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家庭醫學科醫師
家庭醫學科醫師
姜封豪
上班族每日久坐8小時以上,如何預防腰痛和肩頸僵硬?
現代社會中,上班族通常需要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導致腰部疼痛和肩頸僵硬的問題日益嚴重。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個人的健康和舒適度,還可能對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針對久坐族群,採取預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提供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幫助上班族預防腰痛和肩頸僵硬,提高他們的工作效能和生活品質。

現代人常常因為工作需要而長時間坐在辦公室裡,這樣的生活型態容易讓人產生腰痛和肩頸僵硬的問題。如果長期忽略這些問題,不但會影響工作效率,更可能導致慢性傷害。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在上班族每日久坐8小時以上的情況下,預防腰痛和肩頸僵硬。

 

小心!長時間久坐是一大警訊

長時間坐姿對身體的影響已經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現代社會,很多人的工作環境需要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而這種長時間的久坐姿勢對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這邊我提供最常見因長時間久坐而引發的問題:

 

1.腰痛

長時間坐姿會導致腰部肌肉緊繃,增加腰部的負擔,容易導致腰痛。長時間坐姿還會加重椎間盤的負擔,增加脊椎的損傷風險,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

 

2.肩頸僵硬

長時間坐姿會導致肩頸部位肌肉緊繃,容易導致肩頸部位僵硬和疼痛。長期下來,還可能導致頸椎病變,甚至引發頸椎病。

 

3.心血管疾病

長時間坐姿會影響血液循環,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坐姿時間越長,風險越高。

 

 

如何將伸展運動融入日常生活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別擔心,可以透過一些改變習慣的方法得到緩解。例如:

 

    1. 頻繁地站起來活動一下,活動筋骨。

    2. 注意休息,讓肌肉得到放鬆。

    3. 適當增加運動量,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體態和健康。

 

      • 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臟和肺部功能,也可以增強身體的代謝能力。常見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跑步、游泳和有氧舞蹈等。

 

      • 拉伸運動:拉伸可以幫助減輕肌肉緊張和僵硬。可以進行肩頸和腰部的伸展,例如向左右旋轉頭部、向前和向後傾斜頭部、腰部的扭轉等。

 

      • 強度訓練:強度訓練可以增強肌肉和骨骼的力量,進而減少腰痛和肩頸僵硬的發生。例如,可以進行重量訓練,如舉重、健身機訓練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運動方式,還有其他的運動可以幫助預防腰痛和肩頸僵硬。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運動方式,都應該循序漸進,並在進行運動前進行熱身和伸展。運動時,應該注意姿勢和呼吸,避免過度用力和運動傷害。

 

    1. 改善坐姿習慣

    • 選擇合適的椅子:椅子高度要與桌面高度相符合,並選擇有支撐的椅背。
    • 經常換換坐姿:每30分鐘左右換換坐姿,放鬆肌肉,並且避免長時間固定在同一姿勢。
    • 注意坐姿維持:坐時背部要維持挺直狀態,兩腳平放地面上,並且膝蓋保持90度彎曲。
    • 坐時伸展肌肉:經常伸展肌肉,活動關節,減少肌肉緊張和僵硬。

 

上班族 4 個辦公室坐姿技巧

1.前傾坐

當你需要更集中精神,或者需要進行詳細的工作時,可以適度前傾坐。

 

2.伸展身體

定期進行身體伸展,比如抬起胳膊、轉動頸部等。

 

3.靠椅子

背靠椅背,肘部放在椅子扶手上,這樣可以減少肩頸的負擔。

 

4.使用坐墊

坐墊可以使腰部得到支撐,減少腰椎壓力。

 

如何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方式

運動是維持健康的重要一環,但是如何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

 

  • 確定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運動種類眾多,不同的運動方式對身體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開始運動前,應該先確定自己適合哪種運動方式。例如,如果患有關節問題,應該選擇較低強度的運動方式,如游泳或瑜珈。

 

  • 根據個人情況制定運動計劃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需求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制定運動計劃時,應該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例如,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可以考慮在工作間隙進行輕度運動,如散步或做簡單的伸展運動。

 

  • 運動時間要適中

運動的時間長短也是影響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來說,每次運動的時間應該在30分鐘至1小時之間,不宜過長或過短。如果你的身體狀況較差,則可以從較短時間開始進行運動,逐漸增加時間。

 

  • 要注意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對身體的影響也非常重要。如果運動強度過大,容易導致身體受傷或疲勞,影響運動效果。因此,在運動時應該控制運動強度,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強度。

 

 

長時間坐姿對身體有許多不良影響,包括增加患上腰痛、肩頸僵硬、網路症候群等疾病的風險。因此,我們應該意識到不良坐姿習慣對身體的影響,採取積極的措施改善坐姿習慣,例如適當地調整座位高度和角度、定時起身活動身體、進行相應的運動和伸展。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改變工作方式,例如使用立式工作桌,減少長時間坐姿對身體的不良影響。總之,長時間坐姿對身體有諸多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坐姿習慣的改善,以維護身體健康。

 

常見問題

問題:如何預防長時間久坐導致的腰痛?

選擇合適的椅子,保持正確坐姿,並定期更換坐姿放鬆肌肉。進行腰部伸展運動,如定期站起來活動筋骨,進行腰部扭轉等伸展動作,有助於減少腰部壓力和緊張,預防腰痛的發生。

 

問題:肩頸僵硬應該怎麼辦?

透過肩頸伸展運動來減輕緊張和僵硬。例如,定時做頭部左右旋轉、向前後傾斜的動作,以及進行肩膀提升和轉動等,幫助放鬆肩頸部位肌肉。同時,注意工作時的坐姿,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問題:有哪些運動適合辦公室工作者?

辦公室工作者適合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拉伸運動和強度訓練。快走、游泳、瑜伽和輕量重量訓練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身體柔韌性和肌肉力量,從而減少久坐帶來的不良影響。

 

問題:怎麼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方式?

確定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後,根據個人情況制定運動計劃。運動時間建議保持在每次30分鐘至1小時之間,適中的運動強度可以避免身體受傷或過度疲勞。上班族可以在工作間隙進行輕度運動,例如散步或做伸展運動,幫助活動筋骨,保持身體活力。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Author picture
預防醫學、全人醫療、急慢性疾病診查治療、運動處方、營養處方、減重、增肌、成長、抗衰老
經歷
姜封豪診所、健康領域聯合醫療機構負責人、長安醫院家醫科主任、中港澄清治醫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Picture of 職能治療師
職能治療師
蔡昀庭
本文也從職能治療相關知識提供一些幫助緩和情緒、放鬆減壓的方法以預防耳鳴:首先避免在容易引起焦慮或有噪音的環境,輕音樂或有溫暖燈光的環境能協助情緒緩和。平時也可以喝一些喜歡的花草茶幫助放鬆,另外也可以做一些類似冥想的活動緩和情緒,像是幾年前流行的幫助靜心的著色畫或纏繞畫,可以透過沈浸在步驟簡單重複性的繪畫活動裡將身心投入進去,減少外界刺激,以達到相似於冥想的作用幫助心情舒緩,這也是一種藝術治療。

你有沒有耳朵嗡嗡聲不斷,像是一隻小蜜蜂在耳朵內鳴叫,覺得很惱人但又無可奈何,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的經驗呢?根據統計,國內外成人約有4.4%~15.1%患有耳鳴的問題。

tinnitus_characteristics_causes

耳鳴的分類

耳鳴(Tinnitus)是指在沒有外來音源刺激的情況下,感覺到從耳部或頭部有嗡嗡聲、嘶嘶聲或其他不同的聲音,可能是低頻噪音也可能有高頻的。耳鳴可能是急性暫時性的症狀,時間短於三個月;或慢性且持續超過三個月。也有依自覺對象分類:若醫師或其他人能透過儀器或耳朵聽到患者所苦惱的耳鳴聲則稱為「他覺性耳鳴」;而只有當事者才聽得見的則稱為「自覺性耳鳴」。而照原因分類:分為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耳鳴」及有明確原因的「次發性耳鳴」。

 

耳鳴的成因

2021年美國家庭醫學期刊中Tinnitu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將次發性耳鳴的原因整理成表格,可以看出成因非常多,例如感染性原因,因為感染造成發炎所導致耳鳴;像糖尿病或一些代謝相關的疾病及一些神經系統、外傷、血管性因素也可能導致耳鳴;此外中耳炎、耳垢或中耳積液等等耳科相關的因素也會造成此狀況。另外除了這些生理相關的原因,其實壓力、焦慮等等心理因素也可能造成耳鳴,甚至注意力下降,更嚴重還可能會有聽力下降的問題,進而影響其生活品質。

由解剖生理學來看,基底動脈、椎動脈會供應血流給耳蝸,因此耳鳴和內耳的血液循環關係甚大。但由於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低頭族越來越多造成頸椎附近的血循不暢進而影響內耳的循環,且讓人喘不過氣的社會與工作壓力也使現代人精神緊繃、焦慮,心情難以放鬆, 更可能使自律神經失調,產生耳鳴甚至更嚴重影響生活的症狀。

耳鳴治療

由於耳鳴的可能原因非常多樣化,表現的方式也很多種,有人可能單側、可能雙側,聽到的聲音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需要先去辨明是原發性或次發性,單側或雙側以及持續的時間等等,若有需要也有透過相關儀器如MRI排除腫瘤因素的可能,再依照可能原因給予相關治療。

目前證據力較強的便是能透過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患者改變對耳鳴的認知,減輕他的情緒困擾和生活影響。在2014美國《耳鳴臨床應用指南》中,聲音治療法被大力推薦,耳鳴神經音樂療法(neuromonics tinnitus therapy,NTT)運用個性化的音樂間歇刺激來使患者對於耳鳴訊號的敏感性降低。 而聲音減敏法(Tinnitus Retrainiray Thorapy.TRT)則分為心理及生理減敏;心理減敏的方式是在安全放鬆的環境下治療者先向患者解說耳鳴的成因,使其了解耳鳴是可以被改善的,以反轉個案對於耳鳴的恐懼或負面印象,這和認知行為療法有相類似概念。生理減敏會需要專業的聽力評估,以設計出適合個案的療程,利用助聽器或耳鳴治療器以加腦部對於耳鳴訊號的適應,約需半年到兩年的療程。此外,耳鳴再訓練治療法、心智核心放鬆耳鳴法、諮商、耳鳴頻率凹谷消除治療法等等也是目前處理原發性耳鳴的方式。若有其他和耳鳴相關的睡眠和憂鬱焦慮問題,也可以利用褪黑激素及抗抑鬱藥輔助治療。若從中醫觀點上來看,耳鳴可能源於外感或臟腑一些不平衡,及情志因素,而從經絡上來看肝脈絡於耳,倘若肝氣鬱滯會影響耳功能,而中醫理論腎開竅於耳,又《內經‧脈度》「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因此五臟六腑氣機的平衡很重要,若有需要也可以尋求中醫的幫助以辨證給予適合的中藥 。我們自己也可以透過一些穴道按摩疏通經絡幫助情緒緩和、睡眠品質等等,像是可以按壓翳風、翳明、風池、湧泉、太衝以促進耳周血循,益腎氣疏肝火。還有和耳功能相關的耳門、聽會、聽宮,可以微張口雙手依照順序每個穴位按壓三分鐘以疏經活絡。

除了生理因素可能導致耳鳴的發生,心理調適及環境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子。若神經情緒緊繃,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則容易不規則亢奮,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成為耳鳴的一項因素。因此生理、心理及環境的安適和平穩是很重要的。

治療方法 說明
認知行為療法(CBT) 幫助患者改變對耳鳴的認知,減輕情緒困擾與生活影響。
聲音治療法 透過個性化音樂間歇刺激,降低對耳鳴訊號的敏感性。
耳鳴神經音樂療法(NTT) 運用專業儀器設計適合個案的療程,幫助患者適應耳鳴訊號。
聲音減敏法(TRT) 心理與生理減敏,解釋耳鳴成因並進行放鬆治療。
耳鳴再訓練治療法 多種方法綜合應用,訓練患者適應耳鳴。
心智核心放鬆耳鳴法 利用放鬆技巧降低耳鳴引發的心理壓力。
心理諮商 提供心理支持與疏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
耳鳴頻率凹谷消除治療法 通過特殊音頻消除耳鳴症狀。
輔助藥物治療 使用褪黑激素及抗抑鬱藥物治療相關症狀。
中醫治療 根據中醫理論辨證施治,平衡五臟六腑氣機。
穴道按摩 按壓翳風、太衝等穴位,促進血循與情緒調節。
心理調適與環境調整 緩解緊張情緒,調整自律神經與生活環境。

耳鳴的預防

本文也從職能治療相關知識提供一些幫助緩和情緒、放鬆減壓的方法以預防耳鳴:首先避免在容易引起焦慮或有噪音的環境,輕音樂或有溫暖燈光的環境能協助情緒緩和。平時也可以喝一些喜歡的花草茶幫助放鬆,另外也可以做一些類似冥想的活動緩和情緒,像是幾年前流行的幫助靜心的著色畫或纏繞畫,可以透過沈浸在步驟簡單重複性的繪畫活動裡將身心投入進去,減少外界刺激,以達到相似於冥想的作用幫助心情舒緩,這也是一種藝術治療。或是也能選取一些自己聽起來較輕鬆的音樂,邊聽邊想其中的畫面將身心沈浸,也能協助心情放鬆。平時維持作息規律及良好生活管理,內分泌、激素分泌才會正常作用,達身心的平衡。

按照上述的方式維持身心安定,耳鳴不易找上門!但若是真的有耳鳴困擾,則建議還是尋求專業評估以安排適合療程。

Author picture
蔡昀庭
職能治療師
專長:●專長項目:【兒童發展|感覺統合|手功能訓練|專注力訓練】 【認知訓練|情緒管理|教養策略】 【腦中風|腦傷復健|失智復健|銀髮族延緩老化】
現職
●現任: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就讀中 ●學經歷:輔大職能治療系
分類:預防醫學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飲食可以吃什麼?
胃食道逆流是一種常見但可控的健康問題。透過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多數人可以顯著改善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及時就醫並遵循醫囑是關鍵。

胃食道逆流已成為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和飲食習慣改變,越來越多人被胸口灼熱感與反酸所困擾。這種看似小問題的症狀,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那麼,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又有哪些食物能夠緩解症狀?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改善方法以及適合的飲食選擇,幫助您找到健康的解決之道。

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飲食可以吃什麼?

什麼是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GERD,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問題,指胃酸或胃內容物反流到食道,導致不適或潰瘍等問題。最典型的症狀包括:

  • 胸口灼熱感(火燒心)
  • 反酸(酸味或苦味回到口中)
  • 吞嚥困難或喉嚨卡住感
  • 長期咳嗽或聲音沙啞

這些症狀會在飯後、平躺或彎腰時加劇,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通常與食道下括約肌的功能有關,但也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

1. 食道下括約肌的功能異常

當括約肌無法完全閉合,胃酸容易反流到食道,造成刺激。

2. 飲食與生活習慣

  • 暴飲暴食:攝取過多食物會增加胃內壓力,促使胃酸反流。
  • 進食時間過晚:臨睡前吃東西會使胃酸更容易逆流。
  • 飲酒或咖啡攝取過量:酒精和咖啡因會降低括約肌的張力。

3. 其他誘發因素

肥胖、懷孕、吸煙、某些藥物(如阿司匹靈或NSAIDs)都可能是導火線。

改善胃食道逆流的生活習慣

1. 改善飲食方式

  • 少量多餐:一次攝取少量食物可減少胃內壓力。
  • 細嚼慢咽:減少食道壓力,幫助消化。

2. 減少壓力

壓力可能導致胃酸分泌增加,建議練習冥想或瑜伽來放鬆身心。

3. 調整睡眠習慣

  • 睡覺時抬高上半身:使用傾斜床墊或枕頭來減少反流。
  • 避免右側睡:左側睡姿有助於減少胃酸逆流的機率。

胃食道逆流飲食建議

可食用的食物

  1. 低酸性水果:香蕉、蘋果、梨。
  2. 低脂乳製品:脫脂牛奶、低脂優格。
  3. 全穀類食物:燕麥、全麥麵包、糙米。
  4. 蔬菜:綠色葉菜、胡蘿蔔、馬鈴薯(避免油炸)。
  5. 瘦肉與魚類:雞胸肉、鱈魚等清蒸或水煮方式。

建議避免的食物

  1. 高酸性水果:橙子、檸檬、葡萄柚。
  2. 油炸與高脂肪食物:如炸雞、薯條。
  3. 辛辣與刺激性食物:辣椒、蒜頭。
  4. 咖啡因飲品:咖啡、濃茶、巧克力飲品。
  5. 碳酸飲料與酒精:啤酒、蘇打水。

居家緩解胃食道逆流的方法

  1. 喝溫開水:稀釋胃酸,減少食道灼熱感。
  2. 食用蜂蜜:蜂蜜有助於保護食道黏膜。
  3. 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幫助中和胃酸。

醫療介入與藥物治療

如果生活方式調整無法完全緩解症狀,可以考慮以下藥物:

  1. 抗酸劑:如氫氧化鎂,用於中和胃酸。
  2. H2受體拮抗劑:減少胃酸分泌,如雷尼替丁。
  3. 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有效降低胃酸產生。

若胃食道逆流持續惡化或引發併發症(如巴雷特食道),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胃食道逆流的預防策略

  1. 建立健康飲食習慣:規律進食、控制份量。
  2. 保持適當體重:減少腹部壓力。
  3. 戒菸限酒:改善括約肌功能。
  4. 定期運動:促進消化,但避免餐後立即運動。

結論

胃食道逆流是一種常見但可控的健康問題。透過改變飲食與生活方式,多數人可以顯著改善症狀。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及時就醫並遵循醫囑是關鍵。

常見問題解答

1. 胃食道逆流會自然痊癒嗎?

多數情況下需要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部分患者需配合藥物治療。

2. 可以喝咖啡嗎?

建議避免,尤其是空腹飲用,因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

3. 胃食道逆流是否只影響成年人?

不一定,嬰兒與兒童也可能發生,但原因和成人不同。

4. 蜂蜜真的能緩解胃酸逆流嗎?

蜂蜜可保護食道,但需適量食用以免刺激胃酸分泌。

5. 手術是最後的選擇嗎?

是的,當藥物治療與生活調整無效時,手術才會被考慮。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