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性傳染病的預防是維護性健康的重要一環,透過正確的行動與知識可以大幅降低風險。本篇文章從四個層面提供實用建議。首先,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性病的重要手段,特別適用於高風險人群,例如有多名性伴侶者或性行為頻繁者。其次,正確使用保險套與潤滑劑不僅能有效阻擋多種性病的傳播,還可降低因摩擦導致的保護失效風險。第三,現代醫學的PrEP與PEP藥物為高風險人群提供了更進一步的保護,其中PrEP用於暴露前預防,PEP則適用於緊急暴露後的處理。最後,減少高風險行為,例如建立單一性伴侶關係、避免濫用酒精或毒品等,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綜合來說,性健康的維護不僅需要醫學上的支持,也需要每個人主動改變生活方式,從篩檢到防護措施,再到行為習慣,這些簡單而有效的行動將為您和伴侶建立更安全、更幸福的生活基礎。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感染性病,那一刻我感到無助又羞愧……」這是許多人在面對性健康問題時的真實心聲。性傳染病不僅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深深影響心理與人際關係,讓人陷入孤立與自責的深淵。然而,這一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健康的關鍵在於行動,無論是正確使用保護措施、建立單一性伴侶的關係,還是尋求定期篩檢的支持,都能讓您有效降低風險。本篇文章將以溫暖而實用的方式,結合現代醫學的實證研究,教您如何保護自己與伴侶,減少高風險行為,讓性健康不再是壓力,而是一種自信與自由的來源。

 

透過5個實用建議,您將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為自己和伴侶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幸福的健康環境。現在,就從第一步開始吧!

 

 

定期篩檢:性病篩檢的重要性與頻率建議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為什麼定期進行性病篩檢對健康如此重要?根據醫學研究,性病的早期發現與治療是減少傳播風險的關鍵。篩檢就像是一種健康保險,它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潛在的健康問題,特別是那些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的性傳染病。例如,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建議,性活躍的成年人,尤其是高風險人群,如有多名性伴侶者,應至少每年進行一次性病篩檢(註1)。此外,性病篩檢的指導方針已被系統性地整理於專業期刊中,強調篩檢對控制性病流行的積極作用(註2)。

 

除了檢測頻率,選擇合適的篩檢方法也至關重要。目前常見的性病篩檢方式包括尿液檢測、血液檢測以及喉嚨與直腸的拭子檢測,這些方法能夠準確檢測出常見性病如淋病、梅毒及衣原體感染。對於女性來說,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也能幫助早期發現因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癌前病變。

 

然而,許多人對篩檢仍存在誤解,可能因害怕結果或擔心社會標籤而逃避檢查。這種心態恰似拒絕清洗受污染的食材,而希望透過其他方式消除風險。健康的關鍵在於勇敢面對可能的風險,及早採取行動。需要提醒的是,性病篩檢僅僅是第一步,檢查結果需由專業醫師解讀,並依據結果進行後續治療或防護措施。

 

 

保護措施:使用保險套及潤滑劑的正確技巧

保險套的使用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性病預防措施之一,但你知道嗎?根據研究,因使用不當導致保險套破裂或滑落的情況並不罕見。正確使用保險套能顯著降低性病的傳播風險,例如衣原體感染和淋病(註3,註4)。此外,女性保險套也被證實是一種有效且可接受的雙重保護工具,特別是在預防性病和意外懷孕方面表現出色(註3)。

 

選擇適合的潤滑劑,則是避免保險套破損的重要環節。例如,乳膠材質保險套具有較高的阻隔效果,但對乳膠過敏的人可以選擇聚氨酯保險套。此外,在使用過程中,潤滑劑能有效減少摩擦力,降低破損風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油性潤滑劑會導致乳膠保險套降解,因此建議使用水性或矽基潤滑劑來搭配乳膠保險套(註4)。

 

比喻來說,保險套和潤滑劑的關係就像一把雨傘與防水噴霧,它們相輔相成,能夠讓你的防護效果更加完美。雖然正確使用保險套的技巧看似簡單,但仍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例如在使用前檢查包裝是否完整,開啟時避免使用剪刀或尖銳物品損壞保險套。

 

最後,對於保險套的使用習慣,我們需要更加公開且具體的教育。若有不確定的地方,尋求醫師或相關機構的指導將是最好的選擇,確保您在保護自身與伴侶健康的同時,也能安心享受生活。

 

藥物預防:PrEP與PEP的效果與應用場景

你是否了解,現代醫學已經開發出能有效預防性病的藥物?PrEP(暴露前預防)與PEP(暴露後預防)被譽為性病防治的新希望,特別是在預防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方面有著顯著效果。根據研究,持續服用PrEP能夠降低約99%的性傳播HIV感染風險,而PEP則是針對高風險暴露後72小時內的緊急措施,其效果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註5,註6)。

 

PrEP適合用於高風險人群,例如有多名性伴侶、性伴侶中有HIV感染者,或是從事高風險行業者(如性工作者)。而PEP則適用於發生無防護措施的性行為後或暴露於HIV陽性體液的情境。藥物的使用需要嚴格遵循醫師的指導,確保在規定時間內正確服用。以PrEP為例,服用者需在開始使用前進行HIV檢測,以確保其未受感染(註6)。

 

儘管PrEP與PEP在預防HIV方面效果顯著,但它們對其他性傳染病(如淋病、梅毒)的防護效用有限,因此仍需配合其他保護措施如保險套使用。可以將這種情況比喻為服用PrEP或PEP是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火牆,而保險套則是額外的防護網,雙重保障能讓防護更加全面。

 

然而,這些藥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可能引發噁心、頭痛或腎功能問題,因此在使用時應密切觀察身體反應,並定期與醫師溝通。只有在專業醫師的監督下,才能真正發揮這些藥物的預防效果。

 

健康生活:減少高風險行為的5個實用建議

你是否曾經想過,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如何有效地降低性傳染病的風險?事實上,許多研究表明,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是避免性病傳播的關鍵(註7)。以下是五個簡單且實用的建議,幫助您減少高風險行為並維護性健康。

 

  1. 建立單一性伴侶關係
    單一且穩定的性伴侶關係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性病的機會。了解伴侶的健康狀況,並共同接受性病篩檢,是一個健康關係的重要基石。
  2. 正確使用保護措施
    無論是保險套還是其他防護工具,正確使用對於性病的防護效果至關重要。同時,持續接受相關的性教育也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註8)。
  3. 避免濫用酒精與毒品
    研究顯示,過量飲酒或濫用毒品可能導致判斷力下降,從而增加從事無保護性行為的風險(註8)。保持清醒與理智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4. 學習自我健康管理
    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狀態能顯著提升自我保護能力,例如勤洗手、避免共用個人物品,以及學習處理壓力的技巧。
  5. 尋求專業資源與支持
    若對自己的性健康感到困惑或有疑慮,主動尋求專業諮詢或參與相關宣導活動,可以獲得實用的建議和幫助。

 

這些簡單的行動就像一個完整的菜譜,每一個步驟都為健康添磚加瓦。透過以上建議,您不僅能減少高風險行為,還能進一步建立更加自信與健康的生活方式。

 

 

性健康的守護:從行動開始的自信與幸福

性健康不僅是身體的保護,更是對生活的尊重與熱愛。每一次篩檢,都是您對健康負責的表現;每一次正確使用保護措施,都是對自己與伴侶關係的尊重;每一次減少高風險行為,則是為未來幸福鋪設的基石。

 

或許我們無法完全掌控外部的風險,但我們能選擇如何行動,選擇如何守護自己。您的每一個明智選擇,無論是篩檢、防護措施,還是尋求專業支持,都是為自己與愛人創造更安全、更幸福生活的具體體現。

現在,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付諸實踐這些簡單卻強大的行動。讓健康與幸福成為您生活中的主旋律,為自己和伴侶創造一個更加安心的未來。記住,您值得擁有健康、自信與幸福!

 

 

參考文獻: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2).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Treatment Guidelin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std/treatment-guidelines
  2. Workowski, K. A., & Bolan, G. A. (2015).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5.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64(RR-03), 1-137. DOI: 10.15585/mmwr.rr6403a1
  3. Gallo, M. F., Kilbourne-Brook, M., & Coffey, P. S. (2012). A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 female condom for dual protection. Sexual Health, 9(1), 18-26. DOI: 10.1071/SH11037
  4. Steiner, M. J., & Cates, W. (2006). Condom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4(25), 2644-2654. DOI: 10.1056/NEJMra050021
  5. Grant, R. M., Lama, J. R., Anderson, P. L., et al. (2010). Preexposure Chemoprophylaxis for HIV Prevention in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3(27), 2587-2599. DOI: 10.1056/NEJMoa1011205
  6. Kuhar, D. T., Henderson, D. K., Struble, K. A., et al. (2013). Updated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HIV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34(9), 875-892. DOI: 10.1086/672271
  7. Aral, S. O., & Peterman, T. A. (2002). A stratified approach to untangling the behavioral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29(5), 287-289. DOI: 10.1097/00007435-200205000-00002
  8. Stall, R., Paul, J. P., Greenwood, G., et al. (2001). Alcohol use, drug use and alcohol-related problems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The Urban Men’s Health Study. Addiction, 96(11), 1589-1601. DOI: 10.1046/j.1360-0443.2001.961115896.x

 

預防措施 特點 優勢 注意事項
定期篩檢 定期進行性病檢測,適合高風險族群及一般人群 早期發現無症狀性病,降低傳播風險 需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並遵從醫師建議
保險套與潤滑劑 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搭配合適的潤滑劑,降低性病傳播風險 易於使用,對多種性病提供有效防護 注意使用正確材料(如乳膠與水性潤滑劑)避免破損
PrEP與PEP藥物 PrEP用於暴露前預防,PEP用於暴露後72小時內緊急處理 對HIV預防效果顯著,適合高風險人群 僅對HIV有效,需遵循醫師指導並注意可能副作用
減少高風險行為 建立單一性伴侶關係,避免濫用酒精與毒品等高風險行為 無副作用,促進整體身心健康 需自律與教育,並持續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性病篩檢應該多久進行一次?

回覆
性病篩檢的頻率應根據個人的風險程度來決定。一般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篩檢,特別是對於有多名性伴侶或處於高風險人群(如男男性行為者或性工作者)的人群。此外,如果最近發生了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或伴侶確診感染性病,應立即進行篩檢。根據《黃帝內經》“治未病者,為上醫之道”,篩檢就如同早期防範的措施,能有效避免疾病的進一步惡化。

 

問題2:為什麼使用潤滑劑對保險套的保護效果很重要?

回覆
潤滑劑可以減少性行為中的摩擦,降低保險套破損的風險。特別是對於乳膠保險套,建議使用水性或矽基潤滑劑,因為油性潤滑劑會導致乳膠降解,增加破損的機率。這就像讓車輪在潤滑的路面上行駛,不僅更順暢,也更安全。選擇合適的潤滑劑,不僅能提升安全性,還能增加性行為的舒適度。

 

問題3:PrEP和PEP有什麼區別,應該怎麼使用?

回覆
PrEP(暴露前預防)是用於在高風險行為發生前服用的藥物,可以降低HIV感染風險達99%。PEP(暴露後預防)則是用於發生無保護措施性行為後72小時內緊急服用的藥物,其效果取決於服用時間的早晚。兩者都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並確保正確的使用流程。例如,PrEP需每日服用,而PEP則需持續28天療程,不能中斷。

 

問題4:除了使用保險套,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性病傳播風險?

回覆
除了保險套,建立單一性伴侶關係是降低性病風險的關鍵之一。與伴侶共同進行性病篩檢並保持開放的溝通,也是重要的預防方式。此外,避免濫用酒精與毒品可以幫助維持理智與判斷力,降低從事無防護措施性行為的風險。這就如同搭建健康的保護屏障,每一個步驟都能讓防護更加完整。

 

問題5:如果感染了性病,應該怎麼辦?

回覆
如果懷疑感染性病,第一步是立即就醫進行診斷。醫師會根據具體病情制定合適的治療計劃,例如使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性病,或使用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毒感染。同時,應告知伴侶並建議其接受篩檢,以防止進一步的傳播。根據《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正確的治療能幫助身體恢復平衡,避免疾病的進一步惡化。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眼睛是靈魂之窗,長時間使用螢幕成為生活常態,但我們仍可以透過正確的用眼習慣、營養補充與定期檢查,守護好每一分清晰與明亮。別忘了,眼睛疲勞時,不妨閉上眼睛深呼吸,也讓心靈休息一下。

現代人幾乎離不開螢幕,不論是用電腦工作、滑手機追劇,還是孩子放學後打電動放鬆,長時間盯著螢幕容易導致「數位眼疲勞(Digital Eye Strain, DES)」,症狀包括:眼睛乾澀、酸澀、視線模糊、肩頸僵硬,甚至頭痛。

但你知道嗎?正確使用螢幕+適當休息與營養補充,其實可以反而幫助保護視力!

專家教你「打電動不傷眼」的正確做法!

研究指出,若在明亮環境中、正確姿勢下進行短時間電動遊戲,搭配眼睛的聚焦與追蹤動作,對眼球肌肉是一種「主動訓練」,可促進眼球靈活與反應力。但前提是:時間不能過長,還要懂得中途休息與環境調整。

專家推薦「20-20-20 法則」保護視力:

  • 每使用螢幕 20 分鐘,
  • 就抬頭看遠方 20 英呎(約 6 公尺)外的物體,
  • 至少 20 秒。

這樣可以幫助眼睛肌肉放鬆,減少長時間近距離使用造成的調節疲勞。

 

常見造成眼疲勞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 長時間滑手機/電腦,不休息
  • 在光線不足或螢幕太亮環境使用3C
  • 太靠近螢幕、姿勢不良
  • 睡前滑手機
  • 水分攝取不足
  • 飲食油膩、缺乏護眼營養素

吃得好,也能幫眼睛「續航」!

除了生活習慣,飲食與營養補充是守護眼睛的重要後盾。尤其對於長期使用螢幕的人,建議多攝取含有以下營養素的食物與保健品:

日常飲食建議

  •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甘藍菜,富含葉黃素與玉米黃素
  • 橘黃色蔬果:如胡蘿蔔、南瓜,含β-胡蘿蔔素
  • 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富含 Omega-3 脂肪酸
  • 堅果與種子:提供維生素E、鋅與抗氧化物
  • 水分充足:避免眼睛乾澀、淚液不足

葉黃素怎麼選?

葉黃素是保護黃斑部的重要營養素,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選購時可注意以下重點:

  • 葉黃素含量:建議每日補充 10 mg 葉黃素+2 mg 玉米黃素,為國際建議劑量
  • 游離型 vs. 酯化型:游離型吸收率較高
  • 搭配抗氧化成分:如維生素C、E、鋅、硒,可延緩眼部老化
  • 非人工色素/香料:成分越簡單越安心

為什麼 Omega-3 對眼睛很重要?

Omega-3脂肪酸(如DHA、EPA) 對眼睛健康尤其重要,因為:

  • DHA 是視網膜的重要結構成分
  • 可減少淚液蒸發、改善乾眼症狀
  • 有抗發炎效果,降低眼部發炎與老化風險

臨床上常見長時間用眼造成的乾眼或視覺模糊,若搭配 Omega-3 補充,有助於改善淚液品質與穩定淚膜。建議選擇高濃度、分子型式穩定的魚油產品,每日補充 1000~2000 mg DHA+EPA。

醫師小叮嚀:孩子用眼不只是「限制時間」,更要「提升品質」

對孩子來說,完全禁止3C使用不切實際。更重要的是:

  • 保持正確姿勢與距離(螢幕距眼睛至少40公分)
  • 控制每天3C總時數,依年齡調整(例如學齡前每天不超過1小時)
  • 利用遊戲或互動APP,結合眼球運動與手眼協調
  • 避免邊走邊滑、躺著使用,減少眼睛與頸椎負擔

👩‍⚕️醫師叮嚀:眼睛是靈魂之窗,長時間使用螢幕成為生活常態,但我們仍可以透過正確的用眼習慣、營養補充與定期檢查,守護好每一分清晰與明亮。別忘了,眼睛疲勞時,不妨閉上眼睛深呼吸,也讓心靈休息一下。

醫師提醒 重點內容 實作建議
20-20-20 法則 每使用螢幕 20 分鐘,就看 20 英呎(約 6 公尺)外的物體,至少 20 秒,放鬆睫狀肌、減少調節疲勞。
  • 手機/電腦設定 20 分鐘提醒。
  • 看窗外遠景或室內 6 公尺外標的。
  • 配合刻意眨眼,減少乾澀。
打電動也能護視力? 明亮環境正確姿勢下短時間遊玩,聚焦與追蹤動作屬「主動訓練」,有助眼球靈活與反應力;前提是時間不可過長並中途休息。
  • 以短時段為原則,間隔休息套用 20-20-20。
  • 避免暗室、過亮或反光環境。
常見壞習慣 久看不休息、光線不足或螢幕太亮、距離過近與姿勢不良、睡前滑手機、水分不足、飲食油膩缺乏護眼營養。
  • 固定休息節律;睡前 1 小時停用 3C。
  • 補水;維持環境均勻、柔和光線。
環境與姿勢 明亮、不刺眼;避免螢幕反光。兒童螢幕距離至少 40 公分。
  • 螢幕亮度接近環境亮度。
  • 維持端坐、放鬆肩頸,不要躺著或邊走邊用。
日常飲食重點 深綠色蔬菜(葉黃素、玉米黃素)、橘黃色蔬果(β-胡蘿蔔素)、深海魚(Omega-3)、堅果種子(維生素 E、鋅等),並足量飲水。
  • 每天至少 1 份深綠葉菜+1 份橘黃色蔬果。
  • 每週 2–3 次深海魚;每日規律飲水。
葉黃素選購 建議每日 10 mg 葉黃素+2 mg 玉米黃素;游離型吸收率較高;可搭配維生素 C、E、鋅、硒;避免人工色素/香料。
  • 檢視標示是否達 10 mg+2 mg。
  • 成分精簡、來源清楚為佳。
Omega-3 補充 DHA/EPA 有助維持視網膜結構、減少淚液蒸發、具抗發炎效益;可改善乾眼與淚膜穩定。
  • 選高濃度、分子型式穩定的魚油。
  • 每日補充 DHA+EPA 合計約 1000–2000 mg。
兒童用眼原則 與其只限時間,更要提升用眼「品質」:正確姿勢與距離、年齡化總時數控制、互動式練習、避免躺用或邊走邊滑。
  • 學齡前:每日 3C 不超過約 1 小時。
  • 螢幕距離 ≥ 40 公分,定時戶外活動。
護眼小總結 建立正確用眼習慣+營養補充+定期檢查,眼疲勞時閉眼深呼吸,讓眼與心一起休息。
  • 若持續頭痛、視線模糊或不適,儘早就醫。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digital-eye-strain-gaming-vision-protection/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謝欣庭
家庭醫學科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家庭醫學】【預防醫學】【慢性病控制】【抗衰老醫學】【 預防醫學】【慢性病控制】【減重醫學】
現職
●現任:【禾伊美學診所 主治醫師】【耀媄儷妍診所 主治醫師】【優點日式點滴診所 主治醫師】【台中慈濟醫院預防醫學中心高階健檢 主治醫師】【也果美學診所 院長】
分類:醫友生活
Picture of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綦珮如
我開始思考,能否為夜晚設計一種更溫柔的結尾? 一個屬於自己的「睡前儀式」,讓身心緩緩抽離白天緊湊節奏,真正安穩地走向休息。

auscentic呼吸精萃 >https://mygv.cc/yoLMd

 

許多人好奇問我。心理師,雖然善於傾聽與陪伴、理解情緒的流動,但卸下專業角色,回到生活中,我們同樣需要面對自己的波動與脆弱。

離開學校場域,開始行動心理師的職涯後,工作雖然更自由,也有機會接觸多元空間與人群,但諮商、講座、合作、寫作與社群經營等豐富的任務,也帶來角色切換的疲憊與情緒耗損。

 

我漸漸發現,自己的身心其實非常敏感且細緻。它需要被照顧、被傾聽,也需要休息與沉澱,才能有餘裕承接每段心理旅程。

 

於是我開始為自己設計「小儀式」。像是在工作前,會將精油輕抹於手腕或太陽穴,讓香氣引導自己慢慢沉靜,準備好迎接每一段對話。

但最需要練習平衡的,是夜晚。

 

 

工作結束後,大腦仍停不下來。明知疲憊,卻仍滑著手機、延遲入睡,試圖為自己保留些許獨處時光。可手機放下後,留下的常是空虛與疲倦,隔日情緒渙散、難以專注。

 

我開始思考,能否為夜晚設計一種更溫柔的結尾?
一個屬於自己的「睡前儀式」,讓身心緩緩抽離白天緊湊節奏,真正安穩地走向休息。

 

最近我接觸到純淨香氛品牌auscentic的呼吸精萃,第一次打開滾珠瓶,就被那股沉靜的木質與花草香所吸引。那是一種溫柔、內斂的香氣,彷彿夜色來臨前的靜謐,讓人自然放鬆下來。尤其呼吸精萃有添加夜息精華,據韓國Ellead 實驗室的報告指出,21-56 歲亞洲女性,使用 1 次及 7 天後,98% 使用者感覺更容易入眠、98%使用者感覺起床更有精神。

 

 

現在,每天睡前我會進行這個簡單儀式:

將添加夜息精華的auscentic呼吸精萃塗抹在手腕、太陽穴、頸側與枕骨下方,搭配「5-5-5 微呼吸」:

  1. 吐氣同時,畫 5 圈,讓夜息精華滲入肌膚
  2. 吸氣 5 秒,感受香氣進入身體
  3. 吐氣 5 秒,釋放緊繃與雜念

重複三輪後,我會將雙手放在想關注的身體部位,默默地說:「我正在與內在的平靜連結,柔和地放鬆,準備安心入眠。」然後自然地回到自己的呼吸節奏。

 

這個簡單的儀式,讓我不僅更容易入睡,也創造出一天中最真實、貼近自己的一刻。它是一種讓身心安頓下來的練習,也是一個溫柔的提醒:今天已經足夠好,透過嗅覺與觸覺雙路徑,協助溫和引導入眠。像是一座橋——帶我從「應對世界」,回到「陪伴自己」的節奏。

 

 

如果你也常在夜裡思緒紛擾,也許也能試著為自己設計一段專屬的睡前儀式。不需要繁複,幾次深呼吸、一點香氣、一段靜謐時光,讓你輕輕地告訴自己:「今天辛苦了,我準備好好休息了。」

 

現在到綠藤官網購買,新朋友最高折 150 元、滿額送保養旅行瓶、官網與門市提供 45 天無條件退貨。

了解更多: https://mygv.cc/yoLMd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綦珮如
諮商心理師
專長:●專長項目:【壓力與情緒】【情感與家庭】【人際關係】【兒童青少年】
現職
●現任:【島語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予諾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經歷:【童伴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同伴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