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鄭玲君
拯救上班族健康!午餐外食必學:如何選擇健康餐點?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許多上班族習慣於外食午餐,但常常在選擇餐點時忽略了健康因素。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如何在外食時維持均衡的飲食。因此,了解如何選擇健康餐點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

上班族平日繁忙,午餐時間常常只好選擇外食,但是外食所帶來的熱量、油脂、鹽分等問題,已經成為許多人健康的大敵。究竟該如何在午餐時間,選擇健康的餐點呢?接下來我將為大家解答,幫各位辛苦的上班族解除飲食危機!

 

前往餐廳外食?請先做好功課!

在忙碌的工作日中,外出用餐是上班族經常面對的問題。不過,當面對眾多餐廳選擇時,該如何挑選健康的餐點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些如何做好外食前的功課,讓你不僅可以品嚐美食,還能保持身體健康。

 

1.先做好功課

在選擇餐廳之前,建議先上網查詢餐廳的評價與菜單,也可以在社群網站上詢問其他用餐者的評價。此外,若有特殊飲食需求,也要事先了解餐廳是否提供相應的選擇。

 

2.注意菜色的烹調方式

在點餐時,要注意選擇健康的菜色。建議選擇烤、煮、蒸等低脂、低鹽的烹調方式,盡量避免炸、炒等高油脂、高鹽的菜色。同時,要注意選擇多種色彩、多樣蔬果的菜色,以增加飲食的均衡性。

 

3.分量掌握要恰當

在點餐時,除了菜色的選擇外,也要注意掌握份量的大小。若份量太大,建議可以分享給同事或是要求餐廳打包。另外,也要注意選擇低卡、低糖、低脂的飲料,減少糖分及熱量的攝取。   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的外食可以為繁忙的一天增加點樂趣與期待,不過如果選擇不當,就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做好外食前的功課,選擇健康的餐點,才能享受美食,同時也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餐點搭配要注意!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如何選擇健康的餐點已成為許多人所關注的議題。除了注意食材的品質外,適當的搭配也是外食時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項之一。 首先,我們需要關注餐點中所含的各種營養素,例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等等。透過合理的搭配,不僅可以確保營養的均衡攝取,還可以更好地滿足身體的各種需要。 以速食為例,漢堡本身通常含有高油、高鈉、高熱量的成分,因此適當地搭配蔬菜或水果可以幫助平衡餐點營養,降低熱量攝取。

 

此外,若是想要增加蛋白質攝取量,可以考慮搭配其他食物,如雞腿、雞蛋等等。 除了搭配營養素外,也需要注意食物的熱量攝取。對於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控制熱量攝取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漢堡類餐點選擇非油炸類的肉,搭配不加醬料或少加醬料,並且選擇沙拉,以控制熱量的攝取。

 

另外,我們也需要留意食物所含的鈉量。過多攝取鈉不僅會對心血管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還會導致水腫、高血壓等問題。因此,在外食時,我們需要盡量選擇少鹽或無鹽的烹調方式,例如水煮、蒸、不加醬滷味等等。若是要選擇鹹味餐點,可以選擇盡量少加醬料、避免加工食品。

 

 

自己帶便當也是健康的選擇

為了讓午餐營養盡量均衡,不少人選擇自己帶便當,不僅可以掌握食材的品質和分量,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除了健康和營養的因素外,自帶便當還有許多其他的好處唷!

 

1.控制熱量和鈉含量 自己帶便當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自己掌控食物的熱量和鈉含量。外面買的餐點往往會加入很多油脂和調味料,造成熱量和鈉含量較高,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肥胖和高血壓等疾病。自己帶便當可以選擇使用較少油脂和鹽的食材,控制熱量和鈉含量的攝取量,這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2.多種食材選擇,味道更加多元 自己帶便當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食材,更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調味,味道更加多元。可以利用不同的調味料和香料,煮出喜歡的口味,讓午餐時間更加愉快。此外,做便當還可以嘗試不同的料理,學習烹飪技巧,增加飲食樂趣。

3.省錢又環保 自己帶便當不僅可以省下外食的開銷,還可以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包裝的浪費。帶便當可以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餐具,不僅環保又能減少塑膠袋和餐盒等包裝物的浪費,不但對環境友善,也可以做到節能減碳。 無論是外食還是自己帶便當,只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就能在午餐時間享受健康又美味的餐點。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拯救上班族健康吧!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減脂營養、外食營養、運動營養、個人化飲食服務、營養講座
經歷
壹加壹健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中原食品團膳營養師、六福皇宮飯店營養師、新女性健康學院營養師、豐禾健康管理顧問營養師、柏飛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新手糖友懶人包】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嗎?糖尿病原因及治療方法
糖尿病是一種影響身體如何處理血糖(葡萄糖)的慢性疾病。當我們吃東西時,食物會轉化為葡萄糖,成為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而胰臟分泌的胰島素則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為身體提供能量。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導致血糖無法正常利用,最終導致血糖升高,產生各種健康問題。

糖尿病被許多人誤解為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當人們第一次被診斷出糖尿病時,常會感到困惑和焦慮,認為這是一個無法逆轉的病情。事實上,糖尿病雖然目前無法「完全治癒」,但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病情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達到「逆轉」效果,特別是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本懶人包帶您快速了解糖尿病的各種原因及治療方法。

【新手糖友懶人包】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嗎?糖尿病原因及治療方法
【新手糖友懶人包】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嗎?糖尿病原因及治療方法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影響身體如何處理血糖(葡萄糖)的慢性疾病。當我們吃東西時,食物會轉化為葡萄糖,成為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而胰臟分泌的胰島素則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為身體提供能量。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導致血糖無法正常利用,最終導致血糖升高,產生各種健康問題。

糖尿病的種類

糖尿病主要分為三種: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這些類型的病理機制和治療方法各有不同,對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有不同的影響。


糖尿病的成因

糖尿病的成因多種多樣,除了基因的遺傳,還受到環境與生活方式的影響。

遺傳因素

糖尿病在家族中具有遺傳傾向。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後代患病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營養與飲食習慣的影響

長期攝取高糖、高脂肪的飲食會提高血糖,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乏運動與肥胖的關聯

久坐的生活方式和缺乏運動會導致肥胖,而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最主要的風險因素之一。脂肪細胞會干擾胰島素的正常功能,使得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血糖。

壓力與生活方式的影響

長期的壓力會導致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從而影響血糖的調控。此外,壓力會讓人傾向於選擇不健康的食物,這也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常見的糖尿病種類

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胰臟中的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這種類型的糖尿病多在青少年和兒童中發現,患者需要依賴外源性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通常發生於成年期。這種疾病與肥胖、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缺乏運動密切相關。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對胰島素不敏感,或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血糖無法被有效調控。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一種在妊娠期間出現的糖尿病,通常會在產後恢復正常,但仍需密切監控,因為這會增加母親和嬰兒在未來患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的前期症狀往往在早期不明顯,許多患者在診斷前並不知道自己患病。常見症狀包括:

頻尿與口渴

由於血糖過高,腎臟會加快排出多餘的糖分,導致患者頻繁排尿,同時會感到異常口渴。

體重減輕

即使食量未減,糖尿病患者可能會經歷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這是因為身體無法有效利用糖分,開始分解脂肪和肌肉作為能量來源。

視力模糊

高血糖會影響眼睛的晶狀體,導致視力模糊。如果長期不治療,可能會進一步損害視網膜,導致嚴重視力問題。


糖尿病的診斷方法

血糖檢測

最基本的診斷方法是測量空腹血糖值或隨機血糖值,若數值異常高則需要進一步檢查。

糖化血紅素(HbA1c)檢查

HbA1c檢測可以反映過去2到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評估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標。

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這項測試會測量患者在飲用含糖飲料後的血糖變化,以判斷身體處理糖分的能力。


糖尿病的風險因素

家族病史

若家族中有人患有糖尿病,這增加了你患病的風險。

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逐漸增加,尤其是在45歲以上的人群中。

肥胖與飲食習慣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肥胖會顯著提高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缺乏運動

長期缺乏運動會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


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尿病前期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心血管疾病

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腎病變

糖尿病可能會損害腎臟功能,最嚴重時可能導致腎衰竭。

視網膜病變

高血糖會損害眼部血管,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時會造成失明。

神經損傷

糖尿病長期未控制會引發神經損傷,導致手腳麻木、疼痛,甚至失去知覺。


如何預防糖尿病

健康飲食

選擇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飲食,有助於減少糖尿病風險。

定期運動

每週至少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幫助控制血糖。

控制體重

保持健康的體重是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策略。

定期檢查血糖

尤其是高危險群體,定期檢查血糖可以早期發現和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對血糖的控制至關重要。

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

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有助於穩定血糖。

高纖維食物的重要性

高纖維的食物可以幫助延緩血糖上升,對糖尿病患者有益。

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食品

含糖飲料和加工食品會迅速提高血糖,應盡量避免。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指南

適當的有氧運動

如步行、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於控制血糖。

重量訓練的好處

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重量訓練可以增強肌肉,提高代謝率,促進血糖的穩定。


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胰島素療法

對於胰島素不足的患者,胰島素注射是控制血糖的必要手段。

口服降血糖藥

許多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來幫助身體更好地利用胰島素。


糖尿病飲食指南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管理對控制血糖至關重要。正確選擇食物不僅能幫助穩定血糖,還能減少併發症的風險。以下是幾個關鍵的飲食建議,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碳水化合物是影響血糖的主要營養成分,因此,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是糖尿病飲食的核心策略。碳水化合物會在體內轉化為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需要計算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並選擇健康的來源,如全穀類、蔬菜和豆類,而不是精製的糖類和白麵包等食物。適度的碳水化合物攝取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波動,並降低對胰島素的需求。

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

升糖指數(GI)是一個衡量食物對血糖影響程度的指標。GI值低的食物會比較緩慢地提升血糖水平,有助於血糖的穩定控制。糖尿病患者應選擇GI值較低的食物,如燕麥、全麥麵包、豆類和大部分蔬菜。這些食物不僅對血糖影響較小,還能提供豐富的營養和長時間的飽足感。相對來說,白米飯、馬鈴薯和含糖飲料的GI值較高,應該盡量避免或限制食用。

高纖維飲食的好處

高纖維食物不僅有助於消化,還可以延緩糖類在體內的吸收,從而幫助血糖的控制。膳食纖維有兩種類型:可溶性纖維和不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像是燕麥、豆類和某些水果中的纖維,特別有助於穩定血糖水平。增加纖維攝取量還能促進腸道健康,並幫助降低血脂,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對糖尿病患者尤為重要。

避免高糖及高脂肪食物

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甜點、糖果和含糖飲料,會迅速提高血糖,應該盡量避免。同時,高脂肪食物,特別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造成雙重打擊。選擇健康的脂肪,如橄欖油、堅果和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不僅對心臟有益,還有助於維持血糖的穩定。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指南

糖尿病的管理不僅依賴於飲食和藥物,生活方式的調整同樣至關重要。糖尿病患者應該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持續監測血糖並積極面對病情。

自我監測血糖的重要性

定期監測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關鍵。通過每天測量血糖,患者可以了解自己對食物、運動和藥物的反應,進而更精確地調整生活方式和治療計劃。現代技術提供了便捷的血糖監測工具,許多設備能夠讓患者隨時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況,有助於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運動計劃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具有多重益處。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幫助細胞更有效地吸收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水平。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能有效幫助血糖控制。此外,力量訓練如舉重或瑜伽也能增強肌肉,提高代謝率。運動應該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進行調整,開始前最好先與醫生或專業教練討論。

心理調適與支持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容易讓患者感到壓力、焦慮甚至抑鬱。因此,心理健康的管理與支持系統同樣重要。患者應該積極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參與糖尿病患者的互助小組或社群,從中獲取心理安慰和交流經驗。定期與心理醫生或心理輔導師討論,也能有效幫助糖尿病患者應對心理挑戰。

對抗疲勞與如何提高生活品質

糖尿病患者經常面臨的問題之一是疲勞,這可能與血糖波動、藥物副作用或精神壓力有關。為了對抗疲勞,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充足的休息。此外,規律的運動和均衡的飲食也有助於提高能量水平。適當安排日常生活節奏,避免過度勞累,能夠顯著提高生活品質。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如冥想或深呼吸練習,有助於減少壓力,提升整體健康。


糖尿病的新興治療手段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糖尿病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創新。這些新興技術不僅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還可能徹底改變糖尿病的治療方式。

人工胰臟

人工胰臟是一種能自動監測血糖並根據需要釋放胰島素的設備,能夠模擬健康胰臟的功能。這項技術特別適用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幫助他們更精確地控制血糖波動,減少低血糖的風險。目前,人工胰臟已經在臨床試驗中取得顯著進展,未來有望成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

胰島移植手術

胰島移植是將健康的胰島細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體內,讓這些細胞重新分泌胰島素。這種技術對於那些無法產生足夠胰島素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雖然胰島移植仍面臨免疫排斥和供體不足的挑戰,但它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前景廣闊,未來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長期治療選項。

基因療法

基因療法的研究正在為糖尿病的治療帶來革命性變革。通過改變或修復基因,基因療法可能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的問題。目前,這項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但它為糖尿病患者帶來了潛在的治癒希望。

結論

糖尿病是一種可以通過正確管理和生活方式改變來控制的疾病。早期的預防和有效的控制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常見問題解答(FAQs)

  1.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甜食嗎? 糖尿病患者可以適量食用甜食,但需要謹慎控制。糖類食物會迅速提升血糖,因此患者應選擇低升糖指數的甜點,並且在計算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時,將甜食包含在內。最好在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甜食管理,以免血糖失控。
  2. 第二型糖尿病能治癒嗎? 第二型糖尿病目前無法根治,但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適當的體重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達到“緩解”的狀態,即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範圍,不再依賴藥物治療。然而,即使在緩解階段,持續的生活方式管理仍然至關重要。
  3. 糖尿病會遺傳給孩子嗎? 糖尿病具有遺傳傾向,特別是第二型糖尿病。如果父母或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的風險會較高。不過,遺傳僅是其中一個因素,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體重管理等環境因素同樣重要,因此,積極改變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風險。
  4.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但常見症狀包括頻繁口渴、頻尿、體重無故減輕、視力模糊及疲倦感。如果你有這些症狀或屬於高風險人群(如有家族病史、肥胖或年齡超過45歲),建議儘早進行血糖檢測,醫師會根據你的情況安排合適的診斷方法,如空腹血糖測試或糖化血紅素(HbA1c)檢查。
  5. 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該運動多久? 對於糖尿病患者,建議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運動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此外,結合每週2到3次的重量訓練,可以進一步改善血糖控制。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力量訓練,都應在專業指導下進行,特別是對於剛開始運動或有併發症的患者。
  6. 糖尿病是否會隨著年齡自愈?糖尿病不會自愈,但可以通過正確的管理來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
  7. 逆轉糖尿病真的可行嗎?對於某些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通過減重和改變生活方式,血糖可以恢復正常,達到逆轉效果。
  8. 糖尿病的遺傳風險有多高?如果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後代患病風險會明顯增加,但環境因素也同樣重要。
  9. 糖尿病患者每天應該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每個患者的需求不同,建議在營養師的指導下進行飲食計劃,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10. 糖尿病治療的最新發展是什麼?人工胰臟、基因療法及智能血糖監測設備是當前糖尿病治療領域的前瞻發展方向。
  11. 糖尿病可以喝咖啡嗎?糖尿病患者選擇飲用咖啡時應謹慎,並注意不要攝取額外的糖分或過量的咖啡因。如有疑問,最好是向醫療專業人員咨詢。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
分類:預防醫學
Picture of 中醫師
中醫師
黃子彥
枸杞,性味甘平,中醫認為有補肝腎明目作用。臨床上,我們常搭配其它藥物合併使用來治療眼睛,延緩青光眼造成的視神經損傷,亦有神經保護作用。枸杞子含有葉黃素、玉米黃素及枸杞多醣體,以及多種胺基酸,包含甜菜鹼、維生素B群、維生素C、醣類、多醣體以及鈣、磷、鐵等物質。具有抗老化、抗氧化及神經保護、促進肝細胞新生的藥理作用。

走遍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葉黃素」 這…
走遍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葉黃素」

這幾天,葉黃素這三個字瘋狂的充斥著生活周遭,連巷口賣早餐的阿姨都問我:「醫師,你知道,知道…知道…,那個"顧眼"的葉綠素嗎?」

「阿姨,是葉黃素啦!」

 

 

葉黃素究竟是甚麼

 

研究證實,葉黃素「可能」有預防老年黃斑部病變的功效。而且,葉黃素和類胡蘿蔔素有吸收藍光和抗氧化的能力,對保護黃斑「可能」有作用。

為什麼我要加「可能」呢?因為,業界對葉黃素的研究還在進行著,秉持著科學的角度,學者們還不敢下定論。但是,從某些數據與對照組看來,顯示是有改善的,所以加了「可能」兩字,不把話說死。

回到正題,在我們的日常的飲食中,除了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菜、綠花椰菜等)和橘黃色食物(南瓜、玉米等)含豐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外。其實在中醫裡,也存在了一個強大的顧眼食材,號稱是中醫界護眼的火箭砲。

 

聰明的你猜到了嗎?這個食材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唷。

沒錯,就是有『東方神仙果』之稱的枸杞子。

 

來來來,就讓草本上膳醫廚帶你們了解,枸杞,對保護我們靈魂之窗有甚麼幫助吧。

 

枸杞的功效


枸杞,性味甘平,中醫認為有補肝腎明目作用。臨床上,我們常搭配其它藥物合併使用來治療眼睛,延緩青光眼造成的視神經損傷,亦有神經保護作用。

枸杞子含有葉黃素、玉米黃素及枸杞多醣體,以及多種胺基酸,包含甜菜鹼、維生素B群、維生素C、醣類、多醣體以及鈣、磷、鐵等物質。具有抗老化、抗氧化及神經保護、促進肝細胞新生的藥理作用。

 

更棒的是,枸杞的葉黃素含量,是玉米和蘿蔔的3~5倍。

 

枸杞泡茶就可以了嗎??


先說結論: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人都知道要泡「枸杞茶」來喝,其實,這樣單純的泡法效果並不好。因為,枸杞中的胡蘿蔔素及葉黃素皆為脂溶性的物質,單純泡熱水並不會讓裡頭的葉黃素釋放出來。

 

所以我說醫師阿,枸杞要怎麼服用?


以下提供幾個方式:

1.用果汁機打過或是直接將枸杞咀嚼,讓腸胃道吸收葉黃素的效率提升,在飯後食用較佳

2.將枸杞放入雞湯或高麗菜等,在烹煮過程中,透過油脂把葉黃素帶出來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糖尿病患以及腎功能差的人,因為可能會影響血糖上升或需控制鉀離子攝取,建議詢問過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建議再食用。

 

枸杞挑選五步驟,看、看、看、摸、聞


1.看外觀:以顆粒大、肉質厚為佳

2.看顏色:記住!千萬別被鮮紅的色澤給騙了,太鮮紅的枸杞,可能是染出來的。天然沒有染色的枸杞,會略呈暗紅色或暗橘,且每棵顏色會略有差異。若一模一樣,也要提防是染色。染過的枸杞下水清洗後,水色會變紅

3.看蒂頭:要分辨染色的枸杞,還可以看蒂頭,正常的枸杞蒂頭應該是黃色或白色,而非紅色;染色的枸杞感覺較濕潤,沒染的相對較乾。

4.摸:在挑選、購買時,可將枸杞拿起來於手部肌膚簡單搓摩(勿弄破枸杞,老闆會生氣),若皮膚表層出現一層橘紅色塊,則表示枸杞恐有染色的疑慮。如果無法拆封,則建議選擇外觀呈現暗橘或暗紅色,比較有保障。

5.聞:若枸杞散發淡淡酸味,則代表期已損壞、變質,不建議購買、食用

 

枸杞保存與食用方法


1.購買後,建議將其放置於冰箱冷藏,防止黃麴毒素的滋生,並於3個月內或保存期限內食用完畢

2.食用前,先將枸杞簡單沖洗,去除髒污以及農藥。在燉煮時,打開鍋蓋讓蒸氣散發,也有助於去除農藥,減少有害物質的殘留

透過這篇文章,相信能讓你們對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強大護眼武器,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下次有人問你有甚麼東西可以保養眼睛,就可以拿這篇文章給他看唷

中醫師一分鐘小講堂,我們下次見摟~

 

資料來源:
https://shen-nong.com.tw/lycium-chinense-take-care-your-eyes/
https://health.tvbs.com.tw/nutrition/306203
行政院農委會,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ct.asp?xItem=257799&ctNode=6449&mp=1&kpi=0&hashid=
林佑彥中醫師,http://tcm-dr.blogspot.com
台灣必安研究所,http://www.brion.org.tw/article-2-content.php?FatherNo=4&LevelNo=&Seq=7847&LevelName=養生保健專區
Seddon, J. M., Ajani, U. A., Sperduto, R. D., Hiller, R., Blair, N., Burton, T. C., … & Yannuzzi, L. A. (1994). Dietary carotenoids, vitamins A, C, and E, and advance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Jama, 272(18), 1413-1420.
陳旺全,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296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499
http://www.sharetify.com/2016/06/blog-post_85.html

 

 

本文作者:草本上膳醫廚-黃子彥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黃子彥
中醫師
專長:預防醫學、藥膳食療、草本保健食品研發
現職
中華民國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好食好事基金會-第一屆加速器團隊、BTSC京台大賽-第四屆台灣優勝企業、嘉香知味.藝留選擇-嘉義政府-地方創生計畫-食療評審、國產羊乳多元化商品暨羊肉創意料理競賽-食療評審、全球新原料-國際論壇-綠蕉抗性澱粉-台灣學者代表、明道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EMBA企業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