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藥師
中醫師, 藥師
林芳伃
medicineperspective24912
慢跑過程中,四肢得到充分的運動,有助於強健筋骨,增強體質。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這說明運動的適度和均衡對於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有益的。慢跑不僅能強健肌肉,還能促進骨骼的發育和健康,減少骨質疏鬆和退行性關節病的風險。

在中醫理論中,運動與養生密切相關,運動可以調和氣血,強健筋骨,促進身體健康。而慢跑作為一種溫和且普遍的運動形式,在中醫視角下,具有諸多益處。本文將結合中醫經典文獻,探討慢跑是否為一項好運動。

 

氣血調和,促進健康

慢跑能夠激發體內的氣機運行,促進氣血循環,達到疏通經絡的效果。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運行暢通,能夠滋養全身臟腑、肌肉和骨骼,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水平。慢跑可以使氣血運行加速,促進身體代謝,從而達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強健筋骨,預防疾病

慢跑過程中,四肢得到充分的運動,有助於強健筋骨,增強體質。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這說明運動的適度和均衡對於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有益的。慢跑不僅能強健肌肉,還能促進骨骼的發育和健康,減少骨質疏鬆和退行性關節病的風險。

 

心肺功能增強,提升耐力

中醫認為,心肺功能強健是身體健康的基礎。慢跑能夠增強心肺功能,提升身體耐力,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根據《內經》中的記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臟在人體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慢跑對心肺功能的提升,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調節情志,舒緩壓力

現代生活壓力大,情志不暢容易導致氣滯血瘀。慢跑作為一種有氧運動,可以釋放壓力,調節情志,讓人身心舒暢,有助於預防和緩解因情志失調引起的各種疾病。在《黃帝內經·靈樞》中提到:“百病生於氣也。”這說明情志對健康的重要性,而運動可以有效調節情志,達到身心合一的效果。

 

中庸之道,適度為宜

中醫強調中庸之道,運動也是如此。慢跑應該量力而行,避免過度。過度運動會損傷氣血,導致身體疲勞、免疫力下降,反而不利於健康。因此,慢跑應該根據自身體質和健康狀況進行適度調整,循序漸進,保持平衡。《黃帝內經》指出:“不欲極勞。”這強調了運動的適度性。

 

對女性的特殊益處

中醫認為女性以血為本,容易氣血不足。慢跑可以幫助女性調和氣血,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此外,慢跑還能夠幫助女性保持體型,增強體質。根據《傅青主女科》中記載,運動有助於改善女性的經帶胎產,促進整體健康。

 

慢跑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在中醫視角下,它能夠調和氣血、強健筋骨、增強心肺功能、舒緩壓力。只要遵循中庸之道,適度進行,慢跑將會為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諸多益處。因此,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預防疾病,慢跑都是值得推薦的運動方式。運動貴在堅持,慢跑作為一種易於操作且效果顯著的運動方式,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將慢跑作為養生保健的重要一環,從而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

 

本文作者:中醫師 林芳伃

伃你聊中醫FB
伃你聊中醫IG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主治項目: 內科雜症 /感冒過敏 胃酸逆流/ 腸胃機能 皮膚疾患/ 婦科調理 體態控制 /針灸埋線
經歷
●現任: 濟世中醫診所 高雄覺民總院主治醫師●學經歷: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中醫內科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醫師 國考中醫師 藥師雙執照 高雄醫學大學藥學學士 義守大學中醫學學士
初期沒有症狀,卻在悄悄傷肝。無酒精性脂肪肝最棘手的地方,就是它的「沉默性」。很多人根本沒感覺,等到有疲倦、腹脹、噁心、食慾不振時,肝臟往往已經處於發炎狀態。日常4個習慣,讓你的肝臟慢慢瘦下來:甜飲不是不能喝,但不能天天喝;學會看標示,才是真正的自保;飲食習慣調整:多吃原型食物、高纖蔬果;每週運動至少150分鐘。肝臟不會喊痛,但不代表它沒事。無酒精性脂肪肝是可逆的,只要從日常生活調整開始,就能讓肝臟慢慢恢復清爽。少一杯甜,多一分健康。

你是否也有「一杯手搖飲救下午、一瓶可樂配炸雞」的習慣?當代人的生活節奏快,甜飲成了許多人日常的慰藉與提神工具。但你知道嗎?這些看似無害的飲品,其實正悄悄地傷害你的肝臟。

越來越多20到30歲的年輕人,即使不喝酒,也被診斷出「脂肪肝」,這就是所謂的無酒精性脂肪肝(NAFLD)。它的成因,往往與「甜飲成癮」脫不了關係。

什麼是無酒精性脂肪肝?為何年輕人也會得?

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脂肪在肝細胞內異常堆積。當脂肪佔肝臟總重量的5%以上,就可以稱為脂肪肝。

無酒精性脂肪肝指的是:不是因為喝酒,而是因為代謝異常(例如過多糖分、肥胖、胰島素阻抗)所造成的肝脂肪堆積。

以往脂肪肝被認為是「中年人疾病」,但近年越來越多年輕人,甚至是學生族群,在健檢或抽血中發現肝功能異常,或是腹部超音波顯示有脂肪肝。

甜飲為何會讓肝臟「變油」?

很多人以為,脂肪肝是吃太油才會得,其實不全然。過多的糖,尤其是果糖,才是真正讓肝臟油化的主因之一。

果糖與葡萄糖不同,它不會讓你有飽足感,而且幾乎全由肝臟代謝。當果糖過多時,肝臟只能把它轉成脂肪儲存起來。長期下來,肝臟就會「油化」,形成脂肪肝。

而現代人最常攝取果糖的來源,就是含糖飲料與加工食品,尤其是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作為甜味劑的飲品,像是:可樂、雪碧、手搖飲、果汁、能量飲料、超商咖啡等。

常見甜味劑與肝臟負擔總整理:

甜味來源 常見出現在 對健康的影響
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 汽水、手搖飲、果汁、果醬、速食醬料 肝臟負擔最大,促進脂肪合成
果葡糖漿 包裝甜飲、調味乳、麵包 含高比例果糖,易形成脂肪肝
異麥芽糖漿 健康標示飲品、機能性飲品 雖稱低升糖,但仍屬精緻糖類
玉米糖漿 果凍、布丁、糖果、餅乾 若未註明果糖比例也需留意
麥芽糊精、葡萄糖漿 運動飲料、速溶咖啡、即溶湯包 升糖指數高,也會促進脂肪生成

每天到底可以喝多少糖?看數字最清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女性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5克(約6茶匙),男性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36克(約9茶匙)。但一杯700ml的全糖珍奶糖量高達60公克,一瓶600ml可樂含糖也超過65公克,隨便喝一瓶就爆表兩倍以上。

初期沒有症狀,卻在悄悄傷肝。無酒精性脂肪肝最棘手的地方,就是它的「沉默性」。很多人根本沒感覺,等到有疲倦、腹脹、噁心、食慾不振時,肝臟往往已經處於發炎狀態。

日常4個習慣,讓你的肝臟慢慢瘦下來:甜飲不是不能喝,但不能天天喝;學會看標示,才是真正的自保;飲食習慣調整:多吃原型食物、高纖蔬果;每週運動至少150分鐘。

肝臟不會喊痛,但不代表它沒事。無酒精性脂肪肝是可逆的,只要從日常生活調整開始,就能讓肝臟慢慢恢復清爽。少一杯甜,多一分健康。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sugary-drinks-nafld-young-risk/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黃泳霏
藥師
專長:●專長項目:減重瘦身/科學菜單規劃/醫學美容/體態雕塑/火箭速度瘦身不復胖好閨蜜 ●專業證照: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健康體重管理師/酷塑原廠認證體雕師/美容師丙級
現職
●現任:沐淨科技體雕診所CEO ●學經歷: 台灣大學藥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沐淨科技體雕診所 阿斯特捷利康藥物諮詢 蕭中正醫院臨床藥師暨醫藥顧問 福澤藥局總藥師 米蘭時尚診所經理 社區藥局負責藥師
貓咪的愛很靜默,但卻深刻。他們不說話,但卻總能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用一種不著痕跡的方式,陪著我們、愛著我們。就像Micky與麻糬,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與療癒。謝謝他們,來到我生命裡。讓我學會了愛、學會了溫柔,也學會了珍惜。如果你也曾有一隻這樣的毛小孩,那份連結、那份思念,你一定懂。

從小,貓咪就是我最親密的朋友。

我們家曾養過五隻貓,每一隻都有自己的個性與氣質:有活潑好動的,也有安靜內斂的。但其中,陪我最久、最讓我牽掛的,是Micky。

每次回到家,我只要輕輕喊一聲:「Micky~」他總是第一時間奔向我,一邊呼嚕、一邊磨蹭,好像在說:「你回來啦,我好想你。」

Micky總是知道我的情緒。當我低潮、偷偷掉眼淚時,他不會說話,卻總靜靜地待在我身邊,用他獨特的方式陪著我。當我開心,想找人說說話,他也會安靜聽著,似懂非懂地瞇起眼,給我溫柔的陪伴。

這樣的日子,維持了整整15年。直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帶走了他。

那段時間,我經常夢見他,夢裡他還是那樣熟悉、貼心,我好想再抱他一次,好多話還沒來得及說。那份思念,像是靜靜流動的水,潛藏在生活每個角落。

有一次,我忍不住和心理師談起對他的想念。心理師看著我說:「你真的,很愛他,也好想他。」一句話,讓我眼淚潰堤。

如果沒有Micky,我的童年是否會少了幸福與溫暖?我無法確定。但我知道,他教會了我什麼是愛──那種不需要言語的深刻情感。

去年冬天,遇見了麻糬

那是一個普通的冬日午後,我路過一家寵物店,目光卻被一隻等待領養的小虎斑吸引。他在玻璃櫥窗裡翻肚撒嬌,彷彿在對我說:「嘿,我在這裡呢!」

玻璃上寫著:「若想互動可告知店員。」我鼓起勇氣,問能不能抱抱他。當我把他輕輕抱起,他毫不猶豫地依偎在我懷裡,呼嚕聲一瞬間融化了我的心。

那一刻,我問自己:「我準備好,給他一個溫暖的家了嗎?」

最後,我決定──帶他回家。因為他如此黏人可愛,我給他取名「麻糬」。

有麻糬的日常,是鬧中帶暖的幸福

麻糬是一隻調皮的小傢伙,總愛咬破娃娃、煮飯時伸爪搗蛋、趁我不注意偷叼食物,還會把衛生紙撕得家裡一團亂。

但每當他窩在我懷裡呼嚕撒嬌時,所有的氣都會化成一抹笑,他喜歡跳到我腿上,一邊洗臉、一邊陪我追劇,也常撒嬌討抱。吃飯時,他總會悄悄靠近,用亮晶晶的眼睛看著我的餐盤,彷彿在說:「可以分我一口嗎?」那模樣可愛得讓人心都融化了。

當我用電腦,他總愛坐在螢幕前攔住我,提醒我:「該陪我玩了喔!」

最療癒的時刻,是我把他抱到陽台,一起看風景、聽鳥叫。陽光灑在他身上,他靠著我,一切都好像慢了下來,世界靜靜的,只剩下彼此的呼吸聲與溫度。

麻糬的到來,讓這個家更熱鬧、更有溫度。也許有時讓人抓狂,但更多時候,他是我生活中的一束光。

麻糬教會我的5件事

這些日子以來,我發現,其實麻糬也像個小老師,在用他的方式提醒我:

  1. 對世界保持好奇:他總是對新事物充滿探索精神,讓我也重新學著用新鮮的眼光看待生活。
  2. 享受當下的片刻:他可以因為一小塊陽光、一場打滾、一聲呼嚕,就滿足地睡去,提醒我不用總是擔憂未來。
  3. 真誠表達情感:喜歡就靠近,不高興就走開,很真實做自己。
  4. 學會獨處也能快樂:當我不在,他會自己看窗外、玩玩具、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5. 愛,是不需要語言的:一個眼神、一次蹭蹭,就能讓我知道:「我信任你,也喜歡你。」

貓咪的愛很靜默,但卻深刻。

他們不說話,但卻總能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用一種不著痕跡的方式,陪著我們、愛著我們。就像Micky與麻糬,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與療癒。

謝謝他們,來到我生命裡。讓我學會了愛、學會了溫柔,也學會了珍惜。

如果你也曾有一隻這樣的毛小孩,那份連結、那份思念,你一定懂。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cat-therapy-5-healing-benefits/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綦珮如
諮商心理師
專長:●專長項目:【壓力與情緒】【情感與家庭】【人際關係】【兒童青少年】
現職
●現任:【島語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予諾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童伴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同伴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