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中醫強調五行理論,認為身體健康與五行之間的平衡息息相關。平常身體發冷或發熱,可以理解為五行之間的失衡,需要通過適當的飲食調理或補品來調和體內的陰陽平衡。過將中庸之道的理念與養生相結合,用玩俄羅斯方塊的比喻方式,希望藉此讓大家了解中醫預防醫學的核心理念,即通過調和身體的陰陽平衡,保持身心靈的和諧與平衡,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所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堯傳位給舜的道統心法,也是治理萬民的統馭學,我們人體的每個細胞就像是人民,大腦就像是君王,人民是很難安撫的,道統是很微妙的,唯一能持守的法門,就是信守著中庸之道。就像是玩俄羅斯方塊一樣,多的地方要把他消掉、少的缺口要把他補起來,要不然方塊逐漸累積起來,一旦到頂了就會遊戲結束,在削減方塊中看見身心靈的平衡對健康的重要性。

 

身體平衡如同五行調和

中醫強調五行理論,認為身體健康與五行之間的平衡息息相關。平常身體發冷或發熱,可以理解為五行之間的失衡,需要通過適當的飲食調理或補品來調和體內的陰陽平衡。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在中醫理論中,情緒與環境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巨大。工作壓力過大或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傷及內臟,因此需要給予自己喘息的空間,可以理解為中醫強調的適度放鬆與調息。

 

家庭與人際關係的平衡

中醫認為情緒與人際關係對身體健康有重要影響,家庭和諧、人際關係良好對於身心健康至關重要。所以親情、愛情、友情的兼顧,就像蹺蹺板平衡的兩端,這可以理解為中醫強調人際和諧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過將中庸之道的理念與養生相結合,用玩俄羅斯方塊的比喻方式,希望藉此讓大家了解中醫預防醫學的核心理念,即通過調和身體的陰陽平衡,保持身心靈的和諧與平衡,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胃食道逆流是什麼原因?一文看懂胃食道逆流病因及治療方式
胃食道逆流的主要成因是胃酸的逆流,這個過程受胃食道瓣膜(下食道括約肌,LES)的控制。如果LES失去彈性或收縮功能不佳,胃酸便容易進入食道,造成不適。該病症在西方國家更為普遍,但隨著現代飲食習慣的改變,亞洲地區的發病率也在增加。

胃食道逆流(GERD)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當胃中的酸性內容物經過胃食道瓣膜,反流回食道,會引起灼熱感、反酸和不適。這是一個慢性的問題,若不妥善管理,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食道炎、巴瑞特食道和食道癌。這些症狀有時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讓他們無法正常進食、睡眠,甚至出現情緒壓力。

什麼是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什麼原因?一文看懂胃食道逆流病因、治療及中醫調理
胃食道逆流是什麼原因?一文看懂胃食道逆流病因、治療及中醫調理

 

胃食道逆流的主要成因是胃酸的逆流,這個過程受胃食道瓣膜(下食道括約肌,LES)的控制。如果LES失去彈性或收縮功能不佳,胃酸便容易進入食道,造成不適。該病症在西方國家更為普遍,但隨著現代飲食習慣的改變,亞洲地區的發病率也在增加。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

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以下是最常見的因素:

a. 胃酸分泌過多

胃酸過多是胃食道逆流的直接成因。當我們進食後,胃內會分泌酸來幫助消化。如果分泌過多的胃酸,或者胃中的酸性內容物不易排出,便容易造成逆流現象。許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柑橘類水果,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

b. 胃食道瓣膜功能異常

下食道括約肌的鬆弛會使胃酸逆流至食道。這可能是由於老化、肥胖、懷孕等因素導致瓣膜無法正常閉合,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c. 不良生活習慣

許多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胃食道逆流的誘因,例如:

  • 長期吸菸會削弱LES的功能。
  • 過量飲酒會刺激胃酸分泌。
  •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鎮靜劑或抗焦慮藥,會影響食道括約肌的張力。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了解症狀可以幫助及早發現和治療胃食道逆流。以下是胃食道逆流最常見的症狀:

a. 胸口灼熱感

這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通常在進食後出現。患者會在胸骨後方感到一股灼熱感,甚至在進行彎腰或躺下等動作時加重。

b. 反酸和胃痛

患者可能會感到酸液從胃裡反上喉嚨,這不僅令人不適,還會引起胃痛和噁心,甚至食慾不振。這類反酸的情況多數發生在晚餐後或躺下時。

c. 喉嚨不適

胃酸反流到食道上端,會刺激喉嚨黏膜,引起喉嚨疼痛、聲音沙啞和慢性咳嗽,甚至有些人會誤以為自己患上喉嚨炎或氣喘。

常見誘發胃食道逆流的食物與飲品

了解哪些食物會加重胃食道逆流有助於改善症狀,以下為常見的引發食物:

a. 高酸食物

例如番茄、柑橘類水果、葡萄等,這些食物酸性強,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反流。

b. 高脂食物

油炸食品、紅肉、奶酪等富含脂肪的食物,會延長胃內食物消化的時間,使胃內壓力增加,進而引起反流。

c. 含咖啡因飲料

咖啡、茶、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會刺激胃酸分泌,並鬆弛LES的肌肉,容易引起胃酸逆流的現象。

胃食道逆流的危險因素

除了飲食外,其他一些因素也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 年齡增加:隨著年齡增長,LES的功能減弱。
  • 體重超標:肥胖會增加腹內壓,導致胃酸逆流。
  • 懷孕:荷爾蒙改變和腹部壓力增加會使胃食道逆流更常見。

胃食道逆流的診斷方法

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患有胃食道逆流,專業的診斷可以幫助確定並評估嚴重程度。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診斷方法:

a. 內視鏡檢查

內視鏡是診斷胃食道逆流的標準方法。醫師會將一根帶有攝影機的小管放入食道和胃部,以觀察食道黏膜是否發炎或受損。內視鏡檢查可以有效發現食道發炎或潰瘍,並進一步排除其他可能的消化系統疾病。

b. 胃酸測試

24小時的pH監測測試是一種量化胃酸反流的檢查方式。此測試通常在食道內放置一個小型探測器,記錄酸性物質在食道內停留的時間與頻率,有助於確認胃食道逆流的嚴重程度。

c. 咽喉內視鏡

有些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會出現喉嚨不適的症狀,如聲音沙啞和慢性咳嗽。針對這類患者,耳鼻喉科醫師可透過咽喉內視鏡來檢查食道和喉嚨,確保症狀是由胃食道逆流引起的。

如何預防胃食道逆流?

預防胃食道逆流需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著手。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 規律進餐:避免暴飲暴食,並盡量少吃油炸、辛辣及高脂食物。
  • 減少壓力:壓力會刺激胃酸分泌,進而加劇胃食道逆流,因此保持心情平和、放鬆很重要。
  • 避免進食後馬上躺下:吃完飯後最好至少等兩小時再平躺或入睡,這樣可以減少胃酸反流的機會。
  • 戒菸戒酒:菸酒不僅刺激胃酸分泌,還會削弱LES的功能,進而加重反流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生活調整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改變,可以大大減少胃食道逆流的發作頻率。以下是幾項有效的生活調整建議:

a. 改善飲食習慣

飲食對於胃食道逆流有很大的影響。建議減少攝取刺激性或酸性食物,例如番茄、柑橘、咖啡等。此外,分次少量進食有助於減少胃酸分泌,降低逆流發生的可能性。

b. 控制體重

肥胖會增加腹內壓,進而加劇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保持適當的體重可以減少對胃的壓力,降低胃酸反流的機率。

c. 改變睡姿

建議將床頭墊高約15-20厘米,讓身體保持傾斜的姿勢睡眠,這樣可以利用重力減少胃酸逆流的情況。此外,睡在左側可以降低胃酸逆流的發生頻率。

常見的胃食道逆流治療方式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方式多種多樣,通常會根據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來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治療方法:

a.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通常是胃食道逆流的首選。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醫師可能會開立不同類型的藥物,例如制酸劑、H2受體拮抗劑以及質子幫浦抑制劑(PPI),以減少胃酸的分泌或中和胃酸,從而減少反流的發生頻率。

b. 手術治療

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需要長期依賴藥物的患者,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例如胃繞道手術或胃食道抗反流手術(Nissen手術),藉此增加LES的張力並阻止胃酸逆流。

藥物治療的選擇

胃食道逆流的藥物治療方式多樣,以下為幾種主要的藥物類型及其作用:

a. 制酸劑

制酸劑通常用於緩解短暫的灼熱感及反酸症狀,通過中和胃酸來迅速緩解不適。常見的制酸劑包括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等,通常作為即時緩解的藥物。

b. H2受體拮抗劑

H2受體拮抗劑可以減少胃酸的分泌,常用於中度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此類藥物適合長期使用,並且相對副作用較少。

c. 質子幫浦抑制劑(PPI)

PPI是一種強效的抑酸藥物,適用於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患者。PPI藥物能有效減少胃酸的生成,達到長時間緩解症狀的效果。

天然療法與胃食道逆流

一些天然療法也被證實對緩解胃食道逆流有幫助,但效果可能因人而異。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天然療法:

a. 薑茶

薑有抗發炎的效果,可以幫助舒緩胃部不適。每天飲用少量的薑茶,有助於減少反流症狀,尤其適合在餐後飲用。

b. 芝麻油

芝麻油對於修復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每天攝取一茶匙的芝麻油,有助於減少胃酸對食道的刺激,並提升LES的功能。

飲食注意事項:避免加重胃食道逆流的食物

避免加重胃食道逆流的食物可以有效減少發作頻率,以下是幾種需要特別留意的食物:

  • 巧克力:含有咖啡因和可可豆,會刺激胃酸分泌。
  • 酒精:酒精不僅會刺激胃酸分泌,還會使LES鬆弛,增加反流風險。
  • 辣椒和辛辣食物:辛辣食物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加重反流症狀。

孕婦與胃食道逆流

孕婦因荷爾蒙變化和胎兒增長造成的腹壓增加,更容易罹患胃食道逆流。建議孕婦可以透過少量多餐、避免進食後立即躺下等方式減少胃酸逆流的發生。此外,若需要服用藥物緩解症狀,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以確保胎兒和母親的健康。

兒童與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並非僅限於成年人,兒童也可能受到影響。嬰兒經常溢奶、咳嗽或哭鬧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徵兆。年幼的孩子則可能會出現反酸、噁心、食欲不振等症狀。對於輕微的情況,可以從飲食和生活習慣上進行改善,而對於嚴重的患者則可能需要藥物治療或更深入的醫療評估。

胃食道逆流的長期影響及併發症

長期未治療的胃食道逆流可能會引發多種併發症,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併發症:

  • 食道炎:胃酸持續刺激會引起食道黏膜發炎,進而引發疼痛及出血。
  • 巴瑞特食道:此為一種食道黏膜病變,長期下來可能增加食道癌的風險。
  • 食道潰瘍:反流的胃酸會造成食道壁的破損,形成潰瘍並引起劇烈

胃食道逆流的中醫觀點

在中醫理論中,胃食道逆流主要是由於「脾胃失調」、「胃火上逆」或「肝氣鬱結」所引起的。中醫建議透過飲食調理來舒緩胃食道逆流症狀,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建議食材與食療方法:

1. 蘆根湯

蘆根具有清熱、止渴的功效,對於緩解胃火過盛引起的胃食道逆流非常有效。蘆根湯可以清熱、降逆,適合胃中有熱、口乾口苦的患者。

  • 做法:取適量蘆根,加水煮沸20分鐘後飲用,可搭配甘草增強效果。
  • 功效:降胃火、緩解反酸。

2. 粳米粥

粳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是中醫中較常用的養胃食材。粳米粥有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中的胃部不適,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患者。

  • 做法:粳米與適量水煮至濃稠,可加入少量薏苡仁增加健脾功效。
  • 功效:健脾養胃、保護胃黏膜。

3. 甘蔗汁

甘蔗汁性平味甘,能清熱生津,有助於舒緩因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與反酸。適合胃熱型胃食道逆流患者。

  • 飲用方法:榨取新鮮甘蔗汁,少量飲用即可。
  • 功效:清胃熱、緩解胃部灼熱感。

4. 蓮藕湯

蓮藕具有清熱潤肺、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胃部不適、反酸。適合胃陰不足、口乾舌燥的患者。

  • 做法:蓮藕切片煮湯,加入少量紅棗或蓮子可以增添滋陰效果。
  • 功效:養胃陰、清胃熱。

5. 白蘿蔔湯

白蘿蔔性涼,具有消食化痰、順氣的作用,能幫助消化、減少胃脹氣。適合因飲食積滯引發的胃食道逆流。

  • 做法:將白蘿蔔切片煮湯,可加些枸杞提升清爽口感。
  • 功效:消食順氣、緩解脹氣。

以下整理胃食道逆流的相關參考網站:

  •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 The Gastroenter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
    提供消化系統疾病的詳細資訊,包括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成因及治療方式。
    https://www.gest.org.tw/
  • 台灣家庭醫學會
    包含家庭健康管理和胃食道逆流的介紹,並提供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
    https://www.tafm.org.tw/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臺大醫院網站上有關於胃食道逆流的專業醫療資訊和治療建議。
    https://www.ntuh.gov.tw/
  • 健康遠見
    涵蓋胃食道逆流的健康知識、飲食建議及預防方式。
    https://health.gvm.com.tw/
  • 醫學新知雜誌
    針對胃食道逆流提供最新研究資訊和治療指南,適合想深入了解的讀者。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這是一個全球知名的醫學研究網站,提供胃食道逆流相關的研究報告和臨床指南。
    https://www.nih.gov/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膠原蛋白在改善關節健康上具有重要作用,科學研究證實,規律補充膠原蛋白能有效減輕關節疼痛,並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此外,搭配維生素C、葡萄糖胺等營養素可以增強膠原蛋白的效果,進一步改善關節靈活性​。膠原蛋白的補充應保持2.5至10克的劑量,並需要4至12週才能顯現效果,但應注意避免過量以免引發消化不適​。除了補充膠原蛋白,低衝擊運動和健康飲食也是關鍵,這樣可以達到關節健康的平衡與長期保護​。《黃帝內經》強調「陰陽平衡」的重要性,膠原蛋白的補充正是實現這一平衡的步驟之一,幫助身體恢復活力與健康。

引言:情感共鳴與生活痛點

你還記得上次無法輕鬆站起來的感覺嗎?那種從關節深處傳來的疼痛是否讓你感到無力?這種疼痛並不是你的專屬困擾,全球數百萬人正在與類似的問題抗爭,尤其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況更為普遍。《本草綱目》記載:「筋骨者,身之本也。」當膠原蛋白的流失削弱了筋骨,我們的身體就像失去了支撐,行動變得困難。然而,科學已經證明,適當補充膠原蛋白可以有效幫助減輕這些疼痛,修復受損的關節​(SpringerLink)​(MDPI)

 

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利用科學方法,透過膠原蛋白來修復關節,讓你不再被疼痛所困擾,重新找回生活的自由和活力。

 

 

膠原蛋白對關節疼痛的預防作用

你是否曾經感受到關節活動的不適?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的流失使得關節逐漸失去靈活性。膠原蛋白作為關節軟骨的核心構成,就像是橋梁的支柱,支撐著關節結構並減少磨損。因此,膠原蛋白不足往往會導致關節疼痛和僵硬。正如《黃帝內經》所言:「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這句話提醒我們,維持關節健康需要補充精氣,而膠原蛋白正是幫助修復關節的重要補充劑。

 

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多項研究表明,補充膠原蛋白能顯著改善骨關節炎(OA)患者的症狀,特別是減輕疼痛和僵硬​(SpringerLink)​(MDPI)。膠原蛋白能促進關節軟骨的再生與修復,就如同為關節提供了修補材料,幫助重建受損的結構。口服水解膠原蛋白還能被體內有效吸收,並積累在關節軟骨中,直接參與關節修復​(MTPrehabJournal)。

 

然而,過量補充膠原蛋白可能會引發消化不適,因此,選擇適量的膠原蛋白補充劑,並與其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檸檬等)搭配使用,能幫助增強膠原蛋白的吸收與效果。這樣的綜合方式能更有效地延緩關節退化,達到預防和修復的雙重功效。

 

 

膠原蛋白與其他營養素的協同作用

膠原蛋白雖然對於改善關節疼痛有顯著效果,但當它與其他營養素相結合時,這種效果會進一步增強。就像是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膠原蛋白與維生素C的搭配能加速膠原的合成。維生素C不僅是強效抗氧化劑,還能促進膠原蛋白在體內的穩定性和吸收。這就像一座建築中的鋼筋,為膠原蛋白的架構提供更多支持,從而幫助關節軟骨的再生。《本草綱目》中提到:「橘皮氣味辛溫,利氣消食,助脾胃。」這種富含維生素C的食材,不僅能幫助消化,還能與膠原蛋白相輔相成,增強其功效。

 

研究表明,當膠原蛋白與維生素C同時攝取時,對關節健康的保護作用更加顯著。維生素C能夠參與膠原的合成過程,促進軟骨組織的修復與保護​(MDPI)。此外,葡萄糖胺也是保護關節的重要營養素,它能減少關節磨損並促進關節液的分泌,進一步減少疼痛感​(MTPrehabJournal)。

 

不過,過量補充這些營養素可能會引發副作用,例如過多的維生素C可能導致腸胃不適,因此,適量攝取並與膠原蛋白搭配,是維持關節健康的最佳方式。將這些營養素融入日常飲食中,如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搭配膠原蛋白補充劑,能有效幫助身體保持關節健康,減少不必要的疼痛和磨損。

 

 

膠原蛋白如何促進關節修復

科學研究證明,膠原蛋白對關節的修復作用是實實在在的。它不僅是關節軟骨的主要成分,還能有效減輕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一項系統性回顧發現,補充水解膠原蛋白能顯著減少骨關節炎(KOA)患者的症狀,特別是在減輕關節疼痛與改善活動能力方面​(SpringerLink)​(MDPI)。

 

膠原蛋白能夠進入體內,並通過血液循環積累在關節軟骨中,幫助修復受損的軟骨細胞​(MTPrehabJournal)。這些科學研究指出,水解膠原蛋白中的活性肽能夠有效促進軟骨細胞的再生,這與建築工人修補破損的牆體一樣,能夠重建已經磨損的關節結構。根據《中國藥典》的記載,膠原蛋白在滋養組織和促進細胞再生方面有著極佳的效果,這也支持了其在預防醫學中的重要性。

 

然而,雖然膠原蛋白在修復關節軟骨方面有其顯著作用,但它並非一蹴而就。研究顯示,膠原蛋白需要長期持續補充,通常需數週甚至數月才能顯現其效果​(SpringerLink)。因此,對於有關節問題的人來說,耐心和持之以恆地補充膠原蛋白是非常關鍵的。

 

 

膠原蛋白搭配運動與保健計劃

膠原蛋白補充固然能對關節健康帶來顯著效果,但若要真正最大化這種效果,搭配適當的運動和整體保健計劃至關重要。正如一座大樓需要良好的地基來支撐整體結構,膠原蛋白需要藉由運動來強化其對關節的保護作用。適當且正確的運動能促進關節液的分泌,減少摩擦,並保持關節靈活性,這與膠原蛋白的作用相輔相成。《黃帝內經》中提到:「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強調運動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根據科學研究,適當的低衝擊運動,如游泳、瑜伽和步行,不僅有助於減輕關節壓力,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吸收和利用​(MDPI)。這些運動能增加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從而減少對關節的直接負荷,進一步減少磨損和疼痛​(MTPrehabJournal)。同時,運動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將補充的膠原蛋白有效運輸到需要修復的關節部位。

 

然而,應避免過度運動,特別是高衝擊的活動,如跑步或舉重,這些運動可能對已經受損的關節造成進一步的壓力或產生不必要之運動傷害風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專業醫療指導下,制定客製且精準化的運動和保健計劃,這樣才能既享受膠原蛋白的益處,又避免運動過度帶來的負面影響。

 

結論:膠原蛋白與關節健康:平衡是關鍵

中醫的核心理念強調陰陽平衡與五行協調,這一觀點完美地體現了膠原蛋白在關節健康中的重要性。膠原蛋白如同陰的力量,為我們的關節提供所需的滋養與修復,而運動和日常保健則是陽,為身體注入活力。正如《黃帝內經》所云:「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只有當身體內外達到平衡時,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健康。

 

科學研究證明,膠原蛋白補充能顯著改善關節疼痛,但這只是整體健康的一部分。平衡的生活方式和持續的保健措施同樣重要。讓我們不僅依賴膠原蛋白的支持,更要通過規律的運動和合理的飲食來達到身心的平衡,實現真正的健康。

 

常見問題

問題 1:膠原蛋白應該每天補充多少才合適?

回覆:膠原蛋白的建議補充量通常為每天2.5至15克,取決於具體需求。如果是為了改善關節健康,建議攝取2.5至10克的水解膠原蛋白已被研究證實有效​(SpringerLink)。不過,長期使用前應諮詢醫師,確保劑量合適,並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攝取量。

 

問題 2:補充膠原蛋白多久會看到效果?

回覆:根據研究,膠原蛋白通常需要4到12週的時間才能在關節健康上看到明顯效果​(MDPI)。這段期間,應保持規律的補充,並搭配適當的運動和均衡飲食,才能達到最佳的結果。

 

問題 3:補充膠原蛋白會有副作用嗎?

回覆:大多數人服用膠原蛋白時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然而,過量攝取可能會引發消化不適,如腹脹、腹瀉或噁心​(MTPrehabJournal)。建議遵循產品包裝上的劑量指引,並避免過度補充。如果有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師。

 

問題 4:膠原蛋白與葡萄糖胺能一起補充嗎?

回覆:是的,膠原蛋白與葡萄糖胺可以一起補充,它們能夠相輔相成地保護關節健康。葡萄糖胺能夠幫助修復軟骨,膠原蛋白則可以促進關節內軟骨細胞的生長,兩者結合可提高效果​(MDPI)​(MTPrehabJournal)。但建議諮詢醫師以確保安全。

 

問題 5:除了補充膠原蛋白,我還可以做什麼來改善關節疼痛?

回覆:除了補充膠原蛋白,進行低衝擊運動(如游泳、瑜伽)以及保持健康體重都有助於減少關節壓力,促進關節健康。均衡飲食,特別是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能幫助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SpringerLink)​(MTPrehabJournal)。結合科學的生活方式,能讓關節疼痛的改善更為顯著。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