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of 中醫師, 復健科醫師
中醫師, 復健科醫師
李冠毅
Prorection012
過年大掃除是每個家庭迎接新年的重要儀式,但健康的身體才是完成掃除工作的基礎。透過正確的準備、適當的工具選擇與科學的動作指南,大家可以更輕鬆地完成掃除,減少傷害風險。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您在大掃除中保護自己,迎接新年時也能擁有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身體!

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許多人開始投入大掃除工作,為新的一年打造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然而,大掃除的高強度肢體活動如果沒有正確的姿勢與防護,很容易導致肌肉拉傷、關節疼痛甚至慢性勞損。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幫助大家以健康的方式完成掃除工作,避免不必要的身體傷害。

常見掃除傷害與成因

下背痛
掃地、拖地或彎腰整理物品時,長時間的彎腰姿勢容易造成下背部肌肉的過度拉扯和疲勞。

肩頸痠痛
高舉手臂清理窗戶或擦拭高處家具時,肩部和頸部肌群長時間維持收縮,可能導致局部肌肉緊繃與疼痛。

膝關節不適
蹲下整理低處櫃子或清理地板時,膝關節承受較大的壓力,尤其是對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更容易誘發疼痛。

手腕與手肘疼痛
使用清潔工具時,反覆擰拖把或施力刷洗表面可能造成肌腱發炎,例如媽媽手(橈側肌腱炎)或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掃除前的健康準備

熱身運動
在進行大掃除前,簡單的熱身可以預防傷害。建議以下動作,每個持續 15-20 秒:

  • 肩膀旋轉:雙臂彎曲,手指摸肩膀,向前與向後各旋轉 10 圈。
  • 側腰伸展:站姿,雙手扶住腰部,向左右兩側輕輕傾斜。
  • 膝蓋抬高:站立抬膝交替進行,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工具選擇與準備
選擇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清潔工具,例如可調節長度的拖把或掃把,避免不必要的彎腰。準備時應確保物品擺放安全,避免清掃過程中被絆倒。

掃除過程中的正確姿勢與技巧

避免長時間彎腰
錯誤動作:彎腰撿拾物品時,直接從腰部彎下。
正確方法:採用「深蹲」或屁股往後推的方式,讓大腿與膝蓋分擔壓力。
減少肩部壓力
錯誤動作:高舉雙手擦拭天花板或高處家具,長時間過頭動作容易勞損肩頸。
正確方法:利用腳踏凳增加高度,保持手臂略低於肩膀的範圍進行清潔。
適度分配重心
錯誤動作:單腳支撐身體重心擦拭牆面或窗戶,容易造成腰部與膝蓋受力不均。
正確方法:保持雙腳穩定站立,適當調整位置避免扭轉腰部。

重物搬運須知
錯誤動作:直接彎腰抱起重物,可能導致腰椎間盤突出或肌肉拉傷。
正確方法:蹲下時先將物品靠近身體,用屁股根大腿的力量站起,避免用腰部直接施力。

動作/情境 錯誤方式 正確方法
撿拾物品 彎腰直接撿拾物品。 採深蹲或臀部後推方式,讓大腿與膝蓋分擔壓力。
擦拭高處 長時間過頭高舉雙手。 使用腳踏凳,避免手臂過高並保持肩膀放鬆。
搬運重物 彎腰直接抱起重物。 物品靠近身體,利用大腿與臀部力量站起。
重心分配 單腳支撐身體擦拭牆面。 雙腳站穩,避免過度扭轉腰部。

休息與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過年大掃除雖然任務繁重,但不建議一口氣完成。可以採取分散工作法,每工作 25-30 分鐘休息 5 分鐘,適時伸展身體,放鬆緊繃的肌肉。掃除時的短暫休息,能夠減少勞累積聚,提升工作效率。

掃除後的放鬆運動
清潔工作結束後,適當的放鬆可以緩解肌肉緊繃,以下是幾個簡單有效的伸展動作:

  • 貓式伸展:四肢跪地,吸氣時拱起背部,吐氣時放鬆背部,反覆進行 5 次。
  • 頸部放鬆:坐姿或站姿,頭部輕輕向左右兩側傾斜,每側停留 15 秒。
  • 腿後肌群伸展:站立前屈,雙手觸碰地面(柔軟度不足者可輕扶椅背),停留 15 秒。

進一步預防

警惕不適症狀
若在掃除後出現劇烈疼痛、局部腫脹或活動受限等症狀,應立即休息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持續強化核心肌群
日常生活中強化核心肌群(如腹部、腰部和臀部),有助於提升身體穩定性,減少清潔工作時的受傷風險。可考慮簡單的平板支撐或橋式運動。

使用護具
對於有慢性關節炎或肌肉拉傷病史的族群,掃除過程中建議使用護膝或腰部支撐帶,提供額外的保護。

結語

過年大掃除是每個家庭迎接新年的重要儀式,但健康的身體才是完成掃除工作的基礎。透過正確的準備、適當的工具選擇與科學的動作指南,大家可以更輕鬆地完成掃除,減少傷害風險。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您在大掃除中保護自己,迎接新年時也能擁有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身體!

Author picture
●主治項目: 復健醫學、運動傷害、肌肉骨骼損傷、骨骼肌肉超音波、徒手治療、動態貼紮、肌內效貼紮、針灸治療、重量訓練、技擊散打
經歷
●現任: 高雄長庚醫院 復健科總醫師 ●經歷: 高雄長庚醫院 復健科住院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 一般科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 實習醫師 美國運動委員會 認證私人教練 散打格鬥協會 C級教練&裁判
Picture of 職能治療師
職能治療師
蔡昀庭
spring-cleaning-tips-10-key-points
尤其大掃除往往需要耗費整天的時間掃除整理,而如此長時間的掃除工作更容易使我們的身體疲憊、損傷,一旦身體累了就更可能產生不恰當的動作模式或是用其他肌肉代償,最後使我們腰酸背痛,更可能因此引發舊疾老毛病,嚴重可能還會造成後續演變為慢性的疼痛等等導致我們身體及心理都受到影響。

年末大掃除是每年農曆過年前夕家家戶戶的重要活動, 將家裡各個角落打掃乾淨、把平日忽略的儲藏室整理一番,除舊佈新才能迎來新年新氣象。大掃除這個活動聽起來很簡單容易,但其實要注意的細節可多著呢!一不小心可能會在過程中受傷,壞了過年過節的好興致!尤其大掃除其實是一項很需要注意防護的活動,雖然在平日我們也會進行打掃這項活動,但是範圍跟任務內容和年末大掃除差異頗大,又兩者在活動的難易度及複雜度等等是不同的,因此一年才從事一次的大掃除活動往往易使人受傷。

spring-cleaning-tips-10-key-points

春節大掃除不傷身10大重點

與春節相比,平日的清掃範圍通常較小且範圍侷限,又是時常做的熟悉活動,所以使用到的肌肉群通常是平時都有在作用的,需要用到動作模式也都是熟悉的,所以也比較不會因此受傷。而大掃除我們通常會需要移動家裡的大型物件,像是冰箱、沙發、書櫃等等,這就很容易導致我們因為需要出力搬動大型家具或是比較重的物品而用力過猛拉傷等,或是因為不熟悉的動作模式或錯誤的姿勢而使我們受傷。

因為要打掃整個家裡的各個地方和各個角落,我們可能會過度彎腰、過度拉伸手臂或過度抬頭,可能就會導致下背痛或是肩頸痠痛等。再來一連串的掃除活動,還可能因為重複性的動作而使我們疼痛不適,像是擰毛巾、手洗衣服等等這類動作活動就可能讓我們手部因為重複性過多的動作而造成肌腱或一些組織沾黏,導致我們手部疼痛,例如狹窄性肌腱滑膜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尤其大掃除往往需要耗費整天的時間掃除整理,而如此長時間的掃除工作更容易使我們的身體疲憊、損傷,一旦身體累了就更可能產生不恰當的動作模式或是用其他肌肉代償,最後使我們腰酸背痛,更可能因此引發舊疾老毛病,嚴重可能還會造成後續演變為慢性的疼痛等等導致我們身體及心理都受到影響。

如何避免自己在大掃除活動受傷,以下有幾個關鍵重點,大家過前掃除前務必複習一下

  1. 避免彎腰,以膝蓋代替腰部動作,減少離心(遠離身體中心)動作,並建立正確施力模式:

當要搬地上的物品時,切忌不要彎腰搬重物,這易使椎間盤突出,而且彎腰時搬物品因為重物遠離身體中心,試想槓桿原理,如此抗力臂比較大,反而既不省力又容易拉傷。因此我們要改變我們的動作模式,先兩腿分開、蹲下去、並且保持上半身直立,讓物品靠近身體再以全身的力量提起,搬起來才會省力又能避免受傷。

  1. 使用工具輔助:

擦窗戶、擦櫃子上排等等常會讓我們過度抬頭、踮腳或聳肩,清理深處縫隙

時,我們也可能會過度彎腰或是過度傾斜,這些動作也容易使我們肩頸不適

或腰背拉傷。所以我們這時候可以使用一些長柄工具幫助我們完成任務,而挑選長柄工具的重點在於長度要足夠,使自己在使用時不會彎腰或是過度傾斜身體。

  1. 盡量以推、拉代替搬:

其實搬重物非常容易導致扭傷拉傷,過度的承重更會損及腰椎,因此以推或拉的方式移動物品是更好的選擇。或是能夠準備一台拖車,既方便省力又能避免受傷。

  1. 搬取重物或提重物時,保持正常呼吸,不可憋氣:

有些人搬重物時常常會憋氣以激發出眾多力量來搬物品,但這種舉動往往容易因為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可能會短暫頭暈、頭痛、心悸甚至短暫暈厥,當下血壓會突然上升但又因為憋氣用力胸腹腔壓力上升,下腔靜脈回流的減少,心輸出量降低,反而造成了血壓下降,脈壓差減少。而更嚴重還可能發生因為閉氣又用力的舉動而在一開始血壓上升現象,血流衝擊到硬化的血管,造成血管壁上斑塊脫落,進而形成了栓塞型中風。所以大家切勿閉氣用力! 若是過程中出現暈眩等努責現象時,建議應先停止活動坐下休息,並保持規律呼吸,兩分鐘左右應該會恢復,若仍不適則建議就醫治療。

  1. 避免跪姿打掃:

很多人為了方便打掃地擺習慣跪在地上進行掃除,但這個動作非常傷膝蓋以及腰背。因為這動作會使承重都加諸在我們的膝蓋上,小小的面積卻承受全身的重量,壓力山大啊!若是腰腿有陳年舊疾的那又會雪上加霜了。

  1. 盡量雙手持握工具:

若以單手操作工具,容易因為過度歪曲或傾斜的動作而扭傷,因此建議以雙手持工作打掃,既穩固又不易受傷還能更符合人體力學平衡。

  1.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或長時間工作:

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動作,會使我們血液循環不良,就容易痠痛疲勞。而長時間的工作以會使我們身體過度負荷,容易疲倦還容易因此勞損。

  1. 適當休息,量力而為,才能續航力更高,效率更好。
  2. 打掃活動前後都要做簡單的拉伸運動,讓身體的肌肉、肌腱及骨骼等等接收到要開始活動的刺激,喚醒他們的神經元,而活動結束後的拉伸也可以幫助肌肉放鬆避免緊繃。
  3. 若是真的不幸在大掃除中腰背受傷,千萬別逞強,立即停止任何活動,以免惡化!
注意事項 詳細說明
避免彎腰,以膝蓋代替腰部動作,減少離心動作,並建立正確施力模式 搬地上的物品時不要彎腰,改以雙腿蹲下,上半身直立搬物品,避免椎間盤突出與槓桿原理的危害。
使用工具輔助 使用長柄工具避免過度抬頭、踮腳或彎腰,挑選適合長度的工具減少身體負擔。
盡量以推、拉代替搬 搬重物易扭傷拉傷,改以推、拉移動或使用拖車減少負荷。
搬取重物或提重物時,保持正常呼吸,不可憋氣 搬重物時不要憋氣,避免努責現象導致暈眩或血壓問題,保持規律呼吸。
避免跪姿打掃 跪地打掃傷膝蓋及腰背,避免此動作以減少膝蓋壓力與舊疾加重。
盡量雙手持握工具 以雙手持握工具操作,避免單手使用造成歪曲或不穩而扭傷。
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或長時間工作 長時間同一姿勢影響血液循環,應避免過度工作以降低疲勞與勞損風險。
適當休息,量力而為 工作中應適時休息,評估自身狀況量力而為以提升效率與續航力。
進行打掃前後做簡單拉伸運動 拉伸運動喚醒肌肉與神經元,活動結束後拉伸幫助放鬆避免緊繃。
若受傷立即停止活動 若腰背受傷應停止活動,避免惡化並視情況就醫。
Author picture
蔡昀庭
職能治療師
專長:●專長項目:【兒童發展|感覺統合|手功能訓練|專注力訓練】 【認知訓練|情緒管理|教養策略】 【腦中風|腦傷復健|失智復健|銀髮族延緩老化】
現職
●現任: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就讀中 ●學經歷:輔大職能治療系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揭開慢性疼痛的殘酷真相!戰勝隱形惡魔的可能性|慢性疼痛的成因與治療方法
根據統計,全球數百萬人正經歷著某種形式的慢性疼痛。它不僅限於年長者,甚至年輕人和中年人也可能受到影響。這類疼痛往往會降低生活品質,導致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問題。同時,慢性疼痛還可能影響人際關係,因為其他人可能無法理解看不見的疼痛如何持續折磨著患者。

慢性疼痛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隱形惡魔」,無法以肉眼看見,但它卻深刻地影響著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這種疼痛通常持續超過三個月,甚至多年,並非單靠休息或簡單的治療可以解決。對於許多患者來說,慢性疼痛不僅是身體的折磨,還影響著心理健康、社交關係與工作效率。

慢性疼痛的普遍性與影響

根據統計,全球數百萬人正經歷著某種形式的慢性疼痛。它不僅限於年長者,甚至年輕人和中年人也可能受到影響。這類疼痛往往會降低生活品質,導致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問題。同時,慢性疼痛還可能影響人際關係,因為其他人可能無法理解看不見的疼痛如何持續折磨著患者。

揭開慢性疼痛的殘酷真相!戰勝隱形惡魔的可能性|慢性疼痛的成因與治療方法
揭開慢性疼痛的殘酷真相!戰勝隱形惡魔的可能性|慢性疼痛的成因與治療方法

慢性疼痛的常見成因

慢性疼痛有多種可能的成因。首先是身體的結構性問題,例如椎間盤突出、骨關節炎等,這些情況都會引起持續的疼痛。其次,神經系統的異常也會導致慢性疼痛,例如神經病變。發炎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是由免疫系統引起的疼痛,持續的發炎反應也可能導致慢性疼痛。另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長期疾病也會導致疼痛的發生。

慢性疼痛的診斷挑戰

由於疼痛是主觀感受,診斷慢性疼痛常常困難重重。許多患者會經歷多年反覆的檢查,卻找不到具體的病因。雖然影像檢查如X光、MRI等有助於發現某些結構性問題,但對於神經病變或纖維肌痛等無法通過影像檢查的情況,診斷常常更加複雜。

常見的慢性疼痛類型

慢性疼痛有許多不同的形式。纖維肌痛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疼痛,伴隨著疲勞和睡眠問題;關節炎引起的慢性關節痛是另一類常見疼痛;偏頭痛是影響大腦的持續疼痛;而背痛則可能由各種身體結構問題引起。

治療慢性疼痛的方法

傳統上,治療慢性疼痛主要依賴藥物治療,如非甾體抗炎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阿片類藥物等,但這些藥物可能帶來副作用甚至成癮風險。物理治療是另一種常見方法,主要透過增加肌肉力量與柔韌性來減輕疼痛。對於特定情況,手術也可能是解決問題的選項,但手術風險和恢復期長短都是重要的考量。

心理療法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研究顯示,心理療法在管理慢性疼痛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患者改變對疼痛的認知,從而減少疼痛帶來的心理壓力。正念減壓療法則通過專注於當下來幫助患者降低焦慮與疼痛的強度。對於許多患者來說,心理支持和輔導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替代療法與補充療法

許多患者選擇以替代療法來輔助傳統治療,如針灸和脊椎按摩治療。這些療法有時能顯著減少疼痛。此外,瑜伽和冥想也被證明有助於緩解壓力和減少疼痛感。

生活方式的調整與管理

調整生活方式是有效管理慢性疼痛的關鍵。健康的飲食能減少體內發炎,從而減輕疼痛感。規律運動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引發不適,但長期來看能增加身體的適應能力與疼痛耐受性。睡眠質量對疼痛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身體的自我修復。

如何戰勝慢性疼痛

儘管慢性疼痛難以治癒,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新興治療方法如基因治療、再生醫學等,帶來了更多的希望。這些未來的發展可能為那些長期受困於慢性疼痛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尋求適合的治療方案

每位患者的情況各有不同,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現今醫學提倡的個人化治療正是基於患者的獨特病史與體質來量身訂製治療方案,這樣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治療的成功率。

社會對慢性疼痛的支持與理解

慢性疼痛患者常常會覺得被誤解。這不僅因為疼痛是「隱形」的,還因為外界可能不理解它對生活的全方位影響。與家人、朋友及同事溝通,讓他們了解疼痛的嚴重性和持久性,能幫助患者獲得更多的支持。

如何自我管理慢性疼痛

持續追蹤疼痛的模式可以幫助患者與醫生找出觸發疼痛的原因。記錄疼痛日記,並學會識別壓力源,也是有效管理疼痛的重要方式。控制壓力的技巧,如深呼吸練習和冥想,能在痛苦時提供緩解。

結論:與慢性疼痛共存的希望

慢性疼痛可能無法徹底治癒,但透過多方面的治療與管理方法,患者仍然可以過上充實且有意義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的心態,並持續尋求新的治療選項,這將有助於減輕疼痛並提升生活品質。

FAQ

  1. 什麼是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的疼痛,無論是否有明確的病因。
  2. 慢性疼痛能完全治癒嗎? 大多數情況下,慢性疼痛無法徹底治癒,但可以通過治療和管理來控制疼痛。
  3. 心理療法對慢性疼痛有幫助嗎? 是的,認知行為療法和正念減壓療法對於減少疼痛感和提高生活質量非常有效。
  4. 針灸能緩解慢性疼痛嗎? 針灸是一種常見的替代療法,許多患者報告其對緩解慢性疼痛有顯著效果。
  5. 如何與慢性疼痛共存? 調整生活方式、尋求社會支持、並持續探索新的治療方法是與慢性疼痛共存的關鍵。
Author picture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職人
專長:用上醫治未病的角度,看見預防醫學的潛力
現職
數位編輯部