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中清誠心診所暨誠悅藥局在28日開幕,誠心醫療集團致力於提供全齡化、全方位的健康服務,涵蓋兒童成長、過敏代謝、睡眠醫學及整合醫療等多元項目。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黃子彥到場祝賀,表示中清誠心診所的成立進一步推動了預防醫學的發展,提供民眾更多專業的健康照護據點。診所引進醫學中心等級高階設備,特別針對兒童生長遲緩與內分泌異常進行檢測,提升診療水準。誠心醫療體系在耳鼻喉科領域穩固發展,未來將佈局更多科別,計畫朝百間連鎖診所邁進,成為全台最大最專業的整合醫學中心,持續以「專業用心,就找誠心」的理念為基礎,提升民眾的健康管理品質。

中清「誠心」旗艦診所盛大開幕,上醫預防醫學協會副理事長黃子彥親臨祝賀,預防醫學再添服務據點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加上少子化現象,健康管理及全人醫學成為發展重點。中部地區頗負盛名的誠心醫療集團,旗下最新的中清誠心診所暨誠悅藥局於28日盛大開幕。集團總院長齊凡翔醫師表示,佔地120坪的中清誠心診所主要是提供兒童成長、過敏代謝、睡眠醫學及整合醫療手術等多元化服務,呼應政府的健康醫療政策,並持續推動基層診所跨科別共病照護計畫,致力於為民眾提供更優質的健康管理與醫療服務。

 

在開幕典禮上,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黃子彥親臨現場祝賀,並表示:「中清誠心診所的成立,標誌著預防醫學服務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提供了民眾一個全新且專業的健康照護據點。相信未來在誠心醫療體系的努力下,預防醫學的理念將會更加深入人心,為全齡層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務。」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年長者中,超過八成有一種慢性病、六成以上有兩種慢性病,甚至超過四成同時患有三種以上慢性病。未來照護的趨勢將會是多種疾病合併治療。中清誠心診所院長林偉傑醫師指出,民眾過去習慣於不同專科診所看診,不僅耗費時間,也增加了舟車勞頓。中清誠心診所的醫療團隊由多科別且經驗豐富的醫師群組成,能有效整合診療資源,讓民眾獲得更便捷的醫療服務。

 

此外,少子化現象使得兒童健康問題更加受到重視,尤其是生長遲緩與性早熟等問題日益引發關注。為此,中清誠心診所特別引進醫學中心等級的高階儀器,進行抽血檢驗,並檢測孩童是否存在生長激素缺乏或其他內分泌異常情況,以提供更精確的診療服務。

 

誠心醫療體系以耳鼻喉科專科起家。總院長齊凡翔醫師回憶道,當年在海線清水區創立第一間「向陽耳鼻喉科診所」,採用了「聯診式」診所模式。他指出:「大型醫院雖然能夠提供全面服務,但冗長的等待與繁雜的行政流程常讓民眾感到不便。因此,我們決定將深度的醫療專業與優化的看診流程帶入基層診所。」

 

這樣的理念也得到了其他醫師的共鳴與支持。李自強醫師、林偉傑醫師、林純至醫師、黃冠智醫師等專家共同建立了誠心醫療體系,歷經十年,不僅在耳鼻喉科領域穩固發展,也逐步佈局整合醫學與創新醫學的領域。誠心醫療集團計畫進一步擴大規模,目標朝向百間連鎖診所邁進,成為全台最大最專業的整合醫學中心,並以「專業用心,就找誠心」的企業精神,致力於為民眾提供全方位的健康醫療服務。

 

照片提供來源 : 中清誠心診所中清誠悅藥局

Author picture
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經歷
數位編輯部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長期疲倦、心悸、腸胃不適卻檢查不出異常?這些可能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透過藥師羅文佑的專業觀察,本篇內容深入解析自律神經如何受壓力、作息與飲食影響,導致多系統症狀難以察覺卻影響深遠。從症狀辨識、診斷方法到飲食調理與日常修復,提供實用的自我照護建議與調節技巧,包括腹式呼吸、補充GABA與色胺酸、穴位刺激與光線管理。結合中西觀點與生活節奏重建,幫助讀者理解「無病卻不適」背後的根本原因,並找回屬於自己的健康節拍。特別適合關注情緒平衡、睡眠品質與自律神經保健的中壯年族群參考。

你是不是也曾有這樣的時候?起床像被地心引力拉住,下午突然心跳加速,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明明去看過醫生,抽血、照超音波、甚至做了全套健康檢查,卻被告知:「一切正常。」

 

但你知道,這種「全身都怪怪的」感覺絕對不是幻覺。
羅文佑藥師說:「很多人來找我時,其實早就累了,只是不知道該從哪裡修。」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什麼罕見的病,而是現代人生活節奏混亂下,身體發出的沉默警告。這不是你太敏感,而是你的身體已經為你撐很久了。

 

在這篇專訪裡,我們將一起揭開這種「無病卻不適」的真相,從藥師的觀察與實務經驗出發,帶你找回生活的節奏與身體的平衡。

 

你以為是小毛病,其實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你是不是也曾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檢查報告一切正常,但就是每天提不起勁、心跳忽快忽慢,甚至腸胃常常鬧脾氣?「其實這類情況,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出了狀況,卻常常被忽略了。」羅文佑藥師一開口就道出他在第一線最常見的煩惱。

 

自律神經就像是人體的無聲指揮家,負責調節呼吸、心跳、消化、體溫與睡眠等基本生理功能,一旦失調,身體就會「亂了節奏」,出現一連串難以解釋的不適症狀(註1)。羅藥師指出,最常見的初期表現包括:清晨起床特別疲累、午後心悸無力、情緒起伏大,甚至皮膚敏感與夜間盜汗。

 

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壓力大」或「想太多」,但當累積到身體無法負荷時,往往已經演變成慢性自律神經失調。「病人常跟我說,自己好像身體裡裝了一個快爆炸的機器,但醫院卻檢查不出什麼來。」這就是我們在處理健康時容易錯過的「無形危機」。

 

自律神經失調的多樣症狀與診斷挑戰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多樣且分散,常見的包括:

 

這些症狀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同時發生,且在不同個體間表現差異大,增加了診斷的困難度。由於症狀涉及多個系統,患者常被轉診至不同科別,進行多項檢查卻無法確診,導致延誤治療。

目前,診斷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包括:

  • 傾斜試驗(Tilt Table Test):評估體位變化對心率和血壓的影響。
  • 心率變異性分析(HRV):評估自律神經對心臟的調節功能。
  • 汗腺功能測試:檢測出汗異常。

 

然而,這些檢查在一般臨床中並不常見,且需要專業設備和人員操作,進一步增加了診斷的難度。

 

因此,當身體出現多種無法解釋的症狀時,應考慮自律神經失調的可能性,並尋求專業醫師的評估與建議。

 

身體不聽使喚的背後:壓力與節律失調的交錯反應

你有沒有發現,明明沒做什麼事,卻總是特別疲倦、提不起精神,甚至稍微晚睡一天,整個人就像被抽乾電力一樣?這種現象,很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在默默發出警訊(註3)。

 

自律神經系統掌控著我們身體內部的節奏,就像一支無形的樂團指揮,指揮著心跳、呼吸、消化與睡眠。當你長時間處在高壓環境、熬夜或輪班、習慣性使用3C設備直到深夜,這些因素會逐漸打亂原本應該規律的生理節奏。尤其是睡前暴露在強光下,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導致難以入睡、夜間易醒,進一步讓自律神經陷入疲於奔命的惡性循環(註4)。

 

羅文佑藥師提到:「很多患者的問題其實不是單一的病,而是長期生活節奏混亂,讓神經系統過度緊繃,無法鬆下來。」就像一鍋煲湯,火候太大,湯會溢;火太小,又煮不熟,身體也是一樣,節律需要被好好照顧。

 

要改善這種自律神經失調的惡性循環,不能只靠休假或補眠,還得從根本調整作息、減少夜間光源刺激、建立固定睡眠時間,才是找回身體平衡的關鍵第一步。

 

 

藥師觀點: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與補充對策

「你吃下肚的不只是食物,也是在給神經系統打節奏。」羅文佑藥師這樣提醒大家。很多人以為自律神經失調只能靠藥物,其實從飲食著手,是日常調理的第一步,也是最不容易被忽視的自救方法。

 

自律神經運作仰賴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例如血清素與GABA。色胺酸是血清素的前驅物,存在於香蕉、芝麻、雞蛋與牛奶中;而富含GABA的糙米、發酵豆類,也能幫助情緒穩定、入睡更順利(註5)。此外,鎂、維生素B群、Omega-3脂肪酸等微量營養素對神經功能也有協同效應,可透過飲食或營養補充劑來強化自律神經的恢復力(註6)。

 

不過,羅藥師也提醒:「如果只靠吃保健品、卻每天喝三杯咖啡、滑手機滑到凌晨,那就像一邊踩煞車、一邊踩油門,永遠無法平衡。」飲食的調整不是萬靈丹,而是你給自己生活節奏重新配速的方式之一。

 

別小看一頓熱湯與一碗五穀飯的力量,它們在你焦躁不安的日子裡,或許比一顆安眠藥更溫柔而有效。

 

 

日常中的修復節奏:呼吸、穴位、光線與慢動作生活

你知道嗎?自律神經就像呼吸一樣,是可以透過練習重新找回節奏的。羅文佑藥師建議:「放慢生活,先從一口深呼吸開始。」

 

研究發現,每天進行腹式呼吸練習5至10分鐘,有助於啟動副交感神經,讓心率放慢、壓力下降(註7)。搭配簡單的穴位按壓,如內關穴(安神定心)、百會穴(提振氣血)、神門穴(助眠寧心),更能進一步引導身體進入放鬆模式。這些方法不需要儀器、不靠藥物,只需你每天願意給自己一點點安靜的空間。

 

此外,光線節律也是被忽略卻極為關鍵的一環。早上盡量曬太陽、晚上減少3C藍光曝露,有助於重設褪黑激素分泌時鐘,讓你白天更有精神、夜晚更好入眠(註8)。

 

羅藥師總結道:「自律神經失調的關鍵,不是壞掉了哪裡,而是你生活的節拍走散了。」試著讓自己慢一點,讓陽光灑進房間、讓空氣流進胸腔、讓壓力有出口。當你重新與生活同步,你會驚訝,原來身體一直在等待你的回應。

 

 

結論:找回你與身體的合奏節奏

我們的身體,其實就像一座看不見的交響樂團,而自律神經,就是那位無聲的指揮。一旦壓力變成主旋律、焦慮無限延伸,原本協調的節拍就會變得紛亂刺耳——你睡不好、吃不下、總覺得身體「怪怪的」,那不是錯覺,而是你內在的節奏早已走音。

 

羅文佑藥師以一位長年陪伴病人第一線的觀察者身分說出這句話:「修復自律神經,不是從零開始,而是重新學會跟生活配合呼吸。」

 

調整飲食不是節食,是為你的器官改編曲目;呼吸練習不是儀式,而是讓副交感神經重新登台;晚上關掉手機的那一刻,其實是在讓你的生理時鐘重啟。

 

別怕生活失調,因為每一首好聽的樂章,都從校準第一個音開始。從今天起,願你為自己的身體,重新指揮出一首和諧又溫柔的旋律。

 

 

📚 參考文獻
註1:Kanbara, K., Fukunaga, R., & Yagi, A. (2021).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mbalanc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BioPsychoSocial Medicine, 15(1), 1–10.

註3:Irwin, M. R. (2019). Sleep and inflammation: partners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19(11), 702–715. https://doi.org/10.1038/s41577-019-0190-z
註4:Meerlo, P., Sgoifo, A., & Suchecki, D. (2020). Restricted and disrupted sleep: Effects on autonomic function, neuroendocrine stress systems and stress responsivity. Sleep Medicine Reviews, 46, 101236. https://doi.org/10.1016/j.smrv.2019.101236

註5:Jenkins, T. A., Nguyen, J. C. D., Polglaze, K. E., & Bertrand, P. P. (2016). Influence of tryptophan and serotonin on mood and cognition with a possible role of the gut-brain axis. Nutrients, 8(1), 56. https://doi.org/10.3390/nu8010056
註6:Kiecolt-Glaser, J. K., Belury, M. A., Andridge, R., Malarkey, W. B., & Glaser, R. (2011). Omega-3 supplementation lowers inflammation and anxiety in medical stud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5(8), 1725–1734. https://doi.org/10.1016/j.bbi.2011.07.229

註7:Saoji, A. A., Raghavendra, B. R., & Manjunath, N. K. (2019). Effects of yogic breath regulation: A narrative review of scientific evidence. Journal of Ayurveda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10(1), 50–58. https://doi.org/10.1016/j.jaim.2017.07.008
註8:Rahman, S. A., & Czeisler, C. A. (2020).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and mental health.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10, 1–10.

 

 

項目 一般疲勞/壓力反應 自律神經失調
症狀來源 短期心理或生理壓力 自律神經節律長期失衡
常見症狀表現 疲倦、煩躁、注意力不集中 心悸、冒汗、腸胃異常、失眠等多系統症狀
觸發因素 工作壓力、睡不好、情緒起伏 長期壓力、節奏錯亂、過度用腦、夜間光害
檢查方式 通常不需要特殊檢查 心率變異分析、傾斜試驗、汗腺檢測等
調理方式重點 短暫休息與壓力來源釐清 從飲食、呼吸、光線、穴位等多面向整合調理
日常改善建議 早睡早起、減少刺激、適度運動 腹式呼吸、減藍光、補充GABA與色胺酸

 

📌 常見問題與回覆(FAQ

問題1: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而不是單純壓力大?

回覆
如果你持續出現心悸、腸胃不適、莫名疲倦、晚上難入眠等症狀,但醫院各科檢查都顯示正常,就要懷疑可能與自律神經有關。自律神經失調的特徵是「無明顯病灶,卻持續不適」,可藉由心率變異分析(HRV)、生活作息檢視,並諮詢具經驗的醫師或藥師進一步評估。

 

問題2:自律神經失調一定要吃藥嗎?

回覆
不一定。輕度的自律神經失調,多數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節奏來改善,例如規律睡眠、適度運動、減少藍光曝露與增加戶外陽光照射。營養補充如GABA、色胺酸、B群與鎂也有輔助作用。當症狀影響生活品質時,再依照醫囑考慮短期藥物輔助,但重點還是在「調節生活的節奏」。

 

問題3:日常中有哪些簡單方法可以幫助調節自律神經?

回覆
羅文佑藥師建議三個關鍵方法:
① 每天做5~10分鐘腹式呼吸練習,啟動副交感神經;
② 睡前避免使用手機與強光,讓褪黑激素自然分泌;
③ 嘗試按壓內關、神門等穴位幫助放鬆。這些小習慣,就像是幫神經系統調音的工具,每天一點,就能慢慢找回身體的節奏。

 

問題4:飲食方面有什麼建議可以幫助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回覆
可以多攝取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如香蕉、芝麻、豆腐)、富含GABA的發酵食物(如納豆、味噌)、含鎂的堅果與深綠色蔬菜。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穩定情緒與神經調節。中醫觀點上也強調「心腎相交、脾胃調和」,可搭配甘麥大棗湯、百合蓮子茶等食療,輔助睡眠與情緒平衡。

 

問題5:如果我白天精神不濟、晚上睡不好,應該從哪裡開始調整?

回覆
請先從「早晨」開始改變。每天早上曬太陽15分鐘,有助於生理時鐘校正;接著建立規律飲食與運動習慣。晚上則關閉過度刺激(如藍光、激烈節目)、喝溫水泡腳、深呼吸放鬆身心。這不是一夜見效的修復,而是你與身體重新建立節奏的旅程。就從今晚提早半小時上床開始吧。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受訪學者:生活駭客羅藥師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分類:醫友生活
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陳坤志
「青春法現機能果凍」針對營養素的添加,沒有加色素、防腐劑和其他化學成分,且經過實驗研究證實,所以做好良好飲食習慣外,每天補充一條果凍加強營養補充!

注重外表的我,隨著年紀增加,生活節奏、飲食不均衡、工作壓力、家庭、社交等變化也大幅增加我們身體壓力,壓力產生的同時,身體代謝效率可能變差,維持亮麗的秀髮會從外在使用的洗髮品及護髮品著手,然而身為營養師非常注重日常飲食,會依據自己的運動量及身體組成吃到所需的營養,特別是豆腐、低脂瘦肉、雞蛋、低脂鮮乳等是我每天必須攝取的蛋白質來源食物,再來富含維生素B群、生物素、鋅等微量營養素更是維持健康的重要營養素,所以也非常重要!

 

 

剛好因朋友介紹這款吃的保養品—「青春法現機能果凍」,好奇的我會看所含的成份,內容主要成份不但符合所需營養,且包裝設計輕巧好攜帶,做成果凍不需要配水可隨時補充,口感是酸酸甜甜的水蜜桃味,讓我眼睛為之一亮,並好奇所含的成分究竟是甚麼。

 

 

像是水解蛋黃粉HGP®,此成分是最重要也印象最深刻的營養素,拿下多國專利,可節生理機能。另外還有亞麻油粉,亞麻油粉是由亞麻種子乾燥、碾碎後取得的油脂,富含α亞麻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ω-3脂肪酸,補充α亞麻酸等所需要的營養。

 

 

另外,果凍內還有添加南瓜籽萃取,南瓜籽是南瓜的種子,有高含量的鋅及維生素A,可增進皮膚與黏膜的健康!

除了上述的營養成分,果凍內也添加B群,B群含有非常多種類,包含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我們統稱維生素B群,可幫助維持能量正常代謝,平常蛋白質來源食物補充都有,特別是生物素!值得一提的還有酵母鋅,它能夠調整體質、滋補強身。鮮蚵、牛肉、黑芝麻、南瓜籽等食物可以攝取到。

 

 

「青春法現機能果凍」針對營養素的添加,沒有加色素、防腐劑和其他化學成分,且經過實驗研究證實,所以做好良好飲食習慣外,每天補充一條果凍加強營養補充!

 

青春法現機能果凍官方網站:

https://www.yuname.com.tw/products

 

 

免責聲明

瀏覽及使用本網頁內容者均視為同意及明確認知本協會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公益性社會團體,非營利事業單位,並無從事商品的生產、製造、銷售或廣告等行為,本網頁之設立及內容係以「專業醫學促進國家預防醫學發展」之討論與意見交流為目的,以上醫友心得分享為醫事相關人員實際體驗後所撰寫之真實個人意見,商品資訊之來源為商品廠商之公開資訊內容,不代表本協會及網站之立場,亦非本協會及網站之陳述,其真實性及合法性應由各商品廠商負最終且完全之法律責任。

Author picture
陳坤志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運動營養、保健營養、籃球、健身 ●證照: 國家高考營養師 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 CTSSN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專業課程認證 NSCA-CSCS 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體能訓練專家 NSCA-CPT 美國肌力與體能訓練協會私人教練 ACSM 長者體適能與訓練方法認證 中華民國健力協會 C級教練 HACCP(60A/60B) 中餐烹調技術士丙級 食品檢驗分析技術士丙級 烘焙食品技術士丙級
現職
桃園領航猿籃球隊 營養師 新北市運動據點-喜歡運動中心 運動營養師 全盛美食有限公司 團膳營養師 台健盃全國健美健體錦標賽 男子新秀健體178+ UBA 大專籃球聯賽 一般男子組 實踐大學 校園模特兒 台北市立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 實踐大學 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