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藥箱,是許多人心中的小小「安心庫存」。頭痛時翻一翻、咳嗽時找一找、跌倒擦傷時拿個藥膏,好像什麼都能派上用場。但藥師在門市常常看到客人拿出一袋袋「神秘藥包」時,心中不免驚呼:這樣收藥,真的很危險!
藥物不像零食,放錯地方頂多壞掉不能吃。藥放得不對,輕則失效,重則誤食、甚至造成中毒。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藥師最怕看到的幾種錯誤存放習慣,以及如何正確管理家裡的常備藥,守護你和家人的安全。

內容目錄
Toggle錯誤習慣一:藥袋拆掉就散放
很多人拿了處方藥或買了成藥,為了省空間或方便,會直接把藥從藥袋或外盒倒進同一個瓶子,甚至只用一個小塑膠袋裝一堆。這樣做的問題是:
1. 藥名不明:白色小藥丸看起來都差不多,過一陣子就完全搞不清楚是哪一種。
2. 劑量混淆:同樣是止痛藥,有的含量 200mg,有的 500mg,混在一起就很危險。
3. 使用時機錯誤:不同藥物有不同用途,若誤以為是「感冒藥」結果吃到「止暈藥」,後果不堪設想。
正確做法:藥物一定要保留原包裝或至少留下藥袋,上面有藥名、劑量、使用方法。如果想要更方便,可以把藥袋放進分隔式的收納盒裡,但千萬不要混裝。
錯誤習慣二:把藥品放在冰箱
很多人以為冰箱「什麼都能保鮮」,連藥品也一併放進去。但其實,大部分的藥品根本不適合冷藏。
– 受潮風險:冰箱環境潮濕,藥錠容易吸濕變軟,膠囊會黏在一起,粉劑結塊。
– 溫度過低:不是所有藥都能耐低溫,有些成分會因冷凍或冷藏導致結晶析出,藥效不穩定。
– 誤用機會:冰箱常常放食物,若把藥放在裡面,容易混淆或被小孩誤食。
正確做法:藥品應該存放在陰涼乾燥處,例如臥室抽屜或衣櫃上層。遇到標示「需冷藏」的藥,則要放在冰箱內層(避免冷凍),並且與食物分開存放。
錯誤習慣三:把藥當零食隨手塞
有些人會把常吃的維他命、止痛藥,直接放在客廳桌上或手提包裡。雖然方便,但也埋下風險:
– 孩童誤食:小孩看到彩色藥丸,以為是糖果,往嘴裡塞的速度比你想像的快。
– 藥品暴露在光線下:長期放在透明罐、桌上,容易因光線分解而失效。
– 忘記有效期限:隨手放,往往也隨手忘,等到需要時才發現已經過期。
正確做法:日常補充品可以準備一個「分裝盒」放包內,但外盒一定要留在家裡,避免忘記品名與效期。若家裡有小孩,藥箱務必要放在高處或上鎖櫃子裡。
錯誤習慣四:過期藥繼續留著
藥師常常在回收時,收到一整袋過期藥。很多人心想:「反正還沒壞,吃了應該沒事吧?」這想法其實很危險。
– 藥效降低:過期藥不一定完全沒效,但藥效會打折,治療效果不足。
– 結構改變:有些藥會在保存過程中分解,產生副作用或刺激性。
– 誤用風險:過期藥留太久,家人可能不知情,誤當成現有藥服用。
正確做法:定期檢視藥箱,至少每半年整理一次,把過期藥拿到藥局協助回收。千萬不要直接丟馬桶或垃圾桶,以免污染環境。
錯誤習慣五:不看標示就亂吃
有些人習慣「症狀對號入座」,例如覺得頭暈就拿以前的止暈藥、肚子痛就翻出以前的止瀉藥。但問題是:症狀相同,不代表原因相同。
– 頭暈可能是感冒,也可能是低血壓。
– 腹痛可能是腸胃炎,也可能是盲腸炎。
若自行服用錯誤藥物,可能延誤就醫時機。藥師最怕的是「親友轉送藥」──明明是給爸爸的高血壓藥,結果女兒頭痛時也拿來吃,這種誤用非常危險。
正確做法:吃藥前一定要確認藥名與用途。若忘了是什麼藥,可以拿到藥局請藥師協助辨認,千萬不要靠「印象」來決定。
如何打造安全的家庭藥箱
說了這麼多禁忌,最後來整理一個「安全藥箱三步驟」:
1. 分類:依照功效分區,例如止痛解熱、腸胃用藥、外用藥品、慢性病處方。
2. 標示:藥袋或外盒一定要保留,若要更清楚,可以自己貼上簡單標籤。
3. 檢視:每半年清一次,過期藥交給藥局回收。
有條理的藥箱,不僅能避免危險,也能在緊急時刻快速找到需要的藥品。
結語
藥品不是日用品,它們是影響身體的化學物質。錯誤的保存方式,就像把「安全網」弄破一個大洞,看似無害卻在關鍵時刻失靈。藥師最希望的,不只是幫大家配藥,更是協助守護每個家庭的用藥安全。
下次打開家裡的藥箱時,不妨檢查一下:是不是有藥混裝?是不是放在冰箱裡?是不是還有好多過期藥沒丟?只要開始整理,你就已經邁出守護家人的第一步。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jia-ting-yao-xiang-zhengque-cunfang-shouce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