢幕20 分鐘,就休息至少20 秒,在這 20 秒內看向距離約20 英尺(約6公尺)遠的物體。
  2. 維持眼部濕潤度:無論於室外或室內,都可以適時地配戴太陽眼鏡、護目鏡,避免眼睛直接吹到風,亦可額外透過人工淚液的補充維持眼部潤滑與濕度,但務必注意選擇不含有防腐劑的成分,避免使眼睛乾澀加劇。
  3. 補充抗氧化飲食: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類、亞麻籽油等,或是攝取富含維生素A、C、E及葉黃素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柑橘類等,這些營養素有助於改善淚膜穩定性,同時也能減少眼部的發炎反應。

 

護眼穴位按摩,中醫來幫忙!

在中醫理論中認為,眼睛的健康主要與肝、腎等臟腑密切相關,《黃帝內經》裡曾提到「肝開竅於目」;《壽世保元》則提到「目者,肝腎之外候也。肝腎之精血充足,則光彩清明;肝腎之精血虧虛,則昏蒙眩暈」,因此在維持眼力最首要的就是維持肝血與腎精的充盈。而眼周又有多條經絡循行經過,如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攢竹;足少陽膽經的瞳子髎;以及足陽明胃經的承泣、四白,透過熱敷、按摩或是透過專業中醫師的針灸可以促進經絡的氣血暢通,以下提供幾個常用於護眼保健的穴位提供給大家參考:

 

  1. 睛明穴(足太陽膀胱經)─位於上眼皮內側靠近眉骨處,具有疏風清熱、明目利竅的功效,是治療眼科疾病常用的穴位,特別適用於眼部疲勞、流淚的症狀。
  2. 風池穴(足少陽膽經)─位於後腦杓枕骨下肌肉凹陷之處,具有疏風解表、清利眼竅的功效,也有研究指出能增加淚腺分泌,對於眼部乾澀、疲勞具有明顯效果。
  3. 光明穴(足少陽膽經,與肝經相通)─位於小腿外側,腳踝上方5吋,具有疏肝明目的功效,對於視力模糊、眼睛乾澀具有不錯的療效。
  4. 太溪穴(足太陰腎經)─位於內側腳踝至腳跟中間的位置,具有補腎滋陰的效果,可透過補充水分緩解眼部的乾澀感。

 

護眼日常保健建議
20-20-20法則 每使用螢幕20分鐘,請至少休息20秒,並看向6公尺遠的物體,放鬆眼部肌肉。
維持眼部濕潤 避免風吹直吹,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必要時配戴太陽眼鏡或護目鏡。
補充抗氧化飲食 多攝取富含Omega-3、維生素A/C/E與葉黃素的食物,如深綠蔬菜、胡蘿蔔、鮭魚等。
中醫推薦護眼穴位
睛明穴(足太陽膀胱經) 上眼皮內側近眉骨,改善眼疲勞與流淚。
風池穴(足少陽膽經) 枕骨下凹陷處,促進淚腺分泌,舒緩乾澀與疲勞。
光明穴(足少陽膽經) 腳踝上5吋處,改善視力模糊與眼乾。
太溪穴(足太陰腎經) 內腳踝與腳跟中間,補腎滋陰,減緩眼睛乾澀。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eye-care-screen-fatigue-tcm/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林湘宛
中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月經調理、痛經、更年期症候群、孕產調理、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落髮、青春痘、乾眼症、睡眠障礙、消化功能異常、顳顎關節症候群、下背痛、中風後遺症、耳鳴、暈眩
現職
●現任:【昌盛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新月集產後護理之家講師暨巡診醫師】●學經歷:【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師】【君綺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 中醫師】
另外,在中醫理論中有部分的中藥被證實可能與調節壓力賀爾蒙相關(但還是提醒大家,一定要經過專業醫師開立處方才可以服用喔!): 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等功效,具有調節免疫反應、穩定賀爾蒙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可以減輕皮質醇的升高,並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氧化壓力)的潛力。 紅景天 (Rhodiola rosea):具有理氣養血、通脈平喘等功效,同時也被認為是很強效的適應原 (adaptogen),能幫助身體抵抗來自內外部的壓力並提振精神,現代藥理學研究則指出裡面的活性成分有助於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功能,可以維持皮質醇的穩定。 冬蟲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具有補肺益腎、改善虛弱的功效。有研究針對運動員比賽後的疲勞修復進行實驗,證實冬蟲夏草能夠有效降低皮質醇,進而達到抗疲勞和抗氧化的效果。

在減重門診中我們可能常聽到「明明我已經吃得很少了,為什麼體重還是不斷的上升?難道是代謝下降了嗎?」,事實上研究顯示基礎代謝率在20歲到40歲之間的變化並不大,然而在這段肩負工作與生活壓力的黃金時期,有一種壓力賀爾蒙已經悄悄在身體裡面作用,試圖囤積更多的脂肪「幫助」我們面對生活的挑戰,那就是皮質醇(Cortisol)。

皮質醇是一種在腎上腺在長時間感到壓力時分泌的固醇類荷爾蒙,其所造成的影響包括:

  1. 增加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皮質醇升高會刺激大腦中與食慾和獎勵相關的區域,導致對高糖、高脂肪等高熱量食物的強烈渴望,進而增加熱量攝取。
  2. 促進腹部及內臟脂肪形成:皮質醇會促進脂肪的儲存,尤其容易在腹部和內臟周圍堆積,形成所謂的「中心型肥胖」,同時造成代謝症候群的發生。
  3. 降低基礎代謝率:皮質醇會分解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使肌肉量減少,進而使基礎代謝率下降。

 

因此,長期處於高壓的人們,即使在飲食上有所節制,也可能因為皮質醇而難以擺脫肥胖的困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心理壓力外,睡眠不足、慢性疼痛、身體受傷發炎,甚至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同樣會對身體造成生理上的壓力,進而讓皮質醇的升高。

 

美國哈佛醫師莎拉.加特佛萊德(Sara Gottfried)曾說過「當體內的賀爾蒙生化反應不良時,再多的運動也沒辦法幫助減重」,因此其提出了「賀爾蒙重整飲食法」,藉由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來調節那些與肥胖息息相關的賀爾蒙,其中就包括了上述的皮質醇,還有雌激素、胰島素、瘦體素與生長激素等,以下節錄幾個裡面提出的重要觀念:

  1. 戒掉影響7種賀爾蒙的食物:其執行的方法為以三天為期去一項項戒除會影響特定賀爾蒙的食物,例如紅肉、酒精、加工食品、精緻澱粉、水果、咖啡因、乳製品,並可以藉由體重的變化去觀察自己可能是何種賀爾蒙的失衡。
  2. 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體重每公斤1.1-1.4g,而較優質的選擇為魚類、家禽、豆類、雞蛋等。充足的蛋白質有助於維持肌肉量、增加飽足感以及穩定血糖。
  3. 增加睡眠品質幫助舒緩壓力:睡前可以藉由冥想、瑜伽、泡熱水澡幫助身體放鬆而更好的進入睡眠,而良好的睡眠能促進瘦體素分泌並抑制飢餓素,如此一來食慾就不會過於旺盛。

 

另外,在中醫理論中有部分的中藥被證實可能與調節壓力賀爾蒙相關(但還是提醒大家,一定要經過專業醫師開立處方才可以服用喔!):

  1. 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等功效,具有調節免疫反應、穩定賀爾蒙的作用,在動物實驗中可以減輕皮質醇的升高,並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氧化壓力)的潛力。
  2. 紅景天 (Rhodiola rosea):具有理氣養血、通脈平喘等功效,同時也被認為是很強效的適應原 (adaptogen),能幫助身體抵抗來自內外部的壓力並提振精神,現代藥理學研究則指出裡面的活性成分有助於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功能,可以維持皮質醇的穩定。
  3. 冬蟲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具有補肺益腎、改善虛弱的功效。有研究針對運動員比賽後的疲勞修復進行實驗,證實冬蟲夏草能夠有效降低皮質醇,進而達到抗疲勞和抗氧化的效果。
中藥名稱 主要功效 對皮質醇與壓力的影響
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補氣升陽、益衛固表、調節免疫、穩定賀爾蒙 動物實驗顯示可減輕皮質醇升高,有清除自由基潛力
紅景天
(Rhodiola rosea)
理氣養血、通脈平喘、適應原、提振精神 活性成分可調節 HPA 軸,維持皮質醇穩定
冬蟲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補肺益腎、改善虛弱、提升體力 有研究顯示可有效降低皮質醇,具抗疲勞與抗氧化功效

你也是壓力型肥胖的無辜受害者嗎?不妨試試看透過生活、飲食的調整來減緩身體賀爾蒙的失衡,或是尋求專業的醫療人員(包括中西醫師、營養師、諮商師)的協助。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cortisol-weight-gain-herbal-remedy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林湘宛
中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月經調理、痛經、更年期症候群、孕產調理、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落髮、青春痘、乾眼症、睡眠障礙、消化功能異常、顳顎關節症候群、下背痛、中風後遺症、耳鳴、暈眩
現職
●現任:【昌盛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新月集產後護理之家講師暨巡診醫師】●學經歷:【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師】【君綺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 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