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運動醫學科醫師
運動醫學科醫師
王凱平
跆拳道一部位最易受傷 專家提醒運動傷害預防要點
根據傷勢嚴重程度,醫生可能建議保守治療或積極治療。保守治療包括休息、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而積極治療則可能涉及注射治療、專業運動訓練,嚴重時甚至需要手術治療

跆拳道是一項充滿熱血的運動。運動醫學專家提醒,在享受這項充滿動感的運動時,安全防護不容忽視。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王凱平主任特別指出了跆拳道運動中的常見傷害及其預防方法。

 

跆拳道四大常見傷害

根據最新研究,跆拳道運動中下肢最容易受傷,常見的四大傷害為:腳踝扭傷、膝蓋韌帶或半月板損傷、肌肉拉傷(尤其是大腿和小腿),以及頭部輕微撞擊。王凱平強調,這些傷害多源於動作姿勢不正確、暖身不足、過度訓練等原因。

跆拳道一部位最易受傷 專家提醒運動傷害預防要點

預防勝於治療

為有效預防運動傷害,提出以下建議:

1.每次練習前後,務必進行全面的熱身和收操。

2.循序漸進地學習技巧,避免操之過急。

3.使用合適且品質良好的防護裝備。

4.給予身體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受傷後的正確處理

若不幸受傷,王凱平主任建議立即採用「LOVE & PEACE」原則。對於拉傷、扭傷和挫傷等常見運動傷害,急性期應遵循PEACE原則:保護傷處、抬高患處、避免過度使用消炎藥、適度加壓並尋求專業衛教。進入復原期後,則轉為LOVE原則:逐漸增加負荷、保持樂觀態度、促進血液循環,並循序漸進地恢復運動。

若遇到腦震盪,則需遵循五步驟:立即停止運動、尋求醫療檢查、充分休息後再逐步恢復活動、每個恢復階段間隔至少24小時,全程應不少於一週,並時刻留意症狀,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並重新評估。

 

專業治療的重要性

根據傷勢嚴重程度,醫生可能建議保守治療或積極治療。保守治療包括休息、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而積極治療則可能涉及注射治療、專業運動訓練,嚴重時甚至需要手術治療。王凱平主任強調,無論採取何種治療方式,都應在專業醫師的評估和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判斷或治療,並依照復健、非對抗性穩定訓練、非對抗性不穩定訓練、對抗性訓練的順序,逐步回到賽場。

 

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王凱平主任最後表示:「跆拳道是一項精彩的運動,只要我們注意安全,就能充分享受它帶來的樂趣和健康。希望大家能夠在這項運動中積極投入,又懂得保護自己。」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本文作者: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 主任醫師 王凱平

facebook:王凱平醫師

Author picture
結合中、西醫之運動傷害處置,擅於治療頸、肩、肘、腰、膝、踝部之急慢性疼痛
經歷
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副主任、 聯新國際醫院醫療一部辦公室主任、國家運動醫學中心特約醫師、職棒Lamigo桃猿隊醫療團主治醫師、 SBL超級籃球聯賽璞園隊醫療團主治醫師
印加果油富含天然 Omega-3 α-次亞麻油酸(ALA)與維生素E,具抗發炎與抗氧化作用,能抑制 COX-2、NF-κB 等發炎途徑,協助降低 CRP、IL-6、TNF-α 等慢性發炎指標。冷壓印加果油性甘平,符合中醫「潤燥養陰、化濕降火」之理,適合現代生活壓力大、體內火氣旺者。本文說明安全攝取量與飲食搭配:每日1–2茶匙冷拌沙拉或優格,避免高溫烹調,並建議搭配富含維生素C與多酚的蔬果及穴位按摩,強化氣血循環。結合臨床研究與中醫理論,提供科學且生活化的抗發炎調理指南,讓身體從烈火回到晨霧的節奏。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
沒生病,卻總是疲倦、容易發脾氣、皮膚乾癢、喉嚨微燒。
檢查報告都正常,但身體彷彿一直在「暗暗冒煙」。
這種看不見的煙,其實就是——慢性發炎。

 

發炎不只是疾病的結果,它是身體在求救。
當我們長期熬夜、吃高油炸、情緒壓抑時,免疫系統就像被逼著連夜加班,
啟動「自衛模式」——結果火沒滅,反而越燒越旺。

 

要讓身體回到平衡,不是強行滅火,而是學會溫柔調和。
研究指出,印加果油中的 α-次亞麻油酸(ALA),能在體內轉化為 EPA 與 DHA,
這兩種脂肪酸能抑制 COX-2 與 NF-κB 發炎訊號,使身體重新找回免疫節奏 (註1)。
2024 年臨床實驗更發現,每天僅 1000 毫克印加果油,連續 12 週就能降低發炎指標與血壓 (註2)。
這正是「以油養陰、以潤制火」的現代詮釋。

 

而真正的抗發炎,往往也從心開始。
《黃帝內經》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當我們願意放慢步伐、吃得更純淨,火自然會降、心也會靜。
印加果油不只是營養補充,它像一場細雨——
在你未察覺的地方,默默潤下,撫平體內的焦灼與躁動。

 

讓火不再亂燒,讓身體重新歸於平和。
這不只是油的力量,而是一場身與心的和解。

📚 參考文獻

(註1) Abd Rahman IZ et al.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Linneo (Sacha Inchi) in Allevia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 Mini Review.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3; 16(11):1588. DOI: 10.3390/ph16111588.
(註2) Mhd Rodzi NAR et al. Effects of Sacha Inchi (Plukenetia Volubilis L.) Oil Supplementation on Hyperglycaemia,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aemia (3Hs) Patients: A Preliminary Human Trial.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2025; 80(1):80. DOI: 10.1007/s11130-025-01309-8.

 

印加果油真的能抗發炎嗎?

你知道嗎?身體的「小火」其實比你想像得頑固。當壓力、熬夜、飲食油膩交織時,體內的免疫系統會像煮沸的湯鍋一樣,不斷翻滾,長期下來就形成所謂的慢性發炎。這時候,印加果油——一種來自亞馬遜雨林的冷壓植物油——成了科學界關注的天然解方。

 

研究指出,印加果油富含 α-次亞麻油酸(ALA,能在體內轉化為 EPA 與 DHA,這兩種脂肪酸能抑制 COX-2 與 NF-κB 發炎路徑,進而降低 C 反應蛋白(CRP)、介白素 IL-6、腫瘤壞死因子 TNF-α 等發炎指標 (註1)。在 2025 年的臨床試驗中,每日補充 1000 mg、連續 12 週的印加果油,不僅改善代謝症候群患者的血壓與血脂,還顯著降低發炎標記值 (註2)。

 

從中醫角度看,這正是「火毒內蘊、氣機不暢」的表現。印加果油性甘平,能潤燥養陰、緩解「體內暗火」。但別忘了,油脂雖好,過量仍會增加熱量負擔,建議每日 1~2 茶匙即可。就像熬湯一樣,火候過了反而糊鍋——適量,才能讓這把油的火候恰到好處。

 

 

抗發炎要怎麼吃才有效?

要讓印加果油發揮真正的「滅火力」,關鍵不只在吃,而在怎麼吃。印加果油屬於冷壓植物油,富含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這類脂肪酸怕熱,就像嫩葉遇沸水,稍不注意就枯黃。若拿來油炸或高溫炒菜,反而會破壞其抗發炎成分,讓好油變壞油。

 

臨床觀察顯示,每日攝取 5–10 ml(約1–2茶匙)印加果油,持續 8–12 週,能有效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與炎症指標 (註3)。最佳方式是冷拌沙拉、加入優格或溫開水中飲用,不僅保存 ALA 結構,也能與其他抗氧化營養素協同作用。若想加乘效果,可搭配富含維生素 E 的堅果、深綠蔬菜與莓果,協助中和自由基、穩定細胞膜。

 

中醫觀點則認為,「火」藏於脾胃,「濕熱」易上攻。將印加果油納入三餐,取代煎炸油,就像為體內換上一股「柔和的水氣」,能漸漸平衡內熱、化痰潤燥。記得喔,抗炎飲食不是禁慾,而是溫柔地調頻——吃得對,火自然滅。

 

 

有哪些誤區會讓抗發炎失效?

別以為多加一匙就能把火澆熄。許多人在補充印加果油時,會犯三個常見錯誤。

第一,高溫加熱。印加果油中的 Omega-3 脂肪酸結構細緻,遇高溫會氧化,產生過氧化脂質,就像明明想滅火,卻反而添了汽油。第二,和反式脂肪混吃。若仍習慣吃炸物、奶精或速食,這些油會與 Omega-3 競爭細胞膜位置,使抗發炎機制打折。第三,過量攝取或與抗凝血藥併用,可能使血液過稀、增加瘀斑風險。

 

臨床回顧指出,當每日攝取量超過 15 ml 時,部分受試者出現腸胃不適與輕微出血傾向 (註4)。因此,印加果油應「以潤為主、勿求速效」,每日 1–2 茶匙即可。中醫亦提醒,「火可抑、不可斷」,若為急躁、熬夜、嗜辣者,僅靠油補仍難降火。搭配早睡與避辛辣,才算真正的「滅火三部曲」。

 

搭配哪些食物或方法能強化抗炎力?

想讓印加果油的抗發炎效果「全開」,關鍵不在單一食物,而在協同調理。
從營養學來看,印加果油中富含的 α-次亞麻油酸(ALA),若與維生素 E、維生素 C、多酚類共同攝取,能有效防止脂質氧化、延長活性時間。像是莓果、深綠蔬菜、酪梨與杏仁,都是絕佳搭配;這些食物中的抗氧化分子,就像守護油脂的「盾牌」,減少自由基對細胞膜的攻擊。

 

中醫理論則認為「濕熱得清、氣鬱則通」。你可以每天早上用 1 茶匙印加果油拌入豆漿或燕麥粥,中午加在沙拉上,晚上則以溫水調服,並配合按摩內關穴與三陰交穴5 分鐘,幫助氣血流暢、心火下降。臨床觀察指出,結合抗氧化飲食與放鬆練習的族群,發炎指標(如 CRP、TNF-α)下降幅度更快 (註5)。

小提醒:避免同時大量攝取高糖與精緻澱粉,否則身體會像在一邊滅火、一邊加柴。油與心,皆須「平衡」而非「極端」,這才是真正的抗炎智慧。

 

 

結論:讓身體從烈火,回到晨霧的節奏

身體的發炎,就像一場看不見的烈火。它不吵不鬧,卻在夜裡慢慢烘乾你的體力與情緒。

而印加果油,像雨後的一縷晨霧,輕柔地落在細胞之間,帶來潤、帶來靜。
《黃帝內經》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知其要者,守之安。」——
學會滋陰,就是學會讓身體不再亂燒。

 

你可以從生活的油開始調頻:
早上,在優格或豆漿裡加一茶匙印加果油;
中午,拌入沙拉或湯中冷食;
晚上,以溫水送服一小匙,搭配幾次深呼吸與簡單的肩頸放鬆。
這樣連續三週,許多人會發現皮膚不再緊繃、睡眠更沉穩、心情也少了焦灼。

 

其實,抗發炎從來不只是營養學的命題,它更是一種生活的柔軟功課
當你願意放過自己一點點,火就會少燒一點點。
讓那一匙油,成為你與身體和好的第一步。

 

讓火不再亂燒,讓身體重新歸於平和。
願你在每一口溫柔的油光裡,找回自己的節奏。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比較項 印加果油(Sacha Inchi Oil) 魚油(Fish Oil) 亞麻仁油(Flaxseed Oil)
來源 / 型態 亞馬遜印加果種子;冷壓植物油 深海魚體/魚肝萃取;膠囊或液態 亞麻籽;冷壓植物油
主要脂肪酸 ALA(ω-3)高、同含少量 ω-6;天然維生素E、多酚 EPA/DHA(ω-3)直接型 ALA(ω-3)高、木酚素(lignan)
ω-6:ω-3 比例 友善(低),有利發炎平衡 視製程與濃度;以 ω-3 為主 友善(低),類似印加果油
抗發炎機制要點 ALA→EPA/DHA 轉換;調節 COX-2 / NF-κB;E/多酚助抗氧化 EPA/DHA 直接下游抑制發炎路徑;穩定膜結構 ALA 轉換路徑同上;木酚素具抗氧化與荷爾蒙調節潛力
研究與應用重點(近年) 12 週攝取與局部應用:發炎指標、血壓/血脂改善的證據漸增;日常可近性高 大量臨床支持:三酸甘油脂下降、發炎下降、心血管風險管理 臨床證據中等:代謝與炎症指標有潛力;對素食者友善
適合吃法 冷拌:沙拉、優格、溫開水調服;每日 1–2 茶匙(5–10 ml) 膠囊或液態;依標示攝取(常見 1–2 g EPA+DHA/日) 冷拌:沙拉、燕麥、優格;每日 1–2 茶匙
加熱穩定性 不建議高溫(易氧化) 液態不建議高溫;膠囊不涉加熱 不建議高溫(易氧化)
與食物的加乘 維生素E、C、莓果、堅果、綠葉菜 抗氧化營養素(E/C/多酚) 木酚素來源、抗氧化蔬果
中醫觀點定位 性甘平;潤燥養陰、化濕降火,和緩調體質 偏補陽護正,強化「氣血運行」 甘平偏潤;養陰潤燥、助調經絡
適合族群 想以日常食材溫和調理慢性發炎者;不吃魚/素食者 需要快速、直接補充 EPA/DHA 者;三酸甘油脂高者 素食者、偏好植物來源抗炎者
潛在風險 / 注意 避免高溫;與抗凝血藥合用需評估;過量有熱量負擔 魚腥感/回味;高劑量與抗凝血藥合用需評估 同印加果油;部分人胃感不適;避免高溫
風味與接受度 堅果香、易接受 有腥味(液態),膠囊改善 清淡或微堅果香
核心優勢一句話 餐桌級抗炎油:好入口、可日常長期維持 醫療級抗炎油:證據最強、見效路徑直接 植物級抗炎油:素食友善、木酚素加分

 

 

🩺 常見問題與回覆(FAQ

問題1:印加果油真的能幫助抗發炎嗎?
回覆:是的。印加果油富含 α-次亞麻油酸(ALA),能在體內轉換成 EPA 與 DHA,
幫助抑制 COX-2 與 NF-κB 等發炎途徑,降低 C 反應蛋白(CRP)、IL-6、TNF-α 等發炎指標。
中醫觀點認為它性甘平,能潤燥養陰、化濕降火,特別適合容易上火或慢性發炎體質的人。

 

問題2:印加果油應該怎麼吃才有效?
回覆:建議每日攝取 1–2 茶匙(約 5–10 ml),以冷拌方式最能保存營養。
可加入優格、沙拉或溫開水中飲用。避免高溫油炸,否則會破壞 Omega-3 結構。
中醫提倡「以潤養陰」,因此在早晨空腹或餐後攝取皆可幫助調和氣血、養肝潤燥。

 

問題3:印加果油可以取代魚油嗎?
回覆:印加果油是植物性 Omega-3 的優良來源,
但其 ALA 需在體內轉換成 EPA、DHA,效率約 5–10%。
若你是素食者或不喜歡魚油味,可以印加果油作為日常補充;
若有高血脂或嚴重發炎狀況,仍可與魚油交替使用。
正如《本草綱目》所言:「油,潤五臟、解百毒、除煩熱」——兩者皆為潤火之道,只是路徑不同。

 

問題4:有什麼情況下不建議使用印加果油?
回覆:若正在服用抗凝血藥、懷孕或有出血性疾病,
應先諮詢醫師,因為高劑量的 Omega-3 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此外,請避免高溫烹調與過量攝取(每日不超過 15 ml),
以免造成腸胃不適或熱量過高。

 

問題5:有哪些飲食或生活習慣能幫助提升印加果油的抗炎效果?
回覆:建議與富含維生素 E、C、多酚的食物同食,如莓果、堅果、深綠蔬菜。
睡前可按摩內關穴與三陰交穴,有助疏肝理氣、降心火。
少吃炸物與精緻糖,保持良好睡眠,
讓身體在「潤而不燥」的狀態下,才能真正遠離發炎。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 參考文獻

(註1) Abd Rahman IZ, Nor Hisam NS, Aminuddin A, et al.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Linneo (Sacha Inchi) in Allevia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 Mini Review.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3;16(11):1588. DOI: 10.3390/ph16111588.

(註2) Mhd Rodzi NAR, Mohd Sopian M, Lee LK.
Effects of Sacha Inchi (Plukenetia Volubilis L.) Oil Supplementation on Hyperglycaemia,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aemia (3Hs) Patients: A Preliminary Human Trial.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2025;80(1):80. DOI: 10.1007/s11130-025-01309-8.

(註3) Samrit T, Osotprasit S, Chaiwichien A, et al.
Cold-Pressed Sacha Inchi Oil: High in Omega-3 and Prevents Fat Accumulation in the Liver.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4; 17(2): 220. DOI: 10.3390/ph17020220.

(註4) Mhd Rodzi NAR, Lee LK.
Sacha Inchi (Plukenetia Volubilis L.): Recent Insight on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Organoleptic, Safety and Toxicity Perspectives.
Heliyon. 2022; 8(9): e10572. DOI: 10.1016/j.heliyon.2022.e10572.

(註5) Goyal A, Tanwar B, Kumar Sihag M, Sharma V.
Sacha Inchi (Plukenetia Volubilis L.): An Emerging Source of Nutrients, Omega-3 Fatty Acid and Phytochemicals.
Food Chemistry. 2022; 373(Pt B): 131459. DOI: 10.1016/j.foodchem.2021.131459.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分類:醫友生活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林湘宛
如果你跟我一樣忙碌,能夠在一種膠囊內解決的事情絕不吃第二種。而且最讓我安心的是,這個產品有通過通過SGS 生菌數、重金屬與農藥殘留檢驗,全家大小都可以很安心的食用。身為中醫師的我真心推薦這款葉黃素!

作為一個中醫師,一整日累積下的門診時間,幾乎都是緊盯著電腦螢幕居多,實際體驗「醫之嚴選─水汪汪亮晶晶膠囊」,每天2顆午飯過後食用,我個人2週後有感,具有實證精神的我就想帶大家好好了解其中的原理。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現代生活中,你是否也發現總是離不開手機、電腦、平板的懷抱,明明知道每次使用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卻難以時時遵循,因此,日常保養顯得尤為重要。

 

談到保健成分,眾所周知補充葉黃素,除了葉黃素,臨床證據顯示還有多種營養素和成分也具有相似的營養價值,最具證據基礎的是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的AREDS/AREDS2配方,其核心成分包括:

  • 維生素C(500mg/天)
  • 維生素E(400IU/天)
  • 鋅(80mg/天)
  • β-胡蘿蔔素(15 mg/天)
  • 玉米黃素(2 mg/天)

 

 

該實驗提出除了葉黃素,建議能一併補充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玉米黃素等成分。另外,花青素也是一個相當厲害的營養素,建議與葉黃素一同補充。

 

 

這個膠囊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採用了西班牙專利 AffronEye®藏紅花萃取成分,用低溫萃取技術完整保留營養成分,每顆膠囊含有高達6.5朵藏紅花,其中藏紅花素和藏紅花酸是關鍵的成分,是類胡蘿蔔素衍生物。

 

 

除此之外膠囊裡的成分還包含了一天足量的葉黃素(30mg/天),以及豐富的花青素──山桑子、葡萄籽、黑醋栗等六大植萃,集結了許多的營養成分在內,如果你跟我一樣忙碌,能夠在一種膠囊內解決的事情絕不吃第二種。而且最讓我安心的是,這個產品有通過通過SGS 生菌數、重金屬與農藥殘留檢驗,全家大小都可以很安心的食用。

 

身為中醫師的我真心推薦這款葉黃素,可以參考醫之嚴選的官方網站並購買喔:

https://www.doktorchoice.com/product/product&product_id=7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林湘宛
中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月經調理、痛經、更年期症候群、孕產調理、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落髮、青春痘、乾眼症、睡眠障礙、消化功能異常、顳顎關節症候群、下背痛、中風後遺症、耳鳴、暈眩
現職
●現任:【昌盛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新月集產後護理之家講師暨巡診醫師】●學經歷:【台中慈濟醫院 中醫師】【君綺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 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