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陳莉婷
新冠XBB變異株再起?如何保持冷靜與正向心態?
你有注意到,大眾運輸上戴口罩的群眾日益漸多嗎?或是,你有隱約覺得周遭的咳嗽聲越發此起彼落了呢?近期,網路上關於新冠病毒又要捲土重來的消息甚囂塵上,尤其是XBB變異株的相關報導與示警,恐讓後疫情時代稍稍鬆口氣的人們,再次想起被病毒支配的恐懼。身體(物理)上的防疫固然重要,但與新冠病毒的長期作戰,也必須仰賴正確的認知與健康的心態。作為一名心理師,我想與大家聊聊保持正向心態的方法,並分享如何以健康的心理戰勝對病毒的非必要恐懼。

1.訊息來源要注意

面對網路上漫天飛舞、真真假假的消息,大家容易被搞得心慌意亂或無從遵循。面對這些訊息,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不輕易相信」的認知。通常來說,消息若是源自於政府、醫療機構、醫藥專家等較具公信力的對象,相較一般管道的消息,可信度較高。因此,可以考慮持續關注,以避免受到其他小道消息的蒙蔽。另外,無論是官方或非官方訊息,只要稍感可疑,都可以善用查核機制,立即查證、立即安心,以免走上錯誤訊息的冤枉路。

 

2.知道多一點,焦慮少一點

關於XBB變異株的聲浪,大家其實不用太過恐慌。首先,須體認到「病毒變異是正常」的,這並非什麼罕見之事,地球也不至於走入末日。其次,病毒的變異並「不代表病毒將變得更加厲害」。但有了過去三年與疫情共處的經驗,相信大家對於如何有效防疫必定是更有意識!多了解關於病毒的科學介紹與醫藥知識,將幫助我們減少對未知的恐懼,而專業的防疫新知與招式,則給予我們對抗病毒最堅韌的武器,大大提升作戰成功的信心與機率。

 

3.面對壓力小技巧

疫情恐再次來襲,屆時的壓力勢必也會隨之增加。這裡有幾個小建議,幫助大家減壓:

 

(1)正念練習

每天花點時間,深呼吸(吸—吐—,關注氣流的變化與感受)、冥想(抽掉所有的思緒不做任何評價,允許純然放空)、專注當下(別被過往制約,也別過於想像未來。專注在每個當下的思緒與感覺),可以幫助我們放鬆心情,過濾不必要的混雜思緒與情緒,並且體認到:允許放空一切,但並不是消極或擺爛,而是清楚接受每個專注的當下,就是對事情最好的安排。相信我,即使每天只做10到15分鐘,也能減少不少壓力,並重拾對迎接挑戰的正向與積極。

 

(2)保持社交聯繫

即使彼此生活繁忙不能常見到面,但定期傳訊息、打電話、視訊聊天都是保持聯繫的好方法。和朋友、家人聊聊天、分享心事,不只能讓自己走進他人的生活,也讓自己在生活中的思緒與能量流動,透過與他人互動交流自省、沉澱,並藉著向外抒發試圖找到解決與安定。而社交聯繫也帶來人情的溫暖,讓我們認知到: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是只有一個人面對,我並不孤單。

 

(3)健康的生活習慣

規律的作息、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對身體和心理都有好處。吃得好、睡得好,並搭配適宜的運動規劃,將讓我們獲取足夠的營養以維持身心的正常運作,身體也能自行製造能使身心愉悅的健康物質。而最重要的是:規律的生活,能幫助我們增加對生活可控與安全感。畢竟,若是選擇過上充滿未知的生活,除了要付出巨大的調適成本,更可能讓自己因壓力過大而敗下陣來。

 

4.理性看待疫苗

面對這波聲勢浩大的XBB疫情,媒體建議大眾可以接受疫苗接種,大體來說是出自於對大家健康的著想,但並不代表必須絕對聽從媒體的建議。首先,你必須認識到,疫苗是基於嚴謹的科學試驗製成,並不需要存有過多的無謂焦慮。但,我們仍應該對於疫苗接種的潛在風險進行深入了解,若有任何的疑慮與考量,都可以與專業的醫藥專家諮詢,以理性做出最符合個人需求的選擇。最後,打疫苗不僅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家人和周遭人群的實際行動哦!

 

5.專業的心理支持很重要

作為心理師,我們希望能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幫助大家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無論是心理諮商,還是心理健康講座,都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專業的協助。建議大家平時可多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別忘了,心理師絕對是你探索內在、處理壓力、解決問題的最加戰友。適時地尋求心理師協助,讓自己的心靈得到照顧,無疑是一件充滿勇氣與智慧的事情。

 

結語

面對XBB變異株的消息和媒體建議,我們要保持冷靜、相信可靠的來源、掌握科學知識、採取有效的心理應對策略。作為心理師,我希望能夠透過我們的專業幫助,讓大家在這段不確定的時期,保持心理健康和平穩心態,共同面對疫情的挑戰。記住,科學知識和心理健康同樣重要,只有雙管齊下,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你所愛的每個人。

 

本文由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邀稿

作者 陳莉婷 諮商心理師

FB:【婷你說說心裡話-陳莉婷心理師】
https://www.facebook.com/lisentoyou?mibextid=LQQJ4d

IG:【心·餐酒館|心理師在酒館聊秘密】
https://instagram.com/psy_heart2021?igshid=MjEwN2IyYWYwYw==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專長項目: 自我探索與個人成長 情緒與壓力調適 關係探索(人際、原生家庭、伴侶、親子) 兒童及青少年諮商 親職教養 女性心理健康 悲傷失落輔導與自我療癒 職場生涯探索 自信心議題 外貌焦慮議題 ●證照: 臺灣諮商心理師執照(諮心字第005341號) 美國ACT家庭暴力預防方案親職教育團體帶領師認證 第1期程序監理人專業培訓
經歷
●現任: 童伴心理治療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 同伴心理諮商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 同在心理諮商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 實踐大學 兼任諮商心理師 Far Hug 線上心理諮詢平台 合作諮商心理師 宇聯管顧公司 合作企業講師 Wacare遠距照護 合作講師 ●經歷: PC home 特約諮商心理師 福安兒童福利中心 合作諮商心理師 北市大誠高中 心理輔導師 安泰銀行、葡萄王生計、優迪媽媽教室、衛生局心衛中心、技嘉科技、金管會、全國女孩聯盟、各縣市國中小等合作講師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如何分辨普通疲勞與多發性硬化症疲勞?詳細比較表助你掌握疾病警訊
在日常生活中,疲勞是一種常見現象,可能源於壓力、過度勞累或睡眠不足。然而,有些疲勞可能不僅僅是普通的疲勞,而是潛在健康問題的警訊,例如多發性硬化症(MS)相關的疲勞。這種疲勞並非簡單的身體或精神耗竭,而是由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發的深層疲勞,常伴隨其他神經系統異常症狀。如何分辨普通疲勞與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疲勞,成為早期發現疾病的重要關鍵。本篇文章將通過詳細的比較表與症狀解析,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兩者的區別,掌握疾病的早期警訊,避免忽略潛在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疲勞是一種常見現象,可能源於壓力、過度勞累或睡眠不足。然而,有些疲勞可能不僅僅是普通的疲勞,而是潛在健康問題的警訊,例如多發性硬化症(MS)相關的疲勞。這種疲勞並非簡單的身體或精神耗竭,而是由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引發的深層疲勞,常伴隨其他神經系統異常症狀。如何分辨普通疲勞與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疲勞,成為早期發現疾病的重要關鍵。本篇文章將通過詳細的比較表與症狀解析,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兩者的區別,掌握疾病的早期警訊,避免忽略潛在風險。

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
如何分辨普通疲勞與多發性硬化症疲勞?詳細比較表助你掌握疾病警訊
如何分辨普通疲勞與多發性硬化症疲勞?詳細比較表助你掌握疾病警訊
比較項目 普通疲勞 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疲勞
起因 由於體力消耗、壓力或睡眠不足引起 由神經系統損傷、免疫反應異常或疾病相關炎症引起
持續時間 通常是暫時性的,隨休息和恢復後消失 疲勞感持續且深層,即使休息充分仍無法完全緩解
表現時間 多在活動後出現,與身體勞累程度相關 常在一天中任何時段出現,與勞動量無直接關聯
影響範圍 輕微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且不會伴隨其他神經系統症狀 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功能,可能伴隨麻木、視力模糊等其他症狀
緩解方式 通過充足的休息、均衡飲食及壓力管理可快速改善 需要專業的醫學治療及症狀管理來改善
相關徵兆 無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表現 通常伴隨四肢無力、刺痛感或記憶力減退等神經相關徵兆
對生活的影響 可能導致短暫效率下降,但不會持續性影響生活 長期影響工作與生活能力,甚至需要調整日常作息與職業選擇
是否需要就醫 通常不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即可 持續性疲勞且伴隨其他症狀時需立即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與診斷

多發性硬化症的定義與簡介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其特徵是身體免疫系統異常攻擊神經纖維周圍的髓鞘(myelin)。這種損害會導致神經信號傳遞受到干擾,進而引發多發性硬化症疲勞症狀及多種身體與心理症狀。此病通常發生於20至40歲之間,女性的發病率顯著高於男性。

多發性硬化症如何影響神經系統

髓鞘是保護神經纖維的重要結構,類似電線的絕緣層。當髓鞘受損時,中樞神經系統及神經信號會變得緩慢甚至中斷,導致患者出現肌肉無力、視力障礙、感覺異常等問題。此外,多發性硬化症的病情具有波動性,可能經歷症狀的復發與緩解。

多發性硬化症的早期症狀

視力模糊與視神經炎

多發性硬化症的初期症狀中,視力模糊是較為常見的警訊。部分患者可能經歷視神經炎,表現為視力減退、眼痛,甚至失明。這種症狀通常只影響一隻眼睛,且症狀會在數天內逐漸加重。

四肢麻木與刺痛感

多發性硬化症常以四肢麻木或刺痛為初期症狀,特別是手腳部位的異常感覺。這種現象通常是因為神經傳導受阻導致的,患者可能感到像“針刺”或“電擊”般的痛感,甚至難以完成精細的動作。

慢性疲勞的特徵

疲勞是多發性硬化症中最普遍且影響最大的症狀之一,甚至可能在疾病早期階段出現。與普通疲勞不同,這種疲勞感並非僅僅因勞累或睡眠不足引起,而是由於神經系統受到損害,使患者即使經過充分休息仍感到極度疲倦。

普通疲勞與多發性硬化症的差異

普通疲勞的特徵

普通疲勞通常與日常壓力、身體活動量或睡眠不足有關。這種疲勞感往往能透過適當休息和改善生活方式得到緩解,且並不伴隨其他神經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疲勞的特徵

多發性硬化症的疲勞是一種深層的、持久的疲勞感,與日常活動的強度無關。患者可能在早晨剛起床時就感到精疲力盡。此外,這種疲勞感常與天氣變化、壓力增強等外部因素密切相關。

如何通過日常表現判斷異常

普通疲勞通常不會影響日常功能,而多發性硬化症的疲勞可能導致患者無法完成日常工作或活動。例如,一名患者可能因為長時間站立而感到雙腿無力,甚至需要經常坐下或休息來緩解不適。

引發多發性硬化症的可能原因

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

多發性硬化症被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健康組織,特別是髓鞘。儘管具體的觸發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可能與感染或其他免疫刺激有關。

環境與遺傳因素的影響

遺傳基因可能會提高個體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然而,環境因素,如生活在維生素D缺乏的地區、吸煙習慣,甚至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加疾病的發病概率。

如何診斷多發性硬化症?

醫學影像檢查(如MRI)

磁共振成像(MRI)是診斷多發性硬化症的主要工具之一,醫生可以通過MRI掃描檢測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病變區域,特別是大腦與脊髓中的病灶。

脊髓液檢測與神經功能測試

通過脊髓液檢測,醫生可以發現患者的免疫系統是否有異常活動。此外,神經功能測試則可以評估患者的反射、視力、協調性與感覺能力是否正常。

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選擇

藥物治療的主要方法

目前,多發性硬化症尚無法完全治癒,但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並緩解症狀。這些藥物通常分為以下幾類:

  1. 疾病調節藥物(DMTs)介紹:疾病調節藥物(DMTs)藥物可減少疾病復發的次數,並延緩病變的進一步擴展,如干擾素β(Interferon beta)和奧克瑞珠單抗(Ocrelizumab)。
  2. 類固醇治療介紹:在急性復發期,醫生通常會使用類固醇藥物(如甲基強的松龍)來減少炎症並加速症狀的緩解。
  3. 對症治療藥物介紹:如針對疲勞、肌肉痙攣或疼痛的藥物,這些可幫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品質。

物理治療與日常管理

除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對於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同樣重要。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可以設計個性化的運動計劃,幫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平衡感與靈活性。此外,定期進行職能治療還能幫助患者學會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例如操作工具或進行日常活動。

如何降低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

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

研究表明,健康的飲食習慣能夠增強免疫系統,降低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建議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富含抗氧化劑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同時,規律運動能夠增強體能,提高身體抵抗力。

避免過度壓力與維持心理健康

壓力可能成為觸發或加重多發性硬化症的因素之一。學會釋放壓力並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例如,可以通過冥想、瑜伽或與朋友交流來緩解焦慮與壓力。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有助於神經系統的修復與運作。

應對多發性硬化症的日常生活建議

管理疲勞與規律作息

由於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經常受到疲勞困擾,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表至關重要。例如,根據自己的能量水平安排一天中的重要活動,並留出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長時間的劇烈運動與高溫環境,這些都可能加重症狀。

家人與社會支持的重要性

面對多發性硬化症,家人與朋友的支持能夠極大地幫助患者應對挑戰。家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實際幫助,例如協助完成家務或陪同就診。同時,參加病友社群活動能讓患者感受到更多的支持與理解,也能獲取有用的應對經驗。

常見問題解答(FAQs)

  1. 多發性硬化症會遺傳嗎?
    雖然多發性硬化症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但遺傳因素並不是唯一的致病原因。環境與免疫系統異常同樣起到重要作用。
  2. 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會隨時間消失嗎?
    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可能會在復發期後逐漸減輕甚至消失,但疾病本身通常是慢性且不可逆的。
  3. 哪些人群是多發性硬化症的高風險群體?
    女性、20至40歲人群,以及生活在維生素D缺乏地區的人群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較高。
  4. 如何檢測是否患有多發性硬化症?
    通過MRI檢查、脊髓液分析與神經功能測試,醫生可以準確診斷是否患有多發性硬化症。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病症比較】血便小心!分不清大腸激躁症與潰瘍性結腸炎恐害身體健康
腸胃問題困擾著許多人,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和腸躁症,這兩種疾病都可能影響我們的消化系統,但症狀常常讓人難以分辨。錯誤的自我診斷可能延誤治療,使病情惡化。因此,了解這兩種疾病的差異與治療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潰瘍性結腸炎和腸躁症的成因、症狀、治療方法,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這兩種疾病。

腸胃問題困擾著許多人,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和腸躁症,這兩種疾病都可能影響我們的消化系統,但症狀常常讓人難以分辨。錯誤的自我診斷可能延誤治療,使病情惡化。因此,了解這兩種疾病的差異與治療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將深入探討潰瘍性結腸炎和腸躁症的成因、症狀、治療方法,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這兩種疾病。

【病症比較】血便小心!分不清大腸激躁症與潰瘍性結腸炎恐害身體健康
【病症比較】血便小心!分不清大腸激躁症與潰瘍性結腸炎恐害身體健康

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腸病,主要影響大腸和直腸。其特點是在腸道內壁形成潰瘍,這些潰瘍會引起劇烈的腹痛、血便和腹瀉等不適症狀。

潰瘍性結腸炎的成因

目前尚未明確,但認為可能與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有關。

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

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症狀包括腹痛、持續性腹瀉、體重減輕和疲勞等。血便也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常見症狀之一,提示腸道有潰瘍存在。

什麼是腸躁症?

腸躁症

腸躁症(IBS)是一種腸胃功能失調的常見疾病,常伴有腹痛、腹脹和排便異常。與潰瘍性結腸炎不同的是,腸躁症不會造成腸道組織損傷。

腸躁症的成因

腸躁症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腸道菌群、壓力和神經傳導物質的異常有關。

腸躁症的症狀

腸躁症的主要症狀包括腹脹、腹瀉或便秘,以及腹部疼痛等。症狀常因情緒波動而加重,但不會引起腸道潰瘍或其他器質性變化。

潰瘍性結腸炎與腸躁症的比較

比較項目 潰瘍性結腸炎 腸躁症
症狀 腹痛、腹瀉、血便、體重減輕、疲勞 腹痛、腹瀉或便秘、腹脹
病因 免疫系統異常、遺傳因素、環境因素 腸道菌群失調、壓力、神經傳導異常
是否造成腸道組織損傷 有明顯的腸道潰瘍與組織損傷 無組織性病變
診斷方法 結腸鏡、血液檢查、生物標記檢測 症狀評估、排除性診斷
是否出現血便 不會
主要治療方式 抗炎藥物、免疫抑制劑、飲食調整,有時需手術 飲食調整、心理治療、藥物(如益生菌)
疾病性質 慢性炎症性腸病 功能性腸胃疾病,無腸道永久損傷
對情緒影響的敏感度 較少 高,情緒波動易加重症狀
是否可能痊癒 難以痊癒,需長期管理 可有效控制症狀,但病程波動
生活品質影響 影響較大,需長期管理 較大,特別是情緒緊張時

兩者的相似症狀

潰瘍性結腸炎和腸躁症都有腹痛和腹瀉的症狀,因此容易讓人混淆。然而,潰瘍性結腸炎通常會出現血便,而腸躁症不會。

如何區分潰瘍性結腸炎與腸躁症

通過醫學檢查,例如結腸鏡和生物標記檢測,可以有效區分兩者。潰瘍性結腸炎有明顯的腸道組織損傷,而腸躁症則沒有這類病變。

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方式

需進行醫學檢查

若懷疑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應該及早進行檢查。及早診斷有助於有效管理病情,減少對生活的影響。

常用的診斷方法

結腸鏡檢查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方法,其他檢查包括糞便檢查、血液檢查等,以檢測炎症標記。

腸躁症的診斷方式

腸躁症的診斷標準

腸躁症的診斷主要基於症狀,醫生會使用羅馬標準來確定是否符合腸躁症的診斷標準。

如何確定腸躁症診斷

確診腸躁症後,通常不需要進一步的侵入性檢查,但醫生可能會進行排除性檢查,以確保沒有其他潛在病因。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式

常見的治療選項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如抗炎藥物、免疫抑制劑等),在必要時甚至需要進行手術。

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調整

飲食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至關重要。低殘渣飲食和避免刺激性食物可以幫助減少病情發作。

腸躁症的治療方式

治療腸躁症的策略

腸躁症的治療包括改變飲食習慣、增加纖維攝入以及使用腸道益生菌。此外,使用抗抑鬱藥物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助於緩解症狀。

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腸躁症患者經常受情緒波動影響,壓力管理和心理治療在控制症狀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如何管理潰瘍性結腸炎與腸躁症的症狀

症狀控制的日常方法

建立穩定的日常生活習慣,如定時進餐、保持良好的睡眠,能有效緩解症狀。

飲食和運動的調整建議

適度運動和均衡飲食能夠增強體質,幫助腸胃維持健康狀態。

潰瘍性結腸炎與腸躁症對健康的潛在影響

未治療的風險

若潰瘍性結腸炎或腸躁症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影響身體其他器官。

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這兩種疾病都可能對日常生活造成不小的影響,因此及早診治、有效管理至關重要。

小結

潰瘍性結腸炎和腸躁症看似相似,但其影響和治療方法卻截然不同。透過正確的認知和專業診治,我們可以更好地管理這些消化系統疾病,維持健康生活品質。

潰瘍性結腸炎與腸躁症常見問答 (FAQ)

潰瘍性結腸炎會演變成腸躁症嗎?

不會,這兩者是不同的疾病,無直接轉變關聯。

腸躁症會變成潰瘍性結腸炎嗎?

腸躁症不會變成潰瘍性結腸炎,但症狀相似需注意區分。

潰瘍性結腸炎和腸躁症的關聯性有多大?

這兩者皆影響腸道,但病理不同,治療方式也有所區別。

潰瘍性結腸炎會不會痊癒?

潰瘍性結腸炎難以痊癒,但可透過治療控制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潰瘍性結腸炎與腸躁症病友參考資源: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 消化系統疾病
    NIH Digestive Diseases Information
    提供有關潰瘍性結腸炎和腸躁症的最新研究、診斷和治療資訊。
  • 美國克隆氏症與潰瘍性結腸炎基金會 (Crohn’s & Colitis Foundation)
    Crohn’s & Colitis Foundation
    此網站詳盡解釋潰瘍性結腸炎,包含治療方法、症狀管理及最新研究進展。
  • 美國胃腸病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提供腸胃病的專業指南,涵蓋診斷、治療和管理腸躁症和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的資源。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