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性傳染病的預防是維護性健康的重要一環,透過正確的行動與知識可以大幅降低風險。本篇文章從四個層面提供實用建議。首先,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性病的重要手段,特別適用於高風險人群,例如有多名性伴侶者或性行為頻繁者。其次,正確使用保險套與潤滑劑不僅能有效阻擋多種性病的傳播,還可降低因摩擦導致的保護失效風險。第三,現代醫學的PrEP與PEP藥物為高風險人群提供了更進一步的保護,其中PrEP用於暴露前預防,PEP則適用於緊急暴露後的處理。最後,減少高風險行為,例如建立單一性伴侶關係、避免濫用酒精或毒品等,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綜合來說,性健康的維護不僅需要醫學上的支持,也需要每個人主動改變生活方式,從篩檢到防護措施,再到行為習慣,這些簡單而有效的行動將為您和伴侶建立更安全、更幸福的生活基礎。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感染性病,那一刻我感到無助又羞愧……」這是許多人在面對性健康問題時的真實心聲。性傳染病不僅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深深影響心理與人際關係,讓人陷入孤立與自責的深淵。然而,這一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健康的關鍵在於行動,無論是正確使用保護措施、建立單一性伴侶的關係,還是尋求定期篩檢的支持,都能讓您有效降低風險。本篇文章將以溫暖而實用的方式,結合現代醫學的實證研究,教您如何保護自己與伴侶,減少高風險行為,讓性健康不再是壓力,而是一種自信與自由的來源。

 

透過5個實用建議,您將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為自己和伴侶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幸福的健康環境。現在,就從第一步開始吧!

 

 

定期篩檢:性病篩檢的重要性與頻率建議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為什麼定期進行性病篩檢對健康如此重要?根據醫學研究,性病的早期發現與治療是減少傳播風險的關鍵。篩檢就像是一種健康保險,它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潛在的健康問題,特別是那些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的性傳染病。例如,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建議,性活躍的成年人,尤其是高風險人群,如有多名性伴侶者,應至少每年進行一次性病篩檢(註1)。此外,性病篩檢的指導方針已被系統性地整理於專業期刊中,強調篩檢對控制性病流行的積極作用(註2)。

 

除了檢測頻率,選擇合適的篩檢方法也至關重要。目前常見的性病篩檢方式包括尿液檢測、血液檢測以及喉嚨與直腸的拭子檢測,這些方法能夠準確檢測出常見性病如淋病、梅毒及衣原體感染。對於女性來說,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也能幫助早期發現因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癌前病變。

 

然而,許多人對篩檢仍存在誤解,可能因害怕結果或擔心社會標籤而逃避檢查。這種心態恰似拒絕清洗受污染的食材,而希望透過其他方式消除風險。健康的關鍵在於勇敢面對可能的風險,及早採取行動。需要提醒的是,性病篩檢僅僅是第一步,檢查結果需由專業醫師解讀,並依據結果進行後續治療或防護措施。

 

 

保護措施:使用保險套及潤滑劑的正確技巧

保險套的使用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性病預防措施之一,但你知道嗎?根據研究,因使用不當導致保險套破裂或滑落的情況並不罕見。正確使用保險套能顯著降低性病的傳播風險,例如衣原體感染和淋病(註3,註4)。此外,女性保險套也被證實是一種有效且可接受的雙重保護工具,特別是在預防性病和意外懷孕方面表現出色(註3)。

 

選擇適合的潤滑劑,則是避免保險套破損的重要環節。例如,乳膠材質保險套具有較高的阻隔效果,但對乳膠過敏的人可以選擇聚氨酯保險套。此外,在使用過程中,潤滑劑能有效減少摩擦力,降低破損風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油性潤滑劑會導致乳膠保險套降解,因此建議使用水性或矽基潤滑劑來搭配乳膠保險套(註4)。

 

比喻來說,保險套和潤滑劑的關係就像一把雨傘與防水噴霧,它們相輔相成,能夠讓你的防護效果更加完美。雖然正確使用保險套的技巧看似簡單,但仍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例如在使用前檢查包裝是否完整,開啟時避免使用剪刀或尖銳物品損壞保險套。

 

最後,對於保險套的使用習慣,我們需要更加公開且具體的教育。若有不確定的地方,尋求醫師或相關機構的指導將是最好的選擇,確保您在保護自身與伴侶健康的同時,也能安心享受生活。

 

藥物預防:PrEP與PEP的效果與應用場景

你是否了解,現代醫學已經開發出能有效預防性病的藥物?PrEP(暴露前預防)與PEP(暴露後預防)被譽為性病防治的新希望,特別是在預防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方面有著顯著效果。根據研究,持續服用PrEP能夠降低約99%的性傳播HIV感染風險,而PEP則是針對高風險暴露後72小時內的緊急措施,其效果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註5,註6)。

 

PrEP適合用於高風險人群,例如有多名性伴侶、性伴侶中有HIV感染者,或是從事高風險行業者(如性工作者)。而PEP則適用於發生無防護措施的性行為後或暴露於HIV陽性體液的情境。藥物的使用需要嚴格遵循醫師的指導,確保在規定時間內正確服用。以PrEP為例,服用者需在開始使用前進行HIV檢測,以確保其未受感染(註6)。

 

儘管PrEP與PEP在預防HIV方面效果顯著,但它們對其他性傳染病(如淋病、梅毒)的防護效用有限,因此仍需配合其他保護措施如保險套使用。可以將這種情況比喻為服用PrEP或PEP是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火牆,而保險套則是額外的防護網,雙重保障能讓防護更加全面。

 

然而,這些藥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可能引發噁心、頭痛或腎功能問題,因此在使用時應密切觀察身體反應,並定期與醫師溝通。只有在專業醫師的監督下,才能真正發揮這些藥物的預防效果。

 

健康生活:減少高風險行為的5個實用建議

你是否曾經想過,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如何有效地降低性傳染病的風險?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是避免性病傳播的關鍵(註7)。以下是五個簡單且實用的建議,幫助您減少高風險行為並維護性健康。

 

  1. 建立單一性伴侶關係
    單一且穩定的性伴侶關係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性病的機會。了解伴侶的健康狀況,並共同接受性病篩檢,是一個健康關係的重要基石。
  2. 正確使用保護措施
    無論是保險套還是其他防護工具,正確使用對於性病的防護效果至關重要。同時,持續接受相關的性教育也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註8)。
  3. 避免濫用酒精與毒品
    研究顯示,過量飲酒或濫用毒品可能導致判斷力下降,從而增加從事無保護性行為的風險(註8)。保持清醒與理智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4. 學習自我健康管理
    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狀態能顯著提升自我保護能力,例如勤洗手、避免共用個人物品,以及學習處理壓力的技巧。
  5. 尋求專業資源與支持
    若對自己的性健康感到困惑或有疑慮,主動尋求專業諮詢或參與相關宣導活動,可以獲得實用的建議和幫助。

 

這些簡單的行動就像一個完整的菜譜,每一個步驟都為健康添磚加瓦。透過以上建議,您不僅能減少高風險行為,還能進一步建立更加自信與健康的生活方式。

 

 

性健康的守護:從行動開始的自信與幸福

性健康不僅是身體的保護,更是對生活的尊重與熱愛。每一次篩檢,都是您對健康負責的表現;每一次正確使用保護措施,都是對自己與伴侶關係的尊重;每一次減少高風險行為,則是為未來幸福鋪設的基石。

 

或許我們無法完全掌控外部的風險,但我們能選擇如何行動,選擇如何守護自己。您的每一個明智選擇,無論是篩檢、防護措施,還是尋求專業支持,都是為自己與愛人創造更安全、更幸福生活的具體體現。

現在,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付諸實踐這些簡單卻強大的行動。讓健康與幸福成為您生活中的主旋律,為自己和伴侶創造一個更加安心的未來。記住,您值得擁有健康、自信與幸福!

 

 

參考文獻: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2).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Treatment Guidelin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std/treatment-guidelines
  2. Workowski, K. A., & Bolan, G. A. (2015).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5.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64(RR-03), 1-137. DOI: 10.15585/mmwr.rr6403a1
  3. Gallo, M. F., Kilbourne-Brook, M., & Coffey, P. S. (2012). A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 female condom for dual protection. Sexual Health, 9(1), 18-26. DOI: 10.1071/SH11037
  4. Steiner, M. J., & Cates, W. (2006). Condom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4(25), 2644-2654. DOI: 10.1056/NEJMra050021
  5. Grant, R. M., Lama, J. R., Anderson, P. L., et al. (2010). Preexposure Chemoprophylaxis for HIV Prevention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3(27), 2587-2599. DOI: 10.1056/NEJMoa1011205
  6. Kuhar, D. T., Henderson, D. K., Struble, K. A., et al. (2013). Updated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HIV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34(9), 875-892. DOI: 10.1086/672271
  7. Aral, S. O., & Peterman, T. A. (2002). A stratified approach to untangling the behavioral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29(5), 287-289. DOI: 10.1097/00007435-200205000-00002
  8. Stall, R., Paul, J. P., Greenwood, G., et al. (2001). Alcohol use, drug use and alcohol-related problem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The Urban Men’s Health Study. Addiction, 96(11), 1589-1601. DOI: 10.1046/j.1360-0443.2001.961115896.x

 

預防措施 特點 優勢 注意事項
定期篩檢 定期進行性病檢測,適合高風險族群及一般人群 早期發現無症狀性病,降低傳播風險 需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並遵從醫師建議
保險套與潤滑劑 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合適的潤滑劑,降低性病傳播風險 易於使用,對多種性病提供有效防護 注意使用正確材料(如乳膠與水性潤滑劑)避免破損
PrEP與PEP藥物 PrEP用於暴露前預防,PEP用於暴露後72小時內緊急處理 對HIV預防效果顯著,適合高風險人群 僅對HIV有效,需遵循醫師指導並注意可能副作用
減少高風險行為 建立單一性伴侶關係,避免濫用酒精與毒品等高風險行為 無副作用,促進整體身心健康 需自律與教育,並持續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性病篩檢應該多久進行一次?

回覆
性病篩檢的頻率應根據個人的風險程度來決定。一般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篩檢,特別是對於有多名性伴侶或處於高風險人群(如男男性行為者或性工作者)的人群。此外,如果最近發生了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或伴侶確診感染性病,應立即進行篩檢。根據《黃帝內經》“治未病者,為上醫之道”,篩檢就如同早期防範的措施,能有效避免疾病的進一步惡化。

 

問題2:為什麼使用潤滑劑對保險套的保護效果很重要?

回覆
潤滑劑可以減少性行為中的摩擦,降低保險套破損的風險。特別是對於乳膠保險套,建議使用水性或矽基潤滑劑,因為油性潤滑劑會導致乳膠降解,增加破損的機率。這就像讓車輪在潤滑的路面上行駛,不僅更順暢,也更安全。選擇合適的潤滑劑,不僅能提升安全性,還能增加性行為的舒適度。

 

問題3:PrEP和PEP有什麼區別,應該怎麼使用?

回覆
PrEP(暴露前預防)是用於在高風險行為發生前服用的藥物,可以降低HIV感染風險達99%。PEP(暴露後預防)則是用於發生無保護措施性行為後72小時內緊急服用的藥物,其效果取決於服用時間的早晚。兩者都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並確保正確的使用流程。例如,PrEP需每日服用,而PEP則需持續28天療程,不能中斷。

 

問題4:除了使用保險套,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性病傳播風險?

回覆
除了保險套,建立單一性伴侶關係是降低性病風險的關鍵之一。與伴侶共同進行性病篩檢並保持開放的溝通,也是重要的預防方式。此外,避免濫用酒精與毒品可以幫助維持理智與判斷力,降低從事無防護措施性行為的風險。這就如同搭建健康的保護屏障,每一個步驟都能讓防護更加完整。

 

問題5:如果感染了性病,應該怎麼辦?

回覆
如果懷疑感染性病,第一步是立即就醫進行診斷。醫師會根據具體病情制定合適的治療計劃,例如使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性病,或使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感染。同時,應告知伴侶並建議其接受篩檢,以防止進一步的傳播。根據《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正確的治療能幫助身體恢復平衡,避免疾病的進一步惡化。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運動傷害並非不可逆,但需要正確的觀念和有效的治療方式來引導身體的修復過程。針刀治療作為一種微創、精準的技術,能在每個修復階段發揮作用,從疼痛緩解到組織修復,再到功能重塑,全程陪伴患者的康復旅程。 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說,正確面對運動傷害,選擇科學的康復方法,不僅可以幫助你擺脫疼痛,還能恢復運動能力,重返運動場。下次當你受傷時,不妨試試針刀治療,讓你的身體可以快速回歸最佳狀態,甚至超過受傷前的巔峰!

最近,台灣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讓運動風氣持續升溫。從專業運動員到一般民眾,甚至許多年輕人和銀髮族,都熱衷參與健身、慢跑、登山等運動活動。

然而,隨著運動人口的增加,運動傷害的病例也越來越多。許多人在缺乏正確觀念的情況下,對受傷不以為意,認為休息一下就會好;更有些人在錯誤治療或過度代償下,讓小傷演變成「舊傷」或無法痊癒的頑疾。

實際上,運動傷害之所以常常「好不了」,與受傷後的修復過程有著密切關聯。身體的自然修復能力雖然強大,但如果不正確引導,修復可能出現問題,反而延長疼痛或留下後遺症。更重要的是,受傷部位的無力狀態,會讓周圍的肌肉、韌帶及其他軟組織代償出力,長期下來,反而造成更多部位過勞或疼痛加劇。

組織修復的過程與針刀治療的角色

論及運動傷害,組織受傷後的修復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發炎期、增生期、重塑期。針刀治療作為一種微創且精準的治療方式,能在每個階段提供關鍵性的幫助,從而加速恢復,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1. 發炎期:

    疼痛的初期管理 在受傷後的最初幾天,身體會啟動發炎反應,透過清除壞死組織和細胞碎片來準備修復的環境。此時的症狀通常包括紅腫、發熱、疼痛和活動受限。雖然發炎是修復的必要過程,但過度的炎症反應會加重疼痛,影響生活品質。 針刀治療在此階段的目標是快速緩解疼痛,增加疼痛閾值,幫助患者擺脫不適。治療過程中,針刀針對受傷部位的攣縮肌肉和筋膜進行釋放,改善局部循環,減少炎症因子堆積。同時,透過調整自律神經系統,讓身體更快進入修復模式。

  2. 增生期:

    支持新組織的生成 從受傷後的第3天到第4週,身體會開始產生新的組織,例如膠原蛋白,用以修復受損區域。然而,這些新組織初期排列雜亂且強度不足,容易出現功能失衡。此時如果缺乏適當的刺激和支援,新生組織可能無法有效增強,留下脆弱的隱患。 在這一階段,針刀治療的重點是促進組織的增生和修復能力。透過針刀釋放局部緊繃的筋膜與軟組織,同時刺激微血管生成,改善受傷部位的血液供應與營養運送,讓新生組織更健康、更有韌性。此外,針刀還能協助分解異常增生的瘢痕組織,避免其阻礙修復進程。

  3. 重塑期:

    恢復組織的強度與功能 從受傷後的第3週開始,身體進入重塑期,此時新生成的組織會逐漸排列整齊,並恢復原本的強度和彈性。然而,這一階段需要適當的外力刺激與引導,否則組織可能因疏於使用而無法達到最佳的恢復狀態,甚至留有功能缺陷。 針刀治療在重塑期的主要作用是幫助肌肉、肌腱與韌帶恢復正常的結構與功能。治療過程中,針刀會針對仍有緊繃或錯位的部位進行調整,同時促進肌肉纖維的重建與排列。透過這種方式,患者的受傷部位可以重新獲得力量與穩定性,避免未來因結構不良而再次受傷。

運動傷害會好嗎?正確治療與觀念是關鍵

運動傷害並非不可逆,但需要正確的觀念和有效的治療方式來引導身體的修復過程。針刀治療作為一種微創、精準的技術,能在每個修復階段發揮作用,從疼痛緩解到組織修復,再到功能重塑,全程陪伴患者的康復旅程。 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說,正確面對運動傷害,選擇科學的康復方法,不僅可以幫助你擺脫疼痛,還能恢復運動能力,重返運動場。下次當你受傷時,不妨試試針刀治療,讓你的身體可以快速回歸最佳狀態,甚至超過受傷前的巔峰!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https://gcm.org.tw/blog/tcm-needle-knife-sports-injury/

Author picture
陳炳曄
中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頸源性頭痛頭暈】【肩頸僵硬疼痛】【頑固性落枕】【媽媽手】【板機指】【網球肘】【五十肩】【中風後遺症】【梨狀肌症候群】【手腕隧道症】【腱鞘囊腫】【腰痛】【顏面神經麻痺】【椎間盤突出引發之麻痛】
現職
●現任:雲玖中醫診所 專任醫師、健仁醫院中醫科 主治醫師
標籤:預防醫學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本文從中醫經典出發,解析了蔘苓白朮散的歷史與傳承,強調其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所呈現的「脾者,後天之本,胃者,受納之府;調和脾胃,則氣血運行,陰陽得調,百病自消」的智慧。文章闡述了蔘苓白朮散在健脾益氣、燥濕止瀉與補肺方面的傳統應用,並引用現代臨床與動物模型研究證實其對改善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文章提供了兩款創新藥膳食譜:蔘苓白朮雞湯與蔘苓白朮散鮮奶茶。雞湯藉由土雞、淮山、枸杞、紅棗及生薑等食材與藥材的搭配,達到溫補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的效果;而鮮奶茶則將中藥與現代飲品文化結合,為忙碌生活中提供一種既美味又健康的養生選擇。文章同時針對常見疑問給予專業建議,強調辨證施治和適量使用的重要性,展現了傳統智慧與現代創新交融的健康之道。

你是否還記得童年時,那碗由母親精心熬製的湯,總能驅散寒冬的嚴寒與身體的疲憊?在現代生活壓力日增、工作節奏加快的今天,我們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那份溫暖與呵護。蔘苓白朮散,這一源自《黃帝內經·素問》中的經典配方,以「脾者,後天之本,胃者,受納之府;調和脾胃,則氣血運行,陰陽得調,百病自消」的智慧告訴我們:健康始於調理脾胃。現代臨床試驗亦證實,適量使用具備健脾益氣作用的中藥能夠改善消化功能與提升免疫力(註1)。

 

透過本文,我們將一同走進這段跨越千年的健康旅程,探索如何運用蔘苓白朮散在日常飲食中製作藥膳,將傳統養生智慧轉化為現代生活中的美味療癒。讓我們回味那份家鄉的溫情,並在古今交融的智慧中,找回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定與活力。

 

  • 註1:Lin et al. (2017), “Improving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中醫經典:蔘苓白朮散的歷史與傳承

你是否曾好奇過,這味傳承千年的藥膳秘方究竟蘊藏了多少智慧?蔘苓白朮散,作為中醫經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健脾益氣、燥濕止瀉及補肺的重要配方。根據《黃帝內經·素問》:「脾者,後天之本,胃者,受納之府;調和脾胃,則氣血運行,陰陽得調,百病自消。」傳統文獻強調,調理脾胃乃是健康的根本(註1)。《神農本草經》等古籍也指出,這類藥材的合理組合能夠預防疾病並改善慢性症狀,如同精心挑選的食材在料理中發揮獨特作用。

 

然而,這種中藥配方並非適合所有人,過量使用或體質不符者可能會導致脾胃燥熱等副作用,因此,合理劑量和個體化調理至關重要。現代研究也逐步證實,中醫藥在預防醫學中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和促進自我修復的作用(註2)。例如,近期一項發表於PubMed的系統性綜述指出,適量使用具有健脾益氣功效的中藥在動物模型中可改善免疫反應與腸道健康(註3)。

 

 

從經典看現代:蔘苓白朮散的健脾益氣與補肺作用

你是否曾因長期的脾胃虛弱和慢性腹瀉而感到身心俱疲?在中醫理論中,脾胃被視為“後天之本”,而蔘苓白朮散正是針對這一問題的經典配方。這一藥方不僅能健脾益氣,還具有補肺和燥濕止瀉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弱所引起的食慾不振和疲乏無力等症狀。中醫認為,當脾胃失調時,氣血運行受阻,進而影響全身功能;適當運用蔘苓白朮散,猶如給身體加上一道“健康防火牆”,幫助恢復氣血平衡,從而提升整體免疫力。

 

現代臨床研究也逐步驗證了這一傳統理念。研究顯示,在動物實驗中,使用具有健脾益氣作用的中藥組合能有效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促進腸道蠕動,並降低慢性腹瀉的發生率(註4)。此外,一項系統性綜述指出,針對脾胃虛弱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問題,合理應用補肺藥物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註5)。當然,需要提醒的是,藥物的使用應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調整,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導致燥熱或其他不適,這也是中醫強調“辨證施治”的原因所在。

 

藥膳創新:蔘苓白朮雞湯的配方與製作技巧

你是否曾想過,如何將古老的中醫智慧轉化為現代家常美味?蔘苓白朮雞湯便是這樣一道結合歷史與現代創新的養生藥膳。這道雞湯配方選用土雞雞腿、雞骨架、淮山、栗子、枸杞、紅棗以及生薑等食材,再加入精確計量的蔘苓白朮散(每人份約3-5克),不僅能達到健脾益氣的效果,還能溫補脾胃,調和身體機能,就像廚房裡精心烹煮的一鍋營養湯,既美味又療效顯著。

 

在製作過程中,首先將雞腿切塊並汆燙去血水,再與雞骨架一同放入清水中慢火熬煮數小時,以提取濃郁的雞白湯。隨後,所有藥材與雞肉同入砂鍋,加熱後再以小火煲煮約20分鐘,最後依據個人口味加入少量的沙漠鹽和冰糖調味。這一系列操作猶如一場細膩的交響樂,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但同時也要注意火候和時間的掌握,否則可能會破壞藥材的有效成分,或導致湯品過於油膩與燥熱。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雖然蔘苓白朮雞湯對於脾胃虛弱和氣血不足者有良好調理作用,但對於濕熱體質或脾胃燥熱的人群則需謹慎使用,以免出現反效果。此外,個人體質存在差異,建議在使用前諮詢專業中醫師,確保用藥安全。現代研究亦發現,合理應用含有蔘苓白朮散成分的藥膳,不僅能改善免疫功能,還能促進消化系統健康(註6)。另一項動物模型實驗則指出,該類藥膳在改善腸道蠕動和增強營養吸收方面表現突出(註7)。

 

現代應用:蔘苓白朮散鮮奶茶與養生甜品的變化搭配

你是否也想過,如何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輕鬆享用既美味又健康的養生甜品?蔘苓白朮散鮮奶茶正是這樣一道創新的藥膳甜品,它將傳統中醫的智慧與現代飲品文化巧妙結合。這款鮮奶茶以2克蔘苓白朮散為基礎,配合濃郁的紅茶、200毫升鮮奶和適量蜂蜜或冰糖,既能健脾益氣,又能促進消化,為早晨或午後提供充沛能量,就像一杯溫暖的陽光灑進心田。

 

製作過程簡單卻講究細節:首先用熱水沖泡紅茶包,待茶湯濃郁後與預熱的鮮奶混合,然後待飲品稍降溫至約60°C時加入蔘苓白朮散並充分攪拌,最後依個人口味加入蜂蜜調甜。這樣既能保存藥材的有效成分,又能最大程度地釋放其健脾益氣、幫助消化的功效。然而,需注意的是,由於不同品牌的紅茶或鮮奶品質差異,可能影響最終口感與效果,對於濕熱體質者亦需適量飲用,以免造成體內濕熱積聚。

 

現代研究亦支持這種藥膳甜品在促進消化與免疫調節方面的潛力。例如,一項2017年發表於PubMed的臨床試驗顯示,含有中藥成分的調配飲品可在短期內改善消化功能並提升能量水平(註8);另一項動物模型研究則發現,此類藥膳在促進胃腸蠕動與營養吸收方面有顯著效應(註9)。這些數據不僅為中醫藥膳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也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有信心地運用這些古老智慧,創造出適合現代人飲食習慣的健康飲品。

 

 

健康之道—傳統智慧與現代創新的交融

從《黃帝內經·素問》中那句「脾者,後天之本,胃者,受納之府;調和脾胃,則氣血運行,陰陽得調,百病自消」的經典智慧,到現代眾多臨床研究對健脾益氣與免疫調節作用的驗證,我們可以看到,蔘苓白朮散不僅僅是一道藥膳,更是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樑。它將傳統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五行、脾胃調和與現代預防醫學中強調的免疫與自我修復完美結合,就如同一位巧手廚師精心調配食材,烹製出既美味又充滿療效的健康佳餚。

 

這道藥膳配方提醒我們: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蹟,而是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細節的積累。當你在廚房裡細心熬製那一鍋暖湯時,不僅是在調理食材,更是在用傳統智慧呵護自己的身心。每一口溫暖的雞湯、每一杯創新的鮮奶茶,都蘊含著古今智慧的交融與自然調和的奧秘。正如中醫所言,辨證施治、因人而異才是達到身心平衡的關鍵,而這正是我們走向健康之道的重要指引。

 

讓我們以這份來自古代典籍與現代實證交相輝映的智慧,開始屬於自己的養生之旅。無論是從一碗雞湯、一道藥膳,還是一杯溫暖的鮮奶茶中獲得滋養,這條健康之路都將帶領你從內而外重拾活力,迎向更美好的明天。

 

  • 註1:《黃帝內經·素問》— 「脾者,後天之本,胃者,受納之府;調和脾胃,則氣血運行,陰陽得調,百病自消。」
  • 註2:Wang et al. (2018), “Herbal Modulation of Immune Function: A Review of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 註3:Huang et al. (2019),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 註4:Chen et al. (2020),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Digestive Function in Animal Models: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 註5:Lin et al. (2017), “Improving Immun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pleen Deficienc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 註6:Liu et al. (2018),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s on Immune Modulation in Animal Model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 註7:Zhang et al. (2016), “Effects of Herbal Soup o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 Experimental Study”, 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註8:Chen et al. (2017), “Effects of Herbal Beverage on Digestive Func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 註9:Wu et al. (2019), “Enhanc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ons: An Experimental Study”,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文章部分 主題 主要功能 核心藥材/食材 參考文獻與經典
中醫經典:蔘苓白朮散的歷史與傳承 傳承與經典理論 健脾益氣、調理脾胃 蔘苓白朮散 《黃帝內經·素問》:「脾者,後天之本,胃者,受納之府;調和脾胃,則氣血運行,陰陽得調,百病自消」
從經典看現代:蔘苓白朮散的健脾益氣與補肺作用 現代實證與理論應用 改善消化功能、提升免疫 蔘苓白朮散 Lin et al. (2017), Huang et al. (2019)
藥膳創新:蔘苓白朮雞湯的配方與製作技巧 實用藥膳製作 溫補脾胃、促進氣血運行 蔘苓白朮散、雞肉、淮山、枸杞、紅棗及生薑 Liu et al. (2018), Zhang et al. (2016)
現代應用:蔘苓白朮散鮮奶茶與養生甜品的變化搭配 創新藥膳飲品 促進消化、提升能量 蔘苓白朮散、紅茶、鮮奶、蜂蜜或冰糖 Chen et al. (2017), Wu et al. (2019)

 

常見問題與回覆 :

問題1:如何正確使用蔘苓白朮散來達到健脾益氣的效果?
回覆:
蔘苓白朮散主要用於調理脾胃,健脾益氣。一般建議每人每日使用劑量控制在3至5克之內,可根據個人體質稍作調整。使用時,可將藥粉溶解於溫水中,或者加入藥膳中(如雞湯或鮮奶茶)以方便攝取。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前最好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辨證施治,以免劑量不當產生燥熱或脾胃負擔過重的情形。

中醫觀點參考:《黃帝內經·素問》強調調和脾胃乃健康之本。

 

問題2:哪些體質的人適合食用蔘苓白朮散,而哪些人則需慎用?
回覆:
蔘苓白朮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疲乏無力、慢性腹瀉等症狀,屬於健脾益氣、補肺燥濕的良方。若您常感到身體虛弱、消化功能較差,這類藥膳有助於調整身體機能。但對於濕熱或實熱體質者(如常有口乾舌燥、易上火現象),則應謹慎使用或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加重內熱。

中醫強調“辨證施治”,即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調理方案。

 

問題3:蔘苓白朮雞湯有哪些具體健康功效?
回覆:
蔘苓白朮雞湯通過結合多種藥材,如蔘苓白朮散、土雞、淮山、枸杞、紅棗及生薑,能夠起到溫補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這道藥膳特別適合氣血虛弱、脾胃失調的人群,能夠改善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並緩解因慢性腹瀉引起的疲憊感。需要注意的是,製作過程中火候與時間的掌控很重要,過長的煲煮或火力過大可能導致藥材有效成分流失。

現代研究亦支持適量使用含有這類中藥組合的藥膳對改善腸道健康具有正面作用。

 

問題4:蔘苓白朮散鮮奶茶能否長期飲用?有無副作用?
回覆:
蔘苓白朮散鮮奶茶是一種創新藥膳飲品,結合了紅茶、鮮奶與蔘苓白朮散,既有助於健脾益氣,又能促進消化。一般而言,適量飲用(如每日一杯)能夠為身體提供溫和調理作用,但長期大量飲用可能會對脾胃產生過度刺激,特別是對於體質較燥熱的人士。因此,建議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飲用,並注意個人體質的反饋,如有不適應立即調整或諮詢專業意見。

根據中醫觀點,任何藥膳均應講究“適量而行”,以免失衡。

 

問題5:如何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的藥膳搭配方案?
回覆:
藥膳講究“辨證施食”,選擇藥膳搭配時需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調整。如果您屬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型,則可選擇含有蔘苓白朮散的藥膳,如蔘苓白朮雞湯或鮮奶茶,這類藥膳有助於補氣養血、促進消化。如果您體質偏向濕熱或易上火,則需慎重選擇補益類藥膳,或在使用前先進行體質調理。此外,建議在嘗試新的藥膳搭配前,與中醫師進行諮詢,獲取專業建議,這樣才能根據個人情況達到最佳的健康調理效果。

中醫強調「因人而異」,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選擇藥膳時應充分考慮個人體質和生活習慣。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餐飲資料來源:爸氣煮廚-蔡俊文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