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陳思吟
heartburn-relief-5-tips
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又該怎麼吃才能降低對腸胃的刺激,以及降低胃酸持續逆流導致有火燒心或是嗽的情況發生呢?緩解建議及禁忌一次瞭解!

「心口灼熱好難受!」

「咳嗽又酸又刺激,喉嚨好難受!」

「嘴巴又臭又酸,是發生什麼事了?」

你是不是常常有這些症狀出現呢?這是心臟出了問題嗎?還是身體器官有問題呢?

陳思吟營養師告訴你,其實這些都是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初期常常會被忽略忽視而延後了治療的黃金期,到最後衍伸出消化道疾病及併發症,營養師來告訴你有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避免繼續惡化!

heartburn-relief-5-tips

什麼是胃食道逆流呢?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

胃食道逆流就是胃酸逆流的簡稱,簡單來說就是胃部的食物逆流而上,造成強酸的胃液灼傷食道、咽喉,導致心口灼熱(火燒心)、打嗝、咳嗽等情況發生。

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

  • 暴飲暴食:胃部的食物短時間攝取過量,腹部壓力增加,導致賁門鬆弛。
  • 不良的飲食習慣:吃完餐點後立刻躺下。
  • 抽菸、喝酒:影響腸胃蠕動,降低胃食道括約肌鬆緊度。
  • 常吃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酸過度分泌,增加腸胃負擔。
  • 肥胖、懷孕:腹部壓力增加,賁門容易鬆弛,為高危險群。

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

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常常會覺得身體不適,而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如下:

  • 胸口灼熱:常稱為「火燒心」,從胃部到胸口咽喉處,出現灼熱感。
  • 胃酸逆流:常伴隨著打嗝有液體從食道逆流至口腔,液體伴隨著酸感及酸氣導致不適。

胃食道逆流衍伸的其他症狀:

  • 慢性咳嗽:由於胃酸反覆刺激食道及咽喉,造成持續咳嗽。
  • 吞嚥困難:強酸灼傷食道,導致食道黏膜破損而影響到吞嚥功能。
  • 聲音沙啞:胃酸的刺激導致聲帶的灼傷。
  • 喉球症:胃酸逆流引起喉嚨刺激,導致吞嚥時喉嚨有腫塊異物感。
  • 口臭苦鹹味:食物混雜著胃酸的臭酸味,引起口腔有異味、酸臭味。
  • 食道癌:逆流的胃酸長時間灼傷食道,造成食道黏膜破損,長時間下來造成黏膜損傷病變。

胃食道逆流飲食懶人包,緩解建議及禁忌一次了解!

當胃食道逆流發生時,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又該怎麼吃才能降低對腸胃的刺激,以及降低胃酸持續逆流導致有火燒心或是嗽的情況發生呢?緩解建議及禁忌一次瞭解!

建議食物:

  • 低纖維澱粉:白米飯、白麵條等等。
  • 低脂蛋白質:清蒸魚肉、乾煎雞肉等等。
  • 低纖維蔬菜:瓜果類蔬菜。
  • 低纖維水果:去皮蘋果、香蕉等等。
  • 調味清淡的烹調方式:少油、少鹽、少糖的口味清淡食物。
  • 低糖低脂飲品:盡量選擇單純的水、低脂或脫脂牛奶等等。

禁忌食物:

  • 高纖蔬果:西洋芹、牛蒡等等。
  • 高油脂食物:炸物、高脂肉例如五花肉、大腸等等。
  • 甜食:冰淇淋、西點餅乾、中式大餅、巧克力等等。
  • 辛辣刺激性料理:辣椒、胡椒、咖哩、芥末、薄荷等等。
  • 酸性刺激性食物:酸菜、檸檬、奇異果等等。
  • 糯米製品:粽子、湯圓、油飯等等。
  • 酒精飲品:調酒、啤酒、紅酒等等。
  • 含咖啡因飲品:咖啡、茶葉等等。
  • 油脂量高的飲品:奶昔、堅果奶、芝麻糊等等。
  • 碳酸飲品:可樂、雪碧、汽水等等。

5招教你如何緊急處理及緩解症狀不適

胃食道逆流跟慢性疾病一樣,跟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無法根治,根據統計,胃食道逆流的副發機率高達8成以上!但是從日常生活型態調整,可以有效改善不適及降低發生機率,更能防止嚴重的併發症發生。

  • 溫水慢慢喝:初期症狀發生時,建議可以先慢慢喝溫開水,稀釋胃酸,降低胃酸持續刺激。
  • 鬆開衣物壓力:鬆開褲頭或是皮帶,降低胃部壓力,減少胃酸逆流。
  • 坐著或站立:切記勿躺著,吃完飯後坐著或站立,降低胃酸逆流。
  • 制酸劑藥物:服用制酸劑類型的藥物,降低胃酸分泌。
  • 生活壓力緩解:可適度的外出踏青、花草茶、瑜珈、冥想,降低壓力。

胃食道逆流生活習慣調整改善

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機率跟生活型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從生活習慣開始調整,才能慢慢降低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機率,避免對生活日常造成不適的影響喔!

  1. 三餐定時定量:定時定量可降低對胃部的刺激,降低過量胃酸分泌。
  2. 每餐7~8分飽:維持7~8分飽:降低胃部一下子負擔過大,影響賁門括約肌閉合。
  3. 餐後不運動:餐後運動容易胃酸逆流,盡量吃飽後安排靜態的工作。
  4. 避免吃宵夜或是睡前2小時內進食:消夜多以鹹、辣、多油為主,加上吃完後就立刻躺臥睡覺,更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喔!
  5. 吃飽後避免立刻躺臥:當進食後,胃部的體積及壓力會升高,若是立刻平躺,則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發生機率。
  6. 過重或肥胖著須減重:過重或是肥胖者通常腹部壓力較高,容易胃食道逆流,建議可以適度減重,維持健康的體重。
  7. 避免穿緊身衣或是緊身褲:緊身衣、緊身褲或是繫皮帶,容易讓腹部壓力上升,造成胃食道逆流發生機率上升。
  8. 戒菸酒:抽菸喝酒會影響腸胃蠕動,降低胃食道括約肌鬆緊度,建議可以戒菸降低胃食道逆流發生機率。
  9. 躺臥時墊高頭部:若是常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的人,建議日常在家躺臥時,可以放個枕頭,墊高頭胸部,避免胃食道逆流喔!

現在人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飲食不規律不正常,暴飲暴食、消夜,而導致體態肥胖,應酬抽菸等等,這些都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發生的原因,使得臨床上胃食道逆流症的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大部分的胃食道逆流都是可以從生活型態及習慣做調整,再搭配醫師的藥物治療,大多都是可以改善的喔!

Author picture
●專長項目: 1. 減重飲食諮詢 2. 食品法規諮詢、審核 3. 食品安全 4. 疾病飲食諮詢 ●專業證照: 1. 高考營養師 2. 腎臟專科營養師 3. 長照營養師(Level I、II、III證照) 4. IQCS ISO 22000食品管理系統主任稽核員 5. HACCP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基礎班
經歷
●現任: 1. 正職:食品公司品保部經理、研發營養師 2. 兼職:減重診所營養師 ●學經歷: 1. 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學士 2. 正職曾任醫院營養師 3. 兼職曾任康復之家營養顧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品法規顧問及專欄文章寫作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glaucoma-blindness-3years-truth
很多人想知道,從確診青光眼到完全失明需要多長時間?青光眼多久會失明?某些高風險患者在未治療的情況下,可能僅需3至5年即可發展至失明;而病情較輕的患者,若接受適當治療,可維持視力長達數十年甚至一生。此外,不同的青光眼類型會影響病程進展。例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迅速,短短數小時內即可對視神經造成嚴重損害;而慢性開角型青光眼則進展緩慢,患者可能在多年後才注意到視力變化。如何進行青光眼的自我檢查?想要早期發現青光眼,自我檢查是第一步。

什麼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種影響視神經的慢性眼病,其主要特徵是眼壓異常升高,導致視神經逐漸損傷,進而引發視野缺損,甚至完全失明。由於青光眼的發展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被稱為「沉默的視力殺手」。早期若未能及時發現並治療,可能會對視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glaucoma-blindness-3years-truth

青光眼如何導致失明?

視神經是將影像訊號從眼睛傳送到大腦的「橋樑」,而過高的眼壓會壓迫視神經,減少血液供應,最終導致視神經纖維逐漸死亡。當視神經受損達一定程度時,患者會出現視野缺損現象,例如無法看到周圍物體,最終導致全盲。

青光眼的病程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與治療進展,視神經損傷一旦發生,無法完全恢復。因此,盡早發現和控制眼壓是保護視力的關鍵。

青光眼失明的速度有多快?

很多人想知道,從確診青光眼到完全失明需要多長時間?青光眼多久會失明?根據研究,某些高風險患者在未治療的情況下,可能僅需3至5年即可發展至失明;而病情較輕的患者,若接受適當治療,可維持視力長達數十年甚至一生。

此外,不同的青光眼類型會影響病程進展。例如,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迅速,短短數小時內即可對視神經造成嚴重損害;而慢性開角型青光眼則進展緩慢,患者可能在多年後才注意到視力變化。

如何進行青光眼的自我檢查?

想要早期發現青光眼,自我檢查是第一步。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青光眼早期症狀:

  • 早晨起床後眼睛脹痛。
  • 視野範圍逐漸縮小。
  • 夜間視力模糊,或看到光圈(光暈)現象。

雖然這些症狀可能幫助識別問題,但自我檢查的準確性有限。青光眼常常在沒有明顯症狀的情況下悄然進展,因此定期進行專業眼科檢查才是關鍵。

青光眼的高危險人群

並非所有人都有相同的青光眼風險。以下人群應特別警惕:

  1. 遺傳因素:家族中若有青光眼患者,風險明顯升高。
  2. 年齡:年齡超過40歲的人,特別是亞洲族裔,更易罹患青光眼。
  3.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其視神經更容易受到損傷。
  4.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會導致眼壓升高,增加患病風險。

專業醫療檢查的重要性

青光眼的早期發現完全依賴專業眼科檢查。透過現代醫療技術,醫生能準確診斷並追蹤病情進展,以下是幾種主要檢查方法:

  1. 眼壓測量
    這是診斷青光眼的首要步驟。醫生使用特殊儀器測量眼壓,了解是否高於正常範圍(通常為10-21 mmHg)。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青光眼患者眼壓都高,部分患者可能在正常範圍內。
  2. 視神經掃描
    使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技術,可以詳細檢測視神經纖維是否出現萎縮或損傷,這是確認青光眼的關鍵檢查之一。
  3. 視野測試
    這項檢查用於評估患者的視野是否出現缺損,尤其是周邊視野的變化。視野測試結果常被用於追蹤青光眼的病情進展。
  4. 角膜厚度測量
    因為角膜厚度會影響眼壓測量的準確性,醫生可能會進行此檢查來更準確地評估患者的眼壓狀況。

建議特別是高危人群,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眼科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任何異常。

青光眼的常見治療方式

雖然青光眼無法根治,但通過積極治療,能有效減緩病情進展,保護剩餘視力。以下是主要治療選項:

  1. 藥物治療
    最常見的治療方式是使用降眼壓藥物,例如眼藥水或口服藥物。眼藥水能幫助降低眼壓,減少視神經壓力,需按時使用並定期復診以確保效果。
  2. 激光治療
    激光治療是另一種有效方式,特別適用於開角型青光眼患者。透過激光技術,能改善房水排出,降低眼壓。
  3. 手術治療
    當藥物和激光治療無法控制眼壓時,醫生可能建議手術,例如濾過手術或植入排水裝置,幫助引流多餘房水以穩定眼壓。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治療方式都可能有副作用或風險,因此患者應與醫生詳細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青光眼是否能預防?

雖然青光眼的發生無法完全避免,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風險,以下是幾個實用建議:

  1. 定期檢查眼睛
    尤其是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或其他高危人群,應定期接受專業眼科檢查。
  2. 健康飲食
    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胡蘿蔔和堅果,有助於保護視力。
  3. 避免過度用眼
    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可能增加眼壓,建議每隔20分鐘休息一次,遠眺20英尺遠的景物20秒(即「20-20-20法則」)。
  4. 適當運動
    規律運動有助於降低眼壓,但需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例如舉重或倒立運動,這些可能暫時增加眼壓。

青光眼患者的生活指南

青光眼的管理並非僅僅依靠醫療治療,生活中的細節同樣重要:

  1. 遵循治療計畫
    確保按時使用眼藥水,並定期複診追蹤病情,避免病情惡化。
  2. 調整日常活動
    盡量避免在昏暗環境中閱讀或工作,選擇充足的光線以減少眼睛疲勞。
  3. 尋求心理支持
    被診斷為青光眼可能帶來焦慮或壓力,參與患者支持小組或諮詢心理專家,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
  4. 使用視力輔助設備
    若視力受損,可選用放大鏡、讀屏軟體等工具,幫助日常生活更便捷。

常見的青光眼迷思

在面對青光眼時,許多患者會產生錯誤觀念,以下是幾個常見迷思的澄清:

  1. 青光眼只會影響老年人?
    事實上,青光眼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甚至是嬰幼兒,因此年輕人也應警惕該病。
  2. 沒有症狀就不需要擔心?
    許多青光眼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但病情可能已在悄悄進展,這正是為何定期檢查至關重要的原因。
  3. 手術可以完全治癒青光眼?
    雖然手術能有效降低眼壓,但並無法修復已受損的視神經,因此仍需持續監測和管理病情。

結論與建議

青光眼是一種可致盲的眼病,但它並非絕症。透過早期檢測和有效治療,患者能夠保持視力,過上正常的生活。定期眼科檢查是防範青光眼的最有效策略,特別是高危人群。不要忽視任何輕微的視力變化,畢竟,保護視力就是保護生活品質!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
Picture of 職能治療師
職能治療師
蔡昀庭
本文也從職能治療相關知識提供一些幫助緩和情緒、放鬆減壓的方法以預防耳鳴:首先避免在容易引起焦慮或有噪音的環境,輕音樂或有溫暖燈光的環境能協助情緒緩和。平時也可以喝一些喜歡的花草茶幫助放鬆,另外也可以做一些類似冥想的活動緩和情緒,像是幾年前流行的幫助靜心的著色畫或纏繞畫,可以透過沈浸在步驟簡單重複性的繪畫活動裡將身心投入進去,減少外界刺激,以達到相似於冥想的作用幫助心情舒緩,這也是一種藝術治療。

你有沒有耳朵嗡嗡聲不斷,像是一隻小蜜蜂在耳朵內鳴叫,覺得很惱人但又無可奈何,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的經驗呢?根據統計,國內外成人約有4.4%~15.1%患有耳鳴的問題。

tinnitus_characteristics_causes

耳鳴的分類

耳鳴(Tinnitus)是指在沒有外來音源刺激的情況下,感覺到從耳部或頭部有嗡嗡聲、嘶嘶聲或其他不同的聲音,可能是低頻噪音也可能有高頻的。耳鳴可能是急性暫時性的症狀,時間短於三個月;或慢性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也有依自覺對象分類:若醫師或其他人能透過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苦惱的耳鳴聲則稱為「他覺性耳鳴」;而只有當事者才聽得見的則稱為「自覺性耳鳴」。而照原因分類:分為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耳鳴」及有明確原因的「次發性耳鳴」。

 

耳鳴的成因

2021年美國家庭醫學期刊中Tinnitu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將次發性耳鳴的原因整理成表格,可以看出成因非常多,例如感染性原因,因為感染造成發炎所導致耳鳴;像糖尿病或一些代謝相關的疾病及一些神經系統、外傷、血管性因素也可能導致耳鳴;此外中耳炎、耳垢或中耳積液等等耳科相關的因素也會造成此狀況。另外除了這些生理相關的原因,其實壓力、焦慮等等心理因素也可能造成耳鳴,甚至注意力下降,更嚴重還可能會有聽力下降的問題,進而影響其生活品質。

由解剖生理學來看,基底動脈、椎動脈會供應血流給耳蝸,因此耳鳴和內耳的血液循環關係甚大。但由於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低頭族越來越多造成頸椎附近的血循不暢進而影響內耳的循環,且讓人喘不過氣的社會與工作壓力也使現代人精神緊繃、焦慮,心情難以放鬆, 更可能使自律神經失調,產生耳鳴甚至更嚴重影響生活的症狀。

耳鳴治療

由於耳鳴的可能原因非常多樣化,表現的方式也很多種,有人可能單側、可能雙側,聽到的聲音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需要先去辨明是原發性或次發性,單側或雙側以及持續的時間等等,若有需要也有透過相關儀器如MRI排除腫瘤因素的可能,再依照可能原因給予相關治療。

目前證據力較強的便是能透過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患者改變對耳鳴的認知,減輕他的情緒困擾和生活影響。在2014美國《耳鳴臨床應用指南》中,聲音治療法被大力推薦,耳鳴神經音樂療法(neuromonics tinnitus therapy,NTT)運用個性化的音樂間歇刺激來使患者對於耳鳴訊號的敏感性降低。 而聲音減敏法(Tinnitus Retrainiray Thorapy.TRT)則分為心理及生理減敏;心理減敏的方式是在安全放鬆的環境下治療者先向患者解說耳鳴的成因,使其了解耳鳴是可以被改善的,以反轉個案對於耳鳴的恐懼或負面印象,這和認知行為療法有相類似概念。生理減敏會需要專業的聽力評估,以設計出適合個案的療程,利用助聽器或耳鳴治療器以加腦部對於耳鳴訊號的適應,約需半年到兩年的療程。此外,耳鳴再訓練治療法、心智核心放鬆耳鳴法、諮商、耳鳴頻率凹谷消除治療法等等也是目前處理原發性耳鳴的方式。若有其他和耳鳴相關的睡眠和憂鬱焦慮問題,也可以利用褪黑激素及抗抑鬱藥輔助治療。若從中醫觀點上來看,耳鳴可能源於外感或臟腑一些不平衡,及情志因素,而從經絡上來看肝脈絡於耳,倘若肝氣鬱滯會影響耳功能,而中醫理論腎開竅於耳,又《內經‧脈度》「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因此五臟六腑氣機的平衡很重要,若有需要也可以尋求中醫的幫助以辨證給予適合的中藥 。我們自己也可以透過一些穴道按摩疏通經絡幫助情緒緩和、睡眠品質等等,像是可以按壓翳風、翳明、風池、湧泉、太衝以促進耳周血循,益腎氣疏肝火。還有和耳功能相關的耳門、聽會、聽宮,可以微張口雙手依照順序每個穴位按壓三分鐘以疏經活絡。

除了生理因素可能導致耳鳴的發生,心理調適及環境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子。若神經情緒緊繃,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則容易不規則亢奮,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成為耳鳴的一項因素。因此生理、心理及環境的安適和平穩是很重要的。

治療方法 說明
認知行為療法(CBT) 幫助患者改變對耳鳴的認知,減輕情緒困擾與生活影響。
聲音治療法 透過個性化音樂間歇刺激,降低對耳鳴訊號的敏感性。
耳鳴神經音樂療法(NTT) 運用專業儀器設計適合個案的療程,幫助患者適應耳鳴訊號。
聲音減敏法(TRT) 心理與生理減敏,解釋耳鳴成因並進行放鬆治療。
耳鳴再訓練治療法 多種方法綜合應用,訓練患者適應耳鳴。
心智核心放鬆耳鳴法 利用放鬆技巧降低耳鳴引發的心理壓力。
心理諮商 提供心理支持與疏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耳鳴頻率凹谷消除治療法 通過特殊音頻消除耳鳴症狀。
輔助藥物治療 使用褪黑激素及抗抑鬱藥物治療相關症狀。
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平衡五臟六腑氣機。
穴道按摩 按壓翳風、太衝等穴位,促進血循與情緒調節。
心理調適與環境調整 緩解緊張情緒,調整自律神經與生活環境。

耳鳴的預防

本文也從職能治療相關知識提供一些幫助緩和情緒、放鬆減壓的方法以預防耳鳴:首先避免在容易引起焦慮或有噪音的環境,輕音樂或有溫暖燈光的環境能協助情緒緩和。平時也可以喝一些喜歡的花草茶幫助放鬆,另外也可以做一些類似冥想的活動緩和情緒,像是幾年前流行的幫助靜心的著色畫或纏繞畫,可以透過沈浸在步驟簡單重複性的繪畫活動裡將身心投入進去,減少外界刺激,以達到相似於冥想的作用幫助心情舒緩,這也是一種藝術治療。或是也能選取一些自己聽起來較輕鬆的音樂,邊聽邊想其中的畫面將身心沈浸,也能協助心情放鬆。平時維持作息規律及良好生活管理,內分泌、激素分泌才會正常作用,達身心的平衡。

按照上述的方式維持身心安定,耳鳴不易找上門!但若是真的有耳鳴困擾,則建議還是尋求專業評估以安排適合療程。

Author picture
蔡昀庭
職能治療師
專長:●專長項目:【兒童發展|感覺統合|手功能訓練|專注力訓練】 【認知訓練|情緒管理|教養策略】 【腦中風|腦傷復健|失智復健|銀髮族延緩老化】
現職
●現任: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就讀中 ●學經歷:輔大職能治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