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內科醫師
內科醫師
潘天健
現代壓力源頭:如何在高壓社會中保持心理健康?
無摘要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代裡,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要達到真正的健康,我們必須關注到生活中的三大面向:調適壓力、照顧睡眠和注重運動。這三個元素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是確保身心健康的關鍵。

 

壓力與健康的神秘關係:你是否已成為壓力的奴隸?

在我們的生活中,壓力似乎成為了一種無所不在的存在。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壓力,不論是來自於工作還是生活,而這些壓力往往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狀態。那麼,壓力與健康之間到底有什麼神秘的關係呢?

 

壓力可以促使我們釋放出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些荷爾蒙使我們能夠迅速反應,應對生活中的挑戰。然而,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這些壓力荷爾蒙的過量分泌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如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其他身心疾病。

 

因此,我們需要學會正確地處理壓力。舉例來說,我們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來舒緩壓力,運動不僅可以增強我們的身體健康,也能夠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同時,學習深呼吸、瑜伽或冥想等放鬆技巧,也是一種有效的壓力管理方法。

 

我們必須明白,壓力本身並不是壞事,它可以激勵我們克服困難,但當壓力變得無法控制,並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威脅時,我們就需要學會正確地處理它。因此,我們應該正視壓力,並學會有效地處理壓力,讓壓力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成為我們的奴隸。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沉淪於壓力的陰影之中,而應該學會讓心靈得到恰當的釋放,享受健康與快樂的生活。

 

 

睡出健康與活力:提升睡眠質量的必學秘訣

在我們忙碌的生活中,睡眠似乎成為了被忽視的一部分。然而,良好的睡眠對我們的身心健康來說,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僅能夠提供身體必要的休息,更能為我們的心靈提供恢復和補充。但問題來了,我們如何提升睡眠質量呢?

 

首先,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至關重要。包括選擇一張適合自己的床鋪,保持寢室光線暗淡,以及減少噪音。這些都能夠提供我們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其次,維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也是改善睡眠質量的重要步驟。建議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和醒來,並避免日夜顛倒,這能幫助調整我們的生物鐘,使我們在睡眠時能更加深入地休息。

 

此外,飲食和運動習慣也會影響睡眠質量。適度的運動能夠幫助我們在晚上獲得更好的睡眠,同時也能夠舒緩壓力。而避免晚餐飲食過重以及咖啡因的攝取,也有助於提升睡眠質量。

 

最後,學習放鬆的技巧,如深呼吸、瑜伽或是冥想,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在入睡前釋放壓力,使身心都能夠進入一個安靜的狀態,進而獲得更好的睡眠。透過以上的建議,讓我們一同將睡眠質量提升,睡出健康與活力,為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的能量。

 

運動成為你的日常壓力解決方案

在這個高壓且充滿挑戰的社會中,如何維持健康的身心,已成為許多人關心的議題。其中,有一個簡單卻又強效的方案,那就是定期的運動。

 

運動的好處多不勝數,但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它對壓力的緩解作用。科學研究證實,運動可以促進身體釋放內啡肽,一種天然的止痛劑,它能帶給我們愉悅的感覺,有助於緩解壓力。此外,運動也能帶來更有活力的生活態度,讓你在面對壓力時,擁有更多的韌性與力量。

 

運動不僅能舒緩壓力,更能改善你的睡眠品質。運動可以讓身體產生疲勞感,進而引導你進入深度睡眠。在經過一天的辛勞後,透過適度運動,你將得到更充足的休息,讓精力得以充沛地迎接新的一天。

 

最後,適度運動對提升我們的整體健康也有無法忽視的效果。從增強心肺功能、強化免疫系統,到調節體重,甚至提升心理健康,運動的力量可說是無所不在。因此,讓運動成為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不僅可以讓你在壓力下更有韌性,更能改善你的睡眠,提升整體的身心健康。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以運動為自己的日常壓力解決方案,迎接更美好的生活吧!

 

結論

實踐這三大原則-調適壓力、照顧睡眠和注重運動,可以讓我們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建立一個穩定的身心基礎。我們可以更有力量面對生活的挑戰,並享受一個更豐富、更健康的生活。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抗衰老保養、減重、醫美、更年期障礙、自律神經失調、青少年成長、過敏族群諮詢
經歷
沁安整合醫學診所院長、潘天健整合醫學診所院長、聖維娜斯專業減重診所院長、大里仁愛醫院中醫部主任、中山附醫中西整合醫療科主治醫師、署立台中醫院內科部總醫師、奇美醫學中心內科部住院醫師
你的時間是寶貴的,應該由你自己決定如何運用。如果別人習慣性地找你幫忙、聊天、閒聊打發時間,但你自己的事情還沒完成,那你應該設定明確的界線,拖延其實是心理與習慣的綜合體,拖延不是單純的懶惰,而是心理因素、時間錯覺與外界干擾交織而成的結果。

我是營養師達哥,今天我們來聊一個讓很多人都頭痛的問題——拖延症。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 想著要開始運動,但一直等「明天」
  • 事情明明不難,卻總要到最後一刻才驚慌失措地趕工
  • 計畫了一大堆事情,結果真正執行的少之又少

以前我們總以為拖延是因為懶惰、缺乏紀律,但其實,拖延並不只是偶發的問題,而是一種長期養成的習慣

這篇文章,我將結合過往的經驗與拖延心理學一書中的論訴,解析拖延的3大核心原因,並提供最有效的改善方法,幫助你提高效率、改變拖延習慣!

拖延的 3 大核心原因

  1. 心理因素:恐懼與焦慮,讓你不敢開始

很多人之所以拖延,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害怕開始」。這種恐懼往往來自於內心的壓力和焦慮,而這些情緒會讓你不自覺地選擇逃避。最常見的心理因素包括:

  • 害怕失敗:擔心結果不好,覺得「做了也沒用」,乾脆不做,至少還能維持「如果我有做,應該會不錯」的幻想。
  • 完美主義:訂了過高的標準,覺得「這麼重要的事情,我要等狀態最好、準備最完整的時候再來做」,結果就一直等下去。
  • 自我懷疑:害怕自己能力不足,覺得「我做得不夠好,會被別人笑」,所以乾脆拖著不做,來避免面對自己的不安。

📌 拖延其實是在保護你,讓你不用面對焦慮的情緒。但問題是,這只會讓焦慮變本加厲。

🟢 改善方法:小步驟行動法

既然害怕開始,那就「縮小範圍」,讓第一步變得簡單到你無法拒絕。行動起來比完美更重要,只要開始做,後續的動力自然會跟上。例如:

運動習慣:不要想著「每天運動 1 小時」,先做 5 分鐘熱身,甚至只做一組深蹲都可以。

寫作報告:不要想著「一次寫完 3000 字」,先寫 300 字,甚至先隨便打幾個大標題。

學新技能:不要想著「學會一門新技能」,先看 5 分鐘的教學影片,或先準備學習工具。

重點不是做多少,而是開始做。 就像推動一輛靜止的車,一開始最難,但只要動起來,後面就好推了! 🚀

  1. 時間錯覺:主觀與客觀時間的偏差

拖延者常常活在「主觀時間」裡,他們對時間的感知與實際鐘錶時間存在嚴重偏差。這就是為什麼你覺得「等一下再做」,結果一抬頭已經過了 3 小時,或者認為某件事「10 分鐘就能搞定」,最後卻發現花了半小時還沒做完。

常見的時間錯覺包括:

  • 「等一下再做」 → 這個「等一下」可能從 5 分鐘拖到 5 小時,最後變成「明天再做」。
  • 「這件事應該很快就能完成」 → 低估事情的實際所需時間,導致總是壓線交差,甚至趕不上截止期限。
  • 「還有很多時間,不急」 → 結果轉眼發現期限到了,不得不熬夜硬趕,壓力爆表。

📌 這些錯覺讓你誤判時間,導致拖延變成日常習慣,而你還毫無察覺。

🟢 改善方法:倒數計時法 + 未計畫時間管理法

1️⃣ 倒數計時法5-4-3-2-1 立即行動

當你準備拖延時,對自己倒數 5、4、3、2、1,然後立刻開始行動。這是一種「心理啟動技巧」,可以打破拖延的慣性,直接行動,不讓大腦有時間思考「要不要現在做」。

💡 為什麼有效?

  • 倒數計時可以干擾你的猶豫模式,讓你直接從「猶豫不決」切換到「立即行動」。
  • 這類技術經過神經科學研究驗證,能夠短時間內強制啟動行為模式,避免拖延讓你陷入惡性循環。

2️⃣ 未計畫時間管理法找到你的「真正可用時間」

很多人拖延,不是因為事情多,而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有很多時間」,但實際上時間早就被瑣事吃光了。因此,你可以這樣操作:

🔍 步驟 1:先盤點一天內「確定會發生的事情」

把你的工作、會議、吃飯、睡覺等「已經確定會佔用時間」的活動填入行程表

🔍 步驟 2:找到你的「未計畫時間」

看看你的時間表裡,還剩下哪些「沒有被安排的時間」。這些才是你真正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

🔍 步驟 3:把重要事情填入這些「未計畫時間」

例如,你想每天運動 30 分鐘,但如果你沒有刻意安排時間,那就很容易被滑手機、追劇、打遊戲取代。因此,你需要把這 30 分鐘明確劃入你的行程表裡,這樣才有機會真的執行

💡 這種方法的好處是,你不會再「以為自己有很多時間」,而是真正看清楚自己一天到底有多少空閒時間,避免拖延造成的錯估。

  1. 外界干擾:時間被無意識地消耗

拖延有時候不是因為我們不想做,而是因為「時間悄悄流失」,等到我們回過神來,發現時間已經不夠用了。

📌 常見的時間消耗陷阱

  • 滑個手機放鬆一下,結果 1 小時過去了,IG、短影片、社群媒體讓你沉迷,無形中奪走了你的時間。
  • 答應幫別人處理事情,結果自己的事沒做完,你可能想做個好人,但卻因此耽誤了自己。
  • 花太多時間在「低價值」的社交活動上,例如無意義的聚會、聊天,結果讓自己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

🟢 改善方法:學會拒絕,找回你的時間主導權

時間可以分成兩種:

用在自己身上的時間 → 能幫助你進步、提升效率的時間。

被別人占用的時間 → 被無意識地消耗,讓你拖延的時間。

📌 你的時間真的都用在自己身上了嗎?

有些人天生樂於助人,當朋友、同事、家人請求幫忙時,很難說「不」,甚至覺得拒絕別人是一件很沒禮貌的事。結果呢?

  • 自己的工作被耽誤,重要的事只能硬擠時間來做。
  • 該完成的目標一拖再拖,最後變成臨時抱佛腳。
  • 生活時間變得一團亂,焦慮感與壓力越來越大。

📌 請記住:「拒絕不等於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時間經常被無謂的事情佔據,試試以下方法:

1. 設定界線:不要讓別人隨意打亂你的時間

你的時間是寶貴的,應該由你自己決定如何運用。如果別人習慣性地找你幫忙、聊天、閒聊打發時間,但你自己的事情還沒完成,那你應該設定明確的界線,例如:

💡 「我現在有重要的事在處理,我晚點再回你。」

💡 「這件事我沒辦法幫忙,但你可以找誰看看。」

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讓你保留時間,也能讓別人學會尊重你的時間安排。

2. 學會說 NO:先解決自己的事,再考慮幫別人

許多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導致時間被大量占用。事實上,學會適時地說「」,才能確保自己該做的事有足夠的時間完成。

  • 錯誤示範:「好吧,我先幫你處理,自己的事情等一下再做。」(結果你的事永遠等不到時間做)
  • 正確示範:「我現在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完成,等我忙完再看看。」(讓自己有優先處理的權利)

拒絕是一種選擇,而不是對別人的冒犯。 你要對自己的時間負責,而不是讓別人的需求無限制地佔據你的生活。

3. 優先順序法則:先做「重要且緊急的事」,其他的延後處理

當你學會拒絕後,接下來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讓事情更有效率地完成。這時候,你可以用「四象限法則」來做決策:

📌 時間管理四象限

重要且緊急(馬上處理):即將到期的報告、重要會議準備

重要但不緊急(優先安排):運動、學習、計畫未來目標

不重要但緊急(學會拒絕或委派):無意義的社交活動、突發但無關緊要的請求

不重要且不緊急(減少甚至放棄):滑手機、追劇、長時間閒聊

🚀 當你把時間花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上,長遠來看,你的拖延問題會大幅減少!

結論:拖延其實是心理與習慣的綜合體

拖延不是單純的懶惰,而是心理因素、時間錯覺與外界干擾交織而成的結果。

想要真正改善拖延,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

害怕開始?→ 小步驟行動法(從小任務開始,降低心理壓力)

時間錯覺?→ 倒數計時法 + 未計畫時間管理法(掌握時間的真實感)

外界干擾?→ 學會拒絕(保留時間給真正重要的事)

當你開始有意識地改變這些習慣,拖延自然會慢慢減少,你的生活和工作效率也會明顯提升。

 

📩 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每週與你分享我的生活觀察與紀錄!

https://tradewind.kit.com/353b7fe16f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beat-procrastina…-nutrition-guide/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減重諮詢、兩性關係、個人成長、付費讀書會、付費訂閱制電子報
現職
現任: 醫院營養師 經歷: 長照營養師 體重管理師
標籤:預防醫學
Picture of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陳莉婷
對於那些不符合你價值觀和需求的人,勇敢地說“不”。這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關係上適時的停損,不只能避免自己跌入有毒的關係深淵,更是訓練自己將自身有限的能量精準分配給真正所愛之人,是有限生命、有限時間、有限空間、有限資源下的大智慧。愛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們因愛情而滋潤,也因愛情而成長,但前提是我們得找到那個真正值得信賴且珍惜的人。畢竟,沒有健康的關係,將反向養出生病的心靈!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在愛情的旅程中,避開渣男/渣女,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沒有原因,就是忽然不愛了?」、「現在這樣不好嗎?你又怎麼了…」,你也遇過這樣的渣男/渣女嗎?或是,你從朋友口中的抱怨已對渣男/渣女行徑完全掌握而感到無比厭煩呢?「甘蔗男、芒果男、綠茶女、咖啡女…」,你都聽過並了解嗎?從當今社會層出不窮且分類越加細緻的渣男/渣女圖鑑,不難得知情感「渣」學儼然已成為愛情的必修學分,更道出多少男男女女曾遇人不淑而受傷的慘痛經歷與殘酷現實。

這些情感上的創傷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還可能讓我們對愛情失去信心。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些情感雷區呢?以下是幾個實用的建議:

1.、提升自我價值感:

自信且自愛的人更能吸引真誠且尊重你的人。要切記,無論單身與否,你都是獨一無二且完整的,愛情並非是彌補自身不足的必須,但卻是能豐富自己且更加成長的催化劑。當你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和自信心時,便不會輕易被外在的甜言蜜語所迷惑。

 

2.、認清早期警訊:

在一段關係的初期,保持清醒並觀察對方的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對方總是忽冷忽熱、不尊重你的個人界限、或者頻繁撒謊,這些都可能是他/她不可靠的訊號,早日看破,就能早日自不必要的愛情苦海中脫險。

 

3、設定清晰的界限:

了解自己的底線和需求,並在關係中明確表達出來。明確地劃定界線,除了能確保自己在關係中不必藉由隱藏或犧牲自我來討好對方,也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需求進而摸索有效的溝通與相處方式。如果對方無法尊重你的界限,那麼這段關係可能並不適合你。

 

4.、依賴信任的朋友和家人:

有時候,我們自己可能會因為情感上的迷霧而看不清事實。此時,朋友和家人的意見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因為他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將更容易發現問題。親友,作為很可能是最愛並了解自己的群體,你不見得要完全採納他們的建議,但他們滿滿的愛與支持,將成為自己面對情感雷區的最佳後盾。

 

5、保持獨立性:

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情感上,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可以讓你在關係中不至於失去自我。當你擁有自己的生活圈和興趣愛好時,不僅能適時地從關係中抽離以便冷靜思考現狀,更能透過社交與興趣獲得正向能量來更好地面對感情上的挑戰。

 

6、學會拒絕:

對於那些不符合你價值觀和需求的人,勇敢地說“不”。這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表現。關係上適時的停損,不只能避免自己跌入有毒的關係深淵,更是訓練自己將自身有限的能量精準分配給真正所愛之人,是有限生命、有限時間、有限空間、有限資源下的大智慧。

愛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們因愛情而滋潤,也因愛情而成長,但前提是我們得找到那個真正值得信賴且珍惜的人。畢竟,沒有健康的關係,將反向養出生病的心靈!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在愛情的旅程中,避開渣男/渣女,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避開渣男渣女的戀愛指南

項目 內容
1. 提升自我價值感 自信且自愛的人更能吸引真誠且尊重你的人。記住,愛情不是彌補自身不足的必須,而是幫助自己成長的催化劑。當你對自己有清晰認識,就不會輕易被甜言蜜語迷惑。
2. 認清早期警訊 在關係初期觀察對方的行為:若對方忽冷忽熱、不尊重界限、經常撒謊,這些都是不可靠的訊號,應盡早識破並遠離。
3. 設定清晰的界限 了解自己的底線,並在關係中清楚表達。劃定界限能避免自己為了取悅對方而失去自我,也能促進雙方的健康溝通。
4. 依賴信任的朋友和家人 當自己因情感影響判斷時,親友的意見可作為參考。他們以旁觀者角度提供洞見,並以愛與支持成為你的情感後盾。
5. 保持獨立性 無論是經濟還是情感,都應保有獨立性。擁有自己的生活圈與興趣愛好,能讓你適時抽離關係,冷靜思考並獲得正向能量。
6. 學會拒絕 對不符合價值觀與需求的人勇敢說“不”。這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負責。適時的停損能避免掉入有毒關係,將時間與精力留給值得的人。

愛情應該是滋養我們的力量,而非讓我們受傷的枷鎖。透過這些方法,願你能在感情路上避開渣男渣女,找到真正值得信賴與珍惜的伴侶!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avoid-players-guide/

Author picture
陳莉婷
諮商心理師
專長:●專長項目: 【情緒與壓力調適】【自我探索與個人成長】【悲傷失落輔導與自我療癒】【兒童及青少年諮商】
現職
●現任:【童伴心理治療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同伴心理諮商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同在心理諮商所 合作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