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耳鳴治療】耳鳴嗡嗡響好痛苦?一文帶你深入分析5大耳鳴原因與治療方法!
耳鳴可能是一個長期困擾,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和管理,患者可以有效減少耳鳴的困擾。無論是透過耳鼻喉科的專業治療、生活方式的改變,還是壓力的管理,耳鳴症狀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是關鍵,患者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並學習如何以健康的方式面對這一挑戰。

耳鳴嗡嗡響好痛苦?一文帶你深入分析5大耳鳴原因與耳鳴治療方法!

耳鳴是一個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嗡嗡聲或嘶嘶聲,它可能與許多潛在的健康問題相關,從聽力損失到嚴重的內耳疾病,甚至腦部腫瘤。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分析耳鳴的主要原因及其治療方法,並探討如何減少耳鳴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什麼是耳鳴?

耳鳴的定義與常見症狀

耳鳴(Tinnitus)是指在沒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耳朵中產生的聲音感覺。這些聲音可能是嗡嗡聲、嘶嘶聲、鈴聲、甚至流水聲。耳鳴可以是持續性或間歇性,並且可能僅發生在一隻耳朵或雙耳同時出現。耳鳴的原因多樣,必須由耳鼻喉科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和診斷。

誰容易受到耳鳴影響?

耳鳴可能會影響各年齡層的人,但尤以年長者更常見,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聽力逐漸退化。暴露於高噪音環境的工作者,例如工廠工人或音樂家,也屬於耳鳴的高風險人群。此外,某些內耳疾病或耳咽管問題也可能引發耳鳴。

【耳鳴治療】耳鳴嗡嗡響好痛苦?一文帶你深入分析5大耳鳴原因與治療方法!

耳鳴的種類

自覺性耳鳴 vs 他覺性耳鳴

耳鳴可分為自覺性耳鳴和他覺性耳鳴。自覺性耳鳴是指只有患者自己能聽到的耳鳴聲音,這是最常見的類型,通常由內耳或聽神經系統的問題引起。他覺性耳鳴則較少見,其他人也能聽到患者的耳鳴聲,通常與血管異常或肌肉痙攣有關。

持續性耳鳴 vs 間歇性耳鳴

耳鳴可分為持續性和間歇性耳鳴。持續性耳鳴指聲音無時無刻存在,間歇性耳鳴則是有時出現,有時消失。耳鳴的持續時間和強度會因人而異,可能從幾秒鐘到數小時不等,甚至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耳鳴的5大主要原因

1. 噪音暴露

長時間暴露在高噪音環境中是耳鳴的最常見原因之一。工廠、建築工地和音樂會等環境中的高分貝聲音會損害內耳的毛細胞,導致慢性耳鳴。這類耳鳴可能與聽力損失一起發生,並且很難完全治癒。

2. 耳部感染或內耳疾病

耳咽管阻塞、內耳感染、或美尼爾氏症等內耳疾病可能會引起耳鳴,這些狀況常伴隨耳朵的其他不適,如耳脹、頭暈和聽力變差。耳鼻喉科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病史和症狀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來確定耳鳴原因。

3. 聽力退化

隨著年齡增長,聽力退化是另一個常見的耳鳴原因。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會使耳朵內的聲音處理系統變得敏感,從而引發耳鳴。這種情況下的耳鳴通常會隨著聽力的逐漸退化而加劇。

4. 頸椎問題與血管病變

某些與頸椎相關的問題或血管異常,例如頸動脈狹窄或血管腫瘤,也可能引發耳鳴。這類耳鳴有時會伴隨頭部或頸部的移動而加劇。特別是當耳鳴與脈搏同步時,這可能是與血管相關的他覺性耳鳴。

5. 藥物副作用

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和一些抗憂鬱藥,可能會引起耳鳴作為副作用。當患者開始服用新藥後出現耳鳴時,應及時與醫生聯繫,檢討是否需要更換藥物。


如何診斷耳鳴?

醫學檢查與專業評估

耳鼻喉科醫生會對耳鳴進行詳細的檢查,這通常包括耳道檢查和聽力測試。醫生可能會使用耳鏡檢查耳朵,確認耳咽管是否阻塞或有其他耳部疾病存在。如果懷疑與血管或頸椎相關,醫生可能會進一步安排影像檢查。

必要的聽力測試

聽力測試是診斷耳鳴的重要工具,這有助於確認耳鳴是否與聽力損失相關。根據測試結果,醫生可以制定適當的耳鳴治療計劃,無論是使用助聽器還是其他輔助療法。


耳鳴的治療方法

1. 聽力輔助工具

對於伴隨聽力損失的耳鳴患者,助聽器可能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助聽器可以放大外界聲音,從而幫助患者忽視耳鳴的聲音,這對於噪音暴露引起的耳鳴特別有效。

2. 認知行為療法(CBT)

認知行為療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幫助患者以不同的心態應對耳鳴,減少對耳鳴的焦慮感。這種療法對於慢性耳鳴患者尤其有幫助,能有效改善耳鳴對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

3. 藥物治療

針對與壓力或焦慮相關的耳鳴,抗焦慮藥物或抗抑鬱藥物可能有助於減輕症狀。然而,藥物治療通常僅限於症狀管理,無法根治耳鳴。

4. 外科手術

如果耳鳴是由耳部結構異常或腦部腫瘤引起的,外科手術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案。例如,腦部腫瘤或血管異常引發的他覺性耳鳴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5. 改善生活方式與壓力管理

壓力與耳鳴的關聯密不可分,因此學習如何管理壓力對於減輕耳鳴至關重要。通過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鬆技巧來改善精神壓力,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減少耳鳴的不適。


預防耳鳴的方法

避免噪音暴露

長時間暴露於噪音環境會損害內耳,導致耳鳴或加重已有的耳鳴。為了預防耳鳴,應避免參加過多噪音活動,並在必要時佩戴耳塞來保護聽力。

定期檢查聽力

定期進行聽力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尤其是對於長期暴露於噪音環境或年長者而言。及早干預能夠有效預防耳鳴的進一步惡化。


耳鳴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身心健康的挑戰

耳鳴常常導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對於慢性耳鳴患者。長期處於持續的耳鳴聲中,患者可能會感到焦慮、抑鬱,甚至難以入眠。這些情緒問題可能進一步加劇耳鳴,形成惡性循環。

情緒波動與壓力管理

面對耳鳴,患者必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波動和壓力。與家人和朋友保持溝通、尋求心理治療以及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都是有效的方式來應對耳鳴所帶來的挑戰。


常見耳鳴迷思與誤解

耳鳴是不是沒得治?

許多人認為耳鳴無法治療,但事實上,許多耳鳴症狀可以通過適當的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來緩解。儘管耳鳴可能無法完全消除,患者可以透過專業的治療方法,顯著改善生活品質。

耳鳴真的會導致聽力完全喪失嗎?

耳鳴不一定會導致聽力喪失,但與聽力退化常常有相關性。特別是在年長者中,耳鳴可能與聽力減退同時發生。定期檢查聽力是保護聽力的重要措施。


結論——正確面對耳鳴才能有效治療

耳鳴可能是一個長期困擾,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和管理,患者可以有效減少耳鳴的困擾。無論是透過耳鼻喉科的專業治療、生活方式的改變,還是壓力的管理,耳鳴症狀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是關鍵,患者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並學習如何以健康的方式面對這一挑戰。


FAQs

1. 耳鳴會自行消失嗎?

部分耳鳴可能會隨著時間逐漸減輕或消失,特別是短期噪音暴露引起的耳鳴。然而,對於長期或慢性耳鳴,通常需要醫療專業的介入來緩解症狀。

2. 耳鳴治療需要多長時間?

耳鳴的治療時間取決於原因和嚴重程度。有些患者可能在幾週內看到改善,而其他患者則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

3. 耳鳴會導致聽力損失嗎?

耳鳴本身不會直接導致聽力損失,但它與聽力退化密切相關。定期檢查聽力可以幫助及早發現問題。

4. 如何預防耳鳴?

預防耳鳴的最佳方式是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噪音環境,並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主動減少壓力來源,如定期檢查聽力和減少壓力。

5. 耳鳴與內耳疾病有關嗎?

是的,許多耳鳴是由內耳疾病引起的,包括耳咽管功能障礙和美尼爾氏症等。這些問題通常需要耳鼻喉科來進行專業診斷及治療。

Author picture
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經歷
數位編輯部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best-probiotics-for-gastritis
補充益生菌對胃發炎患者確實具有一定的幫助,但需選擇適合的菌株並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什麼是胃發炎?

胃發炎,也稱為胃炎,是指胃黏膜因受到刺激或感染而出現炎症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是短期的急性發炎,也可能是長期慢性的反覆發作。常見症狀包括胃痛、噁心、嘔吐、胃脹、消化不良等。

best-probiotics-for-gastritis

胃發炎的類型

  1. 急性胃炎:通常由短期刺激或感染引起,症狀迅速出現。
  2. 慢性胃炎:長期炎症可能導致胃黏膜受損,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如胃潰瘍或胃癌。

胃發炎的常見原因

  1. 飲食習慣與胃酸過多
    長期進食辛辣、油膩或刺激性食物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進一步刺激胃黏膜。
  2.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這是一種常見細菌感染,與胃發炎、胃潰瘍甚至胃癌密切相關。
  3. 非甾體抗炎藥的使用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藥物可能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

益生菌的作用與益處

什麼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類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主要分佈在腸道中,有助於維持腸胃菌群的平衡。

益生菌的健康作用

  1. 改善消化功能:增強腸道蠕動,減少消化不良。
  2. 抗炎特性:透過抑制有害菌的增殖,減輕腸胃的炎症反應。
  3. 增強免疫系統:促進腸道免疫細胞的活性。

胃發炎可以補充益生菌嗎?

可以,但需謹慎選擇適合的益生菌種類。許多研究指出,適當補充益生菌有助於平衡胃腸菌群,減少胃酸分泌過多和炎症反應,從而改善胃發炎的症狀。

  1. 一些臨床研究顯示,某些益生菌菌株(如雙歧桿菌和乳酸菌)能有效減輕胃部不適。
  2. 幽門螺旋桿菌患者補充益生菌,有助於提高抗生素滅菌治療的效果。

適合胃發炎患者的益生菌種類

  1. 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幫助穩定胃酸,減輕胃黏膜的刺激。
  2. 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抑制有害菌的增殖。
  3.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具有良好的抗炎特性,能有效改善胃部不適。

飲食搭配與益生菌的效果

為了發揮益生菌的最佳效果,胃發炎患者應採取溫和的飲食習慣:

  • 選擇低刺激性食物:如白飯、燕麥、熟蔬菜。
  • 避免酒精和咖啡因:這些飲品會加劇胃酸分泌。
  • 搭配高纖維食物:例如香蕉、地瓜,有助於益生菌的生長。

如何正確補充益生菌?

補充益生菌對胃發炎有一定的幫助,但要達到最佳效果,方法和劑量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議:

補充方式與頻率

  1. 每日適量攝取:大部分益生菌產品建議每天服用一次,飯後服用效果最佳,因為胃酸濃度較低,益生菌存活率更高。
  2. 選擇多樣化菌株:選擇含有多種益生菌的產品,如乳酸桿菌與雙歧桿菌混合,有助於增強效果。

飲品與膠囊的比較

  • 飲品型益生菌:如優酪乳、乳酸菌飲品,適合想輕鬆補充益生菌的人,口感佳,但糖分較高需注意。
  • 膠囊型益生菌:通常含有高濃度活菌,對胃酸的抵抗力較強,更適合胃發炎患者。

補充益生菌的最佳時間

  • 最好在飯後30分鐘內服用,這時胃酸濃度最低,益生菌的存活率較高。

可能的副作用與風險

雖然益生菌對大多數人是安全的,但部分胃發炎患者可能會出現不適,以下是一些潛在的副作用:

副作用

  1. 腹脹或輕微脹氣:剛開始補充益生菌時,可能會因腸道菌群改變而出現。
  2. 輕微腹瀉:某些個體對特定益生菌敏感,可能出現短暫性腹瀉。

需注意的事項

  • 對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如接受化療或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應在醫師指導下補充益生菌。
  • 若服用益生菌後症狀加重,應立即停止並尋求醫療建議。

益生菌之外的天然緩解方法

除了補充益生菌外,還可以利用一些天然的方法來緩解胃發炎,減少依賴藥物:

  1. 草本療法
    • 甘草提取物:甘草中含有的活性成分能減少胃酸分泌,緩解胃部不適。
    • 洋甘菊茶:具有鎮靜和抗炎作用,有助於舒緩胃痛。
  2. 天然食材
    • 生薑:有助於減輕胃部炎症和噁心感。
    • 蜂蜜:具有抗菌特性,能幫助修復胃黏膜。
  3. 改善生活習慣
    • 規律飲食:避免過度飲食或進食過快。
    • 戒菸與減少酒精攝入:這些行為會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

胃發炎的預防措施

「預防勝於治療」,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避免胃發炎的發生或復發:

  1. 健康飲食
    • 避免辛辣、油炸、高脂肪的食物,改以清淡飲食為主。
    • 多攝取富含益生元的食物,如大蒜、洋蔥、香蕉等,有助於益生菌的繁殖。
  2. 管理壓力
    • 長期壓力會影響胃部健康,因此可透過冥想、瑜伽等方法舒緩壓力。
  3. 定期健康檢查
    • 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應定期檢查胃部健康。

常見的迷思與誤解

在補充益生菌的過程中,許多人可能會有以下迷思:

  1. 益生菌是萬靈丹?
    雖然益生菌有助於改善胃發炎,但並非可以完全替代其他治療手段,特別是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情況下,仍需結合抗生素治療。
  2. 長期補充益生菌更好?
    不一定,過量補充可能導致菌群失衡,建議根據需求適量攝取。

專家建議與臨床觀點

胃腸科醫師普遍認為,益生菌的補充應該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以下是一些建議:

  1. 針對胃發炎的益生菌選擇
    •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與乾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是被廣泛研究的菌株,對緩解胃部炎症具有良好效果。
  2. 益生菌的輔助療效
    • 臨床研究指出,益生菌能提高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療法的成功率,同時減少抗生素相關的副作用。

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儘管益生菌有助於緩解症狀,但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立即就醫:

  1. 持續性胃痛或腹脹,無法通過生活調整改善。
  2. 嘔吐物中帶有血絲或顏色異常。
  3. 體重快速下降,伴隨食慾不振。

總結與FAQ

補充益生菌對胃發炎患者確實具有一定的幫助,但需選擇適合的菌株並搭配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FAQ

  1. 胃發炎患者每天都需要補充益生菌嗎?
    不一定,每天補充益生菌應根據病情與個人體質調整。
  2. 益生菌是否能完全治癒胃發炎?
    益生菌主要是輔助治療,無法完全取代醫療手段。
  3. 補充益生菌需要注意什麼?
    選擇含有適合胃發炎的菌株,並避免過量攝取。
  4. 益生菌與益生元有何不同?
    益生菌是有益菌本身,而益生元是有助於益生菌生長的營養成分。
  5. 胃發炎適合吃哪些天然益生菌食物?
    優酪乳、泡菜與味噌等發酵食品是良好的選擇。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
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陳思吟
heartburn-relief-5-tips
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又該怎麼吃才能降低對腸胃的刺激,以及降低胃酸持續逆流導致有火燒心或是嗽的情況發生呢?緩解建議及禁忌一次瞭解!

「心口灼熱好難受!」

「咳嗽又酸又刺激,喉嚨好難受!」

「嘴巴又臭又酸,是發生什麼事了?」

你是不是常常有這些症狀出現呢?這是心臟出了問題嗎?還是身體器官有問題呢?

陳思吟營養師告訴你,其實這些都是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初期常常會被忽略忽視而延後了治療的黃金期,到最後衍伸出消化道疾病及併發症,營養師來告訴你有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避免繼續惡化!

heartburn-relief-5-tips

什麼是胃食道逆流呢?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

胃食道逆流就是胃酸逆流的簡稱,簡單來說就是胃部的食物逆流而上,造成強酸的胃液灼傷食道、咽喉,導致心口灼熱(火燒心)、打嗝、咳嗽等情況發生。

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

  • 暴飲暴食:胃部的食物短時間攝取過量,腹部壓力增加,導致賁門鬆弛。
  • 不良的飲食習慣:吃完餐點後立刻躺下。
  • 抽菸、喝酒:影響腸胃蠕動,降低胃食道括約肌鬆緊度。
  • 常吃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增加腸胃負擔。
  • 肥胖、懷孕:腹部壓力增加,賁門容易鬆弛,為高危險群。

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

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常常會覺得身體不適,而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如下:

  • 胸口灼熱:常稱為「火燒心」,從胃部到胸口咽喉處,出現灼熱感。
  • 胃酸逆流:常伴隨著打嗝有液體從食道逆流至口腔,液體伴隨著酸感及酸氣導致不適。

胃食道逆流衍伸的其他症狀:

  • 慢性咳嗽:由於胃酸反覆刺激食道及咽喉,造成持續咳嗽。
  • 吞嚥困難:強酸灼傷食道,導致食道黏膜破損而影響到吞嚥功能。
  • 聲音沙啞:胃酸的刺激導致聲帶的灼傷。
  • 喉球症:胃酸逆流引起喉嚨刺激,導致吞嚥時喉嚨有腫塊異物感。
  • 口臭苦鹹味:食物混雜著胃酸的臭酸味,引起口腔有異味、酸臭味。
  • 食道癌:逆流的胃酸長時間灼傷食道,造成食道黏膜破損,長時間下來造成黏膜損傷病變。

胃食道逆流飲食懶人包,緩解建議及禁忌一次了解!

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又該怎麼吃才能降低對腸胃的刺激,以及降低胃酸持續逆流導致有火燒心或是嗽的情況發生呢?緩解建議及禁忌一次瞭解!

建議食物:

  • 低纖維澱粉:白米飯、白麵條等等。
  • 低脂蛋白質:清蒸魚肉、乾煎雞肉等等。
  • 低纖維蔬菜:瓜果類蔬菜。
  • 低纖維水果:去皮蘋果、香蕉等等。
  • 調味清淡的烹調方式:少油、少鹽、少糖的口味清淡食物。
  • 低糖低脂飲品:盡量選擇單純的水、低脂或脫脂牛奶等等。

禁忌食物:

  • 高纖蔬果:西洋芹、牛蒡等等。
  • 高油脂食物:炸物、高脂肉例如五花肉、大腸等等。
  • 甜食:冰淇淋、西點餅乾、中式大餅、巧克力等等。
  • 辛辣刺激性料理:辣椒、胡椒、咖哩、芥末、薄荷等等。
  • 酸性刺激性食物:酸菜、檸檬、奇異果等等。
  • 糯米製品:粽子、湯圓、油飯等等。
  • 酒精飲品:調酒、啤酒、紅酒等等。
  • 含咖啡因飲品:咖啡、茶葉等等。
  • 油脂量高的飲品:奶昔、堅果奶、芝麻糊等等。
  • 碳酸飲品:可樂、雪碧、汽水等等。

5招教你如何緊急處理及緩解症狀不適

胃食道逆流跟慢性疾病一樣,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無法根治,根據統計,胃食道逆流的副發機率高達8成以上!但是從日常生活型態調整,可以有效改善不適及降低發生機率,更能防止嚴重的併發症發生。

  • 溫水慢慢喝:初期症狀發生時,建議可以先慢慢喝溫開水,稀釋胃酸,降低胃酸持續刺激。
  • 鬆開衣物壓力:鬆開褲頭或是皮帶,降低胃部壓力,減少胃酸逆流。
  • 坐著或站立:切記勿躺著,吃完飯後坐著或站立,降低胃酸逆流。
  • 制酸劑藥物:服用制酸劑類型的藥物,降低胃酸分泌。
  • 生活壓力緩解:可適度的外出踏青、花草茶、瑜珈、冥想,降低壓力。

胃食道逆流生活習慣調整改善

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機率跟生活型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才能慢慢降低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機率,避免對生活日常造成不適的影響喔!

  1. 三餐定時定量:定時定量可降低對胃部的刺激,降低過量胃酸分泌。
  2. 每餐7~8分飽:維持7~8分飽:降低胃部一下子負擔過大,影響賁門括約肌閉合。
  3. 餐後不運動:餐後運動容易胃酸逆流,盡量吃飽後安排靜態的工作。
  4. 避免吃宵夜或是睡前2小時內進食:消夜多以鹹、辣、多油為主,加上吃完後就立刻躺臥睡覺,更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喔!
  5. 吃飽後避免立刻躺臥:當進食後,胃部的體積及壓力會升高,若是立刻平躺,則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機率。
  6. 過重或肥胖著須減重:過重或是肥胖者通常腹部壓力較高,容易胃食道逆流,建議可以適度減重,維持健康的體重。
  7. 避免穿緊身衣或是緊身褲:緊身衣、緊身褲或是繫皮帶,容易讓腹部壓力上升,造成胃食道逆流發生機率上升。
  8. 戒菸酒:抽菸喝酒會影響腸胃蠕動,降低胃食道括約肌鬆緊度,建議可以戒菸降低胃食道逆流發生機率。
  9. 躺臥時墊高頭部:若是常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的人,建議日常在家躺臥時,可以放個枕頭,墊高頭胸部,避免胃食道逆流喔!

現在人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飲食不規律不正常,暴飲暴食、消夜,而導致體態肥胖,應酬抽菸等等,這些都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發生的原因,使得臨床上胃食道逆流症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大部分的胃食道逆流都是可以從生活型態及習慣做調整,再搭配醫師的藥物治療,大多都是可以改善的喔!

Author picture
陳思吟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 1. 減重飲食諮詢 2. 食品法規諮詢、審核 3. 食品安全 4. 疾病飲食諮詢 ●專業證照: 1. 高考營養師 2. 腎臟專科營養師 3. 長照營養師(Level I、II、III證照) 4. IQCS ISO 22000食品管理系統主任稽核員 5. 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基礎班
現職
●現任: 1. 正職:食品公司品保部經理、研發營養師 2. 兼職:減重診所營養師 ●學經歷: 1. 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學士 2. 正職曾任醫院營養師 3. 兼職曾任康復之家營養顧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品法規顧問及專欄文章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