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營養師
營養師
黃芷昕
吃出快樂遠離慢性病!這些飲食秘笈守護你的心臟和體態
這篇文章旨在教導讀者如何透過飲食來守護心臟健康和體態。首先,我們將介紹健康脂肪的選擇,並提供相關的使用建議。其次,我們會強調蔬果對心臟健康的重要性,並分享增加蔬果攝取量的方法。最後,我們會提醒大家控制鈉和糖攝入,並分享減少這些成分的實用技巧。這些飲食秘笈將幫助我們遠離慢性病,同時享受美味和快樂的食物。讓我們開始這個健康之旅吧!

在現代社會,慢性病如心臟病和肥胖已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頭號殺手。然而,藉由調整飲食習慣,我們可以有效地遠離這些健康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一些實用的飲食秘笈,助你保護心臟健康並維持良好的體態。

 

選擇健康脂肪

在我們的飲食中,脂肪是一個關鍵的成分。然而,並非所有脂肪都是不健康的。事實上,選擇適當的健康脂肪,如橄欖油和堅果,對我們的心臟和整體健康有益。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些健康脂肪的好處,並學習如何選擇和使用它們,同時提醒避免過量攝入不健康的脂肪。

 

什麼是健康脂肪

健康脂肪是指那些對心臟和整體健康有益的脂肪種類。橄欖油是一個極佳的例子,它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壞膽固醇的水平,同時提升好膽固醇的數值。此外,堅果也是另一種健康脂肪的來源,如杏仁、核桃和腰果。這些堅果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如何選擇和使用這些健康脂肪

選擇和使用健康脂肪需要注意一些要點。首先,優先選擇冷壓榨的橄欖油,因為它保留了許多營養價值。同樣地,堅果應該選擇未經過加工的、未添加額外鹽分或糖分的品種。適量地使用這些健康脂肪,例如在烹調時使用橄欖油取代其他油脂,或將堅果加入到早餐穀物或沙拉中,能夠為我們的飲食增添豐富的營養價值。

 

小心!食物中的不健康脂肪應避免攝取過量

除了健康脂肪外,我們也應該警惕不健康的脂肪,特別是反式脂肪酸。這種脂肪常見於煎炸食品、糕點和快餐中。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降低好膽固醇的數值。因此,在選購食品時,仔細閱讀營養標籤,避免選擇含有反式脂肪酸的產品。替代這些不健康的脂肪,選擇健康脂肪將為我們的心臟健康帶來積極的影響。

 

增加蔬果攝取量

在追求健康的路上,增加蔬果攝取量是一個關鍵的步驟。蔬果不僅提供豐富的營養,還對我們的心臟健康至關重要。它們富含纖維和抗氧化劑,有助於降低慢性病風險。在這一節中,我們將分享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您增加蔬果攝取量,為身體注入更多的健康元素。

 

蔬果對心臟健康的重要性

蔬果是保護心臟健康的超級英雄!它們富含纖維,有助於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同時維持血糖穩定。此外,蔬果還提供了大量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保護心臟免受慢性病的威脅。

 

增加蔬果攝取量的實用建議

想要每天攝取足夠的蔬果,可以嘗試「五份蔬果法則」。這意味著每天吃五種不同的蔬果,以確保攝取多樣的營養素。此外,也可以注重攝取多種顏色的蔬果,因為每種顏色代表著不同的營養價值。例如,紅色蔬果富含抗氧化劑,綠色蔬果提供豐富的纖維,紫色蔬果含有對心臟有益的類黃酮。

 

如何在日常飲食中增加蔬果

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有許多創意的方式可以增加蔬果攝取量。沙拉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各種蔬菜和水果。平滑ie是另一個美味的選項,可以用新鮮的蔬果和乳製品混合製成營養豐富的飲品。此外,蔬果搭配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用蔬菜沾著美味的果醬或蔬菜配搭果乾作為點心。藉由增加蔬果在日常飲食中的存在,我們可以輕鬆地享受到它們的好處。

 

透過增加蔬果攝取量,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心臟健康注入更多的營養和抗氧化劑。無論是每天吃五份蔬果,注重攝取多種顏色的蔬果,或是嘗試各種蔬果的組合方式,都能使我們更好地享受這些健康的食物。現在就開始行動,讓蔬果成為您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環吧!

控制鈉和糖攝入

在現代飲食中,過量攝取鈉和糖已成為對心臟健康產生潛在威脅的主要因素。然而,藉由控制鈉和糖攝入,我們可以大幅減少這些危害,保護我們寶貴的心臟。在本節中,我們將深入探討過量攝取鈉和糖對心臟健康的危害,並分享實用方法來減少鈉和糖攝入。此外,我們將強調替代品的重要性,提供一些有效的替代選擇。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些關鍵訊息,守護我們的心臟健康吧!

 

過量攝取鈉和糖對心臟健康的危害

當我們攝取過量的鈉和糖時,心臟健康可能受到重大影響。過多的鈉攝入會導致體內水分潴留,增加血壓,進而增加心臟負擔。同樣地,過量的糖攝入與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問題密切相關,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採取措施來減少鈉和糖攝入,以保護我們的心臟健康。

 

減少鈉和糖攝入的實用方法

要減少鈉和糖攝入,有幾個實用的方法可以採取。首先,我們可以選擇低鈉食品,例如避免過多攝取鹽巴和高鈉的加工食品。取而代之,選擇新鮮的、天然的食材,並儘量自己下廚,以更好地控制食品中的鈉含量。此外,減少糖攝入的方法之一是減少飲料和加工食品中的糖量。可以選擇飲用純水、茶或無糖飲料,並注意食品標籤中的糖分含量。這些簡單的調整可以在不犧牲口味的同時,降低鈉和糖攝入。

 

善用替代品取代過多的鈉與糖

在控制鈉和糖攝入的過程中,替代品的選擇也非常重要。例如,我們可以使用香草提取物來替代部分糖的使用,這不僅能夠增加食物的風味,還能減少總糖攝入量。此外,在選擇調味料時,優先選擇低鈉的選項,這樣能夠在烹飪過程中控制鈉的攝入量。這些替代品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鈉和糖的攝入,同時仍然享受美味的食物。

 

在保護心臟健康方面,控制鈉和糖攝入至關重要。透過了解過量攝取鈉和糖的危害,並運用實用的減少攝入方法和替代品,我們可以有效地保護我們的心臟健康。讓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做出明智的選擇,為我們的心臟帶來健康和平安。

 

結論

總而言之,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我們可以擁有健康的心臟和理想的體態。選擇健康脂肪、增加蔬果攝取量,以及控制鈉和糖攝入,這些都是守護我們心臟健康和體態的關鍵。讓我們一起吃出快樂,遠離慢性病!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客製化營養飲食諮詢、膳食設計
經歷
北醫營養所、台灣精準健康發展協會、台灣法定國考合格專業營養師
最後,我想跟各位爸媽分享的是,培養孩子的健康生活習慣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父母的堅持、耐心與持續付出。但只要你願意從小地方開始做起,每天堅持一點點,久而久之,這些習慣就會變成孩子們一輩子的資產。健康不只是當下的快樂,更是我們能給孩子最棒的禮物之一。讓我們一起努力,用規律的作息與健康的飲食,陪伴孩子健康又快樂地長大吧!

嗨~我是營養師達哥,也是兩個小孩的地方爸爸。
相信每位父母都有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對我來說,給予孩子最重要的禮物之一,就是從小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飲食教育,從小建立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均衡的飲食對兒童的成長發育有決定性的影響。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飲食習慣良好的兒童,在學習能力、專注力以及情緒控制上都有顯著的優勢。

我認為飲食教育不只是關乎現在,更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一旦他們養成了正確的飲食觀念,長大後自然也能做出更好的飲食選擇。

在飲食的部分我也透過幾個原則來進行:

讓小孩餓,自然就會吃

很多家長總是怕小孩吃得不夠,

或擔心孩子挑食、偏食,逼著孩子吃飯,

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飢餓是最好的調味料,

孩子天生對飢餓感有很敏銳的察覺能力,

只要一餓,多半會自動將眼前的食物吃完,

所以父母的工作就是(讓小孩餓)提供營養均衡的食物,

並且不要在非吃飯時間給予太多的點心即可。

建立習慣,拒絕不健康食品

在我家,我不太提供甜食、含糖飲料和加工食品給孩子。你可能會覺得這樣會不會讓孩子不開心或覺得自己被剝奪了某些快樂?放心,學校、生日派對或其他場合,這些食物總是隨處可見,孩子並不會因為在家吃不到而有太大的遺憾。

透過「原子習慣」的環境建立概念,將得到不健康食物的難度增加,孩子們自然而然會習慣吃健康食物。

例如,我在家只提供水或牛奶,他們自然習慣並接受了沒有飲料的生活。

久而久之,即便在外接觸甜飲,他們也不會特別渴求或依賴。

和孩子一起製備食物,從遊戲中學習

另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邀請孩子一起參與食物的製作過程。我常和孩子一起做簡單的料理,像是蒸蛋、海苔飯捲,甚至是烤地瓜。

你會發現,孩子參與製作食物的過程時,會更願意去品嚐自己的作品,甚至對食物產生更多的好奇與興趣。科學研究也顯示,讓孩子參與食物製備不僅能提高他們的飲食興趣,更能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

吃飯專心,不邊吃邊玩或看電視

這點也許聽起來有點嚴格,但我真的很堅持:吃飯就是吃飯,不邊吃邊玩,也不邊吃邊看電視。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乖乖吃飯,會打開電視或平板,但這樣其實會影響孩子對飢餓感的感知,也會影響消化吸收。專注地用餐不僅能增進親子互動,也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消化習慣,更重要的是,有助於他們日後對食物的健康認知。

在生活習慣的部分我有以下幾個原則:

晚上八點就寢,建立睡前儀式

在我們家,每天晚上八點一到,就會開始睡前儀式。所謂的睡前儀式,並不是說立刻就要睡覺,而是一系列固定的活動,幫助孩子從白天的活潑狀態逐漸轉變為安靜放鬆的睡眠狀態。

睡前儀式通常包括睡前聊天、聽歌、看點想看的書。我發現,當這個儀式被建立起來後,孩子們會很自然地知道接下來就是要睡覺了,久而久之甚至不用父母催促,睡眠品質也大大提升。

研究也顯示,固定的睡眠作息對兒童的生長激素分泌有重要幫助,良好的睡眠品質能促進身體生長、免疫系統發展,以及認知功能提升。

固定且規律的生活作息

除了睡眠,整個生活作息的規律性對兒童來說也非常重要。我們家從起床、用餐到戶外活動,都有比較固定的節奏,孩子們的身體因此可以穩定地預測下一步的活動,進而保持較佳的情緒與生理狀態。

我常開玩笑地跟其他人說:「孩子的作息比股票市場穩定得多」,只要父母願意花心思去建立,這種規律性會成為孩子終身受用的好習慣。

身體活動優先,課業其次

在我們家的觀念中,培養孩子們的身體活動絕對優先於課業。現代的教育環境常常強調功課與成績,但其實大量研究都指出,適量且規律的運動與身體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還能有效地增強專注力和學習能力。

我鼓勵孩子們多到戶外奔跑、騎腳踏車或打球,即使只是公園追逐玩耍,也都是很棒的運動。比起逼迫他們坐在書桌前硬記知識,我更希望他們透過實際活動來探索、學習世界。

遠離3C產品,保護視力與專注力

最後一點,也是現代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如何避免孩子過早沉迷於3C產品。我家的原則是盡可能遠離電子產品,尤其是在幼兒與小學階段。

大量研究證明,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或電視,不僅會增加視力受損的風險,還會影響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與專注力發展。

因此,我會提供孩子更多的替代方案,例如積木、拼圖、畫畫或親子遊戲,讓孩子不靠螢幕也能享受快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

 

最後,我想跟各位爸媽分享的是,培養孩子的健康生活習慣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父母的堅持、耐心與持續付出。但只要你願意從小地方開始做起,每天堅持一點點,久而久之,這些習慣就會變成孩子們一輩子的資產。健康不只是當下的快樂,更是我們能給孩子最棒的禮物之一。讓我們一起努力,用規律的作息與健康的飲食,陪伴孩子健康又快樂地長大吧!

附上小兒子獲獎健康兒童照片一張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healthy-kids-nutrition/

Author picture
蔡旻達
營養師
專長:減重諮詢、兩性關係、個人成長、付費讀書會、付費訂閱制電子報
現職
現任: 醫院營養師 經歷: 長照營養師 體重管理師
冬天的低溫再加上過於豐盛的飲食習慣,心血管疾病來勢洶洶,但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日常保養,我們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定期追蹤三高、戒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並透過穴位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都是守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式。預防勝於治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餐餐都大魚大肉,再加上寒流的低溫,擔心新血管疾病找上門嗎?今天帶大家了解心血管疾病及日常如何保養我們的心血管!心血管疾病顧名思義是「心臟」與「血管」方面的疾病,心臟與血管構成我們身體的循環系統,所以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中風、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動脈硬化……等等。危險因子包括遺傳、低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缺乏規律運動、吸菸、飲酒……等等。以下跟大家簡單介紹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及症狀:

心血管疾病-中風成因及前兆

  中風簡單來說就是突然發生的腦血管疾病。造成腦中風的成因有三,分別是腦血栓、腦栓塞與腦出血。中風是因為腦部血管的栓塞或破裂,導致腦部組織灌流不足,造成功能缺失。

  腦中風的前兆用”FAST”口訣幫大家辨識!

“Face”觀察臉部是否對稱。

“Arm”兩支手臂平舉,看是否有一支下垂。

“Speech”請患者說一句話看是否清晰。

“Time”把握急救黃金3小時。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成因及前兆

  供應我們心臟氧氣跟營養的是冠狀動脈,若冠狀動脈阻塞,造成心肌壞死就是心肌梗塞。以下這些症狀就要注意:

1.不能緩解的胸悶、胸痛

2.呼吸喘

3.心絞痛

4.上腹痛

5.冒冷汗

若有這些症狀就要把握黃金救援時間趕快到醫院檢查!

 

心血管疾病-主動脈剝離成因及前兆

  主動脈剝離是一個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其是因為主動脈內膜破裂,血液流入動脈壁的夾層,夾層內的血液越積越多,就會壓迫原本的主動脈,造成腦部及全身缺血的狀況,或是夾層破裂導致大出血死亡。主動脈剝離常見的因素為高血壓、馬凡氏症候群、胸部外傷。常見的主動脈剝離前兆:

1.撕裂般的胸痛

2.可能合併高血壓症狀

3.心跳增加、臉色蒼白、呼吸困難

4.休克、昏迷

若有這些症狀必須馬上送醫,愈早診斷,死亡率越低。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接下來教大家一些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1.定期追蹤三高

很多心血管疾病來自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定期到門診追蹤並控制數值,才能更有效預防心血管急症。

2.戒菸

有研究顯示,香菸中的尼古丁及其他有害物質,會導致動脈硬化,讓血液黏性增加,容易導致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所以要盡快戒菸

3.規律運動

4.健康飲食

飲食上建議低油、低鹽、低糖的高纖飲食。

5.定期健康檢查

常說預防勝於治療,早期發現可以免去許多驚慌及無措。

 

保養心血管的穴道建議

  最後教大家幾個保養心血管的神奇穴道!大家可以試著找找看!

1.勞宮穴

位置:將手輕輕握拳,手掌中指指尖碰到的點就是勞宮。

功效:屬心包經。調節自律神經,有寧心安神、促進血液循環、降血壓解胸悶的功效。

2.內關穴

位置:屬心包經。腕橫紋中點,上三根手指的高度。

功效:解胸悶、通氣血。

3.膻中穴

位置:兩乳頭連線中點。

功效:利氣、寬胸、緩解心絞痛。

4.太衝穴

位置:腳背姆趾與第二趾中間,趾骨中間的凹陷處。

功效:降血壓、改善血瘀、改善血液循環。

穴位名稱 位置 功效
勞宮穴 將手輕輕握拳,手掌中指指尖碰到的點就是勞宮。 屬心包經。調節自律神經,有寧心安神、促進血液循環、降血壓解胸悶的功效。
內關穴 屬心包經。腕橫紋中點,上三根手指的高度。 解胸悶、通氣血。
膻中穴 兩乳頭連線中點。 利氣、寬胸、緩解心絞痛。
太衝穴 腳背姆趾與第二趾中間,趾骨中間的凹陷處。 降血壓、改善血瘀、改善血液循環。

冬天的低溫再加上過於豐盛的飲食習慣,心血管疾病來勢洶洶,但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日常保養,我們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定期追蹤三高、戒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並透過穴位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都是守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式。預防勝於治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Aveline 岱璇 | 中醫實習生 | 呼吸治療師 

專注於預防醫學,融合傳統中醫與現代科學,專研養生之道,推廣兼顧美容與健康的健康生活。

預防心血管影片連結: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EnD_etSuB1/?igsh=a2QxOWFybGQwanJ1

 

責任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數位編輯部
連結: https://gcm.org.tw/blog/heart-blockage-warning-signs-acupressure/

Author picture
吳岱璇
呼吸治療師
專長:呼吸治療
現職
現任 義大醫院西醫部 見習醫學生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