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營養師達哥。
自從我開了減重班後,發現每個學員很多都有不吃早餐來減肥的情況。
有的是為了減少熱量;
有的是因為要進行168斷食;
有的則是單純覺得早上不餓,吃不下。

但這樣真的好嗎?
先說結論:吃早餐這件事,對我來說跟盧廣仲的歌一樣~不只重要,還很ROCK!
我知道你可能會說:「我不是故意不吃早餐,我是在做168斷食耶!
168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減重方法,我自己也有學員靠這個方法瘦下來。
但在這麼做之前,我必須先讓大家知道很多人把168簡化成「不吃早餐」,
但事實上,這樣做風險很大。
因為你讓最該啟動代謝的時間飢餓,把進食集中在身體代謝效率下降的傍晚與夜間。
這會導致:
- 生理時鐘錯亂
- 血糖波動變大
- 宵夜吃得更重
- 身體長期以為處於飢荒 → 降低代謝率
用168斷食時,我建議用「早吃」取代「晚吃」
如果你想做168?我的建議是這樣排:
👉 早餐 8:00 開始
👉 下午 4:00 吃完晚餐
👉 晚上只喝水,不進食
這樣的好處是:
- 早餐啟動代謝+校正生理時鐘
- 白天進食→配合身體燃燒效率
- 晚上進入休息與排毒,不給身體太多消化壓力
接下來說說
為什麼應該吃早餐?
一、早餐是啟動代謝的開關
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處於長時間空腹狀態,代謝速率自然降低。
此時,吃早餐就像是「按下開機鍵」,
喚醒身體各項機能,讓腸胃開始蠕動、肝臟啟動代謝、血糖恢復穩定,基礎代謝率隨之提升。
研究顯示,起床後1小時內食用正確的早餐,能讓基礎代謝率提升8%~10%,
相當於每天多消耗30分鐘至1小時運動的熱量。
而不吃早餐的人,基礎代謝率平均下降達15%。
簡單來說,你只吃中餐、晚餐,但因為身體消耗熱量的效率下降,
反而更容易把多餘的熱量「存起來」,而且不是存成肌肉,是存成脂肪。
更麻煩的是,當身體長時間得不到能量來源,除了分解肝醣與脂肪來供應外,
你辛苦練的那一點肌肉(好吧 我知道你沒練),也會成為備用能源。
長期下來,體脂肪自然越囤越多。
二、不吃早餐帶來的連鎖反應
從代謝慢下來開始,接下來就會出現一連串你可能沒注意過的狀況
血糖起伏大
早餐其實是調節血糖的第一個關鍵點。
當你什麼都不吃,血糖會在早上處於偏低狀態,
但一旦你撐到中午大吃一頓,血糖瞬間飆升,胰島素自然暴衝。
久而久之,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血糖控制力變差,不只容易囤脂,還可能拉高糖尿病的風險。
午晚餐想大吃一頓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不吃早餐的人,到了中午常常一口氣吃很多,而且會特別想吃重口味的東西?
不管有多油多甜都不覺得膩,因為身體正在狂吼:快給我熱量,越快越好!
這不是他們的問題,這是身體進入所謂的補償性進食。
當心理以及身體都告訴你快點吃!多吃點!,
也許短期內可以透過自制力去壓制,但長期一定會有爆發的一天(通常不止一天..)
三、該怎麼吃早餐?
1.優質蛋白質
早餐最不該缺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
它可以幫你延長飽足感,避免血糖起伏,也能維持肌肉量。
例如:水煮蛋、豆漿、低脂牛奶、無糖優格、豆腐,這些都是快速又好用的選擇。
可以做一顆雞蛋起司三明治,或前一天晚上先準備一份蛋沙拉,隔天直接抹上全麥吐司就搞定。
2.減少精緻澱粉
白土司、蛋餅皮、甜麵包,這些精緻澱粉容易讓血糖飆高,而下降也快,
可能還不到10點鐘就開始想找零食。
長期這樣吃,血糖震盪劇烈,胰島素壓力也大。
所以建議:主食選地瓜、全麥麵包、燕麥、糙米飯這種全穀根莖類,讓身體有穩定能量來源。
3.纖維幫助腸道啟動
早餐吃一點蔬菜水果,裡面的膳食纖維會幫腸胃啟動排空機制,
刺激腸蠕動,也能延緩血糖上升速度。身體穩定,你的心情也會更穩定。
實際建議:香蕉、蘋果、小黃瓜、番茄,配上前面講的蛋白質和好澱粉,
就是一份完整的早餐。真的沒時間?那至少喝杯無糖豆漿加根香蕉,也比空腹喝咖啡好。
吃早餐是件很幸福的事
不吃早餐,看起來省事、省時間,甚至讓人誤以為能減脂。
但這件事正讓你的代謝休眠,讓身材變「可愛」,
還會讓人誤以為是「年紀大了」、「代謝變差了」。
其實只是我們忽略了,身體是需要能量開機的,
從明天開始,給自己一份完整的早餐,也給你的身體一個完整的開始。ROCK!🔥
早餐建議 |
說明與舉例 |
攝取優質蛋白質
延長飽足感、維持肌肉量 |
水煮蛋、豆漿、低脂牛奶、無糖優格、豆腐、起司三明治 |
避免精緻澱粉
穩定血糖、減少暴食 |
選擇全麥吐司、地瓜、燕麥、糙米飯,避免白吐司、甜麵包 |
補充膳食纖維
幫助腸胃蠕動、穩定心情 |
香蕉、蘋果、小黃瓜、番茄等,搭配主食與蛋白質 |
正確斷食順序
善用168斷食,不傷代謝 |
早上8點吃早餐,下午4點吃完晚餐,晚上只喝水 |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breakfast-metabolism-fat-storage/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