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vitamin-d-deficiency-and-memory-loss
維他命D作為一種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素,其作用不僅限於骨骼健康,還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大腦功能與失智風險。研究表明,缺乏維他命D可能顯著增加失智症的發病率,特別是在老年人或特定高危人群中。通過合理的日曬、健康飲食和適當補充維他命D,我們可以有效降低失智症風險,改善生活品質。

什麼是維他命D?

維他命D,又被稱為「陽光維生素」,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主要通過皮膚接受紫外線照射後合成。此外,魚肝油、雞蛋、牛奶等食物也是維他命D的重要來源。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幫助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但它在免疫調節與神經功能中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

vitamin-d-deficiency-and-memory-loss
vitamin-d-deficiency-and-memory-loss

維他命D與大腦健康的關聯

維他命D對大腦健康的影響來自於它對神經系統的多重作用。例如,維他命D可以促進神經生長因子的釋放,保護神經元不受自由基的傷害。此外,它還參與大腦中神經突觸的塑造,對記憶與學習功能有著重要作用。

維他命D缺乏的主要原因

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多地待在室內,缺乏足夠的日曬機會,這是維他命D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許多人攝入的維他命D量遠低於建議標準。此外,某些慢性病,如腸道疾病或肝腎問題,也會影響維他命D的合成與吸收。

失智症的風險因素概述

失智症是一組由腦部功能退化引起的症狀群,包括記憶喪失、語言障礙和判斷力下降等。目前已知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遺傳、生活方式以及某些健康問題,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維他命D缺乏如何增加失智風險?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維他命D的缺乏可能顯著提高失智症的風險。這是因為維他命D的不足會導致腦部炎症反應增加,影響血液循環,甚至減少某些神經遞質的分泌。此外,缺乏維他命D的人群其腦部灰質體積可能減少,這些變化都與失智風險密切相關。

研究數據支持:驚人結果揭密

科學研究證據表明,維他命D缺乏與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關係不容忽視。例如,一項美國觀察性研究發現,增加維生素D攝入可能使女性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多達40%。

另一項研究則顯示,維他命D缺乏與阿茲海默症的進程有顯著聯繫。研究人員發現,維他命D較少的患者其大腦中阿茲海默症相關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更為嚴重,這可能加速了認知功能的下降。

哪些人群最容易缺乏維他命D?

有些人群更容易成為維他命D缺乏的「高危族群」:

  • 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皮膚合成維他命D的能力下降。再加上老年人戶外活動減少,缺乏日曬使得他們的維他命D水平往往低於年輕人。
  • 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高緯度地區因陽光不足,尤其是冬季,居民皮膚合成維他命D的機會有限。
  • 慢性病患者:一些疾病如腎病、肝病和腸胃吸收不良綜合徵,都會影響身體對維他命D的吸收和利用。
  • 深膚色人群:深色皮膚含有更多的黑色素,這會降低皮膚對陽光的敏感性,從而減少維他命D的合成。

維他命D不足的早期症狀

維他命D缺乏可能悄悄地影響你的健康,但有一些早期症狀可以幫助你察覺:

  1. 持續的疲勞與無力感:即使睡眠充足,仍然感到精力不濟。
  2. 情緒低落:研究表明,維他命D不足可能增加抑鬱症的風險。
  3. 肌肉與骨骼疼痛:缺乏維他命D會影響鈣質吸收,導致骨骼和肌肉容易疼痛或無力。
  4.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感染可能與維他命D水平過低有關。

及早識別這些症狀,並進行必要的檢測和干預,對於預防長期健康問題至關重要。

如何預防維他命D缺乏?

預防維他命D缺乏並不困難,只需在日常生活中稍作調整即可:

  • 多晒太陽:每天曬太陽15-30分鐘,有助於促進維他命D合成。避免正午時段,以免晒傷。
  • 增加富含維他命D的飲食:包括鮭魚、鱒魚、蛋黃、牛奶和強化穀物等食品,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 調整生活方式:多進行戶外活動,減少整天待在室內的時間。

維他命D補充劑的選擇與安全性

如果日常飲食和日曬仍無法滿足維他命D的需求,補充劑是一個便捷的選項。但選擇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選擇適合劑量:成人每日建議攝入維他命D的劑量為600-800 IU,具體劑量可依個人需求調整,但避免超過4000 IU,以免引起副作用。
  2. 尋求專業建議:在服用補充劑前,最好諮詢醫生或營養師,以確保安全性和效果。
  3. 注意產品品質:選擇有認證標誌的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補充劑。

如何檢測自己的維他命D水平?

檢測維他命D水平是一個簡單的步驟,可以幫助你了解是否需要改善攝入:

  • 血液檢測:醫院或診所的簡單血液檢查即可測量25-羥基維他命D的濃度。
  • 檢測頻率:建議每年檢測一次,特別是老年人或高危人群應更頻繁檢查。
  • 正常範圍:維他命D水平應保持在30-50 ng/mL之間,過低或過高都需要調整。

健康生活方式對大腦的重要性

除了補充維他命D,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失智風險的關鍵: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抗氧化劑、健康脂肪和優質蛋白質,有助於保護腦部健康。
  • 規律運動:適當的運動能促進大腦血液循環,改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
  • 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加速腦部退化,維持良好的作息習慣至關重要。

常見迷思:維他命D補充是否過度?

隨著人們對維他命D的重要性認識加深,許多人開始依賴補充劑,但過度補充可能會帶來潛在風險。

  1. 過量補充的危害
    維他命D是脂溶性維生素,過多攝入會在體內累積,可能導致中毒症狀,包括高鈣血症、噁心、嘔吐、骨痛及腎損傷。
  2. 迷思1:多多益善
    事實上,維他命D的最佳攝取量需要根據年齡、性別及健康狀況調整,過量並不能提供額外的健康好處,反而可能損害身體。
  3. 迷思2:所有人都需要高劑量補充
    某些人群,例如患有慢性病或某些基因變異的人,可能需要更高的維他命D劑量,但這不適用於所有人。依賴檢測數據與醫生建議來調整劑量才是最佳做法。

建議與實用行動計劃

維持健康的維他命D水平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包括日常生活方式和科學補充策略:

  • 專家建議
    • 每天至少進行15分鐘的戶外活動,尤其是早晨和黃昏時段。
    • 增加飲食中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比例,特別是海鮮和蛋類。
    • 每年進行一次體檢,了解維他命D水平並調整補充策略。
  • 實用行動計劃
    1. 每日小習慣:在工作間隙出門散步,接觸陽光。
    2. 每週菜單規劃:增加鮭魚、沙丁魚、牛奶和強化穀物的比例。
    3. 補充劑的科學使用:如果難以通過食物攝取維他命D,可以選擇適當劑量的補充劑。

未來研究與希望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維他命D與失智症之間的關聯將得到更深入的探索。一些正在進行的研究正在專注於以下方面:

  • 基因影響:了解遺傳因素如何決定維他命D的代謝和作用。
  • 新型療法:探索如何利用維他命D作為一種潛在的失智症干預手段。
  • 預防策略:尋找更加個性化的維他命D補充方案,減少失智症的發生率。

隨著研究的深入,更多針對維他命D和大腦健康的具體建議和療法將問世,為人們帶來更健康的未來。

結論

維他命D作為一種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素,其作用不僅限於骨骼健康,還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大腦功能與失智風險。研究表明,缺乏維他命D可能顯著增加失智症的發病率,特別是在老年人或特定高危人群中。通過合理的日曬、健康飲食和適當補充維他命D,我們可以有效降低失智症風險,改善生活品質。

常見問題解答 (FAQs)

  1. 什麼是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
    維他命D主要來源於日曬,此外也可以通過食物如魚肝油、鮭魚、蛋黃和強化食品攝取。
  2. 缺乏維他命D有哪些症狀?
    常見症狀包括疲勞、情緒低落、骨骼和肌肉疼痛以及免疫力下降等。
  3. 誰最容易缺乏維他命D?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群以及深膚色人群更容易缺乏維他命D。
  4. 每天需要補充多少維他命D?
    一般成人每日建議攝入600-800 IU,但具體劑量需依個人情況而定,最好諮詢專業醫師。
  5. 過量補充維他命D有什麼風險?
    過量補充可能導致高鈣血症、腎損傷和其他健康問題,因此應謹慎控制攝入量。
Author picture
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經歷
數位編輯部
successful-weight-loss-7kg-nutritionist-tips
每個人的減肥方法都需要與生活方式匹配。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減肥方式,不妨試試 5:2 間歇性斷食,並用耐心與觀察陪伴自己的改變之路。

身為一位愛吃又易胖的營養師,為了維持職業形象,減肥早已成為我的日常。從過去嘗試的生酮飲食到現在的間歇性斷食,我不僅親身體驗了各種減重方法,也從中領悟到:沒有最好的減重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減肥的旅程不僅是一場對抗體重的戰鬥,更是對自律、耐心和策略的考驗。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我一年來實測 5:2 間歇性斷食法 的經驗,並給出一些成功減肥的關鍵建議。

successful-weight-loss-7kg-nutritionist-tips

減肥初期的關鍵抉擇

在嘗試 5:2 間歇性斷食之前,我也曾嘗試過生酮飲食。雖然生酮飲食幫助我在短短三個月內減少了 10% 的體重,但由於飲食型態改變太大,最終無法長期維持,體重一年內又回到了原點。

因此,當 5:2 間歇性斷食開始流行時,我決定先深入分析它是否適合我。對我來說,減肥方法的第一個考量是能否長期執行。這也是減重成功的重要前提:選擇一個你能堅持的方案。

什麼是 5:2 間歇性斷食?

5:2 間歇性斷食 的原理簡單:每週五天正常飲食,兩天採取低熱量飲食(約 500 大卡)。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減重,還根據研究顯示,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風險。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斷食。以下族群需特別注意:

  1. 孕婦
  2. 發育中的青少年與幼兒
  3. 糖尿病患者(需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如何正確執行 5:2 間歇性斷食?

飲食內容:

  • 新鮮蔬菜:各色蔬菜提供纖維與營養。
  • 低脂高蛋白食物:例如雞胸肉、魚類、蛋、豆製品。
  • 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品。
  • 多喝水:建議每日飲水量為體重 x 35 c.c。

我的實踐方式: 在 500 大卡的日子裡,我通常會選擇:

  • 超商輕食沙拉餐(約 150 大卡)
  • 搭配無糖豆漿或茶葉蛋,總熱量控制在 200~300 大卡。

另外,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將熱量拆分成兩餐或集中於一餐。

漸進式開始,循序漸進更易成功

如果是第一次嘗試間歇性斷食,我建議採取以下漸進方式:

  • 第 1 週:選一天進行 1000 大卡的飲食控制。
  • 第 2 週:選兩天進行 1000 大卡飲食控制。
  • 第 3 週:一天 500 大卡,一天 1000 大卡。
  • 第 4 週:正式開始 5:2 間歇性斷食。

在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應,可退回前一階段或暫停。

我的 1 年 5:2 減肥實測結果

0~3 個月:

  • 成果:體重減少約 6~7 公斤(約原體重的 8%)。
  • 感受:雖然減重效果顯著,但低熱量日的飢餓感是最大的挑戰。

4~6 個月:

  • 成果:體重進入停滯期。
  • 挑戰:面對停滯期不應亂了方寸,這是人體的「體內平衡機制」在發揮作用。
  • 建議:不要在初期採取過於嚴苛的飲食限制,保持耐心。

7~12 個月:

  • 成果:體重緩慢下降 2~3 公斤,體脂率降低至 23%。
  • 觀察:即使有幾次大餐聚會,體重仍能維持穩定。

成功減肥的心得與反思

  1.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減肥沒有萬能法則,5:2 之所以適合我,是因為它的彈性讓我能兼顧家

庭生活與飲食管理。

  1. 長期可行性是關鍵

減肥是場長跑,選擇一個能持續執行的方法,才是成功的關鍵。

  1. 接受體重波動

減重過程中的停滯期是正常的,這並不代表你的努力白費,而是身體在

調整。

最終成果:

  • 體重:93 公斤 → 86 公斤
  • 體脂率:30% → 23%
  • 體檢數據:紅字項目除尿酸外全回歸正常。

這段減重旅程不僅讓我實現了健康目標,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每個人的減肥方法都需要與生活方式匹配。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減肥方式,不妨試試 5:2 間歇性斷食,並用耐心與觀察陪伴自己的改變之路。

目前我也透過這套方法讓找我做付費諮詢的朋友,成功達成他們想要的理想體重目標。

如果需要專業的營養諮詢,歡迎先訂閱我的電子報(生活趣聞、撲克、閱讀)

達達馬蹄週報訂閱連結

我預計會在2025年開啟減重諮詢,訂閱者會收到最新資訊以及優惠。

 

期待在你的減重旅程中,這篇分享能為你帶來一些啟發與支持!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減重諮詢、兩性關係、個人成長、付費讀書會、付費訂閱制電子報
現職
現任: 醫院營養師 經歷: 長照營養師 體重管理師
分類:預防醫學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health-tips-diabetes-7-medications-side-effects-guide
糖尿病藥物雖然在治療疾病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副作用的影響不可忽視。患者應與醫師保持密切溝通,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之一。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主要特徵是血糖水平異常升高,若不及時控制,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包括心臟病、腎臟病變和視網膜損害。患者通常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來穩定血糖。


health-tips-diabetes-7-medications-side-effects-guide

1.常見治療方法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包括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血糖監測和藥物治療。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醫師會決定是否需要單純生活調整還是搭配藥物治療。

糖尿病藥物的作用機制

市面上有多種糖尿病藥物,它們通過不同機制來降低血糖,例如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葡萄糖吸收或促進葡萄糖排泄。然而,這些藥物可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嚴重者甚至會威脅生命。

2. 7類常見糖尿病藥物及其副作用

1. 雙胍類(Biguanides)

  • 常用藥物:Metformin(商品名如寬樂醣、立克醣等)
  • 作用機轉:減少肝臟葡萄糖生成,降低空腹血糖;減少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
  • 常見副作用:約30%患者可能出現腸胃不適、腹瀉、疲勞、口中有金屬味、體重減輕;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包括乳酸中毒。

2. 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s)

  • 常用藥物:Glipizide(商品名如泌得贊)、Glimepiride(商品名如穩佳醣)
  • 作用機轉: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
  • 常見副作用:可能引起低血糖和體重增加。

3. 非磺醯尿素類(Meglitinides或Glinides)

  • 常用藥物:Repaglinide(商品名如速克糖)
  • 作用機轉: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作用快速且短效。
  • 常見副作用:可能導致低血糖和體重增加。

4. 胰島素增敏劑(Thiazolidinediones,TZDs)

  • 常用藥物:Pioglitazone(商品名如泌特士)、Rosiglitazone(商品名如安索糖)
  • 作用機轉: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阻抗。
  • 常見副作用:可能引起體重增加、體液滯留、水腫、頭痛、疲倦、肌肉痛。

5.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

  • 常用藥物:Acarbose(商品名如醣祿)
  • 作用機轉:抑制小腸的α-葡萄糖苷酶,減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延緩葡萄糖吸收,控制餐後高血糖。
  • 常見副作用: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如脹氣、腹瀉、腹痛。

6. 二肽基肽酶-4型(DPP-4)抑制劑

  • 常用藥物:Sitagliptin(商品名如佳糖維)、Saxagliptin(商品名如昂格莎)
  • 作用機轉:抑制DPP-4酶,增加體內腸泌素(GLP-1)濃度,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
  • 常見副作用:可能引起鼻咽炎、急性胰臟炎、泌尿道感染。

7. 鈉-葡萄糖共同運輸蛋白-2型抑制劑(SGLT-2 Inhibitors)

  • 常用藥物:Dapagliflozin(商品名如福適佳)、Empagliflozin(商品名如恩排糖)
  • 作用機轉: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降低血糖。
  • 常見副作用:可能引起泌尿道感染、糖尿病酮酸血症、骨折、脫水。

請注意,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實際用藥應遵從醫師或藥師的專業指導。

3. 深入解析:副作用如何影響患者健康

低血糖風險

許多糖尿病藥物可能導致低血糖,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患者通常會感到頭暈、心悸,甚至可能昏厥或進入昏迷狀態。

消化系統不適

GLP-1受體激動劑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消化道副作用讓不少患者困擾不已,嚴重時甚至會影響飲食攝入和生活質量。

體重變化問題

部分藥物,如磺脲類和胰島素,會導致體重增加,對於需要體重管理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心血管疾病相關風險

SGLT2抑制劑雖然有心血管保護作用,但也存在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這對於心臟功能不佳的患者可能是一大隱患。

4. 高危人群須警惕!哪些人更容易受到副作用影響?

 高齡患者

老年患者的代謝能力較低,更容易因藥物積累導致副作用。

合併其他疾病的患者

患有腎病或肝病的糖尿病患者需格外小心,因為這些疾病會影響藥物的排泄。

 長期依賴藥物的人群

長期使用特定糖尿病藥物可能導致耐藥性增加,副作用也可能隨之加劇。

如何減少糖尿病藥物的副作用?

專業醫師的指導不可少

無論選擇哪種藥物,專業醫師的指導和監測都是必不可少的,以確保用藥安全。

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透過定期檢查,能及早發現潛在的副作用,並進行相應調整。

健康生活方式的輔助

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可以減少藥物需求,從而降低副作用風險。

結論

糖尿病藥物雖然在治療疾病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副作用的影響不可忽視。患者應與醫師保持密切溝通,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控制糖尿病的關鍵之一。

FAQs

  1. 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完全不靠藥物控制血糖?
    某些輕度患者可以透過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但大多數人仍需藥物輔助。
  2. SGLT2抑制劑適合所有患者嗎?
    不適合有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需經醫師評估使用。
  3. 為什麼二甲雙胍容易引發胃腸問題?
    二甲雙胍會刺激胃腸道,導致不適,但可透過隨餐服用減輕。
  4. 低血糖發作時該怎麼辦?
    立刻食用含糖食品,如果汁或糖果,並監測血糖水平。
  5. 是否可以自行減少藥物劑量?
    不建議。需先諮詢醫師,以避免病情惡化或其他風險。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