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大腸癌是台灣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但透過日常生活的健康管理,我們可以有效降低風險。腸道健康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規律的腸胃蠕動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減少腸道細胞病變的機率。黃熟香蕉因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果寡糖和山梨醇,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排便,適合用來預防便秘。而綠色香蕉則因抗性澱粉和果膠含量較高,可能加重腸道負擔,不建議便秘者食用。 在篩檢方面,50歲以上人群應每兩年進行一次糞便篩檢,或根據風險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或特殊腸道疾病者需提早進行檢查。日常飲食中,應攝取豐富的高纖食物並保持適量運動,以促進腸道健康。結合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智慧,我們可以透過飲食、篩檢和健康習慣達到「治未病」的目標,守護腸道健康,遠離疾病風險。

「你知道嗎?根據台灣最新癌症統計,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癌症發病率之首,平均每年新增約1萬5千名患者(註1)。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僅有不到一半的高風險族群會主動接受篩檢。你的腸道健康現在處於什麼狀況?你是否曾出現便秘、排便不順等問題,卻總是輕忽不理?這些看似輕微的症狀,實際上可能是身體對健康問題發出的警訊。若長期忽視,腸道內的毒素累積,最終或將引發大腸癌等重大疾病的風險。

 

但別擔心!好消息是,透過簡單的日常保健措施,尤其是飲食調整與定期檢查,我們可以大幅降低患病風險。接下來,我們將告訴你如何從改善腸胃蠕動做起,打造一套專屬於你的腸道健康防護策略。」

參考文獻:

  1.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Taiwan. (2023).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 Available at: MOHW.gov.tw.

 

 

大腸癌的預防策略:為何腸胃蠕動至關重要

你知道便秘與大腸癌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嗎?研究顯示,腸道健康不佳、排便不順可能導致腸道內毒素累積,進一步增加腸細胞病變風險。腸胃蠕動是腸道代謝的關鍵,透過規律的蠕動可促進廢物排出,降低細胞長期接觸有害物質的機率。

 

根據中醫理論,《黃帝內經》提到:“腸胃者,水谷之海也”,強調腸胃在營養吸收與排泄中的核心作用。現代醫學也指出,腸道內的細菌群平衡、腸壁健康等因素對預防大腸癌至關重要。缺乏膳食纖維、長期便秘或排便不規律,可能導致腸道慢性炎症,進而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註1)。

 

因此,預防大腸癌的第一步,是保持腸胃的順暢運作。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香蕉、全穀類及綠色蔬菜,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排便障礙的發生。同時,定期進行腸道檢查也是降低風險的關鍵措施。

 

香蕉的營養價值與腸道健康的助益

當你便秘時,會不會有人建議你「吃根香蕉,幫助排便」?但你知道香蕉的顏色會影響效果嗎?成熟的黃色香蕉與未成熟的綠色香蕉在營養成分上有明顯差異。黃色香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果寡糖和山梨醇,這些成分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同時,果寡糖在腸道中作為益生元,能促進有益菌生長,提升腸道菌群的平衡,改善腸道環境。

 

相對而言,綠色香蕉中的抗性澱粉與果膠含量較高,這些成分不易被腸道消化。雖然抗性澱粉有助於延長飽足感,但對便秘者而言,卻可能加重腸道負擔,導致排便更加困難。因此,想要透過香蕉改善便秘,應選擇已經完全成熟的黃色香蕉,而非生香蕉。

 

現代研究指出,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能有效降低結直腸癌的風險(註2)。透過適當攝取香蕉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在促進腸道健康的同時,減少大腸癌的風險。

 

 

錯誤食用香蕉的風險:便秘反而惡化?

你是否曾因為吃了綠色香蕉後,感到腹脹或排便更加困難?這是因為綠色香蕉中的抗性澱粉與果膠對消化系統有特殊影響。抗性澱粉難以被腸道酶分解,進入大腸後可能導致脹氣和不適(註3。同時,綠色香蕉還含有鞣質,具有收斂作用,可能使排便更加困難,對便秘患者尤其不利。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食用黃色香蕉。對於糖尿病患者或需控制血糖的人群來說,成熟的香蕉中含有較高的天然糖分(如葡萄糖和果糖),需謹慎控制攝取量。此外,對某些腸道敏感者,過量攝取香蕉可能引發輕微腹脹或不適。

 

因此,選擇香蕉時應考慮自身情況與需求。對於便秘者,選擇果皮略帶黑斑的黃色香蕉是更理想的選擇。適量食用,搭配其他高纖維食物和足夠的水分攝取,才能真正改善腸道健康,預防相關疾病。

 

日常預防策略:如何以飲食提升腸道健康,降低大腸癌風險

預防大腸癌不僅需要均衡的飲食管理,還需依據風險等級進行定期篩檢。科學研究顯示,每日攝取約25至30克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減少腸道內有害物質停留時間,進而降低結直腸癌風險(註4)。高纖食物如香蕉、全穀類、蔬菜和水果,是腸道健康的重要助力。早餐時可以將香蕉搭配燕麥片、奇異果或優格,作為腸道保健餐的一部分。

 

除了飲食,正確的篩檢策略也是關鍵。目前在台灣主流的大腸癌篩檢方式有兩種:50歲以上一般人群建議每兩年進行一次免疫法糞便篩檢,或直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糞便篩檢呈現陽性反應,應立即接受大腸鏡檢以進一步確認。對於有家族史或40歲以上風險族群,如一等親曾患大腸癌或有1公分以上的大腸息肉者,則建議直接進行大腸鏡篩檢。此外,罹患特殊多發性息肉症候群或發炎性腸道疾病(IBD)者,應更早開始篩檢與追蹤。

 

檢查結果若顯示完全正常且清腸狀況良好,可於五至十年後再進行追蹤。若檢查時清腸狀況不佳,則應在一年內重複檢查。透過定期篩檢與健康飲食結合,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守護腸道健康。

 

中醫與現代預防醫學的智慧結合

《黃帝內經》提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句話強調了均衡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腸道是人體吸收營養、排出毒素的關鍵器官,脾胃功能的正常運作對於健康至關重要。在中醫的理論中,腸道健康不僅影響氣血的運行,還關係到全身陰陽平衡。

 

現代醫學的研究則指出,膳食纖維的攝取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並有效降低大腸癌的風險。同時,定期進行腸道篩檢,尤其對於有家族病史或高風險族群,更是預防癌症的重要步驟。每兩年進行一次免疫法糞便篩檢,或在需要時接受大腸鏡檢查,都能及早發現潛在問題,進一步保護腸道健康。

 

透過中醫的養生智慧和現代科學的數據支持,我們可以從飲食、篩檢和生活習慣入手,全面提升腸道健康,達到「治未病」的預防目標,讓生命之河持續保持暢通與活力。現在,從選擇高纖飲食和健康生活習慣開始,你也能守護自己的健康長城。

 

參考文獻:

  1. Ma, Y., Yang, Y., Wang, F., Zhang, P., Shi, C., Zou, Y., & Qin, H. (2020). Fiber intak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45(7), 1830-1838. DOI: 10.1002/ijc.31908.
  2. Park, Y., Hunter, D. J., Spiegelman, D., Bergkvist, L., Berrino, F., van den Brandt, P. A., … & Willett, W. C. (2020). Dietary fiber intak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PLOS Medicine, 17(1), e1002912.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2912.
  3. Slavin, J. L. (2021). Dietary fiber and body weight regulation. Nutrition Today, 56(1), 32-38. DOI: 10.1097/NT.0000000000000451.
  4. Aune, D., Keum, N., Giovannucci, E., Fadnes, L. T., Boffetta, P., Greenwood, D. C., … & Norat, T. (2020). Dietary fiber and breast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Annals of Oncology, 31(6), 787-796. DOI: 10.1016/j.annonc.2020.03.289.

 

 

腸道健康比較表格

項目 內容
腸道健康重要性 腸道是營養吸收和毒素排泄的核心,排便不順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
黃色香蕉 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果寡糖與山梨醇,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排便。
綠色香蕉 富含抗性澱粉與果膠,難以消化,可能導致腹脹及便秘惡化。
篩檢建議 50歲以上每兩年進行免疫法糞便篩檢,或根據風險進行大腸鏡檢查。
預防策略 每日攝取高纖食物,搭配規律運動與定期篩檢,維持腸道健康。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經常便秘時,應該如何選擇香蕉?
回覆:當你便秘時,應選擇已完全成熟、帶有黑斑的黃色香蕉。黃色香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果寡糖和山梨醇,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避免食用綠色香蕉,因其抗性澱粉和果膠含量較高,反而可能加重便秘症狀。

 

問題2:腸道健康與大腸癌的關係是什麼?
回覆:腸道健康不佳可能導致毒素在腸道內堆積,增加細胞病變的風險,進而提高大腸癌的發病機率。排便不順或長期便秘是潛在風險因子。因此,保持腸胃蠕動正常、飲食富含膳食纖維、定期排便,都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措施。

 

問題3:哪些人應該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
回覆:一般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兩年進行一次免疫法糞便篩檢,或接受大腸鏡檢查。如果有家族病史(如一等親罹患大腸癌或大腸息肉),或患有特殊多發性息肉症候群或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應在40歲後開始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此外,篩檢結果異常者需依情況縮短篩檢間隔。

 

問題4: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升腸道健康?
回覆:每日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香蕉、全穀類、綠色蔬菜等,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預防排便障礙。除此之外,建議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分,保持適量運動以促進腸道活力。同時,避免久坐、戒菸限酒,並保持規律的排便習慣。

 

問題5:吃香蕉會不會影響血糖?
回覆:成熟的黃色香蕉含有一定量的天然糖分(如果糖、葡萄糖),因此需控制攝取量,特別是對於糖尿病患者或需管理血糖的人群。建議一次食用半根至一根香蕉,並搭配高纖維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以減緩血糖上升速度。如有疑慮,可向醫師或營養師尋求專業建議。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每天都花點時間和另一半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不管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的事情,都要互相聆聽,這樣才能增進彼此的了解和親密,喝湯哲學即是最佳例證。好喝的湯透過分享會更加美味,不好喝的湯彼此抱怨也能夠增加品嘗的娛樂。因此,溝通就如情話,是鞏固伴侶情感的黏著劑,更可能放大快樂,提升彼此面對困境的力量哦!

嘿,親愛的…

你有喝過煲湯嗎?或是,其實你根本就是個煲湯愛好者呢?煲湯之所以受到喜愛,除了是因為人們喝到熱湯會感受到滿滿的溫暖,更因為它濃厚的韻味與風味衝擊了味蕾,讓我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所有食材的完美交融。

溝通,其實就如煲湯一樣。想要品嘗一鍋香濃味美的煲湯,必須經過小火持續的慢熬,讓每個食材在不流失原始的風味下,與其他食材交互融合,迸出多元溫潤的新滋味。溝通亦是如此,沒有速成的捷徑,更不存在以犧牲自我來換取長久關係。

因此,和另一半的「煲」溝通便是一門維繫健康互動、愈溝通愛愈深的學問。一旦學會了,就能夠輕鬆解鎖幸福的大門,讓關係越煲越溫暖,愈談愈香醇。讓我們來看看怎麼做才能打造健康的伴侶溝通,一起享受溫馨幸福的生活吧!

一、「細水長流」,溫柔溝通

就像每天的飯菜一樣,溝通也需要「慢火燉煮」。讓火源持續燃燒,加溫彼此的情感,自然就能減少關係的冷凍期,彼此也能藉由時刻的溝通,讓關係不會因情緒的一次性爆發而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重要的是,溫柔的溝通建立在看見伴侶的需求,太強烈的態度容易帶給對方壓力,就好比火上加油將燒盡伴侶間的愛意與默契。因此,要時不時的「煲」一下溝通湯,讓彼此的情感溫度保持穩定,增添香濃滋味。

 

二、「傾聽」是黃金法則

當另一半開始傾訴,記得要「耳朵開大」。別只聽字面意思,要注意他們的情感和身體語言。一碗好湯在於多層次的味蕾堆疊,與細緻的風味呈現。而溝通時人們所使用的字眼、音量、語調、姿勢、行為等,便是成就一鍋溝通好湯,最不容忽視的細節與魔法。別忘了,「眼睛聽得比耳朵還靈敏」哦!

 

三、「我」比較重要

當你有什麼感受或需求時,記得要用「我」的方式表達。例如:「我覺得」、「我需要」,這樣會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的想法,避免誤解和衝突的發生。煲湯亦是如此,蘿蔔自然不希望被當作玉米,最後與排骨被迫呈現一碗玉米排骨湯,甚至是根本做不到。因此,清楚了解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食材,想與對方融合出什麼滋味,先確立自我定位與需求,後續的料理都會顯得更有方向與方法哦!

 

四、「合則共存,樂則相隨」

當衝突出現時,別急著大吵大鬧,要冷靜處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好比煲湯,食材調性相符自然能夠熬出一鍋好湯,那此時我們要做得便只有確保食材沒有壞掉或變質。因此,衝突時我們是否也能夠先覺察並拿掉暫時出現的負面情緒,以免讓變質的自己壞了經營許久的關係呢?其實,好湯也並不存在絕對的食譜,就算食材調性不見得那麼合拍,但你覺得好吃也就不枉是一碗好湯了!相處亦是如此,相處愉快與否不見得與彼此的個性絕對相關,雙方處的舒服當然最好,但只要出現不舒服的情緒,短暫地抽離,都是為了下次熬湯的風味碰撞做準備哦!

 

五、「溝通就像情話一樣,要時不時的說出來」

每天都花點時間和另一半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不管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的事情,都要互相聆聽,這樣才能增進彼此的了解和親密,喝湯哲學即是最佳例證。好喝的湯透過分享會更加美味,不好喝的湯彼此抱怨也能夠增加品嘗的娛樂。因此,溝通就如情話,是鞏固伴侶情感的黏著劑,更可能放大快樂,提升彼此面對困境的力量哦!

 

最後,記得定期進行「關係檢查」。就如同煲湯需要各個階段的品質控管,才不會熬了許久,入口時才發現竟是一鍋臭湯。記得適時看看彼此的關係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並共同制定溝通規則,讓溝通變得更加順暢。

 

打造健康的伴侶溝通,如同煲一鍋好湯,需要耐心和溫柔,也要調和自己與對方的風味。只要你願意付出努力,相信你們的關係一定會更加堅固,幸福就在不遠處等著你們。一同加油!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stop-fighting-start-loving-couple-talk-hacks/

Author picture
陳莉婷
諮商心理師
專長:●專長項目: 【情緒與壓力調適】【自我探索與個人成長】【悲傷失落輔導與自我療癒】【兒童及青少年諮商】
現職
●現任:【童伴心理治療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同伴心理諮商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同在心理諮商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攝護腺肥大與陽痿,過去是許多男性難以啟齒的話題,但如今,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不再逃避。透過正確的資訊、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醫療與保健食品輔助,每一位男性都可以掌握自己的性福與健康主導權!請記得——每天多喝水、養成躺對姿勢、改善壞習慣,再加上伴侶的支持與科學方法,這些不再只是保健小事,而是改變人生的重要起點。現在,就從今天起,開始行動吧!

攝護腺肥大是什麼?現代男性的沉默殺手

你知道嗎?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超過50%的50歲以上男性都可能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而且這個比例會隨著年齡上升而快速增加。不少人以為這只是「老人家的毛病」,其實從40歲起,身體就可能默默埋下這個地雷。

那麼,什麼是攝護腺肥大?簡單來說,攝護腺(Prostate)是一個位於膀胱下方、包住尿道的小腺體。當它逐漸變大時,會擠壓尿道,導致排尿困難、頻尿、夜尿等困擾。而這些症狀看似小事,其實會影響睡眠、心理狀態,進而影響性功能!

除了排尿問題外,更讓人震驚的是,很多人完全沒想到:攝護腺肥大竟與陽痿息息相關!

攝護腺肥大如何導致陽痿4大危機?醫學研究告訴你真相!

陽痿(勃起功能障礙)是許多男性難以啟齒的問題,但事實上,它與攝護腺健康密不可分。當攝護腺肥大時,以下4大危機機制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性功能:

神經壓迫與血液循環受阻:肥大的攝護腺可能壓迫相關神經及血管,導致陰莖血液流動不順,影響勃起。

荷爾蒙變化:攝護腺肥大與男性賀爾蒙代謝異常有關,這會進一步抑制性慾與勃起能力。

藥物副作用:許多治療攝護腺的藥物(如α阻斷劑)雖可改善排尿,但也可能導致性慾減退、射精障礙。

心理壓力加劇:長期排尿不順、夜尿多次影響睡眠,造成精神壓力,間接影響性表現。

攝護腺肥大引起的變化 對性功能的影響
神經血管受壓 血液流動受阻,影響勃起
荷爾蒙異常 性慾下降,陽痿風險提升
治療藥物副作用 射精困難、性慾降低
慢性疲勞與心理壓力 勃起時間縮短、硬度不足

看到這裡,你還能忽視攝護腺健康的重要性嗎?

每天多喝水對攝護腺有用嗎?醫師這樣說

「喝水有那麼重要嗎?」很多人心裡會冒出這個疑問。答案是:絕對重要!尤其是對攝護腺健康來說,「喝對水」甚至可能決定你未來的性生活品質。

首先,足夠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降低泌尿道感染機率。這對容易尿道堵塞或感染的攝護腺患者非常重要。另外,適當的水分可以讓尿液較為稀釋,減少尿道刺激。

不過,喝水也要有技巧!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定時定量」,避免晚間攝水過多導致夜尿增加。

正確喝水法則建議如下(泌尿道、腎臟及其他疾病患者,請務必諮詢醫師的建議下進行):

時間 建議水量
起床後 300-500ml
早餐後 500ml
午餐前 600ml
下午3點 600ml
晚餐前 600ml
晚餐後 300ml(酌量)

這樣的喝水方式不但能保持身體水分平衡,也能降低攝護腺的壓力,進一步減輕陽痿的風險。

每天「躺這樣做」能改善攝護腺?實測有效

你知道嗎?原來「躺對方式」也能幫助改善攝護腺問題,這不是開玩笑!許多人近年發現,某些躺姿與呼吸調整法,對減緩攝護腺壓力、提升骨盆血流有明顯效果。

推薦的姿勢:「仰躺抬腿式」
這個姿勢簡單又不費力:仰躺在地上或床上,雙腿靠牆伸直,維持10-15分鐘。此動作能:

促進骨盆區域血液循環

減少攝護腺腫脹

緩解長時間坐姿導致的壓力

搭配深呼吸法,更能讓副交感神經啟動,幫助身體放鬆,改善睡眠與賀爾蒙分泌。

為什麼有效?
因為骨盆底肌肉(Pelvic Floor Muscles)是攝護腺健康的關鍵之一。透過適當的姿勢與放鬆,能讓這些肌肉恢復正常功能,進而改善性功能。

攝護腺肥大的其他常見症狀與風險

除了陽痿,攝護腺肥大還會帶來許多令人困擾的症狀。如果你或你身邊的男性有以下狀況,可得注意了:

頻尿(特別是晚上睡覺時)

尿不乾淨、滴滴答答

排尿困難,要等很久才能出來

突然尿急、忍不住

腹部脹痛感、下背痛

如果忽略這些症狀,不僅可能惡化成尿滯留(無法排尿),還可能併發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腎臟病變等嚴重後果。

攝護腺肥大與生活習慣有關嗎?6個壞習慣你中幾個?

很多人會問:「我明明沒有家族病史,為什麼還會攝護腺肥大?」其實,除了年齡與基因之外,生活習慣才是關鍵推手。以下這六個壞習慣,是許多男性忽略的風險因子:

1. 久坐不動
長時間坐著辦公、開車,容易造成骨盆血液循環不良,讓攝護腺腫脹、壓力增大。

2. 飲食高油高鹽
油膩食物、加工品會促進體內發炎反應,讓攝護腺更加敏感、肥大。

3. 長期抽菸飲酒
尼古丁與酒精會損害血管內皮,讓血液循環惡化,直接影響攝護腺與性功能。

4. 睡眠不足
熬夜會讓身體荷爾蒙失調,削弱免疫力與腺體修復能力,加速攝護腺退化。

5. 不喝水或喝錯時間
不喝水或只在夜間狂喝水,會加重膀胱負擔、夜尿頻繁,影響攝護腺健康。

6. 忽視排尿困難的徵兆
很多人有症狀卻拖延就醫,等到問題嚴重才後悔,延誤黃金治療期。

壞習慣 對攝護腺的影響
久坐不動 骨盆血液不流通,攝護腺壓力上升
高油鹽飲食 誘發慢性發炎,加重腫脹
菸酒過量 血管損害,性功能下降
熬夜晚睡 賀爾蒙分泌失調,降低腺體修復
錯誤飲水習慣 夜尿多,膀胱與攝護腺壓力加重
忽視初期症狀 延誤治療,導致惡化

改掉這些習慣,不只保護攝護腺,更能守住性福人生!

攝護腺肥大的早期警訊千萬別忽略!

大多數男性對「攝護腺肥大」的初期症狀沒什麼警覺,總以為只是壓力大、水喝多,其實這些小小的變化就是身體在求救。

你有這些症狀嗎?請立刻警覺!
小便斷斷續續,無法一口氣排乾淨

常感覺尿意,但去廁所卻又尿不出來

夜間起床如廁次數多達3次以上

排尿前需要等很久,甚至要用力

排尿後仍有「殘尿感」

性功能逐漸退化,勃起力道變差

這些表現都是攝護腺肥大的早期警訊,建議盡早就醫檢查,例如進行經直腸超音波(TRUS)、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等,才能提早掌握病情。

天然保健食品真的有效嗎?

市面上各種號稱「保護攝護腺、改善性功能」的產品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但這些真的有用嗎?

常見保健成分:
鋅(Zinc):參與男性賀爾蒙合成,有助維持攝護腺功能

南瓜籽萃取物:抗氧化、抗發炎,可緩解排尿不順

蕁麻根(Nettle Root):具有天然荷爾蒙調節效果

鋸棕櫚(Saw Palmetto):最常見的攝護腺保健成分,有助縮小肥大體積

成分 功效 科學支持
維持賀爾蒙與精子品質
南瓜籽 緩解攝護腺發炎
蕁麻根 調節男性賀爾蒙
鋸棕櫚 改善排尿與性功能

當然,保健品不能取代醫療,但做為輔助改善手段,確實有效。但請選擇有檢驗、無西藥成分的合法產品,才能安心服用。

攝護腺肥大的三大治療方式,哪種最適合你?

當攝護腺肥大問題嚴重時,單靠生活改善可能已不足,此時可選擇醫師評估後的治療選項。

一、藥物治療
α阻斷劑:幫助放鬆膀胱與攝護腺肌肉,改善排尿困難

5α-還原酶抑制劑:縮小攝護腺體積,減少進一步肥大

二、微創手術
如TURP(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適合肥大嚴重又不適合服藥的病患

三、最新雷射療法
綠光雷射、HOLEP等,可降低出血與恢復時間,漸成新趨勢

每種療法都有其利弊,務必諮詢泌尿科專科醫師,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途徑。

男性中年危機!從攝護腺到性能力全方位保養

隨著年齡增長,男性身體開始面臨一連串生理變化,被稱為「男性更年期」。這時候,攝護腺肥大與性能力下降經常同步出現。

這段時期的三大挑戰:
睪固酮下降:睪固酮(Testosterone)是男性重要的荷爾蒙,年過40後每年下降1%左右,造成性慾降低、疲憊感加重。

新陳代謝減慢:容易堆積內臟脂肪、影響血液循環,間接加重攝護腺壓力。

情緒波動大:賀爾蒙變化導致焦慮、憂鬱、暴躁等情緒問題,進一步打擊性表現。

那該怎麼辦?
保持規律運動,特別是重訓與骨盆底訓練。

補充鋅、維他命D、Omega-3,有助荷爾蒙平衡。

建立固定睡眠與作息,強化荷爾蒙分泌。

接受必要的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TRT),但須由醫師評估進行。

問題 對身體的影響 改善方式
睪固酮下降 性慾、體力、情緒低落 補鋅、適當運動
代謝變慢 肥胖、血液循環差 多喝水、有氧運動
情緒不穩 影響性生活、工作效率 深呼吸、諮商協助

別小看這段轉變期,只要用對方法,你依然可以「熟男翻身」!

攝護腺肥大可以預防嗎?5個方法早一步保養

許多人以為攝護腺肥大是無法避免的老化現象,但其實只要提早保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有機會延緩或減少風險的!

預防攝護腺肥大的5個關鍵方法:
控制體重與腰圍:肥胖會促進發炎反應,加重攝護腺負擔。

規律性生活:適度排精有助於清除攝護腺管道,預防阻塞。

多吃抗發炎食物:像是番茄(茄紅素)、魚油、綠茶。

避免憋尿與久坐:排尿延遲與骨盆壓力都會影響攝護腺。

定期健康檢查:40歲以上男性建議每年檢查一次PSA。

預防方法 具體作用
規律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肥胖
補充營養素 平衡荷爾蒙,降低發炎
適量飲水 保護泌尿系統,減少刺激
良好排尿習慣 避免攝護腺過度負擔
心理壓力管理 減少荷爾蒙波動

「預防勝於治療」,千萬別等到夜尿三次才開始後悔!

女性如何協助伴侶面對攝護腺與性功能問題?

攝護腺與性功能的議題,不只是男性的事,女性伴侶的理解與支持也是關鍵。面對男性的退化期,另一半的態度可能直接影響恢復速度。

女性可以怎麼做?
多傾聽、不責備:男性往往自尊心強,越責備越封閉。

主動了解相關知識:一起研究飲食、運動與治療選項。

鼓勵就醫與檢查:陪伴看診能減少男性的羞愧與抗拒。

維持親密關係:即使性功能下降,也能藉擁抱、按摩增加親密感。

共同行動:例如一起運動、健康飲食,讓保健變成日常習慣。

記住,這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伴侶之間的共同挑戰。

攝護腺肥大的誤解與迷思,你中招了嗎?

關於攝護腺肥大,民間流傳許多說法,其實很多都是錯誤觀念,不僅誤導還可能害人延誤治療。

常見誤解整理如下:

迷思 真相
只有老人會有 錯!40歲以上都有可能發病
喝水會加重病情 錯!正確喝水反而有助於排毒
手術會不舉 錯!現代手術風險低,並非人人會性功能障礙
攝護腺肥大會變癌症 錯!兩者是不同疾病,但需持續監控

破解這些誤解,是邁向健康第一步。

別讓沉默殺手偷走你的性福與健康

攝護腺肥大與陽痿,過去是許多男性難以啟齒的話題,但如今,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不再逃避。透過正確的資訊、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醫療與保健食品輔助,每一位男性都可以掌握自己的性福與健康主導權!請記得——每天多喝水、養成躺對姿勢、改善壞習慣,再加上伴侶的支持與科學方法,這些不再只是保健小事,而是改變人生的重要起點。現在,就從今天起,開始行動吧!

常見問題 FAQ

1. 攝護腺肥大會自己好嗎?
不會,若無治療或保健介入,症狀只會越來越嚴重。

2. 多喝水會讓頻尿更嚴重嗎?
錯誤的喝水方式可能會,詳細請尋找專業醫師諮詢。

3. 攝護腺肥大可以吃南瓜籽嗎?
南瓜籽富含鋅與抗氧化成分,有助保護攝護腺。

4. 手術會不舉嗎?
現代手術大多使用微創技術,發生性功能障礙的機率已大幅下降。

5. 攝護腺肥大會變成前列腺癌嗎?
兩者是不同疾病,但有部分重疊症狀,需定期檢查排除風險。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