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郭雨欣
預防中暑?中醫師這麼說,7祕訣教你有效預防
正常情況下,當外在溫度升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便會運作,引發流汗反應,汗水蒸發的過程就能讓體表降溫。假如溫度持續上升,汗水流失過多,即可能導致身體脫水,出現電解質不平衡或抽筋的現象。特別要注意的是,人體處於超過41°C的環境時,只要45 分鐘至8小時就會造成身體蛋白質破壞、肌溶症,甚至出現體內多重器官衰竭。

明明還沒到夏天,怎麼我就出現中暑的症狀?

夏天為何只有我常常在中暑?

快要接近入秋,暑氣、濕氣怎麼又纏上我了?

 

夏日炎炎,冰飲、冷氣全都來,就容易出現身體不適:口渴、身熱、頭暈重痛、疲倦、想吐食慾差、小便色黃味重、大便軟黏。這些都是標準的「外有表邪,內停水濕」,過多寒濕生冷包圍暑氣,引起「暑傷寒濕」,造成難纏的濕熱持續積在體內難以消散,甚至有些人還會伴隨皮膚出現濕疹搔癢或小紅疹。

 

知己知彼,我們必須先來了解:

中暑的中、西觀點

西醫的中暑,指的是熱衰竭(Heat exhaustion)或是熱昏厥(Heat stroke),通常是因暴露在炎熱的環境中,導致身體喪失調節體溫的功能。

正常情況下,當外在溫度升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下視丘」便會運作,引發流汗反應,汗水蒸發的過程就能讓體表降溫。假如溫度持續上升,汗水流失過多,即可能導致身體脫水,出現電解質不平衡或抽筋的現象。

特別要注意的是,人體處於超過41°C的環境時,只要45 分鐘至8小時就會造成身體蛋白質破壞、肌溶症,甚至出現體內多重器官衰竭。

 

中醫的中暑,可分為陽暑及陰暑

陽暑─出現熱急症,體溫上升,就像是西醫說的「熱痙攣」、「熱衰竭」。

遇到這種狀況,以優先降溫為原則。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去除過多衣物,並可用清涼的飲料瓶或冰袋敷在脖子、腋下、腹股溝處,加速身體降溫。狀況如無改善或加重,甚至出現譫妄、癲癇、神志不清、昏迷等中樞神經功能失調症狀,請立即撥打119緊急送醫。

常用藥方:白虎湯、白虎加蔘湯、清暑益氣湯。

 

陰暑─可能出現身微熱(量不出發燒),疲倦、頭痛、噁心,有點類似感冒的症狀。

治療陰暑就是中醫的強項,通常發作的時間可以從幾天至幾週,覺得身熱、口乾便想飲冰止渴,結果只舒服了幾分鐘,過後更加不適,服西藥通常改善不大,常常惡性循環到人很不舒服,才想到可以找中醫調理。

常用藥方:五苓散、生脈飲、香薷飲、藿香正氣散。

 

預防勝於治療,其實只要注意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就能大幅減少夏日生病的機會。

 

有關預防中暑的7個秘訣看過來

1.避免過熱─盡量避免中午12點至下午2點間安排室外活動,室內也必須保持通風。

2.衣物透氣─衣物以通風、吸汗的材質為佳,流汗過多時需更換。

3.少食生冷─減少吃生食、喝冰手搖飲的機會。天熱食物若未保存得宜,或是喝到大腸桿菌超標的冰塊飲料,就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4.冷飲慢慢喝─天熱飲冷時,可在口中含住,待回溫後再吞下。

5.流汗多補水─流汗多時,記得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如流汗後感覺疲勞無力感,可能就是有「心氣虛」的現象,除了補充水分,可稍作休息或含一片人蔘片,補陰益陽。

6.隨身薄外套─減少反覆進出冷氣房的頻率。如無法避免,可以穿著或披著一件薄外套,減少身體的溫差。尤其常在冷氣房的上班族一定要學起來。

7.多按內關穴─夏日出遊,容易中暑、暈車的朋友們,可多按內關穴來預防,增加心臟動力及血液循環。

 

夏日飲品動手做

中藥材茶飲─(火煮效果佳,浸泡也可以)

A.流汗多頭暈:

西洋蔘2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薄荷1錢、竹葉1錢。

用1000c.c.的水煮沸後,轉小火再煮15分鐘,放涼即可飲用。

即生脈飲加味,可益氣生津、止渴消暑。適合在悶熱環境工作、需大量運動者。

B.濕悶食欲差、身重疲倦感:

黃耆2錢、薄荷1錢、白朮2錢、薏苡仁2錢、山楂1錢。

用1000c.c.的水煮沸後,轉小火再煮15分鐘,放涼即可飲用。

加強濕氣排出、調理脾胃之氣。適合飲食不節制、腹脹、消化功能下降者。

 

食材煮甜湯─

A.西瓜皮水:

將西瓜中,果皮與果肉間的白肉(入藥稱為「西瓜翠衣」)切下,熬煮後當水飲用。

西瓜皮甜度低,有清熱、利尿、解毒、降血壓的作用。

B.綠豆湯:

綠豆洗淨後,加水煮30分鐘,或使用電鍋蒸煮。煮完可加適量砂糖或蜂蜜調味。

最適合夏天吃的綠豆湯,清熱解毒效果佳。不僅能去除暑氣,還能減少皮膚發炎長痘,養顏美容、促進排便。

 

綜觀而言,中暑的患者大多是對外界環境變動時,無法迅速適應的體質。若是常受「中暑」所苦,無論是治療或是預防,都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依個人體質做適合的調養才是上策。

 

本文作者:中醫師郭雨欣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孕前產後調理 小兒生長發育 三高慢性疾病 F.A.C.E.韓式美顏微針專科
經歷
欣芯中醫診所 院長、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醫師、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醫學會醫師、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如果還是覺得難記,就沒事多念幾遍,你肯定能記住的!最後總結,結論就是為了確保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服藥時請你乖乖喝水,並在服藥前後2小時內避免飲用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飲品或食物。此外,誠實告知病情、遵循用藥指示,並在有疑問時主動諮詢醫師或藥師,才能有效避免不良反應,保障自身健康哦!

嗨我是袋鼠藥師🦘,你吃藥愛配茶嗎?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在服藥時會隨手拿起手邊的飲料,如茶、咖啡、牛奶或果汁,卻不知這些飲料很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甚至引發不良反應」。建議大家吃藥時,還是要用白開水來搭配是最安全的!

如果真的很想喝飲料,請記得「間隔兩個小時」,這時候通常飲品與藥的相互作用已經影響不大~

那麼生活中,又有哪些食物會容易跟藥相剋呢?

1.茶葉

茶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品,但在服藥時,茶中的成分可能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

茶中含有「鞣質」,容易與藥物中的離子結合,造成藥物失效。

以及茶中最為熟知的「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造成興奮及心跳加速,這些作用會使某些藥品如含麻黃素類感冒藥(通常是鼻塞藥)的作用加成,或降低鎮靜安眠藥的效果(心臟跳太快,當然睡不好)。

此外,茶中的「茶鹼」成分,若與氣喘治療藥併用,會使藥品作用加成,增加副作用發生率。

2.咖啡

如同上述提及,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促進腎上腺素分泌,造成興奮及心跳加速、想睡睡不著,這些作用會使某些藥品如含麻黃素類感冒藥的作用加成,或降低鎮靜安眠藥的效果哦!

補充一下,黑咖啡比較容易導致胃灼熱,所以有腸胃疾病的民眾,記得不要空腹飲用!

3.牛奶

牛奶中的鈣會與四環素類抗生素、喹諾酮類抗生素(一般牙科、細菌感染常用)結合,減少其吸收,導致藥效降低。此外,牛奶也會影響甲狀腺素藥品及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品吸收。

可以把它想成,藥物本來是要殺身體的細菌的,結果鈣通通把藥物抱住,這樣藥物就沒法去殺細菌啦!

4.柑橘、葡萄柚

葡萄柚中含有「抑制」肝臟代謝酵素的「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此成分會使經由此種酵素代謝的藥品血中濃度增加,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例如降血壓藥品、Statin類之降血脂藥品、抗心律不整藥(Amiodarone)、免疫抑制劑。

換句話說,葡萄柚抑制藥物代謝,藥物就會一直停在體內,對人體的危險性就會升高許多!

Furanocoumarin這類成份,在柑橘、柚子、葡萄柚、柳橙這類酸酸的食物中都會出現,要記得跟藥物避開。

5.酒精類飲品(如雞尾酒)

酒精會影響肝臟代謝藥物的能力,與某些藥物併用可能增加肝臟受損的風險。

6.納豆類保健食品

高濃度的納豆裡面,因為含高濃度的維生素K ,維生素K會幫助凝血,所以併服抗凝血藥物(warfarin)可能會導致藥物失效,血栓、腦中風風險增加。

 

講了這麼多,是不是覺得和藥物相剋的食物很難記呢?

沒關係,袋鼠有口訣要送給大家!口訣就是

「咔嚓,哪有奶酒」(咖茶,納柚奶酒)

如果還是覺得難記,就沒事多念幾遍,你肯定能記住的!

最後總結,結論就是為了確保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服藥時請你乖乖喝水,並在服藥前後2小時內避免飲用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飲品或食物。

此外,誠實告知病情、遵循用藥指示,並在有疑問時主動諮詢醫師或藥師,才能有效避免不良反應,保障自身健康哦!

我是袋鼠藥師🦘,我們下次見~

 

6大食物相剋用藥禁忌

食物類型 主要成分 影響藥物機制 可能造成的風險
茶葉 鞣質、咖啡因、茶鹼 – 鞣質與藥物離子結合,降低吸收
– 咖啡因刺激神經,干擾鎮靜藥物
– 茶鹼加強氣喘藥作用,增加副作用
藥效降低、心悸、失眠、副作用增加
咖啡 咖啡因 – 刺激神經系統,與含麻黃素藥物加成
– 抵消鎮靜安眠藥效果
心跳加快、睡眠困難、興奮過度、胃灼熱
牛奶 – 鈣與抗生素、甲狀腺藥、骨鬆藥結合,阻礙吸收 藥效降低、治療失敗
柑橘、葡萄柚 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 – 抑制肝酵素,導致藥物血中濃度過高 降血壓藥、副作用風險升高、肝毒性
酒精類飲品 乙醇(酒精) – 干擾肝臟藥物代謝,增加肝臟負擔 肝功能受損、藥物中毒風險提升
納豆保健食品 維生素K – 抵銷抗凝血藥(如 Warfarin)作用 增加血栓、腦中風風險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pharmacist-explains-food-drug-interactions/

🔺免責聲明:
本篇內容僅供一般健康知識參考,無法取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若有身體不適或疑似健康問題,請及時諮詢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員。個別情況因人而異,請勿自行停藥或更改治療方式。

Author picture
戴淑娟
藥師
專長:●專長項目:【醫療保健介紹】【藥品諮詢】【身體經膜放鬆】
現職
●現任:【三友藥妝台中文心秀泰店 藥師】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著手處理孩子的書寫問題,我們可以先透過跟孩子分享易於辨讀的書寫的重要性以及造成不同狀況的原理,並嘗試提供正向、有趣的書寫經驗,慢慢增進孩子書寫的動機。在學校和在家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活動,像是賓果遊戲中使用最近剛學會的文字出題;或是與孩子一起製作謝卡,過程中可以多多提供練習的機會,家長/老師們也可以趁機給予社會性增強,讓孩子從不排斥書寫開始,進而漸漸喜歡上書寫。影響書寫的因素多樣且因人而異,若孩子有書寫方面的疑慮,建議諮詢專業職能治療師來協助訂定個別化的書寫訓練計畫。

書寫對於孩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技巧,但孩子寫的字總是有忽大忽小、無法控制字體大小、字體扭曲歪斜、力道過重把紙寫破、力道過輕看不清楚、字與字間距不一,甚至經常有抄寫錯誤、字體顛倒等等的情況層出不窮,雖然多了一分童趣,但難免讓人感嘆像是張「鬼畫符」!

大多數的人可能沒發現,其實影響能否把字寫「好」的能力有非常多,像是握筆姿勢、坐姿、手部功能(肌耐力、手指分化、虎口穩定、掌內操作技巧等)、近端穩定度、手腕動作控制、手眼協調、雙側協調、視知覺、視覺動作整合的能力、感覺統合(觸覺、本體覺)等等。

在這麼多影響書寫的能力當中,本文將把孩子在書寫過程中常見的狀況分類探討,並提供家長/老師們可以協助改善的方法。

 

一、坐姿不良(如身體歪七扭八、過度扭轉)

→可能因近端穩定度和力氣不足(坐在椅子上時,桌面應位於孩子手臂彎曲時手肘下2英吋處,並且雙腳須能穩穩地踩在地面上)

→建議可在坐姿下,將手肘伸直以進行「扶椅挺身」,或是模仿動物的活動,如大熊爬、毛毛蟲爬等,年紀較大的孩子可從事體操類活動,如面對地板或牆面做伏地挺身、波比跳等來增加近端肌力和穩定度。也可藉由調整桌椅高度,或提供腳踏物、增加椅墊等等,來讓孩子維持適當的坐姿

 

二、易辨讀性差(如寫字忽大忽小、字體大小不適切、字體歪七扭八、字與字間距不一等)

→可能因手眼協調、視覺動作整合等能力較差或是缺乏書寫經驗導致書寫的易辨讀性較差(易辨讀性包含字的結構、排列、空間、大小以及傾斜性)

→建議給予參考範例、改成使用格線紙或是在字與字之間使用紙膠帶/印章隔出間距等,並且需要有耐心的多多練習,才能漸漸改善書寫的易辨讀性

 

三、錯誤率高(如經常抄寫錯誤、跳行或漏字、寫顛倒字等)

→可能因視知覺或注意力較差

→建議可將要抄寫的文字用螢光筆特別標記出來或是將目標字的字體放大,並且注意將桌面保持乾淨、整潔,避免分心。抄寫的距離由近(簡)→遠(難)漸進練習。

 

四、施力不當(如握筆時指間關節下凹或是字跡過重/過輕等)

→可能因施力大小控制不當

→建議可使用黏土做成的握筆器或是在紙張下墊複寫紙,給予立即的視覺回饋,讓孩子能注意自己是否施力過當,另外,也可改成使用粉筆、油性蠟筆等較有阻力的工具或是在黏土上書寫、加上重量筆套等,提供孩子額外的本體覺輸入,來慢慢改善施力不當的問題。此外,也可藉由搓揉黏土、摺紙(壓出摺痕)等活動來練習掌內小肌肉的力道控制。

 

五、愛喊累(如時常才寫幾個字就喊手痠)

→可能因手部肌力、肌耐力較弱

→建議可從事提升手部力氣的活動,如握住較粗的手把來提重物、搓揉黏土、撕黏魔鬼氈等,初期也可先將作業分成少量多次完成,避免孩子出現排斥書寫的狀況。

 

六、握筆問題(如拳狀握筆/毛筆式握筆)

→可能尚未學習典型的成熟握筆姿勢(包含動態三點、側邊三點、動態四點、側邊四點握筆)(一般而言,大約5歲能發展出成熟握筆姿勢,但若孩子使用非典型的握筆姿勢也不需過度緊張,因為那並不一定會影響孩子書寫的速度及易辨讀性!)

→建議可提供孩子握筆器、三角筆等輔具,或是讓孩子握筆時後兩指握住小東西,促使虎口張開呈C字型與分化能力,同時也需多藉由操弄小玩具來增進手指的靈活度,有助於達到成熟的握筆。

 

七、手腕問題(如無法寫出平直的線條、手腕會向手心方向屈曲或手腕騰空導致使用整個手臂來完成動作等)

→可能因手腕穩定度與靈活度較差導致(書寫時手腕應輕微地向手背方向伸展並靠在桌子上)

→建議可藉由擰毛巾、舀水等活動來練習手腕動作控制,也可改成在趴姿下或靠在垂直面上(牆/黑板)書寫,或是提供傾斜板、提腕帶等輔具來協助,還有將紙張微微傾斜向慣用手側,都是讓孩子慢慢熟悉適當書寫姿勢的方法。

八、握筆位置(如握太低導致身體歪七扭八、握太高而手腕騰空書寫)

→可能因缺乏書寫經驗(適當握筆處大約距離筆尖2-3公分處)

→建議在適當握筆處貼貼紙或綁上橡皮筋,給予孩子視覺或觸覺的提示

 

九、非慣用手無法協助將紙張固定

→可能因雙側協調性較弱

→建議多從事需雙手合作的活動,如組合積木、串串珠、旋轉螺絲、拔魔鬼氈玩具等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著手處理孩子的書寫問題,我們可以先透過跟孩子分享易於辨讀的書寫的重要性以及造成不同狀況的原理,並嘗試提供正向、有趣的書寫經驗,慢慢增進孩子書寫的動機。在學校和在家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活動,像是賓果遊戲中使用最近剛學會的文字出題;或是與孩子一起製作謝卡,過程中可以多多提供練習的機會,家長/老師們也可以趁機給予社會性增強,讓孩子從不排斥書寫開始,進而漸漸喜歡上書寫。影響書寫的因素多樣且因人而異,若孩子有書寫方面的疑慮,建議諮詢專業職能治療師來協助訂定個別化的書寫訓練計畫。

 

書寫問題 可能原因 建議策略
坐姿不良(如身體歪七扭八、過度扭轉) 近端穩定度和力氣不足 進行「扶椅挺身」、動物模仿活動、體操類動作,調整桌椅高度、椅墊、腳踏物
易辨讀性差(如字體歪斜、大小不一) 手眼協調與視覺動作整合能力差,或書寫經驗不足 使用格線紙、間距印章或紙膠帶輔助,提供參考範例,耐心練習
錯誤率高(如抄錯、跳行、漏字) 視知覺或注意力較差 螢光筆標記、字體放大、保持桌面整潔,從近距離抄寫練習開始
施力不當(如字太重/太輕) 施力控制不佳 使用握筆器、複寫紙、重量筆套,書寫黏土、粉筆等具阻力工具,黏土、摺紙訓練
愛喊累(寫沒幾個字就手痠) 手部肌力與耐力不足 提重物、搓揉黏土、撕黏魔鬼氈,作業可少量多次進行
握筆問題(如拳狀、毛筆式) 尚未發展成熟握筆姿勢 提供握筆器、三角筆,兩指握小物刺激分化,操作小玩具提高手指靈活度
手腕問題(如無法寫直線、手腕懸空) 手腕穩定度與靈活度差 擰毛巾、舀水、趴寫、牆面書寫、傾斜板與提腕帶輔助
握筆位置不正確(太高或太低) 缺乏書寫經驗 在握筆點貼貼紙或橡皮筋,給予視覺/觸覺提示
非慣用手無法固定紙張 雙側協調性差 從事雙手合作活動,如積木、串珠、旋轉螺絲等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ugly-handwriting-kids-9-hidden-reasons/

🔺免責聲明:
本篇內容僅供一般健康知識參考,無法取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若有身體不適或疑似健康問題,請及時諮詢醫師或相關專業人員。個別情況因人而異,請勿自行停藥或更改治療方式。

Author picture
孫懋淇
職能治療師
專長:●專長項目:【兒童發展評估、注意力訓練】【手功能與運筆訓練】【感覺統合問題】【行為處理、情緒調節】【人際互動、親職教養諮詢】
現職
●現任:【和沐復健專科診所 職能治療師】【麥建方小兒專科診所 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