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李宜真
喜來麗超級密碼Super-02採用獨立式的單包裝,每一盒內含60包,每一包4克,體積不大隨身攜帶不佔空間,鋁袋易撕便於消費者食用,隨時隨地從包包裡面輕鬆一掏,就能營養補給。推薦給外食族、久坐上班族或喜愛大魚大肉者都相當適合,讓你順暢有感!如果是想排便順暢的族群,建議可嘗試加強版,一天食用2包,食用量皆可依照個人需求進行調整。

雖然已邁入春季,但最近天氣仍舊不穩定,時不時就迎來一波波的寒流,在這寒冷的天氣裡,讓我不自覺地想一直吃東西,使身體產生熱能暖身,再加上要照顧2個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媽媽真的很難有時間能好好吃飯呀!常常都是快速扒幾口飯果腹就好,導致每天好不容易哄睡孩子後,夜深人靜又終於放鬆的自由時光就忍不住大快朵頤宵夜一番。

 

以前我會很認真地挑選食物種類,思考吃進身體後會有什麼感受,但近期因忙碌家庭再加上天冷的情況下,就只想滿足口腹之慾,進而減少蔬果和水分的攝取,常常進食高熱量宵夜、飲料、炸物樣樣來,天天快樂的放縱自我,直到感覺變得排便越來越不順暢,才發現大事不妙,似乎應該好好的管管自己的嘴巴了。

 

 

但幸好在這關鍵時刻,遇到了喜來麗超級密碼Super-02,蘊含7種草本營養精華、益生菌以及益生質幫助排便順暢:

◆綜合蔬果發酵物:含珊瑚草、木瓜、牛蒡、荷葉、西印度櫻桃、亞麻籽、鳳梨,獨特生物科技發酵技術,轉化植物纖維素及小分子酵素,幫助消化。

◆芽孢乳酸菌:特殊腸溶乳酸菌科技,存活時間6小時更長效,釋出98%好菌,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改善細菌叢生態。

◆水解柑橘果膠、木寡醣及難消化性糊精:做為益生質,供應養分給益生菌,使有更好的生存環境。

 

 

而市面上添加酵素的保健食品琳瑯滿目,但有些可能含有植物來源的合法瀉藥如決明子、望江南、糖醇類、蘆薈素,而這些成分透過短暫的傾瀉,使不懂配方的消費者,誤以為有感,但這些成分皆會產生依賴性,長期攝取下來會讓消費者的使用劑量日以遽增,當你發現不對勁想停用時,原本不順暢的感覺反而更加明顯。但喜來麗超級密碼Super-02是草本成分,且做了非常多檢驗項目,包括農藥、減肥藥、重金屬等檢測,所有項目的檢驗結果皆為『不包含』,外盒上也有標示QR code,只要手機輕鬆一掃就能看到檢驗結果,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且能輕鬆順暢。

 

 

我的食用方式是,每日早餐或晚餐飯後吃一包,幫助消化。喜來麗超級密碼Super-02的粉末非常細緻但不嗆口,可以直接倒入口中,嘗起來是蔬果酸甜味非常順口,而我自己則是常常將粉末加入水中,輕輕攪拌均勻後喝,這樣不只能補充到好菌及多種草本精華,也能藉此機會補充水分。若是不愛喝水的人建議可以試試看這樣的方式,讓平淡無奇的白開水變得有趣。

 

如果是想排便順暢的族群,建議可嘗試加強版,一天食用2包,食用量皆可依照個人需求進行調整。

 

喜來麗超級密碼Super-02採用獨立式的單包裝,每一盒內含60包,每一包4克,體積不大隨身攜帶不佔空間,鋁袋易撕便於消費者食用,隨時隨地從包包裡面輕鬆一掏,就能營養補給。推薦給外食族、久坐上班族或喜愛大魚大肉者都相當適合,讓你順暢有感!

 

 

官網 : http://www.hilary.com.tw/

FB 粉絲社團 : https://www.facebook.com/hilary.intl.tw

產品連結 : https://www.hilary.com.tw/category/2/products/5

#全新升級新配方 #草本配方

#SGS 檢驗合格 #順暢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專長項目: 婦幼營養、老人營養、保健營養 ●證照: 國家高等考試合格營養師 腎臟病專科營養師 台南市糖尿病共照網營養師
經歷
●現任: 區域教學醫院團膳及臨床營養師 ●經歷: 保健生技產品開發營養師 產後護理之家營養師
標籤:Podcast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五行養生與五音調理,透過角、徵、宮、商、羽對應肝心脾肺腎,展現音樂與健康的奧秘。從中醫理論到現代研究,聲音不僅能舒緩壓力、改善睡眠,還能與情志調適、飲食保健結合,形成身心平衡的日常養護。文中整理五音對應五臟的關聯、日常應用方法、季節搭配與食療建議,並提供具體案例如春季角音配菊花茶疏肝、秋季商音搭梨湯潤肺。文章同時提醒五音調理為輔助保健,並非替代治療,強調與規律作息、飲食、運動結合的重要性。適合30歲以上讀者,透過簡單的聲音練習與生活調整,培養長期穩定的身心和諧狀態。

夜深人靜時,你是否也曾翻來覆去,心裡裝著滿滿的煩躁?當音樂響起,旋律像是溫柔的手,把緊繃的情緒一點一點舒展。聲音的力量,不只安撫了焦慮,更讓心臟的跳動、呼吸的節奏漸漸合拍。

 

在古老的智慧中,五行養生早已揭示了聲音與身體的奧秘。《黃帝內經》提到「五音入五臟,各有所宜」,認為五音能調和臟腑。角音屬木,對應肝;徵音屬火,對應心;宮音屬土,對應脾;商音屬金,對應肺;羽音屬水,對應腎。這些對應就像一支隱形的樂團,在體內默默演奏,守護著身心平衡。

 

想像一下,當你端起一杯玫瑰花茶,背景播放著悠揚的徵音,心火漸漸平息;或是秋日乾燥時,一碗潤肺的梨湯,搭配商音,讓呼吸變得輕盈。這就是五音調理與生活交織的美好畫面。它不僅僅是音樂與健康的結合,更是一種將心與身體溫柔對話的方法。

 

 

為什麼聽音樂能養生?五行對應五臟的祕密

你有沒有發現,心情急躁時聽首輕柔樂曲,壓力彷彿被柔聲攬進懷裡?其實,音樂與健康的連結,遠比你想像中更深。例如,音樂治療能透過影響大腦與自律神經,進而改善睡眠與情緒——最新系統性回顧指出,約 74% 的研究顯示音樂治療能顯著提升主觀睡眠品質,雖然對客觀睡眠指標的效果仍有差異 (註1)。

 

在中醫的智慧中,更早就以「五行養生」揭露聲音與臟腑的深刻連結,五音調理不是玄學,而是「角—肝、徵—心、宮—脾、商—肺、羽—腎」的調理智慧。就像你拿一把溫柔的笛子,吹出角音,不僅為肝氣梳理,也像喝一碗清淡的菊花茶,讓肝的失衡被輕輕撫平。

 

這種對應關係,像生活中一點點香草或蔬菜的小巧安排,既微妙又實用。然而,也別小看溫和的聲音養護,它不是立即見效的強力補劑。在真正合併生活作息不良或情緒壓力時,音樂的力量還需要搭配規律作息與情緒調適,才能發揮最大療癒效益。

 

 

五音調理在日常:睡眠、壓力、專注力的聲音方案

你是否也曾因壓力大到夜裡輾轉難眠?這時候,五音調理能像溫柔的陪伴,為身心找到一條呼吸的出口。根據五行對應五臟的理論,角音養肝、徵音養心、宮音健脾、商音潤肺、羽音補腎。例如,肝氣鬱結的人常有睡眠不安,可在睡前播放角音,搭配深呼吸,就像慢慢熬一碗清淡的蓮子百合湯,讓躁動的心緒逐漸沉澱。

 

在現代醫學觀點下,音樂調整節奏能影響副交感神經的活性,進而改善焦慮與壓力。近期臨床研究顯示,規律使用音樂治療的人群,其焦慮與血壓水平顯著下降,專注力也有提升 (註2)。這意味著,不論是白天工作需要專注,或夜晚想要放鬆,五音都能成為一種無副作用、可持續的日常保健工具。

 

不過要提醒,若僅依賴聲音而忽略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長期熬夜或咖啡因過量,效果將大打折扣。聲音是引導,而不是萬能解藥。

 

 

五行養生食療+音樂:聲音與飲食的雙重調理

想像一下,你端起一杯玫瑰花茶,輕啜的同時,背景響起悠揚的徵音,這就是「五行養生」與「食療」相遇的畫面。古人早就強調「藥食同源」,《黃帝內經》提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若再搭配五音調理,就像在料理裡多加了一味提鮮佐料,讓身體更快恢復平衡。

 

例如,春季肝木旺盛,可選菊花、枸杞入茶,再配合角音,幫助疏肝理氣;夏季心火偏亢,喝玫瑰或蓮子茶時,配徵音,就像用溫潤的湯水把心火安下來;秋季燥肺,可用梨湯或潤肺茶,配商音,效果更佳。現代研究也指出,當音樂介入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時,能進一步改善壓力指標與自律神經變化 (註3)。

 

不過要注意,食療和音樂都屬輔助調養,若症狀嚴重或長期未改善,還是需要專業醫師評估,避免延誤治療。

 

五臟失衡的聲音警訊:你聽見身體的提醒了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莫名常歎氣、心跳忽快忽慢、或是夜裡總覺得氣短?這些,其實都是五臟保健中提醒我們注意的聲音警訊。根據五行對應五臟的理論,肝對應角音,若肝氣鬱結,人就容易長嘆;心對應徵音,失衡時常伴隨心悸或語速過快;脾對應宮音,失調時會有「語聲低弱、說話無力」的感覺;肺對應商音,氣虛時容易出現咳聲短促;腎對應羽音,若虛弱,聲音會顯得沉重無力。

 

現代醫學也發現,聲音變化與神經系統、呼吸功能甚至情緒狀態息息相關。最新研究指出,聲音頻率與音樂介入可作為焦慮與憂鬱的輔助診斷與治療工具,因為聲音能反映自律神經活性與壓力狀態 (註4)。

 

然而,別把任何聲音變化都過度解讀為疾病徵兆。若聲音持續異常或伴隨嚴重不適,應及早就醫檢查,把音樂調理作為輔助,而非延誤治療的理由。

 

 

結論:讓聲音成為身體與心靈的良藥

就像旋律能調弦,聲音也能調養身心。五行養生提醒我們,五音並非僅是音樂的形式,而是與肝心脾肺腎緊密呼應的養護密碼。

 

在日常生活裡,你可以這樣實踐:

  • 春天肝氣偏盛,聆聽角音,搭配一杯清雅的菊花茶,幫助舒肝解鬱。
  • 睡前心神不安,播放徵音,再啜飲玫瑰蓮子茶,協助安定心緒。

 

很多人只把音樂當作休閒,卻忽略了它能與五臟共振;更深一層理解是,五音調理並非單一療法,而需要與飲食、作息、情志調適相結合,才能真正滋養全身。

 

正如中醫理論所強調:五音與五臟相對應,各有所宜。後世醫家也有觀點認為,聲音本身能如藥一般,補益虛損,舒解鬱結。這些智慧正在逐步被現代研究所驗證。

 

請你今天就留一點時間給聲音,讓旋律成為日常的小藥方。因為每一段音樂,都是一把鑰匙,能開啟你身心的平衡與安寧。 🌿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參考文獻

  1. Front Neurol. 2025 Jan 7;15:1433592. doi: 10.3389/fneur.2024.1433592
  2. Front Psychol. 2023 Jun 15;14:1193402. doi: 10.3389/fpsyg.2023.1193402
  3. Front Nutr. 2022 Dec 6;9:1058498. doi: 10.3389/fnut.2022.1058498
  1. Front Psychiatry. 2021 Nov 25;12:794782. doi: 10.3389/fpsyt.2021.794782

 

 

五音 五行 對應臟腑 主要情志 典型失衡訊號 推薦時段/情境 建議音樂應用(音樂與健康) 食療/茶飲搭配(五行養生) 呼吸/發聲SOP 注意事項
怒、鬱悶 易怒、目澀、筋緊、夜醒 早晨整理情緒、春季保養 中低音域、古箏/簫、60–80 BPM、5–10 分鐘 菊花枸杞茶、綠 leafy 蔬菜 鼻吸4拍、口呼6拍;輕哼「嗯」放鬆肋骨 肝病/眼疾就醫;夜間避免高刺激曲目
喜(躁)、焦慮 心悸、煩躁、淺眠 睡前放鬆、壓力後回復 中音至中高音、鋼琴/弦樂、60–70 BPM、音量50–60 dB 玫瑰蓮子茶、百合銀耳飲 4–7–8 呼吸法×3迴圈;胸鎖乳突肌放鬆 心律不整、胸痛優先就醫;避免過度低頻重拍
思、勞倦 食慾差、腹脹、集中力差 飯後輕聽、午後提神 中音域、手碟/輕打擊、穩定節拍 60–70 BPM 薏仁小米粥、陳皮茶 腹式呼吸5分鐘;「da-da」輕點舌尖促節律 腸胃不適者留意乳糖/辛辣;慢食細嚼搭配
憂、悲 咳聲短促、鼻塞、易嘆氣 早晚呼吸訓練、秋季潤燥 木管/洞簫、延長吐氣節奏、60–70 BPM 梨湯、百合潤肺茶、白蘿蔔湯 縮唇呼吸:吸4拍/呼6拍×5輪;輕哼「hmm」 急性氣喘、呼吸困難請就醫;避免過冷空調
恐、虛 腰膝酸軟、易疲倦、畏寒 睡前安神、冬季養藏 低音域、大提琴/低鼓、40–60 BPM或自然聲(雨聲、溪流) 山藥枸杞湯、黑芝麻糊 緩慢延長呼氣:吸4/呼8;溫和鼻腔共鳴「m」 慢性腎病遵醫囑;睡前音量勿超60 dB,避免頻繁換曲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五音真的能對應五臟嗎?
回覆:在中醫理論中,五音(角、徵、宮、商、羽)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透過聲音的震動影響臟腑能量,幫助情志調適。現代研究也發現,音樂能透過自律神經調控改善壓力與睡眠,提供雙重支持。

 

問題2:我失眠時應該聽哪一種五音?
回覆:若失眠伴隨心神不安,可以選擇徵音(對應心臟),配合舒緩旋律,幫助安定情緒;若是腰膝酸軟、心悸多夢,則可嘗試羽音(對應腎臟),適合作為睡前的放鬆音樂。

 

問題3:五音調理需要每天做嗎?
回覆:建議將五音調理融入日常,不需長時間,每次 5–10 分鐘即可。就像每日喝一杯花草茶,重點在於持之以恆,讓聲音逐漸與身體形成默契。

 

問題4:五音調理能取代藥物或治療嗎?
回覆:五音屬於日常的養生方法,能輔助舒緩壓力與情緒,但不能取代醫師的專業診斷與治療。若有持續症狀或明顯不適,應優先就醫,再搭配音樂作為輔助調理。

 

問題5:五音可以和食療或運動結合嗎?
回覆:完全可以!例如春季聽角音搭配菊花枸杞茶,幫助疏肝理氣;秋季聽商音時喝梨湯潤肺;或在運動拉伸時配合節奏感強的宮音,能讓身心更和諧。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木」「角」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火」「徵」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土」「宮」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金」「商」

加一音樂-五行音樂「水」「羽」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音樂資料來源:郭尚諺 加一吉他團長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最後總結:請不要再問「能不能運動」,而是問「該怎麼運動」! 如果你受傷後不知道該怎麼安排運動,建議尋求物理治療師、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協助,不要憑感覺亂來。這樣你的康復會更快、更安全,不用反覆受傷、反覆看診!

文/王凱平醫師

受傷後到底能不能運動?這個問題,我每天要回答很多次。有些人一聽到受傷,就想進入「完全靜養」模式。但也有另一種人,才剛消腫就衝去跑步、打球,然後來抱怨怎麼還沒好?
以下藉由摘要一篇我自己之前的文章,來回覆這類問題。一次講清楚,受傷後的運動怎麼做!

不是不能動而是不能痛

受傷後的恢復並不是「能動」或「不能動」這麼簡單,而是「應該動,但不能痛!」
完全靜養只會讓你肌肉流失、關節變硬、血液循環變差,反而讓恢復期拖長。但動得太快、太激烈,則可能讓剛修復的組織再次受傷,讓你重新回到第一天的痛苦!
所以,請記住這個關鍵原則:「可以運動,但不能痛!」這是調整恢復期運動強度的第一步。

三個階段別搞錯順序

受傷後,康復過程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該做的運動不同,順序錯了就容易出差錯。

🏥 第一階段:急性傷害期

❗錯誤觀念:「受傷就該完全不動,躺著最好」
這時候紅腫熱痛最明顯,很多人會以為「動了會更嚴重」,但完全不動反而會讓血液循環變差、傷口修復更慢,甚至影響其他部位的功能。這時候應該採取「主動式休息(Active Rest)」:
✔ 受傷部位:關節活動運動(ROM)、等長收縮運動(Isometric Exercise),減少肌肉流失。
✔ 未受傷部位:低衝擊有氧運動(腳踏車、核心訓練),維持全身血液循環。
✔ 不能做的事:任何高衝擊運動(跑步、跳躍、舉重),除非你想冒傷勢加劇的風險!

🔄 第二階段:復健期

❗錯誤觀念:「還沒完全好,還是不能動」
這個時期大多數人已經不會痛,但會覺得患部很僵硬、很無力。這時候的關鍵是「早點動起來」。
如果不趕快讓受傷部位重新適應負荷,會影響後續重回職場、重回賽場的時程!建議:
✔ 受傷部位:開始伸展與輕度肌力訓練(例如彈力帶訓練),讓受傷組織逐漸恢復。
✔ 未受傷部位:無限制,可以正常訓練。
✔ 原本運動:可以開始30% 強度,先戴上護具嘗試,如果運動時或運動後有痛感,強度再降低。

🏆 第三階段:重回運動/職場

❗錯誤觀念:「不痛了=完全康復」

這是最多人犯錯的時候,才剛不痛了就以為已經好了,結果回到球場、健身房,沒幾天又受傷。
請記住:不痛不代表完全恢復。就像皮膚傷口表面結痂但內部仍在修復,不應該操之過急!
✔ 受傷部位:應進行完整的肌力訓練、平衡訓練、敏捷訓練,確保組織強度夠承受運動強度。
✔ 未受傷部位:恢復全身訓練,沒有特別限制。
✔ 原本運動:先從 50% 強度開始,循序漸進恢復。如果運動後沒有不適,才逐步增加負荷。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最後總結:請不要再問「能不能運動」,而是問「該怎麼運動」!
如果你受傷後不知道該怎麼安排運動,建議尋求物理治療師、運動傷害防護員的協助,不要憑感覺亂來。這樣你的康復會更快、更安全,不用反覆受傷、反覆看診!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https://gcm.org.tw/blog/shou-shang-hou-yun-dong-3-step/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王凱平
運動醫學科醫師
專長:結合中、西醫之運動傷害處置,擅於治療頸、肩、肘、腰、膝、踝部之急慢性疼痛
現職
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副主任、 聯新國際醫院醫療一部辦公室主任、國家運動醫學中心特約醫師、職棒Lamigo桃猿隊醫療團主治醫師、 SBL超級籃球聯賽璞園隊醫療團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