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師
李宥儒
壓力好大?睡眠不好?看物理治療師如何讓你轉危為安!
本文揭示了物理治療師在緩解壓力與改善睡眠上的新角色,透過深入探討物理治療的技術及其在壓力管理和睡眠質量提升上的應用,讓我們瞭解到物理治療師不僅是康復的專家,更是協助我們達到身心健康的重要夥伴。文章同時也分享了幾個真實的案例,展現了物理治療如何助人轉危為安,讓我們在壓力重重的生活中,找到一條通往健康與安心的道路。

在這個高速運轉的世界中,壓力無處不在,而睡眠問題也隨之而來。你是否覺得壓力山大,夜夜難眠?那麼,物理治療師或許是你未曾想到的救星。本文將為你解讀,物理治療師如何透過專業的技巧和方法,幫你緩解壓力,提升睡眠質量。

 

別讓壓力壓垮你!物理治療師的神秘力量讓你輕鬆解壓

現代生活步調快速,壓力與焦慮無所不在。當壓力變得難以承受,我們的身心可能會產生許多不適反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肌肉緊繃與睡眠品質下降。幸運的是,物理治療師就是我們在這場戰役中的強大盟友。他們的神秘力量不只能讓我們的身體痊癒,更能有效地幫我們釋放壓力。

 

物理治療師如何做到這點呢?首先,他們會利用手技和物理療法裝置,例如超聲波、冷熱療法等來減輕肌肉的張力與疼痛。當我們身心壓力過大,肌肉就會緊繃並產生疼痛,這種狀況通常最明顯的就在我們的背部和頸部。而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技術,就可以有效地幫我們釋放這些肌肉的張力,讓身體重新恢復輕鬆自如。

 

接著,物理治療師會透過改善我們的血液循環來緩解壓力。他們可能會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法來刺激我們的血液流動,例如淋巴引流、輔助血液回流等。這些方法不但能夠幫助我們釋放肌肉張力,還可以提高身體的血液供應,讓全身的細胞獲得更充足的氧氣與養分,進一步增強身體的抗壓能力。

 

透過物理治療師的幫助,我們可以有效地緩解壓力,重新找回身心的平衡。別讓壓力壓垮你,讓物理治療師的神秘力量帶你走向輕鬆自在的生活。

 

 

提升睡眠質量,原來物理治療也能幫得上忙!

無法入睡、夜夜輾轉反側,這是現代人普遍的困擾。你可能已經嘗試過各種方法,試圖改善睡眠質量,然而卻始終效果不彰。有一種可能性,你還未曾考慮過: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不僅僅是治療肌肉骨骼問題,它也可以幫助你改善睡眠。其實,物理治療師會利用各種手法如按摩、熱療、冷療或特定的練習,進行神經系統的調整。這種調整的目的,是讓神經系統恢復平衡,減輕壓力,促進身體的自然修復。

 

你可能會疑惑,神經系統與睡眠有什麼關係?實際上,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在我們休息和入睡時,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神經系統的不平衡,就可能導致我們無法放鬆,緊張焦慮,進而影響睡眠質量。物理治療師透過專業的技術,可以調整你的神經系統,幫助你的身體進入到一個更適合休息和睡眠的狀態。你將會發現,物理治療不僅能改善你的身體疼痛,也能讓你的睡眠變得更甜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物理治療技巧,以改善我們的睡眠質量。例如,我們可以在睡前做一些深呼吸練習,放鬆我們的肌肉,或者進行一些輕度的伸展練習,讓我們的身體更好地準備入眠。提升睡眠質量,原來物理治療也能幫得上忙。讓我們一起從今天開始,用物理治療的方式,迎接甜美的夢鄉。

 

 

在現今的高壓社會中,壓力與睡眠問題無疑是大眾普遍面對的困擾。然而,你知道物理治療師不僅是協助你康復身體傷痛的專家,更能夠幫助你緩解壓力、提升睡眠質量,讓生活品質有所提升嗎?

 

物理治療師透過專業的訓練,具有深厚的醫學背景與臨床實務經驗,他們能夠透過各種物理治療技術,如深層組織按摩、熱療或冷療等,來釋放你身體的緊繃與壓力。這不僅可以讓你的身體感到放鬆,進一步釋放身心壓力,而且還可以改善你的血液循環,使得身體的各部位獲得更好的氧氣供應,從而使你感到更有活力。

 

此外,物理治療師也能幫助你改善睡眠品質。當你的身體放鬆下來,壓力得到緩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進入更深的睡眠狀態,得到充分的休息。物理治療師還會教導你一些能夠在家中實施的簡單伸展動作,幫助你在睡前放鬆身心,提升睡眠質量。

 

物理治療師擁有的這種雙重優勢,無疑讓他們成為了我們在面對壓力與睡眠問題時的強大後盾。透過他們的專業幫助,我們能夠讓壓力消失,好夢來敲門,從而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不要再讓壓力或睡眠問題困擾你,讓物理治療師來幫助你轉危為安吧!

 

結論

物理治療師不僅是康復專家,他們同時也是壓力和睡眠問題的解答者。透過科學的治療方法,他們能幫助我們身心放鬆,促進良好的睡眠。當壓力湧上心頭,不妨找物理治療師尋求專業幫助,讓你的生活重拾輕鬆與健康。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乳房物理治療、孕產婦物理治療、小兒物理治療、運動傷害防護、肌貼貼紮、彼拉提斯
經歷
禾馨新生婦幼診所物理治療師、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小兒及骨科物理治療師、懷寧復健科診所骨科及神經物理治療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小兒及骨科物理治療師、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治療所骨科研究助理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失眠不僅與壓力有關,還可能與神經系統、肝臟、腸胃、泌尿、內分泌及氣血循環等六大系統的失衡密切相關。本文從預防醫學與中醫角度深入解析失眠的真正原因,並結合現代研究與個人體質,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與調養建議。包含芝麻素與維生素E使用的盲點解析,以及針對不同體質如肝鬱、氣血虛、腎陰不足等對應的調理對策。適合長期受失眠困擾、尋求中西整合療法的讀者參考,幫助找回自然入睡的節奏與身心平衡。

引言|你以為只是壓力大?失眠其實是身體在發出警訊

你知道嗎?失眠並不是「壓力太大」這麼簡單。當你輾轉難眠、明明很累卻睡不著,這背後可能是你身體某個系統在默默抗議。是神經太緊繃?還是肝氣不疏?《黃帝內經》早有明言:「胃不和則臥不安」,說明睡不好,很可能是五臟六腑出了狀況。

 

從中醫角度來看,失眠往往不是單一原因,而是多系統失衡的結果——肝主疏泄、腎主納氣、脾胃主生化氣血,任何一環出問題,睡眠就會受到影響。而現代醫學也逐漸證實:除了壓力外,貧血、內分泌失調、腸胃功能異常,甚至夜尿頻繁,都與失眠息息相關。

 

這篇文章將從中西整合的角度,帶你解析失眠背後的六大系統機轉,破解坊間補芝麻明E就能解決的迷思,並提出更根本、更可行的調理建議。

 

為什麼你補了芝麻明E還是失眠?從神經系統說起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做過——聽說芝麻素、維生素E、褪黑激素有助於睡眠,就馬上補了一堆,結果還是輾轉難眠?別急,這可能不是你「補錯」了,而是你「想簡單了」。

 

失眠並非只是一種「缺乏營養」的狀態,它與自律神經、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特別是GABA(γ-氨基丁酸)系統密切相關。這個GABA,就像是大腦裡的「煞車系統」,幫助我們放鬆、進入睡眠。然而,如果你的GABA功能受損,就算補對營養,也像車子踩油門時沒剎車一樣,依舊停不下來。

 

研究指出,維生素E在特定族群(如更年期女性)確實對睡眠有益(註1),但不是人人都受用。要真正改善失眠,必須從神經系統入手,結合壓力調節、生活習慣與體質調理,才能穩穩接住每一場夢。

 

 

不是只有壓力!失眠還與肝、腸、泌尿系統有關

你是否曾經注意到,當消化不良或頻繁夜尿時,睡眠品質也隨之下降?這並非巧合。《黃帝內經》有言:「胃不和則臥不安」,指出腸胃失調是常見的睡眠障礙根源。

 

肝氣鬱結、腸胃不和、膀胱氣化失調,這些聽起來古老的詞彙,其實都對應著現代人面臨的煩惱——腸胃脹氣、情緒焦慮、夜間頻尿。這些問題看似小事,卻能讓你一夜好眠變成奢望。

 

建議你試著觀察晚餐時間與內容,避免高油、難消化的食物;同時晚上減少水分攝取,緩解夜尿頻率。透過日常調整與適當的體質辨識,失眠不再是難解的謎題。

 

 

失眠的原因與解決方法:當心貧血與內分泌失調的陷阱

你是否經常感到疲倦,卻一上床就清醒?這不一定是想太多,可能是「缺鐵」惹的禍。鐵質是合成血紅素的重要原料,當身體缺鐵,氧氣輸送不足,會讓人感到疲累卻焦躁,睡不著、睡不好。

中醫認為「血不足則神不安」,也就是說,氣血不充足,神志就無法安寧,容易心悸、夢多、早醒。而內分泌系統中的甲狀腺、腎上腺與性荷爾蒙失調,也會影響褪黑激素與皮質醇的分泌,擾亂生理時鐘。

 

想改善這類型的失眠,建議先透過檢驗確認是否有缺鐵性貧血或荷爾蒙異常,同時輔以補血的飲食(如紅棗、黑芝麻、菠菜),並結合中醫調補法,進一步穩定睡眠機制。

 

 

破解失眠迷思:從根本調理體質的中醫對策

你有沒有發現,越是想「快點入睡」,反而越是睡不好?這不是你的意志力不夠,而是身體的節奏亂了。中醫強調「陰陽平衡、臟腑協調」,失眠往往是氣血虛、肝鬱氣滯或腎陰不足等體質失調的表現。

 

舉例來說,肝氣鬱者常常白天煩躁、晚上難眠;而腎陰虛的人則會心悸、盜汗、醒來後口乾舌燥。有研究指出,採用個人化中藥調理(如加味逍遙散、天王補心丹等)結合穴位刺激,對改善慢性失眠的療效顯著(註3)。

 

除了藥物調理,生活中的「微習慣」更是關鍵:晚餐吃得早一點、泡腳10分鐘、避免滑手機直到睡前一刻。這些都是你今晚就能開始的小改變,卻能為你鋪出一條「熟睡之路」。

 

 

結論:今晚,讓你的身體安心入睡

當你一次次在夜裡睜開雙眼、翻來覆去時,別再責怪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
其實,失眠從來不是你的意志力不夠,而是你的身體正在悄悄發出求救訊號。也許是肝氣鬱結,也許是腸胃積熱,也可能是氣血不足讓心神無法安定。

 

不是每一種失眠都能靠芝麻素、褪黑激素解決,也不是每一種疲憊都能靠早點上床修復。真正的療癒,是從「看見自己」開始。試著觀察:你白天是否情緒容易波動?晚餐是否太晚吃、吃得太油膩?是否總在睡前滑手機直到眼皮沉重?

 

你可以從今天起,慢慢調整晚上的節奏,喝一杯溫潤的桂圓紅棗茶、泡個熱水澡、聽一段柔和的音樂,給自己一個溫柔的儀式。

 

🌙 今晚,就從一個小行動開始,讓你的身體與心神重回平衡,慢慢走向真正的熟睡。

 

系統名稱 影響睡眠的機轉 常見症狀 中醫觀點 西醫對應疾病或症狀
神經系統 GABA功能失衡,神經過度興奮 思緒停不下來、易驚醒、焦慮 心神不寧、心火偏盛 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慢性壓力
肝臟系統 肝氣鬱結、肝火旺盛干擾中樞神經 情緒波動大、煩躁易怒、夜間醒來後難再入睡 肝主疏泄、肝鬱化火 情緒障礙、壓力性失眠
腸胃系統 胃部脹氣、消化不良造成夜間不適 腹脹、胃悶、晚上胃酸逆流、脾氣暴躁 胃不和則臥不安、脾虛生痰 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
泌尿系統 夜尿影響深層睡眠循環 頻尿、半夜需起床上廁所 腎虛不固、膀胱氣化失調 前列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糖尿病
血液循環系統 缺鐵影響氧氣運送、造成腿部不寧 疲倦但睡不著、腿部抽動、夜間煩躁 血虛心悸、氣血不足 貧血、鐵質缺乏、腿部不寧症候群
內分泌系統 荷爾蒙波動影響褪黑激素與皮質醇的分泌 睡眠節奏錯亂、夜醒、盜汗、心悸 陰虛火旺、腎陰虛 更年期症候群、甲狀腺機能異常

 

 

常見問題與詳細回覆

問題1:吃了芝麻素、維生素E,為什麼還是睡不好?

回覆:芝麻素與維生素E對部分人確實有助於抗氧化與調整生理節奏,但失眠的原因遠不止於「營養不足」。如果你本身有腸胃問題、肝氣鬱結、氣血不足或夜尿頻繁等情況,即使補充再多營養,也可能無法改善睡眠。中醫認為「不寐者,心神不安也」,要從整體體質調理,才有機會真正好眠。

 

問題2:晚上常醒來尿尿,是不是年紀大才會這樣?

回覆:夜尿不一定與年齡有關,也可能與泌尿系統、腎臟機能或攝取水分時間有關。中醫稱這種情況為「腎氣不足,膀胱不固」。建議晚餐後少喝水,並檢查是否有泌尿系統疾病。若經常夜醒影響睡眠,也可考慮溫補腎氣的方式,如泡腳、使用杜仲或熟地等藥膳材。

 

問題3:情緒焦慮和失眠的關係是什麼?

回覆:焦慮會使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亢奮狀態,導致難以入睡或容易醒來。中醫則將這種情況歸為「肝鬱化火」、「心火擾神」。你可以透過冥想、寫日記、規律作息來平衡情緒,也可考慮使用能安神養心的食材,如百合、蓮子、酸棗仁等入菜。

 

問題4:有哪些日常飲食建議可以幫助改善失眠?

回覆:飲食要避開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濃茶、油炸或太晚吃宵夜。建議可選擇有安神效果的天然食材,例如桂圓、紅棗、黑芝麻、燕麥與南瓜子等。搭配溫熱湯品或藥膳,如桂圓紅棗茶、百合蓮子粥,都有助於補血養心,幫助入睡。

 

問題5:如果失眠很久了,是不是只能靠安眠藥?

回覆:長期失眠確實會讓人沮喪,但安眠藥不應成為唯一選項。除了配合醫師使用短期藥物之外,你也可以透過中醫辨證調理、生活作息調整與心理支持,來改善根本原因。根據現代研究與臨床觀察,結合個人化中藥與針灸調理,對慢性失眠者的改善效果良好,且副作用較少。

 

 

參考文獻:
註1:Alzoubi KH, Khabour OF, Al-Azzam SI, et al. (2023). Effect of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on 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 15:1–9. DOI: 10.2147/NSS.S399824
註2:Liu D, Dan Y, Gao X, et al. (2023). GABAergic Modulation of Sleep-Wake States. Sleep Medicine Clinics, 18(3):377–392. DOI: 10.1016/j.jsmc.2023.03.005

註3:Chan, Y., Wong, V., & Yu, M. (2022).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for insomn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Therapies, 22(1):112. DOI: 10.1186/s12906-022-03560-1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共同作者:生活駭客羅藥師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你的時間是寶貴的,應該由你自己決定如何運用。如果別人習慣性地找你幫忙、聊天、閒聊打發時間,但你自己的事情還沒完成,那你應該設定明確的界線,拖延其實是心理與習慣的綜合體,拖延不是單純的懶惰,而是心理因素、時間錯覺與外界干擾交織而成的結果。

我是營養師達哥,今天我們來聊一個讓很多人都頭痛的問題——拖延症。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 想著要開始運動,但一直等「明天」
  • 事情明明不難,卻總要到最後一刻才驚慌失措地趕工
  • 計畫了一大堆事情,結果真正執行的少之又少

以前我們總以為拖延是因為懶惰、缺乏紀律,但其實,拖延並不只是偶發的問題,而是一種長期養成的習慣

這篇文章,我將結合過往的經驗與拖延心理學一書中的論訴,解析拖延的3大核心原因,並提供最有效的改善方法,幫助你提高效率、改變拖延習慣!

拖延的 3 大核心原因

  1. 心理因素:恐懼與焦慮,讓你不敢開始

很多人之所以拖延,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害怕開始」。這種恐懼往往來自於內心的壓力和焦慮,而這些情緒會讓你不自覺地選擇逃避。最常見的心理因素包括:

  • 害怕失敗:擔心結果不好,覺得「做了也沒用」,乾脆不做,至少還能維持「如果我有做,應該會不錯」的幻想。
  • 完美主義:訂了過高的標準,覺得「這麼重要的事情,我要等狀態最好、準備最完整的時候再來做」,結果就一直等下去。
  • 自我懷疑:害怕自己能力不足,覺得「我做得不夠好,會被別人笑」,所以乾脆拖著不做,來避免面對自己的不安。

📌 拖延其實是在保護你,讓你不用面對焦慮的情緒。但問題是,這只會讓焦慮變本加厲。

🟢 改善方法:小步驟行動法

既然害怕開始,那就「縮小範圍」,讓第一步變得簡單到你無法拒絕。行動起來比完美更重要,只要開始做,後續的動力自然會跟上。例如:

運動習慣:不要想著「每天運動 1 小時」,先做 5 分鐘熱身,甚至只做一組深蹲都可以。

寫作報告:不要想著「一次寫完 3000 字」,先寫 300 字,甚至先隨便打幾個大標題。

學新技能:不要想著「學會一門新技能」,先看 5 分鐘的教學影片,或先準備學習工具。

重點不是做多少,而是開始做。 就像推動一輛靜止的車,一開始最難,但只要動起來,後面就好推了! 🚀

  1. 時間錯覺:主觀與客觀時間的偏差

拖延者常常活在「主觀時間」裡,他們對時間的感知與實際鐘錶時間存在嚴重偏差。這就是為什麼你覺得「等一下再做」,結果一抬頭已經過了 3 小時,或者認為某件事「10 分鐘就能搞定」,最後卻發現花了半小時還沒做完。

常見的時間錯覺包括:

  • 「等一下再做」 → 這個「等一下」可能從 5 分鐘拖到 5 小時,最後變成「明天再做」。
  • 「這件事應該很快就能完成」 → 低估事情的實際所需時間,導致總是壓線交差,甚至趕不上截止期限。
  • 「還有很多時間,不急」 → 結果轉眼發現期限到了,不得不熬夜硬趕,壓力爆表。

📌 這些錯覺讓你誤判時間,導致拖延變成日常習慣,而你還毫無察覺。

🟢 改善方法:倒數計時法 + 未計畫時間管理法

1️⃣ 倒數計時法5-4-3-2-1 立即行動

當你準備拖延時,對自己倒數 5、4、3、2、1,然後立刻開始行動。這是一種「心理啟動技巧」,可以打破拖延的慣性,直接行動,不讓大腦有時間思考「要不要現在做」。

💡 為什麼有效?

  • 倒數計時可以干擾你的猶豫模式,讓你直接從「猶豫不決」切換到「立即行動」。
  • 這類技術經過神經科學研究驗證,能夠短時間內強制啟動行為模式,避免拖延讓你陷入惡性循環。

2️⃣ 未計畫時間管理法找到你的「真正可用時間」

很多人拖延,不是因為事情多,而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有很多時間」,但實際上時間早就被瑣事吃光了。因此,你可以這樣操作:

🔍 步驟 1:先盤點一天內「確定會發生的事情」

把你的工作、會議、吃飯、睡覺等「已經確定會佔用時間」的活動填入行程表

🔍 步驟 2:找到你的「未計畫時間」

看看你的時間表裡,還剩下哪些「沒有被安排的時間」。這些才是你真正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

🔍 步驟 3:把重要事情填入這些「未計畫時間」

例如,你想每天運動 30 分鐘,但如果你沒有刻意安排時間,那就很容易被滑手機、追劇、打遊戲取代。因此,你需要把這 30 分鐘明確劃入你的行程表裡,這樣才有機會真的執行

💡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你不會再「以為自己有很多時間」,而是真正看清楚自己一天到底有多少空閒時間,避免拖延造成的錯估。

  1. 外界干擾:時間被無意識地消耗

拖延有時候不是因為我們不想做,而是因為「時間悄悄流失」,等到我們回過神來,發現時間已經不夠用了。

📌 常見的時間消耗陷阱

  • 滑個手機放鬆一下,結果 1 小時過去了,IG、短影片、社群媒體讓你沉迷,無形中奪走了你的時間。
  • 答應幫別人處理事情,結果自己的事沒做完,你可能想做個好人,但卻因此耽誤了自己。
  • 花太多時間在「低價值」的社交活動上,例如無意義的聚會、聊天,結果讓自己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

🟢 改善方法:學會拒絕,找回你的時間主導權

時間可以分成兩種:

用在自己身上的時間 → 能幫助你進步、提升效率的時間。

被別人占用的時間 → 被無意識地消耗,讓你拖延的時間。

📌 你的時間真的都用在自己身上了嗎?

有些人天生樂於助人,當朋友、同事、家人請求幫忙時,很難說「不」,甚至覺得拒絕別人是一件很沒禮貌的事。結果呢?

  • 自己的工作被耽誤,重要的事只能硬擠時間來做。
  • 該完成的目標一拖再拖,最後變成臨時抱佛腳。
  • 生活時間變得一團亂,焦慮感與壓力越來越大。

📌 請記住:「拒絕不等於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時間經常被無謂的事情佔據,試試以下方法:

1. 設定界線:不要讓別人隨意打亂你的時間

你的時間是寶貴的,應該由你自己決定如何運用。如果別人習慣性地找你幫忙、聊天、閒聊打發時間,但你自己的事情還沒完成,那你應該設定明確的界線,例如:

💡 「我現在有重要的事在處理,我晚點再回你。」

💡 「這件事我沒辦法幫忙,但你可以找誰看看。」

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讓你保留時間,也能讓別人學會尊重你的時間安排。

2. 學會說 NO:先解決自己的事,再考慮幫別人

許多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導致時間被大量占用。事實上,學會適時地說「」,才能確保自己該做的事有足夠的時間完成。

  • 錯誤示範:「好吧,我先幫你處理,自己的事情等一下再做。」(結果你的事永遠等不到時間做)
  • 正確示範:「我現在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完成,等我忙完再看看。」(讓自己有優先處理的權利)

拒絕是一種選擇,而不是對別人的冒犯。 你要對自己的時間負責,而不是讓別人的需求無限制地佔據你的生活。

3. 優先順序法則:先做「重要且緊急的事」,其他的延後處理

當你學會拒絕後,接下來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讓事情更有效率地完成。這時候,你可以用「四象限法則」來做決策:

📌 時間管理四象限

重要且緊急(馬上處理):即將到期的報告、重要會議準備

重要但不緊急(優先安排):運動、學習、計畫未來目標

不重要但緊急(學會拒絕或委派):無意義的社交活動、突發但無關緊要的請求

不重要且不緊急(減少甚至放棄):滑手機、追劇、長時間閒聊

🚀 當你把時間花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上,長遠來看,你的拖延問題會大幅減少!

結論:拖延其實是心理與習慣的綜合體

拖延不是單純的懶惰,而是心理因素、時間錯覺與外界干擾交織而成的結果。

想要真正改善拖延,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

害怕開始?→ 小步驟行動法(從小任務開始,降低心理壓力)

時間錯覺?→ 倒數計時法 + 未計畫時間管理法(掌握時間的真實感)

外界干擾?→ 學會拒絕(保留時間給真正重要的事)

當你開始有意識地改變這些習慣,拖延自然會慢慢減少,你的生活和工作效率也會明顯提升。

 

📩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每週與你分享我的生活觀察與紀錄!

https://tradewind.kit.com/353b7fe16f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beat-procrastina…-nutrition-guide/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減重諮詢、兩性關係、個人成長、付費讀書會、付費訂閱制電子報
現職
現任: 醫院營養師 經歷: 長照營養師 體重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