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7大羅布麻功效」:中醫秘訣助你強心安神
羅布麻是一種具有多種藥用價值的中藥材,對強心、安神、降血壓和抗氧化等方面都有顯著效果。羅布麻的生物鹼和黃酮類化合物能夠改善心肌供血、穩定情緒、擴張血管,並抵抗自由基對身體的侵害。羅布麻的使用方法多樣,可以泡茶、煮湯或製作藥膳,每日適量攝取能夠幫助維持健康。然而,過量使用可能會引起腹瀉、胃部不適或心跳過快,因此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適量使用。常見問題包括如何泡茶、與哪些食材搭配煮湯、對降血壓的幫助以及可能的副作用。正確使用羅布麻,不僅能夠提供全面的健康支持,還能成為日常保健的重要一環。

羅布麻的基本介紹與歷史

羅布麻,又稱野麻,是中藥材中的一種珍貴植物。它在中醫中具有悠久的使用歷史,常用來調理身體各種不適。羅布麻具有天然的草本特性,並且在古代被廣泛應用於強心安神。 羅布麻,這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但它在中醫領域可是大有來頭。古籍中記載,羅布麻具有強心安神的功效,常被用來治療心悸、失眠等症狀。羅布麻生長在環境極端的地區,能夠適應惡劣氣候,這也賦予了它堅韌的生命力和多樣的藥用價值。 羅布麻含有豐富的生物鹼和黃酮類化合物,這些成分不僅能夠幫助強健心臟,還能穩定情緒。然而,羅布麻並非完全無害。過量食用可能引起腹瀉等腸胃不適,因此在使用時應該適量。

 

回溯歷史,羅布麻在古代不僅用作藥材,還被製成繩索和布料。這種多功能的植物在那個時代堪稱生活中的好幫手。中醫師經常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症狀,適量配伍羅布麻來調理身體,達到理想的療效。現代研究也證實,羅布麻的藥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探討和應用。

 

 

羅布麻的強心作用

 

羅布麻具有顯著的強心效果,有助於維持心臟健康。其成分能夠改善心肌供血,增強心肌收縮力,對於心悸、心律不整等問題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強心是羅布麻的一大特點。古代醫書中早有記載,羅布麻能夠提升心臟功能,像是為心臟裝上了一層保護盾。其主要成分之一的生物鹼,能夠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增強心肌的收縮力,這對於心悸、心律不整等心臟問題有明顯的幫助。 然而,任何藥材都有其兩面性。過量服用羅布麻可能會導致心跳過快,甚至出現暈眩等不適反應。

 

因此,在使用羅布麻時,應該謹遵專業人士的指導,避免過度依賴或自行增加用量。 此外,現代研究發現,羅布麻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夠幫助血管擴張,降低血液流動阻力,進一步減輕心臟的負擔。這種雙重功效,使羅布麻成為強心安神的理想選擇。

 

 

羅布麻的安神作用

 

羅布麻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夠有效減少焦慮、緊張等情緒,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讓人精神更為穩定。特別適合現代人面對壓力時的調理。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焦慮與失眠已成為普遍的困擾。羅布麻因其獨特的安神效果,成為不少人舒緩壓力、改善睡眠的天然選擇。其成分中的生物鹼和黃酮類化合物,能夠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焦慮、減輕壓力,從而幫助改善睡眠質量。

 

在古代,中醫師常會將羅布麻與其他草藥搭配,用於治療心煩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這種傳統的用法至今仍被許多人採用,特別是在需要安神定志的場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羅布麻有助於安神,但其安眠效果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在初期使用時會感到略微嗜睡或精神不振,這是身體適應過程中的正常反應。若長期服用仍感到不適,應諮詢專業人士調整用量或使用方法。

 

 

羅布麻的降血壓效果

 

羅布麻具有天然的降血壓作用,可以幫助舒緩高血壓患者的症狀。它能夠擴張血管,降低血液的流動阻力,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 高血壓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而羅布麻正是一個天然的解決方案。其活性成分能夠擴張血管,減少血液流動阻力,從而有效降低血壓。這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福音。

 

古代文獻中記載,羅布麻經常被用來調理高血壓症狀,並且其效果顯著。現代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認為羅布麻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夠幫助控制血壓,並且副作用較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羅布麻雖然對降血壓有幫助,但並不適合作為唯一的治療手段。對於高血壓患者,應該在醫療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結合其他藥物和生活方式的調整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此外,過量食用羅布麻也可能導致血壓過低,從而引起頭暈、乏力等症狀,因此需要謹慎使用。

 

 

羅布麻的抗氧化功能

 

羅布麻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能夠抵抗自由基對身體的侵害。這些抗氧化物質不僅能夠延緩衰老,還有助於預防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 自由基對身體的損害猶如生鏽的鐵,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健康。而羅布麻中的抗氧化成分正如一層保護膜,能夠有效抵禦這些有害物質的侵襲。其主要抗氧化物質包括黃酮類和生物鹼,這些成分能夠清除體內多餘的自由基,從而保護細胞免受損害。

 

延緩衰老是許多人追求的目標,羅布麻在這方面也展現了顯著的效果。經常食用羅布麻,有助於維持皮膚的彈性和光澤,讓人看起來更加年輕有活力。此外,抗氧化功能還能夠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羅布麻的抗氧化效果雖然顯著,但並不適合所有人群。有些人可能對其成分過敏,導致皮膚瘙癢或胃部不適。在使用羅布麻進行保健時,應該根據自身體質選擇合適的劑量,並避免與其他抗氧化劑同時使用,以免產生相互作用。

 

 

羅布麻的消炎效果

 

羅布麻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能夠幫助減輕身體各部位的炎症反應。無論是外用還是內服,都能發揮出顯著的抗炎效果,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 炎症反應是身體對抗外來侵害的重要防線,但過度的炎症卻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羅布麻中的活性成分能夠有效抑制炎症反應,幫助身體恢復平衡。這對於患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在外用方面,羅布麻可以製成藥膏或藥水,直接應用於患處,緩解皮膚紅腫、瘙癢等不適症狀。而內服羅布麻則可以幫助減輕內部器官的炎症反應,特別是對於胃腸道和呼吸系統的炎症,效果尤為明顯。

 

然而,羅布麻的消炎作用雖然顯著,但在使用時仍需注意劑量和使用方法。過量使用可能會引起胃腸不適或過敏反應。因此,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使用,確保達到最佳的療效。

 

 

羅布麻的解毒功能

 

羅布麻還有解毒的功能,能夠幫助身體排除各種有害物質。這對於現代人面臨的環境污染、食物添加劑等問題,有著積極的調理效果。 在當今社會,環境污染和食物中的化學添加劑讓我們的身體不斷累積毒素,羅布麻的解毒功能正是針對這些問題的一個天然解決方案。其成分能夠促進肝臟的解毒功能,幫助身體更有效地排出毒素,維持內部環境的潔淨。

 

羅布麻可以通過泡茶或熬湯來食用,這不僅能夠發揮其解毒功效,還能夠滋補身體。在中醫配方中,羅布麻常被用於清熱解毒的湯藥中,特別是對於長期食用油膩食物或飲酒過量的人來說,羅布麻是一種極佳的調理藥材。

 

不過,解毒並不是羅布麻的唯一作用,並且其解毒效果也因人而異。某些人可能在服用初期會出現輕微的腹瀉,這是身體排毒的正常反應。但若長期服用後仍感到不適,應該考慮減少用量或停止使用,並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羅布麻的多種功效讓它成為日常保健中的重要選擇,但正因為其強大的作用,使用時更應該謹慎,確保在適當的劑量下發揮最佳效果。

 

 

如何正確使用羅布麻

 

羅布麻的使用方法多樣,可以泡茶、煮湯或者製作藥膳來服用。在使用羅布麻時,應該注意適量,避免過量使用帶來的不適。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根據個人體質進行調理。

 

羅布麻的靈活使用方式讓它成為日常保健的理想選擇。你可以將其泡成茶,這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每天飲用能夠逐漸調理身體。煮湯也是一種常見的使用方式,尤其在寒冷季節,羅布麻湯不僅能夠補充營養,還能夠幫助強心安神,增強體質。

 

此外,羅布麻還可以被製作成各種藥膳。比如將其與雞肉、豬骨等食材一起煮湯,不僅美味,還能充分發揮其藥用價值。這些藥膳不僅有助於強心安神,還能夠提供豐富的營養,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羅布麻的使用量必須適中。過量服用可能會導致一些副作用,如腹瀉、胃部不適等。因此,在使用羅布麻時,應該根據自身的體質和健康狀況,調整合適的用量。特別是對於那些初次使用羅布麻的人來說,應該從少量開始,觀察身體的反應,再逐漸增加用量。 總之,羅布麻的多種使用方式讓它成為中醫保健中的一顆明珠,但正因為其多功能性,我們在使用時更應該注重科學合理的使用方式,以確保達到最佳的保健效果。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而羅布麻正是那位默默守護我們的健康夥伴。它的強心、安神、降血壓和抗氧化功能,猶如一道堅固的護盾,讓我們能夠在日常壓力中找到平靜。

選擇羅布麻,不僅僅是選擇一種草藥,更是選擇了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合理的使用和專業的指導,羅布麻能夠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陪伴我們走過每一個健康的日子。記住,健康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讓羅布麻成為你的長期夥伴,一起守護你的健康。

 

 

常見問題

問題:羅布麻怎麼泡茶效果最好?

羅布麻泡茶的方法很簡單。取適量的羅布麻葉,用熱水沖泡10分鐘即可。建議每天飲用一次,不要過量,以免引起不適。

 

問題:羅布麻可以與哪些食材一起煮湯?

羅布麻可以與雞肉、豬骨等食材一起煮湯。這些食材能夠與羅布麻的藥性相輔相成,增強湯的營養價值,並充分發揮其強心、安神的效果。

 

問題:羅布麻對降血壓有什麼幫助?

羅布麻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能夠降低血液流動阻力,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對於高血壓患者,適量飲用羅布麻茶能幫助緩解症狀,但應避免過量使用。

 

問題:羅布麻有哪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羅布麻雖然有多種健康功效,但過量使用可能引起腹瀉、胃部不適或心跳過快。因此,在使用羅布麻時,應該根據自身體質適量食用,並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經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
若長期慢性發炎,經由促炎細胞激素的持續釋放和免疫細胞的異常活化,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失衡和資源耗竭,形成免疫抑制微環境。同時,促使自體免疫反應和組織損傷,加速免疫老化,整體削弱免疫系統的長期功能。另外生活習慣不良、飲食不均衡(高糖、高脂肪、加工食品)、缺代均衡營養、壓力、腸道免疫功能受損等,都是造成免疫低下的幫兇,不可輕忽!

現代人常常身體莫名疼痛、關節僵硬、小感冒不斷、三不五時過敏,最常聽到的就是「年紀大了,身體機能退化」、「沒運動、體力差」、「壓力大、睡不好」等,小心,或許你身體正處於長期微發炎狀態。今天就來淺談一下何謂「慢性發炎」,又是如何影響我們身體機能呢?

慢性發炎的原因

是指身體長期處於低強度、持續性的發炎。這種狀態通常由於免疫系統長期處於過度活化狀態,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身體未能有效終止發炎過程,導致身體組織被免疫細胞攻擊,導致慢性受損狀態。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發炎不是侷限於局部組織,可怕的是它還會透過血液循環影響全身,因此與很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神經退化疾病等)息息相關。

形成慢性發炎的因素很多,主要歸納如下

  • 肥胖因素:脂肪組織分泌促炎細胞激素,誘發全身慢性微發炎
  • 年齡因素:年紀增長,粒線體功能下降,自由基堆積,促進發炎
  • 飲食因素:高脂肪/反式脂肪飲食、高糖飲食、超加工食品
  • 環境毒素: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工業化學品等
  • 慢性感染:如結核菌、病毒感染導致免疫系統持續活化
  • 生活習慣:抽菸、酗酒、缺乏運動、睡眠不足及長期壓力

觀察常見症狀:

  • 容易疲倦、無力、經常熬夜:: 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會導致相關激素影響能量的利用,導致疲勞感。
  • 經常感冒、免疫力下降:: 發炎反應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使身體更容易受到感染。
  • 腸胃不適、腹瀉、便秘:: 腸道發炎會影響消化功能,出現腹部不適。
  • 身體莫名疼痛、關節僵硬:: 發炎會引起肌肉、關節的疼痛。
  • 皮膚、呼吸道過敏反應:: 發炎反應會加劇過敏反應的嚴重程度。
  • 情緒低落、憂鬱、失眠:: 長期發炎會影響腦部功能,導致情緒問題。
  • 傷口癒合緩慢、容易瘀青:: 發炎會影響傷口癒合的能力。

長期慢性發炎可能會導致多種慢性疾病

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血檢數據評估發炎狀況:

CRP(C-反應蛋白)

由肝臟生成,當體內發生組織損傷時,肝臟就會生成CRP,和病原體(細菌、病毒、黴菌等)或是體內死掉的細胞結合,結合後會吸引身體的免疫細胞來吃掉這些被CRP黏住的病原體或凋亡細胞,協助免疫系統清除它們。在身體出現發炎反應越強的時候CRP越高,大約在2-3天時達到高點。除此之外,癌症、免疫或發炎性疾病、或者是其他會誘發第六型介白質的機轉,都會讓CRP上升

hsCRP(高敏感度CRP

原理也是驗CRP的濃度,只是可以驗出較低的濃度。可驗出0.04~10mg/L的CRP。有研究用來監測三高患者,發現可預測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因此臨床上,也可用hsCRP作為推估心血管疾病危險的指標(資料來源:AHA/CDC)。通常當CRP為陰性,但其他因素令人懷疑有慢性發炎時,就會用此指標追蹤。

ESR(紅血球沉澱速率)

發炎24小時後,人體會開始分泌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使紅血球黏在一起,這會使紅血球沉澱速度變快。ESR除了在因為感染或免疫系統疾病有發炎的時候上升,在懷孕、貧血、腎臟功能不全、癌症、以及肥胖等狀況時,ESR也都會偏高。跟CRP比起來,ESR比較容易被干擾,反應發炎的速度也比較慢,跟CRP需要考慮的干擾因素不同,可以做為另一個輔助判斷發炎反應的檢驗值。

白血球數目

白血球由骨髓及淋巴組織製造,負責保護身體,抵抗細菌等外敵的侵入。當白血球異常增多,代表身體正在發炎,參考價值高。

同半胱胺酸

這是人體消化動物性蛋白質的過程中,產生的中間代謝物質。數值高表示缺乏足夠的維生素來完成代謝過程,對心血管疾病而言,是危險因子,但可藉補充維他命B群來降低。但要注意,腎臟病、服用藥物、酗酒都可能使其濃度上升。

AST/SGOT (天門冬安酸轉氨酶)、ALT/SGPT(丙氨酸轉氨酶)

這兩者屬於肝細胞內的酵素,正常肝酵素存於肝臟內,不容易在血液中驗得到,當肝臟細胞發炎壞死時,肝細胞會釋出這兩種酵素於血液中。因此可以透過這兩項數值評估肝細胞是否處於發炎狀態

高血糖

血糖過高會導致細胞浸潤在糖份之中,造成細胞損傷,釋放發炎因子,引起炎症反應,破壞眼睛、腎臟、周邊動脈血管及心臟血管,導致視網膜病變、糖尿腳和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

血檢指標 功能與臨床意義 發炎相關解讀/提醒
CRP(C-反應蛋白) 肝臟於組織損傷或感染時製造;與病原體或死亡細胞結合,引導免疫細胞清除。 2–3 天達高峰;急性或慢性發炎、癌症、免疫疾病皆可升高。
hsCRP(高敏感度 CRP) 可偵測 0.04–10 mg/L 低濃度 CRP;常用於心血管風險評估。 CRP 陰性但懷疑慢性發炎時,追蹤 hsCRP 更敏感。
ESR(紅血球沉降速率) 發炎 24 hr 後纖維蛋白原↑,使紅血球加速沉降。 感染、免疫病、懷孕、腎衰、癌症、肥胖皆可升高;受干擾較 CRP 多。
白血球數目 骨髓與淋巴組織生成;保護身體抵禦病原。 數值偏高多見於感染、發炎;低下恐免疫抑制。
同半胱胺酸 動物性蛋白代謝中間產物;過高與維生素 B 缺乏、腎病、酗酒相關。 屬心血管危險因子;補充 B 群有助降低數值。
AST (SGOT) / ALT (SGPT) 肝細胞內酵素;肝細胞受損、發炎時釋出至血液。 雙酵素升高提示肝臟發炎或壞死,應追蹤肝功能。
血糖(高血糖) 長期高血糖使細胞浸於糖分,損傷血管與神經。 引發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提高視網膜病變、心血管事件等風險。

 

來源https://healthforall.com.tw/?action=article_in&id=3666

 

若長期慢性發炎,經由促炎細胞激素的持續釋放和免疫細胞的異常活化,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失衡和資源耗竭,形成免疫抑制微環境。同時,促使自體免疫反應和組織損傷,加速免疫老化,整體削弱免疫系統的長期功能。另外生活習慣不良飲食不均衡(高糖、高脂肪、加工食品)、缺代均衡營養、壓力、腸道免疫功能受損等,都是造成免疫低下的幫兇,不可輕忽!

營養師教你3招重啟防禦力

  • 調整飲食:多攝取抗發炎食物(如綠色蔬菜、堅果、深海魚、橄欖油),減少精製糖、反式脂肪及超加工食品,補充薑黃素與Omega-3等抗發炎營養素。
  • 規律運動、維持體態:數據顯示,腰圍過粗(男性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與 BMI超過24時,代謝症候群及慢性發炎風險明顯升高。每週至少5天、每次30分鐘,心跳維持110-130次/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搭配肌力訓練,有效減少內臟脂肪,改善發炎環境,避免肥胖引起的脂肪組織發炎。
  • 充足睡眠與壓力管理:保持良好睡眠品質,規律作息,促進身體自我修復;透過冥想、瑜珈等方式減輕心理壓力,避免免疫系統過度負擔。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reverse-chronic-inflammation-boost-immunity-3-tips/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張姝緹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臨床營養】【三高疾病營養】【食品設備】【團膳營養】【 HACCP 稽核】
現職
●現任:【團膳營養師】 ●學經歷:【中國醫藥大學 營養系】
這不是說要你從此拒絕所有零食,也不用活得這麼辛苦。而是:練習做自己的健康守門員。多吃看得出原形的食物(像是新鮮水果、全蔬菜、未加工的肉類)把零食當調劑,不是正餐(偶爾吃可以,別天天靠餅乾活著)學會看成分表(盡挑添加成分越少越單純的)自己動手做健康小零食(像是自製水果優格、冷凍芒果冰)我們不可能完全避開食品添加物,但我們可以選擇「該吃什麼」而不是「照單全收」。 味道是可以被設計的,但健康,得靠你自己設計。

嗨~我是營養師達哥。

今天我們不聊減肥、不聊運動,而是來聊聊零食。

如果我說,你吃進嘴裡的香草、草莓、葡萄、薄荷口味零食,

其實很可能跟這些水果一點關係也沒有,你會怎麼想?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當年親身參與過的一堂「食品化學實驗」帶來的衝擊。

🧪 那些你熟悉的味道,其實都「合成」得出來

還記得我在研究所時選修了一門食品化學課,那時教授帶來了一箱的小瓶子。

每一個瓶子上都貼著不同的標籤:咖啡、香草、草莓、蘋果、薄荷、芒果……

我們每個人都好奇這些瓶子裡裝的是什麼,結果實驗一開始就讓人震撼——

因為那些味道濃郁、香氣逼人的水果、花草香氣,

竟然都是化學合成的香料。

透過少量不同成分的調配,不只可以調出草莓口味,還能微調酸甜比例,

做出「像是台式草莓牛奶的味道」或「仿義式冰淇淋草莓香」這種不同風格。

更驚人的是,有些口味甚至比天然原料還像真貨

當時的我,雖然早就知道食品添加物的存在,但親手調製出這些「味道與香氣」時,

內心其實是震驚的——

原來,我從小吃到大的糖果、餅乾、冰淇淋,

有這麼多味道都不是「真實的水果」,而是化學實驗的產物。

為什麼要這樣做?

原因其實很簡單:便宜、穩定、好控制。

天然的草莓、香草或香蕉,不但價格貴,還有季節性、保存期限、風味不穩等問題。

但如果用香料合成出來的食品級香精——

  • 一公克就可以調味幾百公斤的產品
  • 風味穩定、保存容易、不怕天災或漲價
  • 重點是,吃起來還讓人誤以為是「真的有加草莓」!

這對大多數加工食品業者來說,無疑是超完美解決方案

這些『調出來的味道』藏在哪些食物裡呢?一起來看看。

 

哪些常見食品最常使用香料?

以下這些零食與飲料,是最常見使用香精添加的類型:

🍬 糖果與口香糖

  • 你以為的哈密瓜、葡萄、荔枝糖果,其實都是香精 + 甜味劑的藝術結晶。

🧃 飲料類(特別是果汁飲、氣泡飲)

  • 草莓牛奶、芒果冰沙、葡萄氣泡水,大多並非水果打汁,而是用香精、色素和甜味劑調出來的。

🍪 餅乾、蛋糕與甜點

  • 香蕉蛋糕、香草布丁、草莓捲,看起來美味,但成分表其實會觀察到很多化學香料。

🍨 冰品

  • 草莓雪糕、巧克力冰淇淋、香草甜筒,大多都是香料打底。

這些香料對我們的身體真的沒問題嗎?

這些香料與添加物確實都有通過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使用規定,

從法規角度來看,這些香料都是經過檢驗、核可的,

只要在「標準範圍」內使用,是被認定「安全可食」的。

但是,「可食用」跟「對健康好」,是兩回事。

如果每天都靠這種加工香料和甜味堆出來的食物填飽肚子,

長期下來,身體還是會出現一些隱形的影響:

一、影響味覺系統與食物偏好

吃慣了「化學調味」後,你會發現原型食物吃起來「淡而無味」,這會讓你越來越難回到自然飲食。

二、增加身體代謝負擔

雖然單一劑量的香料無害,但當你早餐吐司中有、下午手搖飲也有、晚上零食又來一包,

堆疊起來的代謝壓力是實實在在的。

三、無形中吃進更多熱量與糖

很多香精香料會刺激食慾,讓人不知不覺吃下更多,

這也是為什麼你「只是吃兩口餅乾」,結果整包就沒了。

但更可怕的是,加工食品不只是『模仿』,它們甚至被設計成讓人難以抗拒。

加工食品=現代版的成癮設計?

在《過度飲食心理學:當人生只剩下吃是唯一慰藉》這本書中有提到,

在全球工業飲食中,被過度處理的食物,其實非常像被濫用的藥物

和自然食材已經完全不一樣。(Gearhardt等人,2011年)

說得更直白一點,

現在市面上很多加工食品,就是被設計成「讓人上癮」的。

邁可.摩斯曾在他的著作中寫到:

在加工食品中,

鹽、糖、脂肪這三樣東西,最讓人上癮,也最容易操控味覺。

企業甚至為了加強這種「快感」,專門研究如何調整這些成分的型態:

  • 脂肪被改變成吸收更快、口感更綿密的型態
  • 被磨得更細,刺激味覺更快更強烈
  • 被提煉得更純更甜,甚至發展出強化甜度200倍的甜味劑

一切都是為了讓你欲罷不能的一口接一口,

加工食品早就不是「單純的食物」,

而是變成了像藥物一樣,經過精密設計,讓你一吃就上癮的東西。

 

回到「看得見」的食物

這不是說要你從此拒絕所有零食,也不用活得這麼辛苦。

而是:練習做自己的健康守門員。

  • 多吃看得出原形的食物(像是新鮮水果、全蔬菜、未加工的肉類)
  • 把零食當調劑,不是正餐(偶爾吃可以,別天天靠餅乾活著)
  • 學會看成分表(盡量挑添加成分越少越單純的)
  • 自己動手做健康小零食(像是自製水果優格、冷凍芒果冰)

我們不可能完全避開食品添加物,但我們可以選擇「該吃什麼」而不是「照單全收」

味道是可以被設計的,但健康,得靠你自己設計。

最後給大家幾個小建議:

  • 你有選擇食物的權利。
  • 身體會記得你怎麼對待它。
  • 簡單的食物,才是最不簡單的守護。
  • 不需要極端,只需要多一點清醒。

從下一餐開始,選擇一樣『看得見原型』的食物,為自己改變。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snack-additives-truth-nutritionist-reveals/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營養諮詢及衛教】【長照營養】【健身營養】【減重諮詢】【兩性諮詢】
現職
●現任:【維新醫療社團法人台中維新醫院 營養師】 ●學經歷:【長照機構 營養師】【地區醫院 營養師】【靜宜大學食品營養所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