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一、為什麼補水這麼重要?
天氣熱、運動流汗、生病或長時間外出時,身體不只流失水分,還會失去電解質。如果沒有即時補充,除了口渴,還可能出現頭暈、無力、抽筋等症狀。
這時很多人會選擇運動飲料或電解質水,但你知道它們的差別嗎?什麼情況該選哪一種?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補水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二、補水的關鍵不只水:你還需要電解質
人體約有 60% 是水。水分在體內扮演重要角色,包括:
- 調節體溫(流汗降溫)
- 運送氧氣與養分
- 協助腎臟代謝廢物
- 維持電解質(如鈉、鉀)平衡,讓神經與肌肉正常運作
當你流汗、腹瀉或發燒時,不只是水分流失,電解質也會一起流失。若只喝白開水,可能會稀釋血液中的鈉濃度,導致低血鈉,出現頭暈、噁心、甚至抽筋。
因此,真正的補水應該同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尤其在劇烈運動或大量流汗後。
三、運動飲料 vs 電解質水:成分與功能一次看懂
市售的運動飲料及電解質水上所標示的滲透壓是指飲料中溶質(如糖和電解質)的濃度,它影響著水分及養分在體內的吸收速度。
人體的滲透壓約為270-330mOsm/kg,可將市售飲品依與人體滲透壓的高低差分為低滲透壓、等滲透壓和高滲透壓飲料:
✅ 運動飲料:能量與電解質的全面補充
設計為等滲或略高滲(約 280~360 mOsm/kg),含有適量糖分與電解質,有助於運動後迅速恢復體液平衡與能量。
高滲透壓運動飲料,常見如舒跑、寶礦力水得等,補充能量效果好,適合高強度運動後的能量補充,但若糖分過高,滲透壓會升高,可能減緩水分吸收速度,甚至導致腸胃不適或輕微腹瀉。
等滲透壓運動飲料,如fin,濃度與人體滲透壓接近,有助於同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適合一般中強度運動使用。
✅ 電解質水:清爽低負擔的日常補水利器
屬於低滲或近等滲溶液(約 150~270 mOsm/kg),無糖或低糖、成分單純,水分吸收速度快、腸胃負擔低,適合快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但不一定能快速補充能量,適合日常輕度活動後補水或控制糖分及熱量族群。
| 成分/特性 | 運動飲料 | 電解質水 |
| 補充能量 | ✅ | ❌ |
| 電解質含量 | ✅ 多 | ✅ 適中 |
| 熱量/糖分負擔 | ❌ 較高 | ✅ 低 |
| 吸收速度 | 中等(受糖分影響) | ✅ 較快 |
| 適用時機 | 中高強度運動、長時間(>1小時)大量流汗 | 輕度運動、控制熱量/糖分需求者 |
四、誰才是「補水王」?視需求而定
沒有絕對的贏家,重點是看需求選擇:
- 運動飲料:持續運動 1小時以上、曝曬高溫下勞動、體力消耗大時
- 電解質水:平日活動量小、輕度運動後、想減重或控糖者
五、腹瀉時怎麼喝才對?
腹瀉會快速流失水分與電解質,這時不建議喝市售運動飲料,因為糖分及滲透壓較高,可能刺激腸胃,加重腹瀉。自行稀釋雖可降低糖分,但也可能讓電解質不足。
最佳選擇:專用口服電解質液(ORS),它的配方經過專業設計,含:
- 鈉、鉀等電解質
- 少量葡萄糖,幫助吸收
- 有些還添加鋅或麩醯胺酸促進腸道修復
而且通常不需稀釋,兒童也有專屬配方,適合腹瀉/嘔吐、中暑、發燒大量流汗補水時使用。購買前可向藥師或醫師諮詢。
六、結論:補水要看情況,喝對才有效!
| 狀況 | 建議選擇 |
| 劇烈運動、大量流汗 | 運動飲料 |
| 日常補水、輕度流汗 | 電解質水 |
| 減重或糖尿病者 | 電解質水 |
| 腹瀉、嘔吐、中暑、發燒大量流汗 | 專用口服電解質液 |
總之,補水不是盲目多喝,而是依情況選對飲品,才能成為自己真正的「補水王」。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sports-drink-vs-electrolyte-water-hydration-king/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