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時,你是否也曾翻來覆去,心裡裝著滿滿的煩躁?當音樂響起,旋律像是溫柔的手,把緊繃的情緒一點一點舒展。聲音的力量,不只安撫了焦慮,更讓心臟的跳動、呼吸的節奏漸漸合拍。
在古老的智慧中,五行養生早已揭示了聲音與身體的奧秘。《黃帝內經》提到「五音入五臟,各有所宜」,認為五音能調和臟腑。角音屬木,對應肝;徵音屬火,對應心;宮音屬土,對應脾;商音屬金,對應肺;羽音屬水,對應腎。這些對應就像一支隱形的樂團,在體內默默演奏,守護著身心平衡。
想像一下,當你端起一杯玫瑰花茶,背景播放著悠揚的徵音,心火漸漸平息;或是秋日乾燥時,一碗潤肺的梨湯,搭配商音,讓呼吸變得輕盈。這就是五音調理與生活交織的美好畫面。它不僅僅是音樂與健康的結合,更是一種將心與身體溫柔對話的方法。
為什麼聽音樂能養生?五行對應五臟的祕密
你有沒有發現,心情急躁時聽首輕柔樂曲,壓力彷彿被柔聲攬進懷裡?其實,音樂與健康的連結,遠比你想像中更深。例如,音樂治療能透過影響大腦與自律神經,進而改善睡眠與情緒——最新系統性回顧指出,約 74% 的研究顯示音樂治療能顯著提升主觀睡眠品質,雖然對客觀睡眠指標的效果仍有差異 (註1)。
在中醫的智慧中,更早就以「五行養生」揭露聲音與臟腑的深刻連結,五音調理不是玄學,而是「角—肝、徵—心、宮—脾、商—肺、羽—腎」的調理智慧。就像你拿一把溫柔的笛子,吹出角音,不僅為肝氣梳理,也像喝一碗清淡的菊花茶,讓肝的失衡被輕輕撫平。
這種對應關係,像生活中一點點香草或蔬菜的小巧安排,既微妙又實用。然而,也別小看溫和的聲音養護,它不是立即見效的強力補劑。在真正合併生活作息不良或情緒壓力時,音樂的力量還需要搭配規律作息與情緒調適,才能發揮最大療癒效益。
五音調理在日常:睡眠、壓力、專注力的聲音方案
你是否也曾因壓力大到夜裡輾轉難眠?這時候,五音調理能像溫柔的陪伴,為身心找到一條呼吸的出口。根據五行對應五臟的理論,角音養肝、徵音養心、宮音健脾、商音潤肺、羽音補腎。例如,肝氣鬱結的人常有睡眠不安,可在睡前播放角音,搭配深呼吸,就像慢慢熬一碗清淡的蓮子百合湯,讓躁動的心緒逐漸沉澱。
在現代醫學觀點下,音樂調整節奏能影響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進而改善焦慮與壓力。近期臨床研究顯示,規律使用音樂治療的人群,其焦慮與血壓水平顯著下降,專注力也有提升 (註2)。這意味著,不論是白天工作需要專注,或夜晚想要放鬆,五音都能成為一種無副作用、可持續的日常保健工具。
不過要提醒,若僅依賴聲音而忽略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長期熬夜或咖啡因過量,效果將大打折扣。聲音是引導,而不是萬能解藥。

五行養生食療+音樂:聲音與飲食的雙重調理
想像一下,你端起一杯玫瑰花茶,輕啜的同時,背景響起悠揚的徵音,這就是「五行養生」與「食療」相遇的畫面。古人早就強調「藥食同源」,《黃帝內經》提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若再搭配五音調理,就像在料理裡多加了一味提鮮佐料,讓身體更快恢復平衡。
例如,春季肝木旺盛,可選菊花、枸杞入茶,再配合角音,幫助疏肝理氣;夏季心火偏亢,喝玫瑰或蓮子茶時,配徵音,就像用溫潤的湯水把心火安下來;秋季燥肺,可用梨湯或潤肺茶,配商音,效果更佳。現代研究也指出,當音樂介入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時,能進一步改善壓力指標與自律神經變化 (註3)。
不過要注意,食療和音樂都屬輔助調養,若症狀嚴重或長期未改善,還是需要專業醫師評估,避免延誤治療。

五臟失衡的聲音警訊:你聽見身體的提醒了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莫名常歎氣、心跳忽快忽慢、或是夜裡總覺得氣短?這些,其實都是五臟保健中提醒我們注意的聲音警訊。根據五行對應五臟的理論,肝對應角音,若肝氣鬱結,人就容易長嘆;心對應徵音,失衡時常伴隨心悸或語速過快;脾對應宮音,失調時會有「語聲低弱、說話無力」的感覺;肺對應商音,氣虛時容易出現咳聲短促;腎對應羽音,若虛弱,聲音會顯得沉重無力。
現代醫學也發現,聲音變化與神經系統、呼吸功能甚至情緒狀態息息相關。最新研究指出,聲音頻率與音樂介入可作為焦慮與憂鬱的輔助診斷與治療工具,因為聲音能反映自律神經活性與壓力狀態 (註4)。
然而,別把任何聲音變化都過度解讀為疾病徵兆。若聲音持續異常或伴隨嚴重不適,應及早就醫檢查,把音樂調理作為輔助,而非延誤治療的理由。
結論:讓聲音成為身體與心靈的良藥
就像旋律能調弦,聲音也能調養身心。五行養生提醒我們,五音並非僅是音樂的形式,而是與肝心脾肺腎緊密呼應的養護密碼。
在日常生活裡,你可以這樣實踐:
- 春天肝氣偏盛,聆聽角音,搭配一杯清雅的菊花茶,幫助舒肝解鬱。
- 睡前心神不安,播放徵音,再啜飲玫瑰蓮子茶,協助安定心緒。
很多人只把音樂當作休閒,卻忽略了它能與五臟共振;更深一層理解是,五音調理並非單一療法,而需要與飲食、作息、情志調適相結合,才能真正滋養全身。
正如中醫理論所強調:五音與五臟相對應,各有所宜。後世醫家也有觀點認為,聲音本身能如藥一般,補益虛損,舒解鬱結。這些智慧正在逐步被現代研究所驗證。
請你今天就留一點時間給聲音,讓旋律成為日常的小藥方。因為每一段音樂,都是一把鑰匙,能開啟你身心的平衡與安寧。 🌿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參考文獻
- Front Neurol. 2025 Jan 7;15:1433592. doi: 10.3389/fneur.2024.1433592
- Front Psychol. 2023 Jun 15;14:1193402. doi: 10.3389/fpsyg.2023.1193402
- Front Nutr. 2022 Dec 6;9:1058498. doi: 10.3389/fnut.2022.1058498
- Front Psychiatry. 2021 Nov 25;12:794782. doi: 10.3389/fpsyt.2021.794782
五音 |
五行 |
對應臟腑 |
主要情志 |
典型失衡訊號 |
推薦時段/情境 |
建議音樂應用(音樂與健康) |
食療/茶飲搭配(五行養生) |
呼吸/發聲SOP |
注意事項 |
角 |
木 |
肝 |
怒、鬱悶 |
易怒、目澀、筋緊、夜醒 |
早晨整理情緒、春季保養 |
中低音域、古箏/簫、60–80 BPM、5–10 分鐘 |
菊花枸杞茶、綠 leafy 蔬菜 |
鼻吸4拍、口呼6拍;輕哼「嗯」放鬆肋骨 |
肝病/眼疾就醫;夜間避免高刺激曲目 |
徵 |
火 |
心 |
喜(躁)、焦慮 |
心悸、煩躁、淺眠 |
睡前放鬆、壓力後回復 |
中音至中高音、鋼琴/弦樂、60–70 BPM、音量50–60 dB |
玫瑰蓮子茶、百合銀耳飲 |
4–7–8 呼吸法×3迴圈;胸鎖乳突肌放鬆 |
心律不整、胸痛優先就醫;避免過度低頻重拍 |
宮 |
土 |
脾 |
思、勞倦 |
食慾差、腹脹、集中力差 |
飯後輕聽、午後提神 |
中音域、手碟/輕打擊、穩定節拍 60–70 BPM |
薏仁小米粥、陳皮茶 |
腹式呼吸5分鐘;「da-da」輕點舌尖促節律 |
腸胃不適者留意乳糖/辛辣;慢食細嚼搭配 |
商 |
金 |
肺 |
憂、悲 |
咳聲短促、鼻塞、易嘆氣 |
早晚呼吸訓練、秋季潤燥 |
木管/洞簫、延長吐氣節奏、60–70 BPM |
梨湯、百合潤肺茶、白蘿蔔湯 |
縮唇呼吸:吸4拍/呼6拍×5輪;輕哼「hmm」 |
急性氣喘、呼吸困難請就醫;避免過冷空調 |
羽 |
水 |
腎 |
恐、虛 |
腰膝酸軟、易疲倦、畏寒 |
睡前安神、冬季養藏 |
低音域、大提琴/低鼓、40–60 BPM或自然聲(雨聲、溪流) |
山藥枸杞湯、黑芝麻糊 |
緩慢延長呼氣:吸4/呼8;溫和鼻腔共鳴「m」 |
慢性腎病遵醫囑;睡前音量勿超60 dB,避免頻繁換曲 |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五音真的能對應五臟嗎?
回覆:在中醫理論中,五音(角、徵、宮、商、羽)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透過聲音的震動影響臟腑能量,幫助情志調適。現代研究也發現,音樂能透過自律神經調控改善壓力與睡眠,提供雙重支持。
問題2:我失眠時應該聽哪一種五音?
回覆:若失眠伴隨心神不安,可以選擇徵音(對應心臟),配合舒緩旋律,幫助安定情緒;若是腰膝酸軟、心悸多夢,則可嘗試羽音(對應腎臟),適合作為睡前的放鬆音樂。
問題3:五音調理需要每天做嗎?
回覆:建議將五音調理融入日常,不需長時間,每次 5–10 分鐘即可。就像每日喝一杯花草茶,重點在於持之以恆,讓聲音逐漸與身體形成默契。
問題4:五音調理能取代藥物或治療嗎?
回覆:五音屬於日常的養生方法,能輔助舒緩壓力與情緒,但不能取代醫師的專業診斷與治療。若有持續症狀或明顯不適,應優先就醫,再搭配音樂作為輔助調理。
問題5:五音可以和食療或運動結合嗎?
回覆:完全可以!例如春季聽角音搭配菊花枸杞茶,幫助疏肝理氣;秋季聽商音時喝梨湯潤肺;或在運動拉伸時配合節奏感強的宮音,能讓身心更和諧。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木」「角」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火」「徵」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土」「宮」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金」「商」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水」「羽」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音樂資料來源:郭尚諺 加一吉他團長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