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廖芳儀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順時養生的概念,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季養生要開始收斂情緒,早睡早起,緩和運動以保養身體;冬季養生要情志沉潛,早睡晚起,溫暖身心來準備來年的精神氣力。

秋冬養生大不同

二千多年前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就開始記載:「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中醫強調天人合一、順時養生的概念,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季養生要開始收斂情緒,早睡早起,緩和運動以保養身體;冬季養生要情志沉潛,早睡晚起,溫暖身心來準備來年的精神氣力。

 

秋季養生重點

燥為秋季主氣,燥氣侵襲人體,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古代典籍稱「燥勝則乾」,而「燥令傷肺」,中醫的肺包括呼吸系統和皮膚系統,所以臨床上常表現在呼吸道疾病及皮膚症狀,包括容易感冒咳嗽、乾咳、皮膚乾癢加重、大便乾硬等「乾燥」的表現。年長者、夜貓子、平時皮膚就容易乾燥及火氣大的人,最容易出現秋燥症狀。因此,秋季養生的重點就是如何「滋陰潤燥」。

 

冬季養生重點

寒則為冬季主氣,寒氣侵襲人體,其性凝結、深藏,容易影響水份代謝、循環功能下降,也因為冬季陽氣較弱,讓體力、精神也都顯得低落或疲倦,但是中醫冬季養生的重點就是要「閉藏」,不要再讓衰弱的陽氣耗損,才能順利度過冬天的蟄伏,在開春綻放新年度的美麗。而冬季的皮膚系統也因為寒氣造成水份代謝與循環系統較停滯,皮膚也容易出現龜裂和水腫同時出現的困難保養狀態,尤其是平時就容易貧血或瘦小的女性或長輩,這時候除了「滋陰潤燥」以外,也要適當地「溫養營血」才能幫助水份流動正常,皮膚由內而外潤澤,讓氣色亮顏粉嫩喔!

 

補過頭當心傷皮膚

常見養陰潤燥養肺的食材大多為白色,包括:銀耳、梨子、百合、木耳、蓮子、杏仁、珍珠粉、桃膠、燕窩、愛玉、蜂蜜等,容易感冒乾咳、皮膚乾癢的人可以多吃來養肺、養皮膚。若是以中藥材來做食療養生,西洋蔘、玉竹、沙蔘、麥門冬、天門冬都是很適合的藥材。而如果要養血亮顏,更不能錯過大家最熟悉的當歸、桂圓、紅棗、何首烏、枸杞、生薑,由體內去緩和溫養營血,讓涼冷的天氣也能夠手腳溫暖,臉色粉嫩紅潤,散發迷人的少女光唷!此時不宜過度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咖哩、麻辣鍋等,對於過度溫補的藥膳如薑母鴨、十全大補羊肉爐也還不適合,反而會使秋冬皮膚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總結

當然除了內部調理以外,外用的保養品、保濕乳液也是非常重要的!秋冬的乾癢肌膚適合較為油潤平衡的乳霜類產品,可以選擇添加荷荷芭油的保濕產品增加吸收度,而且也要在洗澡過後馬上塗抹,才能有效地保水喔!同時沐浴的時候也不適合使用過熱的熱水,反而是要適當的溫度才能保暖、保濕,真正洗個放鬆舒服的澡!

 

附錄、食譜與保養油DIY

 

養生食療參考:

玉竹潤燥蔘雞湯

大雞腿一支、香菇適量

玉竹二錢、沙蔘二錢、枸杞二錢、大棗五枚

作法:將中藥材洗淨泡水30分鐘,與切塊雞腿一同放入電鍋燉雞湯即可,適合全家大小秋季潤肺養膚調理,香甜可口。素食者可將雞肉改成新鮮山藥,一樣美味。

 

養膚潤肌亮顏油

玫瑰果油15CC、荷荷芭油15CC、沙棘果油2滴、乳香精油3滴、沒藥精油2滴、羅馬洋甘菊精油2滴、薑精油1滴、天竺葵精油2滴,調好後貯放在陰涼處,可以當作身體按摩油,使用前請先在一小處皮膚塗抹確認不會有過敏現象再使用到全臉,保養油也請在2週內使用完畢為佳,避免變質!

 

這個季節就讓中醫陪你們一起水水嫩嫩,美麗過秋冬!

 

本文作者:中醫師|廖芳儀

FB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drdawnbear

IG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drdawnbear

部落格:
http://fangiliao.blogspot.com/?m=1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主治項目: 不孕症助孕體質調理、生殖醫學輔助治療、月經失調調理、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孕期調理、產後調理、更年期症候群、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青少年轉骨發育、睡眠障礙、消化系統疾病、胃食道逆流、FACE美顏針、雷射針灸
經歷
●現任: 麗馨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彭燕婷中醫診所 兼任主治醫師 ●學經歷: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 桃園宜蘊中醫診所副院長 桃園禾馨婦幼診所暨產後護理之家巡診中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 理事 中醫婦科專科醫師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美顏針專科醫師 長庚大學中醫學系雙主修畢業
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作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具備宏觀的視野,關心影響我們食物系統穩定性。 豬肉價格、供應量與安全性的波動,將以各種形式影響到你的營養攝取和生活支出。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不會被感染。 」 官方不斷強調無疑能大大緩解民眾對健康的恐慌。 但身為營養師,必須強調:即使這個疾病跟人類或許沒有直接健康風險,但對我們全台國民的飲食結構以及食品安全所造成的衝擊卻是不容忽視的。

豬肉在台灣人的日常飲食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 當台灣豬隻供應鏈面臨巨大的風險,這個影響層面其實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一、非洲豬瘟病毒的特性

非洲豬瘟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對豬隻具有極高的致死率,本身屬於DNA病毒,其病毒結構與人類細胞受體具有高度特異性所以不會傳染給人類。

病毒只能在特定的豬隻細胞內複製,人類細胞缺乏特定受體結構,因此病毒無法成功入侵並傳播。 國際權威組織如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WHO)都有確認發表,非洲豬瘟是不會傳染給人類,而且無法透過食用豬肉傳播給人。 聽到這邊民眾就無需擔心食用煮熟的豬肉會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影響。

二、四大衝擊:為何非洲豬瘟影響你的餐桌與健康?

儘管我們不會直接感染病毒,但一旦疫情爆發或持續擴散,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也不小,尤其是在營養攝取和經濟部分。

1.蛋白質來源結構的動盪

在亞洲以及台灣,豬肉已經是最主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其價格、便利性、烹調多樣性都使其難以被取代。 當這個供應鏈出現問題時會導致以下問題

  • 價格飆升: 豬肉價格上漲,導致家庭支出負擔增加。
  • 蛋白質替代壓力: 被迫轉向雞肉、牛肉或海鮮,導致這些替代肉品的價格也跟著被推高。
  • 營養選擇單一化: 為了經濟考量,許多家庭可能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總量,影響人體對必需胺基酸的均衡攝。

2.飲食習慣隱性失衡

我們營養師提倡「均衡飲食」,核心精神就是攝取多樣化的食物獲得全面的營養素。 當豬肉供應不穩定或價格過高時,失衡就可能發生:

  • 鐵質攝取風險:尤其是紅肉部分,是重要的血紅素鐵來源。轉向大量雞肉或魚肉可能使女性或者特定族群面臨鐵質攝取不足的風險,進而影響精神和體能。
  • 維生素B群來源減少: 其實豬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硫胺素),這是維持神經系統和能量代謝的重要維生素。飲食結構的突然改變導致重要營養素的攝取減少。

3.食品安全疑慮

疫情對食品供應鏈的影響非同小可。 疫情本身會導致以下問題:

  • 地下交易風險: 疫情爆發區的走私肉品可能會增加,雖然不會感染人,但這些來源不明的肉品可能含有其他藥物殘留、衛生問題或潛在的細菌污染。
  • 替代物風險: 市場為了維持產品價格穩定,業者可能尋找更廉價的原料替代豬肉,這可能影響產品的營養成分穩定性,甚至帶來淺在的食品安全風險。

4.環境與經濟的連鎖效應

大規模撲殺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壓力,同時也對農民生計和國家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三、營養師建議:分散風險,維持營養均衡

面對非洲豬瘟帶來的連鎖效應,建議民眾應提前做好準備,從飲食習慣上「分散風險」,平時就能維持營養均衡。

  1. 實行蛋白質「多元化」

避免集中在單一肉品上。 建議每日替換攝取:

  • 植物性蛋白: 黃豆、毛豆和豆製品。大豆本身是完全蛋白質且富含膳食纖維。
  • 家禽與海鮮: 增加雞肉、魚肉、蝦類。特別是深海魚類,能提供額外的 Omega-3 脂肪酸。
  • 雞蛋: 雞蛋是高度營養且營養全面的蛋白質來源,應納入日常飲食。

2.「全熟」原則

非洲豬瘟病毒在烹煮高溫下會被殺死,平常養成將肉品煮熟的習慣,就是確保食品安全最基本的原則。

 

關心食物系統,就是關心自身健康

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作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具備宏觀的視野,關心影響我們食物系統穩定性。 豬肉價格、供應量與安全性的波動,將以各種形式影響到你的營養攝取和生活支出。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asf-taiwan-nutrition-impact-and-diet-strategy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內容僅供一般民眾營養與健康教育參考,無法取代醫療專業人員的臨床診療與個別化建議。如您出現明顯不適、慢性病情惡化或其他健康疑慮,請儘速就醫,並依專業醫療人員之評估與處置為準。

 

黃威杰營養師

📸 IG連結

臉書連結

 

Author picture
黃威杰
營養師
專長:●專長項目:【運動營養】【健美營養】【營養醫學】【增肌減脂】
現職
●現任:【Deserved Nutrition品牌研發 營養師】●學經歷:【臺北醫學大學營養系】【IFBB pro職業健美選手】【總統盃健美冠軍】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同意」是親密關係裡最被忽略、卻最決定性的安全機制。文章以心理學與臨床研究解析 BDSM 中的信任動力,說明明確協商與安全字如何降低杏仁核威脅反應、提升催產素與多巴胺,讓身體進入放鬆與愉悅狀態。《素問》提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呼應中醫觀點:心安則氣順,界明則慾平。從生理安全、心理信任到 Aftercare 的情緒修復,本文提供建立邊界、設計信任協議與實踐事後照護的具體方式,協助伴侶在探索中找到理解與光。這不只是關於 BDSM,更是一場關於「如何讓愛安全存在」的身心對話。

在追求極致快感的世界裡,你能分辨「願意」與「被迫」的界線嗎?
每一次綑綁、每一聲喘息,若少了「同意」,再熟練的技巧也只是錯誤的演出。研究指出,未經明確同意的親密互動會激活杏仁核的威脅系統,使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急速上升, 這意味著——身體其實在「害怕」(註1)。

 

而在 BDSM 的文化中,這個問題被赤裸地正視。所謂「支配與臣服」並非權力的不平衡,而是最徹底的信任協議:每一次繩索、每一個命令,都經過可撤回的承諾與安全字的保護(註2)。根據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2020) 的系統綜述,明確協商的伴侶在關係滿意度與心理穩定度上,平均高出一般族群 25% 以上(註3)——因為他們懂得「先確定安全,再談刺激」。

 

古人早已說過這件事。《素問》有云:「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當心神安定,氣血流暢,愛與慾才能同頻。真正成熟的親密,不在於勇敢嘗試多少花樣,而是敢於問一句:「這樣,還好嗎?」
同意,讓欲望變得有光;也讓快樂,不再帶著痛的回音。

 

參考文獻

  1. Dunkley C. R., & Brotto L. A. (2020). The Role of Consent in the Context of BDSM. Sexual Abuse, 32(6), 657–678. doi:[10.1177/1079063219842847]
  2. Ling T. J., Geiger C. J., Hauck J. M., et al. (2022). BDSM, Non-Monogamy, Consent, and Stigma Navigation: Narrative Experience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51(2), 1075–1089. doi:[10.1007/s10508-021-02191-6]
  3. Strizzi J. M., Øverup C. S., Ciprić A., Hald G. M., & Træen B. (2022). BDSM: Does It Hurt or Help Sexual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Relationship Closeness?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59(2), 248–257. doi:[10.1080/00224499.2021.1950116]

 

 

同意的神經學:大腦如何辨識安全與威脅

你有注意過嗎?當伴侶輕聲問:「這樣可以嗎?」時,身體竟會先鬆一口氣。這不是浪漫劇的橋段,而是真實的神經反應。研究發現,當「同意」被確認時,杏仁核的警戒活動會降低,前額葉皮質與伏隔核的連結增強——這正是信任的生理路徑(註1)。在 BDSM 的場域中,這樣的機制被有意識地設計成一種「心理安全儀式」:協商、設定安全字、明確邊界,讓多巴胺與催產素共同建構「我被理解」的訊號(註2)。

 

然而,若缺乏明確溝通,即便動作再輕柔,也可能被神經系統誤判為威脅,導致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飆升。這就是為何有些人「理智想放鬆、身體卻無法享受」——因為安全感未被神經層面接收。中醫亦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若心神未安,則百體不協。同意,正是讓心神「歸位」的鑰匙。

 

所以啊,別小看那一句「我可以」。它不只是允許,更是一種心身同步的指令。學會讓身體先安心,快感才會變得真實。

 

 

信任與依附:為什麼談「界線」反而更親密

你知道嗎?在一段關係裡,「界線」不是拒絕,而是邀請——一種讓愛更安全的邀請。 依附理論指出,當人能清楚說出「我能接受的範圍」,焦慮與逃避的反應就會降低,大腦的前扣帶迴與海馬迴會活化,協助我們從「防禦」轉為「信任」的狀態(註3)。

 

在 BDSM 的情境裡,這種溝通被具象化成一張「信任協議表」:誰能觸碰、哪些動作要避開、是否有情緒創傷史。看似理性,其實是深層情感的告白——因為只有被理解的身體,才敢真正放鬆(註4)。臨床觀察顯示,能共同擬定安全協議的伴侶,其關係滿意度平均提升 28%,焦慮型依附者的身體緊繃指數也下降(註5)。

 

但若界線被忽略,即使是溫柔的撫觸,也可能觸發創傷回憶。關係的信任就像繩索,鬆得太快會散,拉得太緊會痛。唯有透過誠實協商,才能讓「臣服」不再是犧牲,而是安全的交付。

 

 

臨床觀察:BDSM與心理健康的長期關聯

很多人以為,喜歡掌控或被束縛的人,一定有心理陰影。其實,近五年的臨床研究顛覆了這個迷思。根據 Strizzi 等人(2022 的長期追蹤,BDSM 實踐者在心理健康、關係滿意度與情緒穩定性上,與一般族群並無差異,甚至在「自我覺察」與「溝通能力」上更高(註6)。

 

這與傳統的污名形成強烈對比。研究者發現,那些定期進行「事前協商與事後照護(Aftercare)」的伴侶,體內催產素濃度於互動後平均上升 22%,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則顯著下降(註7)。換句話說,透過明確的同意與信任框架,BDSM 不僅不是創傷的再演,更可能成為修復的契機。

 

然而,風險仍存在。若過程中忽略安全協議,或以「測試極限」為名的操弄,就可能引發解離或羞恥反應。這時,心理輔導與伴侶治療的介入至關重要。健康的BDSM,不是挑戰痛感的極限,而是探索信任的邊界。

 

 

安全機制設計:從 Safeword 到 Aftercare

你知道嗎?在 BDSM 的語言裡,「安全」並不是氣氛的破壞者,而是愉悅的基石。Safeword(安全字)就像一把鑰匙,讓權力能被自由交換、也能即刻歸還。 當伴侶約定「紅黃綠」的信號系統時,大腦會自動將此視為「可控的挑戰」,進而釋放多巴胺與血清素——既刺激又安全(註8)。這種「有邊界的冒險」,正是心理學家稱為 Flow 狀態的極致體現。

 

Aftercare(事後照護)則是這場冒險的「落地儀式」。擁抱、補水、語言安撫,不只是體貼,更是神經系統從交感轉入副交感的關鍵橋梁(註9)。研究指出,進行 Aftercare 的伴侶在 24 小時內,心率變異度提升 15%,象徵身心重新進入平衡狀態。

 

但要小心,「安全字」不是免責籤;若過度依賴形式,忽略情緒回饋,信任仍可能瓦解。最健康的親密關係,是在「可退、可談、可療癒」的循環中不斷成長。當你願意讓對方知道你的極限,也等於邀請他,一起成為你的守護者。

 

結論:快感的邊界與光

真正的親密,不在於火焰有多旺,而在於光能否被好好掌控。
愛,就像一場劇場。技巧是舞台上的表演,而「同意」——是那盞掌燈的手。當燈光恰好,陰影柔和、曲線可見;當光過強,連溫度都會灼傷。

 

在現代心理學裡,明確的界線能讓神經系統保持平衡;而在中醫理論中,《本草綱目》言:「心為火,腎為水,水火既濟,則百脈調。」
心的火若不被理解,就會焦躁;腎的水若無節制,就會冰冷。同意,就是那場讓水與火彼此和解的對話。

 

若你想讓關係更深、更久,試著這樣做:

  • 在開始之前,說一句:「我希望我們都能慢一點。」這不是退縮,而是一種邀請。
  • 在結束之後,問一句:「你覺得舒服嗎?」這不是檢查,而是一種照顧。

 

當愛有了問句,信任就會生根。
當身體能安心,靈魂就能呼吸。
同意不是冷卻慾望的規則,而是讓慾望能長出光的邊界。

別急著更強烈,只要更理解。從一句『可以嗎?』開始。
《本文將依據最新提問持續更新》

 

 

參考文獻:

  1. Dunkley, C. R., & Brotto, L. A. (2020). The Role of Consent in the Context of BDSM. Sexual Abuse: A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Treatment, 32(6), 657–678. doi:[10.1177/1079063219842847]
  2. Brown, A., Barker, E. D., & Rahman, Q. (2020). A Systematic Scoping Review of the Prevalence, Et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Inter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DSM.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57(6), 781–811. doi:[10.1080/00224499.2019.1665619]
  3. Eastman-Mueller, H., Oswalt, S. B., & Nevers, J. M. (2023). Sexual Diversity on College Campuses: Using a BDSM Framework to Discuss Consent.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71(3), 660–664. doi:[10.1080/07448481.2021.1905649]
  4. Ling, T. J., Geiger, C. J., Hauck, J. M., et al. (2022). BDSM, Non-Monogamy, Consent, and Stigma Navigation: Narrative Experience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51(2), 1075–1089. doi:[10.1007/s10508-021-02191-6]
  5. Strizzi, J. M., Øverup, C. S., Ciprić, A., Hald, G. M., & Træen, B. (2022). BDSM: Does It Hurt or Help Sexual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Relationship Closeness?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59(2), 248–257. doi:[10.1080/00224499.2021.1950116]
  6. Strizzi, J. M., Øverup, C. S., Ciprić, A., Hald, G. M., & Træen, B. (2022). BDSM: Does It Hurt or Help Sexual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Relationship Closeness?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59(2), 248–257. doi:[10.1080/00224499.2021.1950116]
  7. Botta, D., Nimbi, F. M., Tripodi, F., Silvaggi, M., & Simonelli, C. (2019). Are Role and Gender Related to Sexual Function and Satisfaction in Men and Women Practicing BDSM?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16(3), 463–473. doi:[10.1016/j.jsxm.2019.01.001]
  8. Holt, K. (2018). An Exploration of the Experience of Harm in the Bondage/Discipline/Sadomasochism Community. Violence and Victims, 33(4), 663–685. doi:[10.1891/0886-6708.VV-D-16-00194]
  9. Ling, T. J., Geiger, C. J., Hauck, J. M., et al. (2022). BDSM, Non-Monogamy, Consent, and Stigma Navigation: Narrative Experience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51(2), 1075–1089. doi:[10.1007/s10508-021-02191-6]

 

 

維度 技巧優先、缺同意 同意先行、再談技巧 為什麼重要(機制/研究) 行動句(馬上可用)
神經反應 杏仁核警戒升高、皮質醇上升,身體誤判為威脅 前額葉/伏隔核連結強、催產素↑,較易進入放鬆/信任 明確協商可降低威脅偵測、提升安全感(見文內註) 「開始前,我們先確認彼此的邊界,好嗎?」
心理安全 容易產生緊張、迎合、失語 可撤回的同意帶來可控感,降低焦慮 安全感提升→滿意度上升 「不確定時,我會說黃燈,你就先停一下。」
依附與信任 焦慮/逃避被放大,互動易失速 可預測步驟=安全依附經驗 清楚界線可改善依附互動 「今天我能接受A與B,C不要,這樣可以嗎?」
風險管理 容易越界,不易喊停 安全字/手勢明確,能即時降載 風險知情同意=預防創傷 「嘴被塞住就用兩下拍手=紅燈。」
生理健康 血壓、心率波動較大,肌肉過緊 心率變異度提升,肌張力回到平衡 Aftercare 有助交感→副交感切換 「結束後一起喝水、擁抱 5 分鐘。」
關係滿意度 當下或事後懊悔機率高 滿意度、親密感較高 有同意儀式的伴侶更穩定 「我們把剛剛最喜歡的1件事說出來。」
技巧表現 技巧再好也可能造成不適 技巧在安全框架內更有效 安全感是快感的放大器 「先用1~10評分強度,我從3開始。」
情緒調節 容易羞惡、解離、冷凍情緒 可談可退,情緒可被承接 可談=情緒調節的開關 「我有點上頭,先停 30 秒調整呼吸。」
場景節奏 追求強度、少檢核 以節奏/層次遞進,留檢核點 漸進式可避免超載 「每3分鐘我會問一次『還好嗎?』」
緊急處置 無 SOP,容易慌亂 有紅黃綠/撤離碼與聯絡人 危機前置準備降低傷害 「若說紅燈=立刻停、解綁、覆衣。」
記錄與回饋 無記錄,難以優化 事後回顧,快速優化下次 反饋迴路=學習系統 「今天+1、-1:各說一項想保留/想調整。」
中醫視角(心/水火) 心火亢、腎水弱,難安神 水火既濟,神安則身安 「心為君主」—同意使心神歸位 「先安心,再起火;有界線,才有溫度。」
線上互動 截圖/錄影界線模糊 事先聲明是否錄製、保存期限 法倫理與信任都需明訂 「不錄影;若錄影,7天後刪除可嗎?」
新手指引 靠猜測學習,易踩雷 有清單/地圖/禁區標註 明確地圖=少風險 「紅區不打、不壓;從黃區輕度開始。」

 

 

💬常見問題與回覆

問題1:為什麼「同意」比技巧更重要?
回覆:因為「同意」能讓大腦辨識安全。當身體知道自己有選擇權,杏仁核的威脅反應會降低,催產素與多巴胺的分泌就能自然發生。這不只是心理層面的安心,更是生理層面的放鬆。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當心神安定,身體才能進入愉悅狀態。

 

問題2:如果對方說「好啊」,但我感覺他在勉強,還算同意嗎?
回覆:不算。真正的同意是自願、知情且可撤回的。若表情、呼吸、語調顯得緊繃,就該暫停並重新確認。你可以溫柔地問:「我想再確認一下,你現在還OK嗎?」這樣不僅維護安全,也建立信任

問題3:該怎麼設計安全字?
回覆:安全字(Safeword)要簡短、好記、脫口而出。常見方式是紅=停止、黃=減緩、綠=繼續。若嘴被塞住,可改用手勢或拍打信號。記得:安全字不是破壞氣氛,而是讓快感更自由。

 

問題4:Aftercare(事後照護)一定要做嗎?
回覆:是的。Aftercare 是讓交感神經逐漸轉為副交感狀態的「收心儀式」,包括擁抱、補水、聊天或沉默陪伴。心理學研究指出,Aftercare 可明顯降低事後焦慮;而中醫亦說「心平則氣和」,讓愛在餘溫中重整呼吸。

 

問題5:如果曾被越界,該怎麼恢復信任?
回覆:先讓自己重新學會「說停」。你可以在安全的空間中練習設立界線,找信任的伴侶或治療師協助修復。根據臨床觀察,重新建立可預測的互動儀式能減少創傷再現。記得——信任不是強迫原諒,而是重建安全。

 

 

本文作者: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共同作者: 兩性藥師奶酪糕

總編輯: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