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艾莉絲
掌握五行中醫養生法,讓肌膚更年輕更健康!
掌握五行中醫養生法,讓肌膚更年輕更健康!五行理論是中醫傳統的寶貴遺產,它強調身體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在養生過程中,運用五行理論可以幫助我們調和體內的能量,使肌膚煥發年輕光彩。本文將介紹如何運用五行中醫養生法,讓肌膚重新焕發年輕活力,綻放健康美麗。讓我們一同探索這個古老而神奇的養生秘籍!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越來越快,皮膚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普遍。中醫養生法可以幫助我們調節身體的內部平衡,從根本上解決皮膚問題,讓肌膚更年輕、更健康。

 

五行調理,養生養顏

中醫五行理論認為,人體與自然界的萬物都有五行屬性: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互相制約、相生相克、相互轉化。中醫醫學從五行角度看待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並且與皮膚問題有著密切的關聯。

 

首先,金屬屬性代表肺,木屬性代表肝,水屬性代表腎,火屬性代表心,土屬性代表脾胃。每個臟腑都有其相應的情緒、病理、皮膚問題等表現。例如,肺主氣,若肺氣虛弱,皮膚容易乾燥、粗糙;肝主疏泄,若肝氣不暢,容易引起暗瘡、色斑等皮膚問題。其次,五行相克相生的關係,也對皮膚問題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若五行相克的關係出現不平衡,就會影響身體的氣血運行,進而導致各種皮膚問題的產生。

 

因此,經常從五行角度來看待皮膚問題,對於掌握中醫皮膚保健有著重要的作用。了解自己的五行體質,有助於找出皮膚問題的根源,並且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理。

 

五行之解膚救星!揭開肌膚調理秘密

五行學說是中醫學理論的重要基礎之一,也可以用來解釋人體的生理狀態及相關疾病。以下是從五行的角度解釋如何調理不同的皮膚問題:

 

1.木:暗瘡、粉刺等問題

木屬陽性,主宰肝和膽,其經絡與眼睛、頭髮、指甲等部位相關。當肝氣不順,或者體內過多熱毒,容易導致暗瘡、粉刺等皮膚問題。調理方法包括:

    • 飲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甜食等,多吃清淡、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波動;
    • 適量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 適量飲用中藥茶,如黃連解毒片、板藍根等。

 

2.火:色斑、皺紋等問題

火屬陽性,主宰心臟和小腸,其經絡與臉部、舌頭等部位相關。當心火旺盛、血熱毒素過多時,容易導致色斑、皺紋等皮膚問題。調理方法包括:

    • 飲食上避免辛辣刺激、燒烤、油炸等,多吃清淡、富含維生素 E 的食物;
    • 避免暴飲暴食、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
    • 適量飲用中藥茶,如麥冬、玄參、枸杞等;
    • 適當保護皮膚,防曬、防寒等措施。

 

3.土:敏感肌、乾燥等問題

土屬陰性,主宰脾和胃,其經絡與口唇、肌膚等部位相關。當脾胃功能不佳,或者體內陰虛火旺時,容易導致敏感肌、乾燥等皮膚問題。調理方法包括:

    • 飲食上避免冰涼、辛辣、油膩等,多食用黃色或橙色食物、根莖類蔬菜、白果等具有滋陰作用的食物,並且遵循三餐定時定量的飲食原則。
    • 生活上避免過度勞累、情緒波動等造成的身心疲憊,並且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
    • 中醫治療方面,可選擇經絡穴位按摩、草本中藥調理等方法進行調理,以增強脾胃功能、調節體內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改善敏感肌、乾燥等皮膚問題的效果。

 

4.金:色斑、暗沉等問題

金屬主宰肺與大腸,其經絡與臉部、皮膚等部位相關。當肺氣不通、大腸濕熱等狀態出現時,容易導致皮膚出現色斑、暗沉等問題。調理方法包括:

    • 增加呼吸道運動量,例如深呼吸、氣功、瑜伽等有助於肺氣通暢的運動。
    • 飲食上多攝取維生素C、E等有助於美白的食物,避免攝取過多油脂、糖分等容易導致色斑的食物。
    • 中醫治療方面,可選擇針灸、拔罐、中藥煎湯等方法進行調理,以改善肺氣不通、大腸濕熱等問題,從而達到改善色斑、暗沉等皮膚問題的效果。

 

5.水:痘痘、油膩等問題

水屬陰性,主宰腎和膀胱,其經絡與頭部、臉部、耳朵等部位相關。當腎虛陽虧、膀胱濕熱等狀態出現時,容易導致皮膚出現痘痘、油膩等問題。調理方法包括:

    • 飲食上避免攝取過多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生薑、酒精等,以及避免過度攝取脂肪、糖分等容易導致油膩皮膚的食物。
    • 生活上保持適量運動,增加出汗量有助於排出體內濕氣。
    • 中醫治療方面,可選擇穴位按摩、中藥煎湯等方法進行調理,以改善腎虛陽虧、膀胱濕熱等問題,從而達到改善痘痘、油膩等皮膚問題的效果。

 

綜合以上所述,中醫學說五行學說可以應用於皮膚問題的調理,不同的皮膚問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如從金、水、木、火、土五行的角度出發,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調理。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中醫養生法可以綜合運用,如飲食調理、穴位按摩、中藥湯水等,以達到改善皮膚問題的效果。因此,對於皮膚問題的人士來說,了解中醫五行學說的基本原理,將對日常的養生及治療產生積極的幫助。

 

常見問題

問題:五行理論如何幫助改善皮膚乾燥問題?

根據五行理論,皮膚乾燥可能與肺金不足有關。改善建議包括多喝水保持濕潤,選擇富含滋潤效果的食物,如梨和蜂蜜,並透過呼吸練習和適度戶外運動來增強肺功能。

 

問題:暗瘡和粉刺的五行調理方法是什麼?

針對木性失衡導致的暗瘡和粉刺,建議減少辛辣和油膩食物的攝取,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保持情緒穩定,並定期進行輕度運動。此外,可以飲用如黃連解毒片或板藍根等中藥茶來幫助清熱解毒。

 

問題:五行理論中,如何針對色斑和皺紋進行調理?

火象失衡可能會導致色斑和皺紋。調理建議包括避免過度曝曬於陽光下,選擇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藍莓和綠茶,以及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壓力。適當的皮膚保濕和使用天然護膚品也很重要。

 

問題:為何了解自己的五行體質對於皮膚保健重要?

了解個人的五行體質有助於識別皮膚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調理措施。例如,木象過旺可能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引發暗瘡;而金象不足則可能導致皮膚乾燥。透過調和五行,可以促進身體的整體平衡,從而改善和預防皮膚問題。

 

Author picture
專長:資料登錄中⋯
經歷
資料登錄中⋯
Picture of 呼吸治療師
呼吸治療師
吳岱璇
中醫對於耳鳴的觀點最早在《內經》記載:「十二經脈皆秉氣於胃,上走於面,而達空竅。」而「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耳能聞五音」。另外典籍中還說「腎開竅於耳,手足少陽經亦分布於耳,耳又為宗脈之所聚」,因此與許多經脈、臟腑有關。耳聾也有分虛實,簡單的區分如下,耳鳴聲大,多屬實證,通常由肝膽實火上擾所致;若耳鳴聲小,多屬於虛證,跟腎氣虛、心血虛或中氣下陷有關。

你是不是常常耳朵內發出嗡嗡嗡的低鳴?或是叮叮噹噹的響聲?甚至是爆裂聲?原本好好的心情,卻會被不斷出現的耳鳴聲打擾耳鳴是一種不痛不癢,發作起來卻讓人煩得抓狂的症狀!

常見的耳鳴原因

  • 暴露在大音量的噪音中
  • 極端的壓力或創傷
  • 耳蝸中的聽覺毛細胞退化
  • 耳朵疾病,例如耳硬化症(otosclerosis,中耳的異常骨骼生長)
  • 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耳道水腫所導致)
  • 部分藥物的使用

中醫觀點

中醫對於耳鳴的觀點最早在《內經》記載:「十二經脈皆秉氣於胃,上走於面,而達空竅。」而「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耳能聞五音」。另外典籍中還說「腎開竅於耳,手足少陽經亦分布於耳,耳又為宗脈之所聚」,因此與許多經脈、臟腑有關。耳聾也有分虛實,簡單的區分如下,耳鳴聲大,多屬實證,通常由肝膽實火上擾所致;若耳鳴聲小,多屬於虛證,跟腎氣虛、心血虛或中氣下陷有關。

預防耳鳴重點

那我們到底該如何預防耳鳴呢?耳鳴的預防,其實跟一般的健康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以下幾招簡單實用,人人可行:

遠離噪音環境

耳機中的音樂,或週末聚會ktv唱歌時,記得音量適中。音樂嗨過頭,耳朵也會罷工。

重視生活管理

規律作息、多喝水、少喝酒,適當補充維生素B群(對神經功能有幫助)。別熬夜追劇,讓耳朵好好休息。

緩解壓力,做好心理調適

耳鳴有時候更像是心理問題。學會減壓,比如做瑜伽、冥想。每天花10分鐘跟自己對話,釋放情緒。

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耳鳴有時跟血管循環不佳有關。適當地做運動,比如散步、游泳,耳鳴自然少來煩你。

耳鳴穴道保養圖解

另外,2招穴道按摩,把握耳鳴恢復的黃金期,讓你快速恢復健康!

第一招,按摩暈聽區,暈聽區在我們耳尖上約1.5公分處,可以改善眩暈及耳鳴!

第二招,按摩我們的耳門、聽宮、聽會這三個穴道,

剛好在耳屏前面,可以稍微張開嘴巴 就可以找到凹陷處,輕輕的按摩這個地方,對耳鳴也會有很好的改善!

衛教重點整理

主題 內容
耳鳴的常見原因 – 暴露在大音量的噪音中
– 極端的壓力或創傷
– 耳蝸中的聽覺毛細胞退化
– 耳朵疾病,例如耳硬化症
– 梅尼爾氏症
– 部分藥物的使用
中醫對耳鳴的觀點 – 腎氣通於耳,耳和則耳能聞五音
– 耳聾分虛實:耳鳴聲大屬實證,多由肝膽實火上擾;耳鳴聲小屬虛證,與腎氣虛、心血虛或中氣下陷有關
預防耳鳴的重點 – 遠離噪音環境:耳機音量適中,避免長時間高音量音樂
– 規律作息:多喝水、少喝酒,補充維生素B群,避免熬夜
– 減壓:做瑜伽、冥想,釋放情緒
– 適當運動:散步、游泳促進血液循環
耳鳴穴道保養 暈聽區按摩:耳尖上約1.5公分處,改善眩暈及耳鳴
耳門、聽宮、聽會按摩:耳屏前凹陷處,張嘴找到穴位,輕輕按摩緩解耳鳴
Author picture
吳岱璇
呼吸治療師
專長:呼吸治療
現職
現任 義大醫院西醫部 見習醫學生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分類:預防醫學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意思是說,有時候那些能治好病的好藥,味道可真是叫人受不了;同時,這也用來比喻那些說話雖然難聽,但對於人或國家卻是有益的忠告。

影片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kSWANALgQ

 

「良藥苦口」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哲學觀念。它的含義是指對於治病的良藥往往味道苦澀,不易入口。這個成語在民間口耳相傳的時候,旨在提醒人們認識到療效良好的藥物往往不是味道好的,而是需要忍受一些不適來獲得治療效果。

在中醫的治療理念中,許多藥物的療效與其苦澀的味道有關。而這也與中醫認為苦味能夠清熱、燥濕、解毒有關。所以,一些具有強效療效的良藥往往具有苦味。

這個成語除了在醫藥方面被使用,也常常被用來比喻人生道路上的一些艱難障礙。它提醒人們,在追求某種目標或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有時候必須忍受一些痛苦或困難,才能獲得最終的成果。

 

 

但實際上 真的是良藥苦口嗎?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 這個成語的出處

在戰國七雄裡,有個韓國,它可真是個「噩夢韓」。為啥?因為它老被身邊那個強勢的秦國嚇得屁滾尿流,加上國王這位大老爺實在是頭腦簡單,搞得人心惶惶,外有強敵,內有禍端,隨時都有「人都快要亡國了!」的感覺。

 

韓非呢,是韓國裡頭的一位公子,不過他的心思可比一般公子大多了!他可不想看著自己的家國就這麼被秦國給吃掉。於是乎,他拜了一位叫荀子的老師,想要學點玩意兒,好替國家出一分力,救國救民啥的。但是,他每次給國王上書,都被當成了廢紙。氣得他把自己的憤怒和抱負通通寫在了一本叫《韓非子》的書裡。

 

在那本書的某個角落,《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那裡頭,有這麼一段:有時候,好藥雖然嘴巴苦的讓你忍不住皺起眉頭,但聰明的人還是會硬著頭皮咽下去,因為他們知道這會讓他們的病好起來;同樣地,誠實直言雖然聽起來不太舒服,但聰明的國王卻會點頭聽著,因為他們明白這樣做對於國家大業是有益的。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後來,這句「良藥苦口」成語就從這裡冒出來了,意思是說,有時候那些能治好病的好藥,味道可真是叫人受不了;同時,這也用來比喻那些說話雖然難聽,但對於人或國家卻是有益的忠告。

 

所以,其實這句成語有兩個小小的觀念調整

一、所謂的「良藥」是指那些能治好病的藥,不一定是比較名貴的藥

二、「良藥苦口」只是一個比喻,它的核心在於那些「忠言逆耳」的部分呢!

 

草本上膳醫廚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