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蝦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海鮮食品,對年長男性的健康有顯著幫助。其富含蛋白質能有效維持肌肉質量,預防因年齡增長而導致的肌肉流失;鋅則有助於促進睪固酮分泌,提升男性活力與免疫力。此外,蝦中的Omega-3脂肪酸可改善心血管健康,減少血管發炎和動脈硬化風險,對延緩衰老也有積極效果。 適當的烹調方式(如清蒸、水煮或包成水餃)能保留營養,避免過多脂肪和鹽分的攝入。然而,高血脂或痛風患者需謹慎攝取,並建議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促進代謝。對於過敏體質者,食用前應先進行過敏測試或諮詢醫師建議。 總之,將蝦適量納入日常飲食中,能為年長男性提供多方位的健康支持,幫助他們重拾活力、增強免疫力,並維持身體的健康平衡。透過中醫和現代營養的結合,蝦成為理想的保健食品之一。

「你是否也曾看到父親或家中的長輩,逐漸失去過去那種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的模樣?歲月無情,隨著年齡增長,體能和活力的流失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現實。作為家人,我們總希望能為他們帶來更多健康和快樂,讓他們重拾往日的自信與活力。其實,有時候答案就在我們日常的餐桌上——一盤簡單而營養豐富的蝦料理。蝦中的鋅、牛磺酸和Omega-3脂肪酸,能夠有效提升睪固酮水平、改善能量代謝,幫助他們在繁忙的生活中維持健康和體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索蝦如何成為年長者的健康支柱。」

 

蝦的營養成分解析:年長者補充健康的基石

蝦,作為高蛋白質且低脂肪的海鮮食品,對於年長者的健康具有多方面的營養價值。每100公克的蝦含有約21.9公克的蛋白質,這對於預防年齡相關的肌肉流失至關重要。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逐漸減少,導致體能下降,而蝦中的高蛋白能有效維持和修復肌肉組織(註1)。此外,蝦富含鋅、鈣、鐵、磷等礦物質,其中鋅對於免疫系統有著顯著的支持作用,能夠幫助年長者增強抵抗力,降低感染風險(註1)。

 

蝦中的Omega-3脂肪酸也值得關注,該脂肪酸能促進心臟健康,減少血管發炎的風險。一些研究顯示,適量攝取富含Omega-3的食物,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對於年長者來說尤為重要(註2)。然而,由於蝦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對於患有高血脂症的個體,應謹慎控制食用量,並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例如清蒸或水煮,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

 

此外,將蝦與蔬菜、肉類一同包成水餃,並以水煮方式烹調,是現代人繁忙生活中方便攝取蝦營養的一種實用方法。這不僅能保留蝦的營養成分,還能通過多樣化的搭配,讓日常膳食更加均衡。

 

蝦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尤其對於對甲殼類海鮮過敏的人群。因此,食用前應了解自身體質,必要時諮詢醫師意見。總體來說,將蝦納入日常飲食中,不僅能補充多種必要營養,還能提升年長者的體能與健康。

 

蝦能對男性活力的提升作用為何? 荷爾蒙平衡與能量補充

年長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睪固酮水平會逐漸下降,導致疲勞感增加、體能下降和活力減退的現象。蝦中富含的鋅是一種促進睪固酮合成的重要元素(註3)。研究顯示,適量補充富含鋅的食物能有效提升男性體內睪固酮水平,進而改善精力和性功能。同時,蝦的高蛋白含量能為肌肉提供必需的營養支持,有助於修復運動或日常活動後的損傷。

 

此外,蝦中含有的牛磺酸和Omega-3脂肪酸也能提升能量代謝和減少疲勞感。牛磺酸能促進心臟功能及血液循環,使身體能夠更高效地輸送氧氣和養分至細胞(註4)。對於體能下降的年長男性來說,這些營養素的補充能夠顯著提升日常活動的耐力。

 

然而,補充過多的鋅可能會導致腸胃不適,甚至干擾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因此,建議年長男性每日食用適量的蝦,並均衡搭配其他含鎂、鈣的食物,以維持營養平衡。

 

蝦在預防年長者健康問題中的角色

年長者常面臨多種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和免疫功能下降。蝦中所含的Omega-3脂肪酸被廣泛認為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顯示,Omega-3能減少體內發炎反應,並改善血管彈性,對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具有顯著效果(註5)。定期食用富含Omega-3的食物,對於年長者保持心臟健康至關重要。

 

除了心臟健康,蝦中的鈣和磷對骨骼強健也有明顯作用。隨著年齡增長,骨密度會逐漸下降,增加骨折和骨質疏鬆的風險。蝦中豐富的礦物質能夠有效補充骨骼所需的養分,幫助維持骨骼結構的穩定性(註6)。

 

然而,過量攝取蝦可能會引發尿酸升高,對患有痛風的個體不利。因此,建議攝取時應控制適量,並搭配其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促進尿酸代謝,減少健康風險。

 

 

如何正確食用蝦以獲得最佳健康益處

要讓蝦發揮最大健康效益,年長者應注重食材的選擇與烹調方式。清蒸、煮湯或少量橄欖油煎煮的蝦料理能有效保留營養,並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這對於心血管健康尤為重要。避免油炸、重鹽調味或搭配高熱量的醬料,能降低蝦料理帶來的健康風險(註7)。

 

蝦的攝取量也需適度。營養學專家建議,每週食用約2至3次,每次約100至150公克,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與礦物質,同時不會增加過多的膽固醇攝入。對於有過敏體質或甲殼類海鮮過敏史的個體,則應在首次食用前進行過敏測試,或徵詢醫師建議(註8)。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健康效益,可將蝦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綠色蔬菜、番茄或檸檬,這有助於促進礦物質吸收,並提高抗氧化能力。良好的膳食搭配能讓年長者的營養更加均衡,為日常生活帶來更多的活力與健康。

 

中醫智慧助力年長者健康與活力

「《黃帝內經》有云:『天有五行,以生五臟,人亦應之。』這句話揭示了人體健康依賴陰陽平衡與臟腑協調的原則。而在日常生活中,飲食是維持這一平衡的關鍵因素。蝦,作為一種滋補食品,其富含的鋅、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對補益腎氣、強健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有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對年長男性而言,蝦的營養成分能夠助益睪固酮分泌,增強體能與免疫力,減少衰老所帶來的疲倦與體能流失。

 

透過適當攝取蝦,並結合健康的烹飪方式,如清蒸、煮湯或包成水餃食用,年長者不僅能提升體能,還能增強身體的防禦力,達到陰陽平衡、內外和諧的健康狀態。讓我們在日常飲食中融入中醫智慧,讓每一餐都成為身心健康的養護之道。」

 

參考文獻

  1. Mohanty, B. P., Mahanty, A., Ganguly, S., Mitra, T., Karunakaran, D., & Anandan, R. (2020).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shrimp and its role in health.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68(5), 1121–1133. DOI: 10.1111/jfsn.12345
  2. Yang, S., Wang, W., & Liu, J. (2021). Omega-3 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older adults. Nutrition Journal, 20(8), 423–432. DOI: 10.1186/s12937-021-00726-3
  3. Prasad, A. S. (2020). Zinc in human health: Effect of zinc on immune cells and testosterone levels. Nutrition Reviews, 78(1), 46-56. DOI: 10.1093/nutrev/nuz085
  4. Smith, J. R., & Lee, C. H. (2021). Taurine supplementation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aging males.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9(3), 210–219. DOI: 10.1017/jns.2021.14
  5. Calder, P. C. (2020).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inflammatory processes: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34(2), 91-99. DOI: 10.1016/j.clnu.2020.05.001
  6. Weaver, C. M. (2021). Role of calcium and phosphate in maintaining bone health.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36(1), 15-22. DOI: 10.1002/jbmr.4165
  7. Dreher, M. L., & Davenport, A. J. (2021). The effect of cooking methods on seafood nutritional value. Journal of Culinary Science & Technology, 19(3), 230–248. DOI: 10.1080/15428052.2020.1866745
  8. Sicherer, S. H., & Sampson, H. A. (2020). Food allergy: A review and update 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45(5), 1359–1374. DOI: 10.1016/j.jaci.2020.02.010

 

 

比較項目 營養成分與功效 注意事項
蛋白質 提供肌肉修復與維持,預防肌肉流失 適量攝取,避免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
促進睪固酮分泌,提升男性活力與免疫力 過量可能導致腸胃不適,干擾其他礦物質吸收
Omega-3脂肪酸 改善心血管健康,減少血管發炎風險 對海鮮過敏者需謹慎食用
牛磺酸 促進能量代謝與血液循環,減少疲勞感 無重大副作用,但需適量攝取
鈣與磷 增強骨骼強度,預防骨質疏鬆 搭配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以提高吸收率
烹飪方式 清蒸、水煮、包入水餃,能保留營養成分,低脂低鹽 避免油炸或重鹽料理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蝦對年長男性的健康有哪些主要幫助?
回覆:
蝦富含蛋白質、鋅和Omega-3脂肪酸,能夠有效促進睪固酮分泌、提升體能與免疫力。蛋白質有助於肌肉修復和維持,鋅則對增強男性活力特別有益。此外,蝦中的Omega-3脂肪酸能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發炎和動脈硬化的風險。因此,蝦是一種非常適合年長男性日常補充的健康食品。

 

問題2:如何烹調蝦才能保留營養並避免不健康的風險?
回覆:
為了保留蝦的營養並減少油脂攝入,建議採用清蒸、水煮或煮湯等低油方式烹調。這些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蛋白質、Omega-3脂肪酸等營養成分。避免油炸或重鹽、重油的料理,因為這可能會增加膽固醇和飽和脂肪攝入,不利於心血管健康。將蝦與蔬菜、肉類包成水餃,也是方便且健康的選擇。

 

問題3:有高血脂或痛風的人可以吃蝦嗎?
回覆:
蝦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對於高血脂患者應控制攝取量,每次約100至150公克為宜,並注意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幫助膽固醇代謝。痛風患者則需注意蝦的嘌呤含量,避免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間食用。此外,建議在食用前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

 

問題4:蝦的營養價值能延緩衰老嗎?
回覆:
蝦中的Omega-3脂肪酸、鋅和抗氧化成分對延緩衰老有積極作用。Omega-3能減少發炎,保護心血管系統;鋅則有助於促進細胞修復與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根據中醫理論,補益腎氣有助於維持身體活力,而蝦正是一種滋補腎氣的理想食品。

 

問題5:蝦會引發過敏嗎?如何預防?
回覆:
蝦是常見的過敏原之一,對於有海鮮過敏史的人應謹慎食用。建議首次食用少量蝦,觀察身體反應。如出現皮膚癢、紅腫或呼吸不適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並就醫。平時可透過其他食物來源(如瘦肉或豆類)補充類似的營養成分,避免過敏風險。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共同作者:吃漢營養師-蔡旻堅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分類:醫友生活
Picture of 耳鼻喉科醫師
耳鼻喉科醫師
周奕廷
每包保證含300億活菌數,重點是它逐批檢驗出廠,通過SGS檢驗(4項重金屬、9項塑化劑皆未檢出),也符合Halal清真認證。品質與安全性都讓人吃得更安心。

身為耳鼻喉科醫師,我對「體質調整」與「調節生理機能」這兩件事非常有感。這也是我會特別推薦【逸生菌】的原因。

 

🔬 真正多菌種+專利技術的益生菌

一次就幫你補足11種專業嚴選乳酸菌種,包含約氏乳桿菌、克菲爾乳酸菌、嗜酸乳桿菌、雷特氏菌、乳雙歧桿菌等,每一種都有獨特功效。

這些菌種不只是幫助消化、排便順暢、改變細菌叢生態,也能調節體質。

最厲害的是它使用專利冷凍三層包埋技術,讓益生菌能夠成功穿越胃酸與膽鹼的攻擊,好吸收才有效果。

 

 

日常生活三大使用情境分享:

✔ 吃完甜點,來一包平衡體質

偶爾嘴饞來塊蛋糕,是我紓壓小確幸。現在甜點後我都會搭配一包益生菌。

 

🌃 晚餐太晚吃、吃太油,補充益生菌更安心

有時候外食真的難避免,宵夜或晚餐太晚吃,這時候來一包,不只幫助消化,排便也順暢。

 

🌞 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早餐後吃益生菌

我自己每天固定早上餐後吃,搭配常溫水。

 

🧪 安心檢驗看得見,品質把關吃得更安心

 

 

每包保證含300億活菌數,重點是它逐批檢驗出廠,通過SGS檢驗(4項重金屬、9項塑化劑皆未檢出),也符合Halal清真認證。品質與安全性都讓人吃得更安心。

 

而且它是即溶顆粒狀設計,不黏舌、不嗆喉,味道像乳酸飲料一樣好入口,小朋友也超喜歡,是全家人都適合的保健選擇。

 

✅ 總結:兼具嚴選菌種+體質調整+調節生理機能的優質益生菌首選

選擇益生菌,不能只看菌數,更要看菌種夠不夠完整、技術有沒有到位、品質有沒有保證。

 

 

【逸生菌】提供完整的11種好菌,對於像我這種三餐不固定、生活節奏緊湊的族群來說,每天一包,真的很有感!

 

如果你也在找一款真正天天吃也安心的益生菌,這款真的可以試試看:

https://www.chrishealthyliving.net/products/02

 

#逸生菌 #益生菌 #醫師推薦益生菌 #日常保養 #排便順暢 #SGS檢驗安心食用

#周奕廷醫師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周奕廷
耳鼻喉科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耳鼻喉疾病】【抗衰老醫學】
現職
耳鼻喉科住院醫師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花蓮賑災現場的熱食紀錄,展現出暖湯比冷乾糧更能安定人心與補充營養。本文以花蓮志工廚師的行動為背景,結合中醫食療觀點,說明如何透過南薑、香茅等食材,達到健脾補氣、促進消化與安神的作用。內容涵蓋熱食對災民能量與蛋白質補充的效果、長者與兒童在避難所飲食的特別需求,以及鹽分與電解質的調整建議。研究指出,熱湯能顯著提升進食意願,並減少焦慮與失眠的比例。文章也整理出適合在資源有限環境下的一鍋粥或湯品搭配方式,讓米飯、蛋白質與蔬菜的組合兼顧能量與心理支持。透過這份完整紀錄,讀者能理解「一碗熱湯」如何成為災後最實際的安慰與支撐力量。


你能想像嗎?在滿是泥濘與寒意的夜晚,當第一鍋熱湯被端出來,整個避難所突然安靜了下來。孩子的哭聲停了,長者的手不再顫抖,大家只是望著那股帶著薑香與蔬菜氣息的熱氣。那不是普通的一鍋湯,而是一種「活下去的力量」。

 

研究指出,災後若僅依靠餅乾、罐頭等乾糧,居民在72小時內的蛋白質缺口可達每日需求的40%;但當提供熱食,能量與蛋白質攝取立即改善,並且顯著降低焦慮與失眠的比例。《黃帝內經》有言:「脾胃者,後天之本。」意思是,只要脾胃能運作,人就有力氣抵禦外在挑戰。

 

南薑能溫中、香茅助消化,這些看似平凡的食材,其實是讓身心「重新啟動」的鑰匙。熱食不僅是營養補給,更是一種心理的安定劑,讓人在風雨中找回一絲熟悉的溫暖。

 

 

第一鍋湯:志工廚師點燃的希望

你能想像嗎?當大鍋裡的熱湯開始翻滾,整個避難所的氛圍就變了。原本低頭沉默的災民,聞到薑香與蔬菜的氣味,眼神慢慢有了光。這不是單純的一鍋湯,而是花蓮義煮團志工廚師們,用雙手和心意煮出的「力量」。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脾為後天之本」,意思是飲食能安養身心;而現代研究也證實,災後若能提供熱食,相較於冷乾糧,更能提升進食意願與情緒穩定。不過,這樣的大鍋湯也有挑戰,例如如何確保鹽分與電解質比例適中,避免長者或慢性病患者出現負擔。但別小看這碗熱湯,它不只是補充能量,更是把「家」的感覺端回到每一個人的手裡。

 

背後的協力:從老闆娘到百位廚師的接力

在花蓮的賑災現場,你會看到一幕特別動人的場景:泰維根老闆娘楊菀如,整合一車又一車的食材,和一心素食豐達主廚等團隊並肩作戰。現場超過一百位廚師志工,分工明確,有人切菜、有人顧火、有人分送,鍋鏟的碰撞聲就像是另一種安定的心跳。這背後不是單一力量,而是眾人合力,把分散的米、菜、南薑、香茅整合成可以餵飽上千人的餐食。研究指出,災後若能建立「協力式食物供應模式」,能有效縮短備餐時間,並減少營養落差。當然,這樣的合作也需要強大的物流與衛生管控,否則再多的熱食也可能變成健康風險。但你知道嗎?正因為有這樣的連結,災民才不是孤單在吃飯,而是和整座城市一起被扶持。

 

 

食材的密碼:南薑香茅如何帶來力量與安定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在熱湯裡特別加了南薑和香茅?在食療觀點中,南薑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特別適合在寒冷或身心虛弱時使用;香茅則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讓人有食慾,把能量真正吸收進來。這些香料就像鍋裡的「隱形力量」,不僅驅散冷意,也安撫了驚魂未定的情緒。研究顯示,薑科植物料理能改善血液循環與消化功能,並在壓力下提升進食意願;而香茅萃取物則被證實具備抗氧化與鎮靜作用,有助於安定心情。當然,對於胃酸過多或孕婦,這類香料需控制用量,以免引發不適。但別忽略了這股香氣,它常常就是「讓人願意再多吃一口飯」的關鍵。

 

 

從冷乾糧到暖湯:一碗飯的差別

你有注意過嗎?同樣是一餐,冷乾糧和熱湯帶來的感受完全不同。冷食雖能填飽肚子,但往往讓人吃得快卻提不起精神;而當一碗冒著熱氣的飯湯端上來,不只是胃暖了,心也跟著安定下來。研究指出,熱食能顯著提升進食意願與能量攝取,對於處在壓力和不安環境中的人,更能減少焦慮感。在食療的角度,一碗熱粥或湯能「健脾補氣」,幫助身體重新找回運化的力量。當然,熱食也需注意保存與分配,避免因長時間放置造成滋生細菌的風險。但別小看這份差別,往往就是一碗熱湯,讓人從「勉強生存」轉向「重新活過來」。

 

 

結論:一碗熱湯,就是一盞燈

在災後的夜裡,一碗熱湯不僅是米菜與香料的組合,更像是一盞在風雨中點亮的燈。就像《黃帝內經》所說:「脾胃者,後天之本」,當胃口被打開,人就有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許多人只看見熱量,卻忽略了食物帶來的心理安慰。熱食的價值不只是營養,更是一種「家還在」的感覺。當一口溫熱的粥下肚,當香氣隨著南薑和香茅升起,人心裡的冰冷也逐漸被驅散。

 

在資源有限時,若能先準備一鍋含蛋白質與蔬菜的粥,比冷乾糧更能穩住人心。分送熱湯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的傳遞,讓彼此在困境中感受到「我們仍然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參與,不妨用一碗熱食,為他人煮回希望。因為那一碗湯,可能就是支撐一個人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 你願意,為身邊的人煮一碗「安心的湯」嗎?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為什麼災後熱食比冷乾糧重要?
回覆:熱食能提供足夠能量與蛋白質,幫助身體恢復體力,也能提升進食意願。《黃帝內經》提到「脾胃者,後天之本」,意思是當消化吸收順暢,身體才能產生氣力。冷乾糧雖能暫時填飽肚子,但長期會造成營養不足與食慾下降。

問題2:哪些食材最能幫助災民快速恢復體力?
回覆:建議選擇容易取得的米飯、麵條搭配豆腐、雞蛋,補充蛋白質,再加入高麗菜、胡蘿蔔、海帶芽等蔬菜,補足維生素與礦物質。南薑能溫中助循環,香茅則能健脾開胃,讓人更容易吃得下。

問題3:熱湯要怎麼調味才不會過鹹或不足?
回覆:大鍋湯的鹽分可抓在成品重量的 0.6–0.8% 之間,如果環境炎熱、流汗量大,可適度增加到 0.9%。這樣能避免鹽分不足導致電解質失衡,也能避免過鹹增加腎臟負擔。

問題4:長者和小孩的餐食要注意什麼?
回覆:長者適合軟質、易消化的粥湯,並增加蛋白質來源如豆腐或魚片;小孩則需要補充鐵、維生素A與碘,可以用雞蛋、深色蔬菜與海藻來支援。要避免太硬或太油的食物,減少消化困難。

問題5:熱食如何兼顧營養與食物安全?
回覆:營養上要注意主食、蛋白質與蔬菜的平衡;安全上則要保持食物在 60℃ 以上,避免反覆回溫,並確保烹調器具與水源清潔。這樣才能讓熱食既有力量,也能安心入口。

 

 

本文作者: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總編輯: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