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糖尿病病因與治療全解析,這些你絕對想不到!
糖尿病雖然是不可忽視的慢性病,但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科學的治療和定期監控,我們完全可以控制病情,過上健康的生活。了解糖尿病的病因與症狀,及早預防和治療,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步驟。

糖尿病,這個常見的慢性病,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但你是否知道,它的成因與治療遠比你想像的複雜?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糖尿病的病因與治療方法,並給你一些實用的預防和控制建議。

糖尿病病因與治療全解析,這些你絕對想不到!
糖尿病病因與治療全解析,這些你絕對想不到!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因身體無法正常調節血糖(葡萄糖)水平所導致的代謝性疾病。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重要激素,但在糖尿病患者中,胰島素的分泌或作用會出現異常。

一型與二型糖尿病的差異

糖尿病分為一型和二型。一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輕時發病,是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胰臟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二型糖尿病則與生活方式、肥胖及遺傳等因素有關,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正常,但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減弱,這稱為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的常見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複雜,涉及遺傳、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理解這些病因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預防和控制糖尿病。

遺傳因素

遺傳在糖尿病發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二型糖尿病。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那麼你患糖尿病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家族史與糖尿病的關聯

多項研究顯示,糖尿病具有遺傳傾向,尤其是直系親屬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應格外注意預防。

生活習慣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的另一大病因。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因忙碌的生活節奏而忽視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這大大增加了糖尿病風險。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高糖、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會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最終導致糖尿病。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會降低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使血糖水平升高,進而導致糖尿病。

體重與代謝問題

肥胖是二型糖尿病的主要風險因素,特別是腹部肥胖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

肥胖與胰島素抵抗

過多的脂肪會干擾胰島素的正常作用,導致身體難以有效控制血糖。

其他風險因素

壓力、吸煙、酗酒等生活習慣也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壓力會導致體內激素失調,間接影響血糖水平。

壓力與糖尿病

長期的壓力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會干擾身體的代謝功能,進而提高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有時不明顯,但如果你注意到以下徵兆,應該及時就醫。

初期徵兆

初期糖尿病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口渴、頻繁排尿和疲勞等症狀,這些都是血糖水平升高的信號。

口渴、頻尿與疲勞

當血糖過高時,身體會試圖通過尿液排出過多的糖分,這就會導致頻尿和脫水,進而出現口渴與疲勞。

進展期徵兆

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視力模糊、傷口難以癒合等問題。

視力模糊、傷口不癒合

高血糖會損害眼睛的小血管,導致視力模糊。此外,免疫系統受到影響,傷口的癒合速度也會變慢。

糖尿病的診斷方法

要確診糖尿病,醫生會進行一系列的血糖檢測,以評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

血糖檢測

最常見的檢測方法包括空腹血糖測試和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這兩項檢查能夠有效判斷血糖水平是否異常。

空腹血糖與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空腹血糖檢查是在禁食至少8小時後測量的血糖值,而葡萄糖耐量測試則需要患者在飲用含糖液後測量血糖變化。

HbA1c指標

HbA1c測試能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標。

長期血糖控制的指標

理想的HbA1c值應低於6.5%,高於此標準則可能表明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糖尿病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升高,這是因為高血糖會損害血管。

腎臟損傷

糖尿病也是腎臟病變的重要原因,持續的高血糖會對腎臟造成壓力,最終可能導致腎衰竭。

神經病變與截肢風險

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系統也容易受損,嚴重者甚至可能面臨截肢風險。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治療糖尿病的關鍵在於控制血糖,這需要多方面的綜合管理。

生活方式改變

改善生活方式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礎。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控制血糖。

健康飲食

選擇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食物是控制糖尿病的核心策略。

低糖飲食原則

減少精製糖和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攝取,能夠幫助穩定血糖。

規律運動

適量的有氧運動能夠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幫助控制血糖。

藥物治療

當生活方式改變不足以控制血糖時,醫生會建議使用藥物。

口服降糖藥

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會先使用口服藥物來降低血糖。

胰島素注射

對於一型糖尿病或無法靠口服藥物控制血糖的患者,胰島素注射是必要的治療方法。

手術與新興治療

近年來,糖尿病治療的新興技術不斷發展,包括胰臟移植和幹細胞療法。

胰臟移植與幹細胞療法

這些療法目前仍在研究階段,但對於特定患者來說,可能會成為未來的重要治療手段。

預防糖尿病的生活習慣

預防糖尿病的關鍵在於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別是保持理想體重和健康飲食。

如何保持健康體重

定期運動、控制飲食熱量,並避免暴飲暴食,是保持健康體重的有效方法。

改善飲食的實際方法

健康飲食不僅僅是減少糖分,還包括選擇富含營養的食物。

增加纖維攝取

多吃蔬菜、全穀類和水果,這些食物富含纖維,有助於降低血糖波動。

減少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糖、鹽和不健康的脂肪,應盡量避免。

控制糖尿病的日常小技巧

控制糖尿病需要持之以恆,這裡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幫助你更好地管理病情。

學習定期監測血糖

學會使用血糖儀,定期測量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日常管理方法。

舒緩與管理心理壓力

壓力會影響血糖波動,學會管理壓力,例如通過冥想或運動,對控制血糖有積極作用。

結論

糖尿病雖然是不可忽視的慢性病,但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科學的治療和定期監控,我們完全可以控制病情,過上健康的生活。了解糖尿病的病因與症狀,及早預防和治療,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步驟。


常見問題解答 (FAQs)

糖尿病能完全治癒嗎?目前,糖尿病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有效的管理和治療,患者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會遺傳給子女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也會對發病產生影響。

我該如何選擇糖尿病的飲食?選擇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食物,同時避免精製糖和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是控制糖尿病飲食的關鍵。

如何避免糖尿病的併發症?定期檢查、控制血糖、維持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天測血糖嗎?對於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來說,特別是使用胰島素治療者,每天監測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Author picture
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經歷
數位編輯部
藉由「降低配料」、「容量減少」、「糖度選擇」等方式,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可減少身體負擔。 因此,下次真的必須要喝手搖飲時,不妨參考該品牌網站飲品總糖量及總熱量訊息,聰明選擇吧!

為什麼現在大家都要聞糖色變?許多研究報告都顯示「精緻糖」的過量攝取對健康有很大負面影響。「精緻糖」容易被快速吸收,引起血糖劇烈波動,當血糖迅速上升後,胰島素就會大量分泌,降低血糖,進而引發飢餓感和食慾增加,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肥胖。而手搖飲常用「果糖」做為甜度來源,果糖會導致瘦素阻抗現象,當瘦素無法發揮作用時,容易缺乏飽足感,加上血糖波動,雙重影響下,會比葡萄糖更能引發飢餓感和食慾。

除了熟知的肥胖外,過量的精緻糖還會導致痛風、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甚至腸道菌群失衡、皮膚老化、慢性發炎等問題,讓我們不得不重視。

依照國民健康署「添加糖」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游離糖」的定義,是指那些在製造或加工時額外添加的糖,非存在於食物本身的糖分,包括蔗糖、砂糖、葡萄糖、蜂蜜、黑糖、玉米糖漿等,但不包括化學合成的人工甜味劑。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無論是成人或兒童,每日攝取精緻糖的熱量最好低於總熱量的10%。如果能限制到5%以下,對預防肥胖和守護健康能帶來更多幫助。以總熱量為2000大卡計算,精緻糖攝取低於總熱量的10%以下,即應低於200大卡,相當於約10顆方糖的攝取量;若限量在總熱量的5%以下,則是要低於100大卡,相當於約5顆方糖的攝取量。

 

據2020年的統計,台灣手搖飲市場有900億營業額。台灣每年賣出10.2億杯手搖飲,平均每人每年喝43.3杯,顯示國人對手搖飲的需求不可忽視,因此如何聰明選擇成為一門學問,在享受口腹之慾的同時,盡量避免健康的危害。

依「連鎖飲料便利商店及速食業之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現場調製之飲料,應標示該杯飲料之總糖量及總熱量;總糖量及總熱量亦得以實際值或最高值表示,如以最高值表示者,應加註「最高值」。前項總糖量得以換算方糖數標示之(每顆方糖以五公克計)。

讓我為各位看官演示一下吧!

 

圖:張姝緹 營養師 提供

小女子是個勤勤啃啃努力生存的社畜,50kg的體重只能勉強容許擁有1500大卡的熱量維持體重,苟延殘喘下去,某天突然驚覺「成人的世界,除了長胖其他都不太容易」,想著未來的生活,當個社畜真的不容易,在飲料的世界裡,我該如何掌控唯一的選擇權呢!

藉由「降低配料」、「容量減少」、「糖度選擇」等方式,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可減少身體負擔。

因此,下次真的必須要喝手搖飲時,不妨參考該品牌網站飲品總糖量及總熱量訊息,聰明選擇吧!

 

每日精緻/游離糖建議上限換算(依 WHO 建議)
每日總熱量 (kcal) 10% 上限 (kcal) 10% 上限 (糖,g) 10% 上限 (方糖,顆) 5% 上限 (kcal) 5% 上限 (糖,g) 5% 上限 (方糖,顆)
1500 150 37.5 7.5 75 18.75 3.75
2000 200 50 10 100 25 5

換算說明:1 公克糖 ≈ 4 kcal;每顆方糖以 5 g 計。

手搖飲聰明選擇檢查表(依「總糖量/總熱量」標示)
飲品 容量 糖度 配料調整 標示總糖 (g) 換算方糖 (顆) 總熱量 (kcal) 是否在 10% 上限內
(請選每日基準)
備註
範例:紅茶 中杯 500 ml 微糖 去珍珠 15 3 120 是(以 2000 kcal/日計) 以無糖茶為優先;想甜選「微糖」
(自行填寫) (自行填寫) 無糖/微糖/半糖/全糖 少配料/去糖漿 (g) = 總糖 ÷ 5 (kcal) 是/否 查品牌官網「總糖量/總熱量」
(自行填寫) (自行填寫) 無糖/微糖/半糖/全糖 少配料/去糖漿 (g) = 總糖 ÷ 5 (kcal) 是/否 以「小杯」優先,減少總糖

營養師貼心降糖三步驟
步驟 作法 為什麼有效
1. 降糖度 全糖 → 半糖/微糖/無糖 直接降低「總糖量」與血糖波動
2. 減配料 少/去珍珠、奶蓋、糖漿 配料常是隱形糖熱量來源
3. 換小杯 大杯改中杯或少冰 容量下降=總糖下降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taiwan-hand-shaken-drinks-sugar-limit-guide/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張姝緹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臨床營養】【三高疾病營養】【食品設備】【團膳營養】【 HACCP 稽核】
現職
●現任:【團膳營養師】 ●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 營養系】
不吃早餐,看起來省事、省時間,甚至讓人誤以為能減脂。但這件事正讓你的代謝休眠,讓身材變「可愛」,還會讓人誤以為是「年紀大了」、「代謝變差了」。其實只是我們忽略了,身體是需要能量開機的,從明天開始,給自己一份完整的早餐,也給你的身體一個完整的開始。ROCK!🔥

嗨,我是營養師達哥。

自從我開了減重班後,發現每個學員很多都有不吃早餐來減肥的情況。

有的是為了減少熱量;

有的是因為要進行168斷食;

有的則是單純覺得早上不餓,吃不下。

但這樣真的好嗎?

先說結論:吃早餐這件事,對我來說跟盧廣仲的歌一樣~不只重要,還很ROCK!

我知道你可能會說:「我不是故意不吃早餐,我是在做168斷食耶!

168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減重方法,我自己也有學員靠這個方法瘦下來。

但在這麼做之前,我必須先讓大家知道很多人把168簡化成「不吃早餐」,

但事實上,這樣做風險很大。

因為你讓最該啟動代謝的時間飢餓,把進食集中在身體代謝效率下降的傍晚與夜間。

這會導致:

  • 生理時鐘錯亂
  • 血糖波動變大
  • 宵夜吃得更重
  • 身體長期以為處於飢荒 → 降低代謝率

用168斷食時,我建議用「早吃」取代「晚吃」

如果你想做168?我的建議是這樣排:

👉 早餐 8:00 開始

👉 下午 4:00 吃完晚餐

👉 晚上只喝水,不進食

這樣的好處是:

  • 早餐啟動代謝+校正生理時鐘
  • 白天進食→配合身體燃燒效率
  • 晚上進入休息與排毒,不給身體太多消化壓力

接下來說說

為什麼應該吃早餐?

一、早餐是啟動代謝的開關

經過一夜的睡眠,人體處於長時間空腹狀態,代謝速率自然降低。

此時,吃早餐就像是「按下開機鍵」,

喚醒身體各項機能,讓腸胃開始蠕動、肝臟啟動代謝、血糖恢復穩定,基礎代謝率隨之提升。

研究顯示,起床後1小時內食用正確的早餐,能讓基礎代謝率提升8%~10%,

相當於每天多消耗30分鐘至1小時運動的熱量。

而不吃早餐的人,基礎代謝率平均下降達15%。

簡單來說,你只吃中餐、晚餐,但因為身體消耗熱量的效率下降,

反而更容易把多餘的熱量「存起來」,而且不是存成肌肉,是存成脂肪。

更麻煩的是,當身體長時間得不到能量來源,除了分解肝醣與脂肪來供應外,

你辛苦練的那一點肌肉(好吧 我知道你沒練),也會成為備用能源。

長期下來,體脂肪自然越囤越多。

二、不吃早餐帶來的連鎖反應

從代謝慢下來開始,接下來就會出現一連串你可能沒注意過的狀況

血糖起伏大

早餐其實是調節血糖的第一個關鍵點。

當你什麼都不吃,血糖會在早上處於偏低狀態,

但一旦你撐到中午大吃一頓,血糖瞬間飆升,胰島素自然暴衝。

久而久之,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血糖控制力變差,不只容易囤脂,還可能拉高糖尿病的風險。

午晚餐想大吃一頓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不吃早餐的人,到了中午常常一口氣吃很多,而且會特別想吃重口味的東西?

不管有多油多甜都不覺得膩,因為身體正在狂吼:快給我熱量,越快越好!

這不是他們的問題,這是身體進入所謂的補償性進食。

當心理以及身體都告訴你快點吃!多吃點!,

也許短期內可以透過自制力去壓制,但長期一定會有爆發的一天(通常不止一天..)

三、該怎麼吃早餐?

1.優質蛋白質

早餐最不該缺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

它可以幫你延長飽足感,避免血糖起伏,也能維持肌肉量。

例如:水煮蛋、豆漿、低脂牛奶、無糖優格、豆腐,這些都是快速又好用的選擇。

可以做一顆雞蛋起司三明治,或前一天晚上先準備一份蛋沙拉,隔天直接抹上全麥吐司就搞定。

2.減少精緻澱粉

白土司、蛋餅皮、甜麵包,這些精緻澱粉容易讓血糖飆高,而下降也快,

可能還不到10點鐘就開始想找零食。

長期這樣吃,血糖震盪劇烈,胰島素壓力也大。

所以建議:主食選地瓜、全麥麵包、燕麥、糙米飯這種全穀根莖類,讓身體有穩定能量來源。

3.纖維幫助腸道啟動

早餐吃一點蔬菜水果,裡面的膳食纖維會幫腸胃啟動排空機制,

刺激腸蠕動,也能延緩血糖上升速度。身體穩定,你的心情也會更穩定。

實際建議:香蕉、蘋果、小黃瓜、番茄,配上前面講的蛋白質和好澱粉,

就是一份完整的早餐。真的沒時間?那至少喝杯無糖豆漿加根香蕉,也比空腹喝咖啡好。

吃早餐是件很幸福的事

不吃早餐,看起來省事、省時間,甚至讓人誤以為能減脂。

但這件事正讓你的代謝休眠,讓身材變「可愛」,

還會讓人誤以為是「年紀大了」、「代謝變差了」。

其實只是我們忽略了,身體是需要能量開機的,

從明天開始,給自己一份完整的早餐,也給你的身體一個完整的開始。ROCK!🔥

早餐建議 說明與舉例
攝取優質蛋白質
延長飽足感、維持肌肉量
水煮蛋、豆漿、低脂牛奶、無糖優格、豆腐、起司三明治
避免精緻澱粉
穩定血糖、減少暴食
選擇全麥吐司、地瓜、燕麥、糙米飯,避免白吐司、甜麵包
補充膳食纖維
幫助腸胃蠕動、穩定心情
香蕉、蘋果、小黃瓜、番茄等,搭配主食與蛋白質
正確斷食順序
善用168斷食,不傷代謝
早上8點吃早餐,下午4點吃完晚餐,晚上只喝水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breakfast-metabolism-fat-storage/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營養諮詢及衛教】【長照營養】【健身營養】【減重諮詢】【兩性諮詢】
現職
●現任:【維新醫療社團法人台中維新醫院 營養師】 ●學經歷:【長照機構 營養師】【地區醫院 營養師】【靜宜大學食品營養所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