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香蕉富含色胺酸、鎂與維生素B6,能促進血清素與褪黑激素合成,協助放鬆神經、改善睡眠品質。臨床研究顯示,睡前食用熟香蕉可延長深層睡眠時間,搭配溫牛奶效果更佳。青香蕉則含豐富抗性澱粉,可提升腸道益菌如 Bifidobacterium,促進短鏈脂肪酸生成,改善排便與腸道菌多樣性。中醫認為香蕉性甘寒、潤燥滑腸,能清熱安神、調氣和中,但脾胃虛寒者宜少量或蒸熟食用。本文結合《本草綱目》與近五年研究,說明香蕉如何透過「腸腦軸」連結助眠、排便與情緒穩定,提供科學與體質並行的日常養生建議。

引言

你知道嗎?根據 2024 年《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睡前 30 分鐘吃一根熟香蕉,能讓原發性失眠患者的深層睡眠時間平均延長 12 分鐘(註1)。

這不是魔法,而是生理節律的自然回應。香蕉中的色胺酸(tryptophan)與維生素 B6,是血清素(serotonin)與褪黑激素(melatonin)的前驅物,能協助大腦安定情緒、調節睡眠節奏。

 

更令人著迷的是,研究指出青香蕉中的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能促進腸道益菌繁殖,增加短鏈脂肪酸(SCFAs)的生成,進而改善腸道健康、穩定神經訊號(註2)。

這條「腸腦軸」(gut-brain axis)串起了身體與情緒的橋樑:當腸道通暢、氣機和順,整個人就像被重新調頻的樂器,節奏平衡、情緒也更柔軟。

 

《本草綱目》早有記載:「蕉,甘寒無毒,清熱潤燥、解渴滑腸。」
古人以簡潔文字道出現代科學的真相——當身體被滋潤、氣血得以舒展,大腦自然安靜,心也不再焦躁。原來,一根香蕉,不只是水果,更像是一場安神又養腸的夜間療癒。

參考文獻:

  1. Keser MG, Yuksel A, Ekmekci AH, Vatansev H. Bedtime Banana and Milk Intake on Sleep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4;33(4):481–489. doi:10.6133/apjcn.202412_33(4).0002.
  2. Bashmil YM, Dunshea FR, Appels R, Suleria HAR. Bioaccessibili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Resistant Starch, and Dietary Fibers From Australian Green Banana During in Vitro Digestion and Colonic Fermentation. Molecules. 2024;29(7):1535. doi:10.3390/molecules29071535.

 

香蕉改善睡眠品質的臨床研究

你有試過睡前吃一根香蕉嗎?別小看這個看似平凡的動作,它背後其實藏著一場精密的生化協奏曲。香蕉富含色胺酸(tryptophan)、鎂與維生素 B6,這些營養素是血清素(serotonin)與褪黑激素(melatonin)合成的重要原料。當血清素穩定,大腦就像被輕柔安撫的琴弦,節奏緩慢而和諧,有助放鬆神經、縮短入睡時間。

 

2024 年土耳其一項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失眠患者在睡前 30 分鐘食用一根熟香蕉搭配溫牛奶,連續 2 週後,其睡眠潛伏期縮短約 18%,深層睡眠時間增加超過 12 分鐘(註1)。這項結果支持了香蕉作為「天然助眠食物」的潛力。《本草綱目》亦記載:「蕉,甘寒無毒,清熱潤燥、解渴滑腸。」說明其可清熱養陰、潤腸安神,適合陰虛火旺、睡前煩躁者食用。

 

不過,體質偏寒或脾胃虛弱者若在夜間食用未熟香蕉,可能導致腹脹或腸鳴;建議可選熟透、皮帶黑斑的香蕉,或稍微蒸熱後食用,更溫和不刺激。簡單的一根香蕉,若懂得配合時機與體質,能化為調息安眠的甜美儀式。

 

抗性澱粉與腸道菌:香蕉對排便與腸道健康的作用

你是否以為「香蕉=通便」是理所當然的?事實上,這個效果取決於香蕉的熟度與你的腸道菌相。青香蕉富含抗性澱粉與膳食纖維,這些成分不會在小腸被吸收,而是到達大腸後成為益菌的養分。益菌將其發酵生成短鏈脂肪酸(SCFAs),如丁酸鹽與丙酸鹽,能促進腸道蠕動、降低炎症,讓排便更順、腸壁更健康。

 

2024 年《Molecules》研究指出,綠香蕉中的抗性澱粉在體外發酵過程中能顯著提升 BifidobacteriumBacteroides 的數量,同時增加短鏈脂肪酸產量(註2)。而 2021 年《PLOS One》分析不同熟度香蕉的營養成分後發現,隨熟成度上升,抗性澱粉逐漸轉化為可消化糖分,因此想要「潤腸」時,選擇七八分熟、皮上帶斑點的香蕉效果最好(註3)。

 

中醫觀點則強調「腸為氣之府」,氣機通暢則百病不生。香蕉的「甘寒潤滑」能緩解燥熱便秘,但對脾胃虛寒、易腹瀉者,應減量或搭配溫水食用。就像調理一鍋湯,火候、時間、比例都要恰到好處,腸道的平衡也在於適度與節奏。

 

 

香蕉與情緒健康:抗氧化與抗發炎路徑

你有沒有發現,心情煩躁時總特別想吃甜的?其實,這不只是「嘴饞」,而是身體在向你求救。香蕉富含天然多酚與黃酮類化合物,這些抗氧化成分能減少神經發炎與氧化壓力,進而穩定情緒、舒緩焦慮。當色胺酸經由血清素途徑轉化時,大腦的獎勵系統會被輕柔喚醒,讓人自然產生愉悅感。

 

2020 年《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針對中國成年人進行的大型研究發現,適度攝取香蕉與男性憂鬱症狀呈負相關,顯示香蕉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可能透過「腸腦軸」機制調節情緒(註4)。同時,《Food & Function》研究指出,香蕉提取物能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 IL-6 與 TNF-α,展現出潛在的神經保護與抗發炎效果(註5)。

 

中醫理論也早已洞見這一點。《素問》有云:「悲傷則氣消,思慮過則脾傷。」情緒與脾胃息息相關。香蕉味甘入脾,能「養脾和氣、安神解鬱」,若能配合良好作息與適度運動,便能讓心情像晨光一樣,緩緩升起、柔和而明亮。

 

適量攝取與體質差異:香蕉的個人化健康策略

你知道嗎?每天吃香蕉固然有益,但吃「錯時間」或「錯熟度」反而可能讓身體不適。從現代營養角度看,香蕉富含鉀與天然糖分,每日攝取 1~2 根熟香蕉即可滿足腸道益菌所需的纖維與抗性澱粉,同時避免血糖波動。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可選偏青、糖分較低的香蕉;若為失眠或便祕族群,則以熟透、皮帶黑斑的香蕉最為理想。

 

臨床研究顯示,過量食用香蕉雖不會造成嚴重副作用,但可能導致腹脹、腸鳴或輕度高鉀血症(註6)。因此,建議以「適量、定時」為原則,並避免空腹食用。中醫觀點認為,香蕉性甘寒,能清熱潤腸,但脾胃虛寒者多食則易氣滯腹冷。體質偏寒者可將香蕉蒸熱或搭配薑茶食用,使其「寒中帶溫」,更順氣和胃。

 

健康的飲食,從來不是絕對的禁忌,而是對「度」的掌握。就像音樂裡的節奏,有強有弱、有緩有急,找到屬於自己身體的節奏,才是最好的養生方式。

 

 

結論:當身體被理解,心也會安靜

有時候,我們追求健康,不是為了「變得更強」,而是想「活得更柔軟」。
當夜裡的焦慮開始翻湧,當腸道發出輕微抗議的聲音,
也許你的身體,只是在提醒你——該放慢了。

 

香蕉的甜,不是糖的衝動,而是一種安撫的語言。
它進入腸道,喚醒益菌的舞步;它釋放色胺酸,催化血清素的微光;
它像一位懂你的老朋友,用最溫柔的方式告訴你:「沒關係,今天可以慢一點。」

 

《本草綱目》記載:「蕉,甘寒無毒,清熱潤燥。」
這個「潤」字,潤的不只是腸道,也潤心。
因為在中醫的世界裡,心與脾相依、腸與情緒相連。
當氣機順暢,思緒就不再卡頓;當腸道被安撫,睡眠也會變得柔軟。

 

所以,今晚不妨讓生活簡單一點——
削開一根熟香蕉,配著溫牛奶或一杯淡茶,
像對待自己最親愛的人那樣,慢慢咀嚼、靜靜呼吸。
讓甜味在舌尖融化,也讓那份被理解的溫柔,回到心裡。

 

🍃健康,不只是養生法則,而是一種「溫柔地對待自己」的藝術。
願你今晚睡得安穩,醒來時腸順氣和,笑意自然。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參考文獻:

  1. Keser MG, Yuksel A, Ekmekci AH, Vatansev H. Bedtime Banana and Milk Intake on Sleep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4;33(4):481–489. doi:10.6133/apjcn.202412_33(4).0002.
  2. Bashmil YM, Dunshea FR, Appels R, Suleria HAR. Bioaccessibili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Resistant Starch, and Dietary Fibers From Australian Green Banana During in Vitro Digestion and Colonic Fermentation. Molecules. 2024;29(7):1535. doi:10.3390/molecules29071535.
  3. Phillips KM, McGinty RC, Couture G, et al. Dietary Fiber, Starch, and Sugars in Banana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ipeness in the Retail Market. PLOS One. 2021;16(7):e0253366. doi:10.1371/journal.pone.0253366.
  4. Ji T, Li X, Meng G,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anana Consump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0;264:1–6. doi:10.1016/j.jad.2019.12.008.
  5. Sarma PP, Gurumayum N, Verma AK, Devi R. A Pharmacological Perspective of Banana: Implications Relating to Therapeutic Benefits and Molecular Docking. Food & Function. 2021;12(11):4749–4767. doi:10.1039/d1fo00477h.
  6. Singh B, Singh JP, Kaur A, Singh N. Bioactive Compounds in Banana and Their Associated Health Benefits – A Review. Food Chemistry. 2016;206:1–11. doi:10.1016/j.foodchem.2016.03.033.

 

 

面向 熟香蕉(皮有斑點) 青香蕉(偏生、未熟)
助眠表現 含較多游離色胺酸、配合 B6 輔助合成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睡前30分鐘更合適 助眠效果較不明顯,偏向腸道調整用途
排便影響 膳食纖維+適量抗性澱粉,潤腸效果佳;體質偏寒者可蒸熟更溫和 抗性澱粉含量高,發酵產生 SCFAs,長期有助規律;太青易鞣酸偏多、可能更卡
情緒穩定 透過色胺酸→血清素路徑,放鬆神經、舒緩焦慮 間接透過腸道菌與 SCFAs 調節腸腦軸,偏長期調整
腸道菌多樣性 中等提升;配優格/發酵乳可加乘 提升幅度佳:BifidobacteriumBacteroides 等益菌上升更明顯
中醫屬性 甘寒、潤燥滑腸;陰虛火旺、便祕者可用;脾胃虛寒者少量 更偏寒,脾胃虛寒、腹瀉傾向者不宜多;可溫水/薑茶中和
適合族群 失眠、便祕、壓力大者;想要「今晚就放鬆」的人 想培養腸道菌、調整排便節律者;耐寒體質或白天進食者
建議時機 睡前 30 分鐘(1 根);或午后加點心 早晨或午間;不建議臨睡前大量食用
建議份量 每日 1–2 根(依活動量與血糖調整) 每日 1 小份(半根~1 根)或以青香蕉粉分次
搭配建議 溫牛奶/溫豆奶、優格、堅果醬(花生/杏仁);體寒者可蒸 3–5 分鐘 溫水或薑茶;搭配優格/發酵乳;做成青香蕉粉優格碗
風險與注意 糖尿病、高血鉀者需控量;避免空腹大吃 鞣酸偏多者恐加重便祕;脾胃虛寒、腹瀉者避免;不宜晚間大量

 

 

🍌 常見問題與回覆(FAQ

問題1:睡前吃香蕉真的能幫助入睡嗎?

回覆:
是的。研究指出,香蕉富含色胺酸與維生素 B6,能促進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合成。這兩種物質能放鬆神經、調節睡眠節律。若在睡前 30 分鐘吃一根熟香蕉,效果最佳。但體質偏寒者建議搭配溫牛奶或將香蕉蒸熱食用,以免腹冷不適。

 

問題2:青香蕉與熟香蕉,哪一種對排便比較好?

回覆:
青香蕉的抗性澱粉含量高,能成為腸道益菌的食糧,長期有助菌相平衡與便祕改善;熟香蕉的纖維比例較高,潤腸效果即時。若想「立刻順暢」可選熟香蕉;若要「調整體質」則青香蕉更適合。中醫提醒:脾胃虛寒者宜少吃青香蕉,以免腹瀉。

 

問題3:香蕉真的能穩定情緒嗎?

回覆:
香蕉含有色胺酸、多酚與鎂離子,能調節神經系統、減少焦慮。《黃帝內經》說:「悲傷則氣消,思慮過則脾傷。」現代醫學稱之為「腸腦軸」──當腸道益菌平衡、氣血流通,情緒自然穩定。適量香蕉不只是營養補給,更像一種日常的情緒療法。

 

問題4:體質偏寒或容易腹瀉的人,可以吃香蕉嗎?

回覆:
可以,但要選對吃法。中醫認為香蕉性甘寒,能清熱潤腸。若體質偏寒,可將香蕉蒸 3–5 分鐘或與薑茶同食,能中和其寒性;若腹瀉時,應暫時少吃或選偏熟的香蕉。熟香蕉較溫潤,對脾胃虛弱者更友善。

 

問題5:一天吃幾根香蕉最合適?會不會太多?

回覆:
一般成人每日 1~2 根即可,攝取過量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或腹脹。若以助眠為目的,建議晚上只吃 1 根;若為腸道健康,可在早餐或午餐後食用。腎功能不佳或血鉀偏高者,應事先諮詢醫師,避免攝入過多鉀離子。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